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原理第十四章微带天线
天线原理第十四章微带天线
■同轴线探针馈电
见图 14-3(b)。这种馈电方式是将同轴线内导体接到辐射贴片上,外导体接 到接地面。 同轴线馈电也具有制造简单, 易于匹配的优点, 同时寄生辐射比较低。 但它的带宽比较窄,而且建模相对难些,尤其介质层比较厚时( h > 0.02λ0 )。
■耦合馈电
微带传输线和同轴线探针馈电由于自身的不对称性会产生高次模而导致交 叉极化。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人们引入了传输线耦合馈电和小孔耦合馈电,如图 14-3(c)所示。小孔耦合馈电是几种馈电方式中最难制造的,而且带宽也比较窄。 图 14-3(d)所示的耦合馈电,其带宽相对较宽。
(a)
(b) 图 14-2 辐射原理图
(c)
设贴片与接地板间的介质基片中的电场沿贴片宽度 a 方向和厚度 h 方向无变 化。仅沿长度 b 方向有变化,其结构见上图(a)。则辐射场可认为是由贴片沿长 度方向的两个开路端上的边缘场产生的,如上图(b)(c)所示。将边缘场分解为水 平和垂直分量,由于贴片长度 b ≈ λ 2 ,所以两开路端的垂直电场分量反相,该 分量在空间产生的场互相抵消(或很弱) 。而水平分量的电场是同相的。远区辐 射场主要由该分量场产生。最大辐射方向在垂直于贴片的方向。 由此分析可见,矩形微带天线,可用两个相距 λ 2 ,同相激励的缝隙天线 来等效。这是微带天线的传输线模型分析方法的解释。 如果介质基片中的电场同时沿贴片天线的宽度和长度方向都有变化,这时 微带天线可用贴片四周的缝隙的辐射来等效。
14.2.3 馈电方式
286
287
《天线原理与设计》讲稿
王建
微带天线有许多种馈电装置形式,但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微带传输线馈电, 二是同轴线探针馈电,三是耦合馈电,如图 14-3 所示。
■微带传输线馈电
微带天线工作原理
微带天线工作原理
微带天线是一种新型的天线结构,由金属片和介质基板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在金属片和介质基板之间的传播和耦合。
在微带天线中,金属片是天线的辐射元件,它可以是一块导电材料,例如铜片或铝片,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或其他形状。
介质基板则是承载金属片的结构,通常由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制成,例如 FR4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当电磁波经过微带天线时,它首先与金属片相互作用。
金属片的导电性使得电磁波的能量被吸收,并在金属上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产生的磁场将能量传递到介质基板上,并经过耦合效应进一步传播。
在介质基板中,电磁波会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传播:表面波模式和耦合模式。
表面波模式是指电磁波沿着金属片和介质基板的表面传播,形成一条沿着金属边缘的电磁波路径。
耦合模式是指电磁波通过介质基板内部的微带传播,与金属片的电流产生进一步耦合效应。
通过控制微带天线的几何形状、基板材料和工作频率,可以调节微带天线的辐射特性。
例如,改变金属片的长度和宽度可以调节天线的频率响应,改变基板的厚度可以调节天线的辐射阻抗。
此外,可以通过添加补偿结构或使用补偿网络来实现天线的宽频工作。
总之,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在金属片和介质基板之间的传播和耦合效应。
通过优化微带天线的结构参数,可以实现对天线的频率响应和辐射特性的调节,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微带天线是一种常用的无线通信天线,由于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例如手机、无线局域网、卫星通信等领域都使用了微带天线。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基于微带线的特性和谐振的原理。
微带线是将介质板(常用的是电介质)上的金属贴片与反射板或接地面相连接形成的一条导线。
微带线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具有相对简单的模式存在,并且能够有效地辐射和接收电磁波。
微带天线实际上是通过微带线来辐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的。
当微带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微带线上的电流被激励,形成电场和磁场的辐射。
辐射的电磁波会通过空间传播到目标区域,实现信号的传输。
微带天线之所以能够工作,主要是依赖于以下几点原理:1. 谐振原理:微带天线的工作的基础是谐振现象。
当微带天线的尺寸合适,使得电磁辐射场能够与电磁波的频率达到谐振,就可以形成较大的辐射阻抗,并将能量有效地辐射到空间中。
2. 过渡线模式:微带天线是通过微带线上的电流来辐射电磁波的。
微带线具有一定的模式存在,其模式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微带线的几何结构和介质参数。
过渡线模式是微带天线的工作的基础,通过微带线上的电流和电磁场的正常传输,在微带线上形成波导模式,并将电能有效地从发射端辐射到接收端。
3. 特性阻抗匹配:微带天线在工作时还需要考虑特性阻抗的匹配。
特性阻抗是指电磁波在传输线或天线中传播时的阻抗特性。
为了取得较大的能量传输效率,需要将发射端的阻抗与接收端的阻抗匹配,减小功率的反射,使信号能够有效地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
4. 辐射型式:微带天线的辐射型式主要有主瓣辐射方向和波前辐射特性。
主瓣辐射方向决定了天线的辐射范围和辐射强度分布,而波前辐射特性则描述了天线在空间中的辐射图案。
通过合理设计微带线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实现所需的辐射型式。
综上所述,微带天线是一种通过微带线辐射和接收电磁波的天线。
