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第六章 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06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所有的这些心理机能的活动又必须在大脑皮层统一的分析综合 活动下有机地进行。可见,运动员有效地完成各种击球动作,必 须依赖大脑皮层与众多心理机能的协调活动,并由这些心理机能 的不同组合与协调活动,构成各种人、球、网、场地的各种空间 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各种击球技术动作的效果,就是取 决于这些心理机能的活动水平。与此同时,这些心理机能的特定 组合方式经过长时间的排球运动专项训练,便会发展成排球运动 的专门化知觉能力——“球感”。 良好的“球感”能帮助运动员对人、球的各种时空特性和物 理特性以及击球时人的运动学特性进行精细地分化。排球运动中 的“球感”,主要包括“球性感”和“手感”。“球性感”主要 指的是运动员对排球的各种特性,诸如球的形状、大小、轻重、 弹性、重力、阻力和不同角度与不同力量击球时球的空间运动速 度、方向与线路变化等特性在感知时进行精细分辨;“手感”主 要是指在完成击球动作中人的运动生物学的特性,诸如完成各种 击球瞬间时对相应肌群活动的方式精细分化。因此“球感”在排 球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运动员形成和发展这种专门化知觉的能 力,可使运动员Leabharlann 、快、巧、变地完成各种形式的击球动作。
从排球运动的主客观活动条件上看,在排球运动中,运动员所要实现的各 种技术动作和战术行动,是在规定的场地上和一系列的竞赛规则的限制条件 下、是在对手的积极对抗条件下进行的。完成任何一种技术动作或战术行动 都必须受到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制约,都必须受到时间、空间和对抗条 件的限制,都必须具有准备性、目的性、全面性、迅速性、突变性、协调性、 协同性、准确性和紧张性。在排球运动中,运动员所要实现的各种技术动作 和战术行动,是在与对手的心理直接接触并在自己和同伴的积极配合、协作 活动,与对手积极对抗的条件下进行的,完成任何一种技术动作和战术行动 都将受到对手的积极阻碍与干扰。因此,必须具有强烈的战术意识,必须进 行迅速、准确地感知和判断,灵活、果断地抉择,主动、适时地反应。在排 球运动中,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要实现的各种技术动作和战术行动,都是在高 度紧张和异常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完成的,特别是排球竞赛具有短时间的高强 度运动与短时间的间歇相交替组成的长时间活动,活动的结果以记分定胜负, 基本不受时间限制等特点。因此,运动员完成任何一种技术动作和战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唤醒
唤醒
arousal 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 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
准备状态。
这种状态是进行脑力活动或体力活动的生理基础。
6
唤醒
/唤醒水平
唤醒为注意的保持与集中以及意识状态提供能量。 每个人的唤醒水平总在从深睡到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 上变化。
10
焦虑
/焦虑水平的测定
1 中枢神经系统 (脑电图)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血压) 2 肾上腺素 3 状态-特质焦虑 躯体知觉问卷 竞赛状态焦虑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素
生理学评定法
11
生物化学评定
量表评定法
第二节 /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1.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及 其相互关系 2. 四种理论学说
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
能掌握阶段,或表达正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 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16
确动作、错误动作的比 例优势。
(一)驱力理论
/举例 一个篮球初学者在罚球线后的投篮命中率是10 投3中,即失误的比例达到70%,表现出了错误或不 熟练还占有优势地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给予练习 者更大的压力,驱力理论的预见是他的命中率将降 得更低。反之,一个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在同样情况 下的投篮命中率是10投8中,显然能够正确完成动 作技能属于他的优势反应,此时如提高运动员的唤 醒水平,他的命中率将会得到提高。
究中讨论得最多的理论。
高 运 动 中 表 现 低 低 中 唤醒水平 高
低唤醒水平—中等唤醒水平,
运动表现逐步提高;
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水平的临 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发展,运 动表现将恶化、成绩下降。 中等强度的唤醒水平对运动表 现最为有利。
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运动心理学在现代体育竞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了身体素质的训练外,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同样决定着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
因此,心理训练成为了许多高水平运动队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建立起良好的竞技状态。
比赛中的高度紧张和压力常常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表现,而通过心理训练,他们可以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集中。
这种训练通常包括呼吸控制、放松技巧以及正面思维训练,帮助运动员在关键时刻保持最佳状态。
其次,心理训练还有助于提升运动员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运动员的表现,还决定了他们面对挑战时的应对方式。
通过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并通过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去追求这些目标,运动员可以逐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提高在比赛中的表现水平。
此外,心理训练还有助于运动员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能够更快地从中恢复过来。
竞技体育中失败是常态,但如何面对失败则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训练,运动员学会接受失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在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过程中成长。
综上所述,运动心理学的发展为运动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运动员可以在竞技场上展现出更加出色的表现,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因此,不论是在训练中还是比赛中,心理训练都是现代体育竞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运动员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体育心理学中的运动员心理调适
