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胰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
胰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第1篇胰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一、背景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发现,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
为提高胰腺癌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实践,制定本最佳治疗方案。
二、目标1. 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为患者争取宝贵治疗时间。
2. 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4.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为胰腺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治疗方案1. 早期诊断(1)加强胰腺癌筛查,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检查。
(2)利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3)开展胰腺癌相关基因检测,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2. 治疗原则(1)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综合治疗,充分发挥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优势。
(3)注重患者心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3. 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对于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根据肿瘤位置、大小、浸润范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2)化疗: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及晚期胰腺癌化疗。
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3)放疗:术前术后放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放疗。
根据患者病情及放疗耐受性,制定放疗计划。
(4)靶向治疗:针对胰腺癌相关基因突变,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5)免疫治疗:探索胰腺癌免疫治疗新方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4. 并发症处理(1)积极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如胰瘘、胆瘘、感染等。
(2)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贫血等。
(3)注重疼痛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四、治疗效果评价1. 生存期:以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为主要评价指标。
2.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3. 治疗反应: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治疗反应。
胰腺癌
胰腺癌(胰头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胰腺癌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以致难以获得早期诊断,确诊时多已属晚期,是目前预后最差癌肿之一。
胰腺癌(cancer of pancreas, pancreatic cancer)最早由Mondiare及Battersdy叙述。
1888年Bard和Pis在文献上做了临床报告。
1935年,美国著名外科学家Whipple首先报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功,从而确立了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和壶腹部恶性肿瘤的方式。
1943年,Rockeg首先实行了全胰切除术。
国内余文光于1954年首先报告胰头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例。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美国1988年发病率为9.0/10万,男:女为1.3:1。
多见于45岁以上者。
瑞典发病率较高,为125/10万,并且在过去20年里保持不变。
英国和挪威各增加了l倍。
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加拿大、丹麦和波兰的标化发病率增加了50%以上。
在我国,胰腺癌已成为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
北京协和医院近年来收住院的胰腺癌病人比50年代增加了5~6倍。
而且据北京地区7家医院354例病例分析,病人中41~70岁者占80%,近来,年轻的胰腺癌病人也较10年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
就胰腺癌的发生部位而言,仍以胰头部位最多见,约占70%左右,胰体次之,胰尾部更次之,有的头体尾部均有,属于弥漫性病变或多中心性病变。
病因学胰腺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示发病率增高与吸烟、饮食中脂肪和蛋白摄入过多、内分泌代谢紊乱及遗传因素有关。
组织类型胰腺癌的组织类型以导管细胞癌最多见,约占90%。
组织学分类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以下分类法可供参考:①导管细胞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囊腺癌,鳞形上皮癌,腺鳞癌,粘液癌;②腺泡细胞癌;③胰岛细胞癌;④其他:未分化癌,胰母细胞癌,癌肉瘤等。
胰腺癌诊断治疗标准
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胰腺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对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癌症发生于胰腺组织者,称为胰腺癌2.2胰头癌: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交汇处右侧的胰腺癌,为胰头癌。
钩突是胰头的一部分。
2.3 胰体癌: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交汇处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胰腺癌,为胰体癌。
2.4 胰尾癌:发生于腹主动脉与脾门之间的胰腺癌,为胰尾癌。
2.5 全胰癌:肿瘤部位超过2个区域的胰腺癌,为全胰癌。
3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3.1 CE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是大肠癌组织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作为抗原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应。
CEA可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也存在于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
对大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
3.2 CA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是一种粘蛋白型的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为细胞膜上的糖脂质,因由鼠单克隆抗体116NS19-9识别而命名。
是迄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
