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复习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历史地理文献第一类:以记载山川为主的地理学著作:1)《山海经》:最早记载山川为主的著作。

成熟于战国时代,《山经》(又称《五藏山经》)5卷,包括《东山经》、《西山经》、《中山经》、《南山经》、《北山经》各1卷,《海经》有8卷,包括《海外经》东、南、西、北各1卷,《海内经》东、南、西、北各1卷,《大荒经》5卷,包括东、南、西、北、经各1卷。

《海经》叙述海中和沿海边远山区以及四海之外的国家和地区。

而《山经》是全书的精华,地学价值重要,堪称我国最早山岳地理书。

2)《尚书*禹贡》:《尚书》中的一篇,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之一。

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作者不详。

全文1189字,分为,九州、导山、岛水、五服等四个部分。

“九州”是以名山大川为标志的自然地理区域,具体分为:冀、徐、青、兖、荆、豫、扬、雍、梁等九州。

“导山”列举山丘名称和地势,注意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的特点。

“导水”记载了当时的河流大势。

“五服”指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书中对古代黄河流域的记载较为详细,是我国古代综合性的地理名著,堪称我国古代地理著作的始祖,在我国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历代地理学专著产生直接影响3)《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经过实地考察对地理现象做了比较深刻的观察和了解,之初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堆积形成的,雁荡山的奇观是由于雨水冲刷形成的,认识到了河水的冲蚀作用以及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指出地势的高低对物候出现时间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4)《徐霞客游记》:我国著名的旅游地理著作。

作者徐霞客。

全书目录分为10卷,卷分上、下,实为20卷,约40万字。

该书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分布、类型成因,这是该书最重要最富有地学价值的内容,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研究石灰岩地貌的科学文献。

徐霞客经过时代考察,确认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澄清《禹贡》以来“岷山导江”的错误观点。

书中对于明代农业、手工业、交通、民族分布均有记载,为研究明朝的历史地理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地理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地理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地理复习资料历史复资料
1. 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
-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 周朝(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
-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
- 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
2. 世界历史的主要文明古国
-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539年)
- 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30年)
- 希腊文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30年)
-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
- 中国古代文明(夏朝至清朝)
地理复资料
1. 地理的基本概念
- 地球:我们生活的星球,由陆地和水域组成。

- 北半球:赤道以北的地球区域。

- 南半球:赤道以南的地球区域。

- 北极:地球的北端点,位于北极圈内。

- 南极:地球的南端点,位于南极圈内。

2. 中国的主要地理特征
- 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的最大高原,位于西部。

- 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的主要平原地带。

-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是中国的主要山脉。

- 河流:长江、黄河是中国的主要河流。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与地理的复习资料。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名词解释】1, 什么是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

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

然而,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

2,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一是文献逻辑推证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定性的个别历史文献材料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是一种最传统的方法。

二是统计计量法。

这是历史地理学研究最有生命力和影响的方法。

三是数理模型法。

区域研究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切入点。

-2、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

从时间上讲,历史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以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

-1、「禹贡」学会1934年2月,顾颉刚正式发起成立了「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

意味着「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0、顾颉刚江苏吴县人。

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

在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1、明清宇宙期{P60}16世纪至17世纪这个小冰期是受整个银河系、太阳系、行星处于不同位置而引起的引力、电磁场、宇宙线、宇宙空间物质密度变化等变化而来的,故又称这个时期为「明清宇宙期」。

2、皇木采办{P73}主要指明清两朝为修建宫殿、陵寝大量在南方地区采办皇木,主要采伐的对象是南方高大笔直的楠木和杉木,用于建筑的栋梁、立柱等关键部位。

明永乐帝建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重建京城,兴修故宫,是皇木采办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后历朝更是营造不断,大木采办纷繁。

3、食物链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2025年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2025年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5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下列哪个古代文明最早创造了楔形文字?A. 古埃及文明B. 古巴比伦文明C. 古印度文明D. 古中国文明答案:B解析:楔形文字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今伊拉克境内)的苏美尔人创造的,后来被古巴比伦人继承和发展。

古埃及文明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古印度文明创造了梵文,而古中国文明创造了甲骨文和金文等。

因此,最早创造楔形文字的是古巴比伦文明,故选B。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哪项不属于这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实行分封制D. 统一文字答案:C解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推行郡县制(A)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统一度量衡(B)和统一文字(D)则是为了加强经济和文化上的统一。