通过合理设计微带线的几何结构、介质参数和阻抗匹配,使得微带天线能够实现电磁波的辐射和接收。
微带天线的定义
微带天线的定义:在有金属接地板的介质基片上沉积或贴附所需形状金属条、片构成的微波天线。
它利用微带线或同轴线馈线馈电,在导体贴片与接地板之间激励器射频电磁场,并通过贴片四周与接地板间的缝隙向外辐射。
因此,微带天线也可以看作为一种缝隙天线。
通常介质基片的厚度与波长相比是很小的,因而它实现了一维小型化,属于电小天线的一类。
微带天线的结构:微带天线是由一块厚度远小于波长的介质板(称为介质基片)和(用印刷电路或微波集成技术)覆盖在它的两面上的金属片构成。
其中一片金属片完全覆盖介质板的一面,称为接地板,另一金属板的尺寸可以和波长相比拟,称为辐射元,辐射元的形状可以是方形、矩形、圆形、椭圆形等等。
微带天线的分类:(1)微带贴片天线导体贴片一般是规则形状的面积单元,如矩形、圆形或或圆形薄片等。
(2)微带振子天线天线同微带贴片天线相似,贴片是窄长条形的薄片振子(偶极子)。
(3)微带线型天线利用微带的某种形变(如弯曲、直角弯头等)来形成辐射。
(4)微带缝隙天线利用开在地板上的缝隙,由介质基片另一侧的微带线或其他馈线(如槽线)对其馈电。
微带天线的馈电技术对微带天线的激励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直接馈电法和间接馈电法。
直接与贴片相接触的方法称之为直接馈电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有同轴背馈法和微带线侧馈法。
与贴片无接触的激励方法就是间接馈电法,此类方法主要有:电磁耦合法,缝隙耦合法和共面波导馈电法等。
馈电技术直接影响到天线的阻抗特性,所以也是天线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微带天线工作原理——辐射机理:贴片尺寸为a ×b,介质基片厚度为h 。
微带贴片可看作为宽a 长b 的一段微带传输线,其终端(a 边)处因为呈现开路,将形成电压波腹。
一般取b ≈m λ/2 ,m λ 为微带线上波长。
于是另一端(a 边)处也呈电压波腹。
电场可近似表达为(设沿贴片宽度和基片厚度方向电场无变化) E z =0E )b /(cos x π 天线的辐射由贴片四周与接地板间的窄缝形成。
微带天线原理
微带天线原理
微带天线是一种常见的天线结构,具有简单、易制作、易集成等优点。
其原理主要基于微带线的谐振和辐射机制。
微带天线由一块金属贴片和一片位于其下方的地板构成,金属贴片的尺寸和形状决定了其工作频率。
通过调整贴片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天线设计。
微带线的谐振是基于电磁场在金属贴片上的反射和干涉效应产生的。
当尺寸适当时,微带线上的电磁场会在贴片的边缘反射并形成驻波,从而实现共振。
共振条件决定了微带天线的频率特性。
同时,微带天线也利用了金属贴片的辐射作用来实现辐射电磁波的功能。
当电流通过微带线时,会在贴片上产生电场和磁场的耦合。
这种耦合会导致电磁波向外辐射,形成天线的辐射场。
微带天线的辐射模式通常是由贴片的形状和尺寸决定的。
常见的微带天线形状包括矩形、圆形、椭圆形等。
根据不同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微带天线可以实现不同的辐射特性,如指向性、全向性等。
综上所述,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谐振和辐射效应。
通过精确设计微带线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实现对特定频率下的辐射场的传输和接收。
这使得微带天线在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微带天线工作原理
微带天线工作原理微带天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天线结构,它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性能可调和工作频段宽等优点,因此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微带线与辐射负载之间的耦合效应,通过合理设计微带线和辐射负载的结构参数,可以实现对天线的频率、阻抗和辐射特性的调节。
本文将从微带天线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微带天线的基本结构。
微带天线的基本结构包括微带线、辐射负载和基底板三部分。
微带线是由金属导体和绝缘基底组成的,其长度和宽度决定了天线的工作频率和阻抗匹配特性。
辐射负载是用来辐射电磁波的部分,通常是一个金属片或贴片,其结构和尺寸对天线的辐射特性有重要影响。
基底板是支撑微带线和辐射负载的部分,通常采用介质常数较小的材料,如陶瓷基板或塑料基板。
2.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微带线与辐射负载之间的耦合效应。
当微带线上有高频电流通过时,会在微带线和基底板之间产生电磁场,这个电磁场会通过辐射负载辐射出去,从而实现天线的辐射功能。
微带线的长度和宽度决定了天线的工作频率,而辐射负载的结构和尺寸则影响了天线的辐射特性。
通过合理设计微带线和辐射负载的结构参数,可以实现对天线的频率、阻抗和辐射特性的调节。
3. 微带天线的特点。
微带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性能可调和工作频段宽等特点。
首先,微带天线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可以采用印制电路板工艺进行批量生产,成本较低。
其次,微带天线的结构参数可以通过调节微带线和辐射负载的尺寸来实现对天线的频率、阻抗和辐射特性的调节,具有较好的可调性。
最后,微带天线的工作频段较宽,可以满足不同频段的通信需求。
总结:微带天线是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天线结构,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微带线与辐射负载之间的耦合效应。
通过合理设计微带线和辐射负载的结构参数,可以实现对天线的频率、阻抗和辐射特性的调节。
微带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性能可调和工作频段宽等特点,因此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一种被称为微带传输线的技术。
