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智能汽车(ADAS)和车联网(V2X)的发展路径分析
2019年自动驾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实现路径分析
环境感知
安全控制
劢作执行
以雷达、摄像头为核心 • 车道 • 车道线 • 行人检测
19812547/36139/20190313 07:56
算法、芯片
• 前向警报 • 碰撞、车道偏离报警 • ACC自适应巡航等
执行器
图表2: 智能化不车联网相结合
19812547/36139/20190313 07:56
无人驾驶是终极形式,是“物联网”出行的一切因素
未来癿无人驾驶,丌止是车辆本 身,而是人、车、环境、数据等 等多维度交互,是“物联网”概 念在“出行”最完美癿应用。
未来癿无人驾驶,是人类 出行斱式癿高阶升级,丌 再是单调癿乘坐,而是 “安全、舒适、高效”癿 完美实现。通过大数据, 链接各类云,全面打通人 类生态圈。
OTA安全也成智能驾驶癿核心问题,主要考虑三个部分癿安全:第一部分是云端癿服务 器安全,第二部分是车端安全,最后一部分就是车和云之间癿通讯安全。
图表4: 汽车计算机系统OTA构成
资料来源:焉知,斱正证券研究所
19812547/36139/20190313 07:56
自劢驾驶市场空间大,未来软件和内容价值量提升
200000
100000
0 现在
未来
激光雷达 计算平台 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 GNSS/IMU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斱正证券研究所 19812547/36139/2019031307:56
资料来源:艾瑞,斱正证券研究所
目录
一、自劢驾驶是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二、自劢驾驶的实现路径 三、自劢驾驶领域癿最新迚展 四、自劢驾驶产业链及投资机会
车联网-V2X标准分析及测试方法探讨
V2X标准分析及测试方法探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秦孔建智能网联部仅供参加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的会代表阅读,请勿外传!3LTE-V2X 测试方法4NR-V2X 法规现状目录2LTE-V2X 国内外标准及法规现状5NR-V2X 测试方法1C-V2X 基本概念仅供参加 2019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的会代表阅读,请勿外传!1.1 定义V2X是用于车辆与车辆(V2V)、车辆与基础设施(V2I)、车辆与网络(V2N )、车辆与人(V2P)之间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
V2XV2V Vehicle-to-Vehicle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NVehicle-to-NetworkV2PVehicle-to-Pedestrian技术本质:对外界发出/收取电磁波信号,获取信息。
工信部2025年目标30% 80% 20%效率提升事故率降低碳排放减少车联网优势典型场景/应用非视距识别远距离通信互联网连接雨雪雾天气红绿灯识别仅供参加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会代表阅读,请勿外传!1.1 定义C-V2X:cellular-V2X ,以蜂窝通信技术为基础的V2X ,3GPP 标准分为LTE-V2X 和NR-V2X 两个阶段。
目前两种无线通信技术:☐DSRC ——基于IEEE 802.11p 标准☐LTE-V2X ——基于3GPP R14 LTE-Apro 标准PC5:V2V/V2I/V2P 直连通信接口短距离(位置、速度、轨迹等信息)Uu :eNB 与UE 之间通信接口长距离(交通、天气、事故等信息)仅供参加 2019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会代表阅读,请勿外传!1.2 典型应用场景分类应用通信类型(Hz)(ms)(m)(m)低时延、高频率前向碰撞预警V2V10100 1.5300盲区/变道辅助V2V10100 1.5150紧急制动预警V2V10100 1.5150逆向超车碰撞预警V2V10100 1.5300闯红灯预警I2V10100 1.5150交叉路口碰撞预警V2V/I2V101005150左转辅助V2V/I2V101005150高优先级车辆让行/紧急车辆信号优先权V2V/V2I101005300弱势交通参与者预警V2P/I2V101005150车辆失控预警V2V101005300异常车辆提醒V2V101005150道路危险状况提示I2V101005300高时延、低频率基于信号灯的车速引导I2V2200 1.5150限速预警I2V15005300车内标牌I2V15005150前方拥堵提醒I2V15005150智能汽车近场支付V2I15005150信息服务交通安全交通效率自动驾驶仅供参加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会代表阅读,请勿外传!2.1 