体育心理学中的运动员心理调适体育运动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需要运动员在心理上达到平衡和调适。
体育心理学的出现正是针对运动员心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在竞技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其表现和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体育心理学中的运动员心理调适。
一、认识运动员心理调适的意义运动员心理调适是指运动员通过调整心理状态和适应力,以应对体育竞技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心理调适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心理调适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促使其在比赛中更加专注和积极投入。
另一方面,心理调适还能够帮助运动员应对困难、压力和失败,并在不断挑战中保持积极的竞技状态。
二、心理调适的核心要素在体育心理学中,运动员心理调适的核心要素包括情绪管理、自信心培养和专注力维持。
1.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运动员心理调适的重要方面。
在体育竞技中,运动员可能会经历各种情绪的波动,如紧张、焦虑和压力等。
适当的情绪管理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增强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运动员可以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采用一些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考等。
2. 自信心培养自信心是运动员心理调适的关键要素。
拥有自信心能够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加果断、冷静和自信,从而提高其表现和成绩。
运动员可以通过合理的目标设定、经验积累和实践训练等手段来培养自信心。
此外,运动员还可以从成功的经验和优点中获取自信,并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的心态。
3. 专注力维持专注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最佳状态的关键能力。
运动员需要在竞技环境中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比赛中。
专注力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进行提高。
运动员可以采用一些专注力训练方法,如呼吸控制、注意力引导和意志力调节等,来加强专注力的维持和调整。
三、心理调适的训练方法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调适能力,体育心理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
1. 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帮助运动员改善心理状态和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的重要手段。
运动心理学运动员心理素质与表现
运动心理学运动员心理素质与表现运动心理学:运动员心理素质与表现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和体育领域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运动员的表现,还直接关系到比赛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运动员心理素质与表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方法。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运动员心理素质是指运动员在进行训练和比赛时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状态。
这些心理素质包括自信心、集中力、决断力、耐挫力、抗压能力等。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其在比赛中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与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体能素质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首先,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稳定表现的基础。
一个自信满满的运动员更容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勇于尝试,追求突破。
而缺乏自信心的运动员往往容易意志消沉,错失良机。
其次,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集中力。
比赛中,运动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迅速做出反应。
心理素质较好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调动自己的注意力,避免分散,更有效地应对各种变化。
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决断力。
在关键时刻做出准确的决策对比赛结果至关重要。
决断力强的运动员能够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和理智,作出明智的选择。
最后,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挫力和抗压能力。
体育竞技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压力的活动,遭受困难和逆境是常有的事情。
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运动员能够积极面对困境,勇于面对失败,在逆境中坚持并最终获得成功。
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方法1. 设置明确的目标为运动员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的关键。
目标的设定应具体、可衡量和可行。
运动员可以将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逐一实现,从而保持动力和提升信心。
2. 锻炼集中力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集中力。
例如,运动员可以进行冥想,通过冥想的方式放松身心,并集中注意力。
此外,运动员还可以通过专注于单一任务,练习屏蔽外界干扰的能力。
魏广东主讲应用心理学:第六章体育运动心理学
做事业,交朋友,享受人生
应用心理学
二、动机与运动
1.成就动机
考验-焦虑理论:害怕考验或者害怕失败(考验焦虑)是决定 一个人趋近或者回避成就情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起重机理论:个人所确定的优异标准和对后果(强化)的预 期影响一个人的动机行为。
**********************************************************************************************************************************************************************************
很多人格特质方面,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存在显著的差异。
一些具体体育项目的运动员的人格及其他心理特点也有不同。 集体项目与个体项目运动员之间,直接(接触)运动项目与 平行运动项目运动员之间人格存在差异。 同一体育项目,不同位置的运动员也存在人格差异。 4.人格与环境、运动成绩之间的相互作用
天生还是锻炼的结果,未有结论。
