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税收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求而向个人和企业征收的一种财政手段。
税收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合法性原则: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法律规定了纳税人、纳税义务以及征收的具体程序和方式。
政府必须依法公正地进行税收征管,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公平性原则:税收应该具备公平性,即纳税人应该按照其经济能力承担相应的税收负担。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税收,而低收入群体则享受相对的减免或补贴。
3. 经济效率原则:税收应该在尽量不影响资源配置的前提下进行征收。
高效税收体系能够减少税收的扭曲效应,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
4. 适度原则:税收的征收应该适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适度的税收可以平衡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同时也能够保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5. 稳定性原则:税收应该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以确保政府财政收入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
稳定的税收制度能够提供一个可持续的财政基础,为政府提供持续投资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综上所述,税收的基本原理包括合法性、公平性、经济效率、适度性和稳定性。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税收的公正、合理和有效
执行,从而满足政府的财政需求,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第三章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一、利用价格平台进行税收筹划二、利用税法等法律的差异性筹划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四、利用税法的漏洞进行税收筹划五、利用税法等的空白点进行税收筹划六、利用税法等相关法律的弹性进行税收筹划七、利用税收的临界点进行税收筹划一、利用价格平台进行税收筹划✹(一)含义价格平台是指纳税人利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自由定价权,以价格的上下浮动作为税收筹划的操作空间而形成的一个范畴,其核心内容是转让定价。
✹(二)方法转让定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关联企业,不合营业常规的交易形式进行税收筹划。
✹(1)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低定价的策略,使企业应纳的流转税变为利润而转移,进行筹划。
如适用基本税率17%的增值税企业,为减轻增值税税负,将自制半成品低价售给适用低税率13%的联营企业,虽然减少了本企业的销售额,但却使联营企业多得了利润,企业也可以从中多分联营利润,从而实现了减轻税负的目的。
✹(2)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抬高定价的策略转移收入,进行筹划。
✹实行高税率增值税的企业,在向其低税负的关联企业购进产品时,故意抬高进价,将利润转移给关联企业。
这样既可以增加本企业增值税扣税额,减轻增值税税负,又可以降低所得税税负。
然后,从低税负的关联企业多留的企业留利中多获一部分。
✹(三)注意问题(1)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价格的波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3)纳税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筹划安排。
二、税法等法律的差异性筹划(一)含义行为主体通过对税法自身及其与相关法律的差异的利用,对其涉税事宜进行的筹划。
✹(二)方法1、利用不同经济性质企业税负的差异实施税收筹划如对纳税人销售软件实行“即征即退”增值税的规定等 2、利用行业税负差异实施税收筹划3、利用地区税负差异实施税收筹划4、利用特定企业的税收优惠实施税收筹划✹(三)注意问题:准确把握税法意图、时效性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一)含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时所凭据的国家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形成的一种操作空间。
税收原理PPT课件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不同种类的税收及其 征收方式,了解税收征收的具体操作和管理,为将来从事 财政、税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02 税收基本概念
税收定义与特点
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 律规定的标准,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取得的一种财 政收入。
税收结构
税收结构是指各种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
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有过大的差异或歧视。
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尽可能地减 少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资和经济持续发展。
06 税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国际税收制度比较
各国税收制度特点
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特点,包括税制结构、 税种设置、税收征管等。
税收制度的差异
分析各国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对 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趋同性
研究各国税收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同的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的开征 、停征以及各种税收的减免等都必须依照 法律的规定执行。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符合国家的社会政策目 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
03 税收制度与政策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定义
税收制度是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规定征收的各种税的制度,以 及相应的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义务和负担,包括经济负 担和心理负担。
税收负担的合理配置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
中国税制
税收来自于私人部门:居民、非居民(港澳台外籍——自有住房后便为居民)居民/非居民企业
财政:以国家/政府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财政(国民收入)分配活动形成了分配关系
税收:以国家/政府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征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或形式
税收:无偿性——核心强制性——保障固定性——规范
课税(传统叫法)=征税
(一)税收: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或形式。
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
3.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税收的原理
2.无偿性 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国家征税并不直接以向纳税人提供相应数量的公共产 品;
二是指国家所征税款不构成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3.固定性 固定性 是指国家按事先规定的征税对象、征收标准和课征办法等实施征 税。 税收的上述特征是衡量一种财政收入是否为税的标准。
第二节 税收原则
微观税负:是指某个纳税人或某一课税对象 的税收负担,可以用个人所得税负担率或商 品劳务税负担率来表示。研究微观税收负担 旨在分析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产品之间的 税负水平,为制定合理的税负政策提供决策 依据。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
