《黄山奇石》评析

合集下载

《黄山奇石》课文解析

《黄山奇石》课文解析

《黄山奇石》课文解析
《黄山奇石》是一篇介绍黄山奇石的课文,通过具体的描述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黄山奇石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对课文的解析:
1. 主题与内容:
* 主题:介绍黄山奇石的特色和美感。

* 内容:通过对黄山各种奇石的描述,展现了黄山的神奇和美丽。

2. 写作手法与风格:
* 写作手法:采用了形象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黄山奇石的特点。

* 风格:课文的叙述风格生动有趣,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黄山奇石的热爱和赞美。

3. 结构与段落:
* 结构: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介绍了黄山的奇石,然后分别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奇石,最后再次总结了黄山奇石的神奇和美丽。

* 段落:每一段落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描述,比如“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使得文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4. 语言与词汇:
* 语言:课文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感受到黄山奇石的魅力。

* 词汇:课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词,如“巨大”、“神奇”、“雄伟壮观”、“千姿百态”等,突出了黄山奇石的特点。

5. 情感与价值观:
* 情感: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生动描述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黄山奇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价值观:通过介绍黄山奇石的特点和美感,引导读者对自然景观产生兴趣和欣赏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总之,《黄山奇石》是一篇优秀的课文,通过具体的描述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黄山奇石的独特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黄山奇石》评课

《黄山奇石》评课

评《黄山奇石》一课听《黄山奇石》一课,总的感受是: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未尽。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课开始时,教师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电教手段。

设计情境导入带学生去旅游,通过一段带有背景音乐的黄山景致的课件的播放,使学生入境,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扩展空间,丰富想象教学中体现了“新课标”即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还要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培养。

如:教学“仙人指路”时,“仙人会对游人说什么?”还有教学描写黄山奇石一段时,观奇石,猜名字等几处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好奇的年龄特征,保护他们直觉发展,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多种猜想,鼓励他们跳跃作答,从而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贴近生活,实践延伸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探索则是无限的,课将结束时,教师并没有简单总结草草收场,而设计“我做小导游”的游戏,通过学生对奇石的介绍引导学生背诵,使课文与生活密切联系,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告诉学生,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作者就是因细心地观察,才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美文,并鼓励学生每时每刻都要认真观察生活,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4、注意合作,共同获益新课程标准强调把儿童当成知识探索者,教学中,随处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导思想,在教学中,无论是对字词学习,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教师都给学生创造充分学习交流和表达的机会,通过学生组际交流,组外研讨,优势互补,不仅使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同时,全面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

总之,在教师精心设计下,一节看似平淡无奇的“白开水”似的语文课,变成了浓郁芬芳的“茅台酒”充分展现出教者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广博的知识,不仅使学生受益匪浅,也使每位听课的人回味无穷。

为什么喜欢黄山奇石这篇课文

为什么喜欢黄山奇石这篇课文

为什么喜欢黄山奇石这篇课文
喜欢《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富有想象力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黄山奇石以生命和
灵动。

它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奇石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
仿佛置身于黄山之中,能够亲眼看到这些奇石的奇妙形态。

2.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不仅了解了黄山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知识,还深
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这篇课文激发了我对大自然的敬畏
和热爱,也让我更加珍惜自然环境,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语言精练优美
这篇课文的语言非常精练优美,用词精准、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
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能够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
魅力,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篇课文介绍了黄山的许多奇石,每块奇石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和名称,让我对黄山的自然景观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我想去黄山
实地探访这些奇石,亲身体验黄山的壮丽和神奇。

综上所述,喜欢《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原因是因为它富有想象力、教育意义、语言精练优美以及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
标题:黄山奇石
一、引言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其中,黄山以其奇特的岩石形态,被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本文将以《黄山奇石》为主题,详细解读这些神奇的石头。

二、黄山奇石概述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和雪景“五绝”闻名于世,其中最独特的是其千姿百态的奇石。

三、黄山奇石特点
1. 形态各异:黄山的奇石形状千变万化,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器皿,令人叹为观止。

2. 色彩斑斓:由于地质作用和风化侵蚀,黄山的石头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有黑、白、红、黄、绿等多种颜色。

