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国际贸易形势分析与对策
国际贸易形势分析与对策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增长,还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然而,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技术、环境等。
因此,对国际贸易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企业和国家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贸易形势的现状(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明显抬头。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如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
这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也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如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疫情冲击等。
经济增长放缓使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新兴经济体崛起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对全球贸易的贡献逐渐增加。
例如,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扩大,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
(四)技术创新对贸易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技术创新不仅改变了贸易方式和流程,还催生了新的贸易业态和模式。
二、国际贸易形势的影响因素(一)政治因素政治稳定性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地缘政治冲突等都会给国际贸易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此外,各国的贸易政策和外交关系也会对国际贸易产生直接影响。
(二)经济因素经济增长状况、汇率波动、通货膨胀水平、利率变化等经济因素都会影响国际贸易。
例如,经济增长强劲时,市场需求旺盛,有利于促进贸易增长;汇率波动则会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三)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同时,技术创新也可能导致一些传统产业的衰落和新兴产业的崛起,改变国际贸易的结构和格局。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将围绕国际贸易结构,深入剖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以期为国际贸易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技术分布国际贸易结构主要涵盖贸易总量、贸易品种和贸易地区三个层面。
从贸易总量来看,全球贸易额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增长,但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贸易总量有所回落。
从贸易品种来看,工业制成品、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等是主要贸易品。
而在贸易地区方面,发达国家占据了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
针对贸易品的技术分布,本文将展开详细探讨。
技术分布主要市场份额、竞争格局和创新技术等方面。
在市场份额上,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占据了全球贸易中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
这种技术分布格局反映了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梯度。
竞争格局方面,发达国家不仅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优势,还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手段,维持其竞争优势。
发展中国家企业在面临国际竞争时,往往陷入低端锁定困境,难以实现技术赶超。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生物科技等,正在改变国际贸易结构和技术分布。
发展中国家如能抓住技术创新机遇,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结构和贸易品的技术分布进行分析,认为技术分布是影响国际贸易结构的关键因素。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发展中国家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推动技术转移和共享,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技术水平。
发达国家应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技术转移、投资等方式,促进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
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推动国际贸易规则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重视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发挥技术在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结构与贸易品的技术分布紧密相连。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发展国际贸易的启示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发展国际贸易的启示摘要:当前世界贸易的发展相当迅速,而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更是增长快速.但当前国际贸易和发展呈现出与以前不同新特点、新问题和新趋势,而且这些变化对一个贸易大国的中国来说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对国际贸易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作了相应的分析,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中国应对这些变化的宏观思路。
关键词:国际贸易;基本趋势;问题;应对思路一、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一)国际贸易将步入新一轮增长期全球贸易现已摆脱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加速上行,贸易增长快于生产增长的势头将持续下去。
未来5一lO年,国际贸易增速将高于20世纪90年代的6.5%,保持在7%左右。
据世贸组织预测,全球贸易总额将由1999年的6.8万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lO万亿美元和2010年的17万亿美元。
全球贸易额与总产值之比将从1990年的19%、1999年的23%,提高到2005年的28%,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
在规模生产和技术改进的作用下,国际市场上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将走稳走低。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可能性增加,未来几年国际贸易增幅虽难以超过去年水平,但仍可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其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仍处于上升期,使得国际市场供给充足、需求旺盛;科技革命和电子商务大发展,为贸易增长提供了后劲;贸易自由化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市场开放战略。
(二)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贸易结构的高级化是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表里的,从其变化趋势看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传统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持续上升。
二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
三是现代服务贸易迅猛发展。
(三)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际贸易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又超过国际贸易的增长。
东亚金融危机过后,这一发展势头重新显露。
199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贸易表现优异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国际直接投资增势迅猛。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的逐步下降,显示出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及我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努力正在发挥成效,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更多地由外需拉动转为由内外需均衡拉动。
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与今年一季度的修订数据相比,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由一季度的536亿美元上升到了二季度的705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59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61亿美元,收益顺差72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99亿美元。