名义税负又称为法定税负,是从税制规定看的 纳税人应承担的税收负担水平。 实际税负是纳税人实纳税额与其收入的比值
纵向公平: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
税收公平的两种衡量标准
受益标准:各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服 务活动中获得的实际利益相一致。 横向公平可解释为从政府公共服务活动中获益相同 的人应承担相同的税负. 纵向公平可解释为受益多的人应承担较多的税负, 每一社会成员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活动中获 得的利益相等。 受益原则实际上是将公民纳税与政府提供服务看成 一种类似于市场的交易过程。 受益原则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一个最大的难题是,如 何确认每一个人从政府提供的服务中所获得的利益。
C A
Q1 Q2 Q3
稅收收入
Tc Ta
0 0
第三节 税收负担 一、税收负担的含义
税收负担一般是指因政府课税相应地减少了 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而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 或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
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 宏观税负: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
收负担,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来表示。 研究宏观税收负担,可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 税负水平,解决税收在宏观方面促进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 问题。
税收学原理
税收学原理
税收学原理是研究税收的性质、原理和影响的学科。
税收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向个人和企业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税收的征收和使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和经济社会发展。
税收学原理包括税收基本原理和税收政策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经济合理性原则和适度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税收应该根据纳税人的能力来确定。
效益原则是指税收应该根据纳税人从社会获得的实际效益来确定。
经济合理性原则是指税收应该符合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的要求。
适度原则是指税收应该适应国家的财政需要,同时不过重地负担纳税人。
税收政策原理主要包括稳定性原则、发展原则和调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指税收政策应该具有稳定性,避免对经济产生过大的影响。
发展原则是指税收政策应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调控原则是指税收政策应该具有调节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功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
税收学原理在实际税收政策制定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税收学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税收的本质和作用,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税收的原理
税收的原理
税收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法律规定,对个人、家庭、企业等单位从其所得收入、财产或经济交易等方面征收的一种财政性收入。
税收的原理基于以下几点:
1. 纳税人责任:税收的原理是建立在每个纳税人都有义务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纳税的基础上。
纳税人根据其税务义务支付相应的税款,以支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
2. 公平原则:税收原理的核心之一是追求公平。
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差异,税收的征收方式与税率会有所不同,以确保每个纳税人都按照其能力承担相对公平的税负。
3. 适应性原则:税收原理还包括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和国家财政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特定种类的税收,以促进经济增长、调节资源分配和满足公共支出需求。
4. 法定原则: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税收原理要求政府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并公布给纳税人,以确保征收过程的透明和合法性。
5. 效率原则:税收原理也与经济效率有关。
税收的征收与使用应该能够支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对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减少纳税人的税收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总而言之,税收的原理基于公平、适应性、法定性和效率性的
原则,以确保税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合理的,并能够为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收入。
公共经济学课件:税收原理
税
率
累进
比例
O
定额
税基
5
比例税率是指对于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量大小 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
定额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 税额,是以绝对金额表示的税率。具有累退特征。
累进税率制度下,税率随着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 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和依据不同,又可分为全额累 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二)课税对象(税目与计税依据):征税的标的物。
税目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具体的 征税范围。
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基本上可以分为两 是某一税种的课税依 据。如流转税的课税基础是流转额,所得税的课税基 础为所得额,房产税的课税基础为房产
等有重要意义。
(2)纳税期限
所谓纳税期限,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 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10
(3)税收优惠:减税免税、起征点与免征额
所谓减税免税,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 与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减税是指对应纳税额 少征一部分税款;免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起征点(cutoff point)。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 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 到起征点时不征税。而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 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 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
税。
14
在税制设计上,一是税基本身,是以收入、支出还是
以消费为基础。其次是税基的大小,是以全部商品为
基础,还是以部分商品为基础。
