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复习提纲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水例外);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

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1nm=10-9m二、质量:1、质量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2、质量的测量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使用步骤: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

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复习提纲(含基础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复习提纲(含基础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复习提纲(含基础知识点)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1、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3、分子由原子共同组成,原子就是由拎正电的原子核和拎负电的核外电子共同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共同组成,质子拎正电,中子不磁铁。

原子的结构和太阳系十分相似。

4、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固体的分子结合最紧密,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5、纳米就是一个长度单位,1nm=m。

6、质量:即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通常用字母m表示。

单位:kg、g、t(与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无关)测量工具:纸盒天平(采用方法: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从小至大托盘;测量前调节均衡用均衡螺母,测量时调均衡用游码;万一物、装箱反华了,则物体的质量应当将砝码乘以游码…...)7、体积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要平视,即视线与液面底部相平。

)固体的体积:采用“排水法”。

较轻的物体可用“针压法”或“助沉法”。

8、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就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其质量、体积的发生改变而发生改变。

公式:。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小,体积越大。

单位:kg/m3或g/cm3。

折算关系:常见物质的密度:铜、铁、铝、冰、蜡、海水、纯水、煤油、酒精。

9、液体质量的测量:(烧杯+水)―(烧杯+剩水)。

用(烧杯+水)―(烧杯)则会引起结果偏大。

因为质量准,体积小了。

10、一定质量的水凝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这表明,水不简单的遵守一般物质遵循的“热胀冷缩”的规律。

事实说明,的水的密度最小。

温度低于时,随着温度的增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大;温度高于时,随着温度的减少,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中全册目录第一章声现象 (1)第二章光现象 (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7)第四章物态变化 (11)第五章电流与电路 (14)第六章电压电阻 (18)第七章欧姆定律 (20)第八章电功率 (24)第九章电与磁 (28)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32)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33)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38)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41)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46)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50)第十六章热和能 (53)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57)重要的物理常数 (58)常见的物理数值(估算用) (58)物理量及其单位 (59)物理公式 (60)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3.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新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新版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2第一节分子热运动2第二节内能2第三节比热容3第一节热机4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5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5第一节两种电荷5第二节电流和电路7第三节串联和并联8第四节电流的测量8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9第十六章电压电阻10第一节电压10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1第三节电阻11第四节变阻器12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2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2第二节欧姆定律13第三节电阻的测量14第四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5第十八章电功率16第一节电能电功16第二节电功率16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8第四节焦耳定律18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9第一节家庭电路19第二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安全用电20 第二十章电与磁20第一节磁现象磁场20第二节电生磁21第三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扬声器22第四节电动机23第五节磁生电23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24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24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25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25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25第二节核能26第三节太阳能26重要的物理常数27常见的物理数值(估算用)27物理量及其单位28物理公式29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之间有间隙;②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在课本图13.1-2中,二氧化氮被放在下面的目的: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从微观领域看。

而灰尘飞扬、液体对流、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是从宏观领域看。

2.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精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精选)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1.功和功的计算:●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功的定义:力与力在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公式:W=FsW——功——焦耳(J);F——力——牛顿(N);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米(m)●应用公式时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④千瓦时是电功单位,在力学中没有千瓦时这个单位。

2.功的原理●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机械,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它们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 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自重),使用理想机械时,Fs =Gh (使用机械所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提重物所做的功)。

在实际情况下,Fs >Gh 。

第二节 机械效率1. 有用功:人利用机械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所做的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

有用功相当于不使用机械时,人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

●W 有用=Gh =W 总-W 额=ηW 总2. 额外功:在工作时,人们不需要的但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使用机械时,由于克服摩擦以及机械自重所做的功就是额外功。

● W 额=W 总-W 有用● 在忽略绳重、摩擦的前提下,滑轮组的额外功W 额=G 动h ● 斜面的额外功W 额=fl 3. 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

● W 总=W 有用+W 额外=Fs =ηW 有用●斜面的总功W 总=fl +Gh =Fl4.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教材)热学部分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物质由组成;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3.决定扩散现象快慢的因素扩散快慢与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

4.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分子的热运动越。

5.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既有力又有力分子间的作用力,体最大,体其次,体最小。

当分子间距离过大时,分子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忽略不计(破镜不能重圆)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能和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

2、内能的改变: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和。

三、比热容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公式:c= 单位:注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形状等无关。

相同质量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少的吸热能力强,比热容相同质量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用时长的吸热能力强,比热容2、水的比热容为:,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四、热机1、热机:把能转化为能的机器叫热机。

2、内燃机: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②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个冲程:冲程、冲程、冲程、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次,飞轮转动周;压缩冲程中将能转化为能。

做功冲程中将能转化为能。

五、热机的效率1、①燃料的热值: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与的其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表示。

②定义式:q=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 q=VQ)③单位:,④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注意: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是否燃烧、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2.微观粒子:●分子: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为分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

我们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分子。

●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由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3.物质三态的微观模型:●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

但水结冰时体积变大。

●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显著增大。

4.纳米科学技术(1nm=10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0.3~0.4nm,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可达几十纳米,病毒的大小为几百纳米。