有关专家说表示:“今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持续向好,国际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国内需求增长强劲的大环境下,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情况好于预期,涉外经济活动趋于活跃,从数据上看已经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同时,由于进口增长速度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明显缩小,对外贸易也进一步向平衡状态趋近。
不过,进入二季度尤其是6月份以来,这一情况有所改变。
数据显示,7月份进口当月值比上月降低5.85亿美元,而出口当月值却依然创下历史新高;进口与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从6月份的34.1%、43.9%下滑至22.7%、38.1%,进口同比增速下滑11.4个百分点,而出口增速仅下滑5.8个百分点,这使得贸易顺差及其同比增速出现较快回升,这也是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较一季度有较大增幅的重要原因。
”针对此,今年下半年将进一步扩大进口,保持贸易平衡。
从目前来看,我国出口和进口恢复并不同步,进一步扩大进口将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收支的平衡。
研究一下此次发布的数据不难发现,尽管目前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仍保持顺差态势,但国际收支状况继续趋于改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242亿美元,同比下降8%,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4.9%,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浅析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新趋势的论文
浅析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新趋势的论文浅析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新趋势的论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析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新趋势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与WTO的推进,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呈现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等新发展趋势。
我国应抓紧机遇,密切融入全球化的贸易进程中,积累知识、沉淀经验、创新方式,积极带动国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自由化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新趋势(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经济蔓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组织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影响,最终相互融合为统一整体,形成所谓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则在世界全球范围内建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经济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市场成为向全球经济开放的大市场,各种资源、技术和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
(二)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有内在地驱动贸易的自由化。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的跃进式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贸易的全球化无论是在其参与的主体还是在其承载的客体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代要广要大。
从其参与的主体来看,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不管它是主动介入还是被动卷入,都把经济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
从其承载的客体来看,由于大经贸观念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对象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货物贸易范围,发展到包括直接投资及金融、服务、技术等在内的要素方面的贸易。
贸易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说明各国的经济已经和世界市场及国际交易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
世界经济这种相互依存和互动的加强,内在地要求各国最大限度地拆除阻碍国际交易的篱墙,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成本,增进全球福利。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1.4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一)当前国际贸易增长仍处于低迷状态§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自由化进程缓慢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速疲软。
§2016全球贸易创下来金融危机以来最慢增速,增速只有1.2%,远远低于金融危机以前,也就是2003-2007年间的5-11%的增长水平。
§除了反倾销、反补贴、关税壁垒这些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以外,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贸易保护手段使用更加频繁。
§据WTO统计,2008年到2016年5月,G20成员共实施了1583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其中美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采取了600多项,约占G20成员贸易限制措施的40%。
§全球政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经济体“逆全球化”升温,国际贸易环境持续恶化,英国脱欧、特朗普“美国优先”等事件发生。
(二)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增强,“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三)电子商务推动跨境贸易迅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电子商务推动跨境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致使国际贸易方式发生变化,同时也为促进全球贸易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8万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2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30%-40%,并呈现不断加速发展的趋势。
(四)区域自贸协定蓬勃兴起§区域一体化浪潮迭起是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据世贸组织统计,截至到2014年1月,全球共签署区域贸易协定583个,其中,超过400个协定是1995年以来签署的。
§2009年,美国高调加入并力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3年,美欧开始TTIP(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
§中国在双边、区域自贸区的建设方面起步较晚,但近两年来,伴随着中瑞、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签署,中国的自由贸易区(FTA)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和新突破。
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现状评述及建议
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现状评述及建议随着中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贸易的数量和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
然而,由于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诸如繁琐的流程和冗长的时间等等,需要实行一种全新的贸易方式。
因此,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以便更好地实现贸易便利化、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下面将对我国目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现状进行评述,并提出建议。
一、目前状况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一种集成化的贸易管理模式。
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合理配置和集成各个部门间的数据,实现“一次性提交、一次性处理、全流程监管”的目的,避免交叉重复填报信息,杜绝造假瞒报,提高贸易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目前,我国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实施了较为完善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方案,将境内的进出口申报、执照审批、支付结算、报关验放等各个环节有效地整合起来。
同时,建立了各种贸易安全保障机制,包括合作协议、质量监管、风险控制等等,在保障正常贸易运作的同时,对贸易中的画押、偷税漏税等“五难”问题进行有效管控。
二、存在问题尽管“单一窗口”建设在我国国际贸易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随着其运行使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也逐渐显露出来了。
具体而言,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严重的信息鸿沟。