在血清中它以唾液粘蛋白形式存在,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和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
是存在于血液循环的胃肠道肿瘤相关抗原。
3.3 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的粘蛋白型糖类抗原,人体正常组织中含量很少,甚至没有。
发生恶性肿瘤时,肿瘤组织和血清中其含量可升高,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时尤为明显。
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CA242的优点主要在于其特异性较高,即在恶性肿瘤时升高明显,而良性疾病时一般不升高,且具有独立预示价值,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校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有报道其特异性、诊断效率则优于CA19-9。
胰腺癌诊治指南
胰腺癌诊治指南胰腺癌,是发病率不断增加的高致死性疾病,因其特殊的位置和病理特点,早期症状隐匿无明显症状。
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胰腺癌的诊治一直是一个重大难题的问题。
因此,制定一份胰腺癌诊治指南,对于胰腺癌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一、胰腺癌的分类与病理特征胰腺癌是指起源于胰腺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主要包括导管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囊性肿瘤三种类型。
导管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由胰腺内分泌细胞发生癌变而形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叫做胰岛素瘤,另外,由胰腺的囊性肿瘤发生癌变而形成的肿瘤叫囊性癌。
二、胰腺癌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但随着病情恶化,疼痛、消瘦和黄疸等症状逐渐加重,成为胰腺癌的典型表现。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胰腺癌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腹部超声、CT、MRI和内窥镜等。
3. 细胞学诊断:细胞学诊断适用于对深在肿块病变进行精细定位。
三、胰腺癌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手术是胰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包括胰腺切除术、胆总管切除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2. 放疗治疗:放疗可以减轻疼痛和缓解腹痛等症状。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四、胰腺癌的预防与保健1. 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戒酒、不吸毒等都是预防胰腺癌的重要方法。
2. 病史调查:具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3. 早发现早治疗:胰腺癌是一种难治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胰腺癌的重中之重。
在胰腺癌诊治指南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医生、科研人员、患者等多方共同参与,根据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指南。
指南的落地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情,医院、政府、媒体等都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指南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综上所述,胰腺癌诊治指南的制定对于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医疗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共同为推广和应用指南而努力。
胰腺癌
胰腺癌文章目录*一、胰腺癌的概述*二、胰腺癌的典型症状*三、胰腺癌的病因病机*四、胰腺癌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胰腺癌的并发症*六、胰腺癌的防治方案胰腺癌的概述1、定义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
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
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2、别称无。
3、发病部位胰腺。
4、传染性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
6、科室肿瘤科、外科。
胰腺癌的典型症状1、胰腺癌的典型症状 1.1、消瘦胰腺癌患者还会有着比较显着的消瘦表现。
胰腺癌发展到了晚期,患者会发生比较明显的消瘦表象,一般来说,90%的患者有消瘦,其特征是发展迅速,胰液胆汁缺少、消化吸收功用差、食欲不佳、睡觉、精力负担重以及癌细胞直接效果等关联。
1.2、发热至少有10%的患者在病程中有发热出现。
胰腺癌晚期临床可表现为低热、高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等。
原因可能与癌细胞本身释放的致热源或继发性胆道感染有关,如若高烧不断,也会加速死亡。
1.3、消化道症状消化道的症状主要是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便秘或消化道出血等症常有发生。
1.4、黄疸黄疸是比较常见的胰腺癌晚期的一种体现。
许多胰腺癌晚期患者会呈现黄疸,也偶然会有一些胰腺癌早期患者也会有此表现。
1.5、上腹部不适或隐痛上腹部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晚期最常见的首发体现,但是腹痛以及腹痛部位定位不清,规模较广。
典型部位是中上腹和左季肋部,可向背、前胸、右肩胛部放射。
腹痛可体现为钝痛、重压痛、啃咬痛等,多呈持续性,可在饭后加剧。
2、胰腺癌的分类 2.1、导管腺癌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80%~90%,主要由分化不同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研究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研究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谓居高不下。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为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本文将从影像学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探讨胰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影像学诊断1. 胰腺癌的常见影像检查方法胰腺癌的常见影像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成像)等。
其中,CT是当前最常用也是最可靠的一种检查方法。
2. 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CT可以清晰地显示胰腺、肿瘤以及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血管、淋巴结等进行分析来评估肿瘤的浸润程度。
此外,CT还能够帮助鉴别良性与恶性肿块,并对转移灶进行准确定位。
3. MR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优势相比于CT,MRI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以及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更准确地显示胰腺肿瘤的形态、位置和浸润范围。
此外,MRI还可通过胰管造影来观察肿瘤对胰管的侵犯情况,以及评估肝脏和淋巴结的转移。