●纳米尺度:0.1nm~100nm●纳米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第二节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千克(kg)是质量的基本单位。

常见的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为10-3t=1kg=103g=106mg。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4.质量的测量: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杆秤、台秤、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分为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选程:使用前,观察称量(最大测量值)、感量(最小测量值);②放平、归零: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③调平:调整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天平平衡);④称量:将被测物体轻放在左盘,用镊子从大到小地往右盘夹取砝码。

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⑤读数: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⑥整理器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最全知识大纲

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最全知识大纲

②柴油机工作过程: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符号意义 符号 意义 +交叉不相连的导线 电铃交叉相连接的导线 ○M 电动机 (负极)(正极) 电池 ○A 电流表电池组 ○V 电压表 开关电阻 ○×小灯泡 滑动变阻器 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1、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

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

2、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

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

特点: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②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③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

第四节 电流的强弱1、 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I 表示。

电流的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符号A 。

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mA )和微安(μA ),1A=103 mA 1mA=103μA 1A=106μA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公式:tQ I t = Q 有用I Q = I t 其中I 表示电流,单位为安培(A );Q 表示电荷,单位为库伦(C );t 表示通电的时间,单位为秒(s )。

2、电流表: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

符号为○A,其内阻很小,可看做零,电流表相当于导线。

电流表的示数:量程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位置大格代表值小格代表值0~0.6A “-”和“0.6”下一行0.2A 0.02A0~3A “-”和“3”上一行1A 0.1A在0~3A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0.6A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5倍。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一、第一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纯粹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及特点。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3.简单物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特点。

4.质量、密度和比重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5.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6.质量、体积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二、第二章:运动的描述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运动图象的表示。

3.运动的简单规律:a.加速度等于0时,速度恒定,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关系;b.加速度不等于0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成比例增大或减小,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二次函数关系。

4.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运动图象的表示。

5.抛体运动的特点及运动图象的表示。

三、第三章:力的作用与性质1.力的作用对象:万有引力、弹簧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2.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方法及力的合成图。

3.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方法及力的分解图。

4.力的单位:牛顿及其换算关系。

5.重力: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重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6.弹力:弹簧弹力的概念、弹性常数及计算方法。

7.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摩擦系数的计算方法。

8.浮力:浮力的概念及原理。

四、第四章: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动能、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变化规律。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应用。

3.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转化的过程。

五、第五章:功与机械效率1.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功的公式及单位。

3.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六、第六章:压力1.压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不同形状物体受力的特点及应用。

3.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海水深度计算及原理。

七、第七章:波动现象1.波的概念及分类。

2.机械波与电磁波的比较。

3.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声波和光波的特点及传播速度。

5.声源和听觉的原理及应用。

八、第八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及反射图象的规律。

2.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及折射图象的规律。

3.全反射:全反射的概念及条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十三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c =tm Q3、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 J/(kg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九年级物理 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人类的听觉范围:20Hz~2000Hz次声波:低于20Hz 高声波:高于2000Hz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②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 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L 5200m/sL1497m/sL340m/s☆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6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 o(r o=1O-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 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1 、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C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乂103J/(kg •C ),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C,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x 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二cm (t - t o)cm (t —t o)cm t o= t-cmc mQ ――热量一一焦耳(J ); c ――比热容一一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C )); m ――质量一一千克(kg ) ; t ――末温一一摄氏度(C ); t o ――初温一一摄氏度(C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C”还是“升高(降低)(了) 10C”,前者的 “ 10C ”是末温(t ),后面的“ 10C ”是温度的变化量(△ t )。

由公式Q= cmA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 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一节:内能的利用内能的利用方式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

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节:热机1、 热机: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2、 内燃机: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 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 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 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① 汽油机工作过程: ② 柴油机工作过程:3、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① 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 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 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 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②温度降低时用:Q 放=cm (t o —t ) c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 = cm A tQ 放m =Q 放m (t 0 — t ) c ( t 0— t ) Q 放 . .C 放t 0= + tt = t 。

-cmcm一 Q一Q A £c —m- m^ tc △ t△ t③ 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 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④ 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⑤ 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4、热值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定义: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 q 表示<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 )、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 耳每立方米(J/m 3 )。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 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公式:、®Q =qmm=Q ---- 放出的热量 ----- 焦耳(J ); q --------- 热值 --- 焦耳每千克(J/kg ); m -----------燃料质量 ----- 千克(kg )。

② Q =qV V=Q q£Q ---- 放出的热量 ---- 焦耳(J ); q --------- 热值 ---- 焦耳每立方米(J/m 3); V — —燃料体积 立方米(m )o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是x 107J/kg ,它表示:1kg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x 107J oio 7J/m 3,它表示:im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x 10 J第三节:热机效率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 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状、用空气吹进炉膛(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以较强的气流,将煤粉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 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 1。

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① 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②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③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 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常见热机的效率:蒸汽机 6%- 15%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5% 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高,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

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 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1、电荷: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 (荷)。

这样的物 体叫做带电体。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被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煤气的热值是x Q 有用Q 有用=Q 总n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背景: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通常用符号e表示。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x 1018个电子所带电荷等于1C。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