微带传输线是一块细长的金属带(称为微带)通过一块绝缘基板与地面之间连接。
当电流在微带上流动时,产生的电磁场会引发辐射,这种辐射效应使得微带传输线可以作为天线使用。
微带天线的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辐射模式:微带天线的辐射模式取决于微带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通过调整微带的长度、宽度和形状,可以实现不同的辐射模式,例如方向性的、全向的或者扇形的辐射。
2. 地平面:微带天线的底部通常需要一个地平面(通常是金属板),以提供一个反射面来增强天线的辐射效果。
地平面的大小和形状对天线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3. 驻波效应:微带天线在工作频率附近会形成驻波,即在天线上引起电流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通过调整微带的尺寸和结构,可以控制驻波的频率和幅度。
4. 互耦效应:在一些特殊的微带天线结构中,微带之间存在一定的电磁耦合效应。
这种互耦效应可以实现一些特殊的功能,例如宽带天线、多频段天线或者极化转换器。
总之,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带传输线的结构和辐射效
应来实现无线电频段的信号接收和辐射。
通过调整微带尺寸、形状和结构,可以实现不同的辐射模式和性能。
微带天线辐射原理
微带天线辐射原理一、微带天线的概念和分类微带天线是一种基于印刷电路板技术制作的平面天线,由于其结构简单、重量轻、易于制造和安装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和卫星等领域。
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微带天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矩形微带天线、圆形微带天线和其他形状的微带天线。
二、微带天线的辐射原理微带天线的辐射原理是基于电磁场理论。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一个电场和一个磁场。
这两个场相互作用,形成电磁波并向外辐射。
在微带天线中,导体是由金属箔片组成的,在介质基板上铺设一层金属箔片,并与地面接触。
当输入信号通过馈线传输到微带天线上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在介质基板上会产生表面波(Surface Wave)。
表面波在介质基板和空气之间传播时,会沿着导体边缘产生辐射,并向外传播。
三、微带天线的特点1. 结构简单:由于其结构简单,制造过程容易控制,可以批量生产。
2. 重量轻:微带天线是一种平面结构,重量轻,易于安装和维护。
3. 频率范围宽:微带天线的频率范围从几百兆赫兹到几千兆赫兹不等,可以满足不同频段的需求。
4. 辐射效率高:由于其结构特殊,可以提高辐射效率,并且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极化特性。
5. 抗干扰能力强:微带天线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抗干扰技术,提高其抗干扰能力。
四、微带天线的设计要点1. 基板选择:基板是微带天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能有很大影响。
选择合适的基板材料和厚度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2. 导体宽度和长度:导体宽度和长度决定了微带天线的共振频率和辐射特性。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宽度和长度进行设计。
3. 地平面大小:地平面是指微带天线下方接地的金属板。
地平面大小会影响天线的辐射效率和方向性,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4. 馈线位置和类型:馈线是将信号输入到微带天线中的部分,馈线的位置和类型会影响天线的阻抗匹配和性能。
5. 辐射特性调整:通过调整导体形状、大小和位置等因素可以改变微带天线的辐射特性,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微带天线工作原理
微带天线工作原理
微带天线是一种常用的无线通信天线,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微带电路的特性。
微带天线的结构包括导体贴片、基底板和接地板。
导体贴片通常呈现出直线、圆形或其他形状,而基底板则是导体贴片的基座,接地板则用于提供天线的接地。
在工作过程中,微带天线通过导体贴片与基底板构成了一个微带传输线。
当电信号通过导体贴片传入时,导体贴片会通过电场和磁场的耦合作用产生辐射。
这种辐射可以在空间中形成一个电磁波,并且以指定的频率传输信号。
电场和磁场的耦合作用是通过微带传输线的微带模式完成的。
微带模式是指电场和磁场在导体贴片和基底板之间建立的共振模式。
通过调整导体贴片的长度、宽度和形状,可以改变微带模式的频率和辐射特性,从而实现对天线性能的优化。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可以进一步解释为,当电信号通过导体贴片传输时,导体贴片会在其中产生电流分布。
这个电流分布将在导体贴片表面产生电场,并形成辐射电场。
同时,电流分布还会在导体贴片和基底板之间形成磁场,并形成辐射磁场。
这两个辐射场的叠加将形成辐射电磁波。
总之,微带天线通过微带传输线的电场和磁场耦合作用,将电信号转化为辐射电磁波。
这种辐射波可以被接收器或其他通信设备接收并解码,从而实现无线通信的传输。
微带天线
图1
图2
天线的产生
G.马可尼,意大利人, 第一个采用大型天线实 现远洋通信的,所用的 发射天线由30根下垂铜 线组成,顶部用水平横 线连在一起,横线挂在 两个支持塔上。这是人 类真正付之实用的第一 副天线。
1909年马可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享有“无线电之父”的美誉。 1933年12月7日至12日,马可尼曾到我国访问,并在南京停留,宣传普及无线 电知识。
