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等水准观测手簿(范例)
测绘常用记录表格样本
一记录表格1上水管道实地调查表上水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2污(雨)水管道实地调查表污(雨)水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煤气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电力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电信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工业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7新增地下管线调查成果表新增地下管线调查成果表测区:调查者:记录者:调查日期:.8房屋查丈原图房屋查丈原图查丈人:年月日深圳市研究研究院.9水准测量观测手簿()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测自:测至:第页总第页观测者:记录者:仪器型号:仪器号:10导线外业观测手簿()级导线水平角手簿仪器型号:观测者:测站:气温:第页()级导线垂直角手簿()级导线边长手簿11地界测量外业记录12水准标尺分米分划误差的测定水准标尺分米分划误差的测定标尺:年月日观测者:检查尺:记录者:13水准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水准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标尺:年月日观测者:检查尺:记录者:14倾斜观测记录表倾斜观测记录表15界桩放(测)点关系略图界桩放(测)点关系略图测量起算成果测量放点计算及检测结果16 边长和方位角计算表边长和方位角计算表二检查表格1测量技术检查卡片测量技术检查卡片2 地下管线接边点数据对比统计表地下管线接边点数据对比统计表测区:注:表中N为新探测或本测区管线点成果;W为原探测或邻测区管线点成果制表:制表日期:检查者:检查日期:.3明显管线点检查记录表明显管线点检查记录表测区:施工单位:检查:记录:年月日.4隐蔽管线点检查记录表隐蔽管线点检查记录表测区:施工单位:检查:记录:年月日5导线精度统计表统计者:校对:6隐蔽管线点开挖检查记录表隐蔽管线点开挖检查记录表测区:7 测绘项目成果校审验收表测绘项目成果校审验收表8项目检查验收表9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评审记录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评审记录10零星测绘工程质量审核记录深圳市勘察研究院零星测绘工程质量审核记录11测绘施工环境安全检查记录表测绘施工环境安全检查记录表受检负责人签字12房产测绘校审过程记录表房产测绘检审过程记录表13水准精度统计表.14测绘工程质量整改通知单测绘工程质量整改通知单.15管线探查工作量及质检量统计表管线探查工作量及质检量统计表测区:月份:施工单位:检查级别:年月日.三计算表格1高程计算高程计算计算者检验者2三角高程路线计算三角高程路线计算3经纬仪导线计算表计算者:检查者:.4待定点、水平角、垂直角观测记录计算表待定点、水平角、垂直角观测记录计算表第页测站:日期:仪器:X:Y.四成果表格1管线点成果表管线点成果表管线类型:图幅号:权属单位:制表:校对:检查:.2水平位移量统计表...3 导线点成果表制表 : 校对 :4沉降点高程及沉降量统计表沉降点高程及沉降量统计表()5倾斜量统计表制表:校对:目录一记录表格 (1)1上水管道实地调查表 (1)2污(雨)水管道实地调查表 (2)3煤气管道实地调查表 (3)4电力管道实地调查表 (4)5电信管道实地调查表 (5)6工业管道实地调查表 (6)7新增地下管线调查成果表 (7)8房屋查丈原图 (8)9水准测量观测手簿 (9)10导线外业观测手簿 (10)11地界测量外业记录 (11)12水准标尺分米分划误差的测定 (12)13水准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 (13)14倾斜观测记录表 (14)15界桩放(测)点关系略图 (15)16边长和方位角计算表 (17)二检查表格 (18)1测量技术检查卡片 (18)2地下管线接边点数据对比统计表 (19)3明显管线点检查记录表 (20)4隐蔽管线点检查记录表 (21)5导线精度统计表 (22)6隐蔽管线点开挖检查记录表 (23)7测绘项目成果校审验收表 (24)8项目检查验收表 (25)9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评审记录 (26)10零星测绘工程质量审核记录 (27)11测绘施工环境安全检查记录表 (28)12房产测绘校审过程记录表 (29)13水准精度统计表 (30)14测绘工程质量整改通知单 (31)15管线探查工作量及质检量统计表 (32)三计算表格 (33)1高程计算 (33)2三角高程路线计算 (34)3经纬仪导线计算表 (35)4待定点、水平角、垂直角观测记录计算表 (36)四成果表格 (37)1管线点成果表 (37)2水平位移量统计表 (38)3导线点成果表 (40)4沉降点高程及沉降量统计表 (41)5倾斜量统计表 (42)测绘常用记录表格样本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公司2007.10。
水准测量外业、内业记录计算表
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观测:
年月日记录:
Hale Waihona Puke 测站测点后视(mm)
前视(mm)
高差
高程(mm)
备注
+
-
Σ
计算校核
说明:在备注栏注明每站的观测人和记录人姓名
水准测量内业成果计算表格
点号
距离
(测站数)
高差(mm)
高差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m)
高程(m)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其精度应不低于DS 3型的精度指标。
水准仪望远镜放大倍率应大于30倍,符合水准器的水准管分划值为20’’/2mm 。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参见表1。