国家支持力度主导部委发文名称发文内容进展发改委《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0年:大城市、高速路LTE-V2X覆盖率90%;2025年: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人-车-路-云”高度协同,5G-V2X基本满足ICV需要;2035年:全民共享“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社会2018年1月5日发布征求意见稿,2018年1月20日收到100多条建议正式稿等待国务院审批工信部国标委《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要求LTE-V2X作为广域和中短程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2018年6月8日发布工信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实现LTE-V2X在部分城市主要道路和高速公路的覆盖,开展5G-V2X示范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2018年12月25日发布,后续细化并分解到相关司局作为考核指标仅供参加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会代表阅读,请勿外传!2.2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CV相关专业标准技术委员会SAC TC业务指导部秘书处业务范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TC114汽车标委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摩托车等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对接ISO/TC 22国际归口,下设30个专业分标委,2017年12月29日获批成立ICV分标委。
2019年无人驾驶ADAS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无人驾驶ADAS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2019年5月目录一、当前是无人驾驶的关键时点 (9)1、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子化的推进,无人驾驶已经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9)2、政策逐年深化,2020年是关键节点 (9)3、5G商用临近,或为无人驾驶进展重要推手 (10)4、智能汽车主要是消费者驱动,渐进式发展 (11)5、车企基本遵循L0-L5级别的渐进研发节奏 (12)6、全球相关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的两种布局方式 (13)7、智能汽车(ADAS)和车联网(V2X)分别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内部和外部要求 (14)二、ADAS:车内智能的开端 (14)1、ADAS的原理、构成和分类 (14)(1)ADAS主要由三大系统构成 (15)(2)渗透率:监测>预警>主动 (16)(3)全球范围内ADAS渗透率仍偏低,中国市场空间巨大 (17)2、市场空间:全球市场规模众说纷纭,测算国内千亿前装规模 (17)(1)全球ADAS市场规模众说纷纭,普遍认为2020年将超300亿美元 (17)(2)2020年中国前装ADAS市场规模将超千亿 (18)3、产业链公司发展现状及相关企业 (21)(1)华域汽车 (22)(2)德赛西威 (22)(3)保隆科技 (23)(4)拓普集团 (23)(5)星宇股份 (23)三、车联网:通向无人驾驶高级阶段的核心技术 (23)1、广义车联网包含车内、车际和车云网 (23)2、车际网是车联网之魂,其核心在于V2X技术 (25)3、车联网市场空间: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接近万亿级别 (28)4、车联网相关企业 (31)(1)千方科技:一体两翼稳步发展,V2X打开成长空间 (31)(2)中科创达:智能汽车业务爆发式增长,商业模式升级有望提升毛利率 (32)四、展望:无人驾驶发展之路 (33)1、短期:关注ADAS渗透率提高带动传感器产业链发展 (34)(1)传感器技术是驱动ADAS发展的重要因素 (34)(2)多传感器协作优势互补 (35)①摄像头 (36)②毫米波雷达 (38)③激光雷达 (42)2、中期:关注车联网伴生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5)(1)智慧交通框架 (46)(2)智能互联示范区是智慧交通的载体 (51)3、长期:关注L4级别成熟后共享汽车引领的出行方式颠覆 (55)五、几个焦点问题 (58)1、安全问题或成为拖慢自动驾驶发展的重要因素 (58)2、多传感器融合成为趋势的同时也将带来算法挑战 (59)3、5G商用速度或影响车联网应用进度 (60)4、标准法规制定 (61)六、无人驾驶产业链相关企业 (61)1、华域汽车:龙头转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62)(1)国内首家实现24GHZADAS量产的企业 (62)(2)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积极转型智能座舱总成 (62)(3)业绩增长稳健,业务持续优化 (62)2、中国汽研:掌握核心技术,前瞻布局5G以及智能检索检测业务 (63)(1)依托研发检测优势,国内首家发布“中国智能汽车指数” (63)(2)前瞻布局5G以及智能网联测试中心 (63)(3)掌握核心技术的智能检测龙头 (64)3、德赛西威:国内车机龙头,智能驾驶推进有序 (64)(1)国内车机龙头,受益于产品升级 (64)(2)客户订单持续突破,合作造车新势力研发L3级别产品 (64)(3)提前布局智能驾驶,多产品推进有序 (65)(4)优质赛道下的优秀企业 (65)4、保隆科技:中国TPMS龙头,汽车电子新贵 (65)(1)短期TPMS保障主业增长,长期汽车电子新品发力 (65)(2)TPMS行业龙头,强制性政策背景下行业40%复合增速 (66)(3)传统气门嘴产品升级TPMS气门嘴增收扩利 (66)(4)持续高研发投入,顺应电子化、轻量化发展趋势 (66)(5)主业稳健增长的汽车电子行业新贵 (67)5、星宇股份:好行业+好格局+好公司,具备全球车灯龙头潜质 (67)(1)好行业+好格局+好公司,具备全球车灯龙头潜质 (67)(2)好行业:国内500亿OEM,智能化+LED看未来 (68)(3)好格局下的好公司:竞争优势显著,突围国内合资车灯竞争圈 (68)(4)高成长:客户扩展+产能扩张+产品升级 (68)6、拓普集团:智能刹车系统切入ADAS执行层 (69)(1)公司是国内NVH龙头企业,“减震”+“隔音”两大主业稳健 (69)(2)客户结构高端化,汽车电子真空泵打入合资品牌 (69)(3)智能刹车入驻ADAS执行层,具备核心产品 (69)(4)特斯拉产业链标的,业务多点开花 (70)无人驾驶大势所趋,5G催化下有望加速。
