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一课时)

课堂导学
(2)实验中选用厚的玻璃板还薄的玻璃板效 果更好?为什么?
薄的玻璃板效果更好,因为采用很薄的玻璃 板,使两个反射面成的像几乎重合,使实验 简单化. (3)该实验在较暗不是较亮的环境下进行更
好?
暗
首页 末页
课堂导学
(4)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 当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时,根据像
与物对称的原理可知,A的像比桌
面偏高或偏低,所以怎么移动B蜡 烛都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首页
末页
课堂导学
(5)实验中,玻璃板后方的蜡烛要不要点燃?
不要点燃 (6)为什么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方便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首页
末页
课堂导学
【练习1】身高1.7m的人,站立在竖直悬挂的 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到人的距离是 1.7m ,当人后退 4m ________ ,像的高度是________ 不变 ,像到人的距离是 1m,像的大小是________ 6m ________ .
首页 末页 防止厚玻璃板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随堂检测
首页 末页
课堂导学
8.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物 到 平 面 镜 像 到 平 面 镜 物与像的大 的距离/cm 的距离/cm 小比较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首页 末页
课堂导学
综上所述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 正 立的 虚 像; 像和物的大小 相等 ;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 体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 面 垂直 . 讨论: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首页
末页
课前预习
3.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 确是( B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 大 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 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 远离玻璃板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上课用)

一、常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光滑的, 叫平面镜
平面镜所成的像 虚__像
能被人看见,但不能 在屏幕上呈现
镜子中的“样 子”叫做像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
反射面是平面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反射面是平的?
镜子
平静的水面
平面镜的符号: 反射面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照镜子,提问题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还想到了什么?
“不变”)
例:作出物体AB经平面镜后所成的像A′B ′
A
B
A′
B′
二、虚像
(1)人眼是怎样确定物体位置的?
P
(2)人眼是怎样看见平面镜中的像的?
——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虚像:它不是由实际光线 会聚而成,是由反 射光线的反向延长 线相交而形成。虚 像是不能呈现在光 屏上的。
P
P′
光的反射
4.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 米,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 到镜子的距离为3米,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 应为多少米?
课堂小练习
12. 小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蜡烛放在平 面镜前50cm处,他记下了像的位置,然后,他将平 面镜向蜡烛移动了10cm,则第二次成像的位置与第 一次成像的位置比较
A.向平面镜移动了10cm B.向平面镜移动了20cm
C.远离了平面镜10cm D.远离了平面镜20cm
课堂小练习
课堂小练习
5. 水面也能发生反射,我们从水中看到空中的飞机 是___虚______像.(填“虚”“实”)
6. 凸面镜使平行光束___发__散____,凹面镜使平行光 束___会__聚____.汽车的后视镜是____凸_____面镜, 利用它可以______扩__大_司机的视野.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把反射面呈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像:面对平面镜,我们都能够看到自己的像。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 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2.平面镜后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3.像点和对应物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且像于物关于镜面对称。
4.像与物左右堆成
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像叫做虚像。
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平面镜成像实验:
实验中选用了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什么?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什么?
为了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若将一张纸放在像的位置上,纸上不能呈现出像若在像和平面镜之间放一块足够大的遮挡板,人眼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像。
用玻璃版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既能透过玻璃看到后面的像,又能观察到玻璃后面未点燃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三.平面镜成像的做法:
(1)根据平面镜的原理作;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
S S
四.平面镜的应用:
A:成像 B: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五.各种面镜: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
利用球面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凹面镜,利用球面外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凸透镜。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应用于汽车车头灯、手电筒、太阳灶、演播室的聚光灯。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应用于汽车的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凹面镜凸面镜。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21.10)

课堂小练习
3.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 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哪
一个( C )
A
B
C
D
课堂小练习
4.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 所示,此时时间是( D )。
A、7:25 B、6:35 C、5:25 D、4:35
课堂小练习
10.用两种方法作出 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 所成的像S′
11.作出AB在平面镜中 所成的像
课堂小练习
12.作出由点光源S射出经平面镜反射 后经A点的光线
课堂小练习
13.下图中,M是平面镜,各光路图正确的是
课堂小练习
14.下图是某同学作的光路图,他只画了一条 入射光线和另一条反射光线,请你帮他画出 发光点S和像点S′.
