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才培养规划(护理学院)

合集下载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本文提出了一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培养目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如下:•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和护理知识,能够独立进行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工作;•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医患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培养学生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和护理职业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3. 培养内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技术学习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医学和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如护理过程、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等。

3.2 临床实践学生需要参加一定时期的临床实践,通过实践掌握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的技巧,学习如何进行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工作。

在实践中,学生还需要学会观察和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3 职业道德和伦理教育学生需要接受职业道德和伦理教育,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和护理职业的伦理问题。

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尊重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意愿、保守医疗机密等基本的职业道德。

3.4 学术研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经常了解最新的护理研究成果,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

4. 培养方法为了有效地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我们将采取以下培养方法:4.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临床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护理工作中。

4.2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护理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学人才,各个高校和医疗机构都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三个方面,介绍护理学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

一、课程设置护理学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设置。

一方面,护理学专业的课程应包括基础医学、护理学理论、临床护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基础医学课程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医学基础。

护理学理论课程则包括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等,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

临床护理技术课程则注重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和操作技能。

另一方面,护理学人才培养还应加强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包括人文社科类课程,如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和职业道德。

此外,还可以开设一些管理类课程,如护理管理学、卫生法律等,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法律意识。

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护理学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践教学应包括临床实习和模拟实验两个方面。

临床实习是学生接触实际医疗工作的重要机会。

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学习和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和操作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模拟实验是为了弥补临床实习中的不足而设置的。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各种护理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三、综合能力培养护理学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沟通能力是护理学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

护士需要与患者和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协调医疗团队的工作。

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护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医院临床专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队伍的后备人才库,促进护理队伍的建设,现制定医院“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以促进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

护理人才培养和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重点加强护理管理、各重点专科、领先专科、新兴专科等领域护理人才建设。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积极有效的培养和激励机制,组织规范、系统的专项培训,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优秀护理骨干人才,构建一支梯队结构合理、思想作风过硬、业务技术精湛、服务态度优良的护理专业人才队伍,为医院持续、稳定的发展储备护理后备骨干力量。

二、基本原则(一)能级对应,分层实施第一层次人选:以业务技术过硬、提高管理能力为导向,培养护理精英为目标;第二层次人选:以提升业务专科能力为导向,建立优秀护理骨干人才队伍,培养护理骨干为目标。

(二)动态考核,优胜劣汰加大政策扶持与引导力度,鼓励竞争,动态考核,优胜劣汰,为优秀护理骨干的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重点突出,全面发展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贯穿于整个培养计划,专业技能与科研学术水平提高并重,护教研全面发展,思想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人文修养全面提升。

三、组织领导成立管理及考核评价小组,成员如下:组长:*** 主管院长副组长:*** 护理部主任组员:** 护理部副主任*** 大内科护士长*** 外妇科护士长以及各病区护士长四、申报范围及数量(一)选拔范围全院从事护理一线岗位工作者均为培养人员选拔范围。

(二)选拔数量医院“护理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将从申报者中遴选出15名左右纳入第一层次人选培养计划管理;30名左右纳入第二层次人选培养计划管理。

具体选拔数量视实际申报情况确定。

五、申报条件(一)基本条件1.具有较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有全局观念,具备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和团队合作精神,无医德医风不良记录;2.申报第一层次人选,除具备条件1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要求:45周岁以下;(2)学历要求: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同等条件下,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且硕士及以上学位者优先;(3)任职要求:现任责任组长或临床总带教2年及以上;(4)职称要求:具有护师(2年内升中级职称)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护理层级要求:N2级第三年及以上;(6)护理专科要求:市级专科护士及以上;(7)持有院内或市级护理管理、临床师资培训考核合格证。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护理学专业人才;2.培养具备先进的护理技术和先进的现代护理理念的专业护士人才;3.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专业护士人才;4.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护理学人才;5.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护理学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具体要求:1.护理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

2.技能培养:培养学生掌握高级护理操作技能,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计划制定、护理操作等,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各种常见病、常见手术的护理工作的能力。

3.护理实践:通过实习和临床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护理观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能力。