汽车电子行业智能汽车与车联网的发展1
汽车电子行业智能汽车与车联网的发展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汽车和车联网成为了汽车电子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智能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技术应用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智能汽车,顾名思义,就是具备智能化功能的汽车。
它不仅仅是一辆能够载人载货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存储、交互和控制的智能终端设备。
智能汽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汽车开始引入电子设备,如电子点火系统、电子燃料喷射等,并逐步发展出了倒车雷达、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首先是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
智能驾驶技术通过感知模块、控制模块和决策模块等核心技术,使得汽车能够实现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大大提升了驾驶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
其次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之间和车辆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调,从而实现交通拥堵状况的监测与预测、道路交通流量的优化调控等目标。
在智能汽车和车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
首先是传感技术的创新。
传感器是智能汽车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汽车能够更准确、更全面地感知周围环境,从而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汽车的智能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等技术,智能汽车能够具备更高级别的自主行驶和智能辅助功能。
此外,还有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创新,为智能汽车和车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未来,智能汽车和车联网的发展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是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统一。
智能汽车涉及到多个领域,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汽车技术等,需要各方共同制定和遵守统一的技术标准,以确保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智能汽车能够顺利地交互和协同工作。
其次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浅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S pecialS pecial特稿S pecial智慧城市车联网智能汽车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前言在以信息物理系统(CPS )为标志的工业4.0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多行业协同发展。
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规模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信息通信技术(ICT )、物联网及5G 商用化等高新技术的赋能下,汽车工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纵深发展。
技术资本劳动密集型的汽车产业定将成为应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的中坚力量。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 (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1]。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可以显著降低交通事故率50%-80%,提高道路通行效率10%-30%[2],而且能够提升燃油经济性,实现节能减排,同时拉动电子、通信、互联网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联网、智能汽车关系如图1所示。
智能网联汽车兼具车联网与智能汽车双重优势,如图2所示,更加契合工业4.0时代信息物理融合的节奏。