做事业,交朋友,享受人生
应用心理学
第一节 体育运动心理学背景简介 一、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历程 历史上最早有清楚记载的体育心理研究可能是特里普 拉特的工作。其结论是:其他竞争对手的存在能促进 赛车成绩。 社会促进:个体在意识到他人在场的的情况下活动效 率会有所提高的现象。 最早系统、长期的研究体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美国 的格里费斯,他于1925年在伊利诺易斯大学创立了第 一个体育心理实验室,他被称为体育心理学之父。 奥杰维被成为应用体育心理学之父。 两种体育心理学:学院体育心理学(学术、教育)、 应用体育心理学(职业体育方面的应用)
体育发展知识: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其训练策略
体育发展知识: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其训练策略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其训练策略运动员一般指专业从事体育竞技的运动员,其具有较高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生理素质,还需要有强烈的心理素质。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其训练策略来进行探讨。
一、运动员的生理特征及其训练策略1.1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一名运动员最基本的素质,这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肌肉力量:将能量转化为肌肉收缩的力量,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可以包括负重训练、爆发力训练、稳定性训练等。
(2)耐力:指肌肉或器官长时间持续运动的能力,是运动员的重要素质之一,在训练中可以采用长时间低强度有氧运动,如长跑、游泳等。
(3)速度:体育比赛中追求速度的项目不少,日常锻炼中可以引入短跑、跳绳等项目来提高速度。
1.2身体姿态身体姿态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重要方面,合理的身体姿态可以减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受伤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衡姿势:通过多次重复的平衡训练,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如各种单脚站、平衡板训练等。
(2)柔韧性: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自由运动时的能力,它是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锻炼可以包括瑜伽、拉伸运动等。
(3)爆发性:爆发力就是人体在短时间内过渡到最大运动强度的能力。
通过跳跃、爆发性的跑步等运动来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更快速地启动身体的能力。
二、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及其训练策略2.1竞争心理竞争心理是指在比赛中面对对手和紧张气氛下的心理状态。
如何调整比赛中自己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调节心态:在比赛中不要过于激动或沉闷,冷静地调整心态之后更加利于心理平衡。
(2)保持专注:仅关注自己和自己的比赛过程,不要受到其他运动员的影响;自信心要保持足够的信任,避免借由自我的期望来增强表现。
2.2自信心自信心是一名运动员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减轻压力,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1)准备充分:在比赛前有充足的准备,可以更加信心十足的迎接比赛。
心理学角度看运动员的表现
心理学角度看运动员的表现运动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作为业余爱好还是专业职业,人们都对运动员的表现持有浓厚的兴趣。
运动员的表现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技能水平,还暗示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运动员的表现与其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在训练和比赛中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1.1 动机与目标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受到个人的动机和目标的影响。
一个明确而强烈的目标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斗志和毅力,使其更加专注和自我激励。
同时,心理动机也是运动员表现的重要驱动力,对于获得成功和优异表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自信心和成就感自信心是运动员心理状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信的运动员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在压力下保持良好的表现。
而成就感则是运动员对自身技能和成绩的肯定和满足感,它能够提升运动员的自尊心和自我肯定,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
1.3 注意力和集中力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以迅速准确地作出反应。
心理因素会对运动员的注意力产生显著影响,例如焦虑、压力和外界干扰等会将运动员的注意力从比赛中分散开来,影响其表现。
因此,运动员需要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以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的持久稳定性。
二、提升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方法2.1 建立良好的心理与情绪调适机制运动员应该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运动员的表现水平。
同时,运动员还可以通过冥想、呼吸调节以及放松训练等技巧来控制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2 增强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以应对比赛中的挑战和压力。
心理韧性是指在面对逆境、压力和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和适应能力的能力。
而抗压能力则是指在高压力环境下保持稳定表现的能力。
通过训练和辅导,运动员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类挑战。
2.3 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运动员通常在团队中进行训练和比赛,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运动员的人格特征
心理学中关于人格的研究有4大学派,即心理动力学派、行为 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和特质学派。
阿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为代表的人格特质学派认为,构成 人格的最小单位是特质,特质可以测量。
人格特质就是那些具有跨情境一致性和跨时间稳定性的、能够 表现一个人独特行为的倾向。
4
阿尔波特的人格特质
运动员的人格特征
周君华 体育学院
运动员的人格特征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欧洲冠军杯上拜仁队哈桑·萨利和哈米季奇庆祝进球)
2
❖ 运动活动可以改变运动员的人格特质吗?
