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课件提纲.
中国文化概论课.ppt
一:中国文化是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二:中国文化是大陆农耕型文明,迥异于游牧文明
和海洋性商业文明。前者注重于勤劳踏实,爱静而 乏动;后者倾向于巧思进取,爱动而恶静。 三:中国文化是内倾型文化,注重传统继承而略于 革新变动,凝聚力强而缺乏外向型拓展。 四:中国文化是政治伦理型文化,即重心在于构建 和谐的人文伦理,比较忽略自然科学的探讨;注重 血缘地缘亲疏远近之关系而忽于信仰、法则之建立。 即:伦理代宗教,亲疏越法则。
第一讲: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五:中国文化是感性型文化,略于理性归纳而强于感性认知,故中国有技术 而乏科学。
推荐参考书目及版本(经典另列) 1、梁漱溟著 《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2、阴法鲁 许树安主编 《中国古代文化史》(共三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3、钱穆著《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北京) 1994年版 4、吕思勉著《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版 5、王力等著《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6、曹顺庆主编《中华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7、雷海宗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商务印书馆 2003年版 8、常乃悳著《中国文化小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版
3、诸子:《老子》、《庄子》、《韩非子》、 《荀子》、《孟子》等等
4、集(文人和学者的著作集合体,繁富不列)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讲: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改变和发展
一: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的思想 董仲舒之思想是顺应了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受到了历
代封建统治者的采纳和运用,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孔子的 人本主义的平等思想和个人主体尊严要求,尤其是使儒学从此带 有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提纲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提纲中国文化概论绪论一、“文化”界说1、文化: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文的引申义: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
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的儒生编辑的《易。
贲卦。
象传》:(刚柔交错),开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人文指: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构成复杂网络,具有纹理表象。
2、文明:中国的文化一开始就专注于精神领域,而西文的CULTURE去是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生发、继而才引申到精神领域的。
和中国语言系统中的文明更为相似。
文明:经天纬地日文,照临四方日明。
文明从人类的物质创造(尤其是对火的利用)扩展到精神的光明普照大地。
简而言之,文明兼容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双重意义,接近于今天人们通常理解的广义文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生理与心理的、工艺与道德的、自律与律人的)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3、简而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人化”即是文化。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大文化”。
梁启超“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里的“共业”包摄众多领域,诸如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完整版
唐代诗歌和宋代词作的代表,李白、 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大家的作品, 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古代小说与戏曲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 传》、《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 小说的最高成就。
古代戏曲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 郑光祖的作品,以及明清传奇剧等, 展现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多样性和丰富 性。
园林艺术与造园手法
01
园林布局
中国园林的布局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轴线对称和 一览无余。园林的景和境不仅有诗情画意,而且还蕴藏着 深邃的社会伦理和人生哲理。
02 03
山水景观
中国园林以山水为景观骨干,以花木、建筑为烘托,综合 而成富有诗情画意的整体。山水景观的创造讲究“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即要得自然之真趣。
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术, 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复制速度和数量,促 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火药
指南针
起源于炼丹术,唐末用于军事。火药的发 明改变了战争形态,推动了热兵器的发展 ,并对世界军事技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开始应用于航海。指南针的发明推动 了人类的航海事业,为地理大发现和全球 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孔子、孟子、荀子等。其中,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提出“仁爱”等核心观念;孟子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荀子则主张“性恶论”,认为人需要通过 教育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儒家经典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实 践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01
02
03
04
仁爱
中国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 爱关系,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课件
第三,欧洲的君主专制在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的同时,也鼓励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而中 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则极力维护农耕经济,压 制工商业发展。“重农抑商”发展农业,抑 制商业。
二、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第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 间漫长; 第二,农耕经济基础稳定; 第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 第四,对人身控制严密。
绪 论
