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选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曰:“奚而14不知也?象憂亦憂,象喜亦喜。”
曰:“然則舜偽喜者與?” 曰:“否;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產,子產使校 人15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 圉16焉;少則洋洋17焉;攸然18而逝。’子產曰: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 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 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彼 以愛兄之道來,故誠信而喜之,奚偽焉?”
20世紀70年年代後期至今:人們開始重新審視 儒學,專家學者紛紛在全國各種學術報刊發表論文 已彙編成文集出版的有:《孟子研究論文集》,王 興業編,山東大學1984年印行。 同時,一些高質量的研究《孟子》的專著也陸續問 世,如: 楊國榮的《孟子評傳》 王其俊的《亞聖智慧——孟子新論》 董洪利的《孟子研究》 楊澤波的《孟子評傳》 而論及《孟子》的論著,更是非常多的。
一、孟子其人
(一)孟子簡介
孟子,名軻。字,沒有確切的記載(有子居、 子輿、子車之說)。
*車,古字;輿,今字。車又音居,故三字皆 為孟子之字。
里籍,鄒。“鄒”,為一古國名。春秋時稱 “邾”或“邾婁”,戰國時稱鄒,與魯國毗鄰, 非魯下邑。
孟子的生卒年月,《孟子》七篇及其同時代乃 至秦漢史籍均無記載。當今通行之說,孟子約生 於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約卒于周赧王二 十六年(公元前289年),壽八十四歲。
所以,第三種觀點最接近事實。
(二)《孟子》的結構及列入經書的時間
1.《孟子》的結構
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孟子》 共有七篇,即我們今日所見《梁惠王》、《公孫 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 子》、《盡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孟子》有十一 篇。除流傳于今的七篇外,還有外書四篇,分別 為:《性善辯》、《文說》、《孝經》、《為 政》。
其中,朱熹《孟子集注》、戴震的《孟子字義 疏證》、焦循的《孟子正義》尤其值得重視。
1840年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之前:對《孟 子》的研究雖未停止,但沒有取得長足的進步。 不過清康有為的《孟子微》,以及民國時王治心 的《孟子研究》、楊大膺的《孟子學說研究》, 對於治孟學者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
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國內學術界、思想界 對儒學基本上以批判為主,因此,對《孟子》的 科學研究和客觀冷靜的評價幾乎處於停滯的狀態。 但1960年出版的楊伯峻的《孟子譯注》卻是一部 非常好的《孟子》注本。全書分原文、譯文、註 釋三部份,書後附《孟子辭典》,精於訓詁、校 勘、考證。
第三,根據司馬遷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中所說,孟子周遊各國,因所述“唐虞三代之德” 與“所如者不合”,不被採納,於是“退而與萬 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 子》七篇”,由此人們認為《孟子》一書在孟子 生前已基本完成。
因此,該書的主要作者是孟子自己,但有其弟 子萬章、公孫丑等參與寫作。而司馬遷的話是比 較可信的,因為他距孟子生活的時代接近,所見、 所聞比後世更多且更確實。
1.道德規範和道德的最高原則
孟子做出了三個序列的道德規範:
其一,孝悌忠信。(基本要求) 其二,五倫。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長幼有 序,夫妻有別,朋友有信”。 其三,仁義禮智。(最高原則) 2.民本思想 重民思想是孟子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他認為民 心的得失是天下得失的重要因素。 3.仁政思想 仁政是孟子的政治主張,是其經國治民的基本方 針。
“性善論”是一套唯心主義的說法,不過, 孟子以“性善論”為人們修養品德和行王道仁政 的理論根據,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積極意義。
(三)倫理道德思想
倫理道德思想是孟子思想學說的主體,他談 天道、論人性,目的都是為闡明其倫理道德。天 道觀、性善論是其倫理道德思想的哲學基礎和理 論依據。在繼承和發展前人倫理道德思想的基礎 上,孟子從道德規範、道德價值及道德修養三方 面完善了先秦倫理學說,構築了比較完整的倫理 思想體系。
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聖人既目力焉, 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貟平直,不可勝用也;既 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既 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 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危,是播其惡於眾也。上無道揆8也, 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9,君子犯義, 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10, 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11,貨財不聚, 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 矣。
四、《孟子》節選
(一)離婁章句上 7.1
孟子曰:“離婁1之明,公輸子2之巧,不 以規矩,不能成方貟;師曠3之聰聦,不以六律4, 不能正五音5;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 下。今有仁心仁聞6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于後世 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詩》云:‘不愆不忘,率由 舊章。7’
(二)性善論
性善論是孟子倫理道德和仁政學說的理論依 據,在孟子思想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孟子認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 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 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 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 上)
趙岐認為外書是後人偽托之作,他說:“其 文不能弘深,不與內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 後世依放而托之者也”,因此不給它作注,以後 便逐漸亡佚了。
《孟子》七篇都是取首章第一、二句中二三字 為篇名,並無實際意義,在這一點上與《論語》 相同,所以趙岐據此說《孟子》是擬《論語》而 作。篇下分章,每篇章數不一,全書共計二百六 十一章。每章字數不等,多則千餘字,少則十幾 字,全書共計三萬五千三百七十多字,篇與篇之 間、章與章之間沒有內在聯繫。
三、孟子的思想
(一)天道論
天道觀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組成部份,是其性 善論、倫理思想、政治思想的出發點和哲學依據。
通過對《孟子》一書中孟子關於“天”的概 括,我們認為,孟子所說的“天”有四種意義:
1.有意志的主宰之天 2.命運之天 3.道德、義理之天 4.自然之天 在孟子天道論中,雖不乏唯物主義因素,但從 整體看來,是有神論的唯心主義的。
因而,孟子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政論家和散文家,儒家最著名 的代表人之一。
二、關於《孟子》
(一)《孟子》的成書時間
關於《孟子》的成書時間及作者,古今有三 種不同的看法:
第一,以东汉赵岐、南宋朱熹为代表,認為該 書完成于孟子生前,作者是孟子自己。
第二,以唐代韓愈、北宋蘇轍為代表,認為該 書完成于孟子死後,是由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 共同記述的。
孟子選讀
袁君
一、孟子其人
(一)孟子簡介 (二)生平閱歷 (三)歷史地位
二、關於《孟子》
(一)《孟子》的成書時間 (二)《孟子》的結構及列入經書的時間
(三)歷代對《孟子》的研究
三、孟子的思想
(一)天道觀 (二)性善論 (三)倫理道德思想
四、《孟子》節選
(一)離婁章句上7.1 (二)萬章章句上9.2
萬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則吾既得聞命矣; 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曰:“帝亦知告則焉不得妻也。”
萬章曰:“父母使舜完廩,捐階3,瞽瞍焚廩。 使浚井,出4,從而揜5之。象6曰:‘謨蓋都君咸 我績7,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干戈朕,琴朕,弤 8朕,二嫂使治朕棲9。’象往入舜宮,舜在牀琴。 象曰:‘鬱陶10思君爾!’忸怩11。舜曰:‘惟 12茲臣庶,汝其于13予治。’不識舜不知象之將 殺己與?”
