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潮汕海洋文化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潮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潮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潮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来源:文史知识作者:杜经国日期:2009/9/24潮汕文化是中华的一个分支,在潮汕地区(以现在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于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
潮汕地区位于东经115度06'—117度20'、北纬22度53'—24度14'之间,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隅,广东省的最东端,与福建省毗邻。
潮汕面对滔滔大海,南海和台湾海峡在这里交接。
潮汕与台湾南端,为一衣带水。
潮汕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其地形大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东北和西北多高山,东南面海,形盛一个内陆比较封闭,而有很长海岸线的地理小区域。
这种地形地貌特征,对潮汕文化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潮汕文化包含着不少的文化特质,这些特质构成了既与共存于同一地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也于周边其他地域文化有异的一个体系。
在这些文化特质中,语言是最具有区别性特征的一种。
因而,我们把潮汕文化理解为由讲潮汕话的民系所创造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
它的形成过程,是本地土族文化和中原移民文化经过多次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逐渐融合的过程。
在形成自身特色之后,由于潮汕人的迁徒、潮汕文化向外传播,同时也吸收其它文化的因素,不断发展。
距今8000年以上的南澳象山文化遗址,与闽南的“漳州史前文化”属于同一个文化系统。
距今6000—5500年前后的潮安陈桥文化遗址,仍然表现出与闽南同一时期文化遗址(例如平潭县海坛岛壳丘头文化遗址)接近的文化风格。
而陈桥出土的陶器,具有河姆渡文化夹砂、夹蚌陶器的特色。
距今3500年前后的普宁后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鸡型壶,其祖型——垂囊(盉)最先出现于河姆渡第三期文化。
可以说,这4000余年间,本地原住民创造的新石器文化,可以归属于长江下游以太湖为中心的东南文化区(文化区划分依苏秉琦说,见《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文物》1981年第5期)。
开埠对近代潮汕文化转型的推动及其历史启示
式开埠。
值此汕头迎来开埠16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汕头开埠历史的研究,从中加深认识,获取必要的启示。
无庸置疑,开埠对汕头乃至整个潮汕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在文化发展方面,其最大、最突出的影响,就是推动了潮汕文化从古代农业文化向近代工商业文化转型。
汕头的文化建设必须从近代潮汕文化转型中获取有益的历史启示。
一 开埠推动下的近代潮汕文化转型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社会群体中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新旧转换过程。
文化转型一般表现为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的根本转变,往往与社会转型紧密联结在一起,或是社会经济转型、政治转型的强力推动,或是与经济、政治一起构成社会三大形态的转型。
文化转型与经济、政治形态一样,往往与重大历史事件相联系,受重大历史事件的强力推动。
开埠有力地推动了汕头的迅速崛起。
“自咸同间开汕头为商埠,交通事业日进千里,曾不百年,作者简介:陈友义(1961—),男,广东南澳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陈东东(1990—),女,广东汕头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本文为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19年课题。
5区域历史凡轮船、铁路、公路、邮电、航空靡弗具举”。
[2]至20世纪初,汕头“商业之盛,居全国第七位”,[3]“港口吞吐量居全国第三位”,[4]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商埠,走上了近代化道路,潮汕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商业社会的转型。
作为潮汕社会三大形态之一的潮汕文化,也不可避免地从古代农业文化向近代工业商业文化转型。
农业文化是相对于游牧文化、商业文化、工业文化而言的一种古代文化形态。
它是依赖土地进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所形成的一种文化观念和形态,具有大陆性、稳定性、封闭性、低效益等特点。
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古代社会除了地中海地区的希腊为海洋文化、北纬温带的蒙古等民族的游牧文化外,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毫无例外地选择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从而创造出农业文化。
农业文化乃是人类第一个产业文化,也是最为核心的文化类型。
潮汕文化一兵文章
潮汕文化一兵文章摘要:一、潮汕文化的简介1.潮汕地区的地理位置2.潮汕文化的历史渊源二、潮汕文化的特点1.潮汕方言2.潮汕美食3.潮汕传统艺术4.潮汕习俗与节庆三、潮汕文化的影响1.潮汕人在海外的分布2.潮汕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四、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潮汕文化的传承2.潮汕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正文:潮汕文化,是指广东省东部潮汕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景观秀丽。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古代百越族文化,历经多个朝代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的特点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潮汕方言独具特色,属于闽南语系,与普通话和其他广东方言相比,具有独特的韵味。
其次,潮汕美食闻名遐迩,如潮汕牛肉火锅、潮汕砂锅粥、潮汕卤水等,口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再者,潮汕传统艺术丰富多样,如潮州音乐、潮州戏剧、潮汕剪纸、潮汕刺绣等,都是潮汕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潮汕习俗与节庆丰富多彩,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间信仰和习俗,都体现了潮汕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潮汕文化的影响广泛,潮汕人足迹遍布全球,尤其在东南亚地区,潮汕文化影响深远。
