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届高三1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武汉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武汉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唐代?A. 杜甫B. 白居易C. 陆游D. 李白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吴承恩C. 罗贯中D. 施耐庵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一鸣惊人B. 画龙点睛C. 推心置腹D. 破釜沉舟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孟浩然B. 王之涣C. 王维D. 杜牧5.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是孔子所著。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摩擦力供认不诲对称.(chèn)穷源溯.(shuò)流B.谐奏曲咄咄逼人怆.(chuàng)然怙恶不悛.(qūn)C.一拉罐转弯抹角隽.(jùn)永间不容发.(fà)D.纪传体多难兴邦叨.(tāo)扰返璞.(pú)归真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xx年初,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中央军委临危授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战斗,谱写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新篇章。
B. 这两家公司的地位和实力不相上下,在商界形成鼎足而立....之势。
C. 这场球赛竞争激烈,双方久战不下,终场握手言和,缔结城下之盟....。
D.当年他独创深圳,身无长物....,是凭借过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创下这份家业。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A.②③①⑤④ B.③④②①⑤C.③④①②⑤D.③①②④⑤4. 下列诗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 )(3分)A.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B.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C.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D.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3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A.脊.梁侪.辈济.济一堂光风霁.月B.悲怆.寒伧.沧.海桑田踉踉跄跄.C.采撷.楔.子锲.而不舍提纲挈.领D.禁.止觐.见噤.若寒蝉泾.渭分明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A.秉.持/屏.除启碇./沉淀.物绮.丽/倚.马可待B.朔.风/溯.流祈祷./倒.春寒机杼./毁家纾.难C.拓.印/拖沓.甲胄./压轴.戏给.水/济.济一堂D.筵.席/垂涎.荟.萃/市侩.气诧.异/姹.紫嫣红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4分)(▲)A.诋.毁抵.挡刨根问底.砥.柱中流B.藩.篱蕃.息幡.然醒悟翻.江倒海C.蓓蕾.礌.石雷.霆万钧擂.鼓助威D.奴婢.裨.益稗.官野史髀.肉复生4.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1)历史其实无处不在。
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一幢由逝去时代留下的老建筑都是一页▲的活的史书。
(2)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剧中人物的情感和生命轨迹的展现也很难做到▲。
(3)试想一下,如果不是马云拜访王林的一张照片,使王林重回公众视野,那么,会不会有欣京报的记者去采访,以及引发接下来令人▲的问题呢?A. 触手可及水到渠成眼花缭乱B. 唾手可得水到渠成眼花缭乱C. 触手可及一以贯之目不暇接D. 唾手可得一以贯之目不暇接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xx“世界末日”的玛雅预言▲,以致有些地方传言出现了耸人听闻的所谓末日现象。
但是2012年12月22日,大阳照样升起,地球并未像谣传那样瞬间毁灭,“世界末日”的谬论也就▲。
一切具有科学头脑的人们,应对这种无稽之谈▲,相信明天会更好。
A.不翼而飞土崩瓦解置之度外B.不胫而走不攻自破置之度外C.不翼而飞不攻自破置之不理D.不胫而走土崩瓦解置之不理6.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①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____▲___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②在离地球三百公里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___▲____,为6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湖北省武昌区2021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卷(word版,答案word)_0
湖北省武昌区2021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卷(word版,答案word)试卷说明:武昌区2015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籼米(xin)幽僻(p)绯红(fi)长歌当哭(dng)B.租赁(ln)契据(q)拱券(xun)束之高阁(s)C.戕害(qing)按捺(n)歆享(xn)繁芜丛杂(w)D.混沌(hn)伺候(c)脑髓(su)锱铢必较(z)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文彩缔造沁人肺腑急不暇择B.长篙贻误急剧变化走头无路C.篡夺炫晕兑现诺言责无旁贷D.付梓怂恿消磨光阴陈词滥调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下午,车轮掠过千枝万枝秋色,每一枝上都着黄山的雨云。
仿佛只要接一下喇叭,雨点就会噼噼叭叭掉下来。
比之山下,黄山要秋得早一些。
比比皆是的境界,黄山的秋雨,就格外像千年的老蛇那样。
A.悬又因石破天惊冷峻B.挂只要惊天动地严峻C.飘既然惊心动魄冷酷D.扬一旦天翻地覆严酷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我国探月工程将转入三期,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预计2017年前后,执行这一任务的嫦娥五号将择机发射。
B.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本身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其研究的高度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C.如果对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考能够使我们在广度和深度上打开对更多的语言学习持更开放的态度,那么这终将有助于中华文明的复兴。
D.许多水果具有药用功效,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柠檬中间就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都具有很强的按捺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的诗按内容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
田园诗是其独创,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他的咏怀诗围绕着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表示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与世浮沉的品格,如《杂诗》等。