4.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能力,教授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撰写科学论文和开展科研项目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5.职业道德: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加强护理伦理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人类生命、关注病人权益、保护个人隐私并保护医院的声誉的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方式和方法:1.课堂教学:开设系统的护理学专业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和护理管理课程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模拟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习和临床教学:安排学生参与临床实践,通过实习和临床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处理复杂护理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教授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4.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实践护理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逆境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理论基础:掌握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了解现代医学技术和护理学领域的最新发展。

2.技能培养:具备基础的护理操作技能和护理技术,能够熟练地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3.实践经验:通过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的培养,掌握各类临床病例处理经验,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

4.专业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承担护理工作的责任与义务。

二、培养内容和方式1.课堂教学:开设相关学科的理论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护理学理论等。

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

2.实验教学:开设护理实验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项护理操作的基本技能。

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参与护理实践活动,包括到医院、社区等实习实践环节进行临床护理的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让学生融入实际工作环境,熟悉实际工作流程和规范。

4.专业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等专业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方案1.课程设置:根据护理学专业的要求,设置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课程,并组织相关的护理实验和实践课程。

2.实习安排:安排学生到医院、社区等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护理操作,实践护理技能,并进行实际护理病例的处理。

3.实验设备和教学设施:提供现代化的护理实验设备和教学设施,包括人体模型和模拟器等,以及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

4.实习导师:配备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护理教师作为实习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践技能的提升。

5.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践、案例分析等。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与改进1.评价方式:通过课程考核、实验报告、实习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估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护理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一篇:护理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护理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30201一、专业定位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卫生防疫机构等。

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技能型、服务型、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掌握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

以护理专业岗位需求为标准。

本专业学习内容的选取参照了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3年学习,要求毕业生除获得护理专业大专学历毕业证外,还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

1、掌握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与急救的护理配合;了解护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发展动态。

2、掌握护理服务所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人文等学科知识并能综合有效地运用于护理工作中。

3、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方法。

4、具备必需的医疗卫生法规知识,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在职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权益。

5、具有为护理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6、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7、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能力和护理能力。

8、具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9、具有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和一定的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能力。

10、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设计

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设计

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设计引言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本文将提出一个全面的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设计。

一、培养目标与原则1. 培养目标:培养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医学、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准确、安全地进行护理工作。

2. 培养原则:- 以人为本:关注学员的个性和需求,注重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

- 以实践为基础:加强实地实习和模拟训练,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 以科技为支撑: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计划1. 培养阶段划分:- 初级阶段:为期1年,主要学习基础医学、护理学等基础知识。

- 中级阶段:为期2年,进一步学习疾病护理、急救技术等专业知识。

- 高级阶段:为期1年,进行临床实习和科研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 主要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和需求,设计以下主要课程:- 基础医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 护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技术学等。

- 临床实践: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各科室实习。

- 科研学习:论文写作、科研方法等。

3. 实践训练:- 实地实习:学员在医疗机构进行实地实习,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 模拟训练:建立模拟诊疗室、护理站等设施,进行模拟护理操作训练。

- 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护理场景,让学员扮演护士角色进行实践训练。

4. 考核评估:- 书面考试:对学员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 技能考核:对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

- 实习评估:由医疗机构对学员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估。

三、实施方案1. 建立教师队伍: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由具备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

2. 优化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教材、网络课程、教学影像等,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

3. 加强师徒传承:建立护理学院与医疗机构的合作联盟,鼓励临床老师与学院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互动和经验分享。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护理人才是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患者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份关于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一、培养目标1.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基本的医疗技能和护理技术,能够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和护理工作。

2.培养人文关怀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能够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全面、温暖的护理服务。

3.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医疗团队紧密协作,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培养内容1.基础医学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掌握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护理专业知识:包括护理学基础、护理技术与操作、护理评估与干预、护理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护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3.临床实践: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进行护理实践,熟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并能够进行常见病的诊疗合理护理。

4.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通过心理学、伦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和心理支持。

5.职业道德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医德医风,注重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培养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案例讨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基础医学知识和护理学理论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学习。