潮汕人在海外形成了独特的社群,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潮汕会馆,成为传播潮汕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国内,潮汕文化也影响了其他地区,如潮汕商人被誉为“东方犹太人”,潮汕地区的文艺创作和表演艺术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在传承与发展方面,潮汕文化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
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措施,加强对潮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潮汕文化中发展海洋文化的优势因素
潮汕文化中发展海洋文化的优势因素摘要海洋文化,是指依赖于海洋进行商品生产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和形态。
潮汕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一种典型。
其间,蕴含有许多发展海洋文化的优势因素。
关键词潮汕海洋文化优势因素“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这几乎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的共识;海洋世纪的到来也掀起了海洋文化研究的热潮。
无论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资源开发等领域,还是从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等角度来看,人们都应该更多地把眼光投向蓝色的海洋。
海洋文化是指人类缘于海洋、因有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文化;海洋文化较之于内陆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进取性。
中国是个海陆型国家,在东南有漫长的海岸线。
自中唐以来,中国就出现了一股海洋发展路向,尤其到了宋代,由于政治经济重心向南移,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贸易的兴盛,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成分加速增长,成为宋代海外贸易的中流砥柱。
在此种外拓形势的推动下,位于东南一角的潮汕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为潮汕地区的海洋文化注入了一股新的重要活力。
隗芾先生在《潮人与市场》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中国的海洋文化在潮汕。
他认为:中国的海洋文化在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得到发育,典型是这里的潮人文化和客家人文化。
二者都可以说是海洋文化大陆文化的结合。
如果细分,潮人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受到大陆文化的改革;客家文化是以大陆文化为底本,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
从中国广大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看,从台湾海峡到珠江口这一带可与东南亚各国形成商品交换,具有孕育海洋文化的条件,而潮汕地区的海洋文化就是典型。
潮汕地区,古代包括粤东、赣南、闽西的一部分,现在主要指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所辖区域。
潮汕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典型,这是与潮汕文化分不开的。
潮汕文化中具有许多发展海洋文化的优势因素。
1 精明的性格和浓厚的市场意识潮汕人多地少,生存空间狭迫、物质资源匮乏,便形成了对实际效益精明估算的心理品性。
比如,体现在农业上,精耕细做、轮向套种,“种田如绣花”。
近代潮汕海洋文化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人 类 的海 洋文 化虽 然不是 指一 般 意义 上的人 类 文 和经久不衰的 “ 海上丝绸之路” 的开辟 , 都证明古代 中
化, 或者说人类的全部文化 , 但它却是人类全部文化的 国在形成海洋文化方面曾作出重大的贡献。近代社会 发生源、 母胎或 日历史 与 逻辑的起点 , 同时也是后来的 开始以来 , 潮汕地区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 的大 人类全部文化的重要 的构成部分 , 并且在众多民族 、 变化, 国 从而导致了潮汕文化的转型。 文化转型使潮汕地 家和地 区那里 , 是主体部分 , 重心或者 中心部分 , 甚至 区成为中外文化碰撞而又交汇的典型地带 , 它以“ 敢为 就是那里的文化的全部 “( 。人类 的历史也足文化 天下先” 】” P 的勇气和风姿 , 标新立异 、 独领风骚 。 这个时期 的历史 。 文化有各种划分 , 最重要 的一种划分法是按照 可以说是潮汕地区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 的时期。正是 生成的地域划分 : 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 大陆文化是指 由于潮汕的文化特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选择 ,形成了 以大陆为生成背景的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为生 潮汕文化转型时期的再生机制。这套再生机制是在承 成背景的文化 。这种不同的生成背景 , 包括地域地貌、 继潮汕传统的中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以极 气候气象、 自然生态 、 风土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等差异而 大的功能推动了潮汕文化的飞速发展 ,是潮汕文化海 形成显著区别 。 其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大陆文化是一种 洋化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也是形成潮汕海洋文化后 农业文化, 海洋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 , 两者代表人类文 来 居上 的主要 原 因 。 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 早先 , 人类只能在 陆地从事生产与生活 ;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人类开
维普资讯
潮人文化特性与潮汕经济_丁度浩
摘要:本文纵观潮汕历史,从儒家文化和海洋文化两个层面入手,分析了潮人文化特性的形成、发展,以及其对潮汕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潮人潮汕文化儒家文化海洋文化素有“东方犹太人”美誉的潮州人,自古以来就善于经商,特别自改革开放以来,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潮人引进外资,创办实业,商品经济繁荣,潮汕地区成了全国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之一。
但是,从上世纪末以来,潮汕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明显滞后。
对此,笔者试图从历史角度,结合现状,分析潮人文化特性,探寻其中的缘由。
一、潮汕商业发达之原因正如一首潮语歌唱的:“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的确,潮州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中国有1000多万潮人,在海外也有1000多万潮人,正所谓“两个潮汕”。