❖ 体育锻炼可以改变锻炼者的人格特质吗? ❖ 如何判断优秀运动员与一般人的人格是否有差异? ❖ 情境和特质对人的行为有何不同影响?
3
➢ 运动员人格研究的意义
显然,加入了情境因素以后,我们对运动员的行为有更多的理解和更准确的解释。
25
▪ 优秀运动员的心理面貌
❖ 以交互作用模式为基础,摩根等人提出了一个心理健康模式。
❖ 他们认为,和不大成功的运动员相比,成功的世界级水平的运动员 一般来说具有更加积极的心理图像,即冰山图像,其主要特征是:
❖ 在人格特征方面倾向于低焦虑、低神经质和偏外向; ❖ 在心境状态方面倾向于低焦虑、低紧张、低抑郁、低气愤、低疲劳、低
不要滥用人格测验
处理好利用人格测验了解情况和利用访谈了解情况的关系。
对运动员进行的人格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决定运动 成绩的因素,预测运动员的运动行为,因而在运动员的心理选材中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过高估计这种了解和预测的作用。
13
➢ 运动员的人格特征
▪ 运动员与一般人的人格差异
源的基本人格因素,它是个体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卡特尔通过因素分析设计了16种人格因素问卷。卡特尔认为,每个
体育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比赛表现
体育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比赛表现在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技能往往相差无几,此时,心理因素成为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
体育心理学,便是研究如何通过心理训练提升运动员的比赛表现的科学。
它不仅关注心理状态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也致力于探索心理干预的最佳策略,帮助运动员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佳水平。
心理训练的核心在于增强运动员的自我调节能力,这包括情绪控制、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建立以及压力管理等方面。
研究表明,系统的心理训练能有效提升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以目标设置理论为例,运动员通过设定具体而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更清晰地聚焦于训练和比赛过程,这种正向的心理定向有助于提高其内在动机,进而促进技能的提升和战术的执行。
焦虑管理也是心理训练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竞技体育的高压环境常常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紧张和焦虑,这对比赛表现极为不利。
心理专家通过放松训练、正面思维的培养、模拟比赛等方式,帮助运动员建立起应对紧张情绪的策略,从而在比赛中保持冷静和专注。
团队运动中,集体效能感的培养同样重要。
运动员对团队能力的信念直接影响着合作和执行力。
心理教练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和共享成功经验等方法,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支持,这种积极的心理氛围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支撑,有利于在比赛中发挥团队协作的最大潜能。
近年来,正念冥想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训练手段,逐渐被引入体育领域。
它强调在当下保持觉察和接纳的态度,有助于运动员从繁杂的思绪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当前的动作和感受。
实践证明,正念冥想能显著降低运动员的紧张感,提升比赛中的专注度和表现稳定性。
体育心理学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运动员、教练和心理专家之间的密切配合,以及长期、系统的训练计划。
随着体育科学的不断进步,心理训练的方法和理念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运动员提供更为科学和个性化的支持,帮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
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在运动场上,运动员们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更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
运动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运动员心理活动及其训练方法的学科,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运动心理学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运动员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期望,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通过自我认知,运动员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比赛中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情绪管理是运动心理学中的关键环节。
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表现。
因此,运动员需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
通过情绪管理,运动员可以在关键时刻保持稳定的心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此外,运动心理学还关注运动员的动机和激励。
运动员的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对于他们的训练和比赛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激发运动员的内在动机,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训练和比赛,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同时,适当的外在激励也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斗志,帮助他们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佳水平。
最后,运动心理学还涉及到运动员的心理恢复。
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之后,运动员需要进行心理恢复,以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通过心理恢复,运动员可以缓解比赛带来的压力和疲劳,为下一场比赛做好准备。