表1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注:表中L 、K 均表示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一、 观测方法三、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采用双面水准尺观测法,除各种限差有所区别外,观测方法大同小异。
在每一测站上,首先安置仪器,如超限,则需移动前视尺或水准仪,以满足要求。
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并计入三(四)等水准测量手簿中(表2)。
(1)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下丝(1),上丝(2),中丝(3)。
(2)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4),下丝(5),上丝(6)。
(3)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7)。
(4)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8)。
测得上述8个数据后,随即进行计算,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迁站继续施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迁到下一站。
二、测站计算与校核测站上的计算有下面几项(表2)。
1.视距部分(9)= [(1)-(2)] × 100 (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下同)(10)= [(5)-(6)] × 100(11)= (9)-(10) (绝对值不应超过2m)(12)= 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2.高差部分(13) = 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14) = K2+(4)-(7)(绝对值不应超过2mm)上两式中的K1和K2分别为两水准尺的黑、红面的起点读书差,亦称尺常数或起点差。
表2观测所用双面(黑、红面)水准尺的尺常数为:K1=4.787m、K2=4.687m。
尺常数的作用是检核黑、红面观测读数是否正确。
(16)= (3)-(4)(17)= (8)-(7)(15)=(16)-[(17)±0.100] = (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m与4.687m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实际高差应为(17)±0.100。
三四等水准观测手簿及计算(例)
三(四)等水准观测记录手簿
项目名称: 观测时间: 下丝 测点 测站 上丝 编号 编号 后尺距离 视距差d 1587 1788 D001 1 20.1 0.4 1422 1611 2 18.9 -1.9 1482 1680 3 19.8 2.6 950 1132 4 18.2 0.2 913 1156 5 24.3 4.2 874 1072 6 19.8 -0.1 后尺 0 0 0 0 0 0 0 0 观测者: 测段编号: 下丝 前尺 方向 上丝 及 前尺距离 尺号 ∑d 831 后 1028 前 19.7 后-前 0.4 882 后 1090 前 20.8 后-前 -1.5 978 后 1150 前 17.2 后-前 1.1 1490 后 1670 前 18 后-前 1.3 1514 后 1715 前 20.1 后-前 5.5 1584 后 1783 前 19.9 后-前 5.4 后 前 0 后-前 5.4 后 前 0 后-前 5.4 后 前 0 后-前 5.4 后 前 0 后-前 5.4 记录者: 仪器: 天气: 标尺读数 K+黑-红 黑面 1688 929 759 1518 991 527 1588 1061 527 1040 1580 -540 1057 1616 -559 973 1683 -710 红面 6472 5616 856 6203 5778 425 6372 5750 622 5730 6369 -639 5843 6301 -458 5660 6470 -810 3 0 3 2 0 2 3 -2 5 -3 -2 -1 1 2 -1 0 0 0 4787 4687 100 4687 4787 -100 4787 4687 100 4687 4787 -100 757.5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簿.doc
仪器记录表检查验收表过程检查意见:(签名或盖章)年月日最终检查意见(签名或盖章)年月日验收意见:(签名或盖章)年月日重要问题记载表水准观测说明与规范(一)观测方法1.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二)设置测站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
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
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规定执行。
(三)测站观测程序和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2)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3)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4)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2)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3)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4)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一测站的操作程序:1)首先整置仪器竖轴至垂直位置(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cm);2)远镜对准后视尺黑面,用倾斜螺旋导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3)照准前视尺黑面,按2)款操作;4)照准前视尺红面,按2)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5)照准后视尺红面,按4)款操作。
