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导师简介

合集下载

国内知名交通高校交通导师信息及联系方式

国内知名交通高校交通导师信息及联系方式

日志返回日志列表[顶]国内知名交通高校交通导师信息及联系方式2013-9-12 21:34阅读(4566)∙赞∙评论(24)∙转载∙分享∙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开通黄钻国内知名交通高校交通导师信息及联系方希望本帖能够对交通考研或者保研的人有所帮助,更多交通考研信息请关注交通考研论坛QQ:3青桐废话几句:硕士导师一定要慎重选择,否则你三年读研的意义真心不大,只为一纸学历,找工况下找导师的大方向是多做项目,学到本领方便就业;读博的话就选择名师,其资源多,方便你科够选择到不让你未来几年后悔的导师!有些学校的交通其余学科不在其主打的交通类学院下面,在此就不再赘述,请自行查找,如西南交一、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导师信息1、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859/list.htm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859/list.htm3、载运工具运用工程:/859/list.htm4、道路与铁道工程:/859/list.htm5、桥梁与隧道工程:/859/list.htm6、岩土工程:/859/list.htm7、测绘工程:/859/list.htm7、地理信息工程:/859/list.htm8、港航工程:/859/list.htm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导师信息1、道路与机场工程系:/tjjt3/list/892-1-20.htm2、交通工程系:/tjjt3/list/892-1-20.htm3、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tjjt3/list/892-1-20.htm4、运输管理工程系:/tjjt3/list/892-1-20.htm5、综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tjjt3/list/892-1-20.htm6、磁浮中心导师:/tjjt3/list/892-1-20.htm三、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导师信息1、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trans/jsfl.html?gid=142、系统科学:/trans/jsfl.html?gid=153、安全科学与工程:/trans/jsfl.html?gid=164、控制科学与工程:/trans/jsfl.html?gid=175、电子商务:/trans/jsfl.html?gid=186、交通运输工程(专硕):/trans/jsfl.html?gid=197、物流工程(专硕):/trans/jsfl.html?gid=208、控制工程(专硕):/trans/jsfl.html?gid=219、安全工程(专硕):/trans/jsfl.html?gid=22四、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导师信息1、运输工程系:/summary/teacher.asp?subclass=%C8%AB%B2%BF%2、交通工程系:/summary/teacher.asp?subclass=%C8%AB%B2%BF%3、安全工程系:/summary/teacher.asp?subclass=%C8%AB%B2%BF%4、物流工程系:/summary/teacher.asp?subclass=%C8%AB%B2%BF%5、物流管理系:/summary/teacher.asp?subclass=%C8%AB%B2%BF%五、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导师信息1、道路工程研究所:/info/1110/9694.htm2、桥梁工程研究所:/info/1112/9698.htm3、岩土与隧道工程研究所:/info/1113/9699.htm4、交通工程研究所:/info/1114/9700.htm5、道路总体工程研究所:/info/1115/9701.htm6、公路灾害防治研究所:/info/1116/9702.htm六、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1、院内所有专业:/SeconpageNew.aspx?strid=91bc0f53-a62b-4369-8ef4-73eb3f七、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该学院网站显示:网站更新维护中。

西南交通大学师资培训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人事处

西南交通大学师资培训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人事处
外语学院
夏玉立付华全张睿金艾王慧黄莎管锐周琳曾宇霞但鸽钱亚旭曾鸿燕何明静
成蕾戴若愚
西南交通大学师资培训中心2006—2007学年指导教师分组情况表
体育部
曾秀君马朗杨春梅
人文、心理中心、思政组
邓介曾、马黎、许义文、
宁维卫、鞠延英
人文学院
黄亮任勇覃世艳唐眉江
心理中心
蒋洪波吴顺领马淑琴何立群
思政部
陈洪章黄艺丹肖静燕鹏飞李君牟茁李国芳黄莺魏若彧肖传兆王蔚陈乙玮
邓秀芸武俊何鹏宋方婷白立群宋刚郑澎任黎立宋新温朋李印川王欣顾成威
外语组
唐跃勤、姜可立、刘பைடு நூலகம்清
组别
指导教师
受培教师
院系
姓名
土木、建筑、环境组
卢传贤、刘文熙、方根生、
张开敬、陈大乾、钱宜菊
黄儒钦
土木学院
赵志明罗忠贤曹云刚朱军//赵文苏启旺杨万里卫星杨涛冯君申玉生齐欣
建筑学院
崔叙左辅强朱元友贺昌全黄瑞冯月史劲松
环境学院
贺玉龙汪鹏张玉春李开源//刘静
电气、CAD、信息、软件组
朱怀芳、李治、张淑琴、
贺威俊
电气学院
赵顺玲郭蕾刘东刘淑萍张丽艳//陈艳李瑞芳闫玲郭冀岭
信息学院
马征
软件学院
陈俊
CAD中心
聂绪海
机械、制造组
刘锡彭、谢泗淮、
王一戎
机械学院
孙丽丽高宏力江磊黎荣//何伟吴文海
工程院
卢耀辉罗征志彭新宇苟国庆
数、理、力学、生物工程组
王奇湘、涂汉生、徐行可、
管棣、黄泉保、郑世瀛
理学院
王勇崔占涛杨丹冯菊罗林
生物工程学院
王枢蒋亚郭婷
力学系