一、文化的涵义: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并由此逐渐 演化出许多引申意义: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 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其二,引申为古 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 彩。其四,在礼乐制度和修养的基础上还引申为 美、善、德行之义。总之,“文”在古人心目中, 起初指纹理,后来又引申出近十几种引申义。其 中,文字、文章、修养、德行与现在人们理解的 “文化”一词的意义最为接近。
第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 响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烈的地域性, 不同地区的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 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也有很大 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 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一、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第一,欧洲王权一开始就有一个宗教势力与之抗 衡,从古代埃及、罗马一直到中世纪,宗教势力 对王权形成巨大的冲击,而中国的神职人员只是 统治者的奴仆,宗教常常为统治者服务。因此, 中国的王权没有与之相抗衡的阻力,能够长期延 续。 第二,欧洲多元经济结构(尤其是工商业海上 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人们 的眼界开阔,民主意识强,因此冲击了王权专制, 而中国的农耕经济使专制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PPT
这一概念的含义约等于中国古代的“文 明”。
在德国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中,文化的概 念被用于哲学、道德、美学、艺术等深奥的 精神生活领域,而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物质成 果则被视为浅薄的“文明”。
在法国人的语言中,文化则是与精神 生活、物质生活及社会制度、社会地位等 联系在一起。
中国文化体系
印度文化体系 世界四大文化体系
一、中国的“文化”古义
象征符号,引申为语言、文 字、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文:通“纹”(纹路、纹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间关系即人伦,引申为人 格修养
化:改易、生成、转化,事物形 态和性质的改变
美善德行
以文教化
“文化”古义的要点:
“文”是纹理,引申为一切有条理、有秩序、有美感的 东西;“化”字在甲骨文中是直立与倒立的两个人, 象征着重大的变化。 “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易· 贲卦· 传》中有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所谓的“人文化成”,按唐 代孔颖达《周易正义》的解释有两个内容:一是指典籍, 如《诗》《书》、《礼》等;二是指人们的风俗礼仪。 西汉刘向的《说苑· 指武》中有“圣人之 治天下也, 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指与“武力”相对的教 化。 在中国,“文化”不同于“文明”。“文明”与物质 世界的改造相联系。
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含义更为广 泛:
指“读书识字”,不识字要学文化,指“修养”,言 行粗鄙要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是文学艺术、文博、图书等; 作为专门术语的文化,在考古学中是指先民的遗址、 遗物,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中,不少人同意文化是指 “观念形态”,政治、经济以外都在其列; 也有人则作更广泛的理解,认为人类创造的一切,即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文化,此外还有一些其 他的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提纲(上)
中国文化概论提纲(上)第一讲绪论一、什么是文化:“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二、文化的本质:简言之,“自然的人化,也即人化自然是文化的本质。
”三、文化的广义和狭义:(一)广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出自十五大报告)。
由此可见广义的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关于“大文化”的结构与构成:二层说与四层说。
二层说:最简单的是划分成二层: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就是实体文化,是指人类用各种材料对自然加工造成的器物的、技术的、非人格化的、客观的东西,如城池、宫殿、祠庙、长城、桥梁、器皿、工具、服饰、饮食等等。
精神文化又称虚体文化,是指人类对自然进行加工或塑造自我过程中形成的用语言或符号表现出来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
如文字、语言、宗教、哲学、音乐、绘画、书法、风俗、制度等等。
实体文化与虚体文化组成文化统一体。
比如,建造宫殿,是先设计后建造的。
设计建筑物时,表现为精神文化;当建成这一建筑时,表现为物质文化,同时这个建筑物体现了这个设计师的建筑思想。
建筑是工程,又是艺术。
所以说,建筑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四层说: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二)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本课程讲授小文化为主,主要介绍文化结构四层次中的制度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包括社会制度、哲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等。
也兼及大文化。
主要参考书目: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讲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每一种文化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特定历史地理环境,或者叫历史上的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提纲.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一、本学期讲授的主要内容●二、文化界说●三、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四、文化的危机●五、为文化的发展曲尽绵薄●六、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方法●七、思考题●八、参考书目●九、课前演讲安排本学期讲授的主要内容1、中国文化的基本构成2、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界说●1、文、化及文化●2、经典定义的举凡●3、文化四层次说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1、中国文化●其一,“中国”,其内涵经历了一个逐次扩展的过程。
●其二,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始主体。
●其三,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的特色。
●2、中国传统文化●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文化●3、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一是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二是翰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三是惠及世界的科技工艺;●四是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五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六是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文化的危机●1、文化的泛化●2、文化的软化●3、文化的固化为文化的发展曲尽绵薄●1、做一个清醒的文化人●2、做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人●3、做一个胸怀宇宙的文化人文化是社会的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的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使人得到完善的、社会生活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统一。
