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核心筒结构是高层建筑在建筑物内部所设的垂直主体结构。
它主要承受建筑物的重力荷载和抗侧倾力,同时也起到分隔、隔声、安装电力和通讯设备等功能。
在建筑框架设计中,核心筒结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介绍核心筒结构设计的要点及其应用分析。
核心筒结构的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形式的选择:核心筒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核心筒等。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地震等级和设计要求,以及建筑成本等因素。
2.截面形状的选择:核心筒结构的截面形状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承受建筑物的重力和侧倾力。
常用的核心筒结构截面形状有矩形、圆形、多边形等,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可以提高结构的性能。
3.结构轴线的确定:核心筒结构的轴线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布置和功能要求进行合理的确定。
轴线的位置和走向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使用效果。
4.连接方式的设计:核心筒结构与其他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能。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焊接、螺栓连接等。
5.抗震性能的设计:核心筒结构的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地震设计参数、采用抗震设计措施,如加强筋的设置、剪力墙的布置等。
核心筒结构在建筑框架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良好的垂直通道:核心筒结构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垂直通道,如电梯、楼梯等的布置。
合理的核心筒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通行效率和舒适性。
2.分隔功能:核心筒结构可以将建筑物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办公区、商业区、住宅区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3.提供安全和防火功能:核心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火性能,可以提供建筑物的安全和防火功能。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核心筒结构与建筑物其他部分的密闭性和防火构造的设置。
4.减小建筑物的侧倾位移:核心筒结构可以通过提供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减小建筑物在风力和地震作用下的侧倾位移。
高层建筑框架一核心筒结构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分析导言简体结构是由竖向筒体为主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
筒体结构主要包含以下两种:(1)筒结构:由核心筒与外围框筒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2)框架—核心筒结构:由核心筒与外围的稀柱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周边柱子的柱距比较大,一般为8m~12m,它和沿周边的梁构成了外框架,中间为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构成的核心筒,受力特点类似框架—剪力墙。
某工程建筑面积12726.35㎡。
地下2层为车库,地上3层为商业,地上4层~22层为写字楼或公寓。
檐口高度71.800m,装饰构件高度为78.800m。
该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抗震等级为剪力墙一级,框架一级。
计算程序选取框架核心筒的结构分析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为《高规》)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三维空问分析方法进行内力分析,对B类高度或体型复杂的筒体结构应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力学模型的空间分析程序进行内力分析和比较,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下的扭转地震作用效应,并应采用时程分析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本工程为A类建筑高度,结构整体分析采用SATWE和TAT两种软件分析计算结构,并优化了结构方案。
结构计算参数的选取(1)设计基准期50年,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2)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3)基本风压为0.40kN/㎡,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一般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应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
因此基本风压取0.45kN/㎡,地面粗糙为C类,风压体形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风振系数均按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采用,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按荷载规范取值。
主要结构构件截面核心筒框架柱和边框架梁截面尺寸与混凝土等级见表1。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全文)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全文) 1.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第二章钢框架结构的特点与设计原则2.1 钢框架结构的基本组成2.2 钢框架结构的优点和应用领域2.3 钢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2.4 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流程第三章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特点与设计原则3.1 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基本组成3.2 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优点和应用领域3.3 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设计原则3.4 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设计流程第四章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组合设计方法4.1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组合原理4.2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组合设计步骤4.3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设计案例分析第五章抗震设计方法与计算5.1 基本抗震设计原则5.2 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地震力5.3 抗震设计参数与计算方法5.4 抗震设计中的各种荷载的计算5.5 抗震设计的结构分析方法第六章结果分析与讨论6.1 数值分析结果的重要参数总结6.2 各种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第七章结论与建议7.1 结论7.2 建议附件:1. 抗震设计草图及计算表格2. 结构分析软件模拟结果法律名词及注释:1. 结构设计规范- 标准化的结构设计规范,用于指导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2. 抗震设防烈度- 地震活动的程度,通常用地震烈度表中的指标表示,用于确定设计地震力。
