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管理学基础(四)
(2024年)《管理学基础》教案(全)(精华版)
管理者角色与技能
2024/3/26
管理者角色
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领导者、决策者、协调者、监督者等多重角色,对组织的 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管理者技能
管理者需要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等多方面的技能。其中,技术技 能是指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和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相处、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教案( 全)(精华版)
REPORTING
2024/3/26
1
2024/3/26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管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 战略管理过程与方法 • 领导艺术与沟通技巧 • 创新管理与组织变革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目录
PART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类型划分
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等类型。其中,产品创新关注于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过 程创新关注于改进生产或服务的流程;组织创新关注于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市场创新关注于开拓新 的市场或营销手段。
2024/3/26
24
组织变革动力与阻力分析
2024/3/26
变革动力
组织变革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资源的调整以及组织发展的需求。外 部环境的变化包括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政策法规等因素;内部资源的调整涉及人力资 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方面;组织发展的需求则与战略目标、组织结构、企业文化
01
02
03
群体动力学
探讨群体内部的力量和过 程,如群体规范、角色、 冲突等。
2024/3/26
团队建设与管理
分析如何有效地组建和管 理团队,包括团队发展阶 段、团队角色、团队决策 等。
管理学基础(第四版)第十章控制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控制一、单项选择题1.控制被视为组织的一项积极性要素,其理由在于控制可以帮助组织避免( ) 。
A. 变化B. 加重错误C. 组织复杂化D. 有效运作2.( ) 控制发生在实际的变化过程中。
A. 前馈B. 后馈C. 同步D. 预防3.前馈控制发生在实际变化过程( ) 。
A. 之前B. 之后C. 之中D. 之前、之中和之后4.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是( ) 。
A. 制定标准B. 评价成绩并纠偏C. 用标准衡量成绩D. 质量控制5.用标准衡量成绩的过程中,( ) 对纠正偏差无丝毫意义。
A. 改变标准B. 全力运用反馈控制C. 保持现状D.A 和c6.某教授讲到管理控制部分时,要求学员做一项练习。
教授说:“大家都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的情况比较了解,你们是否知道目前大学管理部门都是从哪些力一面控制教师的?每人只要说一个方面即可。
”学员们发言踊跃,有的说要检查教师的教案更新情况,有的说要检查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的说要检查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的成绩⋯⋯。
学员边说,教授边记,很快黑板被写满了。
面对如此多的控制标准,教授问学员:“现在,有谁愿意当老师,请举手。
”大家盯着黑板,长时间没有举手。
造成上述控制标准过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
A.没有明确或忽视了控制的日的B .没有选择好关键控制点C.管理人员希望控制全局的欲望 D .人们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7.可以克服对于控制的抵制行为的技术是( ) 。
A. 目标管理B. 会计C. 现状分析D. 计算机管理8.前馈控制又称为( )。
A.同步控制B. 预防控制C .反馈控制D .实时控制9.以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为控制重点的控制工作是( )。
A. 前馈控制B. 反馈控制C. 现场控制D. 计划控制10.有效管理的( )使系统得以及时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A. 准确性B. 灵活性C. 及时性D. 经济性11. 控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
A. 寻找错误B. 衡量雇员绩效C. 确保行为依循计划发展D. 使人们失去自由12.在偏差出现前就预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来”,这种行为属于:()。
《管理学基础》教案全完整版(2024)
。
指令式领导风格
强调领导者的权威和决策力,对员 工进行明确的指导和监督,适用于
紧急或危机情况。
2024/1/28
亲和式领导风格
关注员工情感和需求,建立和谐的 工作氛围,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 度。
愿景式领导风格
通过塑造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激发 员工的内在动力和奉献精神,推动 组织变革和发展。
保持冷静和理性,控制情绪的 表达和影响,避免情绪化的决
策和行为。
2024/1/28
33
提高领导力途径探讨
01
02
03
04
学习与自我提升
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 高个人素质和能力水平,为领
导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实践经验积累
通过参与项目、承担职责等方 式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寻求反馈与支持
27
决策方法比较和选择依据
2024/1/28
• 直觉决策法:依赖经验和直觉进行快速决策。适 用于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在紧急或复杂情况下的决 策。
28
决策方法比较和选择依据
2024/1/28
问题性质
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紧急性和重要 性选择合适的决策方法。
信息充分性
评估可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选择能 够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的决策方法。
《管理学基础》教案全完整 版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管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组织文化与行为 • 计划与决策方法论述 • 领导艺术与沟通技巧 • 控制过程及绩效评价方法
2
目录
• 创新管理与变革应对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1. 课程性质该课程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为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是依据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来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管理技能培养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实际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管理技能的培养来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实践的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他们的管理创新思维。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管理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让学生掌握管理原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和控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基层综合管理技能。
(二)分类目标1.能力目标(1)管理组织机构和团队组建能力;(2)工作任务的计划与决策能力;(3)组织设计与人事管理能力;(5)领导理论和领导方式解决实际管理中的问题能力;(6)运用控制方法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1)了解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2)熟悉管理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3)熟悉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实际管理活动过程,使他们认识到管理技能来源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
通过构建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管理学基础讲课稿