点燃奥运圣火装置
手电筒的反光罩
(2)凸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的镜子。 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应用:汽车后视镜,拐弯处的反光镜
哈哈镜产生的影像变化
课堂小练习
1.指出下面各句话中的“影”所说明的光在 传播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 (1)手影---------- 光 的直线传播 (2)水中倒影----- 光的反射 (3)立竿见影----- 光的直线传播 (4)杯弓蛇影----- 光的反射
注意: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 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用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是便于 比较像和物大小 。 ③实验应选择较薄的 玻璃板,是为了 避免形成两个像 。 ④玻璃板与桌面 垂直 。
(否则像位置不在桌面上,此时在桌面上无论 怎样移动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活动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内容
实验 器材 玻璃板、玻璃支架、白纸、两支同样的蜡烛、刻度尺
(1)如右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在纸上竖立 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 实验 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没有点燃 步骤 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 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 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解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 关,跟其他因素无关;某同学从远处走向平面镜,人的大 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 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像到平面镜的距也减小,所以像和 人之间的距离减小.故选A.
答案:A
错解:C 注意:根据错误的生活经验,当感觉到我们走向穿衣镜时, 会看到镜中的像逐渐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因而错选C.
例1 如图3-3-1所示是利用透明玻璃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3-1 A.蜡烛远离玻璃板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等大 B.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解析:蜡烛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 只要蜡烛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蜡 烛本身有关,故A正确,B错误;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所以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故C错误;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并不会成实像,故D错误.
沪粤版物理《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1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1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沪粤版物理《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1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⑵ 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⑶ 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光污染”。
过程与方法:⑴ 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信息。
⑵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⑶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 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科学态度。
⑵ 通过对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自然现象的美妙和谐,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⑶ 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共两部分: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各种面镜。
文中共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信息链接。
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既重过程又重结果。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教学难点】: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科学探究,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2.对虚象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学用具】教师用:小手电筒,平面镜,透明玻璃,尺,固定夹子,光屏,潜望镜模型,白纸,凸面镜,凹面镜等。
学生用:小手电筒,平面镜,透明玻璃,固定夹子,尺,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屏幕上的五幅彩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答:镜子。
我们平时常用的镜子就是平面镜.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平面镜的规律.二、新课教学探究活动一:平面镜本身的特征a.〈提出问题〉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考考自己 如图,知道两条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确定光源的位置。
S
S1
1.水里的“月亮” 是真实的吗?它是怎 么形成的? 2.月亮到地球的 距离是3 .8×108m,井 水水深5m,则月亮的 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 少?
平面镜的应用之一——平面镜能成像
平面镜的应用之二——平面镜能改变光路
凹面镜应用:
④重复上述过程,再测一组数据。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总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 关于平面镜对称! 像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它不是由实际光 线会聚而成,是 由反射光线的反 向延长线相交而 形成。
S’
S
O
镜子后面 加个挡板 还能看见 像吗?
平面镜成像是靠光的反射 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
1、平面镜的定义: 表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平面镜。
如: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 平滑的金属面都能看做是平面镜。
图片欣赏:平面镜成像
图片欣赏:平面镜成像
像 物
平面镜所 成的像与物体 之间有什么关 系?
问题: 一个运动员站在平面
镜前,下列四幅图中,哪幅图是 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 B C D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点燃奥运圣火装置
手电筒的反光罩
凸面镜应用:
拐弯处的反光镜,可以扩大视野
总结 1、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等大)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 ……...(等距) 像和物的位置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 (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作图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
人眼是怎样看见平面镜中的像的?