¡ª普芬多夫(德)▪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
▪——泰勒《原始文化》▪文化既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又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某种要素。
▪——克鲁克洪《文化的概念》▪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特性,它们都是直接的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文化是人生发展的状况。
——蔡元培《何谓文化?》▪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有价值的共业也。
——梁启超《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文明社会形成的生活的方式。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化的态度》《现代汉语词典》: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02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2024/1/30
7
饮食文化
01 菜系与地域特色
中国菜系包括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各地 菜系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
02 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礼仪体现尊卑有序、和谐共处的原则, 如餐桌座位安排、上菜顺序等。
03 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品茶、泡茶、论诗等 多种活动,体现清雅脱俗的生活态度。
绘画
2024/1/30
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
从岩画、彩陶到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科的演变过程。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顾恺之、张择端、徐悲鸿等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中国画的美学特征
以形写神、追求意境、注重笔墨等独特的美学追求。
21
音乐与舞蹈
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从远古时期的骨笛、陶埙到古琴、琵 琶等乐器的演变过程。
重要手段。
16
道家思想
01
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 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倡导无为 而治、道法自然。
清静无为
02
03
辩证思维
道家思想提倡清静无为的生活态 度,注重内心的修炼和自我提升 。
道家思想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 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追求 真理和智慧。
2024/1/30
17
佛教思想
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
科技手段的运用将推动中国文化 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文化传 承方式。
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
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 将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与传 承,形成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的 文化发展趋势。
2024/1/30
26
2024/1/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A
仁爱思想
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 命、热爱和平。这种思想体现在儒家文化中, 如孔子的“仁爱”思想。
中和思想
中国文化注重中和思想,即追求和谐、平 衡、中道。这种思想体现在道家文化中, 如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B
C
礼制观念
中国文化重视礼制观念,即注重礼仪、规矩、 秩序。这种观念体现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和社会生活中,如周礼的制定和实施。
着不同的服饰,以示尊重和礼貌。
03
服饰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服饰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从古代的传统服饰到
近代的中西合璧,再到现代的多元化服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和创
新精神。
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层次 感。同时,建筑的装饰也十分精美,包括雕刻、绘画等多 种艺术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传播
01
中国文化“走出去” 战略
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通 过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等方式, 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02
跨文化交流与对话
加强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对 话,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包容 性的发展。
03
中国文化产业的国 际化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打造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和产 品。
因果报应
佛教思想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因果报应,人们应该行善积德,避免恶行以免受报应。
涅槃解脱
佛教思想追求涅槃解脱,即通过修行达到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05 中国文化的艺术层面
书法与绘画
书法艺术
介绍书法的起源、发展、流派和特点,以及重要的书法作品和书 法家。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中国文化概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名人、传统礼仪 与习俗、现代文化现状等。我们将探讨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了世界,并探讨中 国文化的未来。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概述
1
定义与特征
探讨中国文化的定义、特征和世界影响。
2
历史与发展
从神话传说到现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3
价值与意义
探讨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结语
我们探讨了中国文化的概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名人、传统礼仪与习俗、现代文化现状,中国 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承与发展仍在继续。尽管中国文化经历了许多变革,但其价值和意义在当今社会中依 然闪耀。
中国传统艺术及其特点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和特 点,如京剧、杂技等。
中国现代艺术及其发展
介绍中国现代艺术并探讨其发 展和影响。
第四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1 孔子
2 庄子
3 剑桥七子
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 影响。
介绍庄子的思想和贡献, 并探讨其在中国文化中 的地位。