4. 影像学技术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近年来,医学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为胰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大量影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训练,能够建立起一套准确可靠的早期诊断模型,有助于实现对潜在肿瘤的快速筛查与定位。
二、治疗方法与研究进展1. 外科手术治疗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治愈胰腺癌最有效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根治性全胰切除等。
随着微创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基于保留功能性组织的手术方式被应用于胰腺癌患者。
2.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尽管外科手术是胰腺癌最佳治疗方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手术。
对于局部进展的患者或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介入治疗成为有效的替代方案。
该方法利用影像学技术精确定位肿瘤,并通过经皮穿刺、放射性消融、栓塞等方法破坏肿瘤组织。
3. 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通过针对特定分子通路或表面抗原进行靶向干预,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并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胰腺癌诊治指南最新2019
胰腺癌诊治指南最新2019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极差,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
为了提高胰腺癌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国内外的专家们不断更新和完善胰腺癌的诊治指南。
以下是 2019 年最新的胰腺癌诊治指南的相关内容。
一、胰腺癌的诊断1、临床表现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患者可能仅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黄疸、消瘦、腹痛加重、腰背部疼痛等症状。
其中,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表现,多为进行性加重。
2、影像学检查(1)B 型超声:可作为胰腺癌的初步筛查手段,但对于较小的肿瘤或位置较深的肿瘤容易漏诊。
(2)增强 CT:是胰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对于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具有重要意义。
(3)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于胰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补充价值,尤其是在评估胆道系统受累情况方面。
(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有助于发现远处转移灶。
3、肿瘤标志物CA19-9 是胰腺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部分胰腺癌患者 CA19-9 可不升高,且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也可导致 CA19-9 升高。
因此,CA19-9 不能单独作为胰腺癌的诊断依据,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4、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金标准”。
获取病理组织的方法包括穿刺活检、手术切除等。
二、胰腺癌的治疗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胰腺癌可能治愈的唯一方法,但仅适用于早期、肿瘤可切除的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等。
对于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手术治疗的意义有限。
2、化疗化疗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吉西他滨单药、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等。
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化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3、放疗放疗可用于胰腺癌的局部治疗,包括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和姑息性放疗等。
NCCN临床实践指南:胰腺癌(2023.V2) (3)
NCCN临床实践指南:胰腺癌(2023.V2)介绍胰腺癌是一种高度致命且难以治愈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改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NCCN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制定了临床实践指南,以指导医生在胰腺癌的管理中的决策和治疗方案选择。
本文档将介绍NCCN关于胰腺癌的临床实践指南的最新版本(2023.V2),内容涵盖胰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和随访等方面。
胰腺癌的分期和诊断胰腺癌的分期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NCCN 指南采用了TNM分期系统,并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受侵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将胰腺癌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
同时,在诊断胰腺癌时,NCCN建议采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超声、CT扫描、MRI和内镜超声等,以便尽可能准确地确定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胰腺癌的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
根据NCCN指南,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NCCN指南中对不同分期的胰腺癌提出了相应的手术治疗建议,包括Whipple手术、胰腺体尾部切除术、静脉重建等。
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可能不适用,此时可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放疗在胰腺癌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NCCN指南建议将放疗作为辅助治疗或者姑息治疗的选项,可以用来控制肿瘤的局部进展和缓解患者的症状。
化疗化疗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NCCN指南中列出了多种化疗方案,包括单药和联合药物治疗。
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胰腺癌的随访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NCCN指南中建议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和分期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并对随访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在随访过程中,医生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以及对患者进行症状评估和生活质量评估。
胰腺癌诊断的金标准
胰腺癌诊断的金标准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且晚期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因此,胰腺癌的诊断成为了临床医生必须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介绍胰腺癌的诊断标准及其诊断方法。