使用单排分划的因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
4、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
每测站观测前,首先将概略整平水准气泡导至中央,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
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分划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
5、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在每一转点处,安置左右相距0.5m的两个尺台,相应于左右两条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除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加密外,还常用于建立局部区域地形测量、工程测量高程首级控制,其高程应就近由国家高一级水准点引测。
根据测区条件和用途,三、四等水准路线可布设成闭合或附和水准路线,水准点应埋设普通标石或作临时水准点,亦可和平面控制点共享,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见表。
表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指标注:计算往返较差时,L 为单程路线长,以km 计;n 为单程测站数。
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成对双面尺观测。
测站观测程序(表如下。
安置水准仪,粗平。
瞄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下、上、中丝的读数,记入手簿(1)、(2)、(3)栏。
瞄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下、上、中丝的读数,记入手簿(4)、(5)、(6)栏。
瞄准前视尺红面,读取中丝的读数,记入手簿(7)栏。
瞄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的读数,记入手簿(8)栏。
以上观测程序归纳为“”,可减小仪器下沉误差。
四等水准测量亦可按“”程序观测。
后,前,前,后112)上述观测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的限差要求后,方可迁站。
测站计算与检核1. 视距计算与检核后视距d 后:(9)=[(1)-(2)]×100 前视距d 前:(10)=[(4)-(5)] ×100前后视距差Δd :(11)=(9)-(10) 前后视距累计差Σ Δd :(12) =上站(12)+本站(11) 以上计算的d 后、d 前、Δd 、ΣΔd 的规定,以满足中间法的要求。
因此,每站安置仪器时,尽可能使Σd 后=Σd 前。
2. 读数检核设后、前视尺的红、黑面零点常数分别为K 1(如4.787)、K 2(如4.687),同一尺的黑、红面读数差为:前视尺 (13)=(6)+K 2-(7) 后视尺 (14)=(3)+K 1-(8)(13)、(14)之值均应满足表2-3的要求,即三等水准不大于2mm ,四等水准不大于3mm 。
否则应重新观测。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尺号
水准尺读数
K+黑-红
高差
中数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后距
前距
黑面
红面
后前距差d
累积差∑d
后
K1=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测站编号
点
号
后尺下丝
前尺下+黑-红
高差
中数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后距
前距
黑面
红面
后前距差d
累积差∑d
后
K1=
K2=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误
差
计
算
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测回法)
日期天气仪器观测者记录者检查者
测站
竖盘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备注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日期仪器组别组长
观测者记录者计算者
测站编号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
K+黑-红
水准测量作业指导书(水准仪)
水准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
二、水准测量外业工作(一)水准点及水准测量路线形式为了统一全国的高程系统和满足各种测量的需要,测绘部门在全国各地埋设并测定了很多高程点,这些点称为水准点(BenchMark),简记为BM。
水准测量通常是从水准点引测其它点的高程。
水准点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国家等级水准点一般用石料或钢筋混凝土制成,深埋到地面冻结线以下。
在标石的顶面设有用不锈钢或其它不易锈蚀材料制成的半球状标志。
有些水准点也可设置在稳定的墙脚上,称为墙上水准点。
建筑工地上的永久性水准点一般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成,临时性的水准点可用地面上突出的坚硬岩石或用大木桩打入地下,校顶钉以半球形铁钉。
埋设水准点后,应绘出水准点与附近固定建筑物或其它地物的关系图,在图上还要写明水准点的编号和高程,称为点之记,以便于日后寻找水准点位置之用。
水准点编号前通常加BM字样,作为水准点的代号。
水准测量路线形式主要有: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
(1)闭合水准路线从某一已知水准点BM1开始,沿各高程待定的水准点1、2、3、4进行水准测量,最后仍回到原水准点BM1,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2)附合水准路线从某一已知水准点BM1出发,沿各高程待定的水准点1、2、3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2上,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3)支水准路线从某一已知水准点BM1出发,沿各高程待定的水准点1、2进行水准测量,其路线既不闭合又不附合,称为支水准路线。
