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数学调查实验报告(3篇)

数学调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数学调查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需求以及兴趣点,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需求以及兴趣点;2. 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现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我校高一年级1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2. 实验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数学学习困难、需求、兴趣点等方面;3. 实验步骤:(1)制定调查问卷;(2)发放问卷,收集数据;(3)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4)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学学习困难分析(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②解题技巧不足;③缺乏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④学习兴趣不高。

(2)针对以上困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②开展解题技巧培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③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问题意识;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数学学习需求分析(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需求主要包括:①提高数学成绩;②掌握解题技巧;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④拓展知识面。

(2)针对以上需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达成;②注重解题技巧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③开展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④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数学学习兴趣点分析(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点主要包括:①数学竞赛;②数学应用;③数学趣味知识;④数学史。

(2)针对以上兴趣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举办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数学应用教学;③引入数学趣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④介绍数学史,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应用数学实验报告模板

应用数学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实验目的1]。

2. 熟悉[实验目的2]。

3. 培养对[实验目的3]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所依据的数学原理和理论,包括公式、定理等]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1]2. [实验仪器2]3. [实验材料1]4. [实验材料2]五、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步骤1:准备工作]- [步骤2:仪器设备检查]- [步骤3:数据记录表格准备]2. 实验操作阶段- [步骤1:[具体操作1]]- [步骤2:[具体操作2]]- [步骤3:[具体操作3]]- [步骤4:[具体操作4]]- [步骤5:[具体操作5]]3. 数据处理阶段- [步骤1:数据整理]- [步骤2:计算与分析]- [步骤3:结果验证]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数据记录- [表格1:实验数据记录]- [表格2:实验数据记录]2. 数据分析- [分析1:对实验数据的初步分析]- [分析2:对实验结果的深入探讨]- [分析3:实验误差分析]七、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结果1:[实验结果1]]- [结果2:[实验结果2]]- [结果3:[实验结果3]]2. 讨论- [讨论1: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 - [讨论2: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讨论3:实验结果的进一步应用和拓展]八、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实验结论1]。

2. 我们对[实验结论2]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 本实验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实验结论3]的实际应用能力。

九、实验心得体会1. [心得体会1:对实验过程的认识和体会]2. [心得体会2: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3. [心得体会3:对实验结果的思考和感悟]十、参考文献[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十一、附录[如有需要,可在此处附上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图表、代码、原始数据等]---注意: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报告应根据实际实验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数学建模基础实验报告(3篇)

数学建模基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次实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努力进取的学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取了一道实际问题进行建模与分析,具体如下:题目:某公司想用全行业的销售额作为自变量来预测公司的销售量。

表中给出了1977—1981年公司的销售额和行业销售额的分季度数据(单位:百万元)。

1. 数据准备: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并输入到计算机中。

2. 数据分析:观察数据分布情况,初步判断是否适合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

3. 模型建立:利用统计软件(如MATLAB、SPSS等)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公司销售额对全行业的回归模型。

4. 模型检验:对模型进行检验,包括残差分析、DW检验等,以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

5. 结果分析:分析模型的拟合效果,并对公司销售量的预测进行评估。

三、实验步骤1. 数据准备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包括年份、季度、公司销售额和行业销售额。

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为后续分析做准备。

2. 数据分析观察数据分布情况,绘制散点图,初步判断是否适合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

3. 模型建立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公司销售额对全行业的回归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统计软件,如MATLAB。

(2)输入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

(3)编写线性回归分析程序,计算回归系数。

(4)输出回归系数、截距等参数。

4. 模型检验对模型进行检验,包括残差分析、DW检验等。

(1)残差分析:计算残差,绘制残差图,观察残差的分布情况。

(2)DW检验:计算DW值,判断随机误差项是否存在自相关性。

5. 结果分析分析模型的拟合效果,并对公司销售量的预测进行评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分析通过绘制散点图,观察数据分布情况,初步判断数据适合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

2. 模型建立利用MATLAB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如下:公司销售额 = 0.9656 行业销售额 + 0.01143. 模型检验(1)残差分析:绘制残差图,观察残差的分布情况,发现残差基本呈随机分布,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数学的上机实验报告

数学的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线性代数求解方程组一、实验目的1. 理解线性代数中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2. 掌握利用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

3. 熟悉数学软件(如MATLAB、Python等)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利用数学软件求解线性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其求解方法有很多种,如高斯消元法、矩阵求逆法等。