3. 寓意深远:每一颗黄山奇石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或寓意深长的名字,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四、黄山奇石代表作
1. 飞来石:位于光明顶西北方,高约12米,宽8米,厚约2米,形似一块巨大的天外来石,故得名飞来石。

2. 猴子观海:位于始信峰上,形如一只猴子坐在海边眺望大海,形象生动,十分逼真。

3. 仙人晒靴:位于北海景区,由两块巨石组成,形如一双靴子倒挂在悬崖边晾晒,传说这是仙人的靴子。

五、结语
黄山的奇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们不仅是黄山的象征,也是中国的骄傲。

每一颗石头都是一部历史,每一道纹理都是一首诗。

我们应当珍视和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黄山奇石的魅力。

最新-《黄山奇石》评课【5篇】

最新-《黄山奇石》评课【5篇】

《黄山奇石》评课【5篇】《《黄山奇石》评课【5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象鼻山是自然遗产吗】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黄山奇石》评课1师:我们继续来欣赏黄山的奇石。

打开课本;读读第三段,想想这一段写了哪两块奇石。

生:仙桃石,仙人指路。

师:作者是怎么介绍仙桃石的?请你找到这个句子把它划下来,然后自己读读。

仙桃石是怎么样的?生:仙桃石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师:来,闭上眼睛,我们边说边来想像一下,看看有没有石头飞下。

(教师一下子打开投影),下来了,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来!看着这“仙桃石”,我们再来背诵一遍。

那“仙人指路”又是怎么介绍的呢?生:仙人指路,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师:看看课本插图中的仙人,你说像不像,请你看着我们的课文来介绍介绍仙人指路。

生:(学生边看语文书,边读):远远望去,看见了什么……师:这一段中的第二句话也是写“仙人指路”,我们来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在这一段中有什么用呢?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生:连接作用。

生:把两个内容这在一起了。

生:把“仙桃石”和“仙人指路”连起来了。

师:说得真好,现在,你(甲)读仙桃石这句,你(乙)读具体介绍仙人指路的这一句,然后我们一起读第二句。

师:这句话的确是把两个内容连起来了。

我们来背背这一句。

(学生背诵第一句)这一段会不会背?(请学生齐背第二段)刚才我们学得真不错。

其实在这篇课文的单元目标里就是这样讲的。

在这一个单元里,有许多这样的段落,该怎么学呢,我们来看看“一段话里,有时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

读这样的一段话,要注意看一看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想一想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这几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黄山奇石》第3段介绍了‘仙桃石’和‘仙人指路’两块奇石,并用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地写出了它们的奇形怪状。

中间用‘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把两个内容连接起来。

”边读边把第3段的学法再说一遍。

学懂了吗?(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强化了对过渡句作用的理解。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与评析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与评析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与评析摘要本文以黄山奇石为主题,介绍了黄山奇石的定义、特点、分类和欣赏价值。

同时,通过实际的教学实录,详细描述了选材、制作、展示和评析黄山奇石的过程。

最后,对黄山奇石的制作技巧、艺术表现以及教育意义进行了评析。

1. 黄山奇石的定义与特点1.1 定义黄山奇石,简称黄石,是指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及周边山区的奇岩怪石。

它们因为独特的形状、精妙的布局和丰富的内涵而备受青睐。

1.2 特点黄山奇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形状奇特:黄山奇石多呈现出奇形怪状的外观,如龙卧、石钟、石马等。

•雕工精湛:制作黄山奇石需要采用精湛的雕刻技艺,使得石块的纹理和线条显得非常细腻。

•内涵丰富:每块黄山奇石都有独特的故事和寓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

2. 黄山奇石的分类与欣赏价值2.1 分类黄山奇石可以按照形状和色泽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峰石:形状形如山峰,给人以高耸之感。

•石群:由多块石块组成,相互呼应,形成一幅美丽的景观。

•胶石:多个石块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平石:形状扁平,石面光滑。

2.2 欣赏价值黄山奇石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其欣赏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自然美:黄山奇石依托黄山巍峨雄伟的山势,使得自然之美得以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文韵味:黄山奇石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给人以深深的文化共鸣。