一、胰腺癌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逐渐显现。
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消瘦、乏力、黄疸、恶心、呕吐等。
临床表现部分缺乏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检查,其中以CT检查最为常用。
CT检查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并能判断是否有转移。
对于胰头癌,超声检查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3.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胰腺癌的金标准。
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病理特征、分化程度等信息,有助于明确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案。
组织学检查主要包括穿刺活检、内镜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
4. 肿瘤标志物检查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CEA、CA19-9等。
虽然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的诊断并不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对于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胰腺癌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及体征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逐渐显现。
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部疼痛、消瘦、乏力、黄疸、恶心、呕吐等。
体检时,可触及胰腺肿大,但此时肿瘤已较晚期。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CT检查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并能判断是否有转移。
对于胰头癌,超声检查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MRI 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胰腺周围组织的情况,但对于肿瘤的诊断价值不如CT。
3.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胰腺癌的金标准。
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病理特征、分化程度等信息,有助于明确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案。
组织学检查主要包括穿刺活检、内镜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
4. 肿瘤标志物检查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CEA、CA19-9等。
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引言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的消化道肿瘤。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胰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将介绍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包括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
流行病学调查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研究发现,吸烟、饮食结构不合理、慢性胰腺炎等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对胰腺癌的发病起到一定作用。
诊断标准胰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
患者常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下降、乏力、消瘦、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和内镜超声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范围等情况。
病理学检查则是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诊断,以明确肿瘤的性质。
治疗方法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可分为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
根治性手术可以切除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而姑息性手术则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放疗和化疗可以辅助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小肿瘤、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胰腺癌的关键步骤,手术方式和范围根据肿瘤的分期和位置而定。
对于早期胰腺癌,可以采用根治性手术,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体尾部切除术等。
对于中晚期胰腺癌,则可以采用姑息性手术,如胆肠吻合术、胃肠吻合术等,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在手术治疗中,微创手术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兴起,使得手术创伤减小,患者恢复时间缩短。
同时,术后疼痛减轻,住院时间缩短,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预后评估预后评估是胰腺癌诊治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判断患者预后。
根据不同的评估体系,预后评估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胰腺癌诊疗指南解读与实践
胰腺癌诊疗指南解读与实践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诊断较为困难,一旦发现通常已处于晚期,治疗效果欠佳。
为了提高胰腺癌的诊疗效果,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推出了《胰腺癌诊疗指南(2019版)》。
本文将对此指南进行解读与实践。
1. 确认诊断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已处于晚期才被发现。
因此,对于出现腹部疼痛、黄疸、胃肠道症状、消瘦等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胰腺癌的筛查和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组织学检查。
其中,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对于疑似胰腺癌的患者,必须进行胰管切开术或胆管切开术。
针吸活检可以确认诊
断和分析分子标志物。
2. 确定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态、习惯等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其中手术、放疗和
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手术是胰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通常采用根治性手术(Whipple手术)或肿瘤切除手术。
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放疗或化疗,放疗可以缓解症状和控制肿瘤生长,而化疗
则可以减轻身体疼痛和提高生存率。
3. 制定复发预防方案
胰腺癌是一种易复发的肿瘤,因此需要制定复发预防方案,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治疗和
观察。
首先要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复发病灶的存在。