3. 抗震设计参数- 用于计算并确定结构抗震性能的各种参数,包括强度、刚度等。
2.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第二章钢框架结构的特点与设计原则2.1 钢框架结构的基本组成2.2 钢框架结构的优点和应用领域2.3 钢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2.4 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流程第三章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特点与设计原则3.1 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基本组成3.2 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优点和应用领域3.3 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设计原则3.4 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设计流程第四章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组合设计方法4.1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组合原理4.2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组合设计步骤4.3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设计案例分析第五章抗震设计方法与计算5.1 基本抗震设计原则5.2 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地震力5.3 抗震设计参数与计算方法5.4 抗震设计中的各种荷载的计算5.5 抗震设计的结构分析方法第六章结果分析与讨论6.1 数值分析结果的重要参数总结6.2 各种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第七章结论与建议7.1 结论7.2 建议附件:1. 抗震设计草图及计算表格2. 结构分析软件模拟结果法律名词及注释:1. 结构设计规范- 标准化的结构设计规范,用于指导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框架核心筒
结构利弊与受力变形特点
筒体主要承担水平荷载,框架主要 承担竖向荷载。结构兼具有框架结构 和筒体结构两者的优点,既具有建筑 平面布置灵活便于设置大房间,又具 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和水平承载力,其 受力和变形特点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类 似。
结构设计要求
1 核心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核心筒的宽 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度的1/12,当外围角 部设置角筒、剪力墙或其他增强结构整体 刚度的构件时,核心筒宽度可适当减小。 2 核心筒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并满足下列 要求:
1)墙肢宜均匀对称布置; 2)筒体角部附近不宜开洞,当不可避免时,筒 角内壁至洞口距离不应小于500mm和开洞墙 的截面厚度; 3)核心筒外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层高的 1/20及200mm,不满足时应计算墙体稳定, 必要时可增设扶壁墙。
4)筒体墙的水平、竖向分布筋不应少于两排; 5)抗震设计时,核心筒的连梁宜通过配置交叉 暗撑、设水平缝或减小梁截面的高宽比等措施 来提高连梁的延性。
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定义:可沿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 高度方向,每隔20层左右,由核心筒 伸出纵、横向伸臂与结构的外围框架 柱相连,并沿外围框架设置带状水平 梁或框架。设置水平伸臂构件的楼层 称为加强层。
受力变形特点
与框架-核心筒相比,伸臂-核心筒具 有更大的侧向刚度和水平承载力,从 而适用于更多层数的高层建筑。 1)外住参与承担倾覆力矩引起的拉 力和压力,故增大了整个结构抗力偶 矩的等效力臂L; 2)设置加强层相当于在结构上施加 了反力矩,它部分的抵消了水平荷载 在筒体各截面所产生的力矩。
3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间必须设置框 架梁。 4核心筒的外墙与框架柱的中距,非抗震设 计大于12m、抗震设计大于10m时,宜采 取另设内柱等措施。 5核心筒的外墙不宜在水平方向连续开洞, 洞间墙肢的高度不宜小于1.2m。
建筑结构设计:框架-核心筒结构布置有哪些重点注意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框架-核心筒结构布置有哪
些重点注意问题?
(1)框架布置形式多样,可以是方形、长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结构布置尽可能规则,平面刚度布置宜均匀、对称,以减小扭转影响。
质量分布均匀,内筒尽可能居中。
(2)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外框架构件截面不宜过小,框架承担的剪力和弯矩需要按规范和规程的要求调整增大。
在混合结构中,如果采用钢骨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柱,则较容易达到双重抗侧力体系的要求;如果采用外钢框架,其总高度不宜太大。
(3)在纵横墙相交的地方设置钢骨,在楼板标高设置钢骨暗梁,可形成小钢框架以提高核心筒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4)核心筒与外柱之间距离以10-12米为宜。
如果距离很大,则需要另设内柱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楼盖。
否则导致楼层梁太大,不利于减小层高。
(5)一般要布置楼板大梁。
在楼盖布置中,需要注意使竖向荷载集中传递到大柱子上去,避免柱子出现拉力(水平荷载作用下柱拉力大于重力荷载下压力)。
浅谈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
浅谈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摘要: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用地越发紧张,因此高楼大厦随处可见,而在高层商业建筑中,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体系经常应用于办公楼等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具有结构布置均为对称、受力清晰、以及整体性强等优点,适用于较高的高层建筑。
