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4历年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1.心理学是讨论人的心理发生和进展逻辑的科学。
2.观看法在自然条件下,试验者通过自已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铺助手段,有目的、有方案地观看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等,来讨论人的心理活动逻辑的办法。
3.试验室试验法是在试验室内,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借助特地仪器对被试举行试验的办法。
4.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的反射。
5.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6.动力定型是复杂的,巩固的条件反射系统。
是对复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反应。
7.互相诱导是在大恼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的活动,叫做神经过程的互相诱导。
8.感觉是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感觉。
9.差别感觉阈限是人们把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10.观看是一种特别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11.记忆是过去阅历在人脑中反应的心理过程。
12.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就是记忆表象。
13.忘记是当识记正确时,因为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回忆或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的现象就是忘记。
14.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从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后摄抑制。
15.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现象。
16.想象(1)无意想象,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不由自主举行的想象,叫做无意想象。
(2)故意想象.按照某种目的,自觉地举行的想象,叫做故意想象。
17.功能固着是只知道认识事物通常的用途,而不知道它的新功能。
18.思维定势是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一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映,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愿用习惯程序问题。
19.原型启发是以类似事物为原形,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0.注重是心理活动对一定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21.注重策略是指对自己故意注重的认知和调控。
(干货)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干货)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随意后注意:答: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分)2.双侧检验:答:按(待检验的统计量)分布的两端计算显著性水平的检验称双侧检验。
(2分)应用于理论上不能确定两个总体参数中音高必定大于或小于另一个的假设检验。
(1分)3.犯错误效应:答:一点小错误会使有才能的人的吸引力增加的现象。
(3分)4.离差智商:答:是将音高人的智力测验分数与同年龄组的人比较所得到的标准分数。
(3分)5.学习迁移:答: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3分)6.顺应: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7.点估计:答:是在总体参数未知时,用一个特定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2分)一个较好的估计量应满足无偏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等特性。
(1分)8.社会助长:答: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3分)9、似动: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10、归因:归因是指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的过程。
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一般说来,人们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1、常模:常模是揭示心理测量分数的基础。
常模常常是指常模群体得出的测量分数。
所谓常模群体是指具有常模总体基本特征的代表性样本,因此常模群体所导出的测量分数就代表着整体特征。
测量手册所列出的常模常常是样本常模,不一定适合使用者的具体情况,特殊常模常常是为非典型团体建立的,一般比小团体建立的常模范围更窄。
12、众数:众数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值。
众数可通过观察的方法直接得到,也可用积分的方法求出。
13、自变量:自变量是指在研究中有意加以改变、操纵的事物、条件或特征,如某些外在刺激、环境条件、被试及其暂时特征等。
同等学力申硕《普通心理学》试题
普通心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联觉: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这种现象叫联觉。
2.表象:表象是指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
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前者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
后者指对知觉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
3.想象: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
4.倒摄抑制:亦称倒摄干扰,是指后来学习内容对先前学习内容的干扰5.聚合思维: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6.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7.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倾向8.应激: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决策心理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因素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10.分化抑制:分化抑制,条件反射受到抑制的一种情况。
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成为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即分化抑制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75分)1.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答:区别: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
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1、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3、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5、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6、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7、认知方式(风格)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8、特殊儿童(广义)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智力超常和才能非凡的儿童,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
9、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0、效果律:效果律是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之一,是指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11、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2、强化: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13、正强化: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即正强化。
14、负强化: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即负强化。
15、程序教学:斯金纳根据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步子(项目),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作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答案以便核对(及时反馈)。
心理学 2000年考试笔记名词解释
心理学2000年考试笔记名词解释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第一节心理学的定义与学科特点一、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开始重视研究方法,从此心理学与哲学划清了界限。
二、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采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个体的外在行为及内在心理过程的学问。
这个定义包括了三个要素:科学方法、个体、行为及心理过程。
三、心理学的特点:1、强调科学方法;2、专注于研究个体;3、研究个体的行为及心理过程。