此外,放疗和化疗对于
延缓复发的效果较好。
在化疗中,新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手段正在不断地研究和发展,
也有望为胰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选择。
胰腺癌诊疗指南
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胰腺 肿瘤信息,尤其在评估肿瘤与周围 血管、神经的关系方面有优势。
病理学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
在超声或CT引导下,用细针穿刺胰 腺肿瘤,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 查,以明确诊断。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
对于疑似胰腺癌的患者,手术切除后 ,标本将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包 括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 等,以指导后续治疗。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பைடு நூலகம்案,提高患者的免 疫力和抵抗力,促进康复。
心理干预
关注胰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帮 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肿瘤标志物监测
定期检测患者的肿瘤标志 物,如CA19-9等,动态 观察病情变化,指导后续 治疗方案的调整。
症状观察
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 ,如腹痛、黄疸等,及时 采取对症治疗,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改善
疼痛管理
针对胰腺癌患者的疼痛问题,采用药物、放疗、介入等多种手段 进行综合治疗,有效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吸烟
03 长期吸烟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
险。
饮食因素
04 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缺乏
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与胰腺癌发 病风险增加有关。
遗传因素
05 家族中有胰腺癌病史的个体,
患病风险增加。
慢性疾病
06 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等疾病与
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02
胰腺癌的诊断
临床症状和体征
腹痛
胰腺癌患者常常出现上腹 部或腰背部的持续性隐痛 或钝痛,有时疼痛可放射
放射治疗
2023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胰腺癌诊疗指南解读与实践
2023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胰腺癌诊疗指南解读与实践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
针对胰腺癌的诊疗,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胰腺癌诊疗指南给予了详尽的解读与实践指导,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与实践分析。
一、胰腺癌的定义与分类胰腺癌是指起源于胰腺的恶性肿瘤,按照病理类型可分为导管细胞癌、内分泌肿瘤和混合型肿瘤等。
不同类型的胰腺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发展速度和预后。
二、胰腺癌的诊断与分期诊断胰腺癌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和内镜超声。
对确诊的胰腺癌,需要进行分期以指导后续治疗。
按照TNM分期,将胰腺癌分为0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三、手术治疗与辅助治疗对于早期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手术切除可分为Whipple手术、脾切除和胰体尾切除等。
手术切除后,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四、化疗药物选择与副作用管理化疗在胰腺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奥沙利铂、亚叶酸钙等。
然而,化疗药物也会伴随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
执业药师在化疗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药物合理应用和副作用管理。
五、靶向治疗与个体化治疗近年来,胰腺癌的靶向治疗受到广泛关注。
靶向药物如培美曲塞、吉非替尼等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使用,有助于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六、镇痛与支持治疗胰腺癌常伴随剧烈的疼痛,镇痛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
另外,胰腺癌治疗期间还需进行支持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抗恶心治疗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七、临床试验与随访针对胰腺癌的临床试验为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执业药师可以积极参与临床试验的药物管理和患者随访工作,推动胰腺癌治疗的不断进步。
中晚期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8 ' 7o o七年第二期
莘 夏 臀 檠
衍前後CI 1 _可兄植入粒 于分布情况
B 超尊引下在髓瘤内插入插植针
将5 一 援 释 削植入到 腻瘸 中
t人 t l 一月c r
除常规 掺断程序外 胰腺癌 的诊断重要是
1病理孕 诊断— — — 磕格 2影像阜豁晰——秤估可切除性
一
8 5一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二o o七年第二期
荤 夏 臀 檠
3中晚期胰腺癌的综 合治瘵
插 柏口 波瘵一 网贸 化 瘵 一 壤Z 子植 入 5 - k " I I 皇 期 I 旺 植入
肾 功能 :B U N s c r 手衔 前 援均 在 正常俺 圉
5 一 F U 缓 释荆 n z s i 粒_ 『 植入 是安全 的
5 一 F U , - 2 s I 植 人前後骨髓功 能燮化
。
t ●
一
8 9一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年 柬随着分 子生 物挚 和分子病 理 擘 的骚展 ,在 基 因 水平 上早期 断 、结合 晦床 资料 骚现高 危 因素 和治 瘵致 癌源 颈疾病是 人颊征 服癌症 的重要 研究 内容 。 在 肝赡外 科 领域 中 , 赡 囊 癌起病 隐匿, 早期 症 状 燕特异性 ;许多 早期 赡囊癌 病 燮是在 因赡 石症 等其 它疾患行 赡囊切 除 , 衍後 的病 理榆 查 睛被 骚现 的 ; 如
维普资讯
二O O七年 第二期
7 4 ,
荤 夏 臀 檠
p T4
菇 誊
r
趟 平 中图 謦孽 科警 院鹿 瘤 謦院 f 中图
1 0 0 0 2 0)
中匪 分颧虢 :R 7 3 5 . 9 文 献檬 滋码 :A 文 盍编 虢 :1 8 1 8 -0 0 8 6( 2 0 0 7) 0 2
胰腺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
胰腺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胰腺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引言胰腺癌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癌症,临床上常常被发现时已经进入晚期,难以治疗。
为了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制定本规范旨在指导临床医师在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决策。
诊断要点1. 临床症状:胰腺癌患者常出现腹痛、消瘦、黄疸等非特异症状,需重视早期症状的观察和询问。
2. 影像检查:胰腺癌可以通过放射性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检查进行诊断,建议在临床高度怀疑时进行检查。
