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二章_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四)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封建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 响最深的一次农民斗争。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 太平天国起义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以后虽有洋人 撑腰,湘、淮军保驾,也挽救不了它迅速衰败的命运。
2、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 新的历史特点。 (1)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 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2)《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是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 色彩的方案,对近代中国的出路进行了大胆而可贵的探索。 (3)在打击中国封建势力的同时,坚决抗击外国侵略势 力。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
1869年方举赞、孙英德的上海发昌机器厂开始使用机 床,并于1872年制造了第一艘小火轮,可以说是我国民族 资本机器工业的开端。 由此时直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创办的近代企业大 小共一百数十家。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1)在外国资本入侵,中断、破坏了我国原有 资本主义萌芽,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和技术的情况 下创办起来的;
( 3 )这场维新运动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掀起了第一次思想解放 的潮流,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 4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为革命作了铺垫。变法的失败使很多 人在改良的幻想中觉醒,认识到只要进行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推 翻清王朝才能拯救中国。
作业布置
• 以“大学校园里的雷锋”为话题写一篇3000字以 上的论文。 • 作业以打印稿的形式提交。6月3日之前交到各班 班长处。
( 2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并且非常脆 弱,以轻工业为主; ( 3 )企业集中,绝大部分建立在沿海、沿江 的通商口岸;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ppt课件

清道光三十年 十二月初十( 1851年1月11日) 洪秀全在广西桂 平县金田村宣布 起义,建号“太平 天国”。
该图是金田村全景。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843年建立“拜上帝教” 1844年到广西传教,后洪秀全回广东撰写《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 1847年信徒发展为2000多人。 1848年洪秀全撰写《原道觉世训》和《太平天日》。 1850年拜上帝教发展为万余人,洪秀全下令集中金田村。 1851年1月11日,桂平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其所遇到的敌 人相对来说比较强大。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 绞杀了太平天国。 主观原因——由于农民革命的阶级局限性和历 史局限性所决定的:农民既具有革命性,又 有落后性、保守性、狭隘性。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第一、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 理论作指导,无法摆脱宗教迷信和封 建思想的束缚。 第二、在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切实可行的 革命纲领。 第三、组织上,无法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的腐 败和宗派主义倾向,不能长期保持内 部团结。 第四、军事上也犯了一系列错误。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1、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 统治根基:消灭了百万清军;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使清 廷给予汉族地主越来越多的权力,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 (2)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打败“常胜军”、“常捷军” ;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2、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历经14年,转战18个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 主义的方案。 3、对日后的反帝反封建的启迪作用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 最大、影响最深。
该图是金田村全景。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843年建立“拜上帝教” 1844年到广西传教,后洪秀全回广东撰写《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 1847年信徒发展为2000多人。 1848年洪秀全撰写《原道觉世训》和《太平天日》。 1850年拜上帝教发展为万余人,洪秀全下令集中金田村。 1851年1月11日,桂平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其所遇到的敌 人相对来说比较强大。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 绞杀了太平天国。 主观原因——由于农民革命的阶级局限性和历 史局限性所决定的:农民既具有革命性,又 有落后性、保守性、狭隘性。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第一、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 理论作指导,无法摆脱宗教迷信和封 建思想的束缚。 第二、在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切实可行的 革命纲领。 第三、组织上,无法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的腐 败和宗派主义倾向,不能长期保持内 部团结。 第四、军事上也犯了一系列错误。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1、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 统治根基:消灭了百万清军;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使清 廷给予汉族地主越来越多的权力,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 (2)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打败“常胜军”、“常捷军” ;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2、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历经14年,转战18个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 主义的方案。 3、对日后的反帝反封建的启迪作用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 最大、影响最深。
中国近代史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 败的原因、教训?