而实行分封制(C)是西周时期的制度,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相悖,因此不属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故选C。

3、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地动仪D. 印刷术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动仪虽然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由张衡创制,用于监测地震方向,但它并不属于四大发明之列。

因此,正确答案是C。

4、关于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的演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商朝的都城布局以宫殿区为中心,周围分布手工业作坊区B. 周朝的都城布局采用了严格的里坊制C. 秦朝的都城咸阳采用了中轴线对称布局D. 唐朝的长安城首次出现了市、坊分离的布局答案:C解析:A项错误,商朝的都城布局虽然以宫殿区为中心,但手工业作坊区并不一定围绕宫殿区分布,有的作坊区可能远离宫殿区。

B项错误,严格的里坊制是在唐朝长安城才得到充分体现的,周朝的都城布局并未采用这种制度。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地理部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地理部分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为主
黑龙江省
吉林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
内蒙古自治区
治宁 区夏 回 族 自
北京市
辽宁省
天津市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陕 西 省
山 西 省
河 北 省
山东省
河 南 省
湖北省
四川省
重 庆 市
安 徽 省
江 苏 省
上海
贵州省
江 湖南省 西 省 广东省
浙江省 福 建 省
香港
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澳门
特别行政区
台 湾 省
特别行政区
海南省
黑河
面积:57%
人口:6%
面积:43% 腾冲 人口:94%
提示: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
西部地区范围示意图
西气东输工程
南水北调 工程
西电东送 工程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工程
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90%集中 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由于水电资源分 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 水电的开发和利用。为加速经济发达地区与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势互补,1988 年 6月, 国务院决定实施"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 解决我国电力资源分布和负荷中心不均衡矛 盾的最佳途径,对实现全国联网,促进东西 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主要山脉
阿尔泰山脉 天山 阴山 昆仑山脉 秦岭 喜玛拉雅山脉 巫 山 雪 峰 山 南岭 武 夷 山 太 行 山 大 兴 安 岭 长 白 山 脉
北 西 东向
台 湾 山 脉 西北-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初中史地生知识点总结

初中史地生知识点总结

初中史地生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3)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4)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经济发展;5)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6)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乱象和社会动荡;7)宋代的政治制度及科举制度的发展;8)元朝的政治改革和民族融合;9)明朝的政治制度及文化繁荣;10)清朝的建立及政治、经济变革。

2. 世界古代史1)古埃及文明及尼罗河文明;2)古希腊文明及城邦制度;3)古罗马的帝国扩张和政治运作;4)波斯帝国及波斯文明;5)巴比伦帝国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6)古印度文明及印度教、佛教的产生和影响;7)古文明的发展及它们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近代史1. 中国近代史1)明朝灭亡和清朝的建立;2)清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及对西方的接触;3) 19世纪中国的政治改革及对外侵略;4)辛亥革命及中国的民主革命;5)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民族独立运动;6)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建设。

2. 世界近代史1)文艺复兴及欧洲的封建制度瓦解;2)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3)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4)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5)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及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6)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及国际关系。

三、地理知识1. 中国地理1)中国的地形地貌及自然资源;2)中国的气候、水文和生态环境;3)中国的区域分布及区域经济发展;4)中国的交通及通讯设施。

2. 世界地理1)世界地形地貌及自然资源;2)世界气候及气候类型;3)世界的人口分布及人口增长趋势;4)世界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其他知识点1. 世界名山、大河、大湖、沿海国家等地理科普知识;2. 中国古代名城的建筑、历史、文化意义;3. 世界名城及文化古迹的历史、建筑特色。

以上就是初中史地生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是中学历史和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同学们应该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世界和发挥自己的才能。

成人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课程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成人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课程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成人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课程《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中国历史地理概论复习资料1一、填空题1、从政区地理角度考察,行政区划基本上有四个要素:()、()、幅员和()。

2、《禹贡》九州是指徐州、()、()、()、()、()、()、梁州、()。

3、北宋的路制是按照()的辖区来划分,而南宋的路制是按照()的辖区来划分。

4、三国到隋朝统一前,中原王朝实行()——()——()三级行政区划体制。

二、名词解释1、《汉书·地理志》2、历史地理学三、简答题1、何以黄河在东汉至唐末时期出现一个安流的局面?2、列举二十四史中的16部正史《地理志》。

四、论述题1.简述隋唐至明清中国政区(含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及县级政区)之沿革。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层级、边界、行政中心或治所。