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
P
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有光 进入眼睛,我们也能看见物体在平面镜 里的像,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平面 镜的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如图所示,一 个发光点P 能向四周发出无数条光线, 其 中有很多条光线会被平面镜反射, 当眼睛正处于某些反射光线的路径上 时,人眼就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 到”了像P′ 。这个像P′不是由 实 际的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反 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 交而形成,不能被光屏 接收到,因此它 P′ 是一 个虚像。
作
用
凸面镜总是能成正立、 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
凸 面 镜 光 路 图
作用:凸面镜对光起
发散作用
O
凸面镜
应
用
汽车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凸镜 练A、1m B、0.5m
习:
C、0m D、2m
A O
1.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一米处,镜中的像 与他相距 ( D )
2.如图所示,A'O'是AO在 平面镜中成的像.画出平面 镜的位置来. 3.画出下图在平面镜 中的像.
实验过程:
点燃玻璃板 前的蜡烛A, 并移动玻璃 板后的蜡烛 B,使它与 蜡烛A在玻 璃板里的像 重合,此时 蜡烛B好像 也被点燃了。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的位置:像与物关于镜
面对称(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 垂直,像与物左右相反);像 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的大小:像与物大小相等。
3、像的性质:物体在平面镜中 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是虚像。
实像: 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虚像: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一课时 注意五姿规范
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
行作图
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本P56—P57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完成 P57页活动2的空格,时间5min。
1、什么是平面镜?生活中常见到的 平面镜有哪些?
2、平面镜成像规律是什么。
3、什么是实像和虚像?
1.什么是平面镜? 我们把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或 者平滑的表面)叫做平面镜。
2.生活中常见到的平面镜有哪些? 如:生活中的镜子、平静的水面、 平滑桌面、平滑的玻璃、光滑的金 属器具表面等。
活动2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器材: 玻璃板、两个等长的蜡烛、火柴、直 尺、白纸、铅笔、光屏等。
4.进行实验
2.书本P60题4、5
3.画出AB在镜中的虚像
A
A
B
B
4.画出从O点射出且反射光线过A点的入射
光线
A
O
0
课堂作业 请完成日清P22
哈哈镜是由其特殊的镜面 成像造成的。哈哈镜的镜 面不是平的,有的部分是 凸镜,有的部分是凹镜。 哈哈镜就是因为镜面各部 分凸凹不同,因而所成的 像有的被放大,有的被缩 小造成的。
平面镜成像作图
(1)根据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图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①根据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过光源S作镜面的垂线
当堂检测
1.小丑在平面镜中的像,图中正确 的是( B )
ABCDFra bibliotek课堂作业
请完成日清P19-P20
学习目标
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
其应用
自学指导二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注意事项4. 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刻度尺、火柴、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的成像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7. 板书设计:平面镜成像特点。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2)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3)请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虚像。
(3)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镜子、望远镜、显微镜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亲身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平面镜成像特点++课件+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0.[2023·安徽]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 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刻__度__尺___。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 _未__点__燃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 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 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小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黑__暗____(填“明
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 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 点,便于确定__像______的位置。
返回
7.[2022·苏州]用图甲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 发现不便得到像和物左右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 应选用图乙中的___a_____(填字母)棋子进行实验,分析 可得像与物关于镜面__对__称____。
【点拨】像和物相对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利用图 甲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应选用图 乙中的a棋子进行实验,得出像与物关于镜面对 称的结论。
返回
2.[2023·温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固定 蜡烛甲,为确定其像的位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 A.移动丙靠近乙 B.移动丙远离乙 C.移动乙靠近丙 D.移动乙远离丙 【点拨】为了确定其像的位置,需要将 丙靠近乙,当丙与乙完全重合时,丙的 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返回
3.[2023·合肥蜀山区模拟]宁静的水面是天然的平面镜,水
B.若玻璃板向前倾,像会变长,玻璃板后的B蜡烛不能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设计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资源1.演示:玻璃杯、一张带底座的玻璃、蜡烛、火柴.2.学生探究实验器材:一张带底座的玻璃板、两只一样的支架、火柴、一张白纸、刻度尺。
三、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水中燃烧的蜡烛”视频,学生观察视频感到惊奇。
提问:你能解释一下吗?同学们想知道这神奇现象的原因吗?从而引入新课。
2、平面镜的概念(1)介绍平面镜生活中的银镜,水面,铜镜,等反射面成光滑平面的镜子(2)辨别镜子中的像播放视频“猫对镜的像产生的困惑”,让同学们初步感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如图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3、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引导同学们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2)设计实验探讨器材的选择及设计表格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刻度尺(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白纸(便于记录像的位置)火柴①为什么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镜子做该实验有什么不方便?②我们怎样确定像的位置?③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关系?④实验过程中,刻度尺有什么作用?充分发动学生,尽可能多地猜想。