产生。
(5)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禁止妇女缠足,禁止买卖婚姻,严禁鸦片等。
2、评价
方案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1)进步性
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
有制的强烈愿望。
(2)局限性
绝对平均主义,并且与当时商品经济的世界潮流是背道而驰的,根 本无法实现。
(二)《资政新篇》
2、依赖性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接受了康有为的变法主张,颁 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从这一天开始,到9
月 21日慈禧发动政变为止,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因 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也称为“戊戌变法”。
一、历史条件、代表人物、活动方式及论战
1、背景及条件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对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和文化教 育等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土地分配 :按人口均分土地
(2)农村社会的基层组织:按军制把农民编制起来
每25家为1两,每两设两司马一人,总管25家的生产、分配、行政、 司法、教育、礼俗以及军事训练等。这样,就将从事小生产的分散 的农民组织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足以与清朝相抗衡的革命力量。
(一)历史意义
1. 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 担负了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任务;
3. 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产生了深远的历史 影响;
4. 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失败原因
1、主观上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
(1) 阶级的局限
产生。
(5)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禁止妇女缠足,禁止买卖婚姻,严禁鸦片等。
2、评价
方案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1)进步性
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
有制的强烈愿望。
(2)局限性
绝对平均主义,并且与当时商品经济的世界潮流是背道而驰的,根 本无法实现。
(二)《资政新篇》
2、依赖性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接受了康有为的变法主张,颁 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从这一天开始,到9
月 21日慈禧发动政变为止,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因 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也称为“戊戌变法”。
一、历史条件、代表人物、活动方式及论战
1、背景及条件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对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和文化教 育等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土地分配 :按人口均分土地
(2)农村社会的基层组织:按军制把农民编制起来
每25家为1两,每两设两司马一人,总管25家的生产、分配、行政、 司法、教育、礼俗以及军事训练等。这样,就将从事小生产的分散 的农民组织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足以与清朝相抗衡的革命力量。
(一)历史意义
1. 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 担负了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任务;
3. 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产生了深远的历史 影响;
4. 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失败原因
1、主观上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
(1) 阶级的局限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③争取夺利导致“自毁长城”的内讧 定都天京,洪不思进取,把权交给杨, 杨则“威风张扬,不知自忌”,逼封万 岁,北王韦“阴险奸诈”,不满意于杨 大权独揽,导致“天京事变”元气大伤。
④任人唯亲,滥封王爵 洪大搞家天下,子洪天贵为幼主,石出走后, 洪曾宣布永不封王,但马上又封洪仁玕为干王, 引起将士不服,于是又封英王(陈玉成)忠王 (李秀成),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后期为了收 拾人心,大肆封王,共封王2700多,当时民谣: 王爷遍地走,小民泪直流。各王拥兵自重,称 霸一方,出现天王不能控制主将,主将不能指 挥军旅的局面。
2.几个主要军工企业
(1)江南制造总局(沪局):1865年李鸿章筹办。 (2)金陵机器局(宁局):1865年李鸿章创建。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3)福州船政局(闽局):1866年左宗棠创 建。 (4)天津机器局:1867年崇厚创建。 (5)湖北枪炮厂:1890年张之洞创建。
上图为天津机器局
左图为福州船政局
办厂形式
资金来源 生产目的 产品去向 管理方式 企业性质
官
办
政府拨款 不计利润 配给军队 封建衙门式 封建性质
绅商入股 (主) 追求利润 与市场联系密切 以雇佣为主 基本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四)其他洋务事业
(1)创办新式学堂 (2)派遣留学生
(3)翻译和出版西学书籍
开平矿务局 开平
•军事工业
(纯属封建工业)
④整个农村社会,则按军事组织体系建立,一 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为一军,下为师、旅、卒、 两司马。每家设一人为伍卒,平时立足农业生 产,战时从事军事活动,“军”实际成为兵农 合一的行政单位。 ⑤文化教育,25家子弟到礼拜堂,由两司马教 读遗诏圣书、真命诏旨。礼拜日,两中男女到 礼拜堂听讲圣书。由师帅、旅帅、卒长更番至 所统属两司马礼拜堂讲圣书教化民。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课件

6
洪秀全简介(二)
1850年夏,他通知各地信徒到桂平金田村会合。 半年间会集万人,编组成军。1851 年(咸丰元 年)1月11日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同年, 设官封王,建立各项制度。1852~1853年,统 帅所编太平军与清军作战,入湖南进湖北,沿 长江攻占南京建都(号天京),统治长江中下 游广大地区。
10
背景资料二、天京内讧
太平天国六年(1856年),杨秀清又玩起“天 父附体”的把戏,对洪秀全表示了夺位的野心: “你和东王都是我的儿子,东王有这么大的功 劳,怎么只能称九千岁呢?”洪秀全赶忙回答: “东王打江山,也该是万岁。”“天父”又问: “东王的世子岂止是千岁?”洪秀全答:“东 王既然是万岁,东王的世子也就是万岁,而且 世世代代都是万岁。”“天父”这才喜滋滋地 说道;“好!那我就回天了!”洪秀全遭此逼 迫,断然决定解决杨秀清问题,他秘密命令在 江西督师的韦昌辉,在武昌督师的石达开,在 丹阳督师的秦日纲回天京诛杀杨秀清。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意 义及失败原因
2
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天国革命的进程 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
知
识
结 构
洋务运动
要
点
戊戌维新运动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指导思想及阵营 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维新运动的发动 百日维新的内容
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3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二、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9