本实验以高斯消元法为例,利用MATLAB软件求解线性方程组。

三、实验步骤1. 编写高斯消元法算法程序。

2. 输入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常数项。

3. 调用程序求解方程组。

4. 输出解向量。

四、实验代码及分析1. 高斯消元法算法程序```matlabfunction x = gaussElimination(A, b)[n, m] = size(A);assert(n == m, 'The matrix A must be square.');assert(n == length(b), 'The length of b must be equal to the number of rows in A.');% 初始化解向量x = zeros(n, 1);% 高斯消元for i = 1:n-1% 寻找最大元素[~, maxIdx] = max(abs(A(i:n, i)));maxIdx = maxIdx + i - 1;% 交换行A([i, maxIdx], :) = A([maxIdx, i], :);b([i, maxIdx]) = b([maxIdx, i]);% 消元for j = i+1:nfactor = A(j, i) / A(i, i);A(j, i:n) = A(j, i:n) - factor A(i, i:n); b(j) = b(j) - factor b(i);endend% 回代求解for i = n:-1:1x(i) = (b(i) - A(i, i+1:n) x(i+1:n)) / A(i, i); endend```2. 输入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常数项```matlabA = [2, 1, -1; 1, 2, 1; -1, 1, 2];b = [8; 5; 2];```3. 调用程序求解方程组```matlabx = gaussElimination(A, b);```4. 输出解向量```matlabdisp('解向量为:');disp(x);```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解向量为:2-13```实验分析:通过高斯消元法,我们成功求解了给定的线性方程组。

数学实验报告单范文

数学实验报告单范文

数学实验报告单范文实验名称:探究平面中的几何变换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平面中的几何变换,加深对平移、旋转和尺缩变换的理解。

实验器材:1.平面图形模型(如纸片或木板)2.直尺3.量角器4.尺子实验原理:平移变换: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通过平行移动一定距离,得到该点的平移变换。

平行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了平移的效果。

旋转变换: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围绕一些旋转中心旋转一定角度,得到该点的旋转变换。

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决定了旋转的效果。

尺缩变换:平面上的任意一点距离一些固定点的距离乘以一个倍数,得到该点的尺缩变换。

倍数决定了尺缩的效果。

实验步骤:1.准备平面图形模型,可以使用纸片或木板规划图形。

2.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选定图形的各个重要点和线段的坐标和角度。

3.进行平移变换:a.选定一个平移向量,使用尺子和直尺对图形上的每一个点进行平行移动。

b.测量并记录移动后的图形的各个点和线段的坐标和角度。

4.进行旋转变换:a.选定一个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使用量角器和直尺对图形上的每一个点进行旋转变换。

b.测量并记录旋转后的图形的各个点和线段的坐标和角度。

5.进行尺缩变换:a.选定一个固定点和一个倍数,使用尺子对图形上的每一个点进行尺缩变换。

b.测量并记录尺缩后的图形的各个点和线段的坐标和角度。

6.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平移、旋转和尺缩变换对图形的影响。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平移变换:图形上的点整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相对位置仍保持不变。

2.旋转变换:图形上的点绕着旋转中心旋转了一定角度,但相对距离和相对位置仍保持不变。

3.尺缩变换:图形上的点距离固定点乘以一个倍数,使得图形整体扩大或缩小。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平移、旋转和尺缩变换的理解。

平移、旋转和尺缩变换是平面中常见的几何变换,它们能够改变图形的位置、方向和大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变换来解决各种几何问题,例如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和建筑设计等领域。

小学数学趣味实验报告(3篇)

小学数学趣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探究“奇数和偶数的奇妙之旅”实验目的:通过趣味实验,让学生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小学一年级教室实验器材:数字卡片、彩笔、白纸、剪刀、胶水、透明胶带实验参与人员:一年级全体学生实验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说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

二、实验操作1.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若干个数字,要求每个数字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

2. 学生用剪刀将画出的数字剪下来,形成数字卡片。

3. 学生将奇数卡片用红色标记,偶数卡片用蓝色标记。

4. 学生将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分别用透明胶带粘贴在黑板上。

5. 教师提问: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在黑板上排列后,有什么规律?6.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奇数卡片之间相差2,偶数卡片之间相差2,且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交替排列。

三、实验验证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黑板上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顺序打乱,还会出现这样的规律吗?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打乱顺序后,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是否依然交替排列。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无论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顺序如何,它们都会交替排列。

四、实验拓展1.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奇数和偶数的例子吗?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奇数和偶数例子,如:桌子、椅子、书本、水果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有这么多奇数和偶数?4.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奇数和偶数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实验总结:本次趣味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实验拓展环节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实验综合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初步认识迭代,体会迭代思想的重要性。

2、通过在mathematica 环境下编写程序,利用迭代的方法求解方程的根、线性方程组的解、非线性方程组的解。

3、了解分形的的基本特性及利用mathematica 编程生成分形图形的基本方法, 在欣赏由mathematica 生成的美丽的分形图案的同时对分形几何这门学科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从哲理的高度理解这门学科诞生的必然性,激发读者探寻科学真理的兴趣。