潮人分布广阔,有其多方面的原因,这也是促成潮汕商业发达的因素之一。
潮人经商,历史悠久,潮汕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是促使潮人多经商最重要的客观原因。
历史上,潮商与晋商都以善于经商闻名,两者虽相距千里之遥,却有其相同之处,晋商经商的原动力是地少人多,为生计而“走西口”,这与潮人经商不谋而合。
潮汕(现在主要指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位于广东省东端,与福建省接壤,东面隔南海与台湾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来有“省尾国脚”之称。
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东西北多高山,区内多丘陵台地,约占本区总面积的70%,东南面海,形成一个虾斗状封闭又开放的相对独立地理区域。
早期潮汕地区人口多由中原移民组成,且持续时间长,对潮汕经济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
移民入潮,主要是被其背山面海,交通不便的地理条件所吸引,因为在战乱年代,这里可以偏安一方,同时,背山面海,狭长肥沃的平原群能为大量移民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
历史上曾出现多次移民入潮高潮,以宋、明为最,其中又以福建籍移民最多,潮谚有:“潮州人,福建祖。
”余崇龟在《贺潮州黄守》亦云:“初入五岭,首称一潮,士俗熙熙,有广南福建之语……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漳、潮之分。
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特征
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特征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
它以其独特的人文历史特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特征,并探讨其对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潮汕地区地处海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潮汕地区的经济以渔业为主导,并且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
潮汕地区的人们几乎每个家庭都与渔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海洋文化在这里被广泛传承。
渔民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海洋的尊重和敬畏,构成了潮汕地区人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海外华人的影响潮汕地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海外交通枢纽之一,也是众多华人移民的故乡。
潮汕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受到海外华人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海外华人为潮汕地区带来了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文化观念。
他们的回归和交流使得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更加多元化和丰富,促进了当地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进步。
三、饮食文化的特色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潮汕菜以清淡、鲜美、口感独特而著称。
潮汕地区的人们崇尚食物的原汁原味,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格局,提倡对食材的独特烹饪方式和刀工功夫的追求。
潮汕菜通过对食材和烹饪工艺的精细把握,将食物的鲜味最大化,充分展示出潮汕地区人文历史中对细节和精致的追求。
四、南音文化的传承潮汕地区是中国南音的发源地之一,南音以其独特的音调和表演方式而享有盛誉。
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南音承载了潮汕人民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体验。
南音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让潮汕地区的人们享受到了美妙的音乐,也促进了潮汕地区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
南音文化作为潮汕地区人文历史的一部分,将被世代传承下去。
五、宗族文化的重要性在潮汕地区,宗族文化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以宗族为单位的社会关系在潮汕地区有着特殊的意义。
宗族文化强调家族的凝聚力和共同利益,并倡导着对尊老、爱幼以及亲情的追求。
潮汕地区的人们通过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潮汕社会更加稳固和谐,也为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培育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海洋文化的发展
海洋文化的发展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为主题、以海洋为背景的各类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海洋文化也成为了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海洋文化的起源和特点海洋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在海洋上的探险活动开创了海洋文化的发展。
它是一种以海洋为主题的多面性文化,涵盖了多种形式:包括海洋艺术、海洋文学、海洋电影、海洋体育、海洋科技等。
海洋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多样、综合性强。
它融合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技等多种元素,具有非常广泛的涵义和内涵。
它的发展不但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也推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进程。
二、海洋文化的发展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们对海洋文化的需求增加,海洋文化的发展有了非常大的进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已经形成了多个海洋文化热点地区,如北欧的维京文化、日本的渔村文化,以及中国的南海岛屿文化等。
在中国,海洋文化也得到了非常重视。
近年来,中国海洋文化节、海上丝绸之路周等系列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
同时,中国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海洋文化的发展,如加大文化产业的投入、支持海洋文化旅游等。
三、海洋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随着人们对海洋文化的认识和需求逐步提高,海洋文化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具体来说,海洋文化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首先,海洋文化将会更加深入人心,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海洋文化体验。