总之,运动心理学对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动机激励和心理恢复等方面的训练,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体育心理学培养运动员的竞技心态和心理韧性
体育心理学培养运动员的竞技心态和心理韧性体育竞技是一项集身体、技术和心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作为运动员,拥有良好的竞技心态和强大的心理韧性对于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体育心理学旨在研究运动员的思维和情绪状态,并提供相应的训练方法来培养他们的竞技心态和心理韧性。
本文将探讨体育心理学如何帮助培养运动员的竞技心态和心理韧性。
一、竞技心态的培养1.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培养竞技心态的第一步。
运动员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设定明确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斗志和动力,带来更好的竞技表现。
2.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信心和乐观的心理状态。
运动员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相信自己能够克服挑战和困难。
积极心态可以提高自信心,增强抗压能力,使运动员在竞技中保持专注和冷静。
3.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培养竞技心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运动员可以通过设定奖励机制,给自己一些小的奖励来激励自己。
同时,运动员还可以寻找自己的动力源,例如思考取得优异成绩所带来的好处,或者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以激发内在的动力。
二、心理韧性的培养1.挑战态度拥有挑战态度是培养心理韧性的基础。
心理韧性是指在困难、挫折、压力面前保持坚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运动员应通过转变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放弃的理由。
挑战态度能够帮助运动员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助力他们克服困难。
2.应对技能应对技能是培养心理韧性的重要方面。
运动员应该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焦虑和紧张,以及其他情绪状态。
运用适当的调节策略,例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和正面自言自语,可以帮助运动员平复情绪,调整心理状态,并提高应对能力。
3.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在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员需要适应训练和比赛中的各种环境和变化,包括比赛场地、天气、对手实力等。
适应能力使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可控因素,并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思维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情境。
结语体育心理学对于培养运动员的竞技心态和心理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固然重要,但心理训练同样不可忽视。
心理训练,或者说运动心理学,是帮助运动员在高压环境下保持最佳状态,提高表现和应对挑战的科学。
它涉及到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心理技巧和策略来优化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首先,运动员需要建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它来源于过去的成功经验、充分的准备和对自身能力的准确评估。
心理训练师会通过正面反馈、目标设定和自我肯定等方法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
例如,通过回顾过去的成功经历,运动员可以提醒自己他们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
其次,集中注意力是心理训练中的关键要素。
在比赛或训练中,运动员必须能够排除干扰,专注于当前的任务。
这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和视觉化技巧来实现。
例如,运动员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场景,来提高专注力和动机。
情绪管理也是心理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员需要学会如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避免焦虑、紧张或过度兴奋影响表现。
这可以通过情绪调节技巧,如认知重构、情绪释放练习和放松训练来实现。
例如,运动员可以通过改变对比赛的看法,将其视为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斗。
此外,团队合作和沟通也是心理训练的重要方面。
在团队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学会如何与队友有效沟通,建立信任和支持。
这可以通过团队建设活动、角色扮演和沟通技巧训练来实现。
良好的团队氛围可以提高团队的整体表现,减少内部冲突。
最后,恢复和应对压力是心理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运动员需要学会如何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后恢复体力和精神,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压力。
这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营养补充、压力管理技巧和恢复性活动来实现。
总之,运动心理学是帮助运动员在心理层面上达到最佳状态的重要工具。
通过心理训练,运动员可以提高自信心、集中注意力、管理情绪、加强团队合作,并有效地应对压力。
这些心理技能与身体素质和技能同等重要,是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引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心理学和体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提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技巧。
第一部分: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运动员的认知、情绪、动机和自我调节等方面,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2.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包括个性、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等方面。