•美学价值:黄山奇石以其独特的形态、纹理和色泽,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

3. 黄山奇石的制作与展示3.1 选材制作黄山奇石时,首先需要选取适合的石块作为基材,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砂岩等。

选材时需要考虑石块的色泽、质地和形状,以便更好地表现出奇石的特点。

3.2 制作过程制作黄山奇石需要经过几个关键的步骤:•雕刻设计:根据选定的石块形状和特点,进行雕刻设计,确定雕刻内容和线条。

•初步雕刻:利用锤、凿等工具,进行初步的雕刻工作,给石块赋予初步的形态。

•精细雕刻:利用细刀、镊子等工具,对石块进行精细雕刻,展现奇石的细腻纹理和线条。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第二课《黄山奇石》课例分析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第二课《黄山奇石》课例分析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第二课《黄山奇石》课例分析《黄山奇石》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二课,主要讲述了黄山奇石的故事。

这一课程旨在通过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黄山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接下来,我将针对这一课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和欣赏语文知识。

我将介绍一下故事的情节。

故事中,小作者去黄山游玩,在游览过程中,看到了一块白如玉的奇石,于是他很高兴地给它拍了照片,并在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了这块奇石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设置在黄山,这座举世闻名的山峰,给了孩子们一种神奇、美妙和有趣的感觉。

在故事中,奇石也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让孩子们对自然界中的奇妙景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课程内容。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细节。

我可以问学生,“你们觉得小作者为什么对黄山的奇石情有独钟?”“你们在生活中是否也曾发现过一些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通过这样的问答,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的情节,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我会设计一些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体会。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在黄山旅行中的经历和感受,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会通过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黄山的神奇魅力。

我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黄山的壮丽景色,并带领他们一起欣赏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

通过这样的导读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黄山的美丽和魅力,增强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欣赏。

我会设计一些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作,表达对黄山的热爱和对奇石的向往。

我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黄山的感受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创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原文及赏析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原文及赏析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原文及赏析黄山奇石课文原文出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风光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似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知名子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黄山奇石课文赏析《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出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风光的特点──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

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各详细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看图、学文。

引导学生运用讲、读、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局部。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才能。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黄山奇石》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教材分析姓名:贾微班级:普师09级2班学号:36一、解题这是一篇以风景特色命名的写景记叙文。

文题交代了本文描写的是黄山的奇石。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

中华十大名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

是世界级自然遗产保护区。

并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

本文讲的“奇石”就是五绝中的怪石一项。

“奇石”指天然形成的形状不一般的石头,其材质、造型、色彩及花纹不同寻常,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或审美习性,可供观赏收藏。

二、概括主要内容本文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

(摘取句段法)三、理清层次本文共分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黄山的地理位置以及点出文题中的怪石。

(归纳法)第二自然段:仙桃石好像一个大桃子。

(摘句法)第三自然段:猴子观海是山峰上一只两个胳膊抱腿的看云海的奇石。

(摘句法)第四自然段:仙人指路是山峰上一尊手臂前伸的奇石。

(摘句法)第五自然段:每当太阳升起有几块巨石会变成雄鸡的形象,构成金鸡叫天都的奇观。

(摘句法)第六自然段: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

(摘句法)四、部分理解★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本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写出了黄山的地理位置,第二句点题为下文写黄山奇石做铺垫。

“风景区”有供人观赏的优美山水、花草树木等景象或名胜古迹的地区。

“秀丽”(人或景色)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稀奇巧妙。

“尤其”特别,表示进一步的意思。

“有趣”有兴趣,有趣味。

反义词是乏味。

“极了”表示非常的意思。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本段具体描写黄山奇石“仙桃石”的形象,好像一个从天上飞下来的大桃子落在山顶。

“好像”比喻词,好似、仿佛,有些像的意思。

“落”多音字,这里取luò音,取掉下来的意思。

“山顶”通常指山的最高部分。

“石盘”平整如盘的大石。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黄山奇石》评课

《黄山奇石》评课

《黄山奇石》评课
《黄山奇石》评课
虽然王老师是一个才刚刚登上讲台不到两个月的老师,但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稚气未脱的大学生蜕变成为一名踏实肯干的小学老师的过程。