教师在此处的作用是引导汇总。
为下面的探究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实验次数物到镜面的距离像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能否在光屏上成像123(3)进行实验此处是学生实验,才用边讲边做的方式,过程中强调怎样玻璃板,以及怎样观察虚像。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平面镜对光具有良好的反射能力,它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而成像的。
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都可以看成平面镜。
1.什么是像——在我们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人”,镜子里的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像。
像是相对物而言的,是物的形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像与物比较,有什么特点?2)实验器材:桌面、白纸、笔、直尺(或者方格纸)、玻璃板、两只同样的蜡烛、火柴等3)设计和进行试验:(1)取一张白纸,如图所示,将它对折一下,对折之后打开平铺在桌面上,用直尺和笔再沿折线画一条直线。
(2)将玻璃板沿所画直线垂直立于白纸上,作为平面镜,将一只蜡烛点燃后立于镜前,观察镜中成的像,用笔记下蜡烛的位置。
(3)将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移动,直至与点燃蜡烛所成的像重合,比较像与未点燃蜡烛的大小和形状,用笔记下未点燃蜡烛的位置,体会像的虚实。
(4)熄灭蜡烛,取下白纸,通过两个记号点引一条直线,比较纸上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再将白纸沿原叠痕处折叠,观察两记号点是否重合。
(5)再取一张白纸,点燃未曾点燃的那根蜡烛,重复上述实验。
注意事项:(1)为什么要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证明像与物大小相等)(2)为什么用的是透明玻璃板不是穿衣镜?(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为什么要竖直放置玻璃板?(便于像与物重合)(4)刻度尺或者方格纸的作用是什么?(便于测出像距和物距)(5)将手放在烛焰的像的位置并不感到烫手,为什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3)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4)像与物左右相反;(5)像是虚像实验总结: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常是中考出题的热点,总结有如下考点,请同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1)选择什么作为平面镜:玻璃板.为什么选玻璃板而不选镜子: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2)对实验中的两只蜡烛有什么要求:完全相同.为什么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实验中玻璃板怎样放置:垂直于桌面.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4)蜡烛的像能否用光屏接收到:不能.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说明什么: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5)实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①比较像与物的大小;②确定像的位置.(6)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7)一只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却成了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怎样验证成两个像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的原因:用一个薄玻璃板进行实验.(8)验证像与物到镜面距离关系时,要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找到更普遍的规律.多次实验要改变什么:改变蜡烛的位置.(9)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时,缺点是:像比较暗,看不清.用跳棋子实验时,怎样看清像: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10)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11)在较暗处实验效果更好.◆经典例题:(1)易错点例题: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实验在 (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完成较好。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主题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2.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的大小、位置等;3.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直尺、粉笔。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提问他们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疑问。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实验演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让学生观察玻璃板后面的像,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平面镜成像特点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原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
2. 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现象。
答案: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平面镜成像是指光线射入平面镜后,反射光线形成的像。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的位置与物体位置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 生活中的现象:如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他的像与他的实际位置关于镜子对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然后通过知识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3 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层练习)(原卷版)

3.3 平面镜成像特点考点0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放置一块手机钢化膜(薄透明板)作为平面镜。
沿着钢化膜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选取手机钢化膜作为平面镜,这样做便于确定的位置;(2)将一个蓝色长尾票夹(型号:5#)放在钢化膜前,将另一个相同型号的粉色长尾票夹放在钢化膜的后面并移动其位置,若看到粉色票夹与蓝色票夹的像完全重合,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若光屏承接不到像,则说明所成的是像;(3)如图(b),将蓝色票夹放在纸上,在蓝色票夹一侧通过钢化膜看到的是图(c)中的。
2.利用刻度尺和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便于确定。
选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点燃蜡烛A,并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
移动蜡烛A,多做几次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A和蜡烛B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3)实验时用光屏代替蜡烛B,眼睛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小杜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装置:将一张可以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目的是探究;(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选填选项字母);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的夹角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C.多次改变光线入射的角度,并测量对应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3)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4)实验时,将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则看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5)将蜡烛A取走,正立放置一电子手表在该位置,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时间如图丙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