由于各个部门间的独立和分散,造成了信息孤岛和信息不连贯的问题,制约了单一窗口的正常运行和效率提升。
2.缺少协同育成能力。
虽然建立了贸易安全保障机制,但是其中涉及的部门、工具及实施的方式已经超出了单一窗口的范畴,需要各个部门间更紧密的协作和配合,以合力推动全方位的贸易安全保障体系升级。
3.管理和技术层面的不足。
目前的单一窗口无法实现对跨境电商的全面支持,缺乏能够满足不同时间和贸易场景的多样性需求的技术支持体系和服务机制;同时,其安全性和可信程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建议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升其效率和价值,以下几点建议值得我们关注:1.强化信息整合和共享。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形势与政策分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形势与政策分析近年来,全球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越来越紧密相关。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及经济合作变得越来越紧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争议和分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状态、国际贸易形势以及各个国家针对国际贸易出台的政策。
一、全球经济发展的状态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差异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而另一些地区则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其中,发达国家一般都处于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增长量相对较小。
而新兴经济体则基本都处于快速增长期,这些国家对全球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即便是新兴经济体也不能完全避免受到其他关键因素影响的风险。
例如,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不仅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也会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国家内部引起一定的分裂和不公平现象,以及在贸易摩擦、投资保护和汇率变化等问题上引发实质性的争议。
二、全球贸易形势全球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形势。
当前全球贸易形势呈现多元化、不稳定的趋势。
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日趋紧密。
国际贸易和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并促使了跨国公司和全球供应链等新形式的出现。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还面临着出口压力、市场保护等种种障碍和不确定性。
在美国与中国贸易争端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风气逐渐盛行,很多国家不得不针对贸易出台更为保护性的贸易政策。
此外,还有外汇涨跌、汇率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个国际贸易环境日趋艰难,形势不容乐观。
三、各国的贸易政策对于国际贸易形势的这种多变态势,各国政府也都采取了相应的贸易政策。
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偏向于保护本国企业、保障本国市场的利益,而新兴经济体则更加加注重发展自由贸易体系。
当前全球贸易局势变化,贸易战和保护主义更加占据上风,导致大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也有所加重。
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摘要:随着各国经济合作加深,当前已经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有力推进国家贸易的发展。
新时期产业模式与结构不断调整,涌现出很多新产业,促使国家贸易呈现新趋势,需要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
文中以经济全球化为着眼点,分析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实际给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应对策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过程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给各个国家带来新的挑战。
虽然国际贸易市场不断扩大,但同样面临着复杂化与多样化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国际贸易的大环境,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国际贸易面临的机遇分析(一)加强贸易合作,优化我国对外贸易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我国的出口贸易格局相对比较单一,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等地。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涉及中东、西亚、东欧、西欧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倡议使我国的对外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使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趋势向好,贸易总额也进一步增加,开辟了我国对外贸易新渠道。
(二)利用自身优势,增加基础设施输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都十分欠缺,建造基础设施存在一定的困难。
而我国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果丰硕,能力和水平也已经相当成熟。
我国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更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困难的国家带去先进的技术以及资源,帮助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三)助力我国大工业产品的出口当前,我国企业在生产能力和设备上存在不足。
但是在综合因素的考虑下,比较明显的便是我国的产品在性比价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因此在与沿线国家发展贸易合作中,我国的大工业产品依然有很大的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设施对于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经济来说有着足够的优势,通过我国的帮助,有利于提升沿线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进而达到战略目标。
有关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
有关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篇1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摘要: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
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一、中国对外贸易特点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
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带动出口增长主要因素。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五)我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由于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并积极的推进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2024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
2024 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定趋势,它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与国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使全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发展至今,国际统一市场已基本形成,但国际贸易争端却也层出不穷。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冲突在所难免,所以,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措施也要不断改进,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要联合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作用,为国际贸易创建良好环境。
本站今日为大家细心打算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1国际贸易的现状进入 20 世纪 90 年头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改变、国际债务、斗争等因素的严峻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
总的看,整个20 世纪90 年头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20 世纪 80 年头的发展水平。
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
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肯定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 20 世纪 80 年头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接着发展。
20 世纪 90 年头,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
