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孩子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给孩子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
扬扬的学习成绩在班上算中等水平,但父母为了让他学习的条件更加优越,便想方设法让他在初一下学期转人了一所名牌中学。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各个小学的尖子生,每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都在95%以上。爸爸妈妈就要求扬扬,必须更努力地去学习,争取每次考试都在班上前20名,这样才有把握考人重点高中。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才能实现更长远的目标—进人清华、北大等重点学府。可是读了两年之后,扬扬就承包了所有学科的全年级倒数第一名。孩子心灰意冷,对学习没有半点儿热情了。
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他们的苦心,孩子不满父母的高压政策。父母对孩子单方面制定了过高的目标,结果却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孩子丧失自信,不仅没有促进孩子的学习,反而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天天带着这样消极的心理学习,成绩当然无法提高。只有最后两个学期就要中考了,扬扬该怎么办?
我觉得,扬扬的父母其实一开始就应该正视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应该对孩子一下子就提出过高的要求。好在扬扬的父母请教了教育专家之后,重新帮助扬扬制定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使用了“跳一跳,够得着”的办法。扬扬第一次考了70分,妈妈帮他提出了一个下次达到75分的目标。当他自己通过努力拿到75分的时候,他就会有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就会高起来。
假如父母把目标一下子提得过高:“扬扬,你下次能不能考个90分?”扬扬会想:“反正怎么努力也考不到90分,能保持70分就不错了。”怎么跳都够不着,孩子就会出现“跳也没用,不如不跳”的想法。孩子成功的体验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的最好途径之一,成功体验的次数越多,孩子就会越喜爱学习这门学科,就越会动脑筋设法学得更好。
我们给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过高时,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目标过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就必然导致孩子出现不断失败的结果。久而久之,这种持续不断的失败必然导致孩子产生心理疾病。比如,惧怕考试,平时成绩不错,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的“晕场”现象。
有时候,孩子还没进考场,就已经怕这次考试又要失败,又要辜负父母的期望,又要遭到父母暴风雨式的责骂了。有的孩子因为总也达不到父母制定的目标而产生了“破罐破摔”的消极心理,或是产生逆反心理,对家长说的话,不管对错一概不听;有的孩子在不断的失败面前,自身缺乏方法,同时又缺乏家长必要的帮助,因此产生了抑郁的心理。
也有很多上进心强的孩子,他们学习比较自觉,有时自我目标定得过高,这种情况下,父母也不要盲目地夸奖孩子的学习目标,而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能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如果觉得不能,就要帮助孩子适当降低目标,让孩子采用“跳一跳,够得着”的方法,要让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成功的体验去增加自信心。
虽然我们总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在我们国家目前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已经相当大了。家长、老师包括孩子们自己都做不到对考试成绩不在乎。有一句话叫:“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孩子从背起小书包的那一天起,好像命运就跟分数联系到了一起。
有的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的目标定得高一些,孩子即便达不到家长所要求的目标,也可以达到一个离目标不太远的程度。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家长把孩子的“远期目标”定在了“哈佛剑桥、清华北大”,并认为将来即使上不了清华,也能考上一个重点大学。家长把孩子的“近期目标”定在了“年级第一”,认为即使拿不到年级第一,也能拿到班级第一。
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太重,于是为孩子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目标,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这个目标,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因而造成了孩子们学习主动性差、动力不足的情况。
孩子们的差异很大,这是因为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不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风格也会不同,这就要求父母要有灵活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样,孩子才会处于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