(1)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利用平面镜成像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穿衣镜、化妆镜等。
(2)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交流分享: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心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知识讲解:针对学生实验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知识讲解,巩固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认识。
(5)应用拓展:设计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平面镜成像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实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6.总结评价: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7.课后作业:布置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现象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但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认识尚浅。在学习本章节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等现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涉及到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1课时_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预习导学
4.完成“活动2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如课本图 3-27所示。 (1)将平板玻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支架上,使平板玻璃 竖直 架在刻度尺上 面,取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刻度尺上。点燃蜡烛 A,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此时蜡烛B好像被点燃 了。
预习导学
(2)用刻度尺量出平板玻璃到蜡烛A的距离(物距)OA以及平板玻 璃到蜡烛B的距离(像距)OB。 (3)视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将一张纸(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在纸(光屏)上 不能 (选 填“能”或“不能”)看到像。 (5)移动蜡烛A和蜡烛B,重做几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 中。
预习导学
3.(1)要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位置,应选用 平板玻璃 (选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来做镜面。 (2)用平板玻璃作平面镜时,选择 同样大小(长短、粗细) 的 蜡烛来成像效果最好。
预习导学
(3)请你从下列实验器材中选用你所需要的器材来探究平面镜成 像规律。器材如下: 同样的蜡烛两支、小蜡烛一只、大蜡烛一只、平面镜一面、平 板玻璃一 块、支架一副、方格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选择的器材是 同样的蜡烛两支、平板玻璃一块、支架一副、 方格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1课时
素养目标
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过程,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 点。 2.会使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
3.列举并会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 象。 4.了解其他面镜,知道其对光线的作用。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预习导学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1. 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 叫做平面镜。 2.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照过镜子,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 “活动1 镜前观像”:在你站在衣柜镜前时,①当你举起左手, 你在衣柜镜中看到的像是举起 右 手;②当你抬起右脚时, 你在衣柜镜中看到的像是抬起 左 脚;③当你远离衣柜镜时, 看到镜中的像也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衣柜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 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 ,巧妙地解决了 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 的位置。 用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像 和物大小。
设计表格
次数 物到平面镜 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 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 较(放大或缩 小)
思考:
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台表 面无数字的指针位置,此时钟所指的 实际时刻是( ) A、8点20分 B、4点20分
C、3点40分 D、10点40分
课堂小练习
某同学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想使
竖直放置的蜡烛所成的像与水平面成水平的, 他可采用的方法是 A.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90°角放置 B.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60°角放置 C.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30°角放置 D.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
课堂小练习
某同学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且高为1.3m
的平面镜前1.5m处,他的像高是_________, 1.7m 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若此 人向平面镜移动1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 1.5m 0.5m 离为_________,他的像高为_________.
1.7m
课堂小练习
凹 4: 太阳灶是用_________ 面镜制成的,它 会聚 可以使照在表面的太阳光_________在一 点,凹面镜的面积越大会聚的太阳光就越 多 高 _________ 温度也就越_________,利用 它不仅可以烧水、煮饭,还可以发电、冶 产生污染 炼,所以它是既节约燃料又不_________ 的环保型能源. 不能 5:平面镜成的像_________在光屏上显示出 来(填“能”或“不能”),平面镜成像 是物体反射的光或物体发出的光射到平面 反射 镜时发生了_________的结果.
(5)分析与论证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反射 例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而形成,物 正立等大的虚像 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若 小明同学身高1.5,他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 1.5 1.5m,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m;像与他相距 _____m;若他逐渐远离穿衣镜,那么镜中的像 3 不变 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 “不变”)
课堂小练习
如下图所示,L是平面镜,S是发光点,请你
画出能看到S在平面镜中像的范围.