➢管理与组织环境 ➢管理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从化电大 李理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导言: ➢管理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伴生物。 ➢管理实践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可以追
溯到几千年前。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
种文化现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 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和性质及职能
1、管理是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是动态协调过程(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与利益) 3、目的:有效达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 活动成效。(目标是明确的) 4、对象:组织资源和组织的活动。
从化电大 李理
二、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 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概念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
干什么,并用最好的方法干。 法约尔:所谓管理就是计划、组织、协调、指
挥、控制(行为学派) 埃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学派) ➢ 本书观点: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
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 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理解管理的概念:
计划和目标
计划和目标
从化电大 李理
三、管理的职能
2 组织职能 根据工作的
要求设置部门、 人员的特点设计 岗位,通过授权 和分工,将适当 的人员安排的适
当的岗位上
3 领导:用权。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 4控制:纠偏、时效性。
从化电大 李理
第二节 管理者的角色及技能
一、管理者的分类: (一)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划分: 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内容:
《管理学基础》教案(全)
《管理学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熟悉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管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核心内容,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教学内容1.管理概述:介绍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决策:分析决策的类型、过程和方法,探讨如何提高决策效果。
3.计划:讲解计划的概念、类型、编制方法和实施策略。
4.组织:阐述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内容。
5.领导:探讨领导理论、领导艺术、领导力培养等方面。
6.激励:分析激励理论、激励机制和激励方法。
7.控制:介绍控制的概念、类型、过程和方法。
8.创新与发展:讲解创新理论、创新方法,以及企业战略管理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管理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实践能力。
5.课外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
2.学时分配:理论讲授32学时,案例分析16学时,小组讨论8学时,情景模拟4学时,课外实践4学时。
3.教学进度:每周2学时,共16周。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2.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40%,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特别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管理学原理》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
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任务(1)在教学目标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际管理技能为根本。
(2)在课程内容体系上,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3)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参与式、互动式和模拟教学的方法体系。
(4)在教学基本建设上,构建学校与企业共建、教师与企业家合讲、讲授与多媒体结合的立体化系统。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
“124”是指“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
即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二是管理思想;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 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绩效考核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内容,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能够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手段解决管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
《管理学原理》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1.知识目标(1)了解和掌握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
管理学基础课程简介
管理学基础课程简介一、课程的描述《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概论(概念、原理、决策、组织文化等)、管理学的发展史及主流的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内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管理者的素质,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运营基层管理人”打好基础。
二、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管理学课程发源于欧美西方社会。
在西方社会的文化和信仰背景下发展的相当成熟。
国内管理基础课程内容体系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
我院管理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始于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以《企业管理》等课程的形式出现,但课程内容中包含了相当篇幅的管理学原理的内容。
90年代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从量上而且还从质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适应这种形式变化,我院开始将《管理学基础》课程纳入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体系中,并写入教学计划。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是我系重点建设的课程,倾注了几代领导、专家和教师们的心血,现是我院管理类和经贸类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2002年管理学基础正式作为院级重点课程开始建设,2003年,院级课题《〈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正式立项。
2004年,管理学基础课程已正式被确定为院级重点课程,2005年管理学基础课程已正式被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
2006年5月,院级课题《〈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已通过结题。
本课程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配备、配套辅助教学资料与案例库、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组织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均已取得显著的成绩。
本课程建设突出两大特点:(1)西方管理学原理与中国文化的有效融合;(2)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教育。
行政管理学基础精讲4-第6~7章
A.市场行政管理
B.文化行政管理
C.工商行政管理
D.宏观经济行政管理
174.会议管理的核心内容是【 】 A.会议质量控制 B.会议规模控制 C.会议时间控制 D.会议地点控制