了解“剑桥七子”及其在 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章:中国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概述
介绍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道家思想及其影响
探讨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讨论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其他中国哲学思想
了解墨家、名家、法家等其他中国哲学思想。
第三章:中国文学艺术
中国文学概述
介绍中国文学的特点,如诗、 散文、小说等。
4 李白
5 毛泽东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以及其在中国文 化中的地位。
探讨毛泽东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并讨论其 影响和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一、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形成
•复杂的地理条件与中国文化的多样化
•优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完整与独立
2、人种因素
3、经济与生产方式
•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 •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专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之中
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 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头脑的价值(科学)、尊重灵魄(宗教 )的价值。德、智、体全面发展。 1.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 界。重视自然的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做人做事和为贵,恰到好处,为人坚持原则 以能团结和谐。 2.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民为重、社稷次之、 君为轻。 3、肯定个体与心性向善、完美人格的培养:以德性修养为安 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的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 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四讲
伏羲、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一、中国人文的始祖——伏羲炎黄三皇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是传说时代的人物 。传说史料讲述的哪个时代称为古史的传说时代,相当于民 族于民族社会后期或相当于新后器时代晚期。按照世系推断 ,伏羲生活的时代距今在6000年前,炎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 5500年前,而黄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5000年前。 伏羲也叫太昊氏,据唐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记载有四点 贡献:八卦、文字、婚姻制度、捕鱼用的罟和打猎用的网。 炎帝的最大功绩是发展了原始农业,所以叫神农氏、另一个 功绩是发展了医药。黄帝又叫轩辕氏,部落的发明很多,几 乎遍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字、 衣冠和若干社会制度的发明。这些发明使得中国文化从物质 文明延伸到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巨 大的促进作用。
人民大2024中国文化概论(第五版)PPT第一章
周代经济
• 周代初期实行土地分封制。土地占有者主要是奴 隶主贵族或封建领主,社会经济单位仍为奴隶主 贵族庄园或封建领主庄园。与商代不同的是,周 代的农奴已有了自己的家室庐舍、妻子儿女,用 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庄园主耕种土地。农奴与贵族 庄园主或封建领主之间保持着人身隶属关系。
周文王造像
周武王造像
周代后期由于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发展 等原因,公田即井田之外的土地被大量开 垦,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公田逐 步为私人所占有,土地买卖出现,封建领 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农奴转化为佃农,并 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随着这种“转化” ,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家庭农业和小 手工业生产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并得到发 展。
• 这说明人类逐渐结束了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现成的物质 生活资料的时代,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物质的生产 和再生产活动”。从母系氏族时期原始农业产生起经 父系氏族时期到我国夏朝禹在位时止,农业生产活动 的经济单位是原始氏族公社。
夏代经济
• 据古文献记载,我国在夏代种植业已处 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制定了适合农业 生产的农历即“夏小正”。从母系氏族 时期原始农业产生起经父系氏族时期到 我国夏朝禹在位时止,农业生产活动的 经济单位是原始氏族公社。
董仲舒
魏晋隋唐时期
• 魏晋隋唐时期是宗族、宗法制度盛行的时期。除皇位仍为嫡长子继承 外,在民间,宗法意识、宗族生活已渗透进每个人的思想意识。此时期 宗法观念、宗族势力昌盛的原因如下:一是连年战乱,弱肉强食,人们 需要聚族而居;二是人们南北迁徙,因语言上、风俗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及政治上的原因,也必须同族而居;三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强了血 缘宗法关系,血缘宗法关系又巩固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使人们 易于结成以血缘、地缘联合的比较稳定的宗族群体;四是此时重门第之 风盛行,由此形成了若干有名的大姓家族和许多无名的小家族。有名的 如东吴时的吴姓大族,东晋时的乔姓大族,唐代的李姓大族等。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目录第一讲导论第二讲炎黄时代的中国文化的开端第三讲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第四讲伦理道德的人文文化第五讲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德第六讲中国文物与艺术精品第七讲中国饮食与医药、养生文化第八讲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第九讲中国文化的摇篮——学校与教育第十讲挑战与机遇第一讲导论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介绍中国文化概况的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其目的就是要认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了解传统文化,思考与评价其价值,同时展望其未来命运。
1.文化的概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
2.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层次本课程是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介绍中国文化的概况的一门课程,要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及其精神,必须从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来观察和思考。
这样才能不为众多的文化现象所感;也才能不把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抽象化,而只剩下理论的条文。