刘凯-西南交通大学人事处

刘凯-西南交通大学人事处
2018, (9):1-9.
2(通信作者,导师1作)
重庆大学
0018-9464
A+等,SCI
三区
SCI,
1.467
5
The Coupling Fields Characteristics of Cable Joint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Crimping Process Defects
Energies
2016, 9(11):932
2(通信作者,导师1作)
重庆大学
1996-1073
A+等,SCI
三区
SCI,
2.676
5、科研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经费
参与状况(排序)
2014.6-2016.6
变电站接地网循环测量及腐蚀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2万
负责人(1)
2015.6-2018.1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全日制
硕士
2013.9-2015.3
重庆大学
电气工程
杨帆
全脱产
博士
2015.3-2018.6
重庆大学
电气工程
杨帆
全脱产
3、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
职位名称
任职单位
——
——
——
——
——
——
4、论文情况(5篇以内代表性论文):


题目
发表刊物或
出版单位名称
年度

期号
页码
作者
排名
第一作者
单位
杨帆
国内外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2019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含导师)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2019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含导师)
77.92
83.04
77.96 75.68 74.76 74.88 74.24 68.4 71.16
71.4
66.44
70.24
78.74 75.54
孙湛博 左大杰
75.04 晏秋
74.56 胡路
73.02 胡骥
70.28
70.14 69.78 69.14 68.42 67.7
67.38
汤银英
鲁工圆 李宗平 李雪芹 张可 汤银英
宋思扬 全日制
60 106139085207858 马焱 全日制 085222
61 106139085206529 杨宗琴 全日制 085222
62 106139085200929 廉志斌 全日制 085222
63 106139085206536 唐甜甜 全日制 085222
64 106139085206523 巫雪梅 全日制 085222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2019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
单位名称(单位盖章):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负责人(签字):
打印时间:2019年04月19日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考生编号 106139082300055 106139082300244
33 106139085200925 肖玉曼 全日制 085222
34 106139085200836 张楚良 全日制 085222
35 106139085204086 石化林 全日制 085222
36 106139085204084 刘梦 全日制 085222