作业-多选
182.当前我国政府国有资产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包括【 】 A.有效管理国有资产 B.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 C.维护国有资产的 正常运营 D.增加国有资产的价值 E.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行政沟通行为的特点:①交互性; ②媒介性; ③目的性。
二、行政沟通的种类与基本形态 P220
1.行政沟通的种类: ①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可以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②按照沟通方向,可以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③按照信息是否进行反馈,可以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2.行政沟通的基本形态: ①环式; ②链式; ③轮式; ④Y式; ⑤全通道式。
A.服从权威 B.调处
C.谈判
D.冷处理
202.目前实行委员会制行政组织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瑞士
作业-多选
222.行政沟通的基本形态包括【 】
A.环式沟通 B.链式沟通
C.轮式沟通
D.Y式沟通 E.全通道式沟通
202.依据行政决策和担负行政责任的人数来划分,行政组织体制可以被分 为【 】 A.完整制 B.首长制 C.分离制 D.委员会制 E.集权制
行政组织由四个要素组成: 1.行政职位(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2.行政人员(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要素) 3.行政体制 4.精神要素
行政组织行为的特点:政治性、法制性、持续性、系统相关性。
二、行政组织的设计 P199
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来自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环境
管理学基础说课稿
管理学基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管理学基础》。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这七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它旨在为学生提供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在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的前导课程包括经济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等,后续课程则有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管理的职能和过程,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管理的定义、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等。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如制定计划、组织资源、领导团队、控制过程等。
同时,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职业素养,如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使学生具备成为一名优秀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一)管理与管理学介绍管理的定义、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以及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管理理论的发展讲述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让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三)计划与决策包括计划的类型、编制过程和方法,决策的类型、程序和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计划和决策能力。
(四)组织讲解组织的设计、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变革与发展等,使学生掌握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领导阐述领导的概念、领导理论、领导方式和艺术,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管理学原理-第四章-决策 PPT课件
而来?哪些最具可行性?哪些最不可行?为什么? 返回15
第四章 决 策
(二)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又称专家意见法,1946年,美国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首次用这种方法来进行预测。
步骤四
分析、评价方案
步骤五
确定方案
步骤六
实施方案
步骤七
监督和评估
9
一、决策的程序-1
(一)提出问题 决策首先应当诊断和确定问题的所在,即问题是什么。
(二)确定决策目标 决策目标是决策问题本质的概括与抽象。 目标的确定一是要力求准确;二是要具体,尽可能量化,否则 会给抉择方案带来困难。一般而言,目标有三个特点: (1) 可以计量其成果。 (2) 可以规定其时间。 (3) 可以确定其责任。
第四章 决 策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1
学习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决策的含义、特点 及决策类型;
2.了解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理解各种定性、定量的决策方法; 4.了解群体决策的概念、特点和方法。
返回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决策概述 决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决策的一般方法 群体决策
二、群体决策的利弊分析
(一)群体决策的优点 1.群体决策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的智慧,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问 题 2.群体决策能够利用更多的知识优势,借助于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 的可行性方案 3.群体决策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其成员不同的教育程度、经验和背景 4.群体决策容易得到普遍的认同,有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 5.群体决策有利于使人们勇于承担风险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任务⏹《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管理理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职能与方法,确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各门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相关的选修课程与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经济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政治经济学等⏹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工商管理相关专业理论课(三)课程目的、要求和教学方法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系统地论述管理活动基本原理、原则、管理职能和一般方法的课程,同时也是理论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熟悉了解管理基本概念、知识体系和各管理学派思想;并能深入理解管理基本原理及相关原则的基础上掌握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沟通等管理基本职能与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要求:1、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按改革、开放、借鉴、创新的要求组织教学。
2、紧密联系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的新组织、新内容、新特点、新要求,对教材内容、观点进行充实和更新,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努力提高和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在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要求和规定学时的进度下,善于把课程讲授与案例讨论、课外练习、社会调研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过程建议1、教学的基本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职能和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基层管理人”打好基础。