背景资料一:天京内讧
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改南京为天京。在革命 形势迅猛发展的时候,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 的矛盾斗争却日趋激烈。太平天国三年(1853 年)十一月,洪秀全安排4个天王府女官在雨 雪寒冻的天气下凿池挖塘,不得休息。杨秀清 假托天父附体,要洪秀全免除天王府这4个女 官的劳役,并斥责他对待有功姊妹太苛刻,要 罚打40杖。洪秀全以“天王”之尊,只得俯伏 在地,准备受杖。杨秀清对在前线统兵作战的 韦昌辉、石达开、燕王秦日纲等人的态度也十 分粗暴跋扈。韦昌辉对杨秀清心怀不满,但表 面上又竭力谄媚逢迎。
洪秀全简介(二)
1850年夏,他通知各地信徒到桂平金田村会合。 半年间会集万人,编组成军。1851 年(咸丰元 年)1月11日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同年, 设官封王,建立各项制度。1852~1853年,统 帅所编太平军与清军作战,入湖南进湖北,沿 长江攻占南京建都(号天京),统治长江中下 游广大地区。
10
背景资料二、天京内讧
太平天国六年(1856年),杨秀清又玩起“天 父附体”的把戏,对洪秀全表示了夺位的野心: “你和东王都是我的儿子,东王有这么大的功 劳,怎么只能称九千岁呢?”洪秀全赶忙回答: “东王打江山,也该是万岁。”“天父”又问: “东王的世子岂止是千岁?”洪秀全答:“东 王既然是万岁,东王的世子也就是万岁,而且 世世代代都是万岁。”“天父”这才喜滋滋地 说道;“好!那我就回天了!”洪秀全遭此逼 迫,断然决定解决杨秀清问题,他秘密命令在 江西督师的韦昌辉,在武昌督师的石达开,在 丹阳督师的秦日纲回天京诛杀杨秀清。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意 义及失败原因
2
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天国革命的进程 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
知
识
结 构
洋务运动
要
点
戊戌维新运动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指导思想及阵营 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维新运动的发动 百日维新的内容
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3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二、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9
背景资料一:天京内讧
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改南京为天京。在革命 形势迅猛发展的时候,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 的矛盾斗争却日趋激烈。太平天国三年(1853 年)十一月,洪秀全安排4个天王府女官在雨 雪寒冻的天气下凿池挖塘,不得休息。杨秀清 假托天父附体,要洪秀全免除天王府这4个女 官的劳役,并斥责他对待有功姊妹太苛刻,要 罚打40杖。洪秀全以“天王”之尊,只得俯伏 在地,准备受杖。杨秀清对在前线统兵作战的 韦昌辉、石达开、燕王秦日纲等人的态度也十 分粗暴跋扈。韦昌辉对杨秀清心怀不满,但表 面上又竭力谄媚逢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1PPT课件

1857.6.石达开率部离开天京。 1863.5.石达开兵败四川大渡河紫打地。
8
李秀成
9
10
11
12
清 末 凌 迟
13
14
15
16
曾国藩
李鸿章
17
18
华尔
19
20
21
太平天国忠王府
24
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
忠 王 府
25
26
27
28
6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2、战略上的失误 3、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作指导 4、敌人力量的强大
教训: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 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也不可能 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7
天京事变
1856.8.杨秀清逼洪秀全封其万岁。 9.1.夜,韦昌辉率部赶回天京。 9月中旬,石达开赶回天京。 11月,韦昌辉被杀。
列政策。
32
1859年冬,洪仁玕
为振兴太平天国,提 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 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具有 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的纲领,是先进的中 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
33
34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8
李秀成
9
10
11
12
清 末 凌 迟
13
14
15
16
曾国藩
李鸿章
17
18
华尔
19
20
21
太平天国忠王府
24
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
忠 王 府
25
26
27
28
6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2、战略上的失误 3、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作指导 4、敌人力量的强大
教训: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 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也不可能 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7
天京事变
1856.8.杨秀清逼洪秀全封其万岁。 9.1.夜,韦昌辉率部赶回天京。 9月中旬,石达开赶回天京。 11月,韦昌辉被杀。
列政策。
32
1859年冬,洪仁玕
为振兴太平天国,提 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 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具有 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的纲领,是先进的中 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
33
34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小结: 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半个世纪中国人力尽千辛万苦在黑暗中探 索国家出路,逐步前进,尽管历次努力都 失败了,但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 为中国人以后的三个选择(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启示。
历史证明: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 法克服自身局限性,引导中国革命胜利; 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 革封建政治制度,也绝不可能使中国独立 富强;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改良的道 路在中国也走不通。
3、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戍维新,企图通过自上而 下的政治改良道路来实现变法维新和救亡图存。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历代农民战争此起彼伏,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高峰。它不 仅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而且具 有新特点和新水平(反对外国侵略、纲领、制度) 爆发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1851--1864),波及18个省。
早期探索之二: 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的洋务运动
(一)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的清王 朝的自救活动