学号:2120150189 姓名:郭建坡
1.天线的发展阶段
电磁波的发现
最早的发射天线是H.R.赫兹在1887年为了验证J.C.麦克斯 韦根据理论推导所作关于存在电磁波的预言而设计的。 他用一根粗铜线弯成环状,环的两端分别连着可以调解 距离的金属小球。即电波环金属球,将电波环放在放电 的莱顿瓶附近,只要电波环金属球间距离大小和放置的 位置调节的合适,电波环两球间就有电花闪现。这正是 莱顿瓶放电时辐射的电磁波,为环路所获得而激发出电 火花。后来他又证明了电磁波射到大型金属板上发生反 射,在通过硬沥青或松脂三棱镜发生反射,并且具有衍 射、偏振等光波所具有的各种特性。赫兹的精彩实验, 不仅证明了电磁理论的正确,而且导致了无线电的产生, 开辟了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线)、环形天线、长导线天线、同相水平天线等这些 天线比初期的长波天线有较高的增益、较强的方向性 和较宽的频带,后来一直得到使用并经过不断改进。
面天线时期:1930-1945
虽然早在1888年赫兹就首先使用了抛物柱面天线,但由于没有
相应的振荡源,一直到30年代才随着微波电子管的出现陆续研 制出各种面天线。这时已有类比于声学方法的喇叭天线、类比 于光学方法的抛物反射面天线和透镜天线等。这些天线利用波 的扩散、干涉、反射、折射和聚焦等原理获得窄波束和高增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雷达,大大促进了微波技术的发展。 为了迅速捕捉目标,研制出了波束扫描天线,利用金属波导和 介质波导研制出波导缝隙天线和介质棒天线以及由它们组成的 天线阵。 在面天线基本理论方面,建立了几何光学法,物理光学法和口 径场法等理论。当时,由于战时的迫切需要,天线的理论还不 够完善。 天线的实验研究成了研制新型天线的重要手段,建立了测试条 件和误差分析等概念,提出了现场测量和模型测量等方法。 在面天线有较大发展的同时,线天线理论和技术也有所发展, 如阵列天线的综合方法等。
微带天线工作原理
微带天线工作原理
微带天线是一种特殊的天线设计。
它是将导线印刷在绝缘基板的表面上,通常使用微波介质的基板,如玻璃纤维璐和PTFE。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和电场。
微带天线中的导线会产生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可以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
天线的长度和宽度决定了工作频率的范围。
微带天线的导线通常以螺旋、条形或其他形状的方式印刷在基板上。
这些形状能够以特定的方式激发并辐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
微带天线的辐射模式由导线的形状和长度决定。
当微带天线被连接到无线电频率源时,电流将通过导线流动,并在导线上形成电场和磁场。
这些场与导线的特定形状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特定频率的辐射电磁波。
这些波会从天线的辐射部分以球形或类似于针射的方式发射。
所以微带天线必须居中安装得到最大效果。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在导线和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优化导线的形状、长度和宽度,可以实现所需的辐射特性和频率响应。
这使得微带天线成为许多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首选天线之一,尤其是在小型化和集成化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微带天线原理
微带天线原理微带天线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天线,其原理基于微带线与天线的结合,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指向性和宽带性能。
本文将介绍微带天线的原理、特点、设计和应用。
1.微带天线的原理微带天线的原理基于微带线。
微带线是在介质基板表面维持一条导电信号轨迹,通常是金属箔,由于介质常数比空气大,因此可以大大减小微带线的尺寸,使其成为一种具有低剖面、低重量、低成本、易于制造和集成等特点的线路形式。
微带天线就是将微带线结合到天线中,利用微带线在天线周围形成的电磁场辐射出无线电信号。
微带天线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金属贴片(辐射元件)、介质基板以及接地板(衬底)。
金属贴片是微带天线的辐射元件,一般采用不同形状,如矩形、圆形、圆环等,也可以采用高阻抗元件,如螺旋线等。
对于微带天线来说,它的特性阻抗主要决定于辐射元件的形状和尺寸。
介质基板是微带天线的关键部分,它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了微带线的传输特性,从而影响了微带天线的性能。
介质基板的厚度决定了微带线的振荡频率,因此对于特定的微带天线设计,选择合适的介质基板是至关重要的。
接地板是微带天线的底部剩余部分,通常是一个大的金属板,用于提供对天线的支撑和固定,并提供与辐射元件相对的电地。
接地板的质量和大小也会影响微带天线的性能。
2.微带天线的特点与传统的针对特定频带的天线相比,微带天线具有以下优点:1)微带天线低剖面和小尺寸,可以方便地安装在各种设备和系统中。
2)微带天线具有比较宽的带宽。
微带天线的带宽主要由其介质基板的特性决定,而不是由辐射元件的几何形状决定。
微带天线比传统天线具有更好的带宽特性。
3)微带天线的指向性好。
微带天线的辐射元件制作成不同的形状,可以实现不同的指向性特性。
4)微带天线可复制性好。
由于微带天线的制作通常是通过常见的PCB板上的印刷技术实现的,因此可以非常方便地复制和大规模生产。
5)微带天线可以被集成到其他电子元件中,实现多种应用。
如微带天线可以被集成在蓝牙和Wi-Fi等通讯设备的PCB电路板中,形成各种应用形式。
微带天线
微带天线1微带天线简介1.1微带天线结构与分类微带天线是近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天线。
早在1953年就提出了微带天线的概念,但并未引起工程界的重视。