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干脆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爱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2新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新趋势第一,国际贸易在结构上出现软化趋势。
首先,高技术产品贸易比重越来越大。
新经济的干脆后果是导致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智能化、高技术化。
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趋势分析及其国际比较
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趋势分析及其国际比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日益扩大。
尤其是2000年到2004年加入WTO前后比较起来,在世界总计外贸依存度明显下降的同时,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却在快速攀升并呈现出小国经济才有的特征。
这成为了大国经济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一、关于外贸依存度的定义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Trade,以下简称RDFT)也叫对外贸易系数。
它的传统定义:一国对外贸易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外贸依存度的测算方法最早出现在世界银行等国际性经济组织的研究报告中。
为了影响和推动各国市场的开放,世界银行等国际性经济组织纷纷在其研究报告中列入有关对外贸易依存度和跨国比较的内容。
当时的测算方法主要是采用比率法,即一国商品对外贸易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
但是不久,人们便开始注意到对外贸易比率法在实证分析中的局限性。
经济学家钱纳里发现,对于人口较多的国家,对外贸易比率普遍较低:而库兹涅茨(S1 Kuznets)则从统计学的角度指出,对外贸易比率与国家的国民收入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围绕贸易开放度的度量方法,国外学者提出了新的看法和建议。
主要有两类,一是对比率法作局部调整和修改,如强调用购买力平价汇率(PPP)计算各国GDP,以减少因名义汇率扭曲造成的影响;二是认为度量贸易依存度应该立足于贸易政策,不仅要度量关税措施,而且要度量非关税措施。
90年代后出现了指标法和回归方程法。
中国学者也从新角度提出了贸易依存度的测算方法。
江西财经大学黄彦提出了修正比率法。
考虑到经济规模、贸易形式和汇率三个影响外贸依存度指标的主要因素,黄彦对传统比率法进行了系数调整。
并发现调整后中国的RDFT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沈利生把内需和外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统一起来,提出了以总活动替代GDP的测算公式。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国际收⽀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国际收⽀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在货物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拉动下,我国国际收⽀双顺差的规模逐年扩⼤。
国际收⽀的不平衡与国内经济均衡发展的⽭盾⽇益突出。
深⼊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般贸易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贸易。
加⼯贸易两头在外,⽆论是通过来料加⼯还是进料加⼯,最终产品⼀般销往国外,在我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然构成顺差。
因此,加⼯贸易的规模越⼤,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励出⼝和⿎励外资流⼊的⾮对称性国际收⽀政策。
我国的国际收⽀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出限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的结果。
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净流⼊⼤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
外资的⼤量涌⼊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融项⽬顺差,⽽且加⼤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中不断增长的⽐重。
促进我国国际收⽀平衡的主要对策 :我国⽬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结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
作为⼀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结构应是:贸易项⽬逆差,经常项⽬保持平衡,资本项⽬下的顺差。
⽽⽬前的国际收⽀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所产⽣的影响越来越⼤。
因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政策导向,运⽤各种⼿段促进国际收⽀平衡。
(⼀)降低我国过⾼的储蓄率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紧,利率⽔平提⾼,⼈民币更⼤幅度有序升值。
除了实⾏降低投资增速的⾏政措施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利率⽔平。
央⾏应当继续加息并提⾼法定准备⾦率控制流动性。
同时,⼈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
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
(⼆)进⾏进出⼝产业结构调整,提⾼核⼼竞争⼒经常项⽬顺差的⼀个重要原因是进出⼝产业结构失衡,出⼝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缺乏核⼼技术竞争⼒,在国际上以低价量⼤为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
国际贸易顺差分析
国际贸易顺差分析一、导致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国际产业的分工理论说明产业在某个国家发展到成熟期后,都会引起产业外流。
从二十世纪70、80年代开始,美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亚洲国家,造就了亚洲的新型工业化国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开始转向我国,与我国丰富低廉的劳动力相结合。
这是我国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口却没有随着国民收入提高而大量增加。
1.有效需求不足我国进口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近年来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口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如2005年我国对欧盟、美国的进口增长率仅为5%和9.1%,远远低于2004年的28.8%和31.9%。
而2006年由于我国所进口的飞机、集成电路等欧美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金额增长较快(较2005年分别增长了71.5%和30.4%),因此我国和欧盟、美国之间的进口增长率2006年呈现回升趋势,但仍低于2004年水平。
而同期我国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口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趋势。
我国进口增长率大幅下降深层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容易导致产能过剩,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使企业缺乏扩大再生产和技术革新的资金和动力,进而影响了生产资料的进口。
另一方面,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所导致的一些高能耗行业,如造纸、电解铝等在过去两年中所出现的投资过热现象。
2.国家政策偏向出口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
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
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现代营销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与经济往来愈加频繁,全球一体化发展下国际经济贸易总额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世界贸易总额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形势下国内企业不仅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
新形势下世界各国政府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都十分重视:一方面,建立并完善了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针对国际贸易新形势对企业也有了更多的支持与保护。
近年来,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对以往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新形势下把握好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机遇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浅要分析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现状,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形式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增长国民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足以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日益完善,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及经济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与密切,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根据国家财政局统计报告可以发现:2020年度相比于2019年度的国际经济贸易总额提升了15%左右,国际经济交流愈加频繁,并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世界企业有了更多的合作与联系。