每次下课经过她们班门口总能看到孩子们团团把她围住,叽叽喳喳的和她分享他们的快乐。

每天放学也总能看到许多家长围在她的身边和她一起交流孩子的学习,从家长们的表情中我读到,王老师已经赢得了家长们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她也以四两拨千斤的淡定从容,也将她的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人生态度,成就教育那亩“方田”。

王老师从今年9月份接手二年级2班以来,每天回到办公室都会不停地向其他老师请教各类她在备课时或者上课时遇到的问题。

看到她的语文书上密密麻麻的做下的各种批注,备课时那股子认真钻研劲令我折服。

在讲这次课时,她早早设计好了教案,让组里的老师帮助指导修改教案。

在修改教案中,我们一起探讨更合理的教学设计。

随后,我又去听了她的试教,在试教后给她们指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个过程是我们共同思考、让智慧碰撞的过程,也是一个十分快乐的过程。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虽然我们都不是经验多么丰富的老师,但大家那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
- 1 -。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原文及赏析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原文及赏析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原文及赏析1500字黄山奇石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其独特的造型、奇特的颜色和丰富的含义而闻名于世。

黄山奇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自然遗产的代表之一。

下面是黄山奇石的课文原文及赏析,带您一起领略这一美丽景观的魅力。

课文原文:黄山的山石,奇形怪状、五花八门,如猛兽、巨龙、奔马等等,数不胜数。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莲花石”了,它形状特殊,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还有“猴子看海”,它形似一只猴子正仰视大海,十分逼真。

而“笔架石”则形态独特,像是一支坚韧而有力的笔架。

黄山的奇石不仅形状独特,而且颜色也非常丰富多样,有红、黄、黑、白等多种颜色,给人一种非常美丽的感觉。

赏析:黄山的奇石以其形状独特、色彩丰富而闻名于世。

这些奇石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们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每一块奇石都是大自然塑造的艺术品,它们的形态如此奇妙,仿佛来自星球的外星生物。

每一块奇石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山的奇石给人一种神奇和美妙的感觉。

当我们看到一块形似猴子的奇石,会不自觉地陶醉在它逼真的形态中,仿佛看到了一只调皮可爱的猴子。

当我们看到一块形如笔架的奇石,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这是文人雅士办公写字的工具。

当我们看到一块色彩斑斓的奇石,会觉得它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黄山的奇石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遗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石头是坚强、固执的象征,也是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石头的形状和颜色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一种启发和思考的力量。

黄山的奇石通过其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色彩,向人们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

黄山的奇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自然遗产的代表之一。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黄山,只为一睹黄山奇石的风采。

黄山奇石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是一种艺术品,它们以其独特的形状、丰富的色彩和深刻的寓意而闻名于世。

无论你是艺术家,还是普通人,黄山奇石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启发。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与评析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与评析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教学背景《黄山奇石》是一篇描写黄山“奇石”的写景散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黄山各种奇石的有趣姿态,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认识“闻、名”等 15 个生字,会写“南、部”等 9 个字,会写“南部、那些”等 10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五自然段。

3、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4、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咱们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黄山。

(出示黄山的图片)大家看,这就是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看看黄山的石头到底有多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2)开火车读、齐读。

3、师:课文一共介绍了几种奇石?分别是什么?生:课文一共介绍了 5 种奇石,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师:同学们找得真准确!(三)精读课文,感受奇石之“奇”1、学习“仙桃石”(1)师:我们先来看看“仙桃石”,谁来读一读描写“仙桃石”的句子?生: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2)师:从这句话中,你觉得“仙桃石”奇在哪里?生:它像一个大桃子,而且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

师:对呀,一个大桃子从天上飞下来,落在山顶的石盘上,多神奇呀!(3)指导朗读,读出“仙桃石”的神奇。

2、学习“猴子观海”(1)师:接下来我们看看“猴子观海”,谁来读一读?生: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黄山奇石评课稿(5篇)

黄山奇石评课稿(5篇)

黄山奇石评课稿(5篇)黄山奇石评课稿(5篇)黄山奇石评课稿1《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中的一绝――怪石。

课题中的“奇”字,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我们想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意在激发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