高三武昌区一月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踟蹰(chí chú)拮据(jié jū)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B.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翩翩起舞(piān piān qǐ wǔ)C. 翩翩起舞(piān piān qǐ wǔ)比比皆是(bǐ bǐ jì shì)饮鸩止渴(yǐn zhèn zhǐ kě)D. 饮鸩止渴(yǐn zhèn zhǐ kě)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踟蹰(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高铁、飞机、汽车等,极大地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
B.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塑料袋的使用、推广绿色出行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第一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下周六的户外活动被推迟到了下周日。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像一个银盘,高高地挂在夜空中。
B. 他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悦耳。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这场雨下得像瀑布一样猛烈。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积极进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B. 雨中的城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C. 他有着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身材,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
D.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遒劲.∕劲.头震颤.∕冷颤.炮.制∕炮.烙纰.漏∕砒.霜B.拾.级∕捡拾.巷.陌∕巷.道曲.折∕歌曲.笑靥.∕梦魇.C.殷.切∕殷.忧冠.冕∕冠.军倾轧.∕轧.钢蛰.伏∕海蜇.D.伛偻.∕佝偻.积攒.∕攒.动剽.窃∕剽.悍祈.祷∕颀.长2.在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③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④时间真如……,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A.休戚与共不孚众望鱼龙混杂白驹过隙B.休戚相关不负众望鱼目混珠行云流水C.休戚与共不负众望鱼目混珠白驹过隙D.休戚相关不孚众望鱼龙混杂行云流水3.归纳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
(不超过25个字)(4分)()有一张弓做事很毛躁。
一清早起来,弓张开双臂,刷地就是一箭。
箭刚飞出去,弓马上就大叫起来:“唉,唉,等等,回来!我还没想好射向哪儿,你出去干什么呢!”弓拔腿就追,可箭早没影了。
寓意:4.阅读漫画,用一句话说明它所描绘的社会现象。
(不超过20个字)(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
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
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以功授开府。
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
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
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湖北省武昌区2021届高三元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扫描版)_0
湖北省武昌区2021届高三元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扫描版)试卷说明:2013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1.D (A.恤xùn应为xù;B.咤chà应为zhà;C.梓xīn应为zǐ。
)2.D(A.哀—唉;B.喧—暄;C.遐—暇。
)3.B(“进程”指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进展”指事情向前发展。
“参加”指加入某种组织或活动;“参与”指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等。
“抢夺”指用强力把别人的东西夺过来;“争夺”指争着夺取。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抄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4.C(A.“重建”和“救援”语序不妥,应为“救援和重建工作”;B.介词使用不妥和词语搭配不妥,“妈祖文化”前删掉介词“把”,“打造”“交流的品牌活动”应为“打造”“交流活动的品牌”;D.一面对两面,“中国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应改为“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5.B(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6.A(“唯有口传心授才能使流派发扬光大”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第⑤段的表述是“而京剧却仍然主要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
)7.C(“流派传承……的目的”张冠李戴,文中所指应是“京剧表演艺术”而非所有流派。
别的,流派传承包罗“传”与“承”两个方面,“传”是传递,“承”是承续,“传”是针对老师而言的,“承”是针对学生而言的。
原文的意思是说“老师”“只能通过……”来达到“传艺”的目的,而不是达到“承学”的目的,因为“承学”是针对学生而言的。
)8.B(A.从原文第⑤段看,“新技术”“新工具”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必需借助新技术、新工具焕发生机”的说法言过其实;C.不雅点与例证矛盾,杨宝森是属于“掌握技法后另谋一帜”一类的;D.从文章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况且,当前讲流派传承,带有强烈的抢救性质,有些重要流派后继乏人,就更不成忽视承学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了”来看,此项说法有所偏颇。
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民间歌谣是民歌和民谣的统称,指的是人民群众抒情言志的口头韵文作品。
它是民间文学中产生最早,内容最丰富,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历来最为人们所重视的一种文学样式。
我国民间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从原始社会开始,它就一直伴随着人民的生活,在人类的集体劳动中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诗歌起源于劳动,最早的诗歌,就是民间歌谣。
那时没有文字,民间口头歌谣是唯一的诗歌形式。
正如《淮削子》中所说的:“今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杭育(yo)杭育派”,这就是原始劳动的节奏和韵律。
这些自然的呼声,如果填上实词,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内容,就是歌谣。