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关键在与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设计。
关键词:结构设计、框架核心筒、概念设计、构造设计前言:框架核心筒是由核心筒和外围柱框架组合的一种结构体系,周边柱距一般为8~12米,柱与周边梁形成外框架,外框架通过梁和楼板与中间核心筒形成整体。
其大部分剪力由核心筒承担,框架柱受到的剪力远少于框架结构中的柱剪力。
一、框架核心筒在结构建模时的计算要点在框架核心筒建模计算阶段,其主要技术指标为控制结构的位移比、位移角、周期比、剪重比、刚重比、刚度比等满足规范的要求,现以某一高层核心筒建筑为例:建筑高度95.6米,22层,抗震7度0.1g,Ⅱ类场地,在可研阶段,业主要求采用图A的(普通核心筒)和图B的(框架核心筒偏置型)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图A(普通框架核心筒)图B(框架核心筒偏置型)现采用PKPM计算结果得:由计算结果可知:相对于图B内筒偏置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图A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参数更理想,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要求,对于内筒偏置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周期比不应大于0.85,位移比不应大于1.4,由此可知,内筒偏置较不合理,最终确定采用图A的普通框架核心筒。
二、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难点框筒结构的设计难点,基本就一条,结构的抗扭的问题,体现在结构的属性上,就是周期比,也即是结构的抗侧刚度与抗扭刚度的相对关系问题,从材料力学的知识当中,结构的抗扭,最理想的就是在结构的四周布置足够的材料,但是框架核心筒结构,正好相反,中间混凝土结构刚度极大,四周的框架柱刚度相对又小,所以,框架核心筒要做好,就是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调整结构的周期比,以满足规范的要求。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建筑框架是指建筑物的结构骨架,是建筑物承受重力荷载和抗侧向荷载的主要构件。
在建筑设计中,核心筒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设计形式,它具有很多优点,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核心筒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的筒形结构,将地震或风荷载引入核心筒内,并通过核心筒将荷载传递到建筑的基础上。
核心筒结构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如下:一、设计要点:1.核心筒的位置:核心筒应在建筑物的中心位置,以便将荷载均匀传递到整个建筑物上,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2.核心筒的类型:核心筒可以采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混凝土与钢结构的组合形式,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是关键;3.核心筒的形状:核心筒的形状可以选择圆形、方形、多边形等,不同形状的核心筒在抗侧向荷载方面的性能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形状;4.核心筒的尺寸:核心筒的尺寸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功能需求来确定,尺寸过小会影响核心筒的抗侧向刚度,尺寸过大则会浪费空间和材料。
二、应用分析:1.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核心筒作为建筑物的主要结构,能够将侧向荷载集中引入地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降低倾覆风险;2.增加建筑物的使用空间:核心筒可以作为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结构支撑,减少柱子的设置,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为建筑物内部布局提供更多的灵活性;3.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核心筒能够有效抵抗地震引起的侧向力,降低建筑物的震动幅度,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4.简化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核心筒能够承担建筑物大部分的荷载,减少其他结构构件的数量和复杂性,简化了建筑物的结构形式,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在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增加使用空间、提高抗震性能和简化结构形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工程条件,合理选择核心筒的位置、类型、形状和尺寸,以达到设计要求并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一、引言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通过框架支撑和核心筒的加固实现了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从设计要点和应用分析两方面对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二、设计要点1. 结构稳定性在建筑框架-核心筒设计中,结构的稳定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框架结构应能够承受水平载荷和竖向荷载,而核心筒则需要具有足够的抗拉和抗压能力。
要考虑框架和核心筒之间的协同作用,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 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要能够有效地抵抗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不同方向上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抗震和防风措施,以保证建筑的整体安全性。
3. 材料选用和连接方式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要考虑材料的选用和连接方式。
常见的材料有钢材、混凝土等,而连接方式则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计者需根据具体建筑的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可靠性。
4. 结构的可维护性结构的可维护性也是建筑框架-核心筒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设计者要在结构设计中考虑到后续的维护和修缮工作,确保结构的持久稳定性和安全性。
5. 空间利用和美观性在设计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时,要考虑到空间的合理利用和设计美观性。