内忧: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851--1864) 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恭亲王奕訢:心腹之患(发捻),肘腋之忧(俄国), 肢体之患(英国),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 之。
洋务运动(同治中兴、同光新政、自强运动)
维新派代表人物
梁 启 超
维新派代表人物
谭 嗣 同
维新派代表人物
严 复
维新派的活动方式:向皇帝上书、著书立
说、介绍外国经验、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等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ppt课件

(二)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兴办目的 1、镇压农民起义
2,“师夷长技以自强”(前期)和“求富”(后 期) 3,加强海防和边防 4,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五)主要成就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资政新篇》(重点) (1)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 发展方案 (2) 《资政新篇》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
在政治方面 在经济方面 在思想文化方面 在外交方面 (3)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 的统治根基。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参考资料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 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 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 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 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 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 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简表
19世纪60—8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二、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众的眼界。 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重点)
2,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运动(性质)
3,戊戌政变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三)兴办目的 1、镇压农民起义
2,“师夷长技以自强”(前期)和“求富”(后 期) 3,加强海防和边防 4,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五)主要成就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资政新篇》(重点) (1)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 发展方案 (2) 《资政新篇》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
在政治方面 在经济方面 在思想文化方面 在外交方面 (3)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 的统治根基。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参考资料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 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 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 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 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 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 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简表
19世纪60—8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二、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众的眼界。 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重点)
2,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运动(性质)
3,戊戌政变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大学上课PPT

政治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思想文化背景:西学的传播,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维新派代表人物
为变法而牺牲 贩运西学的急先锋
“笔头带感情的”启蒙宣传大师
变法改革的实践者 谭嗣同(1865~1898)
严复(1853~1921) 梁启超
太平军中当时流传歌谣:
天
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 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纲领的局限和政策策略的失误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政策策略: *取消商业 *男女分营 *过早定都 *孤军北伐
据记载,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乱封王,各种王达 到2700人之多。
* 洪秀全
科考失意
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
洪秀全在传教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形势
●南京
●永安 金田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1. 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消灭百万清军,沉重打击封建政权、土地制度、 思想文化。地方势力崛起。 全国反清高潮:北方的捻军,南方的天地会、小 刀会起义,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起义。
(1873~1929) 康有为(1858~1927)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维新派的活动方式
强 学 会
公车上书
《国闻报》
向皇帝上书 著书立说 翻译西方学说 介绍变法经验 组织学会
南 时务学堂 学
会
培养变法人才
创办报刊
思想文化背景:西学的传播,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维新派代表人物
为变法而牺牲 贩运西学的急先锋
“笔头带感情的”启蒙宣传大师
变法改革的实践者 谭嗣同(1865~1898)
严复(1853~1921) 梁启超
太平军中当时流传歌谣:
天
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 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纲领的局限和政策策略的失误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政策策略: *取消商业 *男女分营 *过早定都 *孤军北伐
据记载,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乱封王,各种王达 到2700人之多。
* 洪秀全
科考失意
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
洪秀全在传教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形势
●南京