2、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1)内容体系与学时分配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管理学原理第三、四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三)、权责利对等原则 )、权责利对等原则
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酬。 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酬。
四、人本管理战略
人本管理战略主要表现为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 人本管理战略主要表现为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 主要任务包括: 主要任务包括: 1、人才的吸引和补充。 、人才的吸引和补充。 2、保持组织正常运转所需人才和合格劳动力。 、保持组织正常运转所需人才和合格劳动力。 3、员工的培训和专门人才的储备。 、员工的培训和专门人才的储备。 4、充分发挥既有人才的作用。 、充分发挥既有人才的作用。 完成以上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任务, 完成以上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任务,应从组 织的公共关系策略、组织策略、 织的公共关系策略、组织策略、人事策略及全体策略 等方面入手。 等方面入手。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对管理工 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 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对一切管 理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 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管理的系统 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管理的 原理、人本原理、动力原理、效益原理 、和谐原理,掌握术经济环境下, 在当今的社会技术经济环境下,管理原理体系 应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应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即: 系统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动力管理原理、 系统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动力管理原理、 和谐原理。 效益原理 、和谐原理。 以上构成管理原理体系的五个基本管理原理, 以上构成管理原理体系的五个基本管理原理, 都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哲学, 都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哲学,是 不可违背的管理的基本规律,它们既相互独立, 不可违背的管理的基本规律,它们既相互独立,又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管理学基础课程简介
管理学基础课程简介一、课程的描述《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概论(概念、原理、决策、组织文化等)、管理学的发展史及主流的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内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管理者的素质,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运营基层管理人”打好基础。
二、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管理学课程发源于欧美西方社会。
在西方社会的文化和信仰背景下发展的相当成熟。
国内管理基础课程内容体系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
我院管理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始于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以《企业管理》等课程的形式出现,但课程内容中包含了相当篇幅的管理学原理的内容。
90年代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从量上而且还从质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适应这种形式变化,我院开始将《管理学基础》课程纳入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体系中,并写入教学计划。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是我系重点建设的课程,倾注了几代领导、专家和教师们的心血,现是我院管理类和经贸类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2002年管理学基础正式作为院级重点课程开始建设,2003年,院级课题《〈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正式立项。
2004年,管理学基础课程已正式被确定为院级重点课程,2005年管理学基础课程已正式被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
2006年5月,院级课题《〈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已通过结题。
本课程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配备、配套辅助教学资料与案例库、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组织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均已取得显著的成绩。
本课程建设突出两大特点:(1)西方管理学原理与中国文化的有效融合;(2)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教育。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时数: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是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管理研究将更多地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紧密结合。
在多变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前途和命运将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研究如何充分开发人的智力与体力,将成为管理学更为重要任务。
管理研究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特色。
通过管理学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以后从事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打下基础,并在今后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必将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的科学水平。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本课程的设置依据是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相应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院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学生胜任这些岗位所需要的最基础的职业能力。
《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功能正是培养学生管理应用能力,因此本课程对学生从事各行业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作为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熟悉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悉管理学概论、管理理论,计划、决策、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沟通、控制、创新等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一般的管理问题。
本课程采用讲述、多媒体、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本课程确定以计划、决策、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沟通、控制、创新管理为设计思路,实际项目设计既有在企业中应用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又能最为有效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以达到本课程的目标。