第二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一、心理学有着漫长的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这句话源自早期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二、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相信“天赋观念”三、心理学在中国历史境遇:1、第一个阶段:思想启蒙期20世纪初,在蔡元培的影响下,北京大学在1917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20年,南京东南大学设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2、第二阶段:学科成型期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成立,这标志着现代心理学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门有影响力的学科。
1922年,中国创立了第一本心理学刊物《心理》。
3、第三个阶段:学科低潮期4、第四个阶段:重塑辉煌期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堪称是里程碑会议。
北京大学1977年开始恢复心理学系,并于1978年开始招生。
70年代未到80年代初,国内只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四所大学设有心理学系。
四、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1、心理学是一门“前范式科学”:所谓范式理论主张、概念表述、研究方法的统一性。
2、心理动力学学派人的行为动力来自个体内部的本能驱力。
人的行为源自生本能和死本能。
3、行为主义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成功的关键在于它重视科学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强调具体可操作的变量定义。
4、进化论学派人是由生理和心理两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机制都受进化规律制约。
科学进化心理学在过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习性学研究、社会生物学研究和进化心理学。
女性择偶:历来关注男性的社会经济条件,因为男性得有社会经济实力来养家;男性择偶:则看重女性的年轻貌美,因为年轻女性更具有生育能力。
同等学力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重点整理
简答题【普通心理学】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1、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月亮的圆缺等自然现象。
2、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人体的生理活动,许多是周期性的、有节律的活动。
如皮层细胞的a波,每秒8-13次;心律和脉搏,每分钟60-70次;从进食到饥饿,周期为4-6小时。
3、借助计时工具,如日历、时钟、手表等。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越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相反,报告的内容贫乏、枯燥,听众就会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就越觉得时间长;经历越简单,就越觉得时间短。
3、人的态度和兴趣。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
相反,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
在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快等。
注意的功能——它在人类活动中的意义1、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
选择功能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2、整合功能:在注意状态下,人才能对个别特征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并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物体。
3、维持功能: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对象之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
4、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能提高人们的意识觉醒水平;在注意状态下,人们才能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目的。
想象的功能(1)预见。
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补充知识经验。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
(3)代替。
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
(4)调节生理活动过程,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心理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类是心理学的理论领域,包括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等。
另一类是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等。
[简答]测验法在心理学中主要用于哪些方面的研究,有何注意事项?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通过被试在测试工具上的行为表现,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
第二,用来探讨心理特征与外界因素的关系。
第三,通过对不同的人进行相同的测验,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心理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测验法中所用的心理量表,或称心理测验,其测验的内容必须具备适用性和科学性,编制程序有严格的科学规定和参数指标。
除编制过程外,在测验的实施、计分和解释过程中,也都有统一的标准必须遵循。
[简答]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哪些变量?第一,自变量。
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第二,因变量,即反应变量。
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第三,控制变量。
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为了避免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设法予以控制。
总之,采用实验法研究个体行为时,主要目的是在控制情景下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简答]什么是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
同等学力-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1、同化: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的过程。
2、成熟势力说:格塞尔用双生子爬梯实验的“成熟势力说",该理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和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
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按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
按成熟势力说,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
3、性别认同:指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即对自己在生物特征上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个分类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而是性别恒常性.4、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性特点或女性特点的认识和信念。
5、客体永久性:当物体从婴儿的视线中消失时,他知道这并非是客体不存在了,而是被藏在了某个地方。
6、自我中心性:指儿童还不能将自我与外界很好地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他人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7、延迟满足:指为了得到更大的却较远的利益而放弃眼前的较小的好处,幼儿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选择即时报酬而不能等待。
8、晶体智力: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9、流体智力:指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的能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10、横向/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优点:由于研究持续时间较短,易于控制有关因素,且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不同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但由于是对不同儿童的比较,因此看不到同一个体在发展上的连续性。
11、纵向研究:指系统考察同一批被试在不同时间点或年龄的心理发展状况,也即进行“追踪研究”。
优点是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以及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因而纵向研究在发展心理学领域被广泛使用;缺点是研究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有些变量不易控制,样本易流失。
历年同等学力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答案
测量心理学:T 分数P365:Z 分数扩大10倍,以消除小数,再加上50,消除负号。