框架结构的布置和核心筒的设计应该能够满足建筑功能和美学要求,使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空间利用效率和美观的外观形态。
三、应用分析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优点在于结构稳定性好、空间利用率高、建筑外观美观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案例:1. 高层建筑高层建筑通常采用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以满足其高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核心筒作为建筑物的“脊梁”,承担着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作用,而框架结构则为建筑提供了侧向支撑和结构稳定性。
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功能和安全性要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结论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设计要点包括结构稳定性、风荷载和地震荷载、材料选用和连接方式等方面。
结合工程实例探析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
结合工程实例探析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摘要:本文主要对框架核心筒技术特点及结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结合超高层办公楼工程设计实例,进行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技术特点;设计要点;超高层框架核心筒;性能目标;外框架柱;核心筒剪力墙。
一、前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日益紧张,超高层办公楼越来越多。
框架核心筒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下面就框架核心筒结构技术特点及布置设计注意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设计实例进行论证,以供同仁参考。
二、框架核心筒结构技术特点框架核心筒是利用楼梯、电梯井道、通风井、公共卫生间等构建成中央核心筒,同时采用外围框架形成框架核心筒结构。
此种结构形式抗侧刚度及抗扭刚度都比较好,核心筒抗侧刚度较大,能承担大部分水平荷载,而框架部分主要承台竖向荷载以及作为二道防线承担部分水平荷载。
该结构对提高楼梯内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增加建筑使用面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具有很大的优势,框架核心筒结构形式在现代超高层建筑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是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主流形式。
三、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核心筒布置要点:核心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
核心筒的宽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的1/12,当筒体结构设置角筒、剪力墙或增强结构整体刚度的构件时,核心筒的宽度可适当减小。
核心筒是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主要抗侧力结构,应尽量贯通建筑物全高。
一般来讲,当核心筒的宽度不小于筒体总高度的1/12时,筒体结构的层间位移就能满足规定。
核心筒或内筒中剪力墙截面形状宜简单。
核心筒墙肢宜均匀、对称布置。
核心筒或内筒的外墙不宜在水平方向连续开洞,洞间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2m。
当洞间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4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
当内筒偏置、长宽比大于2时,宜采用框架-双筒结构。
框架布置要点:筒体结构中筒体墙与外周框架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核心筒或内筒的外墙与外框柱间的中距,非抗震设计大于15m、抗震设计大于12m 时,宜采取增设内柱等措施。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核心筒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具有以下优点:能够承受大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建筑物使用效率等。
本文将探讨核心筒结构设计的要点及其应用分析。
设计要点(1)截面形状:核心筒的截面形状应该选择适合建筑物的外形和功能要求的形状。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圆形或多边形的截面更加适合。
(2)墙厚度:核心筒的墙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使用要求、建造材料等因素合理设计。
通常建议墙厚度不要小于300mm。
(3)排水系统:对于核心筒来说,排水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
排水系统应该排列在核心筒的最低点,以便排水顺畅,并且应该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排水堵塞问题。
(4)构造方法:核心筒的构造方法应该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功能和受力情况等因素。
例如,对于建筑高度较大的建筑物,可以采用倒臂法施工。
(5)内外表面艺术化处理:核心筒的内外表面的艺术化处理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美观度和档次感。
例如,可以在核心筒的外表面进行彩色玻璃幕墙处理,或者在内表面进行仿木装饰等。
应用分析核心筒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
通过对一些代表性的高层建筑的核心筒结构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核心筒结构的优势。
例如,上海中心大厦的核心筒结构采用的是外肋加内肋的结构形式,将水平受力加固与纵向受力加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建筑物的刚度和稳定性;中银大厦的核心筒结构采用的是垂直固结钢筋混凝土墙板和水平梁板配合使用的结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受力性能。
除此之外,核心筒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建筑类型,如机场、桥梁等地基设施中。
例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控制塔就采用了“双层核芯筒”结构,以实现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建筑效率和空间利用率。
结论核心筒结构是一种在高层建筑和地基设施中应用广泛的结构形式。