例如,航海、潜水、观鲸等海洋旅游体验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科技对海洋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智能影像、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国际合作是海洋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海洋文化涉及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利用等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和资源、推动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海洋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同时也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丰富、更多样化的文化体验。
潮汕文化论文
潮汕文化论文
潮汕文化是中国南部广东省汕头市和潮州市的特有文化。
这篇论文将探讨潮汕文化的历史、特点和影响。
潮汕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在宋代以后逐渐形成并繁荣。
潮汕地区地处海滨,对于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也促进了潮汕文化的发展。
潮汕人民勤劳勇敢,和其他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商业交流。
潮汕文化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潮汕方言,是闽南语的一种变体,潮汕人以其独特的腔调和词汇而闻名。
其次,潮汕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精细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口味而闻名。
潮剧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戏曲,其特点是激情四溢的唱腔和精彩的舞蹈表演。
此外,潮汕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如端午节、元宵节和婚礼习俗等。
潮汕文化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潮汕人民的商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中国的商业界有着重要地位。
许多潮汕商人远赴海外开展业务,为中国企业和海外市场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潮汕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剧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深受观众的喜爱。
总的来说,潮汕文化作为中国南部的一个重要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它在语言、饮食、戏曲和节日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对于当地社会和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
时,潮汕文化的商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最新潮汕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潮汕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会对当地的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同样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赋予不同文化不同的特色。
不同区域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对与我们正要研究的独特潮汕文化来说,只有初步地了解潮汕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体会到潮汕文化蕴涵的深厚底蕴。
潮汕文化,星河璀璨,源远流长。
作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地域文化,它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地理因素是基础、先决的因素。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地理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思维习惯、民风民俗,进而进入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
要研究潮汕文化,离不开潮汕地理状况。
我们今天说讲的潮汕地区是指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平原,包括潮州市、汕头市以及揭阳市,广义上还包括汕尾市。
历史上潮汕地区还包括大埔县、丰顺县。
通行潮汕话(属闽南方言的一个分支)、客家话。
潮汕平原位于粤东沿海地区,是广东第二大的平原,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其面积有4000多平方公里。
福建接壤,东面与台湾省相望,有“省尾国角”之称。
千百年来的沧海桑田,造就了潮汕地区的独特的地理面貌。
潮汕地处我国东南丘陵的边缘,地势自北、西北向南、东南倾斜回归线横贯其中部。
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和海岸地貌等,沿海还有126个岛屿。
潮汕的西南、北和东北3面为山地丘陵,中部、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平原和丘陵的过渡带往往是波状起伏的台地(岗地)。
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约占总面积的19%,丘陵占30%,台地占12%,平原占39%。
广义的山地(包括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近一半。
把山地丘陵中的盆地、河谷平原和台地一起作为山区计算,占其总面积6成以上。
在潮汕地区西北方,横卧着东北至西南走向的莲花山系,它由凤凰山、莲花山、大北山、小北山、大南山、南阳山、桑浦山等绵延的七大山脉组成,东北与福建博平岭相连,西南至惠来和陆丰沿海,内部是以韩江三角洲平原为首的相对宽广的富饶土地,人口稠密。
关于潮汕文化变迁史的
关于潮汕文化变迁史的潮汕文化变迁史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过程,涵盖了潮汕地区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变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析潮汕文化变迁史,并着重探讨潮汕文化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和演变。
潮汕地区位于中国福建和广东省的交界处,历史上一直是南方贸易的中心地带。
早在唐代,潮汕地区就已经是一座繁荣的港口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官员。
这个时期是潮汕地区文化的起源,当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的交流和融合为潮汕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宋代的到来,潮汕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开始蓬勃发展。