个性特征影响着运动员对竞技体育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态度决定着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的态度和期望;动机是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驱动力;注意力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情绪对运动员的体力和技能发挥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部分:体育心理学的理论1.自信心理学理论自信心理学理论认为,自信是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心理学理论主张通过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理,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和情绪控制等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2.动机理论动机理论研究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和动力来源。
常见的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当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们的行为需要来自内在驱动力而非外界压力。
3.注意力理论注意力理论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策略。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提出的窄化注意力理论认为,运动员在高压、高竞争的情境下,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任务上,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部分:实践技巧1.积极心理训练积极心理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包括目标设定、自我激励、想象练习、情绪调节等。
运动员通过设立具体可行的目标,并采取积极的自我激励方式来提高自信心和动机;想象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脑海中重现比赛场景,提高技巧和表现;情绪调节则是通过各种技巧来调节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
体育心理学题库第六章
第六章运动归因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___推测_______的认知过程。
2.归因理论是对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归因活动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
3.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Heider________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们都有一种__理解_________、_预测__________和__控制__________周围环境的需要。
4. 根据Heider的意见,行为的结果可以归因于个人或环境的力量,或者同时归因于个人和环境因素。
5.根据Heider的意见,有效的个人力量是由能力和努力的因素所构成。
环境力量是由任务的难度和运气所构成。
6. 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归因理论包括:___Heider_ _理论、Jones和Davis的相应推断理论、 Kelly的三度理论和 Weiner的成功归因理论。
7.所谓“相应推断”是指外显的行为是由行动者内在的__人格特质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
8. 根据Jones等人的观点,在从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中,应考虑的三个基本社会赞许性、独特性和选择自由性。
9. Kelley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和_所处关系或情境_____________。
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协变的立体框架。
10.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___协变性____________。
对三度理论的各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的区别性、一贯性和一致性三个变量。
11.Weiner提出,可以根据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
12.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不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
13.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_团体发展法________________、__强化矫正法__________________和__观察学习法_______________。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一、应激
• 物理学:指某种外力作用于物体而产生的反应改变。 • 生理学: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人
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 和生理变化的过程,又称为紧张。 • 心理学:French认为,个体能力和环境要求之间缺乏适 应是导致应激的主要原因。
三、焦虑
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 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 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焦虑状态的三种成分
焦虑的分类
• 特质焦虑: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 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 状态焦虑: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 短暂情绪反应。
六、人格与心境状态的交互作用模式 对运动表现的预测
• 特质论心理学家考虑运动行为的成因,通常只考虑人格 因素的影响,不考虑特殊情境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运动行 为。
• 情境论的心理学家则主张运动行为大都是由环境所决定 的,人格的作用较小。
• 交互作用理论认为: 运动行为=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
谢 谢!