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会议中也明确指出:全球一体化发展必然是未来的主流趋势,中国必将做好大国风范,全力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作出努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企业与政府要共同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变化才能不被淘汰。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实力的直观表现,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需求作出了新的调整,由单一形式转变为多元形式,其中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是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形式之一。
然而经济的发展又能增进我国与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密切度,所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能够直接增加我国国民经济收入,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关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
关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伴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开展,其中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就全球经济贸易以及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从国际对外经济贸易的变化、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意义、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对外经济贸易;现状;发展对策一、国际对外经济贸易变化如今经济贸易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逐渐加深,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生产要素已经成为国际间合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国际间对外经济贸易在近些年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加快,并有所变化。
1.经济贸易自由化占据主导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进行的今天,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保护经济贸易的手段之间存在许多分歧。
总的来说,经济贸易发展的现状已逐渐形成,形成一种自由发展的趋势。
世界对外经济贸易自由发展在各国间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经贸的保护措施依然存在,市场份额成为国际间竞争得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国际间的竞争逐渐残酷起来,许多国家为了保证自身的权益不被侵害,在最近几年实行了对经济贸易的保护措施,这就造成了我国国际贸易产品在国际上的市场打不开的局面。
2.经济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
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农业、服务行业的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这就造成了对外经贸合作的结构也随之进行相应调整,一方面货物贸易往来过程中需要新技术、新方法的支持以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初级产品在经济贸易往来以及总体贸易的占比中持续下降,并不断提高非工业产品的所占比率;另一方面,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第三产业,如:服务行业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第三产业在经贸往来中的比重上升较快。
二、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我国GDP呈现不断上涨趋势,究其原因就是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高速发展的结果,自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以来,受全球化影响较大,经济贸易总额与经贸顺差增长迅速,据统计我国平均GDP年增长率以9%的速度上涨,自2022年统计进出口总额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2.9万亿美元,增长30%左右显示出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过分依赖对外经济贸易。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摘要】贸易,早在古代就出现了萌芽,随后慢慢地在我国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
但是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外贸增长额主要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与新兴市场贸易加快和贸易出口额主要依靠外资企业拉动等问题和特点。
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从这些问题点出发,研究制定出一些针对我国贸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市场产业结构进出口额区域合作人才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一)古代经济的对外交往古时候的中国,虽然历代朝廷不太看得起商人,但是并不轻视贸易,很早就开始了与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早在公元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等贵重物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
及其后最具盛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我国开启了与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的新纪元。
秦汉时期以及宋元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是比较发达的。
而到了明朝统治者过度依赖农业生产,中国就逐渐走向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二)近现代贸易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改变了闭关锁国情况,大力发展生产力,慢慢打开国门与其他国家发展经济贸易。
自我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的贸易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几个历史新阶段。
从而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历了从初代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
第一阶段:1978—1991年,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
它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和经验,支撑我国度过了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关键和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1992—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外转移的机遇,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的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卓会展1201贾亚亚20124607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上,与世界各国都建立了一些相应的贸易关系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由于世界政治和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贸易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阻碍的因素,因此,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需要对自身的贸易条件和国际贸易环境做一个深入的分析。
一、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一)贸易进出口总额2013年全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16万亿美元,冲破4万亿美元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关口。
其中全年进口贸易总额为1.95万亿美元,增长7.3%,出口贸易增长7.9%,达2.21万亿美元。
有资料分析表明,2013年,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
2013年前11个月,美国进口贸易达2.08亿美元,仍高于2013年中国进口贸易总额的1.95万亿美元。
同时,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主,服务贸易额还不及美国的一半。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2012年,中国进口商业服务位列全球第五位,在出口的服务贸易中,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位列第三。