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使用要求、材料选择和施工方法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结构性能和美学效果。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核心筒结构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可以提高建筑对地震、风荷载等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建筑的居住舒适度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对核心筒结构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一、核心筒结构的设计要点1. 承受高层建筑的自重和荷载能力核心筒结构是支撑高层建筑垂直荷载的主要结构体系之一,因此其要承受高层建筑的自重和荷载。
在设计核心筒时需要考虑建筑的总重、地震荷载、风荷载等因素。
核心筒的尺寸、厚度、配筋等参数也需要根据荷载计算确定。
2. 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核心筒结构对于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非常重要。
核心筒可以承受地震力的扭转作用,减小建筑结构的变形和破坏,保护建筑的生命安全。
设计核心筒时需要根据地震设计要求,确定其抗震性能等级和抗震设计参数,确保建筑的抗震能力。
核心筒结构可以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阻止火势向周边扩散。
设计时需要考虑核心筒的防火等级和材料的防火性能,采用防火材料和防火措施,确保建筑的防火安全。
4. 保证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寿命核心筒结构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寿命。
通过核心筒的布置和相应的设计措施,可以消除建筑的侧摆和震动,减小建筑的噪音和振动,提高建筑的居住舒适度。
同时,合理的核心筒结构设计还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二、核心筒结构的应用分析1. 适用于高层建筑核心筒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在高层建筑中,核心筒通常位于建筑的中央位置,与周边结构连接紧密,形成一个整体的承重体系。
核心筒结构还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可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风性能。
在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占据了比较大的空间,需要考虑其结构布局和建筑功能的兼容性,确保建筑的美观和实用性。
3. 适用于建筑物的加固和改造总之,核心筒结构是高层建筑中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其设计要点和应用分析需要结合具体建筑的需求和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在实际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根据规范和适用性条件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核心筒结构的安全可靠和实用性。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在高层建筑中,核心筒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支撑建筑、分担荷载和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职责。
本文将从核心筒结构的定义、设计要点和应用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该结构的理解,并为建筑设计工作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和建议。
一、核心筒结构的定义核心筒结构是指在建筑中心部分设置的一个或多个竖向刚性构件组成的结构系统。
它一般由混凝土及钢筋构成,承担了整栋建筑的整体稳定性构件。
在高层建筑中,其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因为核心筒结构不仅能够抵抗水平荷载,还能够承担垂直荷载,保障建筑的整体安全。
二、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1. 结构形式选择在进行核心筒结构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核心筒结构形式有独立核心筒、外围核心筒、混合核心筒等。
不同的结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型,设计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2. 材料选择核心筒结构通常采用混凝土和钢筋构成,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规格和数量等因素。
合理选择材料可以保障核心筒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 筒体布局核心筒结构的布局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筒体布局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能。
在布局中,需要考虑建筑的平面布置、筒体的高度和厚度、核心筒与建筑其他部分的连接等因素。
4. 抗震设计在高层建筑中,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核心筒结构需要考虑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位移控制,以及钢筋的选用和布置等抗震设计要点,以保障建筑在地震发生时的整体稳定性。
5. 施工和监测在核心筒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监测的重要性。
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保障结构的施工质量,监测可以为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1. 节约空间核心筒结构的设置使得建筑的外部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室内空间可以更加灵活丰富。
2. 提高建筑稳定性核心筒结构的竖向刚性构件能够有效地承担水平和垂直荷载,提高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分析
检 查 井 与路 面 的接 缝 处 出现 塌 陷 。大 多数 雨 水 井 都 设 在
行 车 道 上 .还 有 不少 排 水 干 管及 其 检 查 井也 设 在 行 车道 上 . 当其 井 背 宽 度较 小 时 .回填 夯 实 十分 困难 .压 实度 检 查 也难 以进 行 。
定 .采 用三 维 空 间分 析 方 法 进 行 内 力分 析 .对 B 高 度或 体 型 复 类 杂 的筒 体 结 构应 采 用 两 个 或 两个 以上 不 同 力学 模型 的空 间 分析 程 序 进行 内力 分 析 和 比较 .考 虑双 向水 平地 震下 的扭 转 地 震 作 用效 应 .并 应 采 用 时 程 分 析进 行 多遇 地 震 下 的 补 充计 算 。本 工 程 为A
2
、
单 位 应 在 施 工前 的技 术 交底 中 .应 向 施工 队伍 提 出特 别 要 求 .在
施 工 中应 特 别注 意 此 处 的施 工 质 量 .注意 砂 浆 标号 、干 湿 度及 砂
浆 的饱 满 度 .必要 时 可要 求 用于 此处 的砂 浆标 号提 高 一个 等级 。