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 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 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 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 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
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
如何理解倒U形假说
•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 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高 操 作 成 绩
射击
体操
高尔夫
网球
足球
铅球
拳击
低
运动员心理特征与人格心理学的关系研究
运动员心理特征与人格心理学的关系研究概述: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为人们普遍认识到心理因素对于运动表现和成就的重要性。
本论文旨在探讨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与人格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以期加深我们对运动员心理机制的理解。
一、运动员的心理特征1.1 动机与目标导向运动员通常具有强烈的动机和目标导向,他们渴望在比赛中获得成功和成就感。
这种动机驱使他们不断努力训练,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竞争力。
1.2 竞争意识和自信心运动员普遍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他们渴望在比赛中展现出色的表现并超越对手。
同时,运动员还需要拥有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具备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的能力。
1.3 应对压力和逆境能力运动员经常面临来自外界和内在的压力,包括比赛压力、伤病恢复等。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发挥出最佳水平。
二、人格心理学与运动员心理特征的关系2.1 外向性与竞技表现研究表明,外向性与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外向性的人通常具备社交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较高的活跃性,这些特质有助于他们在比赛中更好地与队友和教练合作,并在竞技场上展现出色的表现。
2.2 神经质与应对压力能力神经质是指个体情绪稳定性的特征,研究发现,神经质较低的运动员更具有良好的应对压力能力。
这是因为情绪稳定的个体更能够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注,从而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挑战和压力。
2.3 开放性与创新能力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事物和新体验的接受程度和探索欲望。
一些研究表明,开放性较高的运动员更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在比赛中灵活应变,并采用新的战术和策略来应对不同的情况。
三、心理训练与运动员心理特征的培养心理训练是培养运动员心理特征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理训练,运动员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机、竞争意识、应对压力能力等关键心理特征。
3.1 目标设定与自我调节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运动员可以激发自己的动机,并在比赛中保持专注。
同时,自我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正向自我对话等也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运动心理学第六章 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例如,有的人忽冷忽热只有几分钟的热情,有的人始终 保持高涨的情绪, ⒊主导心境特征
例如,一个人可能经常处在精神饱满、欢乐愉快的情绪 之中,是个乐观主义者;有的人可能是抑郁消沉,多愁善感 者。
一、性格的结构特征:
(三)按心理活动独立性划分性格的类型
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程度,可以将性格划 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独立型的人 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强,有主见, 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独立地完成任务。 顺从型的人 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弱,缺乏独立 的思想观点,在情感上依赖他人,容易受外界环 境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奉权威,在 没有权威的影响时,则顺从多数人的观点。
第三节、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1、性格形成的生物学条件 2、家庭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3、学校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4、文化、社会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5、影响性格形成的心理原因
(心理状态“转化”论)
第四节、性格的研究方法
㈠ 个案法: 研究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一个人在生活中对
各种事件所表现的态度、行为方式,通过分析、 归纳,找出能概括说明这种倾向的种种性格特征 及其形成的原因。 ㈡ 观察法:
1、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 Ink-blot Test) 2、主题统觉测验(TAT,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16PF 题目举例
22、在工作中,我愿意 ①和别人合作 ②不确定 ③自己单独进行
35、在公共场合,如果我突然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就会感到局 促不安。
①是的 ②介于① ③之间 ③不是的 44、当领导召见时,我 ①觉得可以乘机提出建议 ②介于① ③之间 ③ 总怀疑自己做错了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要形成自制力,粘液质和抑郁质比较容易,而胆汁 质和多血质相对困难。
4.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 生活实践的要求。
例如,侦察兵必须具备冷静沉着、机智勇敢等性格特征。 在严格的军事训练的实践活动中,这些性格特征的形成有可 能掩盖或改造着胆汁质者易冲动和不可遏止的气质特征。
例如,有的人情绪高涨、鲜明、富于热情,精神旺盛, 有的人情绪安宁、冷漠等, ⒉情绪的稳定性、持久性特征;
例如,有的人忽冷忽热只有几分钟的热情,有的人始终 保持高涨的情绪, ⒊主导心境特征
例如,一个人可能经常处在精神饱满、欢乐愉快的情绪 之中,是个乐观主义者;有的人可能是抑郁消沉,多愁善感 者。
一、性格的结构特征:
外向人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露,社会适 应能力强,对人对事都能很快熟悉起来。表情丰富,活泼, 开朗,情感外露,易激发情绪,不善隐饰自己的思想和情 绪。善交往,好交际、不拘小节,不太注意客观环境的反 应。自己喜欢自由,缺乏谦虚态度。反应敏捷,动作迅速。 好动但不太多思考,做事不太精细。