《吴越春秋》所记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是远古时代,最早也是黄帝时代的作品,它所描写的只是几个连续的动作,所使用的是竹弓、土弹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八个字,四个停顿,术语简单的一反一复的节拍。
其大意是:截断竹子,用弦索把它连接起来;飞射土弹,逐击那奔跑的鸟兽。
这是一首反映狩猎过程的原始歌谣。
到了农耕时代,歌谣的内容也就不同了。
如《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据传这是伊者氏蜡祭时的祝辞。
从内容到句式,都比《弹歌》复杂一些,但章法有些相似,都是用四种相同事物的并列,在同样句式的反复中来表达中心思想。
这一特点,是由于劳动动作的反复而产生的节奏所决定的。
到了夏商时代,歌谣由描写劳动生产开始转为揭示社会面貌,成为“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的工具。
歌谣从此具有阶级性质,题材的内容也大大扩展了。
周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向封建经济过渡的时期,出现了一个灿烂的民歌时代,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和小雅中的小部分就是民歌,其数量占《诗经》的一半左右。
湖北武汉市武昌区2021届高三年级1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武汉市武昌区2021届⾼三年级1⽉质量检测语⽂试题及答案湖北武汉市武昌区2021届⾼三年级1⽉质量检测(⼀)现代⽂阅读(本题共5⼩题,1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下⾯⼩题。
材料⼀: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以媒介为载体的信息交互⽹络正联结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
阅读⽂本的⽣产、传播⽅式也发⽣了巨⼤变化,从平⾯纸质阅读到⼿机阅读、社交阅读等⽹络阅读,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这⼀发展趋势给传统的以纸质⽂本为中⼼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更好地应对这⼀机遇与挑战,《普通⾼中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加⼊学习任务群,使之正式成为语⽂教学的核⼼内容。
“媒介”⼀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播、电视、⽹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本、图⽚,也包括动态的声⾳、动画、视频等电⼦⽂本。
由于⽂本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阅读”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对书⾯⽂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是进⼀步拓展到对图⽚、表格、声⾳、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
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都可以成为⽣活事件的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到语⽂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学习内容,加强语⽂学习与时代、与⽣活的联系。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语活动开展。
阅读以不同媒介为载体的信息,⾸先应基于语⾔的建构与运⽤,引导学⽣理解多种媒介运⽤对语⾔的影响,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培养学⽣核⼼素养的⼿段,⽽⾮⽬的。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场的能⼒,在⾔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化⼼理。
从本质上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是要求学⽣具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但这⾥所说的“媒介素养”不是新闻传播学范畴的,⽽是语⽂学科范畴的“媒介素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反思并适应媒介技术对母语习得的影响,在不断接触、分析、判断、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核⼼素养的融合。
2021年高三1月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含答案
2021年高三1月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含答案第Ⅰ卷(36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HB或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 5 分)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偌.大/诺.言酗.酒/抚恤.包扎./扎.实B.诅.咒/狙.击栖.息/蹊.径模.样/模.型C.峥.嵘/诤.友嗜.好/谥.号殷.实/殷.红D.飞镖./剽.悍夙.愿/追溯.扁.担/扁.舟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录像家具端详感恩戴德义愤填膺B.嘻闹博弈幅射中流砥柱时过境迁C.汇萃联袂通牒关怀备至巧装打扮D.膨涨脉搏急躁绿草如茵攻城掠地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贺岁片《人再囧途之——泰囧》自热映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的追捧,票房火爆,有望在本周突破十二个亿。
(2)据济南交警部门的统计,元旦过后,省城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减少,交通秩序大为改观,新交规作用显现。
(3)如果把城镇化作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突破口,作为提升中国人收入的点,那么,这种城镇化一定是以高度发达的服务业为特点。
(4)莫言领受诺贝尔文学奖前后,来自文学评论界与公众此起彼伏的声浪迅速将他拉到了被审视甚至拷问的之上。
A.持续震慑着力焦点B.继续震慑着力热点C.继续威慑着眼焦点D.持续威慑着眼热点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集上网、收发邮件、炒股、看电影、听音乐、导航、拍照、摄像等功能于一身,真可谓无所不为....。
B.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为建设高尔夫球场,低价向农民征地2088亩,失地农民找到当地政府时,有关领导却很不以为然....。
C.“中国好声音”聚集了高人气,总决赛在上海能容纳八万人的体育场举行,连张惠妹都无酬演出,助阵现场,其火爆程度一时问万人空巷....。
D.昨天夜间,沸沸扬扬....的一场大雪从天而降,笼罩了整个烟台市,第二天清晨人们起来时才发现,这场雪下了足有30厘米深。
高三武昌区元月考试语文试卷及其参考答案
武昌区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有它的根。
欧洲近现代哲学的根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国哲学的根则在于中国先秦的诸子学。
现在人们在研究哲学思想的时候,有两种意识,一种是全球意识,一种是寻根意识。
所谓全球意识就是放眼看世界,博采众家之长。
还有一个思想就是寻根意识,找到自己的根,不忘记自己的根,那样才能对自己民族的哲学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在西方文化意识里,神话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神话里大多崇拜自然神。