(二)水准测量的实施1、当欲测的高程点距水准点较远或高差很大时,就需要连续多次安置仪器采用以测出两点的高差,一般采用后-前-前-后的方法进行测量,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为测A、B点高差,在AB线路上增加1、2、3、4……等中间点,将AB高差分成若干个水准测站。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薄
仪器记录表重要问题记载表页数问题摘要处理结果或意见处理者编号记载由某号水准点至某号水准点或与路线页数联测之三角点其它点的往测或反侧(标出图幅分幅线、水准路线、点位号数及路线联测之三角点或其它点)水准观测说明与规范(一)观测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铟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二)设置测站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
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
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规定执行。
表1 (单位:m)(三)测站观测程序和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 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b. 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c. 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d. 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 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b. 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c. 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d. 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一测站的操作程序:a. 首先整置仪器竖轴至垂直位置(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cm);b. 将望远镜对准后视尺黑面,用倾斜螺旋导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c. 照准前视尺黑面,按b款操作;d. 照准前视尺红面,按b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e. 照准后视尺红面,按d款操作。
使用单排分划的铟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
4、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
每测站观测前,首先将概略整平水准气泡导至中央,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
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分划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
三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和记录手簿样本
三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和记录手簿样本水准测量是水文测验的基础工作,是做好测验工作的前提,直接影响测验工作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较高,需使用不低于国内水准仪系列的S3以上级别的水准仪。
水准尺、水准仪使用前,应进行相应等级的全面检验与校正。
水准标尺应采用双面水准尺,如受条件限制,可采用单面水准尺按一镜双高法施测。
观测顺序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
允许视线长度应小于等于75m,单站前后视距不等差应小于等于2m,测段累计前后视距不等差应小于等于5m,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测量时更应注意此项要求。
采用中丝读数法测量时,同尺黑红面读数差应小于2mm,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只差应小于3mm。
三等水准测量应读记至1mm,计算平均高差取至0.5mm,视距差和视距取至0.1m。
每一个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其仪器站数均应为偶数。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水准尺必须互换位置,以消除由于水准尺产生的误差。
在计算高程时,中间转点的高程不必计算,只计算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由引据水准点计算,不必用中间转点高程推算。
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记至mm,采用“四舍六入”法进行取舍计算。
往测和返测均应计算累加检和成果。
12号尺必须记为4787mm,并应为往测第一个仪器站的后视观测尺(返测时必须换尺),13号尺必须记为4687mm。
工作间歇时,应选择两个坚实可靠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进行双测。
在间歇点上做上标记,间歇后应进行检测。
测量完成后,需进行闭合差计算,我局各测站水准点引测点引测距离均在1公里以内,闭合差必须控制在12mm以内。
水准测量成果超限时,应重测。
若在本站检查发现后应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符合限差要求的测段或间歇点开始重测。
往返测各水准点高程均应进行闭合差改正计算。