管理学基础 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特编制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实践课类型的专业基础课,以管理职能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程,通过学习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管理基本职能的概念、原则、过程、方法、理论等,为专业其它课程及项目的实施奠定管理的理念、方法与技能等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管理的概念与职能、管理者的技能与角色及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决策的基本理论和类型、决策的过程与方法;掌握计划的程序与方法、目标管理的含义和过程;理解组织工作的原则、掌握组织结构的类型及特点、了解组织变革的原因、动力与阻碍;理解领导者的含义、掌握领导理论;理解激励含义、掌握激励理论、了解激励的基本途径与手段;理解控制的含义、掌握控制类型及控制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上能编制规范的计划书,能根据计划的程序和方法制定计划;能运用决策的方法进行决策;能运用目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或绘制组织结构图;能运用领导理论分析、解释和处理企业的有关领导问题;能运用激励理论分析、解释和解决企业有关激励问题;能运用控制的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3.态度目标:通过对管理活动及管理职责的认识激发学生从事管理岗位的兴趣和责任感;培养管理思维和树立管理理念;养成良好的时间和纪律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意识、人际关系、学习精神、创新意识。
三、学时学分本课程属于理论课程,课时为72,学分为4。
四、内容要求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表2.课程技能点分析课程技能点分析表五、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分析,发现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但另一方面高职高专学生一般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鉴于以上特点,本课程可以开展一些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能让他们参与其中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表现如下:(1)头脑风暴法。
管理学基础教案(1-3章)
教案课程名称: 管理学基础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64(理论课48学时,实践课16学时)学分: 4 学分授课教师:吴扬授课班级: 09级会计电算化2班授课学期:2009至2010学年第1学期教材名称: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参考资料:【授课题目】第一章管理系统【教学目标】●掌握管理的涵义,熟悉管理的属性●了解管理系统的构成●掌握管理者的素质要求,熟悉管理者的基本职能●熟悉管理对象的构成及管理环境的分类●了解管理方法的分类,掌握管理机制的涵义、特征与构成技能培养●利用管理的基本概念解释生活当中的一些管理行为【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在于基本概念的介绍【教学难点】●难点在于理解管理的属性和影响管理的环境因素【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讨论【教学引入】学生自己是如何理解“管理”的?【教学内容与设计】第一节管理与管理系统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一)管理的必然性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2、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了强化和发展3、管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4、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二)管理的概念1、管理定义的多样化: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世界各国都没有一种公认和统一的说法。
2、管理的定义(1)、集体活动(2)、协调(3)、共同目标(4)、有效性(5)、利用资源(三)管理的属性与特征1、管理两重性:马克思认为,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同时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1)管理是一门科学,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A、不精确的科学精确科学—--把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得到确定结果的学科称之为精确科学,比如数学,只要给出足够的条件或函数关系,按一定的法则进行演算就能得到确定的结果。
管理则不同,几乎不存在什么纯粹的定律,即缺乏严密性。
(Q)为什么?主要就是因为影响管理的因素太多了,而且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使得人们只能借助于假定或人为的分析,进行定性或定量相结合的研究。
管理学基础(第4版)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它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同时也是专业核心课程。
管理学是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科学原理,它着重研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
围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创新等职能展开各章内容。
这些基本原理对于各行各业的管理都具有指导意义,任何将来有可能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的这门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既要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其感到管理的实用性,又可以奠定专业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各专业管理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管理学基础》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为突破口,以树立学生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为核心;以塑造学生的管理责任感为灵魂,重视在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以解决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管理意识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管理能力为根本。
课程以案例为主线,按照“管理认知、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将课程分为六大模块。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该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中心,以实用性和应用性为目标,建立“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即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它既区别于以宏观管理、概念技能为主的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又区别于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生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能;以管理基础知识和管理思想为两大基础,使学生掌握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职能等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绩效考核的能力等四大关键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大学专业介绍之管理类4(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
大学专业介绍之管理类4(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10.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财政学、保险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行政学和行政法、货币银行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劳工关系、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薪酬管理、发展与就业、社会政策、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专业外语、专业统计与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相近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行政学【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11.土地资源管理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土地规划、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及土地开发经营的技术;3.具有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组织的发展
为什么在许多团体中,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而整 体智商却只有62?