内向人的具体表现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敛,不易适应环 境,社会适应能力弱。不轻易相信别人,不善与人交往, 思想和情绪不易外露。愿独处,沉静,孤僻,喜欢安静。 反应敏感、迅速,处事谨慎,往往心胸狭窄,不宽容人, 多思虑,好疑心,冷静,办事稳妥。
如肃认真、有恒心、坚韧性等;与此相反的是轻率马虎、 虎头蛇尾、畏难、动摇性等。
㈢性格的理智特征: ⒈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 ⑴在被动(主动)感知:前者易受暗示,后者具有主动性、 独立性、计划性和思考周密的性格特征。⑵在知觉的详细分 析和综合概括上:前者多注意细节,后者多注意整体和轮廓。 ⑶在感知的快速性和精确性上:前者反应迅速但“粗枝大 叶”,后者观察深入精细,表露出敏锐的判断力。
第三节、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1、性格形成的生物学条件 2、家庭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3、学校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4、文化、社会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5、影响性格形成的心理原因
(三)按心理活动独立性划分性格的类型
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程度,可以将性格划 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独立型的人 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强,有主见, 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独立地完成任务。 顺从型的人 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弱,缺乏独立 的思想观点,在情感上依赖他人,容易受外界环 境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奉权威,在 没有权威的影响时,则顺从多数人的观点。
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二、性格与气质:
㈠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⒈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 ⒉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 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⒊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内容无关, 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 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㈡性格与气质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 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 ⒉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 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 3.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改造的速度
(四)其他的性格分类方式
性格分类还有其他几种方式,比较著名的有斯普兰格 (E.Spranger)和霍兰(J.L.Holland)对性格类型的划分。 E·斯普兰格提出,按照人的社会价值取向将性格划分 为理论型、社会型、经济型、权力型、审美型、宗教 型六种类型; T·L·霍兰提出,按照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将性格划 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 规型六种类型。
⒈首先表现在各种性格特征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⒉其次,还表现在性格的各个侧面,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有 时以某个侧面表现出来,有时又以另一个侧面表现出来;
⒊再次,表现在性格的可塑性上;
二、性格的类型
(一)按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划分性格的型按照性格结构中认知、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 能哪种占优势,可以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 型、意志型。
如谦逊或自负、胆怯以及自我批判精神等等。
㈡性格的意志特征 ⒈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自觉性);
如独立性或易受暗示性;有目的性或盲目性;组织性、 纪律性或放纵无羁、散慢性等。 ⒉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自制性);
如主动性或被动性。 ⒊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坚持性);
如有镇定、果断、勇敢和顽强,以及献身精神等;相反的 则是惊慌、犹豫不定、软弱怯懦,以及贪生怕死等等。 ⒋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果断性)。
如集体主义、富于同情心、诚实、正直、公而忘私、见义 勇为等等,相反的如对集体利益和荣誉漠不关心,对人冷 酷无情、自私、虚伪、狡诈、唯利是图等等。 ⒉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特征:
如勤劳或懒惰、朝气与暮气、乐观与悲观、有责任心或粗 心大意、认真或马虎、,首创精神或墨守成规、节俭或浮 华等等。 ⒊对自己的态度特征:
⒉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 有主动想象和被动想象类型之分,前者借助想象来打开
自己的活动界限,后者以想象来掩盖自己的无所作为。 ⒊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
如善于独立思考或搬用现成答案;偏好分析或偏好综合; 富于创造性或思想保守;辩证、全面地看问题或主观、片面、 爱钻“牛角尖”等
㈣性格的情绪特征: ⒈情绪的强度特征;
三、性格与能力
性格与能力既有区别,又存在着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关 系。首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性格特征的制约。优良的性 格特征和品质能有效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其次,能力 的形成过程本身也能够促使相应的性格特征得到发展。
第二节 性格的结构和类型
一、性格的结构: ㈠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 ⒈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特征:
理智型的人善于以理智来调节自己的言行, 深思熟虑地解决问题。
情绪型的人的言行受情绪支配,处理问题不 冷静,但情绪体验深刻。
意志型的人自觉性强,处事果断,勇于克服 困难,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
(二)按心理活动倾向性划分性格的类型
按照个体心理活动是否外露,可以将性格分为内 向型和外向型。这种分类是瑞土心理学家荣格 (C.Jung)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