4、从一个简单的二次函数的迭代出发,利用mathematica 认识混沌现象及其所 蕴涵的规律。

5、.进一步熟悉Mathematic 软件的使用,复习总结Mathematic 在数学作图中的应用,为便于研究数学图像问题提供方便,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数学问题以及问题的实际意义。

6、在学习和运用迭代法求解过程中,体会各种迭代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收敛速度上的异同点。

二、实验的环境:学校机房,mathematica4环境三、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迭代(一)—方程求解函数的迭代法思想:给定实数域上光滑的实值函数)(x f 以及初值0x 定义数列1()n n x f x +=, ,3,2,1,0=n , (1)n x , ,3,2,1,0=n ,称为)(x f 的一个迭代序列。

(1)方程求根给定迭代函数)(x f 以及初值0x 利用(1)迭代得到数列n x , ,3,2,1,0=n .如果数列收敛到某个*x ,则有)(**x f x =. (2)即*x 是方程)(x f x =的解。

由此启发我们用如下的方法求方程0)(=x g 的近似解。

将方程0)(=x g 改写为等价的方程)(x f x =, (3) 然后选取一初值利用(1)做迭代。

迭代数列n x 收敛的极限就是方程0)(=x g 的解。

为了使得迭代序列收敛并尽快收敛到方程0)(=x g 的某一解的条件是迭代函数)(x f 在解的附近的导数将的绝对值尽量小,因此迭代方程修订成x x f x h x )1()()(λλ-+== (4) 选取λ使得|)(|x h '在解的附近尽量小. 为此, 我们可以令,01)()(=-+'='λλx f x h得)(11x f '-=λ. 于是 1)()()(-'--=x f x x f x x h . 特别地,如果取x x g x f +=)()(, 则可得到迭代公式 .,1,0,)()(1 ='-=+n x g x g x x n n n n (5) (2)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的迭代求解理论与矩阵理论给定一个n 元线性方程组⎪⎩⎪⎨⎧=++=++,,1111111n n nn n n n b x a x a b x a x a (6)或写成矩阵的形式,b Ax = (7) 其中)(ij a A =是n 阶方阵,T n x x x x ),,(21 =及T n b b b b ),,,(21 =均为n 维列向量.熟知,当矩阵A 的行列式非零时,以上的方程组有唯一解.如何有效,快速地寻求大型的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释科学工程计算中非常重要的任务.而迭代法常常是求解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小学数学实验报告doc

小学数学实验报告doc

小学数学实验报告篇一:小学数学实验报告单小学数学实验报告单篇二:小学数学课题实验总结报告《实施合作学习,发挥优势互补的研究》课题实验总结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关心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实施合作学习,发挥优势互补》的课题研究。

在课题组全体老师两年的不懈努力下,已基本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并取得预期成果。

开展课题实验以来,我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实验促进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个方面的提高。

一、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参加课题实验后,实验组的老师们通过边实验边学习,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升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并树立了以“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新型教育教学观念。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精心创设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正在由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转变,由老师教转变为我能学,由师生间的单向性活动转变为双向性互动、多边性互动,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小组合作、乐于探究,他们发扬团队精神,团队之间互相竞争、优势互补,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课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预习信息窗内容,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堂上,学生能够热烈地交流预习所得,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参与面广,讨论热烈而且有序。

课后,能自觉温习知识,深化学习,拓展延伸,并加以运用。

绝大部分学生善于表达,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有较强的探究精神,能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并能够多角度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他们乐学,善学,学有所成。

随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已多个学习层面辐射,辐射到其它学科、班级管理、文体活动等方面。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模板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模板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模板篇一:数值分析实验报告(一)(完整)数值分析实验报告12345篇二:数值分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题目:非线性方程求解摘要:非线性方程的解析解通常很难给出,因此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就尤为重要。

本实验采用两种常见的求解方法二分法和Newton法及改进的Newton法。

利用二分法求解给定非线性方程的根,在给定的范围内,假设f(x,y)在[a,b]上连续,f(a)xf(b) 直接影响迭代的次数甚至迭代的收敛与发散。

即若x0 偏离所求根较远,Newton法可能发散的结论。

并且本实验中还利用利用改进的Newton法求解同样的方程,且将结果与Newton法的结果比较分析。

前言:(目的和意义)掌握二分法与Newton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掌握二分法的原理,验证二分法,在选对有根区间的前提下,必是收敛,但精度不够。

熟悉Matlab语言编程,学习编程要点。

体会Newton使用时的优点,和局部收敛性,而在初值选取不当时,会发散。

数学原理:对于一个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很多。

在此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方法:二分法和Newton法。

对于二分法,其数学实质就是说对于给定的待求解的方程f(x),其在[a,b]上连续,f(a)f(b) Newton法通常预先要给出一个猜测初值x0,然后根据其迭代公式xk?1?xk?f(xk) f'(xk)产生逼近解x*的迭代数列{xk},这就是Newton法的思想。