为什么1970年名列财星杂志“500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 到了八十年代却有三分之一已销声匿迹?
因素 企业规模的大小 企业产品种类的多少
企业的产品市场范围 企业发展战略
集权 小 少
少、集中 小
一体化
分权 大 多
多、分散 大
多元化
【案例】历史上过分集权的惨痛教训
【印加效应】印加帝国20万军队被西班牙征 服者比查罗的168人分遣队打败。
【启示】无权不揽,有事必废。
【测评】张总的烦恼
问题: A、张总不重视管理咨询; B、张总的公司可能这几天正好遇到了紧急情况; C、张总可能过于集权; D、张总重视民主管理。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Nhomakorabea集权: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分权: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分权是管理 者成功的分身术。 集权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利于人、财、物的合理分 配;分权是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组织条件。 进行组织设计或调整时,两者不可偏废。一般考虑以下因素:
【本章思考题】
1.请举反例说明组织设计原则的重要性。 2.衡量集、分权的标志是什么? 3.你能调和这两种主张吗? (1)组织应当保持尽可能少的层次以增进协调; (2)组织应当保持窄小的管理幅度以促进控制。 4.到BBS讨论。
休 息 一 下 吧 !
谁构成组织?—— 协作是组织的实质
机关到访人员; 电影观众、购物顾客;
这是因为,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使组织被 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侵蚀,甚至吞没了。
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 “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 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 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是一 种企业的能力,能够发现问 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得更快。
组织的发展
动态发展应为组织常态。组织的发展 创新不是为了成功,而是为了生存。
小结
组织活动的目的为执行计划; 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 组织工作的重点是组织关系的明确与协调; 建立分工合理、协作关系明确的组织结构体系是贯
彻落实计划工作的基础;
进行合理的权力配置的目的在于有效聚集各组织成 员的力量,以实现共同目标;
以目标为中心、职责分明、以人为本、经济高效是 做好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20年之后,典型大企业的管理层次将会不到现在的一半, 管理人员不会超过现在的1/3。它的结构、管理问题和 关心的主题都与我们教科书上标准的典型制造企业没有 多少相似性。相反,它更可能像那些务实的经理们和管 理学家们今天都没有特别注意到的组织:医院、大学、 交响乐团等。那样的话,典型的企业将会是以知识为基 础的、主要由专家组成的组织。他们通过来自同事、顾 客和总部的有机反馈来指导和控制自己的绩效。因此, 这种组织就是我所说的“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企业, 尤其是大企业,除了成为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几乎别 无选择。
到学校学习的学生。
机关工作人员; 电影院、商场
工作人员; 学校教职工。
Yes!
NO!
Pepsi公司CEO曾经指出:最坏的管 理法则是“如果没有损坏,就不要修 补”;在今天的经济中,“即使事物 没有被损坏,你也应该亲自破坏它, 因为它将很快被破坏。”
【管理寓言】温水煮青蛙 【案例】美国汽车市场的故事
【彼德原理】(第九章)
【推荐书目】
《第五项修炼》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彼德·德鲁克论“未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