西方人崇拜神,而且认为自然是由神创造的。
他们认为宇宙是奇中之奇,为什么宇宙是这样的美好和不可思议?希腊人怀着对探究宇宙奥妙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
恩格斯说过:“只有奴隶制才使古代世界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
没有奴隶制,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因为只有在奴隶制存在的条件下,才可能有一小部分人脱离劳动,专门做奴隶主,专门思考和研究问题,有可能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特别是研究自然。
希腊很多有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比如,泰勒斯认为世界起源于水;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起源于火;著名的哲学家毕达格拉斯,则认为世界起源于数。
总之,希腊过去的哲学,研究的目标是神和自然,这是他们关注的中心。
但在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中,信奉的中心不是神和自然,而是人和社会。
从商代开始,有文字记载就是奴隶制,一直到周的前期,还是奴隶制。
到周的后期,奴隶制开始解体,出现了动乱,奴隶制解体了,封建制开始产生。
这是个交替的过程,中国出现了动乱的状态——战争。
从春秋战国开始,战争连续不断。
处在动乱状态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天下太平,动乱停止,政治走上轨道。
中国人有没有神的意识?当然有,像图腾崇拜,崇拜狼、崇拜蛇等也都有,但是最主要的是崇拜帝。
崇拜帝又和另外一个观念连在一起,就是认为地上的统治者和天上的统治者是有关系的。
2021年武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武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水在滴苏沧桑①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
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
②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
③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
④此时,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慵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
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砍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
⑤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
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
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
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
⑥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
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
⑦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
那双手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
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
⑧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
高三1月调考试卷试题
武昌区2021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HY一、语文根底知识〔一共15分,一共5小题,每一小题3分〕1. C〔A.长歌当dàng哭;B.束shù之高阁;D.脑髓suǐ。
〕2. D〔A.文采;B.走投无路;C.眩晕。
〕3. A〔第一空,“悬〞字最能表现雨云悬浮凝滞,欲落未落的状态。
第二空,此复句为因果关系。
第三空,“石破天惊〞形容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惊天动地〞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者意义极大。
“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用于此处与语境不符,且与“触目〞重复。
“天翻地覆〞形容发生根本的变化,也形容秩序大乱。
第四空,“冷峻〞既有冷酷严峻之义,又有冷静严肃之意,给人的感觉是深沉、较少欢笑和热情,对事物的冷清旁观。
“严峻〞,严厉、严肃。
“冷酷〞,表示人的一种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的概念,意即冷淡苛刻,残酷无情,毫无同情心。
“严酷〞,残酷或者冷酷无情。
〕4.C〔A.用词不当,“任务〞与“成功〞不能搭配,“成功〞应改为“完成〞。
B.主语“中国史学家〞与宾语“学术含量〞搭配不当,应在“越来越显示出〞前加“其作品〞作第二个分句的主语。
D.句式杂糅,可改为“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柠檬中间就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5.B〔应为“主人公之一觉慧〞。
〕二、现代文〔阐述类文本〕阅读〔一共9分,一共3小题,每一小题3分〕6.C〔“西学东渐给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带来了外源性危机,这是促使中国文化步入转型阶段的真正原因〞一句分析有误,“外源性危机〞并非是导致“中国文化步入转型阶段〞的唯一原因,原文说的是“双重文化危机的张力,再加上文化开展进步和救国救民的需要,打破旧形式、构建新文化就成为中国近代不争的文化诉求,文化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7.D〔由文中第四段中的“面对西学的传播和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强大的势能,这种势能的强大使得西方先进的文化精神进入中国、改造传统变得异常困难〞可知,“中国文化成功抵御和化解了西学东渐带来的冲击〞一句理解错误。
湖北省2021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I)卷
湖北省2021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6高三上·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除却先秦不论,中国古代社会有三大转折。
这转折的起点分别为魏晋、中唐、明中叶。
社会转折的变化,也鲜明地表现在整个意识形态上,包括文艺领域和美的理想。
就敦煌壁画来说,由中唐开始的这一转折也是很明白的。
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行列在中唐消失,更多是渲染“经变”①;人物成为次要,着意描绘的是热闹繁复的场景,它们几乎占据了整个墙壁。
到晚唐五代,这一点更为突出;“经变”种类增多,神像(人物)却愈发变少。
色彩俗艳,由华贵而趋富丽,装饰风味日益浓厚。
初盛唐圆润中带遒劲的线条、旋律,到这时变得千千秀柔,有时甚至有点草率了。
菩萨(神)小了,供养人的形象却愈来愈大,有的身材和盛唐的菩萨差不多,个别的甚至超过。
它们一如当时的上层贵族,盛装华服,并各按现实的尊卑长幼,顺序排列。
如果说,以前还是人间的神化,那么现在凸出来的已是现实的人间——不过只是人间的上层罢了。
很明白,人的现实生活这时显然比那些千篇一律、尽管华贵毕竟单调的“净土变”、“说法图”和幻想的西方极乐世界,对人们更富有吸引力,更感到有兴味。
壁画开始真正走向现实:欢歌在今日,人世即天堂。
在敦煌,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了佛国圣地,它实际标志着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正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兴味的加浓,使壁画中的所谓“生活小景”在这一时期也愈发增多,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人世的生活战胜了天国的信仰,艺术的形象超过了宗教的教义。