2.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丰富的临床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护理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并接受师资的指导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

3.模拟实训:建立模拟护理实训中心,提供模拟临床环境,模拟各种疾病的护理操作,帮助学生熟悉各种护理操作流程和技能的掌握。

4.师资培养:加强护理教师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全面的指导。

护理_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_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_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道德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

他们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护理专业知识能力: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基本原理和技能;2.护理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基本护理操作,能够处理和解决常见病、常见护理问题;3.护理沟通能力:善于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倾听患者需求,并进行恰当的指导和宣教;4.护理领导能力:能够担任一定规模的护理团队的管理工作,具备组织、协调、指导护理工作的能力;5.护理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进行护理相关研究,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6.护理职业道德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能够遵守护理职业道德规范。

二、培养过程1.护理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科目,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2.临床实习:通过实习环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护理实践中,掌握基本护理操作和技能;3.护理专业课程:包括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伦理学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4.实践培养:学生参与各种护理实践活动,如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等,提高护理沟通与宣教能力;5.科研训练:学生进行小型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6.社会实践:学生参与社区、医院等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和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7.专业实训:通过专业实训,对学生进行护理技能考核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一定的实践能力标准。

三、评估和考核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面临一系列的评估和考核机制:1.日常考核: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和基本能力的考核;2.护理技能考核:通过临床操作考核和模拟实操考核,评估学生掌握的护理基本技能;。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概述护理人才的培养是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机构和组织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1. 培养目标的确定在制定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

护理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能够胜任临床工作并应对不同病患的需求。

2. 课程设置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合理的课程设置。

在护理基础课程中,应包括基础医学、生物学、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为护理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还应设置临床实习课程,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还应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护理病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药理学等,帮助学生扩展专业知识面。

3. 实践教学护理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校和医疗机构可以合作,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临床工作,熟悉各项护理操作和流程,并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临床教师的培养也需引起重视。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临床实践经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实际护理工作。

4. 职业规划和发展护理人才的培养不仅应关注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培训,也需要提供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指导。

学校和相关机构可以联合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就业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并提供就业信息和资源。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医疗机构签署合作意向书,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

5. 持续教育机制护理人才的培养不应止于毕业,持续教育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和医疗机构可以合作,建立持续教育体系,为护士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同时,还可以鼓励护士参与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更新和交流。

结论护理人才的培养方案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基础,学校和医疗机构应在培养目标的明确、课程设置的合理、实践教学的完善、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指导以及持续教育机制的建立等方面下功夫。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为了满足社会对优秀护理人才的需求,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我院制定了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旨在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课程设置。

我们将根据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设置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临床实践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基础理论课程将注重医学知识、护理学理论等方面的学习,临床实践课程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技能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实践教学。

我们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临床实习课程,让学生能够深入医院临床部门进行实习,亲身参与护理工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医疗救护活动,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三、导师制度。

我们将建立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的导师,由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实践能力考核。

我们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设置临床技能考核、护理操作考核等环节,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确保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技能,能够胜任各类护理工作。

五、实习就业。

我们将积极与各大医院和护理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同时,我们还将组织各类招聘会和就业指导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六、继续教育。

我们将建立健全的继续教育体系,为护理人才提供持续的学习和进修机会,使他们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不断提升的需求。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将不断完善方案,提高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医学理论知识,掌握护理技能并具备优秀职业素养的护理专业人才,能够胜任各级医疗机构、学校、社区等护理工作岗位,为社会和个人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三、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护理学基础、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使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2.技术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掌握临床护理技能,包括导尿、换药、静脉注射、心肺复苏等,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专业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社区护理等,注重培养学生对各种疾病的护理处理能力。

4.人文素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培养模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服务能力。

2.小班化教学:采用小班化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表现。

3.导师制培养:为每位学生指定一名专职导师,开展学术讨论和个人成长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践,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熟悉和掌握相关技能。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卫生服务活动、义工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六、评价与考核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