2、人 行 道 上 的 路 灯 检 查 井盖 板 与道 面 高 差 超 标 ,易 产 生 拌 脚 现 象 。在 人 行 道 施 工 中 . 由于 检查 井 盖 板 大 .安 装 较难 ,极 易 出现 检 查井 盖板 与 路 面 高差 超 标 现 象 .交 付使 用后 .可 能发 生 拌 脚 现 象 。施 工单 位 需 要逐 个 进 行 检查 验 收 .不合 格 的 坚决 要 求 整
五 结 语
总之 .要 搞好 市 政 道 路 工程 施 工 质量路 面工 程 .排 水 工 程 和 附属 工 程 等施 工 中易 出现 的 各 种 质 量 问 题 .采 取 针 对 性 的质 量 防治 措 施 .才 能有 效 避免 施 工 质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建筑框架是建筑结构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它由柱、梁、墙等构件组成,承担和传递建筑荷载。
核心筒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框架结构,它采用一个或多个核心筒作为主体支撑系统,承担建筑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本文将介绍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的要点及其应用分析。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的要点包括荷载计算、承载体系、材料选择和建筑模型等方面。
首先是荷载计算。
核心筒结构的设计要根据建筑所受到的各种荷载进行计算,包括自重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荷载计算是核心筒结构设计的基础,必须保证结构在各种荷载的作用下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其次是承载体系。
核心筒结构承载体系的布置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
合理的承载体系可以使结构受力均匀分布,减小结构的变形和挠度,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在核心筒结构设计中,通常采用框架和核心筒的组合形式。
框架可以承担水平荷载,核心筒用于承担竖向荷载。
然后是材料选择。
核心筒结构的材料选择与荷载计算和承载体系密切相关。
常见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和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适用于承担大荷载的部位;钢材的强度和刚度好,适用于承担水平荷载的部位;钢筋混凝土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核心筒结构。
最后是建筑模型。
在核心筒结构设计过程中,建筑模型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模型可以帮助工程师直观地了解结构的形式和受力情况,通过模型分析和优化设计,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核心筒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和地震区建筑等。
核心筒结构具有抗风能力强、刚性好、变形小的优点,能够有效减小结构的自重,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
在高层建筑中,核心筒可以作为建筑主体结构的支撑系统,起到稳定建筑的作用。
在地震区建筑中,核心筒结构能够有效抵抗地震力的作用,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荷载计算、承载体系、材料选择和建筑模型等要点。
11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设计
11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设计11.1一般规定11.1.1钢结构住宅结构宜优先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
多层与中高层住宅宜采用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高层住宅可采用钢框架(或支撑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
11.1.2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由钢框架(或支撑框架)、剪力墙(核心筒)与组合楼盖等组成。
其结构设计、计算与构造,除本规范有规定者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 B5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011及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 G J3与《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 G J99以及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 C E C S230的规定。
11.1.3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混合结构的布置和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合结构的抗侧力构件,如支撑、剪力墙、核心筒等宜布置在楼、电梯间、竖井与分户墙、端墙及平面形状变化与永久荷载较大处等部位,并选用刚度均匀、偏心小并符合建筑要求的合理布置方案。
27度与7度以上抗震设防的多(高)层混合结构,同时布置抗侧力支撑与剪力墙(核心筒)时,宜使其各自的刚心与建筑物质心接近重合。
3支撑、剪力墙与核心筒等沿竖向应连续布置,结构的刚度、质量与承载力沿高度变化宜均匀,并避免出现薄弱层。
4混合结构中剪力墙布置与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宜为双向布置;框架梁、柱与剪力墙的轴线宜重合在同一平面;2)不宜孤立地布置单片剪力墙。
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住宅建筑较长时,不宜集中在两端布置剪力墙;3)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形和[形等型式;在各主轴方向剪力墙的刚度宜相近。
高层住宅结构为8度及以上抗震设防时,可采用钢骨混凝土剪力墙;4)剪力墙的长度不宜过大,一般墙肢截面的高度不宜大于8m。
每道剪力墙的底部剪力不宜超过总底部剪力的40%。
框架-核心筒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是指由外围梁柱组成的框架体系与中心筒体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
特点:这一结构形式有利于提高结构整体的受力性能,从而提高高层建筑物抗震性能。
框架-核心筒结构因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和内部空间的灵活性成为目前国际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在超高层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框架——核心筒结构概念设计要点
·框架—核心筒结构:由核心筒与外围稀柱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周边柱距一般为8m~12m,柱与周边梁形成外框架,外框架通过梁和楼板与中间核心筒形成整体。
·核心筒内的功能主要为电梯间、楼梯间、管道井和消防前室,必要时也可将公共卫生间等放在核心筒内。
·框架核心筒结构一般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矩形和多边形(也有双核心筒的长矩形)。