2、雍州、兖州、青州、豫州、扬州、荆州、冀州。

3、转运使、安抚使。

4、州-郡—县。

二、名词解释1、《汉书地理志》,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我国正史中第一部地理志。

此志,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全录《禹贡》和《职方》两篇,简述了西汉以前历代的疆域沿革;第二部分叙述西汉平帝元始二年的疆域政区;第三部分是录刘向的“域分”和朱赣的“风俗”,性质近似于附录,但对第二部分有补充说明的作用。

这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汉书地理志》重点在“风俗”,意在说明地理与政治的关系,提示为政者注意各地风俗,从地理实际出发以施其政。

2、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地理分布、演变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历史地理学是属于地理学,其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和规律,主要包括历史人文地理学、历史自然地理学、历史地图学,以及其它内容。

三、简答题1、何以黄河在东汉至唐末时期出现一个安流的局面?答:公元1世纪至10世纪接近千年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出现过相对稳定的局面,偶有决溢,也未造成大规模改道,被称为汉唐安流期。

其安流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东汉开始大量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退耕还牧,次生草原和灌木丛代替了耕地,水土流失相对减弱。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小题,共25分)1、关中: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其来源有二:一指在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和大震关(今陇县西北)之间称关中;《长安志》中一指居于函谷关(东),大散关(西),萧关(北)和武关(南)四关之中部,称为关中。

《三辅故事》。

现在通称关中是指秦岭以北,黄龙山、桥山以南,潼关以西,宝鸡市以东的渭河流域地区。

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

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

考核知识点,参见P228、2212、扬一益二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参见P232、2223、湖广熟,天下足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变迁,参见P2344、东南财赋地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变迁,参见P2365、南四湖考核知识点:中国江河湖沼演变,参见P110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3题,共36分)1、简述我国五千年来气候变化情况。

考核知识点:气候变迁,参见P332、谈我国古代农牧业分界线的变迁情况。

考核知识点,参见P古代农牧业分界线的变迁。

农业与牧业的分离是在原始社会晚期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随后,我国农业与牧业之间的分界线逐渐形成,并多次发生变迁。

夏、商、西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有许多部落,他们过着游牧生活,与华夏诸部杂居。

农业区主要集中在三河地带,即渭河、黄河与洛河地区,北界到达汾水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及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使农业区得以迅速扩大。

《史记〃货殖列传》说当时的农牧业分界线大致为龙门——碣石一线。

这条分界线经过太行山、北京北等地。

龙门指山西河津、陕西韩城附近的龙门山,碣石指今辽宁绥中县的碣石。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一、第四纪气候变化与人类产生第四纪冰期的出现和消失必然会引起地球表面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变化。

新生代第四纪气候变化引起部分地区森林面积缩小,是迫使猿从树栖生活转向草原、灌丛生活而直立行走的重要条件,自然是使这些猿类空出前肢,促进手的进化以及而后的劳动的先决条件。

二、冰后期的环境与新石器时代文化繁荣第四纪在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全新时期,这个时期是在经历了一个第四纪第四次冰期(大理冰期)后的一个间冰期,气候日趋转暖,也称冰后期。

众多事实证明,距今8000年至5000年的中国大陆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都是处于一个十分温暖湿润的时期,这给中国新石器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大暖期湿润的气候环境,特别有利于古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大暖期的鼎盛阶段(距今7200年至6000年),古代人类文化飞速发展,这在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马家兵文化、渭河流域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前期和半破类型都有十分明显的表现。

人地机理是:新石器文化是一种原始农耕文化,它是从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的采集狩猎过度到农业、采集、狩猎并进行的阶段。

气候的转暖自然有利于各个地区旱地农作物生长,也有利于人类原始耕作。

这便是新石器文化繁荣的环境背景。

三、黄河文明产生的气候机理距今5000至4000年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黄河文明,并不是黄河中下游的人们比其他地区的人更加聪明,而是其他地理环境的气候、土壤、地貌条件所决定的。

虽然全球气候走出最适期,气候转向干燥,大陆度增大,但东亚大陆当时的湿润还是比现在高。

就黄河中下游地区讲,气候普遍比现在湿润。

气候的湿润为农作物更好生长创造了条件,自然灾害频率低,为农业耕作稳定奠定了基础。

黄河流域的土壤和植被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黄壤、壤土和下土坟垆粘着性不强,疏松柔和,在生产工具不发达的夏商时代,最易于耕作。