听了蒋美华老师执教的这一课,留下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四方面:一、抓住题眼,理解“奇”字揭示课题后,老师就问:“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了解了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奇特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

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老师在课的伊始就紧紧抓住了题眼,把握了重点,使整唐课的学习围绕“奇”字展开,层层深入。

二、整体感知,找出“奇石”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

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

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此时,老师在板书时“用心良苦”,取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书写,使学生发现问题:文章的祥略写法,虽然只是二年级,但是蒋老师却巧妙地将文章的写作手法渗入其中,令人佩服、称道。

三、精读课文,欣赏“奇石”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

老师在讲解这些石头“奇”在哪里时,让学生选择说,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感受黄山石头的奇妙。

比如感受那“仙桃石”之奇妙: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

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

《黄山奇石》评课

《黄山奇石》评课

《黄山奇石》评课《黄山奇石》一课,作者用凝练的语言介绍了黄山石的奇趣,情感充沛,是一篇极好的带领学生感悟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

曾老师制作了幻灯片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热情,课堂效果非常显著,突出了语文教学特色。

曾老师教学体现了教学思想正,教学方法活,语言训练实等特点,反映在:第一、重视自学能力培养。

从小严格训练,狠抓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指导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第二、引导学生把阅读过程真正变成主动探索的过程,将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有机结合,训练非常落实;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了思维。

第三、第三,重视良好学习惯的训练,如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另外,针对学生实际,各段采用不同的方式检查,使学生会学、乐学,将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熟记性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促进语言发展,培养观察能力、新闻记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黄山奇石>评课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1、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让学生动手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来体现。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学生入境入情的朗诵,渲染了气氛,通过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长环境,奇在生命力。

3、多媒体的运用出示的恰到好处,本节课先出示段落片段,让学生阅读理解。

通过读,来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

然后再出示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可以不分散学生注意力,集中精力先读文再看图,达到双倍的效力。

不足之处; 1、板书的设计应该在明了些、精确些。

2、学习“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段落时,应逐一出示图,进行形状的比较学习,来理解名字的来历。

(龚海燕)。

《黄山奇石》评课(通用17篇)

《黄山奇石》评课(通用17篇)

《黄山奇石》评课(通用17篇)《黄山奇石》评课篇1《黄山奇石》一课,作者用凝练的语言介绍了黄山石的奇趣,情感充沛,是一篇极好的带领学生感悟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

曾老师制作了幻灯片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热情,课堂效果非常显著,突出了语文教学特色。

曾老师教学体现了教学思想正,教学方法活,语言训练实等特点,反映在:第一、重视自学能力培养。

从小严格训练,狠抓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指导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第二、引导学生把阅读过程真正变成主动探索的过程,将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有机结合,训练非常落实;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了思维。

第三、第三,重视良好学习惯的训练,如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另外,针对学生实际,各段采用不同的方式检查,使学生会学、乐学,将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熟记性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促进语言发展,培养观察能力、新闻记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黄山奇石>评课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1、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让学生动手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来体现。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学生入境入情的朗诵,渲染了气氛,通过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长环境,奇在生命力。

3、多媒体的运用出示的恰到好处,本节课先出示段落片段,让学生阅读理解。

通过读,来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

然后再出示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可以不分散学生注意力,集中精力先读文再看图,达到双倍的效力。

不足之处; 1、板书的设计应该在明了些、精确些。

2、学习“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段落时,应逐一出示图,进行形状的比较学习,来理解名字的来历。

(龚海燕)《黄山奇石》评课篇2全日制义务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六册语文预设目标:1、随文学习生字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词的意义。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与评析(精选15篇)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与评析(精选15篇)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与评析(精选15篇)《黄山奇石》与评析篇1尊重主体平等对话——人教版六年制第四册师:出示书中四幅挂图。

师: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吗?生:知道。

第一幅图是“仙桃石”,第二幅图是“猴子观海”,第三幅是“仙人指路”,第四幅图是“金鸡叫天都”。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大“仙桃‘是哪来的?生:是孙悟空去蟠桃园摘桃子,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的桃子。

师:想象力真丰富,还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可真了不起,再想象一下“猴子“看到了什么样的大海?生:无边无际的大海。