基于CiteSpace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㊀㊀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基于CiteSpace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薛锋,肖恩,胡萍摘㊀要:㊀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㊂以发文单位共现㊁关键词共现等为切入点,运用CiteSpace软件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经历了信息意识觉醒㊁信息意识发展和信息意识形成三个阶段,慕课㊁翻转课堂等热点主题契合当前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研究机构较为分散且缺少研究合作,研究团队间缺乏交流合作,只有少数学者选择小范围合作研究,多数独立研究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研究体系,强化机构间㊁团队间和学者间研究合作㊂关键词:㊀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基金项目:㊀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21年重大课题 研究生指导教师多维度能力及其培训提升路径的策略研究 (ACGS03-2021004);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形成与评价研究 (TER2020-031);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 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多维度重构及指导能力提升研究 (YJG4-2020-Y013)作者简介:㊀薛锋,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 xuefeng7@;肖恩,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胡萍,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㊂引用格式:㊀薛锋,肖恩,胡萍.基于CiteSpace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27-137.随着大数据处理㊁云计算技术㊁人工智能㊁物联网和5G技术等技术的持续发展,教育行业也步入了信息化时代㊂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是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的重要标志㊂高校的信息化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教师是信息化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其本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㊂‘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中提出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821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1 ,标志着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㊂在教育信息化 十四五 规划规定,要开展终身数字教育,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 2 ㊂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技能,可通过训练获得,是人整体素养的一部分,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 3 ㊂自此其内涵不断完善与发展,成为当下人们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㊂我国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理解不断更新,姚沁华初步探讨了信息素养对高校教师的影响,认为信息素养与人的整体素养是一种辩证关系,学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师水平 4 ,邱金平对于 互联网+ 时代的高校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 互联网+ 时代下信息素养的内涵以及提升策略 5 ㊂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是高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其提升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动态发展过程,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㊂故在信息化㊁智能化的时代,学者们对于信息素养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也更加深入,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CNKI信息素养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全面梳理和研究国内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为制定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提供参考㊂㊀㊀一、研究方法㊀㊀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是一种主要分析统计工具,本质是一种能够展示某一知识的发展进程和研究领域内各元素的内部关系的一系列图形,能够帮助挖掘㊁分析㊁构造㊁映射㊁绘制和显示知识领域以及各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6 ㊂知识图谱包括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和以Google为代表的基于图的大规模网络知识图谱㊂科学知识图谱是指借助大数据科学与可视化等技术,用来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㊁知识结构关系等的图像㊂比如,以Google为例的科学知识图谱可以用来说明在真实世界中不同实体之间及其内部的复杂关联关系,把不同知识库以图的形式联系起来,比如知识问答㊁常识推理㊁智能搜索等,是大数据分析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包括了各种百科分类网站的语义搜索㊂本文使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以CNKI中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文献作为试验样本,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分析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演化的关键路径,其中包括机构(Institutions)合作网络㊁作者(Author)合作网络㊁关键词(Keyword)共现等,共有四个步骤㊂(1)初选数据㊂以CNKI的中文期刊为信息源数据,筛选样本文献㊂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同时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和可信度,进行同义词排列组合检索,但需对文献数据基于CiteSpace 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去重处理㊂(2)数据清洗㊂为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知识图谱的精确性,剔除会议摘要㊁书评㊁述评㊁访谈等与主题无关的无效文献㊂(3)可视化分析㊂将数据导入CiteSpace 软件中,相关参数设置:时间切片为1;节点类型分别选取机构㊁作者㊁关键词;阈值 TopN 为系统默认值50,即出现频次前50位;通过不同节点类型选择具体的修剪㊁聚类和网络类型,生成共现知识图谱;其余设置选择系统默认设置㊂(4)结果呈现㊂与科研人员交流,保证知识图谱的准确性㊂表1㊀信息收集及处理方法数据来源CNKI 期刊(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方式高级检索(主题㊁摘要㊁篇关摘精准检索)检索主题信息素养检索摘要高校教师检索篇/关/摘教师高校时间范围1997 2020年检索结果总数据1853最终获得数据966㊀㊀以 信息素养 为检索主题,在CNKI 中采用高级检索方式㊂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再添加摘要和篇关摘进行精准检索㊂将 教师 高校 的词频检索进行排列组合,检索年限为从1997年第1篇研究文献至2020年,总计收集数据1853条,通过去重和数据清洗获得有效数据文献966条,如表1所示㊂㊀㊀二、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㊀㊀(一)文献年度发文分布 ( )120906030019972003200920152020 图1㊀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历年发文量趋势发文趋势能够直接反映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㊂通过分析文献年度发文量的变化,可从整体上把握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动态,如图1所示㊂总体而言,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发文量不断增加,但某些阶段并不稳定㊁起伏较大,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㊂第一阶段:2001年以前为研究起步期㊂2001年以前多数高校并未开展文献检索相关课程,高校教师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掌握能力较921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图2㊀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发展概况为受限,大多数高校教师还只是关注信息能力的培养,一部分高校教师初步接触文献检索相关知识,信息素养意识开始萌芽,研究文献较为缺乏㊂第二阶段:2001 2010年,研究成长期㊂21世纪互联网通讯技术快速发展,教育部通过普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㊁强化图书馆功能㊁建设 数字化校园 7 等措施不断推进高校信息素养教育㊂相关研究中表明,高校教师计算机能力有待提高, 一手拿书,另一手拿粉笔,在黑板上板书 的传统教学模式 8 仍旧是高校教师教育的主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教师有效利用信息资源㊁借助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普遍欠缺,导致忽视学习方法的传授㊁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式㊁学生信息素养低等,在此期间有关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文献逐年增长,从2001年研究文献基本为零到2010年有关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相关研究达50篇,表明教师信息素养逐渐受到重视,对其信息素养的研究开始深化㊂第三阶段:2011至2020年,研究快速发展期㊂伴随着 2G 到 5G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分析㊁人工智能的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智能手机功能日益增强,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呈现波动式增长,表明这项研究处于快速成长期㊂(二)发文研究机构分析科学研究水平由所属机构的科研能力决定㊂科研机构是推动研究发展的主要阵地,研究机构贡献分析可明确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科研力量及其影响力㊂将各个科研机构发文单位在CiteSpaceⅤ中进行可视化分析,如图3所示,得到433个节点数即433个发文机构,65条边即65种关系,density=0.007即联系紧密程度,表明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机构研究比较分散㊂031基于CiteSpace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图3㊀发文单位共现分析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学术研究机构进行部分汇总,如表2所示,列出了在1997至2020年间发文量在3篇及3篇以上的学术机构,包括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㊁广西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㊁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㊁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学院㊁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外语学院㊂表2㊀研究机构分布研究机构发文量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外语学院3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学院3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3广西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3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4㊀㊀131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研究学者分析图4㊀作者共现分析对966篇文献的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共有477位作者,出现频次为135次的合作关系图谱,图谱中每位作者文章数量均3篇,作者间的连线表示其合作关系,如图4所示㊂通过分析,得到高被引作者,如表3所示㊂由作者共现分析和高被引作者可知,联系紧密程度density =0.0012,表示作者整体分布较为分散,独立散点较多,表明多数学者为独立研究,未与其他学者形成广泛合作网络;少数学者选择小范围合作,即总体来说未形成稳定的研究团体,不同团队间缺乏深度交流合作㊂总体上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团队较为疏松,联系不紧密,发文量低,通常仅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某些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不够深入㊂表3㊀高被引文献发文数作者频次3李军,2014,SO,0,0893吴陈,2009,SO,0,0333丛向辉,2015,SO,0,02113刘洋,2016,SO,0,02223任渊,2012,SO,0,0153曹湘,2010,SO,0,02593李悦,2017,SO,0,0301㊀㊀采用美国科学家D.