森林分布比现在多,这一切都为黄河中下游农业的发展使人们有更多的交流的必要,文字便出现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求得精神的寄托,也有大量时间和财力去投入,大型礼仪建筑出现了;经济的发展为金属冶炼和加工创造了基础。

高三如何复习历史,地理,政治

高三如何复习历史,地理,政治

高三如何复习历史,地理,政治到了高三我有几门课我也觉得自己背书可能更好,因为前面两年课都认真听,作业认真做的话,像政治这种我觉得就完全可以自己背书提分了,数学肯定要认真听啊,老是一听数学老师上课就犯困,不少题都不会了orz。

文科怎么记(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政治为例)高三的时候,对我来说,政治光听课效果确实不大,但是到了高三经常会做一堆试卷然后老师上课讲,有时候不听不好查漏补缺,或者连为什么做错该怎么做都不知道,听课还是要听的,我们政治老师高三会把我们课本重新过一遍,其实这个也是一个契机,老师上到哪里,就把哪里的知识点落实,上课时尽可能脱离课本,在老师讲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快速回想那个知识点,记忆不清晰了就认真听,有空翻书看一眼,下课后重新背,预习一下(我们政治老师就喜欢在上课前三分钟把几个知识点的标题写在黑板上,然后抽同学上台默写,下面的同学也一起默写,老师转悠一圈看,这个我觉得记忆会更深刻一点,节省时间的话老师上课抽背也差不多效果)心动的话可以向课代表反馈一下,或者胆大一点找老师也可以自己努力啦,建议把考试时想不起来,容易模糊的知识点写在一个小本本上,格式如下:①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的原因(留白一片,之后复习时用铅笔默写,默写失败看书重背然后擦掉,重默,耗时其实不多但是挺有用,每次默写不出来在旁边打个标记,直至后面好几次都能轻松默写出来,当然不要每次都从第一个开始,就按题目过,不然后面的复习不到,真的就每次读政治都先读经济第一课,后面的都读不到因为早晚读就这么一会儿)我们这边政治题都是按书上的范围来的,大题题目会有具体的限定,比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回答什么什么,所以我都会把书里的内容梳理出来,就特别注意哪个单元包涵了哪些课题,框题里面包涵了哪些目题,不知道你那边的考试什么样,不过可以注意一下这些时间不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总会有挤压的时候。

你可以利用课间的时间,哪怕十分钟都不看。

初中历史地理复习方法与考试技巧

初中历史地理复习方法与考试技巧

初中历史地理复习方法与考试技巧历史地理是初中学习中重要的学科,但很多学生常常因为过于枯燥而感到无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历史地理知识并提高考试技巧,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和考试技巧。

一、复习方法1. 制定复习计划:在复习历史地理时,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非常重要。

你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和学科重点,确定每天的复习内容和时间段。

坚持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可以帮助你保持复习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2. 善用课本:历史地理的知识点广泛而深入,课本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料。

仔细阅读课本,理解并记忆其中的关键概念和要点是复习的基础。

你可以做笔记、划重点、画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3. 多做习题:做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你可以通过做历年考试试题、习题册中的练习题,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注意做题时理解题意、分析选项,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判断力。

4. 制作复习卡片:复习卡片是复习知识点的有效工具。

你可以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卡片上,并在背面写上相应的解释或例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将卡片不断翻阅和复习,可以帮助你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5. 参与小组讨论:与同学一起复习有助于相互启发和理解。

你可以组建小组,互相讨论、答疑、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交流和合作,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地理知识,并且可以分享各自的复习经验和技巧。

6. 创造记忆法:历史地理是一门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点的学科。

运用创造记忆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

例如,你可以用谐音、联想、动画等方式将难记的知识点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有趣的关联性达到深入记忆。

二、考试技巧1. 高效阅读题目:在考试中,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内容。

关键词的理解和判别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表示选择、比较、原因、结果等关系的词语。

通过仔细阅读题目可以避免在考试中出现低级错误。

2. 注重解题思路:历史地理考试中,有些题目需要进行推理和分析,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重思考问题的背景、逻辑关系和解决思路。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思考题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思考题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现代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

2、中国历史地理学经历了传统历史地理学、近代历史地理学、现代历史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

3、在我国气候变迁史上,近五六千年以来,西周时期、东汉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北宋至南宋初期、明清时期均是我国历史上的气候寒冷期。