在50年代和60年代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真正的发展和使用是在70年代。
常用的一类微带天线是在一个薄介质基(如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压层)上,一面附上金属薄层作为接地板,另一面用光刻腐蚀等方法作出一定形状的金属贴片,利用微带线和轴线探针对贴片馈电,这就构成了微带天线。
当贴片是一面积单元时,称它为微带天线;若贴片是一细长带条则称其为微带阵子天线。
图1所示为一基本矩形微带天线元。
长为L,宽为W2的矩形微带天线元可看作一般低阻传输线连接两个辐射缝组成。
L为半个微带波长即为λg/2时,在低阻传输线两端形成两个缝隙a-a和b-b,构成一二元缝阵,向外辐射。
另一类微带天线是微带缝隙天线。
它是把上述接地板刻出窗口即缝隙,而在介质基片的另一面印刷出微带线对缝隙馈电。
按结构特征把微带天线分为两大类,即微带贴片天线和微带缝隙天线;按形状分类,可分为矩形、圆形、环形微带天线等。
按工作原理分类,无论那一种天线都可分成谐振型(驻波型)和非揩振型(行波型)微带天线。
前一类天线有特定的谐振尺寸,一般只能工作在谐振频率附近;而后一类天线无谐振尺寸的限制,它的末端要加匹配负载以保证传输行波。
1.2微带天线的性能微带天线一般应用在1~50GHz频率范围,特殊的天线也可用于几十兆赫。
和常用微波天线相比,有如下优点:(1)体积小,重量轻,低剖面,能与载体(如飞行器)共形;(2)电性能多样化。
不同设计的微带元,其最大辐射方向可以从边射到端射范围内调整;易于得到各种极化;(3)易集成。
能和有源器件、电路集成为统一的组件。
1.3微带贴片形状贴片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实际应用中由于某些特殊的性能要求和安装条件的限制,必须用到其他形状的微带贴片天线。
例如,国外某型炮弹引信天线要求半球覆盖的方向图,即E面和H面方向图在端射方向()的电平也要求在半功率电平以上,而规则的矩形或圆形贴片无法满足。
微带天线
验
报
告
1、天线原理
矩形贴片的长度有效长度等于/2,其中表示导波波长,有 式中,表示自由空间波长;表示有效介电常数,有 式中,表示介质的相对常数,表示介质层的厚度,表示贴片的宽度。 由此,由此可计算出矩形贴片的实际长度,即 式中,为真空中的光速;为天线的工作频率;为等效辐射缝隙的宽度, 且有 矩形贴片的宽度可以由下式计算, 对于同轴线馈电的微带天线,在确定了贴片的长度和宽度之后,还需要 确定同轴线馈电的位置,馈点位置影响输入阻抗。对于模式,在方向上 馈点位置一般取在中心点,即 在方向上电场有的改变,因此从的中心点到两侧,阻抗逐渐变大,给天 线输入阻抗为,方向上馈点位置可以由下式计算, 式中, 在上述计算中,都是基于参考面为无限大的平面,然而设计中,参考地
是有限面积的,实验表明,当参考地面比微带贴片大出的距离时,计算 结果就可以达到足够精确,因此设计中参考地的长度和宽度只需满足以 下两式即可,即
以上信息,为查阅到的资料,在此设计中,其中心频率为2.45GHz, 选用的介质板材相对介电常数为6.15,介质板的厚度为0.64mm,根据以 上的公式来计算微带天线的尺寸,包括贴片的长度L和宽度W,同轴线 馈点的位置坐标,以及参考地的长度和参考地的宽度。
2、计算要求天线尺寸
在得到以上参考公式后,独立编写软件程序,计算出矩形贴片的宽度 W,长度L,参考地的长度,参考地的宽度,馈线点位置的坐标。 将,代入以上推导公式可得,即 1矩形贴片的宽度
=32.38mm 2矩形贴片的长度
=24.65mm 3参考地的宽度
=36.2mm 4参考地的宽度
=28.5mm 5同轴线馈点的位置坐标
=5.1mm
3、实验结果
按照以上计算的天线尺寸,在Hfss软件中构建出模型,利用参数优 化,将贴片的长度L和贴片的宽度W最终优化为32.5mm和24.5mm,同轴 线馈点的位置坐标为4.7mm。
微带天线原理
微带天线原理微带天线是一种小型化的天线结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因此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带天线的原理是基于微带电路的辐射原理,通过微带线和贴片天线的结合实现信号的辐射和接收。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带天线的原理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微带天线的基本结构包括微带贴片天线和微带线两部分。
微带贴片天线一般由金属贴片和基底组成,金属贴片用来辐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基底用来支撑和固定金属贴片。
微带线则是用来连接微带贴片天线和馈电点,将射频信号传输到天线上。
当微带线上的高频信号传输到微带贴片天线时,由于金属贴片的存在,会产生电磁场的辐射,从而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微带天线的原理是基于微带线上的高频信号在金属贴片上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电磁场并辐射出去。
微带天线的工作频率与微带线的长度和宽度、基底材料的介电常数以及金属贴片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有关。
通过合理设计微带线和贴片天线的结构参数,可以实现对特定频段的信号进行辐射和接收。
在通信系统中,微带天线可以用于实现天线阵列、天线分集和波束赋形等功能。
天线阵列是将多个微带天线按照一定的几何形状排列在一起,通过控制各个天线的相位和幅度来实现波束的形成,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和抗干扰能力。
天线分集是利用多个微带天线同时接收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算法将多个信号进行合成,从而提高接收系统的灵敏度和抗多径衰落能力。
波束赋形是根据通信系统的需要,通过调整微带天线的辐射方向和波束形状,实现对特定区域的信号覆盖和干扰抑制。
总之,微带天线作为一种小型化、高性能的天线结构,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微带线和贴片天线的结构参数,可以实现对特定频段的信号进行辐射和接收,从而满足不同通信系统对天线性能的要求。