中国文化包含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文化学是有其同性,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p.2 —p.3)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通过自身修养的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负面价值的估价与评说。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既存在于观念文化,也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p.3 —p.4)中国文化的创造有其物质基础,而在古代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农耕生产方式。
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力求与自然合谐的行为。
三、中国文化的“奇偶”精神(p.4 —p.5)中国人在农耕的实践中,创造了“阴”、“阳”两个中国文化范畴,又在数字计称方面归纳出“奇”与“偶”的概念。
“奇偶”变纶形成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征。
四、中国文化的“会通”精神(p.5 —p.6)中国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变化。
2024年度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2024/3/23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33
13
音乐舞蹈及其传承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
展
从远古时期的骨笛、陶埙到春秋 战国时期的编钟、编磬,再到汉 唐时期的鼓吹乐和丝竹乐等。
著名音乐家及其作
品
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嵇 康的《广陵散》、李龟年的《秦 王破阵乐》等。
舞蹈艺术的传承与
发展
古代舞蹈如《霓裳羽衣舞》、《 剑器舞》等的传承,以及现代舞 蹈的创新与发展。
25
八大菜系及其代表菜品
湘菜
以香辣、酸辣为主,代表菜品有剁椒鱼头、辣椒炒肉等。
徽菜
以重油、重色、重火功为主,代表菜品有臭鳜鱼、毛豆腐等。
2024/3/23
26
茶道精神与品茗技巧
2024/3/23
茶道精神
和、敬、清、寂。即和谐共处,相互 尊敬,保持清净,享受寂静。
品茗技巧
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注重茶叶 的色泽、香气和滋味的变化。
27
酒文化及其礼仪规范
酒的种类
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等。
饮酒礼仪
适量饮酒,尊重长辈和客人,避免劝酒和酗酒。
酒桌文化
敬酒表示尊重,碰杯表示友好,酒满茶半表示热情好客。
2024/3/23
28
07
CATALOGUE
中国建筑园林艺术风格
2024/3/23
29
传统建筑风格与特点
独特的屋顶造型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音乐与舞蹈
传统音乐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种类、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古琴、古筝、二胡 等演奏的音乐。
民间舞蹈
概述中国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如汉族的秧歌、 藏族的锅庄舞等。
音乐舞蹈的文化内涵
阐述音乐和舞蹈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所体现的审美 观念和文化精神。
戏曲与影视
戏曲艺术
介绍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剧种和表演特点,包括京剧、昆曲、 豫剧等。
服饰文化
传统服饰
汉服、唐装、旗袍等是中 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体现 了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和 文化内涵。
民间服饰
各地民间服饰丰富多彩, 如苗族的银饰、壮族的绣 花鞋等,展示了中国多元 民族文化的魅力。
现代服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现 代服饰不断吸收西方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时尚风格。
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空 间层次和和谐统一,如故宫、颐和园 等建筑杰作。
03
道家思想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善于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追
求真理和智慧。
佛教思想
01
四谛八正道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四谛和八正道,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
正道包括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02
因果报应
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带来相应的果报,鼓励人们
行善积德、追求解脱。
影视艺术
概述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特点,以及影视艺 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
戏曲与影视的互动关系
阐述戏曲与影视在创作、表演和受众接受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05
中国文化的社会习俗
婚丧嫁娶
婚礼习俗
《中国文化概论》讲课提纲
《中国文化概论》讲课提纲(09-12)一、什么是“文化”(一)中国的“文化”1、“文”:①本义“文”,甲骨文像文理交错之形,即后世纹理、花纹之“纹”的本字,似为象形字,甲骨文用作文武之文,为形容词。
《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疏:“正义曰:言万物递相错杂,若玄黄相间,故谓之文也。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王注:“错者,交错也,错而画之,乃成文。
”所以,“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②引申义在本义基础上引申——1)指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指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演进轨迹为:刻划的纹理→由纹理组成的字→由字组成的书→礼乐制度。
2)又由纹理导引出彩画、装饰、人为加工(如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
3)在前两层意义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凡此,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文”的本义是“纹理”,其始,它是一种原始的符号,是文化的萌芽。
当今流行的狭义的“文化”(却精神文明)观念中原始人刻画的纹理确实是其发端。
从这一层面说,纹是文化的鼻祖。
③“文”的历史既然纹是文化的起点,那么,这个起点在何时何地?古人留下来的纹有两类,一类是刻的,一类是画的,二者孰先孰后,现在很难界定,姑且笼统言之。
纹的早期历史,导源于旧石器中期前后。
1)外国的纹在前民主德国哈勒地区发现了35万年以前刻有平行或交叉线条的兽骨,这件史前艺术品把人类的造型艺术即纹大大提前了。
此外,在此利时斯卡林遗址,法国拉魁约遗址、拉费拉西遗址,保加得亚白绰卡诺洞穴遗址和乌克兰牟楼都瓦遗址,都曾在出土的兽骨或兽牙上发现过史前人类的刻痕,其时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20万——4万年。
凡此,国外迄今所知最早的纹是前民主德国哈勒地区发现的35万所以前在兽骨上刻下的平行或交叉线条。
比较成熟的纹大约出现在4至3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从考古学家所提供的原始遗存来看,迄今发一的最古老的岩画和比较成熟的雕刻出现于欧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文化概论》(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目录导言一、文化与文明二、中国·华夏·中华三、中国文化生态四、中国文化特质五、中国文化史的分期六、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与方法第一章中国物质文化第一节生产与经济活动第二节衣食住行发展第三节科技文化成就第二章中国制度文化第一节政治制度第二节法律制度第三节军事制度第四节教育制度第五节礼制与称谓第三章中国精神文化第一节学术思想第二节文学艺术第三节宗教信仰第四节伦理道德第五节传统节日与民俗导言一文化与文明1、国外学者对文化的界定“文化”一词,是由拉丁语Cultura转变来的,在法语和英语中是Culture, 德语中是Kulture。