4、南宋建炎2年(1148)黄河在(李固渡、)决口,由泗水入淮注入黄海,改变了黄河东注渤海的历史。

清咸丰五年(1855)6月,黄河在兰阳(铜瓦厢)决口,由重新注入渤海。

5、历史时期影响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人为因素)起次要作用。

6、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湖泊主要有(弦蒲薮、阳华薮、焦获薮、昭余祁7、历史时期我国长江河段中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指的是(下荆江)河段。

8、江汉平原上广义的云梦,指的是是春秋、战国时期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等多种地貌形态在内的楚王的(狩猎区、),“云梦泽”主要指江汉平原以(湖沼地貌)为主的一部分。

9、唐代时洞庭湖的湖面较大,号称(八百里洞庭)。

10、鄱阳湖在历史时期曾经发生过较大的变化,到(清初)时湖面发展至鼎盛。

11、在我国古代,(鄱阳湖)又称彭蠡、彭泽、彭湖。

12、我国的天然植被分为(森林、草原、荒漠三种类型。

13、从《禹贡》记载的土壤等级来看,秦汉以前(黄河流域)的土壤肥力等级较高,与今天全国土壤肥力状况相反。

14、从空间演变过程来看,历史时期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推进。

15、在渤海湾海岸分布着几列贝壳堤,其中位于天津市东南的小王庄、葛庄、沙井子一线的贝壳堤,大致代表着(殷商)时代的古海岸线。

16、秦汉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县称为(道)。

17、元明清时期我国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是(省)。

18、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题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题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之一,它概述了先秦时期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内容,把天下分为九州。

2、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

3、不仅是我国正史中第一部地理志,也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它的作者是。

4、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区域性地方志是东晋撰写。

5、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专著是,其作者是北魏的。

6、《元和郡县志》是我国保存较完好的最早的地理总志,作者是唐朝的。

7、历史时期中国的地图学取得了较大成就,汉代的是目前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图经。

8、清代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白晋等按照西方经纬度制图法绘制的,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实测经纬法绘制的地图。

9、的作者是宋朝的沈括,他对自然地理现象的探索颇有建树。

10、《大唐西域记》和的作者分别是和徐霞客。

11、《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读史方舆论纪要》的作者分别是。

12、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第一部有河渠书的是。

13、唐李吉甫所撰和宋乐史所撰 ,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

14、《水经注》作者是;《水经注疏》作者是。

1、历史气候研究表明,从近2000年的气候变化来看,前1000年相对更加(),后1000年相对()。

2、历史时期黄河以“善()、善()、善()”而著称。

3、见于先秦文献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是()大河和()大河。

4、见于《汉书》《水经注》中的“大河故渎”是指()中期至()末期的河道。

5、历史上黄河发生过1500多次决口泛滥,其中有()次重大改道。

6、1048年黄河第三次改道,形成()与()并存的局面,称二股河。

7、清初胡渭著《禹贡锥指》,详细记载了黄河在清代以前迁徙改道的情况。

8、明朝万历年间治黄专家()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下游被固定为单股河道,即今地图上的淤黄河。

9、自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荆江”常有(九曲回肠)之称。

初中练习精编历史九年级复习用书电子版地理部分

初中练习精编历史九年级复习用书电子版地理部分

初中练习精编历史九年级复习用书电子版地理部分一、人类的出现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可以不能生产工具,就是任何动物的显然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全然构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发生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发生的原因:人种的差异,就是相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氏族社会的相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出来,男子逐渐替代妇女沦为主要劳动力,已经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替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脊梁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1、国家的发生、统一及覆灭①公元前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出的古国——古巴比伦1、公元前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和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创建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1、公元前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1.《禹贡》:战国时期,华夏地域观念的文本呈现。

分州、贡道、导山、导水、五服。

九州记述有各州的土壤类型、田租等级、赋税等级及贡献物的种类、贡道路线等;三条四列表达了对山川地脉形势的认识;五服设定了自中心天子的王都每五百里一级依次向外的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五个领域,并规定了其向中央各自不同的服属义务。