同时,微带天线还可以通过天线阵列、天线分集和波束赋形等功能实现对通信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微带天线工作原理
微带天线工作原理微带天线是一种常见的天线类型,它在无线通信、雷达系统、卫星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带天线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包括其结构、工作方式和特点。
微带天线的结构。
微带天线由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包括辐射片、基底板、馈电线和接地板。
辐射片是微带天线的主要辐射元件,通常由金属片制成,其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矩形等。
基底板是支撑辐射片的主体,通常由介质材料制成,如FR-4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馈电线用于将射频信号传输到辐射片上,通常连接在辐射片的一端。
接地板位于基底板的下方,用于与辐射片形成匹配的特性阻抗。
微带天线的工作方式。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基于辐射片和基底板之间的电磁耦合效应。
当射频信号通过馈电线输入到辐射片上时,辐射片和基底板之间会产生电磁场耦合。
这种耦合效应导致辐射片上产生电流,并且在空间中辐射出电磁波。
由于辐射片的尺寸通常远小于工作波长,因此微带天线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表面波天线,其辐射模式主要集中在基底板表面附近。
微带天线的特点。
微带天线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使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微带天线的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易于集成到各种设备中。
其次,微带天线的工作频段宽,可以通过调整辐射片的尺寸和形状来实现多频段的设计。
此外,微带天线的辐射特性可以通过改变基底板的介电常数和厚度来实现调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最后,微带天线的制作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微带天线的应用。
微带天线在无线通信、雷达系统、卫星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微带天线常用于移动通信基站、无线局域网、蓝牙设备等。
在雷达系统中,微带天线常用于航空雷达、地面雷达、海洋雷达等。
在卫星通信中,微带天线常用于卫星通信地面站、卫星通信终端设备等。
由于微带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各种应用场景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天线原理与设计—微带天线
9.1 微带天线
与普通天线相比,微带的优点: ♣剖面薄,体积小,重量轻,易共形。 ♣适合于用印刷电路技术大量生产,成本低。 ♣易于与有源器件集成,构成有源集成天线。 ♣易于实现圆极化、多频段、双极化等。
与普通天线相比,微带天线的缺点:
♣频带窄(相对带宽一般为1-5%)。 ♣辐射区只限于半个平面。 ♣有导体和介质损耗,并且激励表面波,导致辐 射效率低。 ♣功率容量较小。
微带天线
微带天线
习题
1、 一矩形波导传输TE10模,问在宽边上怎样 开缝才有可能形成缝隙天线,为什么? 2、 解释微带天线的辐射原理。
单缝的辐射场为
9.1 微带天线
矩形微带天线的辐射场
以相距d=l的二元阵因子乘以单缝的辐射场,便
可以得到矩形微带天线的辐射场:
由上式可得两个主平面的方向函数:
9.1 微带天线
取w=1cm,l=3.05cm,f=3.1GHz,计算得到的
方向图:
9.1 微带天线
矩形微带天线的辐射功率
缝隙辐射功率为
定义缝隙两端间有一辐射电导Gr,它所损耗的功 率等于缝的辐射功率:
九、微带天线
9.1 微带天线
微带辐射器的概念首先是Deschamps在1953年提 出来的。但是,直到二十年后因为加工工艺的进 步,实际的天线才制造出来。 最早的微带天线是Howell和Munson在二十世纪 70年代初期研制成的。 近20年来由于微波集成技术的发展和空间技术对 低剖面天线的迫切需求,促进了微带天线快速发 展。 微带天线的理论和技术日臻成熟,应用非常广泛。
9.1 微带天线
不同的微带天线结构
9.1 微带天线
矩形微带天线的基本结构:
9.1 微带天线
微带天线的辐射原理
浅谈微带天线
浅谈微带天线微带天线,是由导体薄片粘贴在背面有导体接地板的介质基片上而形成的天线。
通常利用微带传输线或同轴探针来馈电,使导体贴片与接地板之间激励高频电磁场,并通过贴片四周与接地板之间的缝隙向外辐射。
金属贴片通常是形状规则的薄片,形状有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等;也可以是窄长条形的薄片振子(偶极子)或由这些单元构成的阵列结构。
这三种形式分别称为微带贴片天线、微带振子天线和微带阵列天线。
微带贴片天线,通常介质基片厚度h远小于工作波长λ,罗远祉等人提出的空腔模型理论是分析这类天线的一种基本理论。
帖片与接地板之间的空间犹如一个上下为电壁、四周为磁壁的空腔谐振器。
对常用的工作模式,长度L约为半个波长,其电场E沿长度方向(x轴)的驻波没有横向(y轴)的变化。
天线的辐射主要由沿横向的两条缝隙产生,每条缝隙对外的辐射等效于一个沿-y轴的磁流元(J m =-n×E,n为缝隙外法线单位矢量)。
由于这两个磁流元方向相同,合成辐射场在垂直贴片方向(z轴)最大,随偏离此方向的角度增大而减小,形成一个单向方向图。
天线输入阻抗靠改变馈电位置加以调节。
阻抗频率特性与简单并联谐振电路相似,品质因数Q较高,故阻抗频带窄,通常约为1%~5%。
可用适当增加基片厚度等方法来展宽频带。
接地板上的介质层会使电磁场束缚在导体表面附近传播而不向空间辐射,这种波称为表面波。
故增加基片厚度时须避免出现明显的表面波传播。
微带振子天线,当介质基片厚度远小于工作波长或微带振子长度为谐振长度时,振子上的电流近于正弦分布。
因此,它具有与圆柱振子相似的辐射特性,只是它在介质层中还有表面波传播,使效率降低。
微带阵列天线,利用若干微带贴片或微带振子可构成具有固定波束和扫描波束的微带阵列。