当时的潮汕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其港口贸易活动繁忙而繁荣。
与此同时,潮汕地区的文化也开始蓬勃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和文学风格。
这一时期的潮汕文化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明代是潮汕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潮汕地区的经济继续蓬勃发展,其文化也迎来了全面繁荣。
潮州潮剧作为潮汕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了当地民众喜爱的娱乐活动。
此外,明代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文人和学者,他们的作品对潮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代,潮汕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潮汕文化的发展。
当时潮汕地区成为了福建和广东两省的联通枢纽,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潮汕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制造业也迎来了繁荣,例如木雕、瓷器制作等。
在这个时期,潮汕文化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当时的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以来,潮汕地区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社会变革。
潮汕人民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变革,为了实现自由、平等和民主,他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潮汕地区的经济也逐渐从传统的手工业转变为现代工业。
这些变革对潮汕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当地风俗和习惯的改变。
如今的潮汕文化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也与时俱进,吸收了现代文化的精髓。
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音乐舞蹈、传统工艺等方面继续保持独特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时,潮汕地区还发展起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附:潮汕文化专题研究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解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潮汕文化的内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潮汕文化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溯源” (5)一、潮汕文化发展整体趋势 (5)二、潮汕文化发展阶段划分 (5)第三章“解构” (12)一、潮汕文化演绎 (12)二、潮汕文化内容体系 (13)(一)饮食文化 (13)(二)建筑文化 (15)(三)工艺文化 (16)(四)民俗文化 (19)(五)语言文学 (23)(六)曲艺文化 (24)(七)宗教文化 (25)(八)农耕文化 (27)(九)潮商文化 (27)(十)华侨文化 (30)第四章“号脉” (32)一、潮汕文化历史地位 (32)二、潮汕文化发展挑战 (33)第五章“展望” (35)第二章“溯源”一、潮汕文化发展整体趋势潮汕文化,从陈桥贝丘遗址的“陈桥人”开始,至少有5000年历史。
纵观潮汕文化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整体上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潮汕原住民文明与中原南迁汉文化的不断融合发展,并达到潮汕传统历史文明高峰的过程;二是潮汕人过番贸易经商,海洋商业文明萌芽发展,潮汕文化向海外传播,并吸纳其他文化元素向前发展的过程。
二、潮汕文化发展阶段划分从宏观历史角度看潮汕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把潮汕文化分成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原生时期、成型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创新时期。
即潮汕文化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创新于近代。
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及重要代表性历史事件。
(如下表一)表一:潮汕文化历史发展阶段阶段时间特点重要历史事件备注原生时期6000年前—B.C.222年,出现社会等级农业生产兴起基本不受中原文化影响经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两大社会发展阶段“贝丘”,“沙丘”石器,陶器,青铜器等主要有象山文化:出与“漳象山文化、陈桥文化、后山—浮滨文化、南越文化四大古文明土了距今8000年以上的“南澳象山文化遗址”州史前文文化”为同一系统陈桥文化:距今6000至5500年前后,在今韩江三角洲地区已有居民活动,并能应用先进石器工具潮安陈桥文化遗址是潮汕贝丘遗址代表,出土贝壳、石器等后山文化:约3500年前,以几何印纹陶为特征,鸡型壶,蛇形壶是这一文化的代表浮滨文化:约3400-2900年前,出土大口尊和酱黄色、酱黑色釉陶后山文化与浮滨文化有前后继承关系器为主,还包括石质牙璋南越文化:距今约2700-2200,年,浮滨文化中常见的大口尊及施釉陶消失,南越人特有夔纹陶器及越式青铜兵器大量出现成型时期B.C.214-598年,从秦始皇统一南越起,至南北朝完结止,前后800多年“榕江文化”形成并得到发展,逐步“汉化”,“汉式景观聚落”出现秦始皇统一(B.C.214)南越,揭阳建置。
潮汕文化之我见
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承载着无数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它,奔腾不止,生生不息,永葆生机,正如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潮汕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就犹如渭河、汾河、湟水等河作为黄河的支流一样。
它们,奔腾着,汇入黄河,成为黄河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们,奔腾着,又有着自己的水文、地势,独具特色,绝无雷同。
潮汕地区独处地利,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背山襟海,美丽富饶;冬无严冬,夏无酷暑;自古以来,就有“南国门户”、“南海明珠”、“海滨邹鲁”之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士”,依我看,是“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
潮汕地区与众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潮汕地区独一无二的潮汕文化和风俗人情,一种独树一帜的海洋文化。
潮汕文化,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请,创新于当代,有中外兼容的特点;有独具特色的潮洲方言、潮洲戏剧、潮洲音乐、潮洲菜系、潮汕工夫茶、潮汕工艺品、潮汕民俗和潮汕人文心态等八大特色。