三条、四列、九山。

《禹贡》提出的是天下秩序的楷模,是一份大一统王权的地理底图,是后世地理叙述的起点,其中包含重要的地理原则。

九州格局、五服等级、分区定位、中央之尊、向心结构,都是《禹贡》倡导的社会空间秩序。

三条四列是指《禹贡》“导山”部分在经过汉朝儒者的阐述之后,为中国山脉大环境的一种基本定性方式,反映了中国山川地脉分布形势。

2.《禹贡》半月刊:1933年,顾颉刚先生联合北大、燕大、辅仁三校有志于历史地理与民族史的学生,成立了禹贡学会,并创办禹贡半月刊。

《禹贡》半月刊由顾颉刚先生和谭其骧先生主编,1934-1937年,1935年开始以“中国历史地理”(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

3.《汉书•地理志》:《汉书·地理志》将政区、物产、风俗、人口统称“地理”。

建立沿革地理的谱系。

行政层级、户口数目、历史沿革、工商衙署、名山大川祠庙位置。

4.“中国”: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5.“九州”:芒芒禹迹,画为九州;战国时期的“九州”观念,《禹贡》九州。

另外几种“九州”说:《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吕氏春秋》、《容成氏》、《尔雅·释地》。

九州的秩序:冀州、中心之地,天子所居。

是中国汉族先民在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地域区划。

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

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汉民族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九州,意即汉地。

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3838篇)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3838篇)

2019年国家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当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最大时,下列四个岛屿昼短夜长的是( )A、库页岛B、爪哇岛C、火地岛D、西西里岛>>>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地球公转所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认知水平,同时又要求考生对世界著名岛屿的位置有所了解。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最大时对应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即6月22日)。

其时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库页岛、爪哇岛、西西里岛均在北半球,只有火地岛在南半球,故正确选项为C。

2.按因果关系排列以下各项顺序( )①黎段矛盾激化②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③张勋复辟④日本鼓动段祺端对德宣战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③②④①>>>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3.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的国家是( )A.法国B.美国C.德国D.日本>>>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4.多洛雷斯的呼声发生在( )A.海地B.墨西哥C.巴西D.委内瑞拉>>>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5.标志着红军长征取得完全胜利的事件是( )A、井冈山会师B、甘孜会师C、吴起镇会师D、会宁会师>>>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6.被人们称为"诗仙"、"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A、李白、王维B、杜甫、白居易C、李白、杜甫D、王维、白居易>>>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鲁迅发表《狂人日记》B、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掌握情况。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甘肃历史》《甘肃地理》综合复习

《甘肃历史》《甘肃地理》综合复习

《甘肃历史》、《甘肃地理》综合复习题1、在夏商周时期,甘肃境内除了周人、秦人外,还有西戎、月氏、乌孙、氐族、羌族和匈奴等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

2、 400 毫米等雨量线是农牧业上很重要的界限,它把甘肃省分成了东南部多雨区和西北部少雨区。

3、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性生产工具是打制石器,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属攫取性经济。

4、近代甘肃史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最著名史学家慕寿祺的《甘宁青史略》,是一部价值很高的编年体地方通史。

5、秦国成为称霸西戎的强大诸侯国时,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6、陇南山地由北向南可分为北秦岭、和。

7、全省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陇南山地及甘南高原少部地区。

8、甘肃省总面积为万平方千米。

9、齐家文化后期,公社开始解体,逐步向阶级社会迈进。

10、从光绪年间到辛亥革命,机械制造业冶炼技术、印刷技术和地质勘探技术等先后引进甘肃。

11、甘肃省内的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干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五个水系。

12、在东乡县马家窑文化的林家遗址中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的铜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一件青铜器。

13、甘肃省城乡发展的状态有?14、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是我国西部亚热带与温暖带的分界线,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线。

15、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甘肃省根据“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改革方针,顺利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

16、 280 年,晋武帝灭吴,统一南北,实现统一。

17、永嘉之乱后中原王朝再度分裂,南方建立了东晋,北方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其中在甘肃境内立国的主要有后凉、西秦和仇池国。

18、大佛寺是张掖市的旅游资源。

19、被誉为“东方雕塑馆”。

20、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新修今兰州沿黄河以北的长城,构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21、公元前138 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论、专题研究】(历史地理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什么是历史地理?伯克利学派课件上著名的地理学家
6-13考试重点熟练掌握全面掌握系统掌握【中国历史地理基础知识】
重点的有中国古代地理文献、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水路交通、清代以来的地理变化
简述元大都的规划布局特点。