当x0接近x*时收敛很快,但是当x0选择不好时,可能会发散,因此初值的选取很重要。

另外,若将该迭代公式改进为xk?1?xk?rf(xk) 'f(xk)其中r为要求的方程的根的重数,这就是改进的Newton 法,当求解已知重数的方程的根时,在同种条件下其收敛速度要比Newton法快的多。

程序设计:本实验采用Matlab的M文件编写。

其中待求解的方程写成function的方式,如下function y=f(x);y=-x*x-sin(x);写成如上形式即可,下面给出主程序。

教改实验报告材料数学(3篇)

教改实验报告材料数学(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开展了数学课程改革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背景、目标、方法、过程和结果。

二、实验目标1.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验方法1. 课程内容改革:调整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性和应用性,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点。

2. 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教学评价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4. 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验过程1. 准备阶段:成立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标和方法。

2. 实施阶段:(1)教师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数学素养。

(3)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总结阶段: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1. 学生数学成绩提高: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实验效果显著。

2. 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验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明显增加。

3.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实验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4. 教学效果良好:实验班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同行的认可。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我们取得了以下结论:1. 数学课程改革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精编范文】数学实验报告模板-范文模板 (8页)

【精编范文】数学实验报告模板-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数学实验报告模板篇一:数学实验报告样本数学实验报告实验序号: 3日期:201X年 12 月 14 日1234篇二:数学实验报告模板数学实验报告题目对成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201X年12月15日对成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MATLAB基础功能的使用方法,以加强大学生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能力。

2. 通过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处理方法探究的兴趣。

二、实验问题问题背景:每门课程考试阅卷完毕,任课老师都要对班中考试成绩进行统计,于是出现下面两个问题1. 统计全班人数,平均分,不及格人数及90分以上人数2. 计算0-60,60-90,90-100的成绩分布情况,绘制饼状图,凸显不及格的人。

三、建立数学模型现将以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下数学问题:现给出一个数组[a1,a2,a3······an],通过循环语句计数求出n的值,并计算数组中数值大于等于90和小于60的元素个数,绘制不同数值段(0-60,60-90,90-100)的百分比的饼状图。

四、问题求解和程序设计流程1.关于成绩,选择将成绩做成数组的形式进行处理。

2.处理则运用for-end,if-else if-end,while-end等循环语句。

3.绘制饼状图则使用一般的数学运算及一些基本绘图代码(pie命令,explode命令)。

五、上机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1.设计程序如下:a=input ('请输入成绩组 a[n]='); [h,j]=size(a); zongrenshu=j; pingjunfen=0; gaofen=0;bujige=0; yiban=0; for i=1:1:j; fenshu=a(i); iffenshu>90;gaofen=gaofen+1;pingjunfen=pingjunfen+fenshu;else if fenshu<60; bujige=bujige+1;pingjunfen=pingjunfen+fenshu;else pingjunfen=pingjunfen+fenshu;endend endpingjunfen=pingjunfen/zongrenshu; yiban=zongrenshu-bujige-gaofen;x=[bujige,yiban,gaofen]; explode=[1,0,0]; pie(x,explode); zongrenshu pingjunfen bujige gaofen运行结果截图: 2.由于图片大小问题,请看下一页通过输入了一组成绩数据,得出了该数据的总人数、平均分、不及格人数及高分段人数,并绘制出了相应饼状图。

大学数学实验报告模板(3篇)

大学数学实验报告模板(3篇)

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1. [目的一]2. [目的二]3. [目的三]三、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的理论依据,包括相关数学公式、定理等]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仪器名称]2. [设备名称]3. [其他所需材料]五、实验步骤1. [步骤一]- [具体操作描述]- [预期结果]2. [步骤二]- [具体操作描述]- [预期结果]3. [步骤三]- [具体操作描述]- [预期结果][后续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数据记录表格]- [数据项一]- [数据项二]- [数据项三]...[数据项N]2. [数据分析]- [对数据记录进行初步分析,包括计算、比较、趋势分析等] - [结合实验原理,解释数据分析结果]七、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展示]- [图表、图形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 [文字描述实验结果]2. [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实验现象,与理论预期进行对比] -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及解决方案]- [总结实验的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八、实验结论1. [总结实验目的达成情况]2. [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3. [对实验结果的评价]九、参考文献[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网站等]十、附录[如有需要,可在此处附上实验过程中的图片、计算过程、源代码等]---注意:1. 实验报告应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调整,以下模板仅供参考。

2. 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结果与讨论等部分应根据实验实际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3. 实验报告应保持简洁、清晰、条理分明,避免冗余信息。