禅宗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压倒所有其他佛教宗派,则是这种情况的理论上的表现。
哲学与艺术恰好并行。
本来,从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到南朝佛学的形神之争,佛教以其细致思辨来俘虏门阀贵族这个当时中国文化的代表阶级,使他们愈钻愈深,乐而忘返。
2021届武汉市武昌楚才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武汉市武昌楚才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接种疫苗能够挽救大量生命,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
疫苗和自然感染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类似,但风险不同。
前者经过灭活、减毒、基因技术等有效处理,不似后者那样,可能让人体产生抗体但付出代价。
在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也寄希望于疫苗。
4月13日,一个由全球120多名科学家、医生、资助者和生产商组成的专家组发表公开宣言,承诺在世界卫生组织协调下,共同努力加快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速度。
据报道,中国、美国等国已经有多种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
疫苗要经过安全性、有效性等多方面的临床验证,才能得到批准投入市场。
对于艾滋病这种重大疾病,尽管全球医学界已经花费数十年开发疫苗,但至今尚未有一种疫苗能够走出实验室得到普遍应用。
(改编自冯玉婧《疫苗是战“疫”的有效武器》)材料二:(改编自新华社发、朱禹制图)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了新冠病毒的鉴定和测序,于1月12日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这为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以及各国病毒检测、治疗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在全球率先启动二期临床研究。
该疫苗以改造过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搭载新冠病毒的S基因,使人体产生对S蛋白的免疫记忆。
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分三期:一期观察使用的安全性;二期扩大样本量,确认初步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三期确定是否使用。
这个持续验证、依次“过关”的过程通常需要一年以上。
张文宏说,三期研究认为安全,再给老百姓打,想做小白鼠,我们的流程是不允许的。
(摘编自彭芸《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中国走在世界前列》)材料四:疫苗能在人体内产生抗体,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有效的。
评价疫苗有效性的主要标准,是在传染病流行期内,能否安全有效地保护高危人群,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昌区2021届高三年级1月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媒介为载体的信息交互网络正联结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
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平面纸质阅读到手机阅读、社交阅读等网络阅读,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发展趋势给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更好地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加入学习任务群,使之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
由于文本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阅读”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对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
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事件的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
阅读以不同媒介为载体的信息,首先应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而非目的。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
从本质上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但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不是新闻传播学范畴的,而是语文学科范畴的“媒介素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反思并适应媒介技术对母语习得的影响,在不断接触、分析、判断、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聚焦时代发展的前沿,彰显语文学科的自我成长,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如何抵御多元媒体对教学的干扰问题。
新媒介的引入可以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拓宽学生的阅读与交流空间,但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超文本,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
如果一味追求媒介的丰富,追求声、光、电的交响,而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则得不偿失。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目前虽然还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广大师生能积极面对时代发展给语文的“教”与“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拓宽跨媒介视野,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实践,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编自任明满、郑国名、王彤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材料二:2018年的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VR诵经典”古诗词虚拟现实体验等数字阅读的多媒介互动展示,而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让读者了解了全新的阅读方式。
像这样的“VR+ 书”的跨媒介阅读场景正逐渐泛在化,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姿势”。
首先发生改变的是阅读习惯。
读者开始习惯于多种媒介同时呈现在一个页面上,与阅读传统文字印刷的文本相比,阅读时读者眼球的转动速度是不一样的。
另外,阅读形式也越来越协同化。
所谓协同化,实质上就是个体阅读逐步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
过去我们说阅读是很个体化的,一个人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地在一个地方读。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在阅读之前,总会先上网翻看网友的评价。