即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
公式:T=10*Z+50常模(3)P350:代表一般人同类行为的分数心理测量(2)P342: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条数量化的价值。
效标效度P385:也叫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景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预测时的有效性,也就是对于研究者所感兴趣的行为能够预测得怎么样。
内容效度P381: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应性。
离差智商P411:是个人智力的一种指标,以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的常模参照分数。
计算公式:IQ=100+11∗(1−1)1比率智商P409:等于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即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鉴别指数P392: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每个项目的人数的分比之差,即 D=P H - P L其中:D 鉴别指数,P H 为高分组通过人数的百分比,P L 为低分组通过人数的百分比区分度P390: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评分者信度P58-59(心理测量学书籍):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例如高考或者研究生考试,一份试卷多个老师评分,分数差异不大才能算分数的有效性分半信度P55(心理测量学书籍):指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同质性信度P56(心理测量学书籍):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复本信度P54(心理测量学书籍):指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项目特征曲线P390:描述效标分数不同的受测者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
发展心理学聚合交叉研究P455:是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
2014年同等学力心理学综合考试保过资料
2014年同等学力心理学综合考试保过资料云南﹒德宏﹒芒市勾洪斌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
2、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人脑对事物的整体及其关系的认识。
3、思维: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推断,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4、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
它是人的个性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5、动机:就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6、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在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7、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8、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9、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
10、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相互抑制的现象,由于侧抑制作用,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而且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最新-历年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2000-2014历年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2000年名词:知觉恒常性、准实验设计、心理测量、显著性水平、图式论述:1、请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2、如何提高研究的构思效度?3、施测过程中引起测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因素有哪些?4、使用T检验的条件有哪些?5、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应用题:1、什么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在人员管理中有什么意义?2、请设计一个研究方案,考察被试某种行为的改变。
2001年名词:婴儿依恋、测验项目的区分度、区间估计、被试间设计、学习的迁移论述: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请论述两者的区别。
2、什么是知觉恒常性?它有哪些主要种类?3、比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结构发展的不同观点。
4、说明内容参照和常模参照的区别。
5、实验设计中取样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应用:1、举例说明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统计计算题。
2002年名词:语言表征、先行组织者、去个性化、错误、元记忆、守恒、分半信度、项目特征曲线简答:1、简述知觉特性。
2、简述造成遗忘的原因。
3、简述皮亚杰关于智力发展机制的观点。
4、简要说明投射测验的优缺点。
5、一个两因素实验设计中,因素A有2个水平,因素B有3个水平,且要求接受每种实验处理条件的被试人数为4人。
试确定:在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和被试内设计两种条件下,各需要多少名被试?6、某研究测量了某组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已知平均身高)(1X165cm,标准差)(1nS10cm;平均体重)(2X50kg,标准差)(2nS4Kg。
试比较身高与体重分布的离散程度。
论述:1、说明当代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取向。
2、什么是心理学研究的外部效度?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2003年名词:定势、测定系数、评分者信度、测验的标准化、顺应、替代强化、概念形成、归因简答:1、简述睡眠的功能和梦的功能。
2、简述真动知觉与似动知觉的异同。
同等学力心理学申硕考试::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广义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由经验引起的持久性的态度改变的过程。
狭义学习:即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进行的过程,其目的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正强化:在某一情景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为正强化。
负强化:某种刺激在有机体作出一个操作反应后消失,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为负强化。
认知结构: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务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主要成分是类别编码系统。
有意义学习: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提供的引导性材料。
包括比较性组织者和说明性组织者。
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
练习律: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景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
试误说:通过饿猫逃出问题箱的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
根据他的这一理论,人们称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为“试误说”。
顿悟说: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实验发现,黑猩猩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在初次获取食物的行为不成功之后,并未表现出盲目的尝试—错误的紊乱动作,而是坐下来观察整个问题情境,后来突然显出了领悟的样子,并随即采取行动,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这就是所谓顿悟,而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
狭义知识:能贮存在语言文字符号和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
如各门学科的事实、概念、公式、定理等。
狭义的知识与技能相并列。