课堂小练习
某同学身高1.8m,他想在家中墙上设计一个
刚好能看见他全身像的平面镜,该平面镜至 少应多高,画图说明应挂在什么地方?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
反射面是平面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反射面是平的?
镜子
平静的水面
平面镜的符号:
反射面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2)猜想与假设: 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像和物 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像与物关 于镜面对称。
A、变大
B、 变小
C、不变
课堂小练习 下图中是四幅关于字母“F”经平面镜反射成像
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C )
B
A
C
D
课堂小练习
1: 水面也能发生反射,我们从水中看到空中的飞机 虚 是_________像.(填“虚”“实”) 发散 2: 凸面镜使平行光束_________,凹面镜使平行光 会聚 凸 束_________.汽车的后视镜是_________面镜, 扩大 利用它可以_________司机的视野. 凹 3: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_________ 面镜,它 平行 可以使小电珠发出的光,变成_________光射出 去.
例:作出物体AB经平面镜后所成的像A′B ′
A B A′ B′
二、虚像
(1)人眼是怎样确定物体位置的?
P
(2)人眼是怎样看见平面镜中的像的?
——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虚像:它不是由实际光线 会聚而成,是由反 射光线的反向延长 线相交而形成。虚 像是不能呈现在光 屏上的。
P′
P
光的反射
思考:如何作出由点光源发出的任意两条 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S
S′
三、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如:梳妆镜、练功房中的镜子、小朋友玩的“万花筒”
(2)改变光路
潜望镜
(3)用平面镜来装饰墙壁,使人有扩大视觉空间的感觉
四、球面镜
(1)凹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 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课堂小练习
1、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 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C 哪一个? ( )
A
B
C
D
课堂小练习
2: 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 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 所示,此时时间是()。 D
A、7:25 B、6:35 C、5:25 D、4:35
课堂小练习
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将: (C )
某同学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2m
处跳到了距平面镜4m处.下列关于镜中像的大 小及像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 为6m B.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 为8m C.像比该同学大,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m D.像比该同学小,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m
课堂小练习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在
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它是 A.山的影子 B.山的实像 C.山的倒立的虚像 D.山的正立的虚像
课堂小练习
下图中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
时钟图,则当时的时刻是 A.2:25 B.2:35 C.9:25 D.9:35
点燃奥运圣火装置
手电筒的反光罩
(2)凸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 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拐弯处的反光镜
哈哈镜产生的影像变化
课堂小练习
指出下面各句话中的“影”所说明的光在传
播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 (1)手影 (2)水中倒影 (3)立竿见影 (4)杯弓蛇影
问题: 如何确定平面镜 中像的位置。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平面镜、刻度尺、蜡烛、火柴、平板玻璃、 刻度尺、蜡烛、火柴 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是指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把抽象、复杂 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变换成理想、简单的过程 或现象来研究处理的方法。)
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
1 2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用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把一 支点燃的烛在平面镜前成像,把一支完全 相同,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的另一 侧,使之与像重合,观察物、像到镜面的 距离关系和物的大小关系,改变点燃蜡烛 镜面的距离,重做几次试验,多次测量。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否则点燃的前方蜡烛在玻璃板的两个表面 反射成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实验时玻 璃板a若不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后方的像 所呈现的位置不在桌面上,此时在桌面上 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 合;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 样便于观察到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像。
课堂小练习
用两种方法作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
课堂小练习 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课堂小练习
作出由点光源S射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经A点的光线
课堂小练习
下图中,M是平面镜,各光路图正确的是
课堂小练习
下图是某同学作的光路图,他只画了一条入
射光线和另一条反射光线,请你帮他画出发 光点S和像点S′.
课堂小练习
小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蜡烛
放在平面镜前50cm处,他记下了像的位置, 然后,他将平面镜向蜡烛移动了10cm,则第 二次成像的位置与第一次成像的位置比较 A.向平面镜移动了10cm B.向平面镜移动了20cm C.远离了平面镜10cm D.远离了平面镜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