闭合差改正计算可按仪器站数的比例进行反号分配。
δi = -(ni/n)*Δhδi——闭合差改正数ni——某个测段的仪器站数n——总的仪器站数Δh——高差闭合差表6-12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自BM2至BM7时间 8:00—9:00 观测者×××日期 1999.6.9 天气晴记录者×××仪器型号 S3210036 呈像清晰稳定(1)视距部分后距(9)=[(1)-(2)]×100前距(10)=[(4)-(5)] ×100后、前视距差(11)=[(9)-(10)],绝对值不超过2m。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其精度应不低于DS 3型的精度指标。
水准仪望远镜放大倍率应大于30倍,符合水准器的水准管分划值为20’’/2mm 。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参见表1。
表1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注:表中L 、K 均表示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一、 观测方法三、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采用双面水准尺观测法,除各种限差有所区别外,观测方法大同小异。
在每一测站上,首先安置仪器,如超限,则需移动前视尺或水准仪,以满足要求。
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并计入三(四)等水准测量手簿中(表2)。
(1)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下丝(1),上丝(2),中丝(3)。
(2)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4),下丝(5),上丝(6)。
(3)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7)。
(4)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8)。
测得上述8个数据后,随即进行计算,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迁站继续施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迁到下一站。
二、测站计算与校核测站上的计算有下面几项(表2)。
1.视距部分(9)= [(1)-(2)] × 100 (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下同)(10)= [(5)-(6)] × 100(11)= (9)-(10) (绝对值不应超过2m)(12)= 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2.高差部分(13) = 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14) = K2+(4)-(7)(绝对值不应超过2mm)上两式中的K1和K2分别为两水准尺的黑、红面的起点读书差,亦称尺常数或起点差。
表2观测所用双面(黑、红面)水准尺的尺常数为:K1=4.787m、K2=4.687m。
尺常数的作用是检核黑、红面观测读数是否正确。
(16)= (3)-(4)(17)= (8)-(7)(15)=(16)-[(17)±0.100] = (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m与4.687m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实际高差应为(17)±0.100。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及四等水准测量启记录计算步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目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401)2 引用标准 (401)3 水准网的布设 (401)4 选点与埋石 (402)5 仪器的技术要求 (403)6 水准观测 (404)7 跨河水准测量 (407)8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409)9 外业成果的记录整理 (410)附录A 选点埋石资料绘制格式与标石造埋说明 (412)A1 水准路线图的绘制 (412)A2 水准点之记的绘制 (413)A3 水准网结点接测图的绘制 (414)A4 水准标志图 (415)A5 水准标志类型图及造埋说明 (415)A6 水准标石材料用量表及混凝土施工要求 (417)A7 水准点的外部整饰 (418)A8 水准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421)附录B 仪器检验方法 (423)B1 标尺的检视 (423)B2 水准标尺上圆水准器的检校 (423)B3 水准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测定 (423)B4 一对标尺零点不等差及基、辅分划读数差的测定 (423)B5 一对水准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 (425)B6 水准标尺分米分划误差的测定 (427)B7 水准仪的检视 (429)B8 水准仪上概略水准器的检校 (429)B9 水准仪的十字丝检校 (429)B10 水准仪视距常数的测定 (430)B11 水准仪调焦透镜运行误差的测定 (431)B12 气泡式水准仪交叉误差的检校 (433)B13 水准仪i角检校 (434)B14 水准仪测站高差观测中误差和竖轴误差的测定 (435)B15 经纬仪垂直度盘测微器行差的测定 (437)B16 经纬仪一测回垂直角观测中误差的测定 (438)附录C 跨河水准测量觇板制作与跨河水准测量记录 (441)C1 跨河水准测量觇板的制作 (441)C2 跨河水准测量记录 (441)附录D 观测手簿格式与高差表编算 (443)D1 水准测量手簿和高程导线测量记录格式 (443)D2 外业高差改正数计算 (450)D3 外业高差与概略高程表 (45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立三、四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