4. 注意实验报告的格式规范,包括字体、字号、行距等。

第2篇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实验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的理论依据,包括公式、定理等]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列出实验所需仪器]2. 材料:[列出实验所需材料]五、实验步骤1. [步骤一]- 操作说明:[详细描述第一步的具体操作]- 数据记录:[记录相关数据]2. [步骤二]- 操作说明:[详细描述第二步的具体操作]- 数据记录:[记录相关数据]3. [步骤三]- 操作说明:[详细描述第三步的具体操作]- 数据记录:[记录相关数据]...(依实验内容添加更多步骤)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数据整理]- 将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数学逻辑小实验报告(3篇)

数学逻辑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数学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会运用数学逻辑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1. 简单逻辑推理(1)实验材料:题目、答案(2)实验步骤:①阅读题目,理解题意;②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找出逻辑关系;③根据逻辑关系,得出结论;④核对答案,检验推理过程是否正确。

2. 排列组合问题(1)实验材料:题目、答案(2)实验步骤:①阅读题目,理解题意;②分析题目中的条件,确定问题类型;③根据问题类型,运用排列组合公式进行计算;④核对答案,检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3. 概率问题(1)实验材料:题目、答案(2)实验步骤:①阅读题目,理解题意;②分析题目中的条件,确定问题类型;③根据问题类型,运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④核对答案,检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简单逻辑推理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解答题目。

在解答过程中,部分同学能够快速找出逻辑关系,得出结论;但也有部分同学在分析题目条件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推理过程不够严谨。

2. 排列组合问题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运用排列组合公式,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解答题目。

在解答过程中,部分同学能够熟练运用公式,快速计算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同学在确定问题类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计算过程出错。

3. 概率问题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运用概率公式,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解答题目。

在解答过程中,部分同学能够熟练运用公式,快速计算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同学在确定问题类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计算过程出错。

四、实验结论1. 数学逻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在运用数学逻辑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重分析题目条件,找出逻辑关系,确保推理过程严谨。

3. 对于排列组合问题和概率问题,要熟练掌握相关公式,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实验建议1. 加强数学逻辑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实验报告范文

初中数学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2. 探索不同方法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可能性。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学校实验室实验器材:1. 三角形纸片若干2. 直尺3. 尺规4. 计算器5. 白纸6. 铅笔实验步骤:1. 准备三角形纸片,并标记其底边和对应的高。

2. 采用方法一:将三角形纸片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得到三角形的面积。

3. 采用方法二:利用尺规作图,画出三角形的底边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4. 采用方法三:直接使用计算器,输入三角形的底边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5. 比较三种方法计算出的三角形面积,分析其差异和原因。

实验记录:1. 方法一:- 三角形底边长:6cm- 对应高:4cm- 平行四边形面积:6cm × 4cm = 24cm²- 三角形面积:24cm² ÷ 2 = 12cm²2. 方法二:- 三角形底边长:6cm- 对应高:4cm- 三角形面积:6cm × 4cm ÷ 2 = 12cm²3. 方法三:- 三角形底边长:6cm- 对应高:4cm- 三角形面积:6cm × 4cm ÷ 2 = 12cm²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三种方法计算出的三角形面积均为12cm²,说明这三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2. 方法一的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将三角形纸片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但可以直观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3. 方法二利用尺规作图,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需要一定的尺规作图技巧。

4. 方法三操作简单,直接使用计算器即可,但无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实验结论:1. 本实验通过三种方法探究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加深了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两篇)2024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两篇)2024

引言概述: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二)旨在对高等数学的相关实验进行探究与研究。

本次实验报告共分为五个大点,每个大点讨论了不同的实验内容。

在每个大点下,我们进一步细分了五到九个小点,对实验过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高等数学的概念和应用。