税收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税收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税收学是财政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政府通过税收来筹集财政收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国家的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类型、税收原理、税收的影响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指政府按法定规定,以对纳税人的财产、收入等进行征收的一种强制性财政收入方式。
税收是政府的一种权力行使,是属于相对强制的财政收入。
税收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点:1. 法定性:税收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征收的,具有强制性。
2. 强制性:纳税人不能逃避缴纳税款,不依靠自愿捐赠。
3. 综合性:税收是以整体财务为核算对象,而不是单项财产。
4. 公共性: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支出需要而征收的。
5. 客观性:纳税人的个人意愿和愿望与税收无关。
二、税收的类型根据税收的征收对象和税收的性质,可以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收入税和财产税以及中央税和地方税等不同类型:1. 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给政府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是指由消费者最终承担,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2. 收入税和财产税:收入税是以个人或企业的收入为征收对象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财产税是以个人或企业的财产为征收对象的税收,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
3. 中央税和地方税:中央税是由中央政府征收的税收,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收,如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以上是税收的基本类型,不同的税收类型具有不同的征收对象和征收方式,对国家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三、税收的原理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和规律,税收原理是税收制度的基础和原则性条款。
税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公平原则:税收的征收应当符合公平原则,即对于同等情况的人应当征收同等的税款,实现纳税人的公平。
这包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应当与其经济能力相适应,适用税率应当公平合理等。
税收原理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 的税款以一定方式转嫁给他人承受 的过程。 税负归宿:是指经过转嫁后税负的 最终落脚点。
研究政府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来筹集 税款,实现效率与公平。 最优税收:是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和征 收的,不产生税收额外负担或不造成任何 经济扭曲,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 次优税收: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 的前提下,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 负担最小的税收。
二、最适课税的基本目标
内在优化目标:使征税对相对价 格和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不发生 或仅发生较小的影响。 外在优化目标:通过税收手段弥 补市场缺陷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 前转。也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 前转 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前转是税负 转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 2.后转 后转。也称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 后转 购进价格将税负转嫁给供应者。 3.税收资本化 税收资本化。也称税收还原,指要素购买 税收资本化 者将所购资本品的未来应纳税款,在购入价 中预先扣除,由要素出售者实际承担税负。
三、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直接税与间接税的相互配合 直接税和间接税在功能上是相互补充的 一国税制中,究竟是以所得税还是商品 税为主体,取决于政府收入目标、税收 征管能力和税收政策中公平与效率目标 的权衡等因素。
(二)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最适商品课税研究商品税设计如何使 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 对全部商品实行统一税率并不一定是 最优的,因为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 同 逆弹性法则:商品税税率的高低应与 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小呈反比,又称拉 姆齐法则。 “逆弹性法则”的局限性。
《税收原理》课件
03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概念与衡量
税收负担的概念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受的经济负担。它是税收的核心问题,也是 税收政策的核心。
税收负担的衡量
税收负担的衡量通常采用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 定时期内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微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纳税人或纳税单位所承 受的税收负担。
04 税收效应
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通过税收可以调节社会总 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税收可以影响生产成本和 市场需求,从而影响物价 水平。
就业创造
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刺激 投资和消费,增加就业机 会。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收入再分配
社会稳定
税收可以通过累进税率、遗产税等手 段实现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负担转嫁的概念
税收负担转嫁的形式
税收负担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经济交 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缴纳的税款转 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收负担转嫁有多种形式,包括前转 、后转、消转和资本转嫁等。前转是 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将税款转嫁给购买者;后转是指纳税 人将税款转嫁给商品或劳务的供应者 ;消转是指纳税人通过降低生产要素 的购买价格或提高销售价格将税款转 嫁给消费者;资本转嫁是指纳税人将 税款转嫁给投资者。
税收法制原则要求税制设计应符合法律法规的 规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或超越法律授权。
税收法制原则对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具有重 要意义,是税收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税收法制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必须依法进行,税 收法律法规是征税的唯一依据,所有纳税人都 必须依法纳税。
税收法制原则的实现需要制定完善的税收法律法 规,确保税收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保障纳 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原理课件
06
未来税收发展的趋势与 展望
未来税收制度的发展趋势
1 2
税收制度将更加公平合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制度将更加注重公平 性和合理性,以减少贫富差距和促进社会和谐。
税收制度将更加透明和规范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税收制度将更加透明和规范, 以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和防止税收腐败。