普赖斯提出的定律 9 ,计算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为4篇,可以看出学者们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还不足,相对于信息素养研究的总体人数,高校教师信息素养领域研究的学者数量占比较低,因此该领域具备相当大的研究潜力,需要继续发掘㊂(四)关键词共现分析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前先将同义词合并,如慕课和Mooc㊁高校和大学㊁高校教师和教师㊁英语教师等,避免对统计产生影响㊂通过关键词词频汇总出各领域高频词明细表,如表4所示㊂其中 信息素养 大学生 对策 高校教师 关键词中心度最高,中心度与其在研究领域的地位相关,数值越高代表地位越重要,受到该领域研究学者的关注程度越高,参与研究的时间越长㊂为了探究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热门话题,运用CiteSpace 对1997至2020年CNKI 收录的中文期刊的文献题名㊁作者㊁关键词㊁作者机构㊁文献来源㊁摘要等题录相关信息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㊂从表4可看出,CNKI 数据库收录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高频词有信息素养(409)㊁高校教师(245)㊁高校(72)㊁信息技术(60)㊁大学生(43)㊁慕课(48)㊁教学模式(21)等㊂国内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主要集中231基于CiteSpace 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㊁大学生的教育信息化以及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㊂从点度中心度角度来说,信息素养(0.34)㊁教学改革(0.05)㊁高校教师(0.24)而培养三类高频关键词反映出国内高校已经开始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从当代大学生,使其具备更好的信息素养能力和意识㊂表4㊀部分关键词词频分析序号频数点度中心度关键词14090.34信息素养22450.24高校教师3720.12高校4600.14信息技术5430.27大学生6480.01慕课7210.07教学模式8200.19信息化9190.46对策10190.05教学改革11200.09培养12190.09专业发展13180.01信息素质14180.01翻转课堂15150.09图书馆㊀㊀关键词代表该篇文章所包含的核心观点和主要研究方向,采用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够直观地显示出该领域的热门研究问题 10 ㊂运用CiteSpace 分析得到了1997至2020年间CNKI 高频关键词的聚类知识图谱,并构造出了关键词的共现图谱㊂设定参数时选择关键词作为节点类型,在修剪选项(Pruning)时选择以下几种:关键路径(Pathfinder)㊁修剪合并后图形(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 )㊁修剪切片网络(Pruning sliced networks) 11 ㊂ Visualization 菜单中选择聚类试图静态(Cluster Viewer-Static)和显示整体网络(Show Merged Network)㊂共475个节点,552条连线,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49,如图5所示㊂由图5可看出,1997至2020年CNKI 核心关键词聚类图形成了18个有效聚类主题,分别为信息素养㊁信息技术㊁对策㊁网络环境㊁高校教师㊁高校㊁教学模式㊁大学生等,对图谱中18个聚类的相似主题整理合并,大致汇聚成以下三大主题:第一,以高校教师为核心主题的研究;第二,以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为核心主题的研究;第三,以教育信息化培养为主题的研究㊂通过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查看其时间序列视图,其聚类标签和关键词知识图谱一致,如图6所示㊂图中每一个节点均表示一个关键词,节点之间的连线则代表其共存关系,时间上从近到远,颜色从冷到暖,并且线的粗细反应相互之间共存的程度,线条越细,共存关系越弱㊂在时间线中,关键词按照其出现的年份铺展开来,一目了然㊂331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图5㊀关键词知识图谱图6㊀关键词时间序列视(五)关键词突现分析不难看出,近年来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越来越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工431基于CiteSpace 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具,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以慕课为代表的线上教育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向广大学习者开放,提供灵活自主的学习资源㊂由关键词共现分析所得到的信息素养关键词突现率知识图谱,如图7所示㊂图7㊀信息素养关键词突现率知识图谱信息素养关键词突现率知识图谱中的节点类别为Keywords,Year 代表节点开始出现的日期,Strength 代表突现强度,Begin 代表突现起始的日期,End 代表突现终止的日期,而蓝线代表节点开始的出现日期,红线则代表突现的时间段㊂从图7可以看出,关键词信息素质的突现时间最早,即最早被关注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慕课㊁翻转课堂等逐渐成为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主题㊂可以看出,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对教育质量以及教育创新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㊂㊀㊀三、结论㊀㊀通过CiteSpace 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文献的相关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1997 2020年,对于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基于信息意识的觉醒㊁发展和形成㊂每个阶段研究的主题侧重点不同,从一开始的传统教学到如今的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教学,各种信息工具的发展使得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㊂(2)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随着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工具的发展而提升的,所以高校教师应该广泛学习相关教学软件,不断增强自身信息素养能力,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㊂高校教师自身应首先提升信息素养能力,方能带领学生学习探索㊂(3)对高校信息素养的研究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各个研究机构㊁各个学者之间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分享教学资源,对于问题集中解决㊁集思广益㊂构531631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建信息素养研究体系的同时,也要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这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以及社会信息素养的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㊂参考文献:1 张彩华.民办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 J .计算机与网络,2020,(8):42-44.2 十四五 国家信息化规划发布 J .现代教育技术,2022,(1):15-15.3 苗晓丽.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J .智库时代,2019,(45):140-141.4 姚沁华.初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J .医学图书馆通讯,1997,(1):8-9.5 邱金平.浅谈 互联网+ 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其提升策略 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20):284-285.6 张吉祥,张祥森,武长旭,等.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综述[J].计算机工程,2022,(3):23-37.7 汪开寿.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50-54.8 蒋荣,王新.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 J .体育与科学,2002,(5):66-68.9 胡臻,张阳.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和扩展核心作者分析 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51-354.10 李晓萍,刘一漩,张亮.基于CiteSpace的信息素养研究热点㊁演化路径与前沿知识图谱分析 1998 2018年CSSCI文献数据 J .科技创业月刊,2021,(3):87-92.11 薄荣强,等.基于CiteSpace的稳心颗粒相关研究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5):658-664.731基于CiteSpace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Visual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ofUniversity Teachers Based on CiteSpaceXUE Feng,XIAO En,HU Ping Abstract:In today s information age,there ar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This paper uses CiteSpace to carry out visual analysis of articles related to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CNKI,and analyzes them from several perspectives,such as co-occurrence of document issuing unit and co-occurrence of keyword center,and obtains relevant knowledge map.The knowledge map can show the network density and the number of nodes,and the data analysis is carried on based on keyword center,keyword emergence rate and so on,the conclusion shows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on university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present research hot spot,at the same time also reflects the incomplete research system,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research teams and other issues.Key words:university teachers;information literacy;visual analysis;knowledge mapping domain(责任编辑:叶光雄)。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导师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导师简介