3. 细胞学检查:通过经验丰富的细胞学专家对胰腺癌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进行评估,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 病理学检查:确认胰腺癌的存在和分级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等。
治疗原则1. 外科手术:对于早期诊断的胰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切除术等。
2. 化学治疗:对于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化学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靶向治疗和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
3. 放射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通过放射线破坏癌细胞。
4. 综合治疗: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综合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的联合应用。
随访和复发处理1. 随访方案:胰腺癌患者需进行定期随访,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的监测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和转移。
2. 复发处理:胰腺癌复发的处理依赖于复发部位和患者情况,可选择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结论本诊疗规范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在胰腺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指导,包括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随访处理等。
旨在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促进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王五. 胰腺癌的诊疗进展与展望.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2, 10(3): 256-263.。
胰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研究
胰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胰腺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肿瘤疾病,早期受影响的症状不明显,病情晚期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因此,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非常重要。
胰腺癌的诊断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很困难,常规检查不敏感。
大部分患者在胰腺癌晚期才被诊断出来,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目前,影像技术是胰腺癌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超声、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和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检查方式,可以帮助医生检测胰腺的变化情况,提高早期检测的准确性。
另外,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例如家族史和长期吸烟等,应该采取相关检查,例如胰腺酶水平测试、血液测试、内镜手术治疗等。
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能肯定诊断,可以通过活检来获取组织样本,进一步确诊。
胰腺癌的治疗目前胰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外科手术、辅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等。
手术是胰腺癌治疗的核心,可以完全切除肿瘤,提高治愈率。
但是,手术并不适合所有患者,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癌症严重程度等因素。
如果肿瘤处于早期阶段,手术切除的机会更大。
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化疗是通过使用抗肿瘤药物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放疗是通过使用高能辐射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有选择地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的方法。
除了上述的治疗手段,对于胰腺癌的患者而言,科学、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烟熏、腌制、油炸等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
同时,尽量避免吸烟、饮酒、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锻炼等习惯,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进一步恶化。
总之,在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技术手段不断更新,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帮助患者早日获得有效治疗和恢复健康的状态。
因此,广泛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探索,必然会为医学界提供更多有益的治疗手段。
中国胰腺癌诊断标准
中国胰腺癌诊断标准胰腺癌是一种危险的癌症,通常难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因此,制定一套准确的胰腺癌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国胰腺癌诊断标准,包括其定义、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等。
一、定义胰腺癌是指起源于胰腺的恶性肿瘤。
根据组织学类型,胰腺癌可分为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其他类型。
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胰腺癌的90%以上。
二、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常常不明显,但以下症状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胰腺癌的风险:(1)上腹部疼痛:患者可能会感到上腹部隐痛或持续性疼痛。
(2)黄疸: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
(3)消瘦: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消瘦症状。
(4)腹泻: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腹部超声:可以检测胰腺是否存在肿块、胆管是否扩张等。
(2)CT检查:可以检测胰腺的大小、形态、密度等,以及胰腺癌的位置、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3)MRI检查: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胰腺图像,对于检测胰腺癌的位置、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有更高的准确性。
(4)内窥镜检查:可以检测胰腺内部的病变,包括肿块、炎症等。
3.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胰腺癌的最终手段。
通常需要进行组织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步骤,以确定是否存在癌细胞。