技能:经过练习而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国考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国考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2014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1. 主要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是A音调B音高C音响D音色2. 词干补笔作业通常用于测量A内隐记忆B外显记忆C瞬时记忆D短时记忆3. 将一个灰色圆环放在红色背景上,圆环呈现绿色,这种视觉经验属于A视觉适应B视觉对比C正后像D负后像4. 从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区分智力活动的学者是A斯皮尔曼B斯腾伯格C韦克斯勒D吉尔福特5. 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这一发展任务大致在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期D青年期6. 幼儿的道德认识大致处于A道德相对论阶段B自律道德阶段C习俗水平D前习俗水平7. 反映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A方差B全距C平均数D变异系数8. 回归方程解释力的指标为A回归系数B确定系数C相关系数D通径系数9.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A命题和命题网络B正例和反例C变式和比较D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10. 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掌握学习D意义学习11. 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的是A罗斯B麦独孤C奥尔波特D勒温12. 解释“过度理由效应”的理论基础是A归因理论B控制点理论C符号相互作用论D认知不协调理论13. 适合于表示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统计图是A折线图B直方图C圆形图D条形图14. 当两总体为非正态分布,样本数据为等级数据时,对两总体平均数差异进行检验的适用方法是A.t检验B.Z检验C.非参数检验D.F检验15. 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A被试内设计B被试间设计C混合设计D时间序列设计16. 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的“因素”是指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17. 能够用以探索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问卷法C测量法D实验法18.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不易控制的误差叫做A过失误差B恒定误差C随机误差D系统误差19.通过率通常用来衡量题目的A难度B区分度C效度D信度20. 测量的两个要素是A对象和工作B单位和参照点C目标和量表D分数和常模单选答案:1. B 2.A 3.B 4.D 5.A 6.D 7.C 8.B 9.A 10.B11.C 12.D 13.C 14.C 15.D 16.A 17.D 18.C 19.A 20.B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 分)1. 学习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名词解释简答总结
一•名词解释:主要概念,现象,定义二•简答题;理论,功能,意义,条件,方法,步骤等一.名词解释: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
2.绝对感受性:人们感觉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就叫着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E=1/R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就是差别阈限。
韦伯定律K=" 1/14.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就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
5.视觉感受野: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他们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
视网膜上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6.拮抗过程说:(色觉理论的四色说)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红-绿、黄-蓝。
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7.边界突出的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从刺激物的能量分布来说,亮区的明亮部分暗区的黑暗部分,在刺激强度上和该区其他部分相同,但是人们看到的明暗分布却出现了起伏。
可见,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由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即侧抑制的结果。
&视觉适应:是由刺激物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1)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2)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过程。
9.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较后像。
后像分正后像和负后像。
10.真动知觉: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
11.似动知觉: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12.盲视:一个大脑视觉皮层受损的病人,其视野的绝大部分变成了一个大的黑点,但病人对呈现于这个黑点内的不同刺激进行区分,超过几率水平。
同等学力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资料
名词解释【普通心理学】人格*: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
认知过程: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形式。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
它是人的个性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听觉:由声波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产生的。
声音的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称为声音的掩蔽。
知觉: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从背景中把少数事物分出来,对它们作出清晰的认知,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之为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认识刺激物的个别属性,而是认识事物的整体和关系,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空间知觉:人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直接认知,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或立体知觉、方位知觉等。
方位定向知觉: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
视觉与听觉在人类的定向中起重要作用。
时间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延续性与顺序性的直接认知。
真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
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错觉: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现象叫做错觉。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
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它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止的监控。
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国考 心理学综合-普通心理学-考前必背资料
普通心理学【必背资料】重点复习范围(28个名词解释、44个简答论述)一、名词解释1.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14)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4.知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5.侧抑制相邻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还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6.马赫带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种视觉现象称为马赫带,是侧抑制的结果。
7.后像(17)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8.暗适应(16)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9.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10.主观轮廓/错觉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
11.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
12.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特性的认识。
由于物体的运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因此运动知觉和时间知觉、空间知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3.似动知觉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14.真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的位移。
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动知觉。
15.错觉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现象叫做错觉。
16.随意后注意(07)有自觉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随意后注意来源于随意注意又高于随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
历年同等学力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答案
测量心理学:T分数P365:Z分数扩大10倍,以消除小数,再加上50,消除负号。
即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
公式:T=10*Z+50常模(3)P350:代表一般人同类行为的分数心理测量(2)P342: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条数量化的价值。