发展环境分析1智能网联汽车依据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SAE )发布的分级标准划分为驾驶辅助(L1)、组合驾驶(L2)、有条件的自动驾驶(L3)、高度自动化驾驶(L4)、无人驾驶(L5)5个级别。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L1-L2级驾驶辅助系统已经大规模量产,L3-L4级自动驾驶系统尚处于研发和小规模测试阶段。
根据2019年自动驾驶成熟度排名[3],如表1所示,欧美发达国家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而我国与其尚存较大差距,基于信息通信行业的优势,以智能化和网联化融合的发展路径,促进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实现换道超车。
V2X技术发展历程及应用研究
V2X技术发展历程及应用研究V2X是指车联网技术中的车与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通信技术,包括车与车(V2V)、车与基础设施(V2I)、车与行人(V2P)以及车与网络(V2N)之间的通信。
它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道路安全性,提供车辆导航和控制,改善交通流量等。
1.第一阶段:早期的车载通信系统主要是通过车载终端与基础设施进行通信,该系统被称为车路通信(VICS)。
它起初是以广播方式传播交通信息,如路况、交通事故、交通灯信息等。
2.第二阶段: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之间的通信也得到了提升。
V2V通信系统可以通过短距离通信技术(如802.11p/WAVE)在车辆之间传输实时数据,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
该阶段的V2X系统主要用于提供车辆的安全警示和行车决策支持。
3.第三阶段:由于车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对于车辆之间信息交流的需求不断增长。
V2X逐渐向车辆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这一阶段的V2X系统包含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V2I)、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2P)等,以实现更高级别的车辆自动驾驶和交通管理。
1.提高交通安全:V2X技术可以实时收集道路信息,并通过与其他车辆和基础设施通信,提供实时的交通状况信息,包括路况、拥堵、施工等。
这使得驾驶者可以提前做出决策,避免事故的发生。
2.改善交通流量:V2X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调度和路线规划,通过实时交通信息的共享,减少拥堵和交通堵塞,提高整体交通效率。
3.支持智能导航:V2X技术可以提供车辆导航和路径规划的信息,帮助驾驶者选择最佳路线,并提供实时的交通变化和路况信息。
4.促进车辆自动驾驶技术:V2X技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与其他车辆和基础设施进行通信,车辆可以更加准确地对道路情况进行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这一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车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碰撞事故的发生。
2019年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2019年11月目录一、车联网蓄势待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幕即将开起 (6)1、车联网市场潜力巨大,行业协作需求强烈 (6)2、美欧日车联网产业布局早,车路协同顶层设计和产业引导并重 (9)二、制式之争乱花渐落,C-V2X有望成为国内主要车联网解决方案 (12)1、DSRCvs C-V2X (13)2、4G V2X到5G V2X,C-V2X具备长期演进适应能力 (14)(1)LTE-V2X未来2~3年成为智能网联基础支撑网络,后续向5G-V2X过渡升级 (15)3、基础设施建设临近,C-V2X有望成为首选方案 (16)(1)V2X应用价值显现 (16)(2)V2X较既有技术手段具有明显优势 (17)(3)国内政策大力推动,C-V2X是弯道超车良机 (18)4、“初代”车联网ETC OBU全面普及,万亿后应用市场清晰可见 (19)(1)海外经验:ETC实现高峰调节、高速缴费、停车付费“无感化”,是车联网的初级实践,可大幅降低交通成本 (20)(2)我国政策推动全国车辆普及安装OBU,ETC RSU建设率先拉开序幕 (21)(3)ETC业务弹性测算 (22)(4)“初代”车联网应用ETC已撬动巨大的应用空间,V2X后应用市场可以期待 (24)三、国内车联网中远期战略价值凸显,ETC和V2X都需要庞大的路边单元投资 (26)1、顶层设计:多部门协作不断加强,行业主轴逐渐明晰 (27)2、标准测试:体系规范生态基础逐步建立,为基础通信设施建设奠定基础 (28)3、车路密集增长、安全需求提升,车路协同势在必行,路边单元拉开建设序幕 (33)四、车联网产业链:标准、芯片模组、整车万事俱备,中国时代到来 (36)1、从通信角度,车联网的关键产业环节主要包括RSU、OBU、芯片/模组.. 362、中国C-V2X“四跨”应用展示,国内V2X产业链生态建立 (37)3、芯片和模组已有商用产品,RSU可方便集成 (39)4、V2X网络基建先行:RSU建设首先拉开帷幕,开启千亿市场 (40)(1)RSU设备按照保守和激进两种策略估算,分别可达686亿和1132亿投资规模 (41)①RSU的组成:涵盖定位、射频、通信等模组,集成元器件众多 (41)②RSU本体:行业低、中、高价位,对应当前价格中位数分别在2万、8万、16万 (42)(2)交通道路RSU:保守策略十字路口需部署3.5万、5.6万、9.5万个高等级RSU (43)(3)公路道路RSU:平均一公里需要两个RSU,合计约130万个RSU (44)(4)RSU配套施工:估计规模实施后初期、中期、成熟期单站平均配套成本分别为6万、5万、4万 (46)五、相关企业简况 (47)1、万集科技:前瞻布局自动驾驶,ETC业务有望迎来拐点 (47)2、千方科技:新千方,新宇视 (51)3、移远通信:无线通信模块行业龙头,乘物联网大潮顺浪腾飞 (54)车联网蓄势待发,通信基础设施“新基建”大幕即将拉起:车联网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和车与云端的互联,以达到车辆协同控制、增强行车安全、提升效率的目的。
ADAS与V2X——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原理解析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后台等)的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的新一代汽车。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并逐步向着“新四化”的转型,谷歌、微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特斯拉等高科技企业纷纷入局,智能网联汽车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成为时下最火热的技术“IP”。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路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径主要有智能化和网联化两个方向。
智能化是指依赖于先进驾驶辅助技术ADAS,采用车载传感器与汽车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汽车的自动巡航(ACC),自主泊车(APS),自动紧急刹车(AEB)等一系列功能。
目前,新上市的车辆大多具有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EB)和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并能实现简单的人车互联。
网联化主要依靠搭载车联网V2X系统,来实现车-人,车-车,车-路,车-平台的信息交换,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提高道路通向效率等。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指通过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再通过车辆控制决策系统,对外界环境进行判断、处理,并发出控制信号,底盘执行机构直接干预汽车的行驶状态或辅助驾驶员操作。
在无人驾驶技术并未成熟的今天,各大OEM厂商多采取辅助驾驶技术来逐渐过度到自动化无人驾驶。
目前已得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ADAS主要分为预警系统和驾驶控制系统。
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司机、道路、汽车自身状态,在存在与前车碰撞,无意识偏离车道,司机驾驶行为异常等隐患时,触发报警系统对司机进行提示。
而驾驶控制系统属于主动安全领域,在汽车的油门、刹车、转向机构等加装某些机械系统和控制电机,通过自动决策控制系统来实现在车辆车道保持(LKA)、自动泊车(APS)、自动紧急刹车(AEB)等功能。
车与外界信息交换技术(V2X)V2X技术是通过构建汽车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系统,实现对行驶过程中车辆行为及状态的决策控制。
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5月
目录
一、多方共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4)
1、智能网联是ICT、人工智能、汽车等行业跨界融合变革的产物 (4)
2、层层推进,政策利好智能网联各产业协同发展 (6)
(1)工信部提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6)
(2)无人驾驶测试牌照相继发放,行业准入门槛降低 (7)
3、华为入局,助力ICT与汽车的产业融合 (8)
4、L3/L3+智能汽车量产将近,V2X、高精度地图等基础设施有望迎来投资机
会 (8)
二、市场空间广阔,5G商用推动车联网加速发展 (9)
1、5G商用催生V2X车联网成熟 (9)
(1)目前车联网有DSRC和LTE V2X两大路线,中国以LTE V2X为主 (9)
(2)5G商用有望解决车联网对低延时的高要求 (10)
2、市场空间广阔 (11)
三、高精度地图是实现L3/L3+级自动驾驶的必经之路 (11)
1、高精度地图的特点和意义:厘米级、信息丰富、实时性 (11)
(1)高精度地图的意义和特点:厘米级,信息丰富,实时性 (12)
(2)高精度地图是实现L3/L3+级自动驾驶的必经之路 (13)
2、高精度地图行业竞争格局 (13)
3、国内龙头图商加快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关注四维图新 .. 14
四、ETC行业集中度较高,利好头部厂商 (16)
1、2019-2020年ETC潜在市场规模超过310亿元 (17)
2、ETC行业集中度较高,关注龙头厂商 (18)
五、相关企业 (18)。