它原来的意义是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适应于满足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壤、土地的耕耘、加工改良,后来此本意发生转移扩大,引申为几种意义:a、含有耕种的意义;b、含有居住的意义;c、含有练习的意义;d、含有留心或注意的意义;e、含有敬神的意义。
正是由于“文化”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多种多样,因此西方学者对文化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
例如,文化学的奠基人、英国文化学者爱德华·泰勒,先后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a、“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它社会现象”。
b、“文化,或文明,是指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美国人类学家C·克拉克洪认为,文化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促动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
《法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
《德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文化指人类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依据他们的能力在同周围环境斗争中以及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中所创造的成果。
2、中国学者对文化的界定中国古代汉语中“文化”一词的涵义,主要是指以文物典制,伦理道德和礼仪习俗来教化天下世人,使其自觉地按照统治阶级的规范要求来行动,即“以文教化”的意思。
中国文化概论(主讲人:杨胜兰)PPT资料33页
知识
人类在社会发展 过程中所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特指精神 财富,如文学艺 术、科学等。
• 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
•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用的“文化”,并不是上面所说 的广义文化或狭义文化,而是与文化相关的概念,这 些概念分别与文化的两种定义相适应。为了使各种称 说比较规范,对有关的概念解释:
• 评价一个人的学识涵养: “某某人很有文化。”
• 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 价值追求。
• 其它还有“社区文化”、 “商业文化”、“校园文 化”、“寝室文化”、“厕 所文化”、“课桌文化”等 等。
• 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代社会,没文化 是不行的。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 文化氛围。
五品砗磲石
术、生产领域的行业禁 忌、宫廷服饰以颜色和
六品水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样式代表等级、文学上
七品素金
所说的建安风骨等都属 于文化事象。
八九品镂花金顶
清朝官员品级及顶戴区分
• 文化思潮:
• 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 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 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 事象里所表现的的意识形态, 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称 作文化观念。
•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
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
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
一品珊瑚
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 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二品起花珊瑚
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 三品蓝宝石
理性概况的认识产物。
四品青金石
• 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 的基础单位。原始的巫
中国服饰文化
四大发明
四大名著
中国文化概论 PPT课件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3、气候变化大势 (1)我国气候特点: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东部季风 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四季分明。 (2)数千年来气候变迁的规律 重点: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1972年,载于《考古学报》)归纳的四个大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温暖期; 第二个时期: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寒暖交错期; 第三个时期:从公元1400年到公元1900年,寒冷期,又称 “方志时期”; 第四个时期,从公元1900年至今,“仪器观测期”。 关于灾害记录的书——邓安特《中国救荒史》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六、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
1、北方民族的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结果 是民族的大融合;
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开发之功在当 代更在后世,这为唐代文化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 神因素,三教鼎立相互激荡与玄学一起共同构成此期显著的 文化现象。士族势力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清谈 成为该时代 特殊的文化现象。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史发展脉络
四、秦汉时期的开边拓土 1、经略南方:对东南、华南和西南地区的经略为漫长的南 方开发史作了开端 2、对匈奴的长期战争及开通西域:秦汉时期对待匈奴对策 的变化,汉代三次大规模的攻打匈奴的战争,“丝绸之路” 的开拓。 3、边地民族的内附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五、新王朝政治格局下的政治与文化 1、郡县制的确立: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交替,汉武帝时确立 郡县制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政治大一统的格局由此正式 形成。东汉时,郡县制实际成为三级的地方行政体系。 2、中央集权制的推行:三科取士,“大政治,小社会”的 家国走向,皇帝专制与丞相权力的消长。 3、官员选拔的文化标准:选拔方式有察举、征辟、考试等。 4、重本抑末的内涵:实质是保护皇权,而不是真正在保护 小农。 5、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及其影响:(1)汉武帝本人的个 性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导致他选择了最适合“兴太平”的儒 学作为国家的政治思想。(2)儒学地位的上升带动了文学 的发展。(3)迷信经学的王莽实施新政失败。(4)士人群 体在两汉时期成为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
2024版年度中国文化概论第二讲PPT课件
02
著名音乐作品及作曲家
列举历代著名音乐作品及作曲 家,如《广陵散》、《二泉映 月》等。
03
舞蹈艺术的种类
介绍中国舞蹈的主要种类,包 括古典舞、民族舞等。
04
舞蹈艺术的特色
阐述中国舞蹈艺术的身韵美、 姿态美和意境美等特点。
05
著名舞蹈作品及舞蹈家
列举历代著名舞蹈作品及舞蹈 家,如《霓裳羽衣舞》、《千 手观音》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越来 越深入,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撑。
24
未来中国文化发展趋势预测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