效标效度P385:也叫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景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预测时的有效性,也就是对于研究者所感兴趣的行为能够预测得怎么样。
内容效度P381: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应性。
离差智商P411:是个人智力的一种指标,以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的常模参照分数。
计算公式:IQ=100+11∗(1−1)1比率智商P409:等于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即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鉴别指数P392: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每个项目的人数的分比之差,即D=P H - P L其中:D鉴别指数,P H为高分组通过人数的百分比,P L为低分组通过人数的百分比区分度P390: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评分者信度P58-59(心理测量学书籍):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例如高考或者研究生考试,一份试卷多个老师评分,分数差异不大才能算分数的有效性分半信度P55(心理测量学书籍):指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同质性信度P56(心理测量学书籍):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复本信度P54(心理测量学书籍):指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项目特征曲线P390:描述效标分数不同的受测者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
聚合交叉研究P455:是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简述问卷的一般结构。 4、简述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5、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 6、简述测验编制程序。 论述: 1、论述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和衰减器理论及其异同。 2、结合实验或实例论述幼儿期和少年期思维的自我中心特点。 2006 年 名词: 思维、中数、社会堕化、鉴别指数、场独立性、成熟势力说、公共因素方差、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简答: 1、简述意识的含义及作用。 2、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3、简述假设检验的步骤。 4、简述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 5、简述定性分析的含义及特点。 6、简述将非正态数据转换为正态数据的方法。 论述: 1、简述问题解决的通用策略。 2、简述依恋的含义、类型及阶段。 2007 年 名词: 随意后注意、双侧检验、犯错误效应、离差智商、学习迁移、顺应、点估计、 社会助长 简答: 1、简述表象的基本特征。 2、简述耶基斯一多得森(Yerkes-Dodson)法则。 3、简述时间取样策略及其收集资料的内容。 4、简述测验说明书通常包括的内容。 5、简述卡方(Chi Square)检验的应用。 6、简述心理学研究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 论述: 1、结合遗忘的规律和原因,论述减少遗忘的方法或策略。 2、结合至少三种理论论述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 2008 年 名词: 似动、归因、常模、众数、自变量、刻板印象、先行组织者、横向研究 简答: 1、简述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2014 年简答)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论述: 1、说明当代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取向。 2、什么是心理学研究的外部效度?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2003 年 名词: 定势、测定系数、评分者信度、测验的标准化、顺应、替代强化、概念形成、 归因 简答: 1、简述睡眠的功能和梦的功能。 2、简述真动知觉与似动知觉的异同。 3、简述样本容量对取样误差的影响。 4、简述在心理学研究中卡方检验的三种应用。 5、简述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的区别。 6、简述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论述: 1、试述评注意的认知理论。 2、若有 A、B 两个变量,其中 A 为两个水平 a1、a2,B 为四个水平 b1、b2、b3、b4) ,试写出:(1)完全随机化多因素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 (2)完全重测多因素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3)分组重测多因素实验设计的 基本模式(若 A 为组内变量,B 为组间变量) 。 2004 年 名词: 最近发展区、回归系数、概念的同化、去个性化(02 年名词) 、刻板印象、常 模、想象、观点采择能力 简答: 1、简述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2、简述幼儿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3、简述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5、简述型错误和型错误以及两者的基本关系。 6、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测验信度的? 论述: 1、论述操作定义的作用并举例说明其常用的设计方法。 2、论述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2005 年 名词: 知觉恒常性、程序性知识、群体极化、印象管理、恒定法、性别认同、虚无假 设、区分度 简答: 1、简述动机的功能。 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对提高记忆效3、问卷法的优点。 4、正态分布的特点。 5、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6、研究课题选择的策略。 论述: 1、阐述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倾向。 2、阐述维果斯基对教学与智力发展关系的看法。
3、简述测验说明书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4、简述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5、简述秩和检验法的基本思路和适用条件。 6、按照保持时间长短划分记忆的类型,并说明各自的特点。 论述: 1、阐述几种主要的人格类型理论。 2、用三种理论分别说明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 2012 年 名词: 动机、常模、顺应、人际关系、抽样分布、共同要素说、元认知策略、罗密欧 与朱丽叶效应 简答: 1、简述语言理解的水平。 2、简述算术平均数的特点。 3、简述访谈法的主要类型。 4、简述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 5、简述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6、简述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或媒介。 论述: 1、阐述引起遗忘的原因及减少遗忘的方法。 2、论述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有关争论。 2013 年 名词: 众数、归因、T 分数、自我概念、道德认识、投射作用、颜色恒常性、聚合交 叉研究 简答: 1、简述想象的功能。 2、简述心理测验的功能。 3、简述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4、简述研究假设应符合的标准。 5、简述问题解决中常用的启发式策略。 6、简述计算积差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论述: 1、试述如何通过练习提高技能。 2、试述婴儿依恋的类型和种类。 2014 年 名词: 学习、标准分数、投射测验、社会助长、印象管理、程序性知识、自我中心性、 个性心理特征 简答: 1、简述表情的基本内容。
3、简述访谈法的优缺点。 4、简述单侧检验的概念及其应用条件。 5、简述良好的效标测量必须具备的条件。 6、简述选择统计方法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论述: 1、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2、论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关系的思想。 2009 年 名词: 人格、社会化、首因效应、备择假设(H1) 、操作定义、内容效度、最近发展 区、习得性无力感 简答: 1、简述情绪的詹姆士—兰格理论。 2、简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2014 年简答) 3、简述计算样本算术平均数的条件。 4、简述参与观察策略的适用条件。 5、简述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的方法。 6、简述测验标准化的主要含义。 论述: 1、论述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2、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2010 年 名词: 表象、品德、β 错误、效标效度、概念同化、观点采择、社会影响、去个性化 简答: 1、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含义。 2、简述影响测验信度的主要因素。 3、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4、简述方差分析的使用条件。 5、简述确定样本大小需要考虑的因素。 6、如何对研究报告的方法部分进行评价。 论述: 1、论述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2、论述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 2011 年 名词: 想象、负强化、假装游戏、心理测量、冒险转移、群体极化、测定系数、学习 策略 简答: 1、简述表象的基本特征。 2、简述操作定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