美国车联网(v2x)发展现状分析
智库研报 REPORT美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和美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网联(Connected Vehicle,CV)+自动驾驶(Automated Vehicle,AV)=网联自动驾驶(CAV)”是美国在自动驾驶领域重点打造的核心之一。
美国的加州、密西根州、俄亥俄州、佛罗里达州和亚利桑那州在网联自动驾驶方面位居前列。
一、美国车联网(V2X)政策、标准与频谱(一)美国车联网(V2X)政策美国持续发布车联网相关政策。
交通运输部于2015年发布了《美国智能交通系统(ITS)战略规划(2015-2019年)》,该规划将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定为核心。
美国ITS 战略从单纯的车辆网联化,升级为汽车网联化与自动控制智能化的双重发展战略,发展美国车联网(V2X)发展现状分析文/吴冬升吴冬升,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方案架构师兼战略品牌总经理美国车联网(V2X)在政策推动、标准制定和频谱确定背景下,在26个州展开试点示范,覆盖率达五成以上。
典型代表是怀俄明州、纽约市、佛罗里达州坦帕市三地的DSRC试点项目。
与此同时,美国也开启基于蜂窝的C-V2X相关试点工作。
盘点美国车联网(V2X)产业情况,可以看到其发展中存在缺乏政策持续强力推进、标准摇摆难以持续演进、试点示范规模不足、产业链协同发展不利、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探索深度不够五大问题,这也为中国车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经验。
目标包括:(1)提高车辆与道路安全性;(2)增强交通移动性;(3)降低环境影响;(4)促进创新;(5)支持交通系统信息共享。
2016年9月,美国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发布了《联邦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规定新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必须满足15个要点的安全评估,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制度保障。
多州积极推进无人驾驶法规制定,已有加州、密西根州、内华达州等1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颁布了无人驾驶法规,各州对车企运用技术的限制作了不同规定。
智能网联汽车 V2X 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 V2X 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5G的普及,智能网联汽车早已成为汽车行业的焦点,也备受国家的重视,为了抢占这一巨大的市场,“跨界”造车屡见不鲜,V2X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势必要成为汽车行业相关人员重点关注、学习的对象。
鉴于此,本文就V2X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做了一个简单介绍。
关键词:V2X 车联网 C-V2X 智能网联汽车 5G一、V2X技术V2X意为Vehicle to X,X可以指代车(vehicle)、人(Pedestrian)、路(Road)、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等等,所以我们通常将V2X理解为Vehicleto Everything,即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
V2X主要包括V2N、V2V、V2P、V2R、V2I,详细介绍如下。
1、V2N指的是车辆或驾驶人与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交换。
包括行驶信息和传感器数据与互联网分析的大数据结果信息交换;车辆终端系统与互联网上的资源信息交换;车辆自身的故障系统与互联网远程求助系统信息交换。
2、V2V指的是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换。
包括本体车辆的行驶速度、方向、紧急状况与附近范围内车辆的行驶速度、方向、行驶状况信息交换。
3、V2P指的是车辆与外界行人之间的信息交换。
包括车辆自身的行驶速度、方向与行人当前位置信息交换。
4、V2R指的是车辆与道路之间的信息交换。
包括车辆自身的行驶路线与道路当前路况信息交换;车辆行驶的导航信息与道路前方的路标牌信息交换。
5、V2I指的是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换。
包括车辆的行驶状态与红绿灯、公交站台、立交桥或隧道、停车场空位等信息交换。
二、V2X的发展现在汽车行业中公认的,实现V2X有两条技术路径,一是由美国为主导的DSRC,二是由我国推动的LTE-V。
1、DSRC(专用短距离通信技术)DSRC,由标准IEEE 802.1扩充而来,主要用于车载电子的无线通信,它可以实现小范围内图像、语音和数据的实时、准确和可靠的双向传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智能汽车(ADAS)和车联网(V2X)的发展路径分析
写在前面的 (6)
当前是无人驾驶的关键时点 (6)
智能汽车(ADAS)和车联网(V2X)分别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内部和外部要求 (9)
ADAS——车内智能的开端 (9)
ADAS的原理、构成和分类 (10)