三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
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
(1)后视标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为(1)、(2)、(3);
(2)前视标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为(4)、(5)、(6);
(3)前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后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三等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或黑—黑—红—红),其优点是可消除或减弱仪器和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9)=[(1)—(2)]×100
前视距离:(10)=[(4)—(5)]×100
前、后视距差:(11)=(9)—(10)
前、后视距累积差:本站(12)=本站(11)+上站(12)
同一水准尺黑、红面中丝读数校核
前尺:(13)=(6)+K1—(7)
后尺:(14)=(3)+K2—(8)
高差计算及校核
黑面高差:(15)=(3)—(6)
红面高差:(16)=(8)—(7)
校核计算: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
或(17)=(14)—(13)
高差中数:(18)=[(15)+(16) ±0.100]/2
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0.100;反之,取-0.100。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及四等水准测量启记录计算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及四等水准测量启记录计算步骤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目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40 1 2 引用标准……………………………………………………………………………40 1 3 水准网的布设………………………………………………………………………40 1 4 选点与埋石…………………………………………………………………………40 2 5 仪器的技术要求……………………………………………………………………40 3 6 水准观测……………………………………………………………………………40 4 7 跨河水准测量.................................................................................407 8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409 9 外业成果的记录整理........................................................................410 附录A 选点埋石资料绘制格式与标石造埋说明 (412)A1 水准路线图的绘制…………………………………………………… (412)A2 水准点之记的绘制…………………………………………………… (413)A3 水准网结点接测图的绘制…………………………………………………… (414)A4 水准标志图…………………………………………………… (415)A5 水准标志类型图及造埋说明…………………………………………………… (415)A6 水准标石材料用量表及混凝土施工要求……………………………………………………417A7 水准点的外部整饰…………………………………………………… (418)A8 水准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421)附录B 仪器检验方法 (423)B1 标尺的检视…………………………………………………… (423)B2 水准标尺上圆水准器的检校…………………………………………………… (423)B3 水准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测定…………………………………………………… (423)B4 一对标尺零点不等差及基、辅分划读数差的测定 (423)B5 一对水准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 (425)B6 水准标尺分米分划误差的测定…………………………………………………… (427)B7 水准仪的检视…………………………………………………… (429)B8 水准仪上概略水准器的检校…………………………………………………… (429)B9 水准仪的十字丝检校…………………………………………………… (429)B10 水准仪视距常数的测定…………………………………………………… (430)B11 水准仪调焦透镜运行误差的测定…………………………………………………… (431)B12 气泡式水准仪交叉误差的检校…………………………………………………… (433)B13 水准仪i角检校…………………………………………………… (434)B14 水准仪测站高差观测中误差和竖轴误差的测定 (435)B15 经纬仪垂直度盘测微器行差的测定………………………………………………………437 B16 经纬仪一测回垂直角观测中误差的测定…………………………………………………438 附录C 跨河水准测量觇板制作与跨河水准测量记录………………………………44 1C1 跨河水准测量觇板的制作…………………………………………………… (441)C2 跨河水准测量记录…………………………………………………… (441)附录D 观测手簿格式与高差表编算…………………………………………………44 3D1 水准测量手簿和高程导线测量记录格式……………………………………………………443D2 外业高差改正数计算…………………………………………………… (450)D3 外业高差与概略高程表…………………………………………………… (45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立三、四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单 位:
水准尺读数
黑面
782 2131 -1349