●永安 金田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1. 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消灭百万清军,沉重打击封建政权、土地制度、 思想文化。地方势力崛起。 全国反清高潮:北方的捻军,南方的天地会、小 刀会起义,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起义。
(1873~1929) 康有为(1858~1927)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维新派的活动方式
强 学 会
公车上书
《国闻报》
向皇帝上书 著书立说 翻译西方学说 介绍变法经验 组织学会
南 时务学堂 学
会
培养变法人才
创办报刊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课件

27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
封建性企业
特点
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 生产力,带有资本主义的性质。但企 业都是官办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 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产品由 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一个工厂形 同一座衙门。
28
天津机器局
满族官僚崇厚于1867 年 在天津创办的一家军事工业。 1895年改称 “北洋机器制 造局” 。1900年八国联军 将其焚毁。
4、从地理方面看,南京位于长江南岸,长江是9
不应该定都:
1、没有借助有利形势,乘胜前进,定都给 清政府喘息的机会
2、定都南京不利于发动北方的群众,不能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国革命运动。
3、在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定都易分 散兵力、无法集中精力北上
4、较早定都,易滋生保守、享乐思想,必 然影响到后来的军事战略。
韦昌辉
石达开
6
1853年,太平军进入南京城
7
思考
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看法:太平天国 在占领武汉后,在决定下一步进军方向时,领 导集团中间曾经发生争论。以石达开为代表提 出入川的进军战略;卞三娘提出由襄阳、樊城 直取河南,进军中原,得到洪秀全支持;杨秀 清主张发挥水师优势,顺长江东下,直取金陵, 据为根本。最后杨秀清的主张取得胜利。那么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决策是否正确呢?目前史 学界尚有争论。发表你的看法。
一切外洋事物。 23
过程: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80年代
90年代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24
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前期的重点) 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后期的重点) 筹划海防,创建中国近代海军 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
第二章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课件

1898年4月,康有为在保国会发表演说,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1895年,严复在《救 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甲午战争后,严复还翻译了《天演论》,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 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也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刘铭传
林永升
陈化成
邓世昌
冯子材
5
二、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两百年间,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不断地进行着英勇的斗争。 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除抗日战争外,大多以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宣 告结束。
究其原因,固然有诸多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但从中国内部因素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 因: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6
三、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开始普遍地觉醒。
(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可以算得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还提出 “师夷长
林
则
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11
(二)农民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
以土地问题为中心的较为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
2020/1/11
近代中国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2
二、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的野心膨胀,妄图瓜分中国,促使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日益高涨。 山东民众利用“义和拳”这种民间秘密组织,在各地聚集起来,于1898年10月打出“扶清 灭洋”的旗帜,四处捣毁教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 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也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刘铭传
林永升
陈化成
邓世昌
冯子材
5
二、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两百年间,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不断地进行着英勇的斗争。 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除抗日战争外,大多以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宣 告结束。
究其原因,固然有诸多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但从中国内部因素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 因: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6
三、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开始普遍地觉醒。
(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可以算得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还提出 “师夷长
林
则
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11
(二)农民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
以土地问题为中心的较为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
2020/1/11
近代中国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2
二、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的野心膨胀,妄图瓜分中国,促使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日益高涨。 山东民众利用“义和拳”这种民间秘密组织,在各地聚集起来,于1898年10月打出“扶清 灭洋”的旗帜,四处捣毁教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农民是小生产者,缺少文化,容易接受 神秘的宗教语言。