正文内容:一、微分方程实验1.利用欧拉法求解微分方程a.介绍欧拉法的原理和步骤b.详细阐述欧拉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c.给出具体的实例,展示欧拉法的计算步骤2.应用微分方程建立模型求解实际问题a.介绍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用微分方程建立模型c.详细阐述模型求解步骤和结果分析3.使用MATLAB求解微分方程a.MATLAB求解微分方程的基本语法和函数b.给出一个具体的微分方程问题,在MATLAB中进行求解c.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二、级数实验1.了解级数的概念和性质a.简要介绍级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阐述级数收敛和发散的判别法c.讨论级数的性质和重要定理2.使用级数展开函数a.介绍级数展开函数的原理和步骤b.给出一个函数,使用级数展开进行近似计算c.分析级数近似计算的精确度和效果3.级数的收敛性与运算a.讨论级数收敛性的判别法b.介绍级数的运算性质和求和法则c.给出具体的例题,进行级数的运算和求和三、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实验1.多元函数的极值点求解a.介绍多元函数的极值点的定义和求解方法b.给出一个多元函数的实例,详细阐述求解过程c.分析极值点对应的函数值和意义2.多元函数的条件极值与最值a.讨论多元函数的条件极值的判定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多元函数,求解其条件极值和最值c.分析条件极值和最值对应的函数值和意义3.利用MATLAB进行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的计算a.MATLAB求解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的基本语法和函数b.给出一个多元函数的具体问题,在MATLAB中进行求解c.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四、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实验1.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a.介绍曲线积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曲线积分问题,详细阐述计算过程c.分析曲线积分结果的几何意义2.曲线积分的应用举例a.讨论曲线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b.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使用曲线积分进行求解c.分析曲线积分结果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3.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a.介绍曲面积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曲面积分问题,详细阐述计算过程c.分析曲面积分结果的几何意义五、空间解析几何实验1.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表示与性质a.介绍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表示和性质b.给出一个具体的空间曲线,转化为参数方程表示c.分析参数方程对应的几何意义和性质2.平面与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a.讨论平面与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平面与空间直线的问题,判定其位置关系c.分析位置关系对应的几何意义和应用实例3.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和距离计算a.介绍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和距离的计算方法b.给出一个具体的空间直线和平面,计算其夹角和距离c.分析夹角和距离计算结果的几何意义总结:通过本次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分方程、级数、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曲线积分、曲面积分以及空间解析几何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数学实验,探究函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白板、白板标记笔、计算器、实验数据表格。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在白板上绘制坐标系,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数据表格。

2. 实验一:函数的图像a. 选择一个常见函数,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

b. 分别设定不同的函数表达式并计算相应的函数值。

c. 根据计算结果,在坐标系上绘制函数的图像。

d. 分析并总结图像的特点,如斜率、曲线形状等。

3. 实验二:函数的性质a. 选择一个函数,并设定其表达式。

b. 计算该函数的极限、导数、反函数等。

c. 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d. 比较不同函数的性质,并总结规律。

4. 实验三: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a.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汽车行驶问题、物体抛投问题等。

b.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

c. 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计算相关数值。

d. 分析计算结果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和应用。

5. 实验总结:总结数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归纳提炼实验中所学的数学知识点。

6. 附录:附上实验数据表格、图像绘制过程、计算过程等详细资料。

实验数据及分析:1. 实验一:函数的图像a. 线性函数:设定函数表达式为 y = 2x + 1,计算若干个点的函数值。

b. 二次函数:设定函数表达式为 y = x^2,计算若干个点的函数值。

c. 指数函数:设定函数表达式为 y = 2^x,计算若干个点的函数值。

d.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函数的图像。

e. 通过观察图像,得出线性函数的图像为一条直线,斜率为2;二次函数的图像为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指数函数的图像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

2. 实验二:函数的性质a. 选取三角函数 sin(x) 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其极限、导数、反函数等。

b. 求取 sin(x) 的极限结果为:lim(x->0) sin(x) = 0。

c. 求取 sin(x) 的导数结果为:d(sin(x))/dx = cos(x)。

乘法_数学建模实验报告(3篇)

乘法_数学建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乘法作为基础的数学运算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探讨乘法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掌握建立乘法模型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三、实验内容1. 问题提出假设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每件产品成本为20元,售价为30元。

公司计划在一段时间内销售1000件产品,请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公司在该时间段内的利润。

2. 模型建立(1)定义变量设公司销售产品的数量为x件,则公司获得的利润为y元。

(2)建立关系式根据题意,每件产品的利润为售价减去成本,即10元。

因此,公司销售x件产品的总利润为10x元。

(3)确定模型利润y与销售数量x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 = 10x。

3. 模型求解(1)确定模型参数根据题意,公司计划销售1000件产品,即x = 1000。

(2)代入参数求解将x = 1000代入模型y = 10x,得到y = 10 × 1000 = 10000。

(3)结果分析通过计算可知,公司在该时间段内的利润为10000元。

4. 模型验证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销售数量,重新计算利润,并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建立了乘法模型,并预测了公司销售产品的利润。

实验结果表明,乘法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五、实验总结1. 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2. 乘法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乘法模型预测、分析各种现象。

3. 在进行数学建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理解问题,明确模型的目标和变量。

方程的数学实验报告(3篇)

方程的数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方程进行数学实验,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方程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1)实验步骤:①随机生成一组一元一次方程;②利用公式法或代入法求解方程;③验证解的正确性。

(2)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随机生成了10组一元一次方程,其中5组采用公式法求解,5组采用代入法求解。

经过验证,所有方程的解均正确。

2. 一元二次方程(1)实验步骤:①随机生成一组一元二次方程;②利用配方法、公式法或因式分解法求解方程;③验证解的正确性。

(2)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随机生成了10组一元二次方程,其中4组采用配方法求解,3组采用公式法求解,3组采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经过验证,所有方程的解均正确。