罗霞,汉族,重庆人,博士,西南交通大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授、所长;2005- 西南交通大学运输系教授、所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交通运输信息技术、铁路擅长于系统优化建模、算法设计与系统评价。

先后主持、主研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俊万教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经济,期间担任学院教学工作任务,参与了京沪高速铁路的前期可行性论证项目研究;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7---今承担部分教学科研工作。

1997 – 19991994 – 1997主要研究方向:(通理论与应用技术(它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得博士学位,同年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副教车运行调整智能化模式研究,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项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软件系统,铁二院横向课题;(发表了10多篇相关的科研和教学改革论文,其中在西南交通大学智能控制与仿真中心工作,其间开发的机车模拟器、电力机车数字电表在全国各个机务段和我国电力机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战经验丰富。

通运输系。

主要研究方向:既有线行车组织方法、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与方法、通过能力计算理论与方法、车流组织、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等方面接触密切。

崇州、温江、大邑、蒲江、达州、乐山、德阳等地的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等横向科研项目技进步3等奖;在国际会议、GA of Train operation simulation model(终身教授),并任土木系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和德克萨斯交通研究院TAMUK分院常务副院长。

兼任美国德克萨斯州交通部专家技术指导委工作,积极探索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发展,在国际会议、国内高级别学。

国家教学名师风采(五)

国家教学名师风采(五)



















算 机 编 制 列 车 运 行 图 的 试 验 1: 作 红 我 国第 次 实 现 了计 算机 编 制 复 线 f 线 列 午运 行 图 和 枢 纽 列 车 运 行 图 成 功 实 现 r i fl 算 机 编 制 列 车 运 行 图 从 实 验 到 实川 的转 化 填补 了 我 国在 这 研 究 与 应 刚 领 域 的空 白 为我 国铁路 第 次 大 提 速 的 成 功 实 施 做 出 了 突 出.. n i 贡 献 孑 在 计 算机 编 制单 线 列车 运 行 图 : i ? 0 的研 究 方 面 创 造 性 地 提 出 并 采 用 了 一 时 空 局 域 优 化 技 术 ’把 整 个 解 的 可 行 域分解 成 连 续 的动态 子 域 这 样 既 满 又 简化 了迭代过 j 足 了求 解 的 精 度 程 研 究 成果 处 于 国 际 先进 国 内领 编 先 水 半 发 展 J, 图 理 论 在 我 国 高
、 、 、 、 “ ”






国 家 级 规 划 教 材2 部 十 五 编 写 }}J 版 《 路 行 车 组 织 》教 材 1 部 和 铁 《 算 机 编 制列 车运 行 图 的理 论 和 方 计 法 》 高 《 速 铁 路 运 输 组 织 基 础 》等 5 部 荣获铁道 部科技进步 等 专著 奖 1项 中 国铁 道 学 会 科 技 进 步 等 奖 山 东省科技进 步三 和 二 等奖各 1 项








西交李明佳教授的教学质量

西交李明佳教授的教学质量

西交李明佳教授的教学质量李明佳教授是西南交通大学的一位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授,他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好评。

李明佳教授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喜爱。

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生动地展示了学科的知识与应用。

他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他还经常引用一些实际案例,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具体和实用。

李明佳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他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他还经常邀请一些业界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互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李明佳教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术素养要求严格。

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

他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他还鼓励学生主动阅读相关文献,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李明佳教授在教学评价方面也非常认真负责。

他经常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他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指导意见。

他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测验和考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

李明佳教授的教学质量非常高,他的讲课风格生动有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术素养,同时他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深受学生和同事的认可和尊重。

相信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一定能够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职业发展。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公共学位课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任课教师开课学期931201 英语 4 1 930601 自然辩证法 2 1 807130 专业外语 1 刘澜 3 基础课程391101 决策支持系统 2 熊天文 1 391102 系统工程导论 2 王慈光 1 103101 数学规划与应用 2 李宗平 1 专业学位课391201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2 杜文 2 392204 数字化交通运输技术 2 张殿业 3 391202 物流原理 2 叶怀珍 2 103201 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2 蒲云 3 391203 交通运输工程学 2 杜文 1 391218 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 2 彭其渊 3 391213 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2 罗霞 3 401203 交通安全规划理论与方法 2 张殿业 2 391209 运输自动化与交通控制 2 刘澜 3 391211 交通系统管理 2 张锦 2391207 交通信息网络 2 严余松 3103202 交通安全工程 2 马国忠 1391214 运输市场营销学 2 马驷 2391219 民航运输管理 2 张锦 3必修环节730701 专题讲座 2 1、2二、主要课程设置必修课:英语、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工程模型与方法。