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 发展。
传统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中国文化概论第二讲PPT课 件
2024/2/2
1
目录
• 引言 • 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 •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 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 中国文化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 总结与展望
2024/2/2
2
01
引言
2024/2/2
3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2024/2/2
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
分析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哲学思 想、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 容。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探讨中国文化的传承机制和创新路径, 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文 化的传播与发展。
5
02
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一、本学期讲授的主要内容●二、文化界说●三、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四、文化的危机●五、为文化的发展曲尽绵薄●六、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方法●七、思考题●八、参考书目●九、课前演讲安排本学期讲授的主要内容1、中国文化的基本构成2、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界说●1、文、化及文化●2、经典定义的举凡●3、文化四层次说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1、中国文化●其一,“中国”,其内涵经历了一个逐次扩展的过程。
●其二,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始主体。
●其三,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的特色。
●2、中国传统文化●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文化●3、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一是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二是翰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三是惠及世界的科技工艺;●四是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五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六是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文化的危机●1、文化的泛化●2、文化的软化●3、文化的固化为文化的发展曲尽绵薄●1、做一个清醒的文化人●2、做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人●3、做一个胸怀宇宙的文化人文化是社会的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的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使人得到完善的、社会生活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统一。
¡ª普芬多夫(德)▪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
▪——泰勒《原始文化》▪文化既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又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某种要素。
▪——克鲁克洪《文化的概念》▪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特性,它们都是直接的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文化是人生发展的状况。
——蔡元培《何谓文化?》▪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有价值的共业也。
——梁启超《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文明社会形成的生活的方式。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化的态度》《现代汉语词典》: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从广义上说,指人类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辞海》广义文化又叫大文化,主要着眼于人类和一般动物、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独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
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又叫小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也就是仅指精神文化,不包括物质文化的部分。
▪最通用的定义是:文化是自然的人化。
▪这里强调了人在文化中的主导性作用和地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后来,在此基础上,“文”字又有许多引申意义。
▪“化”的本意有三个方面:一是变化,二是生成,三是造化。
主要指事物动态变化的过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文化四层次说▪1、物态文化层:约相当于物质文化,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2、制度文化层: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4、心态文化层: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
这是文化的核心。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第一,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第二,典籍研习和社会考察相结合。
▪第三,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思考题►1、释义:文化、文明、狭义文化、广义文化►2、文化结构四层次说。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时期的文化?►4、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参考书目►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
►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本讲要了解的几个问题●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二、对历史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反思●三、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四、思考题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1、疆域、政区♦2、民族、人口♦3、地形、地貌♦4、气候对历史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反思♦自然环境是物质世界发展的第一动力。
♦——亚里士多德♦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 J.博丹认为:地理环境决定着民族性格、国家形式和社会进步。
他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的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
因此,统治国家的决定因素也应当有所不同:北方民族依靠权力,南方民族依靠宗教,中部民族依靠正义与公平。
♦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系于气候的本性”、“土地的本性”的观点。