这八大体系,是潮汕文化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它们,既是潮汕的,又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潮汕方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潮汕话,是潮汕文化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文化体系。
它直接影响着潮汕文学,决定着潮汕地区文化氛围,使它们形成自己的特色。
潮汕文化,也就是所谓的海洋文化,便是在潮汕方言的影响下形成的。
在海洋文化的滋养下,潮汕人民思想活跃,善于形象思维。
潮汕地区则成为一块“十相留声”的神奇热土。
自古以来,就涌现出许多文人雅士,更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近代成千上万潮汕英才茁壮成长的岭海明邦,真可谓是人才辈出,人杰地灵。
潮汕地区的整体文化氛围也十分突出:琴、棋、书、画、诗、谜、联在粤东地区乃至全国都是名列前茅,赫赫有名的。
潮洲戏剧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宋元时盛行于东南沿海的南戏流传至潮汕后,与本地的民间歌舞、民歌、说唱曲艺及小型的戏曲雏形相融汇而逐步形成的,包括流传在本地区的潮剧、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被誉为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潮汕地区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
筑 。 区域 海 洋文 化经 历 十 分漫 长 的发 展演 进 历程 ,在独 特 发展 轨 逐 步形 成颇 具 中 西合 璧寓 意 的独 特 民居 风格 。沐浴 在 相对 较 为开
地 区 , 当时 的三 合 院型 式 建筑 能够 被 看作 是 潮汕 地 区 民居 后期 发 印,譬 如 说将 我 国传 统双 狮戏 球 彩 塑与 西 式 山花上 ,或者 是将 中
展 雏形 。现 今较 难 见到 晋代 时期 建筑 遗构 实 物 ,揭 阳新 亨 镇九 肚 国对 联 凿 刻于 “ 爱奥 尼 ”柱 子上 。潮 汕 地 区地 处沿 海 区域 ,是我 山晋代 全 木 构房 屋 是 目前 唯一 发现 的晋代 建 筑遗 构 。潮 汕 民居 建 国十分 著 名 的侨 乡 ,同 时又 是重 要 的通 商 口岸 ,发 生着 频 繁 的外
・
美术 与 设 计 ・
大 众 文 艺
潮汕地 区民居 建筑的海洋文化
黄 侃 ( 广 州商 学院 5 1 1 3 6 3 )
摘 要 :纵观我 国近代 建筑 文化 ,潮汕地 区 民居 建筑文 化可谓 是 分 适应 海 外移 民需求 的海 洋 文化 现 象 , 良好树 立 新 的生 活理 念 , 其 的关键 构成部分 ,占据 着十分 重要 的应用地位 ,颇具独特历 史文化 并 积 极 引进新 的生活 模 式 ,使得 潮 汕地 区 海洋 性文 化 内涵 被 大 大
对 潮 汕 地 区 民居 建 筑 海 洋 文 化 展 开 简要 分 析 。 关 键 词 :潮 汕 地 区 ; 民居 ;建 筑 ;海 洋文 化
潮汕文化
【概述】古称为潮州文化,是海内外潮人的根,在广东潮汕地区(以现在广东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
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潮汕人,是汉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
我们把潮汕人所创造的文化名为"潮汕文化",并给它以如下界定:首先,潮汕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地域性亚文化,它是在潮汕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潮汕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隅,广东省的最东端,与福建省毗邻,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
地形大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东北和西北多高山丘陵,绵延起伏,东南瀚海连天,形成一个内陆比较封闭,而有很长海岸线的地理小区域。
这种地形地貌特征对潮汕文化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其次,潮汕文化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它们组成了既与共存于同一地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也与周边其它地域文化有异的一个体系。
在这些文化特质中,语言是最具有区别性特征的一种。
因而,我们把潮汕文化理解为,由讲潮汕话的民系所创造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其三,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
它的形成过程,是本地原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经过多次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逐渐融合的过程。
在自成体系之后,由于潮汕人的迁徙,潮汕文化向海外传播,同时吸收其它文化的因素,不断发展。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汕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
清中叶著称一时的广帮商人,主要由广州帮和潮州帮商人组成,潮商在国内的东南沿海及江南一带生意做得很大,在泰国、新加坡一带颇有势力。
强烈的商品意识,是潮汕人一种颇具优势的文化潜质,使他们在改革开放时期足迹遍及城乡,渗透各行各业,特别活跃。
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
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
潮州海洋文化的内涵
潮州海洋文化的内涵录入时间:2007-5-98:46:00来源:天羽茶斋关键词:•潮汕•文化“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这几乎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的共识;海洋世纪的到来也掀起了海洋文化研究的热潮。
无论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资源开发等领域,还是从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等角度来看,人们都应该更多地把眼光投向蓝色的海洋。
西方人总爱以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来区别东西方文化。
在他们看来,西方文化是动的文化,东方文化是静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冒险的、扩张的、开放的,这基于海洋文化的本性;而东方文化是保守的、苟安的、封闭的,这是内陆文化的固有本性。
隗芾先生在《潮人与市场》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中国的海洋文化在潮汕。
他认为:中国的海洋文化在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得到发育,典型是这里的潮人文化和客家人文化。
二者都可以说是海洋文化大陆文化的结合。
如果细分,潮人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受到大陆文化的改革;客家文化是以大陆文化为底本,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
所谓“海洋文化”,是指依赖于海洋进行商品生产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和形态。
海洋文化不仅仅是为了自给自足,或是在小范围内的原始交换,而是有目的地进行大批量生产,用于海上贸易,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海洋文化的特点,如商品意识、开放意识以及由航海、造船等因素引起的对天文、气象、数学的重视直到对自然科学的重视,对金钱货币的重视等等。