选修课:专业英语、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交通网络分析、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面向对象技术与方法、时间序列分析、现代交通运输地理、中国城市规划体系、高等系统动力学、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道路数据模型与应用、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现代交通流理论、交通环境评估、交通政策与法规、高等决策分析、旅游规划与管理、数字图像分析、模式识别、现代控制技术与应用、视频技术、信号与系统、高等运筹学、智能运输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导师详单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导师详单

副教授
校招生就业处 交通运输与物流 学院 交通运输与物流 学院 交通运输与物流 学院

1965.02

12


副教授

1973.05

13
江欣国
交通工程
副教授

1975.10

http://userweb.swjtu /Userweb/ymhu o/index.htm http://userweb.swjtu /Userweb/jm52 9/index.htm http://userweb.swjtu /Userweb/xing uo/index.htm http://userweb.swjtu /Userweb/jian gchaozhe/index.htm http://userweb.swjtu /Userweb/gfji ang/index.htm http://userweb.swjtu /Userweb/jysp hd/index.htm http://userweb.swjtu /Userweb/kwh6 13/index.htm http://userweb.swjtu /Userweb/liju an/index.htm http://userweb.swjtu /Userweb/ming li/index.htm http://userweb.swjtu /Userweb/yanl aili/index.htm http://userweb.swjtu /Userweb/lyh8 868/index.htm http://userweb.swjtu /Userweb/laog eminglzp/index.htm
副教授

1968.07

学院专家、教授系列介绍之二十五——吕冬梅

学院专家、教授系列介绍之二十五——吕冬梅

学院专家、教授系列介绍之二十五一S冬梅吕冬梅,女,197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高级物流师。

2003年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中南大学物流工程硕士学位。

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015 —2019),验收优秀。

吕冬梅教授200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株洲铁路机械学校(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一直在教学一线担任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

先后担任教学秘书、副主任,二级学院副院长;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机关一支部书记;现任学院评建督导处处长。

工作期间,主要讲授《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运输管理》《运输与配送操作及管理》《行包运输》等十门专业及专业基础课。

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湖南省农村物流 运输服务网络体系优化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职 轨道交通运输类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智慧物流 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湖南 省省情咨询课题等省、市(厅)级及院级课题14项,其中横向课题3项。

主要参与国家级、省、市(厅)级项目20余项。

主持株洲市社科联课题《株洲市肉制品加工企业供应保陣体系研究》的 调研报告获株洲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在中文核心期刊和学术期刊发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研究》《基 于市场需求的冷链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分析与研究》《Study on 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等论文 30 余篇,其中 GSSC丨论文 1篇、E l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

《基于市场需求的冷链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分析与研究》获并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导师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导师简介

罗霞,汉族,重庆人,博士,西南交通大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授、所长;2005- 西南交通大学运输系教授、所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交通运输信息技术、铁路擅长于系统优化建模、算法设计与系统评价。

先后主持、主研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俊万教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经济,期间担任学院教学工作任务,参与了京沪高速铁路的前期可行性论证项目研究;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7---今承担部分教学科研工作。

1997 – 19991994 – 1997主要研究方向:(通理论与应用技术(它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得博士学位,同年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副教车运行调整智能化模式研究,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项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软件系统,铁二院横向课题;(发表了10多篇相关的科研和教学改革论文,其中在西南交通大学智能控制与仿真中心工作,其间开发的机车模拟器、电力机车数字电表在全国各个机务段和我国电力机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战经验丰富。

通运输系。

主要研究方向:既有线行车组织方法、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与方法、通过能力计算理论与方法、车流组织、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等方面接触密切。

崇州、温江、大邑、蒲江、达州、乐山、德阳等地的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等横向科研项目技进步3等奖;在国际会议、GA of Train operation simulation model(终身教授),并任土木系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和德克萨斯交通研究院TAMUK分院常务副院长。

兼任美国德克萨斯州交通部专家技术指导委工作,积极探索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发展,在国际会议、国内高级别学。

基于资金时间价值的供应链契约替代性研究

基于资金时间价值的供应链契约替代性研究

( 西南交通大 学 交通运输- 9物流学院,成都 6 1 0 0 3 1 )
摘 要 : 因 资金 具 有 时 间价 值 ,供 应 链 中资 金 流 动 的 时 点 和 大 小会 对 供 应 链 成 员 的 收 益 产 生 影 响 , 协 调 供 应 链 的 契约 在 理 论 上 存 在 替 代 性 。 通 过 建 立 基 于 资 金 时 间 价 值 的 回 购 契 约 和 收 益 共 享 契
・ 1 6 0・ 商 Nhomakorabea 研 究
2 0 1 3 / 1 2
例和批发价格应该 满足 =一 w 。本 研究 的 目的是