生: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用词真准确,如果你是那位指路的“仙人“会对游客说些什么?生:你们好,欢迎到黄山来旅游。

生:你们好,那边的石头多有趣呀!让我们带你们去吧!师:他们可是个优秀的小导游,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名小导游?(生:想。

)这四幅图就是黄山的四个景点,选择你喜欢的景点向游客介绍。

为了同学更出色地完成这次导游任务,老师建议大家把你选择的内容先练习读一读。

生:(练读)师:(指一名同学读)师:你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他把“大桃子”这个词读得很重。

师:你也能读一读吗?生:(读课文)师:谁愿意做小老师,为同学们师范读下一段。

生:(读第三自然段)师:你觉得这位小老师读得怎么样?生:很好,因为她读得很流利,生:还可以,我有信心比她读得更好。

师:你能有勇气向别人挑战,你一定读得一定很棒。

生:(读第三自然段)师:同学们读出了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之情,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这些有趣的石头,那你想不想把你知道的介绍给游客?生:想!师:那就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怎样背才能背得快呢?生:看图来背。

生:抓重点词来背。

生:反复读,读熟了再背下来。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选择一种适合你的,练习背一背。

生:(练背)师:(指名背)师:下面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编成导游词。

先自己练说,再说给同组的同学,然后,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到前面来说。

生:(同组练说)师:(巡视,指导学生准确使用词语)生:(推荐代表)师:在他们说之前,你们有什么要嘱咐的吗?生:说话要有礼貌,要先问客人好,并介绍一下自己。

黄山奇石评课稿

黄山奇石评课稿

黄山奇石评课稿评价:XXX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使用了多种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研究惯,使学生在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熟记性语言训练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训练,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同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板书设计需要更加明确和精确,研究“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段落时应逐一出示图进行形状比较研究。

总体来说,XXX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XXX的课堂中,学生们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认识生字,例如找到隐藏在信封中的生字。

老师还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找到生字的方法,以促进互动。

在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识字活动时,XXX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例如让学生们互相叫出生字的名字或者在文章中找到隐藏的生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XXX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读、画、演、说、比等。

学生们通过电教媒体和XXX的引导,深入地理解了文章中所描述的黄山奇石,包括“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奇特的景观令人目不暇接,也激发了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XXX认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情感因素、认知建构水平以及问题因素是情趣教学的内在决定因素。

因此,她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定位于三个纬度,以此来调控教学过程和衡量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生们理解“陡峭”一词的过程中,XXX通过让学生们读文、画句、说奇特、观录像、情感朗读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这个词语。

学生们还通过图画的方式来理解这个词语,同时也获得了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

文章:识字过程中的感悟石之趣,体现了情趣教学的精髓。

这种趣味中的求知,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凸显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情趣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因素,通过情境的设计、趣味的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在研究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奇石》评课稿
《黄山奇石》一课向读者介绍了神奇秀丽的黄山石。

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

他们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

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针对此刘梦琳老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热情,课堂效果非常显着,突出了语文教学特色。

刘老师以奇石名称导入,复习生字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刘老师为了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充分感悟石之趣,感受黄山之秀丽神奇,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她引导学生由“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这一中心句设问探究,采用了看、找、说、演、读等形式,辅以课件的恰当使用,和学生一起重点研读了2~6自然段。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刘老师的教学正是遵循这一规律。

在教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时注重学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如学习“猴子观海”,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再让学生找出猴子动作的词:抱、蹲、望,并请学生上台做动作等。

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自然体会到奇石的有趣,读出奇石的有趣。

刘老师在详解2、3两个自然段后及时小结学习方法:1、看图片;2、看图说一说(做动作);3、演一演;4、读一读。

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自学4、5两个自然段,4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相机指导。

从扶到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第六自然段时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自己感兴趣的奇石学着作者的写法介绍这些石头的样子、动作。

这一板块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又给学生一个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加深体会奇石之美。

总的来说,这一节课刘老师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

美中不足的是:课堂上朗读的时间较少,应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体会黄山石的奇、趣、美。

还有教学生字时,刘老师在让学生练写的时候在黑板上范写,这一点个人觉得不妥。

老师应该先范写,让学生看并书空,再让学生练写,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生字的笔画笔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