3. 二元一次方程组(1)实验步骤:①随机生成一组二元一次方程组;②利用代入法、消元法或矩阵法求解方程组;③验证解的正确性。

(2)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随机生成了10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其中5组采用代入法求解,3组采用消元法求解,2组采用矩阵法求解。

经过验证,所有方程组的解均正确。

三、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解题方法。

2.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方程,可以得到相同的解。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实数;(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能为实数或复数;(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能为唯一解、无解或无数解。

四、实验拓展1. 对不同类型的方程,尝试使用计算机编程进行求解,提高实验效率。

2. 研究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经济、工程等领域。

3. 探讨方程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对方程的求解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实验数据量较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各种方程的求解规律。

数学实验报告单

数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研究了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如下:(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器材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数据分析:(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2.讨论:(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六、实验总结1.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数学课程实践研究报告样本5篇

数学课程实践研究报告样本5篇

数学课程实践研究报告样本5篇数学课程实践研究报告样本1摘要本报告旨在探讨数学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学习兴趣缺乏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实践操作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研究与讨论,能为数学课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课程实践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普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学习兴趣缺乏等。

为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开展了本研究。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对学生在数学课程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调查对象包括中学生、大学生以及数学教师。

通过收集一手数据,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调查结果与分析1.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数学课程实践中,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这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求解三角函数问题时,部分学生对基本公式记忆不准确,导致解答错误。

2. 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

这表现在学生对数学软件、工具的使用不熟练,以及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操作失误。

例如,在利用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时,部分学生无法正确操作软件,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3. 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学生对数学课程实践缺乏兴趣。

这可能是因为实践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或教学方法过于枯燥。

从而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性不高,难以投入到学习中去。

解决方案1.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为提高学生在数学课程实践中的表现,我们建议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基本公式、定理。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提高实践操作机会提高学生在数学课程实践中的操作能力,需要增加实践操作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数学实验报告样本
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3日期:2013年 12 月 14 日1
23

篇二:数学实验报告模板
数学实验报告
题目
对成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2013年12月15日对成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matlab基础功能的使用方法,以加强大学生数学实
验与数学建模能力。

2. 通过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处理方法探究的兴趣。

二、实验问题
问题背景:每门课程考试阅卷完毕,任课老师都要对班中考试成绩进行统计,
于是出现下面两个问题
1. 统计全班人数,平均分,不及格人数及90分以上人数
2. 计算0-60,60-90,90-100的成绩分布情况,绘制饼状图,凸显不及
格的人。

三、建立数学模型
现将以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下数学问题:
现给出一个数组[a1,a2,a3······an],通过循环语句计数求出n的值,并计
算数组中数值大于等于90和小于60的元素个数,绘制不同数值段(0-60,60-90,90-100)的百分比的饼状图。

四、问题求解和程序设计流程
1.关于成绩,选择将成绩做成数组的形式进行处理。

2.处理则运用for-end,if-else if-end,while-end等循环语句。

3.绘制饼状图则使用一般的数学运算及一些基本绘图代码(pie命令,explode命令)。

五、上机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1.设计程序如下:
a=input (请输入成绩组a[n]=); [h,j]=size(a); zongrenshu=j; pingjunfen=0; gaofen=0;bujige=0; yiban=0; for i=1:1:j; fenshu=a(i); if fenshu&gt;90;gaofen=gaofen+1;
pingjunfen=pingjunfen+fenshu;else if fenshu&lt;60; bujige=bujige+1;
pingjunfen=pingjunfen+fenshu;else pingjunfen=pingjunfen+fenshu;endend end pingjunfen=pingjunfen/zongrenshu; yiban=zongrenshu-bujige-gaofen; x=[bujige,yiban,gaofen]; explode=[1,0,0]; pie(x,explode); zongrenshu pingjunfen bujige gaofen
运行结果截图: 2.
由于图片大小问题,请看下一页
通过输入了一组成绩数据,得出了该数据的总人数、平均分、不及格人数及高分段人数,并绘制出了相应饼状图。

结果正确无误!但是只能用英文拼音显示。

六、实验总结与体会
通过几次数学上机实验的锻炼,熟练了matlab的基本操作,学会了如何让曲线曲面可视化,
求极限、导数和积分,行列式、矩阵与线性变换,随机变量数据模拟,圆周率?的近似计算等常见实验的程序编辑,收获颇丰。

随着每次实验的完成,我们慢慢体会到matlab在科研与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有强大的计算功能,还有很强大的绘图功能。