3
税收制度将更加灵活和适应性
人才培养和企业研发投入等方面。
税收政策将更加注重民生改善
03
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税收政策将更加注重减税降费、扶贫
济困和促进就业等方面。
未来税收征收管理的发展趋势
税收征收管理将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税收征收管理将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降低 征纳成本。
税收征收管理将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
税收政策调整的方式:增税、 减税、免税等
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鼓励投资、促 进创新、支持特定行业等
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评估:经济效应、 社会效应、财政效应等
税收优惠政策的形式:减税、免税、 抵扣等
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根据政 策目标、实施效果进行调整和完善
03
税收征收管理
03
税收制度设计的影响因 素:经济、社会、政治、 法律等
04
税收制度优化的路径: 简化税制、降低税率、 扩大税基等
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01
02
03
04
税收政策制定的依据:国家发 展战略、经济形势、社会问题
等
税收政策调整的时机:经济周 期、政策目标变化、税制改革
等
税收政策制定的程序:调研、 起草、征求意见、审议等
04
第3章 税收原则 税收学原理课件
2020/10/29
30
3.4.1 税收效率原则的内涵
• 政府征税行为的影响: 纳税人缴纳的税款 非税款形式的负担
• 税收效率要求国家征税活动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 的有效运行,尽可能地缩小非税款形式的负担。
• 非税款形式的负担包括税收扭曲资源有效配置带来的效率 损失以及征税过程中所耗费的征纳费用。 税收经济效率 税收行政效率
每个纳税人纳税的最后一个单位货币的边际效 用应当是相等的,因为当不同纳税人边际效用的 牺牲相等时,从全社会来看各纳税人因纳税而受 到牺牲的总量是最小的。
2020/10/29
28
支付能力原则
• 在解决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时,支付能力原则没 有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有机地联系起来,而 仅仅只是从税收自身来孤立地考虑问题。
第3章 税收原则
2020/10/29
本章主要内容
• 3.1 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 • 3.2 税收的财政原则 • 3.3 税收的公平原则 • 3.4 税收的效率原则
2020/10/29
2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
• 便利原则 各种赋税征收的日期和方法,必须给予纳税者最大便
利。 • 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额。
• 效率原则 政府应当选择对有效市场上的经济决策干预最小化的
征税办法。税收的额外负担应该降低到最低限度。
• 政策原则 当将税收政策用于实现刺激投资等其它目标时,应尽
量避免对税收公平的干扰。
2020/10/29
10
3.1.3 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理论
• 稳定原则
税收结构应当有利于财政政策的运用,以便达到稳定 与增长的目标。
• 明确原则
对税收制度应进行有效而不是专断的管理,应使税收 制度为所有纳税人所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 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伴随着国家和私有财产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
2020/6/8
1· 税收的主体——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 2· 税收的目的——满足国家职能的需要 3· 征税的依据——政治权力—— 法律 4· 征收形式——货币和实物 5· 税收的本质——特定的分配关系 国家征税就是把一部分社会产品强制地转变 为国家所有的过程,会引起一部分社会产品在不 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转移,导致社会分配关系的变 化。
异:① 概念不同。 ② 计算具体税额时处理不同,税负不同。当课税对象大
于起征点时,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包括起征点本身。 采用免征额时,只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免征额应 先扣减,不包括在征税对象中。因此规定起征点的税负重于规 定免征额的税负。
③ 照顾的侧重点不同。起征点照顾的是低收入者,目的 是贯彻合理负担的政策;免征额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目 的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最低需要。
二、公平原则
第一层次:税收负担的公平 要求具有同样能力的人纳同样的税,而且,税款的使用应 受纳税人的监督。 第二层次:税收的经济公平 通过课税机制建立机会平等的经济环境。 第三层次:税收的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的实现:一是调节收入过分悬殊,调节由于 非正常因素导致的收入不平等,防止社会矛盾激化; 二是保证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受灾人们有接受 社会保障的权利。
(二)按税收管理权限使用权限不同分为:中央税、地方税、 共享税
(三)按征收实体不同分为:实物税、货币税 (四)按计税依据不同分为:从价税、从量税 (五)按税收负担是否转移为标准分为:直接税、 间接税 (六)按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分为:价内税、价外税
2020/6/8
二、税制结构
税制结构——是一个国家根据其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的要 求,分别主次设置若干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种所组成的税 制总体格局。
在具体运用上,也可分为单一 定额税率、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 额税率和分类分级定额税率几种.
2020/6/8
四、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在商品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 定应缴纳税款的环节。
五、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应 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时间期限。
六、减免规定 减免规定 --税法上对某些纳税人和课 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三、财政原则
第一层次:足额稳定 足额——税收要为财政筹集足够的资金,以满足政 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需要。 稳定——税收收入要相对稳定,把税收同国民经收 入的比例稳定在一个适度水平,不宜经常变动。 第二层次:适度合理 适度——取之有度 合理——要科学区分税收中的税与非税形式
2020/6/8
T
以下是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超额累进):
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元)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000 的部分
5
2 超过1000—5000的部分
10
3 超过5000—20000的部分 20
4 超过20000—40000的部分 30
5 超过40000的部分
40
① 请计算各级速算扣除数,并填写在表格的相应位上
② 设某纳税人应税所得48000元,试分别用定义法和速算
扣除数(速算法)计算应纳税额。
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元)
税率(%)
1 不超过1000 的部分
5
2 超过1000—5000的部分
10
3 超过5000—20000的部分 20
4 超过20000—40000的部分 30
速算扣除数 0
50 550 2550
2020/6/8
三 . 税率
税率--应征税额占课税对象数额的比例,是计 算应征税额的标准,反映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 中心环节。
税率有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分.名义税率是税 法规定的税率,也即“税目税率表”上规定的税率;实 际税率则是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率,即纳税人的实 纳税额与实际收入的比率.