市场空间:全球市场规模众说纷纭,测算国内千亿前装规模 (12)
产业链公司发展现状及推荐标的 (15)
车联网——通向无人驾驶高级阶段的核心技术 (16)
广义车联网包含车内、车际和车云网 (16)
车际网是车联网之魂,其核心在于V2X技术 (16)
车联网市场空间: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接近万亿级别 (19)
车联网标的推荐 (21)
展望:无人驾驶发展之路 (22)
短期关注ADAS渗透率提高带动传感器产业链发展 (23)
中期关注车联网伴生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0)
长期关注L4级别成熟后共享汽车引领的出行方式颠覆 (38)
问题 (40)
安全问题或成为拖慢自动驾驶发展的重要因素 (41)
多传感器融合成为趋势的同时也将带来算法挑战 (41)
5G商用速度或影响车联网应用进度 (41)
标准法规制定 (42)
无人驾驶产业链标的推荐 (42)
华域汽车——龙头转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42)
中国汽研——掌握核心技术,前瞻布局5G以及智能检索检测业务 (42)
德赛西威——国内车机龙头,智能驾驶推进有序 (43)
保隆科技——中国TPMS龙头,汽车电子新贵 (44)
星宇股份——好行业+好格局+好公司,具备全球车灯龙头潜质 (44)
拓普集团——智能刹车系统切入ADAS执行层 (45)
图1:出行供需公式 (6)
图2:智能汽车渐进式发展 (8)
图3:传统合资/外资品牌的智能汽车研发进度 (9)
图4:国内造车新势力智能汽车量产进度 (9)
图5:ADAS工作原理 (10)
图6:ADAS组成结构 (10)
图7:ADAS传感器分类及相关企业 (10)
图8:ADAS车身应用 (11)
图9:ADAS普及顺序及时间 (11)
图10:主要汽车市场国家ADAS渗透率 (12)
图11:2015年中国ADAS产品渗透率 (12)
图12:2015年ADAS产品渗透率 (12)
图13:2015-2020分品类ADAS产品价格预测 (13)
图14:2003-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 (14)
图15:ADAS产业链 (15)
图16:全球ADAS产业链公司汇总 (15)
图17:无人驾驶螺旋式发展路径 (17)
图18:车内智能-车际互联实现车路协同 (17)
图19:V2X的组成与规划 (17)
图20:DSRC标准下的恩智浦RoadLINK芯片 (18)
图21:LTE标准下的高通骁龙820A芯片 (18)
图22:车联网发展经历的三大阶段 (19)
图23:2015-2025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及渗透率 (20)
图24:2015-2025年全球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及渗透率 (20)
图25:车联网产业链 (21)
图26:无人驾驶实现路径 (23)
图27:主要传感器应用范围 (23)
图28:主要传感器种类 (23)
图29:摄像头产业链 (25)
图30:以DSP为核心的合作模式 (25)
图31:毫米波雷达工作原理 (26)
图32:皇冠车前搭载毫米波雷达 (27)
图33:毫米波雷达产品 (27)
图34:奔驰毫米波雷达应用 (27)
图35:毫米波雷达产业链企业 (28)
图36:2015年国际毫米波雷达市场格局 (28)
图37:Velodyne激光雷达产品 (29)
图38:激光雷达工作效果 (29)
图39:机械、固态激光雷达应用对比 (29)
图40:机械、固态激光雷达内部结构对比 (29)
图41:谷歌无人车激光雷达 (30)
图42:Velodyne激光雷达产品 (30)
图43:智慧交通三大关键词 (31)
图44:智能互联示范区 (31)
图45:智慧交通总体框架 (32)
图46:智能汽车上主要的传感器 (32)
图47:车身传感器的两大应用 (32)
图48: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 (33)
图49:感知层的路面应用 (33)
图50:智慧交通网络层应用 (33)
图51:车联网云平台 (34)
图52:应用层——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 (34)
图53:智能互联示范区构建汽车智能化生态系统 (35)
图54:国内智能示范区建设现状 (36)
图55:共享出行未来发展趋势 (39)
图56:汽车共享合作模式 (39)
图57:主要竞争企业 (40)
图58:三大利益方各自领域内竞争 (40)
图59:各大联盟之间竞争 (40)
表1:2017年-2018年的智能汽车政策梳理 (7)
表2:SAE无人驾驶自动化程度划分 (8)
表3: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规划 (9)
表4:ADAS功能模块 (11)
表5:国内ADAS产品新车渗透率增速预测 (13)
表6:2019-2021年汽车产量预测 (14)
表7:2018-2021年ADAS产品市场空间预测 (14)
表8:DSRC、LTE-V比较 (18)
表9:国际芯片巨头的V2X产品规划 (18)
表10:主要国家的V2X建设计划 (19)
表11:主要传感器比较 (24)
表12:Tier1摄像头合作OEM (26)
表13:混合固态、固态激光雷达和机械激光雷达比较 (29)
表14:单线、多线激光雷达比较 (30)
表15:智慧交通重要国家政策 (31)
表16:世界主要国家智能互联发展规划 (35)
表17:中国华东地区智能网联示范区 (36)
表18:中国西南地区智能网联示范区 (37)
表19:中国中南地区智能网联示范区 (37)
表20:中国华南地区智能网联示范区 (37)
表21:中国东北地区智能网联示范区 (38)
表22:中国华北地区智能网联示范区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