近3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持续的经济增长也推动了中国中产阶层财富的扩大,以及全球贸易的增长。
(二)中国主要的国际贸易伙伴根据美联社对相关贸易数据的分析显示,2006年,美国是全球127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这一数字为70个。
如今该现象完全逆转,2011年中国是124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76个。
仅仅五年时间中国便超过中国成为众多国家的贸易合作伙伴,其中包括澳大利亚、韩国等美国的同盟国。
据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为欧盟,双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第二位是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总额有望达到4467亿美元;第三位是东盟,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达到3629亿,首次超过日本。
第四位是日本。
(三)中国的贸易格局部署当前中国的国际贸易格局呈现六大主要趋势一是以发达国家为贸易中心的基本格局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心声崛起力量。
我国绿色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绿色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绿色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绿色贸易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绿色贸易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我国绿色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现状:我国绿色贸易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国家,以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我国的绿色产品出口也逐渐增加,绿色贸易对外贸出口的贡献逐渐增加。
我国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支持绿色贸易的发展,包括《节能环保产品推广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
这些政策为绿色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问题:我国绿色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绿色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产品竞争力不足。
我国绿色贸易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和体系,使得绿色产品的认证和溯源变得困难。
环保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够严格,一些企业为了谋取暂时的利益而忽视环保问题,造成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也给我国的绿色产品出口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包括技术壁垒、贸易壁垒等。
对策:我国绿色贸易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我国的绿色贸易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字数不足,需要2000字,此处结尾】。
第二篇示例:我国绿色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趋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我国绿色贸易也在持续发展。
我国绿色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绿色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现状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
我国在环保技术、绿色产品研发等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绿色产品。
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了绿色贸易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摘要】贸易,早在古代就出现了萌芽,随后慢慢地在我国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
但是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外贸增长额主要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与新兴市场贸易加快和贸易出口额主要依靠外资企业拉动等问题和特点。
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从这些问题点出发,研究制定出一些针对我国贸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市场产业结构进出口额区域合作人才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一)古代经济的对外交往古时候的中国,虽然历代朝廷不太看得起商人,但是并不轻视贸易,很早就开始了与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早在公元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等贵重物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
及其后最具盛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我国开启了与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的新纪元。
秦汉时期以及宋元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是比较发达的。
而到了明朝统治者过度依赖农业生产,中国就逐渐走向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二)近现代贸易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改变了闭关锁国情况,大力发展生产力,慢慢打开国门与其他国家发展经济贸易。
自我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的贸易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几个历史新阶段。
从而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历了从初代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
第一阶段:1978—1991年,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
它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和经验,支撑我国度过了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关键和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1992—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外转移的机遇,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的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贸易发展步入历史新阶段。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信息服务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以IT为代表的高科技出口产业。
这一阶段是我国30年来外贸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不仅顺利度过了WTO过渡期,而且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不仅出口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也明显优化。
从最初的初级原材料产品占大多数到之后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不仅弥补了国内经济建设和技术的不足,而且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问题分析(一)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贸易具有以下特点1.我国大部分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以低廉的价格和规模扩张为优势的我国产品出口具有数量多、价格低、效益差的特点,总体看具有数量扩张的特征。
目前,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主要是依赖于数量的增长,而出口量的增加并不等同于出口的增加。
由此可看出我国外贸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劳动力、资本和西苑等有形物质资源投入,而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投入取得的比重偏低。
2.我国的外贸增长主要是靠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的拉动虽然在1995年以后,我国机电产品贸易额已经超过轻纺类产品的比重,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已经达到31.2%,但其中大多数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行的。
3.外贸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资企业拉动的1994—2010年,我国出口增长有65%都归功到外资企业。
2010年外资企业进出口所占比重为53.8%。
尤其在出口增长快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所占的比重很高,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占76.8%。
4.与新兴市场双边贸易速度增快,且我国已经成为贸易伙伴的主要出口市场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状况普遍好于传统市场,中国对多个新兴市场出口均呈快速增长之势,其中2013年第一季度对东盟、俄罗斯、南非出口分别增长28%、19.6%和35.5%,合计拉动整体出口增长3.3个百分点。