潮州文化中具有许多发展海洋文化的优势因素。
在经商中,潮人以精明、精于算计著称,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
在营商交易中,潮人有时非常慷慨,有时又精于计算。
对于顾客,他们为了赢得对方的好感,常常让小利,宁愿自己吃小亏,放的却是长线,这样回头客自然就多了。
但是在谈判过程或讨价还价过程中,他们却非常仔细,对于利润的一分一厘,都计算得极其清楚。
潮州帮商人在国内的东南沿海一带生意做得很大,在泰国、新加坡一带颇有势力。
强烈的商品意识,是潮人一种颇具优势的文化潜质,使他们在改革开放时期足迹遍及城乡,渗透各行各业,特别活跃。
近代潮汕文化的嬗变及其历史启示
收稿日期:2004-09-10作者简介:陈友义(1961—),男,广东南澳人,汕头教育学院政史系副教授;张妍瑾(1982—),女,广东澄海人,汕头教育学院2001级历史专业学生。
近代潮汕文化的嬗变及其历史启示陈友义,张妍瑾(汕头教育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摘 要:潮汕文化在近代潮汕社会发生历史性转变的有力推动下,从古代农业文化向近代商业文化嬗变,为近代潮汕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和理论指引,推进了潮汕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近代潮汕文化的嬗变给汕头文化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必须确立文化兴汕的意识,继承和弘扬潮汕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结构,构建现代文化体系,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融合,把汕头建成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市。
关键词:潮汕文化;农业文化;商业文化;嬗变;历史启示中图分类号:G 1271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25(2005)04-0074-005随着汕头开埠,潮汕社会逐步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实现了从古代农业社会向近代商业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作为潮汕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转变———从古代农业文化向近代商业文化嬗变。
文化嬗变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近代潮汕文化的嬗变有力地推动了潮汕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探讨、总结近代潮汕文化嬗变给我们的历史启示,对推动文化汕头建设无疑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一 近代潮汕文化的嬗变1840年的鸦片战争轰开了古老的中国大门,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痛苦中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一站的潮汕,不可避免地也卷入了近代化的浪潮。
在近代化大潮的冲击下,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潮汕的封建主义经济结构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出现了新式工业、交通、电讯和城市化过程。
随着近代潮汕社会这一历史性转变,作为社会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潮汕文化也从古代农业文化向近代商业文化嬗变。
(一)潮汕社会主流文化的嬗变 作为古代潮汕文化核心的封建主义儒家思想失去了其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逐渐被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科学观念和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形态所取代。
浅析海洋文化对潮汕地区饮食和建筑的影响
浅析海洋文化对潮汕地区饮食和建筑的影响【内容摘要】潮汕文化作为岭南文化中重要的一支,它受到海洋文化的深远影响。
在饮食和建筑方面,表现出了涉海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同时,潮商及华侨对潮汕饮食文化和建筑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积极引进外来文化,同时融入本土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潮汕文化。
【关键字】潮汕文化饮食建筑影响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北连兴梅地区,西与惠阳地区接壤,东接闽南地区,南临南海,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有278公里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
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潮汕文化是以大陆文化为底本,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
潮汕地区受海洋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放性、兼容性和进取精神,汕头在清朝开埠时,商业繁荣,形成了有名的潮商,以其进取精神出名,在海外诚信经商。
同时,由于商业的发展,许多商人将西方的一些外来文化引进潮汕地区,同时还和潮汕地区的本地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潮汕地区,南临南海,其饮食文化和建筑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
一、涉海性,临海而居对潮汕地区的饮食和建筑产生着影响(一)潮汕地区依靠资源之优势,食物的取材重海鲜和海食性。
潮汕依山临海,得海之利,盛产海鲜,据《汕头水产志》载:汕头海区水产资源近海已知和鉴定的鱼类有471种,虾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
优越而丰富的水产资源,为潮人生产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长久以来为潮菜以海鲜为主提供了天然而永不匮缺的物质基础。
《汕头商业志》载:“潮汕名菜小食7大类300多种,几乎都离不开海鲜。
考古发现,潮汕地区原先居民的生活资源就取自海上动物。
联系到潮汕的海陆形势。
在唐代,潮水还时或直达潮州城下。
贾岛《寄韩潮州愈》诗中就有“海浸城根老树秋”之句。
可见如今的内陆地带,一千多年前还处于大海之滨,毫无疑问,当年的潮汕正是古越族从事渔猎和捕捞之所。
从潮菜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看,在宋元以后,潮汕的饮食风格在与中国饮食文化趋同的情况下,也日益显示出自己鲜明的地域性特色,代表的是一种海洋饮食文化,这种饮食文化是建立在肉文化基础上的文化的最大特征是海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潮汕海洋文化特征的形成与发展郑松辉(汕头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广东汕头515031)摘要:潮汕是近代中国从大陆经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缩影,在20世纪30年代,潮汕社会近代化达到了颠峰,其中的重要原因和启示就是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文化内部结构与层次发展的协调性,实现了文化发展的内外部生态平衡。