红面
5469 6918 -1449
379 2541 -2162
5166 7229 -2063
706 2189 -1483
5393 6976 -1583
1119 411 708
5906 5098 808
2248 1190 1058
6935 5978 957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施工单 位:
水准尺读数
黑面
2126 769 1357
红面
6813 5556 1257
1435 567 868
6222 5254 968
1320 540 780
6006 5328 678
2252 1096 1156
7039 5783 1256
第 5 页共 页
K+黑-红
平均高差 (m)
-1
前=4787
0
-1
1.5825
0
0
0
1.9780
0
0
0
0.4580
1
16 D2
16 D2 测量:
1657 13 -1
613 14 0
计算:
前 后— 前
543 1049
复核:
5230
0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8
1
监理工程师:
1.0485 日期:
水准测量记录表
工程名称:
监理单位:
测
后 下丝 前 下丝
站
尺 上丝 尺 上丝
0
0
-0.228
1
0
1
-1.8105
0
0
0
-1.209
31
32 D4 测量:
-1 763 1003 24 1
1 1268 1498 23
2
计算:
后
前 后— 前
883 1383 -500
复核:
5670
0
6070
0
-400
0
监理工程师:
-0.5 日期:
水准测量记录表
工程名称:
监理单位:
测
后 下丝 前 下丝
2334
27
13
12
1
1
510
1846
900
2226
28
39
38
1
2
1534
1767
1864
2087
29
33
32
1
3
361
2166
541
2356
30
18
19
-1
2
138
1342
858
2072
31
72
73
方向 及 尺号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2508 926 1582
7196 5713 1483
2542 564 1978
7329 5251 2078
1831 1373 458
6518 6160 358
1592
6378
第 2 页共 页
K+黑-红
平均高差 (m)
0
-1
1
1.2035
备注
0
0
0
0.0860
0
0
0
1.2630
0
-1
1
1.5085
后=4687
备注
0
0
0
1.357
0
0
0
0.868
1
-1
2
0.779
0
0
0
1.156
后=4687 前=4787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测量:
计算: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复核:
监理工程师:
日期:
水准测量记录表
工程名称:
监理单位:
测
后 下丝 前 下丝
站
尺 上丝 尺 上丝
点号
编
后距
前距
号
视距差d ∑d
532
1876
1 C02
-1
1
1.0575
0
0
0
-0.682
0
-1
1
0.7105
0
0
0
1.511
测量:
计算:
复核:
监理工程师:
日期:
水准测量记录表
工程名称:
监理单位:
测
后 下丝 前 下丝
站
尺 上丝 尺 上丝
点号
编
后距
前距
号
视距差d ∑d
2342
1133
2482
1283
9
14
15
-1
-1
1084
1003
10 D1
1344 26
22
19
20
-1
0
404
2501
564
2671
23
16
17
-1
-1
方向 及 尺号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施工单 位:
水准尺读数
黑面
374 2431 -2057
红面
5061 7218 -2157
781 2380 -1599
高程(m) 97.102 96.708 104.550 97.677 78.054
C04 ∑ 辅助计算
测量:
2.052 高差闭合差(m)= 闭和差容许值(m)= KM高差改正数(m)=
-14.906 -0.021 0.029 0.010
计算:
复核:
0.021
-14.885
82.217 (14.885)
水准测量记录表
工程名称:
监理单位:
测
后 下丝 前 下丝
站 点号 尺 上丝 尺 上丝
编
后距
前距
号
视距差d ∑d
532
1876
1 C02
1032 50
2386 51
-1
-1
179
2336
579
2746
2
40
41
-1
-2
656
2149
756
2229
3
10
8
2
0
884
171
1354
651
4
47
48
-1
-1
2168
点名 C02 D1 D2 D3 D4
路线长(km) 0.611 0.286 0.260 0.586 0.309
观测高差(m) -0.400 7.839 -6.876 -19.629 4.160
改正数(m) 0.006 0.003 0.003 0.006 0.003
改正后高差(m) -0.394 7.842 -6.873 -19.623 4.163
复核:
5203
0
7256
0
-2053
0
监理工程师:
-2.1530 日期:
水准测量记录表
工程名称:
监理单位:
测
后 下丝 前 下丝
站
尺 上丝 尺 上丝
点号
编
后距
前距
号
视距差d ∑d
306
2623
456 25 C02
15
2783 16
-1
-1
387
2361
507
2471
26
12
11
1
0
537
2214
667
6386 6714 -328
451 2261 -1810
5237 6948 -1711
498 1707 -1209
5185 6494 -1309
第 4 页共 页
K+黑-红
平均高差 (m)
备注
0
0
0
-2.3220
-1
0
-1
-1.9685
1
0
1
-1.6725
0
-1
1
-1.3315
后=4687
0
前=4787
站 点号 尺 上丝 尺 上丝
编
后距
前距
号
视距差d ∑d
1981
629
2271
909
33
29
28
1
1
1150
272
1720
862
34
57
59
-2
-1
1040
265
1600
815
35
56
55
1
0
2142
981
36 C04
2362 22
1211 23
-1
-1
方向 及 尺号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施工单 位:
水准尺读数
黑面
2412 1208 1204
红面
7099 5996 1103
1214 1128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