2.实践能力:通过实习实训和评估,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护理问题的能力。

3.文化素养:通过课堂讨论、个人报告等,考核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文化素养。

七、专业发展与就业1.继续学习:学院将为优秀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开设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

2.就业指导:学院将组织就业指导活动,提供关于就业市场的信息和就业技巧的培训,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
护理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校护理专业的培养计划: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护理教育体系,设计科学教学计划,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临床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

2. 实践教学的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临床技能,培养学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护理师的培养计划:建立健全的护理师培养机制,定期举办护理师资格考试,对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护士进行专业技能评定,提升护理师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4. 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护理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实践基地的合作,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和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接触真实病人的机会。

6. 持续教育计划:建立健全的护理人才继续教育机制,定期开设各类培训班和研讨会,更新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以上是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的几个方面,不同地区和不同院校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总的目标是培养出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优秀护理人才。

护理科研人才培养计划

护理科研人才培养计划

护理科研人才培养计划1. 背景和目标: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和实践,培养具有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于高水平护理人才的需求。

2. 培养内容和方法: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将系统学习护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护理基础、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科研能力培养:学生将接受系统的科研方法和技能培训,包括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训练。

实践训练:学生将参与临床实习和科研项目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提升护理技能和科研能力。

学术交流与研讨:定期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热情。

3. 培养目标和要求: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科研设计和实施能力;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科研论文撰写能力;具备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能力;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4. 培养成果评估:学业成绩评估:定期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进行评估,确保学生掌握必备的护理理论知识。

实习表现评估:对学生在临床实习和科研项目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护理技能、科研能力等方面。

科研成果评估:评估学生在科研项目中的实际表现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发表、科研奖励等方面。

5. 实施机制和保障措施: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学生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确保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培养计划。

教学设施和资源支持: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资源支持,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培养出一批既懂得护理技术,又具备科研能力的高水平护理人才,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doc
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需求,护理学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挑战。

为了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部从2013年起分层次全方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养。

具体的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分为三个方面:注重5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注重重点专科人才的培养和注重护理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为了加强新护士的培训,护理部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

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等内容。

而岗位规范化培训则包括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护理规范和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及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等。

这样的培训可以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他们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促进医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护理部加强了重点专科人才的培养。

选拔ICU、助产、新生儿、手术室、急诊科、血透室、肿瘤科等特殊科室的护士为专科护士培训对象,这些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护士执业证书、卫
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护理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等。

利用远程教学的平台,与全国知名的专科医院或标杆医院对接和帮扶,互通信息,通过远程教学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员可以直接到对方医院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

这样的培训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和整体护理水平,逐步建立起护士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和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

除了加强新护士和重点专科人才的培养,护理部还注重护理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这样的培养可以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为医院的护理工作提供更好的管理保障。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中职护理人员。

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能够进行常见疾病的基础和常规护理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心理护理能力,能够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二、培养内容1.护理理论基础知识:传授护理基础知识,包括护理学原理、护理伦理、护理法规等相关知识。

2.护理技术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包括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等。

3.护理心理学: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护理能力,包括心理患者的护理、心理处理等。

4.医学基础知识:传授基本的医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相关知识。

5.专业实践教学:通过实践学习,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包括模拟病房护理操作、真实病房实习等。

三、培养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能够进行相关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病例分析与讨论:通过病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取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培养要求1.理论扎实: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对常见疾病进行基本的护理处理。

2.技能熟练:学生应熟练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护理操作,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

3.沟通能力强: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4.服务意识强:学生应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能够全面关心和照顾病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五、培养评估1.学生学习成绩考核: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进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护理技能考核:通过模拟病房操作、实际病房实习等方式进行护理技能的考核,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五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五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与范围护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这个方案的设计旨在建立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五年内不仅能全面掌握护理知识,还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套方案特别适合那些希望提高护理教育质量的各类护理学院。

现状与需求分析目前,护理行业面临着人手不足、专业技能参差不齐的挑战。

数据显示,医院的护理人员缺口已经超过三成。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所以,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医疗需求的护理人才显得格外重要。

