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教案2 新人教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讲述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详细内容如下: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的农耕文明黄帝的发明创造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尧的德政舜的孝行禹的治水成就二、教学目标1. 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2. 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功绩,体会他们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难点:理解炎帝、黄帝传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体会尧、舜、禹的德政与治水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炎帝与黄帝的传说a. 炎帝的农耕文明b. 黄帝的发明创造(2)尧、舜、禹的治水故事a. 尧的德政b. 舜的孝行c. 禹的治水成就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解读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炎帝与黄帝炎帝:农耕文明黄帝:发明创造2. 尧、舜、禹尧:德政舜:孝行禹:治水成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2)分析尧、舜、禹的治水方法,谈谈你的认识。
2. 答案:(1)炎帝:传说中,炎帝教民农耕,尝百草,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
黄帝:传说中,黄帝发明了宫室、车船、兵器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尧:以德治水,注重民生。
舜:以孝治水,关爱百姓。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洪水,为人民造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远古传说的资料,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3课教案 远古的传说
答案:(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黄帝: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2)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化,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依据。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虚有。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1.了解炎黄部落联盟和华夏族的形成,理解中国部落联盟时期的合并与攻伐。
2.知道炎帝和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3.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炎黄部落联盟,炎帝和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难点
禅让制的实质,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1:(材料式导入)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我们中国开国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的?五千年过去了,“轩辕”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对我们民族有过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课。
①黄帝落部 ②炎帝部落 ③蚩尤部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右图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下列有关该部落联盟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是(A)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④他发明养蚕缫丝,创造了文字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详细内容包括: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进行学习;探讨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分析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掌握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远古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难点: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黄帝、炎帝的壁画,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讲解黄帝、炎帝等人物的事迹及其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黄帝、炎帝的题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远古传说。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远古传说人物:黄帝、炎帝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黄帝、炎帝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要点包括黄帝、炎帝的事迹、贡献以及他们的形象在华夏族形成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远古传说相关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黄帝、炎帝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等核心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二、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是怎么样的?二、学生自主学习:1、涿鹿之战(阅读课本12页,找出有关涿鹿之战的以下问题):①、时间:;交战双方:、对抗;地点:,所在流域。
②、结果:。
③、影响:。
2、黄帝----人文初祖后人尊称黄帝是,他建造,制作,教人,还发明了,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发明了,他的手下发明了,编出了。
3、尧舜禹的禅让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
②、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③、夏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王朝的地位。
影响,。
④、原始社会终结:原因、,标志:年,禹建立。
影响:原始社会结束,开始。
4、你对黄帝的发明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更科学?5、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6、禅让”是怎么回事?“禅让”的实质:“禅让”表现为:7、大禹治水治水方法:治水效果:8、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9、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0、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别很大。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重点:1、农业起源的传说。
2、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
3、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1、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2、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一、预习回答:1、知道什么是传说。
2、记住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3、以我国原始农业的出现为例,谈谈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4、在地图上找出炎帝、黄帝和蚩尤活动地区,指出阪泉、涿鹿的地理位置,标出炎陵县和黄陵县。
5、写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6、理解什么是“禅让”?它的实质是什么?7、探究: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什么重要信息?二、课堂学习和讨论:导入:早期人类农耕文化(史料证明)传说(映证和拓展)1、讨论: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2、在地图上落实炎帝、黄帝和蚩尤活动地区,指出阪泉、涿鹿的地理位置,标出炎陵县和黄陵县。
3、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汉族蚩尤其他部落4、“禅让”的含义及其实质5、鲧治水和禹治水的对比6、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什么重要信息?课堂小结: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部分组成,本课利用传说资料,探询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为第1、2课的补充和拓展。
三、检测练习:1.在我国古老传说的人物中,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的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
……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
”这是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A.炎帝陵 B.黄帝陵 C.始皇陵 D.中山陵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
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A.尧 B.舜 C.禹 D.黄帝4.相传造宫室、车船、衣裳等,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5.右图中的人物被中华民族尊称为“人文初祖”,他是()A.禹 B.舜 C.黄帝 D.炎帝6.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师:同学们讨论都很热烈,接下来轻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
小游戏:交头接耳
游戏规则:
第一个同学把小纸条上的句子记住,小声地传给另一个附近的同学,直到
(5)课堂小结
远古时代是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时期,也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时期。
因为在文字产生前夕,传说都是靠先民们口耳相传才流传下来,我们会把这些传说当成真实的历史,作为历史的学习者,我们要善于结合远古时代留存的遗址和文物,来印证并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为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而骄傲和自豪,更有责任把中国。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远古的传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
教材通过讲述这些传说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历史知识相对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学生对于传说时代的了解相对片面,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说时代的历史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故事,掌握传说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故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说时代的历史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资料。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历史故事、文献资料等,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3.投影仪:确保投影仪正常使用,方便展示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如“黄帝战蚩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这些传说人物吗?他们有哪些故事?”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传说人物,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篇一:2016年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习目标】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琢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知道大禹治水。
【教学难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正确认识尧舜禹时期“禅让”的含义。
【基础知识】一、炎黄联盟1.时间: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基本情况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3.炎黄联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4.炎黄战蚩尤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琢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5.影响炎黄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贡献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考古发现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了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
3.黄帝及其贡献(1)简介: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2)贡献: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发明了弓箭、指南车。
仓颉发明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4.考古发现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距今8000至5000年的遗址中,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壶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教材分析讲述了起源于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了基础,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掌握华夏族的形成、尧舜禹的“禅让”过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帝和炎帝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在背景音乐《黄帝颂》中播放《祭黄大典》的视频。
展示:孙中山祭黄帝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教师:巍巍华夏,历史悠悠。
通过《祭黄大典》的视频,我们被万人祭奠的浩浩场面所震撼。
作为我们祖先的黄帝为什么至今仍受到炎黄子孙如此的敬仰?他在历史上有什么杰出的贡献呢?让我们带着困惑与探究的欲望,穿越时空,去探索历史……(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华夏民族的形成-------炎黄战蚩尤教师:黄帝为什么称“黄”帝呢?展示:《淮南子》:“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
这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故名“黄帝”。
展示:黄帝被称为轩辕氏的故事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
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2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根本概况,包括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奉献和尧舜禹的禅让,也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开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根底。
〔2〕学习和思考本课所表达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开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培养进展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开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热烈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
采用讲述法和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的双向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开展观。
第一,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奉献;第二,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创造、禅让制。
难点: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共有三局部:炎黄联盟、炎帝和黄帝的创造、尧舜禹的禅让。
三者是以历史开展的时间为序的先后关系。
通过这三局部内容的介绍,使中华远古文明的内容在前面两课的根底上得到一定的补充。
这三局部内容围绕历史传说主线,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大量历史传说又进一步提醒了主题——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展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学生:收集“华夏之祖〞的传说故事。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炎黄之战2.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3.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创造1.炎帝的创造:开垦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等,制作乐器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远古的传说》,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远古传说,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
通过这些传说,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远古传说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掌握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及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难点: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学生对远古传说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传说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
2.课件: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3.练习题:教材后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是谁?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什么地位和影响?2.呈现(15分钟)讲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章第三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1.“禅让”的含义?(温馨提示:请标划在课本上!)