协调 ( C a c h o n& L a i f v i e r e ,2 0 0 5 ) ,区别在 于 不 同 的供应链 契 约采 用 的协 调 机制 不 同。 回购 契 约 和 收 益共 享 契约 在实 现供 应链 整 体收 益最 大化 的同 时 ,对供应链 整体收益 、零售商 与供应 商的收益 的 影 响不一致 。本 文从 供应 链 整体 和供 应链 成 员 角 度 ,分析不 同的供应链契约对各 方收益的影响 ,并 研究 两种供 应链契约之 间的相互 替代条件 。
了详 细分析 ( 见表 1 ) 。C a c h o n和 L a r i v i e r e( 2 0 0 5 )
, ( ) 和F ( )。供应商 的单 位生产 成为 c,产 品的
销售价格 为 P,不 考虑零售 商的边 际成本 、缺货成 本 和产 品在 销 售期 末 的残 值 ,零 售 商 的期 望 销售
2 0 1 3 / 1 2 总第4 4 0期
文章 编 号 :1 0 0 1 — 1 4 8 X ( 2 0 1 3 )1 2 — 0 1 5 9— 0 6

无限次重复博弈下批发价格契约参数分析

无限次重复博弈下批发价格契约参数分析


5 2 ・
商 业 研 究
2 0 1 3 / 0 7
分析在零售商订购数 量为供 应链最优 时 ,批 发价格 的最 大合作 区 间 ;最后考 虑在 无 限次 重 复博弈 中,一 个冷酷 战略对批发价格合作 区间的影响 ,以及对批发价格 R u b i n s t e i n讨价还价 的可行解 。
格 ,同时供应链 的效率确 高于单销售 阶级 的效 率 ,这 说 明降低批 发 价格 ,刺激零 售 商提 高采 购数 量是 可
以改善供应链 效率 的。文 献 [ 4—6 ]都是 从 分散 决策 的角度 分析 了批 发价 格契 约如 何改 进供 应链 效 率 。 在集 中决策 时 ,叶飞 ( 2 0 0 6 ) 以不对 称 N a s h协商模 型为基础建 立批发 价格 契约机制 来协调 合作双 方 的 收益 ,刘海军 ( 2 0 0 9 )等利用合作 博弈条件下 的讨 价还价 的 K—s 解 作为一个合 理分配机 制 ,对双 方合 作 后获得新增 利润进行 分配 ,使 双方 利润 比不合 作 时均有 所提 高 。林强 等 ( 2 0 1 1 ) 在供应 链效 率 最优
研 究 方 向 :供 应 链 契 约 。
基金 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项 目编号 :1 0 C G L 0 1 3 ;四川 省科技规 划项 目,项 目编号 :2 0 0 9 Z R 0 0 6 9 ;成都 市 科技 计划项 目,项 目编号 :1 0 R K Y B 0 9 2 Z F 。
(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成都 6 1 0 0 3 9 )
摘 要 :批 发 价 格 契 约 是 使 用 范 围 最 广 的 供 应 链 契 约 ,但 是 基 本 的批 发 价 格 契 约 不 能 达 到 供 应 链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导师名单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导师名单

所在单位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铁道部 铁一院
出生年月
1962.07 1962.07 1967.09 1965.10 1962.10 1963.09 1967.08 1954.05 1969.10 1964.03 1955.08 1957.09
交通运输 学位分委员会二○一○年硕导上岗遴选通过人员名单
总计:42 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姓 名
彭其渊 罗 霞
学科、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 工程、交通运输安全工程 安全技术及工程、交通运输 规划与管理、交通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统 工程、交通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综合 运输、交通安全工程 交通运输安全
所在单位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出生年月
1974.12 1979.04 1975.10 1976.02 1978.11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是否首 次招生
是 是 是 是 是
6 7 8
刘昱岗 朱颖 杨飞
交通运输学院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交通运输学院
职称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级高 工 教授
是否首 次招生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倪少权 刘 澜
牟瑞芳 李宗平 帅 斌
马国忠 吕红霞 黄兴建 何华武 王争鸣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西南交通大学教师信息一览表

西南交通大学教师信息一览表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bxyin@ bxyin@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教师个人资料。

第三方物流在动态质押供应链融资模式中的作用

第三方物流在动态质押供应链融资模式中的作用

Value Engineering———————————————————————作者简介:毛敏(1975-),女,四川成都人,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付恒(1989-),男,山东德州人,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

0引言一般来说,供应链由核心企业和围绕在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构成。

在实际运作中,核心企业凭借其规模、品牌等实力在供应链谈判中处于主导地位。

其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上游供应商实施延期付款,对下游厂商却要求提前预付货款。

这使得供应链中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最终严重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和竞争力。

供应链融资(supply-chain finance ,SCF )的出现,为缓解这一局面提供了有效途径。

本文将在简要阐明基于动态质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第三方物流在此融资模式中的作用。

1基于动态质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简介供应链融资模式是指银行专门针对产业供应链设计的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其将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捆绑在一起提供整体的金融服务。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银行在信贷市场上通过寻找多个参与者或者利益相关者,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机制,来共同分担中小企业贷款中的风险[1]。

1.1供应链融资模式发展简介在国内,从物资银行以来,主要形成了应收账款质押、保兑仓及融通仓三类融资服务模式。

由于目前中小企业信用级别普遍较低,可抵押资产少,也难以得到大企业的担保,在经营活动中商业票据使用较少,故很难获得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保证贷款及票据贴现等服务[2]。

且在中小企业的实际运营中,流动资产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存在着大量的动产库存[3]。