那么如果某一个平台不推送某本书的相关信息,你还会不会关注它?这是不是影响了你的阅读习惯?当阅读入口开始发生改变,只要你愿意开放自己的“书架”,别人就可以看到你对这本书的批注,同理,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人的批注、圈阅,这会不会影响你的阅读认知呢?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
跨媒介阅读不能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形态改变。
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在跨媒介阅读中,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阅读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
然而,“跨”之后如何成功地阅读才是关键,要知道,语文课中基于影视作品的跨媒介阅读和一些地区开展的影视教育活动是截然不同的。
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
跨媒介里面有很多元素,戏剧有戏剧表现语言,绘画有绘画表现元素,数字艺术更是元素众多,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的。
这种分拆和关联背后,实际上是分类思想,先分类再建立关联,然后重新将关联以后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一种思想,让阅读成为一个体系。
跨媒介阅读不止于阅读浏览不同媒介信息,更要聚合思维和思想,形成新的跨媒介阅读知识图谱。
(摘编自吴钟铭《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什么》)材料三:经典名著具有多重教育价值,应列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
面对新媒介技术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以及我们被逐渐改变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想要继续发掘经典名著的多重教育价值,就应该借助互联网、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力量。
传统媒介下的经典名著通常以印刷文字为载体,印刷文字有一定优势,如阅读印刷文字能够赋予人们想象力,能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
但在自媒体和互联网+的时代,经典名著想要经久不衰就要不断寻求新的理解媒介。
我们应该了解新媒介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介。
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而是会将传统媒介纳入自己的内容体系。
传统媒介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所以经典阅读在新时代下寻求新的理解媒介并不是要完全抛开传统媒介。
另一方面,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
经典名著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被演绎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方便师生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到不同形式的经典名著。
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将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跨媒介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发挥两者优势。
以《水浒传》为例,随着广播、影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兴起,《水浒传》打破了原有的传播范围,拓宽了受众范围,增添了经典名著的表现形式。
借助无线广播,《水浒传》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播达到鼎盛状态。
随之而来的是影视媒介对《水浒传》的影响,自从电视普及后,电视剧就超越了无线广播对《水浒传》的影响,随着拍摄技术的提高和对《水浒传》的解读越来越深刻,199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自制剧《水浒传》,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的热潮。
而在网络方面,有专以讨论《水浒传》及其相关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贴吧,将解读的权力真正放到了大众手中。
各类媒介对《水浒传》的解读与《水浒传》原著文本之间达到了“互文互读”,跨媒介阅读给经典名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张砚妮《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跨媒介阅读通过跨越整合传播介质,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生活的联系。
B.多元媒介对教学造成了许多干扰,可见开展跨媒介阅读实践活动面临严峻挑战。
C.在跨媒介阅读中,读懂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过程,就能读懂思维之美。
D.麦克卢汉强调新媒介兴起背景下的阅读不会完全抛弃传统媒介,更不会使其消亡。
2.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够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
B.跨媒介阅读应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及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
C.跨媒介背景下的阅读会改变传统的阅读形式,使协同化程度加深,个体阅读逐渐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
D.在跨媒介阅读中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结合是常态,影视作品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下列做法中,不属于跨媒介学习的一项是(3分)A.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学生将这首词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述出来。
B.观看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后给剧中人物写一段颁奖词。
C.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齐白石的名作《虾》,学生用诗歌的形式描绘自己看到的虾。
D.看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学生按事件发展顺序写剧本大纲。
4.材料一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5.在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时,应该规避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你的建议。
(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
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
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
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
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