与其他阵列天线相同,可采用谐振阵或非揩振阵(行波阵)。
微带阵列的波束扫描可利用相位扫描、时间延迟扫描、频率扫描和电子馈电开关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微带天线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线,与普通天线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微带天线原理
微带天线原理
微带天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微波通信领域的天线结构,其原理基于微带线和辐射负载之间的耦合效应。
微带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集成和良好的辐射特性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首先,微带天线的基本结构是由微带线、辐射负载和补偿电容组成的。
微带线是由导体贴片和基板组成的,其长度和宽度决定了天线的工作频率和阻抗匹配。
辐射负载则是用来辐射电磁波的元件,通常采用贴片形式,其尺寸和形状会影响天线的辐射特性。
而补偿电容则用来调节天线的阻抗匹配,保证其在工作频率下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
其次,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微带线和辐射负载之间的电磁耦合效应。
当微带线上有高频信号传输时,会在微带线和辐射负载之间产生电磁耦合,从而使得辐射负载辐射出电磁波。
由于微带天线的尺寸通常远小于工作波长,因此其工作原理和传统天线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谐振频率高、辐射效率低等特点。
此外,微带天线的特性受到其结构参数的影响较大。
微带线的长度和宽度决定了其工作频率和阻抗匹配特性,而辐射负载的尺寸和形状则会影响天线的辐射特性和频率选择性。
因此,在设计微带天线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结构参数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设计来实现所需的天线特性。
总的来说,微带天线是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集成和具有良好辐射特性的天线结构。
其工作原理基于微带线和辐射负载之间的电磁耦合效应,具有谐振频率高、辐射效率低等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设计和优化微带天线的结构参数,以实现所需的天线特性。
微带天线在无线通信、雷达系统、航天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推动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0)
(14.11)
291
《天线原理与设计》讲稿
王建
FH (θ ) = sin θ
sin(
βh
2 βh sin θ 2
sin θ ) sin(
cos θ ) 2 βW cos θ 2
βW
(14.12)
由式(14.11)和式(14.12)可绘出矩形贴片微带天线的 E 面和 H 面方向图,如 图 14-7 所示。图中还给出了矩量法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
14.2 微带天线结构及工作原理
14.2.1 微带天线结构
微带天线由很薄( t λ0 , λ0 是自由空间中的波长)的金属带(贴片)以远小于 波长的间隔( h λ0 ,通常取 0.003λ0 ≤ h ≤ 0.05λ0 )置于一接地面上而成,如下图 14-1 所示。 微带贴片这样设计是为了在贴片的侧射方向有最大的辐射, 这可以通 过选择不同的贴片形状激励方式来实现。 选择不同的贴片组形状还可以实现端射 辐射。对于矩形贴片,贴片长度 L 一般取 λ0 3 < L < λ0 2 。微带贴片与接地面之 间有一介质薄片(称为基片)隔开。
14.2.3 馈电方式
286
287
《天线原理与设计》讲稿
王建
微带天线有许多种馈电装置形式,但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微带传输线馈电, 二是同轴线探针馈电,三是耦合馈电,如图 14-3 所示。
■微带传输线馈电
见图 14-3(a)。微带传输线馈电的馈线也是一导体带,一般具有较窄的宽度。 微带传输线馈电制造简单,易于匹配,也易于建模,但是会产生更多的表面波和 寄生辐射,在实际应用中限制了带宽(一般 2~5%)。
(a) 微带传输线馈电
(b) 同轴线探针馈电
(c)
耦合孔馈电 图 14-3
(d)
耦合馈电
典型的微带传输线馈电
14.3 微带天线的主要分析方法
微带天线的分析有许多方法,如传输线模型法 (transmission-line) ,谐振腔 (cavite)模型法,全波(full-wave)模型法即矩量法,有限元法等。传输线模型法是 所有方法中最简单的,而且物理意义清晰明了,但是精度不够高且不易于模式耦
(a)
(b) 图 14-2 辐射原理图
(c)
设贴片与接地板间的介质基片中的电场沿贴片宽度 a 方向和厚度 h 方向无变 化。仅沿长度 b 方向有变化,其结构见上图(a)。则辐射场可认为是由贴片沿长 度方向的两个开路端上的边缘场产生的,如上图(b)(c)所示。将边缘场分解为水 平和垂直分量,由于贴片长度 b ≈ λ 2 ,所以两开路端的垂直电场分量反相,该 分量在空间产生的场互相抵消(或很弱) 。而水平分量的电场是同相的。远区辐 射场主要由该分量场产生。最大辐射方向在垂直于贴片的方向。 由此分析可见,矩形微带天线,可用两个相距 λ 2 ,同相激励的缝隙天线 来等效。这是微带天线的传输线模型分析方法的解释。 如果介质基片中的电场同时沿贴片天线的宽度和长度方向都有变化,这时 微带天线可用贴片四周的缝隙的辐射来等效。
图 14-4 由贴片两端的口径场求远 场
288
289
《天线原理与设计》讲稿
王建
ˆ1 × Es1 ⎧ M s 1 = −2 n ⎨ ˆ2 × E s 2 ⎩ M s 2 = −2 n
(14.3)
1 2
ε0 e − jβ R e − jβ R ′ ′ ′ ds + ∫∫ M s 2 ( r ) ds′] F= [ M s1 ( r ) R R 4π ∫∫ 1 2 s s