在分析现状时,我们需要关注几个方面:1. 教学资源不足:很多学校在师资和实习基地方面都存在短缺。

2. 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些学校的课程内容显得过时,缺乏及时更新。

3. 实践环节缺失:学生在校期间实践时间不够,毕业后适应工作环境的难度加大。

4. 行业需求变化: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迫切需要具备专科或更高学历的护理人才。

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教学体系构建1. 课程设置:根据护理行业的发展趋势,重新设计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护理伦理学和护理管理学等。

同时,也要增加心理护理、老年护理等新兴领域的课程。

每个学期学生需修读20学分,五年内总学分达到120学分。

2. 实践教学:与本地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有800小时的临床实习经历。

实习内容应涵盖基础护理、急救护理和心理护理等。

3. 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还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举办讲座与交流,帮助教师提升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

评估与反馈机制1. 学生评估:每学期结束时,采用综合评估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和课程参与度等。

评估结果将用于指导后续的教学调整。

2. 毕业生追踪:建立毕业生反馈机制,定期收集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与需求,以便调整课程设置,适应行业变化。

3. 行业合作: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评审,确保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相符。

1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提高学生的护理素养、临床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通过全面的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实习,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基础,能够熟练掌握常规的临床操作技能;2.具备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手段、技术和方法进行病人护理的能力;3.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4.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并及时调整;5.具备团队合作、协调能力,能够与其他医务人员和多学科团队合作,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二、课程设置1.护理学基础课程:包括护理学概论、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病学、护理管理学等;2.护理技术课程:包括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急诊护理技术等;3.实践操作课程:包括病房护理实习、手术室实习、急诊实习等;4.临床实习课程:通过实习,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5.学术研究课程:包括科学研究方法、护理文献检索和阅读、学术论文写作等。

三、实践环节1.病房护理实习:学生在医院内的各个科室进行护理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其护理技术和护理管理能力;2.康复护理实习:学生在康复中心或康复科进行护理实践,了解康复护理的理论和实践;3.社区护理实习: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护理实践,了解社区护理的特点和服务内容;4.实习考核: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考核,包括实习报告、操作技能考核以及护理过程的书写和质量评价。

四、教学团队建设1.教学团队:护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应由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讲师、护理学博士和硕士组成;2.培训和学习:教师应定期参加护理学术研讨会、教学培训和病例讨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3.实践基地:建立和维护一流的实践基地,与医院合作,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资源;4.课程更新:根据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及时更新和完善课程设置,保证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优质方案计划规划方案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优质方案计划规划方案

护理专业人材培育标准一、专业名称:护理专业二、培育目标:护理专业培育拥戴党的基本路线和医疗卫生工作目标,适应我国医疗卫惹祸业发展需要,拥有优秀的思想质量和健康的体魄,拥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及专业能力,具备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与患者优秀交流,能及时发现和办理常有病、多发病、紧急重症患者的健康问题并实行整体护理,娴熟掌握常用护理操作技术,拥有优秀的职业道德以及人际交流、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知足卫生服务人材需求,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材。

三、职业领域(面向)特意化方向就业岗位职业资格临床护理方向综合医院拥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社区护理方向社区医院、卫生院拥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痊愈护理方向老年福利院、社区痊愈中心等拥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四、人材培育规格该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能力包含对服务对象实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对常有病多发病应急办理的能力、对常有病展开健康教育的能力,经过学习,学生知识、技术构造与素质要求以下:(一)基本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自觉恪守纪律法例、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具备正确认识社会、鉴别是非的基本能力;拥有优秀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2、人文素质:拥有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美、有求知欲和终生学习的精神,诚实守信、谦逊正直;拥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与领导、同事团联合作。

3、身体心理素质:拥有优秀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评论自己;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术1、专业知识要求(1)拥有较坚固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

(2)拥有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

(3)拥有展开社区卫生保健、卫生宣教的专业知识及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法例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一、人才培养整体思路以清远及珠三角护理行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依托清远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平台,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以人为本、校企融通、学做一体、德技双馨”的人才培育为理念,把现代护理理念(“突出人文,注重整体,加强专科,体现社区”)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扎实的推进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创新政校企深度合作的机制,探索“校企合作、渗透人文”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元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于清远及珠三角护理行业发展的能力,积极开拓社会服务领域,强化校企合作的软硬件建设。