♦到了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成为社会学中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F.拉采尔。
他认为,地理因素,特别是气候和空间位置,是人们的体质和心理差异、意识和文化不同的直接原因,并决定着各个国家的社会组织、经济发展和历史命运。
♦在拉采尔思想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国产生了以K.豪斯贺费尔为首的地理政治论学派。
它鼓吹“优等民族”有权力建立世界“新秩序”,地理政治学可以为每个国家规定“生存空间”,从而为法西斯主义向外扩张和侵略制造理论根据。
♦热带——一夫多妻寒冷——一夫一妻♦北方——勇敢迟钝南方——懦弱敏感♦平原——专制山区——民主历史地理环境对文化影响的绝对性♦首先,没有适当的地理环境就不可能有人类的生成乃至生命的产生。
♦其次,地理环境对既存社会兴衰的影响也具有不可改变性和直接性。
♦再次,地理环境作为社会的外部因素对生产力的结构和布局、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影响同样具有不可改变性和绝对性。
♦总之,地理环境作为社会的外部因素,它对文化的影响具有绝对性。
历史地理环境对文化影响的相对性♦作为社会内部因素的地理环境对文化影响的作用是可改变的、暂时的、间接的。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愈是远古,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
♦(1)古代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实际上许多都是农业生产工具。
漆器、礼器也与农业生产工具紧密相关。
♦(2)古代货币,如布币、刀币,都是农业工具的形状。
♦(3)中国的历法、年节也与农业紧密相关。
♦1、经济文化的多样性♦2、精神文化的多样性♦3、政治文化的多样性♦首先,我们应当承认我国的地势是比较封闭的。
♦其次,自然地理环境并非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标准条件。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的风格主要有:♦一是雄伟,二是险峻,三是幽深,四是奇特,五是秀丽。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高低相差很大,自西向东构成“三大阶梯”。
♦中国特有的地形地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游览、文学、绘画等方面。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淮南子》⏹总的来看,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唐代、元代、清代几个朝代的疆域都超过了中国当今的“雄鸡式”疆域。
中国气候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
⏹二是大陆气候强。
⏹三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甲骨文♦豫♦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结论:从仰韶文化到殷墟文化,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摄氏2度左右;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范围为1至2度;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循环。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高温期:春秋战国、汉代、唐代、北宋♦低温期:殷末周初、六朝、南宋、明末清初♦高温期与强盛期完全吻合♦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与低温期完全吻合萌芽时期春秋郡——县战国郡县时期秦朝汉初郡——县武帝至东汉末州——郡——县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州——郡——县隋朝道制时期唐朝道(方镇、路)——州(府)——县宋朝省制时期元朝明朝省(布政使司)——路(府)——县(州)清朝⏹从这个简表可以看出怎样的规律?⏹这样的规律说明了什么问题?⏹首先要明确“中华民族”这个概念。
⏹其次要明确中国辽阔的疆域和富饶的土地是靠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再次,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
⏹总之,中国的历史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也是各民族不断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中国人口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分布不均衡。
⏹第二个特点是人口迁移频繁⏹1、从有人口统计以来,中国人口几乎都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2、六千万人口是鼎盛朝代的标志。
⏹3、东汉创下了百年人口减少率最高记录。
⏹4、人口成为社会问题是从清代开始。
⏹1、时间上⏹三次大规模的南迁: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2、空间上⏹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思考题⏹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有何影响?⏹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化有何影响?⏹3、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文化概论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一、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1、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2、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与融合●3、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4、内敛型的海洋贸易●二、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1、殷商西周:土地国有●2、东周以降:土地私有●3、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4、中国传统社会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三、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1、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2、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3、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和束缚●四、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力。
●2、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3、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1、黄河流域首先成为经济文化中心的证据●2、黄河流域为什么能率先成为经济文化中心?●3、经济文化中心发生迁移的证据●4、经济文化中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黄河流域首先成为经济文化中心的证据●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成员中,绝大部分的籍贯或活动范围都在黄河流域●2、在历史发展有着标志意义的大事件也都发生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为什么能率先成为经济文化中心?●1、文化交错区优越说●2、黄河中下游的旱作文化技术简单易于发展●3、北方交通方便,利于人口积聚●4、北方人口优势说经济文化中心发生迁移的证据●1、安史之乱后,中央财政几乎都依赖长江流域●2、唐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籍贯发生变化经济文化中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1、地质条件及气候的变化●2、北方人口的持续南迁●3、南方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民族融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