在编程的时候,一些细节问题决定了程序正确与否和程序能否正常运行,比如“:”和“;”的区别,“.*”与“*”的区别等。

最重要的是,每次实验前都有老师用两节课悉心讲解第二天要做的实验,并举了很多例子。

这让我们能够更加熟悉所做的实验,并有自己探索更深内容的兴趣。

感谢老师让我们接触matlab!让我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以后可能再没有matlab 上机课,但我们会在自己的电脑上继续学习使用matlab,它必将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科研或生活工作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说明:(1)统一用小四号字,word, a4,最小行距排版;每篇4-8页.(2)报告的第一面写组员的班级及组员名字.
(3)最后交报告日期为12月27日(第十六周).(4)文件名:班级+一个学生姓名;例如:电子32张三.
(5)发往我的电子信箱:weiping@.篇三:数学实验报告格式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2012年 03月30 日)
一、实验问题
1、某公司指派5个员工到5个城市工作(每个城市单独一人),希望使所花费的总电话
费用尽可能少。

5个员工两两之间每个月通话的时间表示在下面的矩阵的上三角部分(因为通话的时间矩阵是对称的,没有必要写出下三角部分),5个城市两两之间通话费率表示在下面的矩阵的下三角部分(同样道理,因为通话的费率矩阵是对称的,没有必要写出上三角部分). 试求解该二次指派问题。

通话时间d=[0 1 1 2 31 0 2 1 21 2 0 1 2 2 1 1 0 1
3 2 2 1 0 ]
1 2 0 5 0]
2、某校毕业生必须至少修:两门数学课、三门运筹学课、两门计算机课。

1)某学生希望所修课程最少。

2)某学生希望课程少学分多。

3)某学生觉得学分数和课程数这两大目标大致应该三七开。

3、某储蓄所营业时间为上午9:00--下午5:00,储蓄所可以雇佣两类服务员:全职:每天100元中午12:00--下午2:00之间必须安排1小时的午餐时间半职:每人40 元必须连续工作4小时
1)储蓄所每天雇佣的半职服务员不超过3人,为使花费最少该如何雇佣两类服务员。

2)如果不能雇佣半时服务员,花费多少? 3)如果雇佣半时服务员没有人数限制花费多少?二、问题的分析(涉及的理论知识、数学建模与求解的方法等)
?1
1、用xik??
?0
i人去了k城市
?1
(i=1...5) xjh??
i人不去k城市?0
j人去了h城市j人没去h城市
(i=1...5)
dij表示i和j的通话时间;ckh表示城市k和h之间的费率,数学模型:
5555
min
????c
kh
dijxikxjh
i?1
j?1k?1h?1
?5
??xik?1k?1...5?i?1?
5?1i?1 (5)
s.t.??xik?k?1
5
???xjh?1k?1...5j?1?5
??x?1
j?1 (5)
?jhh?1
2、用x?1
i?该学生选了该课程?
?0
该学生不选该课程
9
1) 数学模型:min z=?xi
i?1
xik、xjh均为0、1变量
i=1...9)

3)数学模型:min y=0.7z+0.3w
????????????
?x1?x2?x3?x4?x5?2?
s.t.?x3?x5?x6?x8?x9?3 xi?0且为整
?x4?x6?x7?x9?2?
?2x3?x1?x3?0?x?x?0
47
?
?2x5?x1?x2?0?x?x?0
67
?
?x8?x5?0?
?2x9?x1?x2?0
9?
??xi?6?i?1
3、用yi(i?1...5),表示从上午9:00--下午1:00各整时间点所雇用的半职人员的人数;用x1表示中午12:00--下午1:00之间吃饭的全职人员的人数,用x2表示下午1:00--下午2:00
吃饭的全职人员的人数。

数学模型:
1) min 100(x1?x2)?40(y1?y2?y3?y4?y5)?x1?x2?y1?4??x1?x2?y1?y2?3?x?x?12?y1?y2?y3?4?x2?y1? y2?y3?y4?6??
x1?y2?y3?y4?y5?5
s.t.?x1
?x2?y3?y4?y5?6? x1,x2,yi
均为正整数(
?x1?x2?y4?y5?8?x1?x2?y5?8
?5
??
?
yi?3
i?1
2) min 100(x1?x2)
?x1?x2?
4?
?x1
?x2?3?x1?x2?4
?
s.t.?x?
2?6
x1,x2均为正整数
?x1?5??
x1?x2?6?x1?x2?8??x1?x2
?8
3) min 100(x1?x2)?40(y1?y2?y3?y4?y5)
?x1?x2?y1?4?
?
x1?x2?y1?y2?3?x1?x2?y1?y2?y3?4?
s.t.?x?2?y1?y2?y3?y4?6
x?y x1,x2,yi均为正整数(
?12?y3?y4?y5?5??
x1?x2?y3?y4?y5?6?x1?x2?y4?y5?8??
x1?x2?y5?8
i?1...5)
i?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