• (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时代特点决定的。 • (3)洪秀全个人的原因。
“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当
拜,人人所同”。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
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并我
之念。”
----洪秀全
洪秀全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对近代国家的出路的探索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影印本
《天朝田亩制度》:
初颁于1853年,是体现 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 领性文件,它的基本精 神是建立一个“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 穿,有钱同使,无处无 均匀,无处不饱暖”的 理想社会。
《资政新篇》影印本
。
1859 年 洪 仁 玕 总 理 朝 政 后 不久提出: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 要求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进行一些上层建 筑的改革,按照西方资本主 义的模式反对封建制度,改 造中国,虽然未得到实行, 但是它毕竟是符合时代潮流 的救国方案,为以后的革命 斗争,提供启示和借鉴。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的工具? •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 3、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看中外反动势力对
太平天国的联合绞杀。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问题: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
民的工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 的工具?
曾国藩读到《资政新篇》这本书时,也啧啧称赞其为 “救国之良方”
(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 2、主观原因
(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原因
•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思考: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农民有哪些弱点,
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农民的失败?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社会发 展方案,是第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 方案。反映了这场农民战争最新的特点。
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反映了以洪仁玕为 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初步探索,顺 应了历史潮流,是中国近代化方案最早的蓝 本。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缺乏现实的物质基础 和阶级基础,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反 映不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得不到农民支持, 不可能实现。
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 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 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 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 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 上了新税捐。”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1、清政府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 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 根本原因。 •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 难。 • 3、自然灾害严重。
• 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农民问题上的基
本观点和方法:
·
•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对法国农
民及小农经济特点作了精辟的分析。他说:“小农人数众
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
样的联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相互交往,而是使
他们相互隔离。”马克思还指出:农民的小生产方式“不
历 程:
历时14年(1851-1864),波及18省,动员百万农民 大军。
金田起义(1851) ——永安突围(1852) 攻占武汉 建都南京(1853) —— 北伐西征(1853- 1856)——天京事变(1856)—— 席卷江南 — 保卫天京 (1864)。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图
杨秀清
石达开
• (1)小私有者的特点,决定着农民阶级的自私性: • (2)彼此间毫无联系,决定了农民的散漫性: • (3)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联系,一家一户,自给
自足,决定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 • 没有指导革命的先进理论。 • 没有科学彻底的革命纲领。
没有正确的革命政策方针。
马克思:“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 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 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 破坏与停滞对立”。 “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的幻 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 会生活的产物”。
第第二二章章
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
主要讲“中国向何处去”?
即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
C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本讲重点
三次早期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 动、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性质、历史意 义、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等。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 因
•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 (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原因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 阅读分析: •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
——《中国纪事》,1862年 6月
教训
•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巨大的革命 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 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 不可能为中国找到出路,不可能完成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思 考:
发生天京变乱的 原因是什么?