三、治疗方案胰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方法。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胰头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切除肿瘤,但手术风险较大,需要慎重考虑。
2. 放疗放疗是通过高能量射线照射肿瘤区域,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放疗可以用于手术前的预处理,也可以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3. 化疗化疗是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化疗可以用于手术前的预处理,也可以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对策
胰腺癌 的临床 表现及治疗对策
于君 孙义胜 ( 山东省 荣成 市石 岛人 民医 院 山东荣 成 2 6 4 3 0 9 )
【 关键 词】 胰 腺癌 ; 发病 ; 诊 断; 治 疗
胰 腺 癌 是 癌 中之 王 ,资料 显 示 ,胰腺 癌 的外 科手 术 切 除率 约 为 1 5 %,即 使 是早 期 根 治 性 手 术 的疗 效 仍 不 理 想 ,我 国胰腺 癌 平 均 生存 期 仅 为 1 7 . 6 个月 。究 其 原 因 ,
胰腺 周 围 围绕多 个脏 器 ,解 剖结 构 复杂 ; 胰腺 癌 向周 围浸 润生 长常 侵 犯 多个 脏 器 和 血管 ,外 科 根治 手 术 切 除 范 围 广 ,手术 创伤 大 ,切 除率 低 。 1胰 腺癌 的发 病 因素 目前 ,胰 腺 癌 的 发 病 原 因 尚不 清 楚 , 已 发 现 一 些 环 境 因素 与 胰腺 癌 的发 生有 关 。其 中 已定 的首 要 危 险 因 素为 吸烟 。 吸烟 者 发 生 胰腺 癌 相 对 危 险度 是 非 吸 烟者 的 1 . 5 倍 ,而 且 随着 吸烟 数量 增 加而 增 加 。其他 高 危 险因素 还有 糖 尿病 、胆 石 病 、饮 酒 ( 包括 啤酒 ) 以及 慢性 胰 腺 炎
胰腺 周 围脂 肪层 消失 。增 强 扫描 早 期 即 出 现 明显 强 化 ,
5 胰腺 癌 的治疗
胰 腺 癌 的 治疗 主 要 包括 手 术 、放疗 、化 疗 及 介入 治 疗 等 ,应 根 据 患者 的身 体状 况 、肿 瘤 部位 、侵 及 范 围 、
肿瘤 呈 现 不均 匀 低密 度 改 变 ,边 缘 不规 则 。( 5 ) 超 声 波检
时常 有 发 热 和 白 细胞 增 高 ,黄 疸 多 在短 期 内消 退 或有 波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胰腺组织,常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难以被及早诊断。
然而,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胰腺癌早期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的重要性和方法。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由于胰腺的位置深处腹腔内,很难被触诊或超声等常规检查发现。
然而,一些早期症状如腹痛、恶心、黄疸等常常被忽略,导致晚期才被确诊。
因此,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慢性胰腺炎病史、家族病史等应更加警惕并进行相关筛查。
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先进的影像学技术。
如CT、MRI、ERCP等可对胰腺组织进行高清成像,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袭范围,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肿瘤标志物如CA19-9、CEA等在胰腺癌早期诊断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除了早期诊断外,外科手术治疗也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一环。
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方式,尤其对于早期患者,手术切除的成功率更高。
传统的胰腺切除术如Whipple手术、肠系膜血管切除等在近年来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术后并发症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此外,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胰腺癌的微创手术治疗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微创手术不仅创口小、恢复快,还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和降低术后疼痛,对于一些晚期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和肿瘤标志物的筛查,早期诊断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接受合理治疗,提高生存率。
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外科手术方式也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更好的条件。
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
有人研究了用他莫昔芬(tamoxifen)治疗 胰腺癌,其生存期稍长于不用药者。其 他尚可用光动力疗法、免疫疗法、单克 隆抗体交联化疗药物导向治疗及中医中 药治疗。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胰腺癌时主要表 现为主胰管不规则弯曲,局限性狭窄,突然 中断。有时在胰管和胆总管下段同时表现为 阻塞中断,成所谓双管征。还可有主胰管充 盈缺损、移位、瘤腔形成等改变。ERCP对 胰腺癌诊断率达85%—92%,较B超、CT 为高。主要缺点为检查时有较大痛苦、且有 一定的并发症。另外,若病变不侵犯胰管, ERCP则无阳性发现。
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胰腺癌的流行病学
胰腺癌是胰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 全身癌瘤的1%—4%,消化道肿瘤的8%—10 %。在美国,每年因胰腺癌死亡的患者占癌肿 死因的第4位,仅次于肺癌、结肠癌和乳腺癌。 近年来,胰腺癌发生率明显增高,上海统计表 明20年中增长约6倍,达8—9/(10万)人,美 国近30年来也由5/(10万)人上升到10/(10万) 人,增加1倍。胰腺癌发病年龄以45—65岁最 多见,50岁以上者占80%,最高发病年龄为 55—65岁组,30岁以下罕见。男女之比约1. 5~2:1。
单克隆抗体Span—1和DU—PAN—2分别识别 粘蛋白抗原和粘液糖蛋白抗原。诊断胰腺癌的敏 感性分别为81.3%,66.7%,特异性为75%和 66%,表明SPan—1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较 Du—PAN—2为佳。Span—1的诊断价值与 CAl9—9基本相同。
SC6抗原 是从结肠癌可溶性抗原中提取的一种 胰腺癌相关糖蛋白,当肿瘤直径为2cm、2— 5cm、5—10cm和10cm以上时,SC6抗原阳性 率分别为33.3%、57.1%、75%和85.7%,且 2—5cm和5—10cm肿瘤间有显著性差异。所以 SC6抗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早期检测胰腺癌,并 指示肿瘤大小及病情的进展。
经皮细针胰腺活组织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在 超声波、CT等引导下,用外径0.7mm的细 针经皮对胰腺肿块直接穿刺抽吸活检,诊断 率达80%以上。由于穿刺针较细,穿刺后孔 道一般能自动封闭,并发症较小。通过 ERCP取活检行病理检查或收集胰液涂片作 细胞学检查,同样可获得70%—90%左右 的阳性率。
其他 利用腹腔镜在切开小网膜或大网膜后 直接观察胰腺形态。对伴有阻塞性黄疸的胰 头癌患者可进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CT) 以显示胆总管扩张及胰头癌压迫胆总管的征 象。另外还可以剖腹探查。
诊断程序 对胰腺癌高危人群用血清胰腺癌标志物进行初 筛,结合临床表现,对疑有胰腺癌的患者,先 做B超检查,如胰腺轮廓形态有改变,胰腺内 有低密度区,胰管扩大及胆总管增宽、胆囊胀 大,则胰腺癌可能性大。此时可用CT或MRI检 查证实,可再继续进行ERCP检查或直接剖腹 探查。在B超或CT引导下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 查、基因诊断或加作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明确 病变部位、范围和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血清胰腺癌相关抗原检测