税率是一个总的概念,具体又可分为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5 超过40000的部分
40
6550
定义法: 1000×5%+4000×10%+ 15000×20%
+20000×30%+8000×40%
=12650 速算法:48000×40%-6550=12650(元)
第三节 税制分类与结构
一、税制分类法
(一)按课税对象不同分为:流转课税、收益课税、财产课 税、行为课税
2020/6/8
返回
链接
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预先通过法 律统一规定了课税对象、征收范围、计税 标准、征收比例、缴纳期限等,国家税务 机关和纳税人都必须严格遵守,不能随意 变动。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不得偷漏、 拖欠和抗拒;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不 得擅自减免,也不能滥征无度。
2020/6/8
2020/6/8
二、 税收的形式特征
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标志
三性 :(一)强制性 (二)无偿性 (三)固定性
税收的上述特征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任何一种收入形式,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才成 为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它是任何社会制度下税收 的共性。
2020/6/8
链接
强制性
现实生活中 比较常见的有
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以全值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第四节 税收原则
一、效率原则
第一层次:税收的行政效率 它是通过一定时期直接的征税成本与入库的税收收入之间 的对比来衡量,比率越小,税收行政效率越高;反之,相反。 第二层次:税收的经济效率 是从整个经济的范围来看待税收效益,主要从征税过程对 纳税人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正负效应方面来判断税收是否 有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选择提高税收双层经济效益的方法与 途径是: 1、科学选择主体税种,简化税制结构 2、正确制定税收政策,提高税收效应 3、优化税收管理,节省征收费用
例如所得为1600: 全额累进税额:1600 ×10%=160 超额累进税额:1000 × 5%+ 600×10% =110
例如所得为2600:
全额累进税额:2600×15%=390
超额累进税额:1000×5%+1000×10% +600× 15%
2020/6/8
=240
★ 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方式的比较 ★ 解决超额累进方式计算复杂可用“速算扣除法” ★ 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 ★ 超额累进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从以上分析可知,税收收入的适度合理就是在正常税率区域即0到A中间, 寻找一个合适的征收点.
四、 法治原则
第一层次:良好的税法是税收法治的前提 良好的税法必须具备:
(1)合宪性和公正性 (2)可行性 (3)规范化 (4)统一性 (5)稳定性
(一)单一税制结构 ——只有一个税种的税收体系——单一税论。只在理论上 提出过,而实际中未被推广过。如:单一土地税论、单一消费 税论、单一财产税论、单一所得税论。 单一税制的优缺点:从效率原则看,征收便利,征税费用 少,但对经济过程干扰大;从公平原则看,征收不普遍,不能 按能力负担;从财政原则看,不能取得充足的财政收入。
2020/6/8
七、违章处理——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的处置措施。 偷税——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非法手段不交或少交税 款的违法行为。 抗税——纳税人对抗国家税法拒绝纳税的违法行为。 欠税——拖欠税款,纳税人不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 违章行为。 漏税——纳税人出于无意而未交或少缴税款的违章行为。
处理方式:批评教育、强行扣款、加收滞纳金、罚 款、追究刑事责任。
(二)复合税制结构 ——多种税同时并存,且主次有序,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的税收体系。 主体税种——在一个国家税制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起主
要作用的税种。它在整个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并且在调 节经济方面也发挥着较为重要作用的税类。
辅助税种——其收入在整个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在 调节经济方面处于次要和辅助补充地位的税种。
拉
弗
曲
E
线
图
C
0
· A
税收禁区
F
D
B
A
t 100%
1、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它是美
国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设计的
2、揭示的原理为: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税收收入;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二种不同税率,一般宜选用低税率; (3)从理论上说,存在最优税率点(A点)。
1、起征点 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 界限)。 2、免征额 免征额 --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 的数额。 3、减免规定 减税--是对纳税人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 免税--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2020/6/8
同:① 二者都是减轻税收负担的措施。 ② 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
返回
第二节 税制要素
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程序规定的征税依据 和规范,也是税务机关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 依据和工作规程。包括税收法令、条例、实施细则、 稽征管理办法等。
税制要素是构成每一种税收制度的基本因素。它 包括以下几点:
2020/6/8
一、纳税人(纳税主体) 纳税人--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它是税法规定 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与个人。
全额累进税率-----对征税对象的全额,都按照 与之相适应等级的税率计算税额
累
超额累进税率-----将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
进
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
税
率,每个等级分别按该等级的税率计征
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