·核心筒宜贯通建筑全高布置,核心筒的长短边方向应与建筑平面长短边方向一致;核心筒短边长度(宽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的1/12。
·核心筒宜布置在结构的中部,尽量减少偏置。
·核心筒平面面积与楼层建筑面积之比宜控制在20﹪左右,低烈度时不低于15﹪,房屋高度特别大或地震烈度高时可能达到30﹪,一般80m~150m高度之间的7度设防可控制在18﹪左右。
·核心筒中外墙宜厚不宜薄,内墙要尽量少;一般核心筒外墙截面面积宜占核心筒抗震墙总面积的70﹪左右。
·核心筒外墙截面面积与外框柱截面面积之比宜为1:1。
·核心筒四角楼板不应开洞。
·外框架主梁不宜放在核心筒外墙连梁上。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一、引言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其在高层建筑、地下室等项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要点和应用分析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1. 结构形式选择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选择首先需要考虑建筑本身的功能要求、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地质条件、结构高度和长宽比等因素。
在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经济性和施工难度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如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核心筒结构或者它们的组合结构。
2. 材料选取在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混凝土、钢材等传统建筑材料是常用的选择。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抗拉、抗压、抗剪等力学性能,同时还需要考虑其耐久性、防火性能、施工便利性等因素。
为了提高建筑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时常需要在设计中考虑使用新型材料,比如高性能混凝土、钢材等。
3. 结构设计在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和抗风性等。
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结构设计要尽可能减小自重,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建筑在自然灾害和外部环境侵袭下的安全稳定。
4. 施工工艺结构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的理论性能,还需要注重其实际施工工艺。
为了确保建筑的结构质量,设计师和工程师需要充分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
5. 环境友好性在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降低建筑的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需要考虑在设计过程中采用节能材料、绿色施工工艺和可再生能源等手段,以确保建筑的环境友好性。
1. 高层建筑2. 地下室在地下室的设计中,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地下室通常承受着较大的地下水压力和土压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地下室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浅析框架-核心筒结构实际设计中几种常遇问题
浅析框架-核心筒结构实际设计中几种常遇问题发布时间:2023-03-30T07:50:45.404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3期作者:史大伟[导读]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框架梁与核心筒之间形成的可用空间较大,结构布置容易均匀合理,受力也较为清晰明了,越来越广泛用于高层办公、多功能建筑。
正中国际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摘要: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框架梁与核心筒之间形成的可用空间较大,结构布置容易均匀合理,受力也较为清晰明了,越来越广泛用于高层办公、多功能建筑。
文章主要根据一些实际工程设计经验,从结构体系及概念方便及一些具体构件设计入手,给出合理的分析及建议。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平、立面布置;位移角;连梁;洞间墙;跃层柱结构工程师要依据本人所具有的设计经验、对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的认识、力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对地震震害经验教训等在结构设计中做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结构体系及概念设计1、平、立面合理布置建筑平面和立面和结构总体布置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都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密切合作的结果,这种合作应该从方案开始。
建筑设计师不一定有很扎实的结构理论知识及概念,他们有时候在方案设计阶段往往根据甲方的天马行空的想法以及自己本专业需求或个人喜好定出一些结构工程师认为非常不合理的平、立面方案。
所以结构工程师应该尽早介入,提出合理建议,防止后期项目后期陷入被动。
众所周知,从结构抗扭角度考虑,一般结构周边多布置抗侧刚度大的结构竖向构件,框架-核心筒结构却反其道而行之,所以结构抗扭也是此结构体系的设计难点。
鉴于此,框架-核心筒结构平面宜接近方形、圆形或正多边形。
如为矩形平面,则长短边的比值不宜超过2。
核心筒外墙与外框架柱间的中心距离不能过大,抗震设计时一般不超过12m。
必要时,可适当增大周边框架柱截面,在满足位移比、层间位移角、刚重比等其他指标要求时,还要适当减少筒内次要剪力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
摘要:在目前的办公楼、酒店等高层建筑中,由于建筑师对景观视野、空间分隔等建筑功能的高要求,结构师多趋向于采用框架-核心筒这一结构体系。
本文从其抗侧刚度形成、地震剪力分配和如何提高整体结构延性等方面入手,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抗侧刚度剪力分配延性
本工程位于巴彦卓尔市临河区金川大道以东,由七层裙房和一座主塔楼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米,其中地上二十五层共2.25万平米,地下一层3500平米。
地下室层高4米,1~7层层高4.5m,以上各层层高3.8m,结构总高97.45m。
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ⅲ类场地,10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0.6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本文只介绍主塔楼结构设计,由于裙房与主塔楼在0.00m以上采用伸缩缝分开,故主塔楼上部结构采取单独的计算模型进行分析,以下为主楼底层结构平面图和三维计算模型示意图。
1. 主体结构选型
本工程核心筒呈圆形,其高宽比为6.9,主外框柱绕其环形布置,整体结构基本均匀对称。