癌胚抗原(CEA)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62.5%, 特异性73.3%。血清CEA对胰腺癌病期判断及 随访有一定价值,肿瘤切除后,若CEA再度升 高,常提示肿瘤复发。
糖抗原系列CAl9—9、CA50、CA242和CA494 其抗原决定簇为含唾液酸的神经节甙脂,存在于 正常胃粘膜、胆管、胰管上皮细胞及胰腺、结肠 和胃组织中。CAl9—9、CA50、CA242、 CA494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9.4%、70.6 %、66.2%和64.7%,特异性达80%—90%。 其中CAl9—9可作为胰腺癌普查的筛选指标。
目前普遍认为CAl9—9、CA 50、Span -1、 SC6和PCAA抗原等是较有临床意义的胰腺癌相 关抗原,无论在特异性、敏感性等方面都较令人 满意。值得注意的是,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其 进展监测方面,任何一个胰腺癌标志物单独使用 都难以达到满意的结果,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敏感 性和特异性。
基因治疗
从分子水平选择性打靶并消灭癌细胞是最有希 望的治癌途径。胰腺癌中K-ras基因固定位点 的高突变率,为其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方便而 适用面广的细胞内靶位。设计与K-ras基因 mRNA帽区互补的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可使胰 腺癌细胞株的生长受到短期抑制,相应癌基因 表达也同时受抑,有效作用时间为72h。经过 修饰的反义核苷酸会对胰腺癌细胞产生更好的 治疗效果。双链寡核苷酸、形成三股螺旋的寡 核苷酸,肽—核苷酸嵌和体等都可作为针对Kras的基因治疗。
血、尿及粪便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以明确贫血和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情 况。 尿常规可以发现胆红素尿。 检查大便是否有脂肪滴和未消化的肌肉纤维,并 可进行潜血试验。 血液生化检查可以发现阻塞性黄疸,评价肝功能 损害程度,了解淀粉酶、脂肪酶及血糖水平。 上述检查特异性差,不能据此确诊胰腺癌。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对40%不能手术切除但看来仍然局限 的胰腺癌患者可能有效。有报道单用60Gy外 放疗的生存期为5.5个月,60Gy 外放疗合并氟 尿嘧啶化疗的生存期为10个月。术中放疗可给 予癌肿较高的放射量而不损伤邻近组织。有报 道术中放疗的生存率约13个月,5%的患者生 存3—5年,术中放疗还可使50%—90%的患 者疼痛缓解。有报道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植入 125I小管治疗胰腺癌。曾有人尝试手术前放疗 和化疗,发现可以增加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
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胰头部系由肝动 脉的十二指肠后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的上胰十二 指肠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下胰十二指肠动脉供血, 胰体层部则由腹腔动脉及脾动脉供血。胰腺癌血管 造影的典型表现为胰腺内和胰腺外动脉的局限性狭 窄、边缘不规则,呈屈曲或锯齿状,少数病例可见 动脉梗阻中断。动脉造影的静脉相可见受累静脉的 梗阻、狭窄及变形等改变。血管造影对胰腺癌的诊 断准确率约90%。超选择动脉造影即通过胃十二指 肠动脉,上或下胰十二指肠动脉或胰背动脉进行造 影,可使诊断正确率达95%。
胰腺癌诊断
疑诊对象
胰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对不明原 因的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明显消瘦,持续性 上腹饱胀不适、进食后加重,上腹部疼痛性质 模糊、定位不明确、夜间更明显、具有进行性 加重的趋势或腰背部疼痛、弯腰可减轻等症状 的患者,应警惕姨腺癌的可能,针对性地进行 以下检查。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B型超声波及超声内镜检查 B超对胰腺癌诊断率可达80%— 90%,若用彩色B超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胰腺癌的主要超 声图像为胰腺局限性增大,轮廓不规则,回声强弱不均,结 节状回声暗区,胰管扩张,胆总管增宽,胆囊增大,甚至肝 内胆管扩张等。 由于胰腺是腹膜后器官,普通B超检查常因肠腔气体干扰等 原因影响图像质量。超声内镜经胃肠道探查胰腺,成功地提 高了超声对小胰癌的诊断价值,如气囊法探测胰头、胃充气 法探测胰体尾均能显示3cm左右的肿瘤,但对2cm以下的小 胰癌诊断价值不高。另外,应用门静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可以 鉴别门静脉是被胰腺癌浸润或是被压迫,从而确定能否手术。
胃肠道X线钡餐和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 当 胰头或胰体部癌肿压迫和浸润邻近器官时, 常规胃肠钡餐可显示胃窦部、幽门前区或十 二指肠球部压迹,十二指肠第二段内侧或第 三段上缘也可出现压迹、肠壁僵直、肠腔狭 窄和粘膜皱襞变平、中断、锯齿状或结节状 凹陷。低张性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可见十 二指肠受压或浸润,胃窦部出现压迹或移位, 十二指肠圈增宽,内壁呈“ε”字形,降段粘 膜呈尖刺状或出现粘膜溃疡。
Hale Waihona Puke 化学药物治疗胰腺因对化疗反应较差,对术后病人或 不能手术的患者可用化疗。有人作随机 试验,给胰腺癌患者先予氟尿嘧啶、阿 霉素和顺铂治疗,随后给予放疗,有效 率达50%,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化疗 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肝动脉灌注乃 至腹控内注入或者口服,其中以超选择 性动脉插管加持续性药泵灌注效果较好。
胰腺癌治疗
早期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同 时还应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仍是 目前治疗胰腺癌最常用的根治性手术方 法。手术后平均存活16.2个月。对不能 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可作胆囊或胆 总管与十二指肠或空肠吻合术,以解除 胆道梗阻,缓解病情。
胰腺胚胎抗原(POA) 它是从人胚胰中提取的糖 蛋白,主要分布在胎胰及胰腺癌腺上皮细胞膜及 胞浆内,也存在于胃和结肠细胞中。胰腺癌患者 血清POA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3%和68%, 良性胰腺疾病阳性率为22.6%。
其他 有报道检测血清胰腺泡蛋白、弹力蛋白酶、 核糖核酸酶、淀粉酶同工酶、胰腺乳铁蛋白等可 以用作诊断胰腺癌,但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差, 未被临床广泛采用。
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 CT能清晰地 观察胰腺的位置、轮廓、肿瘤等表现。胰腺 癌的CT扫描图像主要是胰腺局部肿块,外 形轮廓异常,管道扩张,胰腺周围脂肪层消 失,癌肿坏死或阻塞性囊肿所呈现的局限性 密度减低区。CT对胰腺癌的诊断率达75 %—88%。
磁共振成像检查(MRI) 胰腺癌常显示为胰腺 局限性增大或块影从胰腺轮廓凸出,以及引 起胆、胰管扩大等表现。当癌肿发生坏死后, 坏死腔内含有液性物质,其T1和T2加权图 像上分别显示为实质性肿块内的低信号和高 信号区。Tl加权图像上胰腺癌向周围侵犯以 及转移所致的淋巴结肿大均易显示。另外 MRI可以通过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显示 胰腺图像,能更清楚地了解胰腺癌大小、浸 润层次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基因诊断 K-ras基因在胰腺癌中突变率高达75%— 100%,因此认为可以将K-ras基因突变及其蛋白 p2l的表达作为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利用细针穿 刺胰腺组织检测K-ras点突变,阳性率达95%以上。 收集胰液检测脱落细胞DNA的K-ras突变诊断胰腺 癌,敏感性100%,特异性达94%。胰腺癌p53基 因重排异常发生率为14.3%,点突变高达54%, p53蛋白在胰导管癌中阳性率63%。另外也有报道 C-myc、nm23、C-erbB-2蛋白表达在胰腺癌中达 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