2.思考尧、舜、禹有那些共同的优秀品质?
PPT:展示尧舜禹的图像及事迹
(三)拓展提升,合作探究
PPT:展示考古发掘出来的陶勋、骨笛、船型陶器等
思考:1、哪些是可信的?(用考古发现证明你所学知识)
2、哪些带有神话色彩?如何科学认识?
________族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
学
反
思
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教学目标
学科维度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PPT:远古部落分布图、涿鹿之战的形势图
师:解释为什么中国人会称自己是华夏儿女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结合课本文字内容,指出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对中华文明有哪些贡献?(温馨提示:请标划在课本上!)
师:炎帝、黄帝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炎黄被称为中国的人文始祖,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
考点
分析
考点:炎黄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
措施:史料法、示意图法、归纳法、分析讨论
学
情
分
析
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给予充分肯定,增强自信心。同时注重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七年级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
最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优质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传说,其中虽有不少夸张,但有的传说也生动反映了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人物是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一、炎黄联盟师:阅读课本第14页炎黄联盟中第一段内容,并回答[导入新课]中的问题: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人物是哪些?生:“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炎帝、黄帝。
师:阅读课本第14页炎黄联盟中第二段内容,问:距今五六千年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哪些著名的部落?生:主要有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蚩尤部落。
师:随着部落逐步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与财富,各部落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战争有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
那你们知道“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吗?生:从征战双方、征战过程、征战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回答。
师: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只不过是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中的其中一个。
那么,这些战争对原始社会后期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生: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的战争打破了氏族界限,促进了部落间的交流和融合,尤其是涿鹿一战,促使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师: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的关系——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远古的传说》
远古的传说1、教材分析《远古的传说》是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文明的发展概况,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国家雏形的出现,为下一单元早期国家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感知和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基础。
物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2.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禅让”是远古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从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历史演进过程的兴趣和能力,形成对历史事物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情感目标:历史教学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正确的历史认识。
这节课我会以家国情怀为立足点,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学生在了解“禅让”含义的过程中,感受远古先民的大公无私、唯才是举等优秀品质,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品质,传承民族精神。
2.2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难点: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华夏族的形成历史;②教学重点:理解“禅让”的含义;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3、学情分析已有的学习经验: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关于学习方法和学科特点还未掌握。
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和预习,对本课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区分文学作品和史实之间的区别。
4、教学过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她们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带领孩子们研读分析史料研读,逐步教会分析归纳历史的方法。
通过感知教材和搜集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发明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落实史料实证素养,引导学生将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与前课介绍的考古成果图片进行印证,利用唯物史观对其进行全面客观考察,借此帮助学生分辨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精品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教学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月4日上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庚子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帝陵祭祀广场庄严举行。
今年的公祭典礼采用“视频祭祖”的方式,突出“抗击疫情福佑中华”的主题,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了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视频连线点。
共同追念人文初祖万古流长的洪恩浩德,表达中华儿女追远怀祖的拳拳之情,弘扬全国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多媒体展示)二、导学一:炎黄联盟(一)神话传说与传说人物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会图片)说一说:你能说出我国哪些远古先民的神话传说?提示:“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草”等。
总结:远古社会有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
(二)部落联盟时期——炎帝、黄帝、蚩尤部落1.【图片展示】2.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图文,对黄河流域的主要部落和传说中的人物加以小结:(1)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黄河流域的主要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部落结成联盟,推选联盟首领。
(三)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认识炎黄部落之间的战与和:(1)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炎黄部落结成联盟。
(2)涿鹿之战:蚩尤战败,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四)华夏族的形成1.【展示图片】2.教师提问: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炎帝和黄帝有何尊称?提示:涿鹿之战后,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华人也自称为“炎黄子孙”。
3.【问题探究】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
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
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二、新课讲授
(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的传说
1.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
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说
1.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
何以见得?黄帝 炎帝
蚩尤 汉族 其他
黄炎部落联盟 华夏族 炎帝子孙
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2.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
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3.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四)情感升华
学习了本课内容,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生答,教师简评),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教学后记】略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