明清北京城市的规划特点
秦汉到明清中国王朝都城在北方地区的空间转移过程和特点
2010年1月
名词解释(5*8)
1、横剖面法
2、读史方舆纪要
3、元和郡县志
4、太平寰宇记
5、郡县制
6、济水
7、陈仓
8、秦楚大道
论述:20*3
1、简述北宋时期开封到杭州的运河包括那几个主要河段?并在地图上标出具体走向(提供地图一张,在上面画)
2、论述秦代、汉代以及隋代、唐代再以及明代、清代的都城和基本经济区变化
3、论述禹贡的基本内容与结构,并阐述其在中国历史地理思想史上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地理思想的影响
前面有人说发考题不好,不过本来邓辉老师每年试题都是有变化的,还是发上来给后人做个参照吧,可以把握一下大方向。

2009年1月
一、名词解释
1、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人类文化活动的地域分异特点,以及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的一门学科体系。

2、五服制度
3、禹贡九州
4、吴会(隆中对)
5、昆明(族,汉代)
6、元和郡县志
7、太平寰宇记
8、黔中郡
二、综合题
1、简述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国王朝都城在中国北方地区的空间转移过程和主要特点
2、简述北宋时期开封到杭州的运河包括那几个主要河段?其中利用了哪些天然河道和古
运河?
3、翻译下段文字,并比较它和唐朝基本经济区分布的区别。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和去年的题其实有很大不同,不过还是可以看出重点依旧是文献和交通部分。

总结一点经验吧:
1、古文献那一章要好好背,哪怕是课件上只出现过名字的,也得背,考前去找找资料看
一下。

2、交通是重点,不过不要太纠缠于细节了,我们复习时都背了很多道路的具体路线,都
没考。

可能过于注重细枝末节了。

老师更注重是宏观方面的把握吧。

3、背古代交通部分时可以结合地图,尤其是运河那部分。

4、其实平时就应该去翻翻历史地理类的书,考前翻了下侯仁之先生的文集,很有意思呀
,关于北京城水系变迁、规划设计和沙漠地理都写的很详细,虽然今年没考,不过这些基础还是有必要了解的。

(可能很多人平时就有去翻文献,我期末才后知后觉,面壁去……
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所著的区域地理著作,全书集自然与人文地理于一身,但以军事地理为主。

着重记述历代兴亡大事、战争胜负与地理形势的关系,注重经世致用,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尤其重视。

不但对于军事地理、沿革地理方面《读史方舆纪要》有十分重要的记述,而且在经济地理方面亦有相当可观的内容。

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区域地理著作。

明末清初顾炎武撰。

《天下郡国利病书》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

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

括地志:《括地志》是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初魏王李泰主编。

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为后来的《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开了先河。

全面反映盛唐时代行政区划和地理情况的专书。

元和郡县图志:《元和郡县图志》为李吉甫所撰,是一部中国唐代的一部地理总志,对古代政区地理沿革有比较系统的叙述。

书中以贞观十道为基础,又分为47个节镇,将所属各府州县的户口、沿革、山川、古迹以至贡赋等依次作了叙述。

每镇篇首有图,所以称为《元和郡县图志》
太平寰宇记:宋太宗时地理总志。

乐史撰。

是继《元和郡县志》后又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

《太平寰宇记》分为十三道,分述各州府之沿革、户口、风俗、土产及所属各县之概况、山川湖泽、古迹要塞等,还分列“四夷”二十九卷,记述周边各族
元丰九域志:北宋中叶地理总志,王存主编,书中除记载当时疆域政区外,又备载各地户数、
元丰三年(1080年)土贡数额,是研究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

舆地广记:南宋欧阳忞撰,从远古至宋,郡县建制沿革变化,内容完整,体例明了,为后代编一统志之先河。

大元一统志:元世祖时官修,各地方志的总志。

保存了大量宋朝、金朝、西夏、大理国、西辽、吐蕃、蒙古高原、元朝时所修方志书中的珍贵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大明一统志:明代官修地理总志
寰宇通志:明代官修地理总志
大清一统志:清朝官修地理总志。

从清康熙至道光年间,前后编辑过3部。

《越绝书》是记载我国早期吴越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东汉袁康撰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

《华阳国志》: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
《蛮书》为记载南诏史事的史书。

又名《云南志》《南夷志》、《南蛮志》、《南蛮记》。

共十卷。

唐樊绰撰。

《吴郡志》,即南宋平江府志,范成大撰,为地方志名作
《齐乘》:元地方志。

六卷。

于钦撰。

所叙主要为山东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