中央核心筒内径14.1m,主外框柱距核心筒壁约9.2m。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形式,核心筒结合建筑中央楼电梯间布置贯通落地,于楼梯、电梯分隔处布置内隔剪力墙,这样既有利于建筑防火分隔要求,又提高了建筑平面使用系数,且易于发挥核心筒承重、抗侧力的核心作用。
外框柱距也
较好地满足建筑对景观视野的要求,保证灵活的室内使用空间,提高建筑使用质量。
在这里先说明一下框架-核心筒的定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表6.1.1注2:“框架-核心筒结构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即筒体-稀柱结构。
它要求核心筒必须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悬臂筒体结构体系,可以承担绝大部分的剪力(一般可>85%)和大部分的倾覆弯矩(一般可>60%),同时外框架必须是稀柱框架(柱距一般8~12m),只需承担很小一部分的剪力和相当部分的倾覆弯矩。
根据这个内力分担特性,核心筒就显得非常之关键,因为一旦发生破坏,后果会比较严重,所以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抗震要求比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更加严格。
而在抗震设计中为了能让稀柱框架有足够的承载力潜力起到二道防线的作用,通常要求稀柱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宜过小,比如大于15%(超高层也可能放松至5-10%)。
这其实也就相当于要求柱截面的面积率不宜过小,因此可以得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稀柱框架并不意味着减小柱的面积和线刚度,而是可以相对减小了梁的线刚度。
我们来看一下本工程底层柱承担的倾覆弯矩(kn·m)及地震剪力(kn):
方向柱倾覆弯矩墙倾覆弯矩柱倾覆弯矩百分比
x 171856 1039245 14.19%
y 180658 972162 15.67%
方向柱剪力墙剪力柱剪力百分比
x 758 13077 5.48%
y 898 13124 6.4%
可以看出,结构底部核心筒承担了大部分的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计算结果符合框架及核心筒的内力分担要求,是一个合理的结构选型,此时外框柱剪力尚需做进一步内力调整以满足二道防线的承载力要求。
2.结构的抗侧刚度
本工程采用整体现浇结构,属于刚接筒体-稀柱框架结构体系,楼屋面梁与中央核心筒及周边稀柱框架的连接为连续性刚接,连接节点不仅要承受和传递重力荷载及水平荷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和弯矩,而且为了保证中央核心筒承载能力和整体结构抗震延性,通常会将重力荷载下核心筒应力水平比框架柱压应力水平控制低些,这样楼屋面梁就还要协调中央核心筒和框架柱之间轴向变形差异,使自身在重力荷载下已处于较为不利的较高应力状态。
楼屋面梁将中央核心筒和框架边柱层层相连,各层梁的抗弯刚度都发挥了作用,整体结构空间抗侧性能发挥极佳,周边稀柱框架不但没有剪力滞后效应,反而“剪力提前”——水平荷载方向上与楼屋面梁直接相连的框架边柱轴力、剪力反而比非荷载方向上柱大。
由此可见,楼屋面梁非常有效地参与了整体结构抗侧工作,整个周边框架受力比较均匀合理。
为了有效发挥周边框架柱的抗侧作用,减小中央核心筒承受的
倾覆力矩,缩小核心筒与周边框架柱重力荷载作用下压应力水平差异,本工程并没有采用[参考文献]4提到的减小梁高的设计手法,而是直接采用常规梁截面350x700,跨高比约13.5。
从层间位移角曲线图可以看出,由于楼屋面梁剪力对相连接竖向构件弯曲变形的抑制,结构层间位移角从下往上先逐渐增大,至一定高度后,则逐渐减小。
整体曲线光滑无突变,结构刚度沿竖向变化均匀,计算所得最大层间位移角比规范要求略有富余。
3. 构件截面强度延性控制
对高层建筑竖向构件在重力荷载、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轴压比的控制,是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延性、安全度的重要措施。
震害调查及实验研究表明,轴压比较低的竖向构件延性较好,反之延性较差。
由于本工程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框架及核心筒抗震构造措施均按一级考虑。
外框架柱轴压比均控制在0.7以内,每层取相同截面。
1~7层为900x1000mm, 8~16层为800x900mm,16以上层为700x800mm,柱长边顺筒体径向布置。
中央核心筒轴压比控制在0.5以内,核心筒连梁设置交叉暗撑以提高延性。
为确保核心筒刚度,外筒壁厚1~7层取为500mm,8~16层为450mm,16以上层为400mm,由于内隔墙对筒体抗弯刚度贡献较小,主要帮助外筒承受重力荷载,取其墙厚200~250mm。
柱墙混凝土等级各层相同,随结构高度由c50逐渐减小至c35。
在实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其刚度构成、荷载形成是一个随施工方法变化而变化的复杂过程,且混凝土本身又是一种弹塑性材
料,其弹塑性性能随施工工艺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在低应力、小应变的情况下,混凝土仍有其固有的弹塑性性能。
再加上非结构构件对刚度、地震力的影响,使得真实结构分析变得极其复杂。
尽管结构计算软件技术不断发展,计算精度不断提高,但是计算的结构内力与实际内力不可避免地总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故从严控制竖向构件轴压比有利于弥补此差异带来的结构隐患,有利于保证结构安全工作。
4. 楼梯影响
汶川地震后,让大家注意到楼梯对整体结构的影响,《抗规》6.1.15指出:“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
楼梯对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斜撑作用,通过将楼梯作为斜杆(斜板)模拟计算可知,其弹性侧向刚度相对框架结构是不可忽略的,对结构计算指标影响也很大。
但是在楼梯间四周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围合的结构(如框架-核心筒)计算中,其弹性侧刚度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但实际地震时,楼梯的弹塑性性能究竟如何,尚没有明确的结论,还需要不断研究。
5.结语
对于结构工程师而言,一个优秀的作品并不仅仅是在正常使用状况下的结构安全,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到让结构“大震不倒”,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关于这一点,很多前辈给我们做了示范,比较典型的如林同炎大师设计的美洲银行,在马那瓜罕遇强
震中,昂然不倒,楼立墟群,这也可以说是概念设计的胜利。
因为地震从本质上讲并非一个力,而是一个能量概念,也就是说要求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
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我们要认清结构的受力特性,着手做好核心筒剪力墙、外框架柱的布置方案,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分配好周边框架和核心筒之间的刚度,从整体上保证力流的简洁、顺畅。
不能一开始就只是看到配筋,看计算结果的红不红,若如此,即使配筋做的再精细,实则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傅学怡. 实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程懋堃. 对框架-核心筒结构平面布置的理解和探讨,建筑通讯,2007.9.
[5] 朱炳寅.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