二、人才培养总体目标通过三年的专业建设,形成以高职护理专科为主体,社会培训与联合科研等社会服务功能为两翼的、以助产、康复、美容等专业为支撑的现代护理专业群。

使护理专业及专业群成为服务于清远及珠三角地区护理行业发展的“双技能(专业技能和人文技能)”、“双证书(毕业证和护士执业资格证)”并具有一定专科护理技能的高端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基地,并积极引领和推动护理高职高专人文关怀技能和专科护理基本技能的建设与发展。

三、人才培养基本内容(一)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重点打造专兼结合、梯次合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队伍具体内容:①专业带头人培养:在引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的基础上,吸引更多有较高学术造诣和精湛技术能力的行业专家成为“双师型”人才,充实师资队伍。

在骨干教师中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选派专业带头人赴境内外考察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论、专业建设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拓展专业带头人的职业教育视野,提高专业建设和教学能力;通过主持科研课题,参加护理学会、国内外学术会议,关注国内、外护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提升专业带头人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提高其在国内护理专业领域的影响力。

②青年教师培养采取各种方法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和教学能力。

依托行业和医院,通过引进、选拔、培训、参与专业建设和优质核心课程及教学资源库建设,参加科研等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引进或培养既具行业实践经验又能胜任高职护理教学的骨干教师20名(包括护理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

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交流培训。

通过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水平。

一是制定新教师培养计划。

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尤其是人文技能方面的培训,通过进行专题讲座,同时给年轻教师上示范课或观摩课,然后组织教师研讨、练习、展示、评比,用各种方法提高教师的人文技能;其次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要求新教师第一年到各教学基地临床一线参加实践,熟练掌握实践技能,同时取得高校教师资格;第二年参与实操课指导,同时跟班听课,熟悉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第三年通过试讲承担教学任务。

二是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制。

选择技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高职称教师承担指导工作,对青年教师进行全程实践锻炼、职业技术培训、授课指导、科研指导,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三是制定教师下临床实践制度。

根据现有的师资队伍,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到三甲医院进行临床实践锻炼,每年不少于2个月,以强化护理实践能力、学习最新护理理论知识、了解最新进展,使教学与临床护理发展充分接轨。

四是制定中长期师资培训计划。

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研修或攻读高层次学位,努力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定期聘请国内外护理专家进行各类护理专题讲座,开设学术专题研修班和报告会,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及省市学术会议、业务培训或进修,掌握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

五是建立用科研促提高的管理机制。

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每年有1项校级课题立项,或参与1项校级以上科研课题。

通过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青年教师不断的调高自己的职称水平,改变师资队伍中职称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③双师素质的比例增加到90%以上一是制定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计划,确定培养对象与培养方式,确定培养的进程;二是制定《关于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和下临床专业调研的有关规定》,积极鼓励专任教师通过临床实践和行业调研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三是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临床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临床和社会服务。

如建立教师校外实践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轮流到临床实践和联合科研,并根据实际情况计入工作量;引导教师通过对医院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专题讲座、科普宣传送医送药下乡等方式参加社会服务。

四是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④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临床兼职教师遴选制度。

与各教学医院合作,确定临床兼职老师任职资格,对现有的护理带教老师进行考证和资格认定,确保临床带教老师队伍合格。

二是建立临床兼职教师培训制度。

通过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教学方法培训、教学管理培训、国内外护理教学考察活动培养合格的兼职教师;聘请国际护理专家、国内护理专家数名,作为课程专家指导护理教学工作,将最新护理理念和技术引入护理教育。

鼓励兼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与职业能力,同时为兼职教师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获取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三是建立兼职教师激励机制,对教学效果优良的兼职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利用有关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其教学的积极性。

通过建设,建立一个有丰富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及护理管理实践经验,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专业人才技术骨干组成的动态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