因此在实践操作中,上述三类融资模式主要静态质押方式进行。

所谓静态质押指质押物不允许以其它形式的等价物换货,客户必须付款赎货。

城际铁路线网布局方案比选与软件开发吕明

城际铁路线网布局方案比选与软件开发吕明

环节, 它贯穿于线网布局规划方案构架设计及评优决策的 始终 。城际铁路线网布局规划方案反映的是城际铁路线 网布局及结构, 是对布局规划方案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定性 定量分析, 以确定城际铁路线网在布局规划上对城市群社 会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适应情况, 从而为 拟定规划方案, 优化城际铁路线网规划布局提供依据。 由于我国城际铁路尚处于初步规划建设阶段, 主要为 区域内中心城市间或各城镇间提供交通走廊服务。针对 城际铁路的研究以通道功能较多, 专门针对城际铁路线网 布局的研究较少。对于线网布局的研究主要以城市轨道 交通方向居多, 主要侧重于线网规划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体系的建立
2
2013, 49 (4)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 分期建设的合理性 B 22 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络规划后实施的时间很长, 线网建 设顺序和进度应适应沿线各大中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 线 网覆盖范围应与区域城市化进程总体规划吻合。指标考 察各方案分期建设的线网与区域城市群分期发展重点的 吻合程度, 通常主要由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经验确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3, 49 (4)
1
⦾ 博士论坛 ⦾
城际铁路线网布局方案比选与软件开发
吕 明, 罗 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朱 海
LV Ming, LUO Xia, ZHU Hai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成都 610031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LV Ming, LUO Xia, ZHU Hai. Selection of inter-city railway network layout scheme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3, 49 (4) : 1-4. Abstract:Consid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city railway network layout and the benefits of planners, users, stakeholders and construction implementer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definition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indexes are given. The quantitative indexes are normalized by using efficacy coefficient method and their weights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entropy method. After that, selection method of inter-city railway network layout scheme is introduced on the basis of SPA (Set Pair Analysis)principle and software is made by Qt.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with an example. Key words: inter-city railway; network distribution; plan selection; evaluation index; set pair analysis 摘 要: 根据城际铁路线网布局的特点, 从规划者、 使用者、 相关者及工程实施者四方利益出发, 考虑线网结构特征、 可实

铁路列车运行秩序的“维护者”记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倪少权教授

铁路列车运行秩序的“维护者”记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倪少权教授

铁路列车运行秩序的“维护者”记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倪少权教授作者:马玲,张晗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第3期2016年3月3日,中国铁道学会公布了2015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倪少权教授主持的“基于群体协同的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荣获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一等奖,这不仅是倪教授个人的荣誉,也是整个铁道科技领域的荣誉,是中国铁路运输科研创新道路上的又一次巅峰之作。

乘风破浪,创新不息勤为路自1989年本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并开始攻读西南交通大学运输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倪少权就与铁路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科研创新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并在导师杨明伦教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方面的研究。

倪少权介绍说,铁路运输的通道是由线性轨道构成的,列车运行图是为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充分利用铁路通过能力,有效地安排列车运行,完成铁路运输计划而制定的以铁路线路为核心的各种铁路运输设备的使用时间表。

铁路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铁路网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列车运行图是协调铁路各部门进行运输生产的综合作业计划和铁路行车组织的基础,在适应市场发展、满足市场对铁路运输的需求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列车运行图编制周期的长短、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传统的手工编图方式造成编图周期过长,使得铁路难以快速编制新的列车运行计划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等弊端的出现,采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成为我国铁路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举措。

但任何革新都似乎要经历一个“涅”的过程才能真正一飞冲天,而倪少权无疑是我国计算机编制铁路列车运行图技术突破创新的领航者。

十年磨一剑,倪少权教授用百折不挠的精神和砥砺前行的劲头,攻克了科研道路上的一项项难关,带领科研小组最终成功研发了我国铁路通用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软件,并将该项研究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霞,汉族,重庆人,博士,西南交通大
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
授、所长;2005- 西南交通大学运输系教授、所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交通运输信息技术、铁路
擅长于系统优化建模、算法设计与系统评价。

先后主持、主研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俊万教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经济,期间担任学院教学工作任务,参与了京沪高速铁路的前期可行性论证项目研究;
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2.07---今承担部分教学科研工作。

1997 – 1999
1994 – 1997
主要研究方向:(
通理论与应用技术(
它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
得博士学位,同年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副教
车运行调整智能化模式研究,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项目;(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软件系统,铁二院横向课题;(
发表了10多篇相关的科研和教学改革论文,其中
在西南交通大学智能控制与仿真中心工作,其间开发的机车模拟器、电力机车数字电表在全国各个机务段和我国电力机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战经验丰富。

通运输系。

主要研究方向:
既有线行车组织方法、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与方法、通过能力计算理论与方法、车流组织、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等方面接触密切。

年入选西南交通大学
赴法铁参加“法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与调度指挥”培训。

崇州、温江、大邑、蒲江、达州、乐山、德阳等地的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等横向科研项目
技进步3等奖;在国际会议、
GA of Train operation simulation model
(终身教授),并任土木系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和德克萨斯交通研究院TAMUK分院常务副院长。

兼任美国德克萨斯州交通部专家技术指导委
工作,积极探索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发展,在国际会议、国内高级别学术刊物上发表三十余篇学术论文。

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面的研究。

近年来主持科技项目
发表研究论文15篇,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