北宋:宋太宗時又加翻刻,《孟子》開始列 入經書,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正式將其著錄 于經部。哲宗元祐年間,《孟子》被列為科舉考 試的試士內容。
南宋:孝宗時,朱熹將《論語》、《孟子》 及《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合在一 起稱為“四書”,并悉心為其作注,確立了《孟 子》在經部的地位。
元明清三代:“四書”被定為科舉考試的科目, 《孟子》成為學著必讀之書。
3.歷代對《孟子》的研究
戰國時期:孟子的王道思想、仁政主張,被 當時急功近利的統治者視為迂腐,未被採納,本 人也一直不受重用。秦統一中國后,為鞏固統治, 實行了“焚書坑儒”的政策,孟子一派受到沉重 打擊,趙岐《孟子題辭》中說:“孟子徒黨盡 矣”。
漢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 想取得正宗地位,孟子亦逐漸為人推崇。見於史 書記載的的著述有東漢趙岐的《孟子章句》、程 曾的《孟子章句》、鄭玄的《孟子注》、劉熙的 《孟子注》、高誘的《孟子章句》。
但是,現今尚存的只有趙岐的《孟子来自百度文库句》, 其餘均亡佚。因此,此書成為現存最早的《孟子》 注本,該書條析《孟子》內篇七篇章節句讀而串 釋其義。書前有總序,稱《孟子題辭》。
東漢思想家王充對儒家發起大膽的攻擊,在 他的批儒專著《論衡》中,有一篇《刺孟》,對 孟子的一些言行進行了譏刺。
東漢末年至三國初期:儒家經學出現了衰落的 趨勢;魏晉時期,玄學盛行;由隋至唐,佛老之 學風靡一時,對孟子的研究成就不大。僅史書記 載的一些著作,也均亡佚。
(二)生平閱歷
孟子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 學生。
*董洪利在其著述中得出了孟子師承孔子—— 曾子——子思——子思門人——孟子的關係,仍 待考證。
學成以後,孟子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推行 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 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 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說 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 機會。
*趙岐:東漢時期人,作《孟子章句》,此書 是目前僅存最早的一部兩漢章句之學的著作。
2.《孟子》列入經書的時間
漢代:其地位不能同儒家經典相比。雖東漢 班固視《孟子》為子書,在《漢書·藝文志》中 將其歸入子部,但當時人們普遍將其看做輔翼 “經書”、解釋經義的傳。
五代:后蜀主孟昶命毋昭裔督造,于成都文翁 石室東南,督書《易》、《詩》、《書》、《儀 禮》、《周禮》、《禮記》、《公羊》、《穀 梁》、《左傳》、《論語》、《孟子》十一經刻 石。
中唐時期:韓愈、柳宗元等倡導古文運動, 帶來了儒學的復興。韓愈等尊崇孟子,推許孟子 是道統的唯一繼承人。
宋元明清時期:儒家將其奉為入學重要經典。 研究者甚多,著述甚豐,影響較大的有:宋孫奭 (市)的《孟子音義》以及假託孫奭之名所作的 《孟子注疏》,宋朱熹的《孟子精義》、《孟子 要略》、《孟子集注》,宋張栻的《癸巳孟子 說》,宋蔡模的《孟子集疏》,元金履祥的《論 孟集注考證》,明呂坤的《孔孟同異》,清黃宗 羲的《孟子師說》,清戴震的《孟子字義疏證》, 清周廣業的《孟子四考》,清焦循的《孟子正義》 等。
《詩》日:‘天之方蹶,無然泄泄。12’泄泄猶沓 沓也。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13先王之道 者,猶沓沓也。故日,責難于君謂之恭,陳善閉 邪14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二)萬章章句上9.2
萬章問曰:“《詩》云:‘娶妻如之何?必 告父母。1’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 何也?”
孟子曰:“告則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 倫也。如告,則廢人之大倫,以懟2父母,是以不 告也。”
最後孟子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 《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三)歷史地位
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繼承並 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聖,孟子被稱 為亞聖。孟子與孔子合稱孔孟其道,多數人稱為 “孔孟之道”。
孟子與其弟子的言論編於《孟子》一書,是 儒家學說的經典著作之一。其文章說理暢達,氣 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 著傳統散文寫作的最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