通过三年建设,护理专业兼职教师数达到70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保证护理专业和专业群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人才培养机制是保障,走校企合作、互聘共培、共育共管之协同培养创新之路第一,以共赢为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合作协议保证校企双方的利益,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四个合作为基本内容,深化和完善订单培养、联合办学、联合培训和资源共享及相关合作制度建设,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第二,深化和完善与清远市人民医院订单培养麻醉方向护士机制。

此订单式培养是由医院和学校共同组成师资队伍,根据医院的麻醉工作岗位要求制定课程模块,根据用人标准在大二学生中进行选拔培养。

采用学校与医院交替的方式授课、医院模式管理,学生修完麻醉方向模块课程考核合格,学校与医院联合颁发成绩合格证书。

大部分学生在医院就业,另外一部分由医院推荐就业。

同时根据医院的需要调整或增加1-2个其它专科方向的教学班。

第三,由政校企三方合作,完成把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清城区人民医院、清新县人民医院建成直属或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工作。

由政府主管部门(清远市卫生局、清城区卫生局、清新县卫生局)牵头,以“为行业培养优秀实用人才”为主旨,以互利互惠为原则,通过学校与医院互补机制的改革,实现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过程共管、教育共抓。

第四,完善和健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将其工作的中心内容进行拓展,主要通过横向课题研究的方式,由原来的日常工作(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审定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参与专业教学活动、提供就业信息和协助毕业生就业等)拓展转移到研究探索性工作(如何实现校企资源的共享、企业融入育人的机制和人文技能培养渗透到育人的全过程等)上来,以提升其工作的内涵,焕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活力。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以护士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探索并形成了新型的“1+0.5+0.5+1校院合作、渗透人文”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学年,学生主要在校内进行人文素质能力模块及职业基础知识模块的学习,并适当安排时间到医院见习,多层次多视角观察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在对其形成感性认识的同时体验服务需求,感受职业氛围并激发学生产生职业感悟,并通过实习护理通用技术,形成牢固的职业意识。

第二学年,分为普通教学班和专科方向教学班,普通教学班按“2+1”模式组织教学,专科方向教学班按“1+0.5+0.5+1模式组织教学,上学期在校内仿真的环境完成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学习及课程见习,下学期完成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学习及专科见习,最后再安排为期1周的实习前集中见习。

这一学年主要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他们逐渐掌握职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全部在二甲以上医院或40周在二甲以上医院,8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掌握职业岗位、职业技能,同时获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成为职业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技能型护理人才(四) 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渗透人文的课程体系第一,在护理专业群岗位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修订人才培养标准,更新教学内容。

在各门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教学中,均要有人文关怀理念及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根据需要在必修课中增设能提升人文技能的特色课程,在现有《护理心理学》、《医学伦理与法规》、《护理学导论》等人文课程的基础上,再增加《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和《护士人文修养》课程,并引导学生在选修课中选修人文课程(规定选修课中人文课程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数),同时增设人文课程第二课堂;另外根据不同专科方向增加相应专科方向课程。

第二,以护理专业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为依据,设置专业课程;以职业岗位标准为准绳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制定。

力争把《护理基本技术》、《急危重症护理》、《助产技术》、《正常人体结构》、《社区护理》5门课程建成精品课程。

在此基础上,以岗位需求为教学目标、以岗位工作内容为教学内容、以岗位工作流程为教学过程、以岗位工作评价体系为课程评价主体与临床一线人员共同编写2-3门工学结合的教材。

第三,对课程进行模块整合,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适应于现代护理理念要求的、能够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构建由人文素质能力模块、职业基础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和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等四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①职业素质能力模块:从培养学生的护士素质、职业素养入手,设置人文社科知识、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护理伦理、美学、人际沟通、文学鉴赏等必修和选修课。

平时还将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全过程;②职业基础知识模块和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分为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围绕护士执业考试大纲,选择护理职业领域的核心课程,即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并进行试点开展教学改革。

围绕校内实训、医院见习和顶岗实习设置职业能力实训内容,包括护理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科护理技能实训。

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能力运用训练,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