3、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看中外反动势 力对太平天国的联合绞杀
(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意义
•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2、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
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过程。 • 3、对近代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探索 。 • (1)《天朝田亩制度》 • (2)《资政新篇》
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应用任何科学,因而也就没
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没有任何
丰富的社会关系。”他形象地指出法国农民好象一袋“马
铃薯”,“是由一些同名数相加形成的,好象一袋马铃薯
是由袋中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一卷,第693页)
与小生产相联系的农民阶级的固有弱点:
• (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时代特点决定的。 • (3)洪秀全个人的原因。
“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当
拜,人人所同”。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
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并我
之念。”
----洪秀全
洪秀全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对近代国家的出路的探索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影印本
《天朝田亩制度》:
初颁于1853年,是体现 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 领性文件,它的基本精 神是建立一个“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 穿,有钱同使,无处无 均匀,无处不饱暖”的 理想社会。
《资政新篇》影印本
。
1859 年 洪 仁 玕 总 理 朝 政 后 不久提出: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 要求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进行一些上层建 筑的改革,按照西方资本主 义的模式反对封建制度,改 造中国,虽然未得到实行, 但是它毕竟是符合时代潮流 的救国方案,为以后的革命 斗争,提供启示和借鉴。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的工具? •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 3、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看中外反动势力对
太平天国的联合绞杀。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问题: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
民的工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 的工具?
曾国藩读到《资政新篇》这本书时,也啧啧称赞其为 “救国之良方”
(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 2、主观原因
(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原因
•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思考: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农民有哪些弱点,
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农民的失败?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社会发 展方案,是第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 方案。反映了这场农民战争最新的特点。
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反映了以洪仁玕为 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初步探索,顺 应了历史潮流,是中国近代化方案最早的蓝 本。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缺乏现实的物质基础 和阶级基础,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反 映不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得不到农民支持, 不可能实现。
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 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 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 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 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 上了新税捐。”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1、清政府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 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 根本原因。 •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 难。 • 3、自然灾害严重。
• 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农民问题上的基
本观点和方法:
·
•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对法国农
民及小农经济特点作了精辟的分析。他说:“小农人数众
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
样的联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相互交往,而是使
他们相互隔离。”马克思还指出:农民的小生产方式“不
历 程:
历时14年(1851-1864),波及18省,动员百万农民 大军。
金田起义(1851) ——永安突围(1852) 攻占武汉 建都南京(1853) —— 北伐西征(1853- 1856)——天京事变(1856)—— 席卷江南 — 保卫天京 (1864)。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图
杨秀清
石达开
• (1)小私有者的特点,决定着农民阶级的自私性: • (2)彼此间毫无联系,决定了农民的散漫性: • (3)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联系,一家一户,自给
自足,决定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 • 没有指导革命的先进理论。 • 没有科学彻底的革命纲领。
没有正确的革命政策方针。
马克思:“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 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 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 破坏与停滞对立”。 “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的幻 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 会生活的产物”。
第第二二章章
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
主要讲“中国向何处去”?
即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
C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本讲重点
三次早期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 动、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性质、历史意 义、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等。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 因
•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 (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原因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 阅读分析: •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
——《中国纪事》,1862年 6月
教训
•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巨大的革命 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 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 不可能为中国找到出路,不可能完成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思 考:
发生天京变乱的 原因是什么?
3、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看中外反动势 力对太平天国的联合绞杀
(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意义
•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2、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
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过程。 • 3、对近代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探索 。 • (1)《天朝田亩制度》 • (2)《资政新篇》
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应用任何科学,因而也就没
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没有任何
丰富的社会关系。”他形象地指出法国农民好象一袋“马
铃薯”,“是由一些同名数相加形成的,好象一袋马铃薯
是由袋中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一卷,第693页)
与小生产相联系的农民阶级的固有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