Eθ = Er = 0 。
当介质厚度非常小时( β h 1 ),式(14.9)可简化为 βW sin( cos θ ) βL β WV0e − jβ r 2 sin θ cos( e sin θ sin ϕ ) Eφ + j βW πr 2 cos θ 2 其中, V0 = hE0 , Le 为有效长度,由后面式(14.15)给出。 由式(14.9)可得其 E 面和 H 面的远场方向图。 ■E 面方向图函数(xy 平面, θ = π / 2 ) βh sin( cos ϕ ) βL 2 cos( e sin ϕ ) FE (ϕ ) = βh 2 cos ϕ 2 ■H 面方向图函数(xz 平面, ϕ = 0 )
14.4 传输线模型
14.4.1 传输线谐振器中的场
传输线模型法是所有方法中最早的方法,但精度不够高也不是通用模型,但 清晰明了的表达了一些物理意义。这种模型仅适合于矩形贴片微带天线。矩形贴 片微带天线可看成由两条缝隙组成,每条缝宽为 W ,高为 h ,两条缝隙由长为 L 的平行板传输线隔开,如图 14-5 所示。
(14.8a) (14.8a)
图 14.6 微带传输线的辐射槽和等效磁流密度
14.4.3 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远区辐射场
把式(14.8)两个式子代入前面式(14.4)可得矢量位 F,然后由式(14.5)和(14.6) 可求得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远区辐射电磁场。其电场为 βh βW sin( sin θ cos ϕ ) sin( cos θ ) β WhE0e − jβ r βL 2 2 sin θ cos( e sin θ sin ϕ ) (14.9) Eφ = + j βh βW πr 2 sin θ cos ϕ cos θ 2 2
(a)
俯视图 (b) 侧面图 图 14-5 矩形微带传输线贴片的物理结构和有效长度
辐射器可看作是一个场没有横向(z 轴方向)变化的传输线谐振器,基片中场 只沿纵向(y 轴方向)变化。 纵向长度通常为 L λ / 2 , 辐射主要由 y 方向开路两端 的边缘场产生,见图 14-5(b)。贴片与底板间的介质基片中的电磁场表示为 π L (14.7a) E x = E0 cos[ ( y + )] 2 L π L (14.7b) H z = H 0 sin[ ( y + )] 2 L
(a) E 面方向图
(b) H 面方向图
(L=0.906cm,W=1.186cm,h=0.1588cm, ε r = 2.2 , f 0 = 10GHz ) 图 14-7 矩形微带天线的 E 面和 H 面方向图
14.2.3 边缘效应
对于微带贴片来说,在贴片的边缘将产生边缘效应。边缘效应的大小与贴片 的尺寸和介质的厚度有关。 比如 E 面( xy 面)的边缘效应与贴片长度 L 和介质的厚 度 h 以及介质的介电常数 ε r 有关。对于微带天线,当 L h 1 时,边缘效应将变 小,但是它不能忽略,一定要带人计算,因为它对天线的谐振频率有影响。 对如图 14.8(a)所示的微带传输线,其电场分布如图 14.8(b) 所示。大部分电 力线在两种介质(介质和空气)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当 W h 1 及 ε r 1 电力线 主要分布在介质中。这时边缘效应使微带传输线的电尺寸比其实际尺寸要大。当 部分波在介质中传播、部分在空气中传播时,这时就需印入有效介电常数 ε re 来 说明边缘效应和波在传输线中的传播。
ˆ ) × E |y =− L / 2 = 2 y ˆ × xE ˆ x |y =− L / 2 = 2 E0 z ˆ M s1 = −2( − y ˆ ) × E | y = L / 2 = −2 y ˆ × xE ˆ x | y = L / 2 = 2 E0 z ˆ M s 2 = −2( + y
E y = Ez = H x = H y = 0
式中, E0 = V0 / h , V0 为天线贴片与接地板之间的电压。
x 后面将看到,式(14.7a,b)表示的场,就是腔模理论得到的 TM 010 模的场。
289
290
《天线原理与设计》讲稿
王建
14.4.2 两个辐射缝口径上的等效磁流
这样, 微带矩形贴片天线可看作是长为 W, 宽为 h 的两个缝组成的二元阵产 生的辐射,其间距为 Le = L + 2ΔL ,如图 14-6 所示。利用等效原理,每个缝隙产 生的场与具有磁流 M s 的磁偶极子辐射场一样。
该方法分析时可采用如图 14-3 坐标系统。
图 14-3 由贴片电流求辐射场
2. 由贴片两端的口径场 Es1 和 Es 2 求远场。
由口径场求远场的方法与前面介绍的口径天线分析方法类似, 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解内问题, 由腔模理论方法求解贴片与底版间构成腔体内的电磁场分布, 从而求得口径场 Es1 和 Es 2 ,如图 14-4 所示; 第二步:解外问题,由口径场求远场。 由腔模理论及 TM 010 模的口径场对应的磁流。可得矩形微带天线的远场式 及 E 面、 H 面方向图函数。
■同轴线探针馈电
见图 14-3(b)。这种馈电方式是将同轴线内导体接到辐射贴片上,外导体接 到接地面。 同轴线馈电也具有制造简单, 易于匹配的优点, 同时寄生辐射比较低。 但它的带宽比较窄,而且建模相对难些,尤其介质层比较厚时( h > 0.02λ0 )。
■耦合馈电
微带传输线和同轴线探针馈电由于自身的不对称性会产生高次模而导致交 叉极化。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人们引入了传输线耦合馈电和小孔耦合馈电,如图 14-3(c)所示。小孔耦合馈电是几种馈电方式中最难制造的,而且带宽也比较窄。 图 14-3(d)所示的耦合馈电,其带宽相对较宽。
14.2.2 工作原理
微带天线的辐射机理实际上是高频的电磁泄漏。一个微波电路如果不是被 导体完全封闭,电路中的不连续处就会产生电磁辐射。例如微带电路的开路端, 结构尺寸的突变、折弯等不连续处也会产生电磁辐射(泄漏) 。当频率较低时, 这些部分的电尺寸很小,因此电磁泄漏小;但随着频率的增高,电尺寸增大,泄 漏就大。再经过特殊设计,即放大尺寸做成贴片状,并使其工作在谐振状态。辐 射就明显增强,辐射效率就大大提高,而成为有效的天线。 我们由下面图 14-2 来具体说明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辐射原理。
287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