在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趋稳、零售上升的情况下,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6.8%。
随着欧元区金融稳定性增强、经济衰退程度放缓,中国对欧盟出口恢复性增长1.1%。
受日本内需疲弱、日元贬值等因素影响,中国对日本出口下降3.6%。
对美欧日出口合计占整体出口比重为37.4%,比去年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
受过境中转增多、跨国公司向香港转移全球物流配送和分拨中心等因素影响,中国内地对香港出口增长74.2%。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国际贸易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较低。
(二)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随着国家之间贸易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与不断升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美欧对华屡次发起的反倾销攻势。
就根据相关的报告显示:在2009年的1-8月份中,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了总共79起贸易救济调查,总金额高达100.35亿美元,在7月的中旬,其数量达到了最高。
2.贸易风险的逐步扩大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存在的贸易风险也是越来越大。
而我国对重要资源的价格影响比较缺乏,对于风险又缺少一定的防范意识,重要战略资源对特定市场的依存度过高对国家经济安全会造成较大的威胁,特别是石油的进出口依存度和市场集中度较高。
3.企业生产成本低但社会成本高一方面来说就是同样生产一样东西,我们国家的能源消耗就会比较多。
比方和日本来做比较,我国出口规模与日本大致相同,但每年出口商品所消耗的能源至少是日本的10倍。
而另外一个方面,我国产品的质量与国际的标准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同时其中高污染的产品又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4.市场规模大但缺乏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我国的出口产品并不是缺乏市场,而且就其销售的市场来看范围和规模都是比较大的。
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由于我国的产品其创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都比较缺乏,所以品牌建设是相当落后,我国自有品牌商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不足10%,这样在国际的贸易竞争中就缺乏了品牌的影响。
5.贸易规模大但利益少在整个国家的贸易中,我们国家的贸易规模显然是比较大的,但是在整个国际的分工中,我国的地位就比较低下,我们所做的就是比较基础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
而且我国生产的产品在加工的深度上显然是存在不足的。
同时,我国不少大宗出口商品,没有获取应得的出口利益。
三、针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对策的研究分析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式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环境影响下,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而又能灵活应对国际环境的贸易方案已经势在必行。
这套对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点:(一)多渠道解决贸易争端,避免双边贸易战就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现状来看,我国应当尽可能通过多边渠道对贸易争端进行解决,也就使得贸易摩擦非政治化了。
虽然说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日益严重,但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中依旧是以经济发展作为主流的。
我国还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在内需不断扩大的同时,还要使得出口稳定,尽量不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干扰。
而面对这样一个大的环境,我国的企业应当敢于应对这样的挑战,把自己企业的核心业务做好,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使得风险得到防范与化解。
同时,这也是一个发展的机遇,我国的企业可以通过这次机会就爱那个自己的产业进行转型,增强自身在整个大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一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要将出口的产业进行适当地调整。
(二)防范贸易风险,提升制造业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仅仅给我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我们国家也抓住了这样的机遇,努力走向世界的舞台,但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贸易风险也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对风险进行防范。
关于我国的制造业,我们国家应当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主攻高端制造环节,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成套设备、高新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基础件,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通过引进和创新,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促进产业集聚,建成以沿江地区为主、沿海地区为辅,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性经济工业基地。
(三)实现企业创新,降低生产成本1.引领创新型经济发展在创新产业发展上,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契机,通过引领新型产业的发展,打造开放性经济的优势。
要以培养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的创新载体,形成一批新型产业基地。
同时构建面向中小企业创新的服务体系,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功能。
2.实行人才战略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优化贸易商品结构的关键在于科技技术水平的提升,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技术人员等高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大力培育和引进人才,实行高端人才战略,进而实现经济转型的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优化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端人才。
关于这点,必须做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积极开展境外培训,加强与港澳台、新加坡、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开拓从业人员的视野。
另一方面,我国国内应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高端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结构。
另外,企业还需要拓宽人力资源引进渠道,积极从海外引进人才。
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不仅要积极引进外资,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开放的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特别是高端的人力资源。
从国外引进人才,有利于知识的更新、观念的更新、信息储备和技能交流。
我国应该努力出台能吸引大量海外留学人员回流、高层次海外专家的方针政策,这样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高端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最后要提高待遇水平,减少高端人才外流。
优化外贸商品结构的关键在于技术水平的提升,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国内研发人员、技术操作员等高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我国国内高端人才缺乏已经成为严重制约贸易商品结构优化的障碍。
纵观人才外流的因素,一方面是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本国的教育水平较低。
因此,我国应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培养的高端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结构。
并且提高高端人才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
(四)创造品牌意识,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品牌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对外贸易产生影响。
所以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要创造和打响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在国际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提高企业的形象。
而在创造和保护企业品牌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就会不断重视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自身产品的档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防范了贸易保护,防范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