海外的潮州商人在发展中逐渐形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特色。
关键词:潮汕;近代化;文化生态;海外移民;海洋文化中图分类号:G 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 (2006)05-0098-05收稿日期:2005-10-20作者简介:郑松辉(1963-),男,广东汕头人,汕头大学副研究馆员。
一、海洋文化概论人类的海洋文化虽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文化,或者说人类的全部文化,但它却是人类全部文化的发生源、母胎或曰历史与逻辑的起点,同时也是后来的人类全部文化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并且在众多民族、国家和地区那里,是主体部分,重心或者中心部分,甚至就是那里的文化的全部[1](P135)。
人类的历史也是文化的历史。
文化有各种划分,最重要的一种划分法是按照生成的地域划分: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
大陆文化是指以大陆为生成背景的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为生成背景的文化。
这种不同的生成背景,包括地域地貌、气候气象、自然生态、风土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等差异而形成显著区别。
其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大陆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海洋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两者代表人类文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
早先,人类只能在陆地从事生产与生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从陆地走向海洋,使陆地与陆地沟通,促进航海与商品贸易的发展[2]。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海洋文化很早就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
它继承了母体文化的精华,吸取了外国文化的有益养分,伴随着沿海人民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活动,千百年来不断地发展、变化和丰富,是中华文化的有益补充[3](P39)。
从考古发掘中发现可以证明我们的祖先起码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古籍上记载的关于秦代徐福和唐代鉴真和尚东泼的记载以及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史实,以及汉武帝开始的海外贸易和经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都证明古代中国在形成海洋文化方面曾作出重大的贡献。
近代社会开始以来,潮汕地区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从而导致了潮汕文化的转型。
文化转型使潮汕地区成为中外文化碰撞而又交汇的典型地带,它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风姿,标新立异、独领风骚。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潮汕地区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
正是由于潮汕的文化特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选择,形成了潮汕文化转型时期的再生机制。
这套再生机制是在承继潮汕传统的中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以极大的功能推动了潮汕文化的飞速发展,是潮汕文化海洋化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形成潮汕海洋文化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
二、近代潮汕文化的转型潮汕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延伸,受区域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渗透着中华文化固有的基本精神。
潮汕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地域性亚文化,它是在潮汕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潮汕文化当然也是源远流长,它的某些组成部分确实是古已有之。
但从整体上看,它是一个晚出的文化,是中华文化大系统一个新生的分枝。
潮汕的先民是中原汉族移民,潮汕文化是中原汉文化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Journal of G uan g don g P ol y technic N orm al Universit yN o.5,2006・99・第5期一个小小的分支,传统的潮汕文化包含着不少的文化特质,这些特质构成了既与共存于同一地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也于周边其他地域文化有异的一个体系。
在潮汕地区(以现在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于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
潮汕地区,“介闽、粤之间,为门户之地。
负山带海,川原饶沃,亦东南之雄郡也”。
这种地形地貌特征,对潮汕文化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从明代开始,潮汕文化便受到海外文化的一些影响,以后这种海外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其文化内涵也蕴涵潮人的移民情结。
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
它的形成过程,是本地土族文化和中原移民文化经过多次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逐渐融合的过程。
在形成自身特色之后,由于潮汕人的迁徒、潮汕文化向外传播,同时也吸收其它文化的因素,不断发展[4]。
它又具有自己独到的文化特色。
当面向内陆的通路无能通行,背靠的海洋的无形的屏障便注定要被突破,潮人很早就从海路向外移民,潮汕人在海外的拓展和潮汕文化潮汕人较大规模的海外拓展,开始于嘉靖万历年间。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出现了本地区向东南亚的第一次移民潮。
这一次移民潮长时间持续着,在8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汕头口岸移民东南亚的人数,在140万人左右,其中多数是潮汕人。
清代以来的两次移民潮,特别是近代开始的第二次移民潮,导致了东南亚潮人社会的生成也促动了潮汕文化的新发展[5](P38)。
“在汉族中原移民开发南方的过程中,强盛的农业文明,吸收涵化了当地海洋发展的传统,创造了与北方传统社会有所差异的文化形式。
南中国的沿海地区,长期处于中央王朝权力控制的边缘区,民间社会以海为田、经商异域的小传统,孕育了海洋经济和海洋社会的基因”[6](P1)。
这恰好说明了潮汕文化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特殊性。
因此,中原文化对潮汕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基础的和主导的作用。
但同时,中原文化进入潮汕之后必然出现的本土化转变,其核心是对潮汕海洋文化因素的吸收。
这是一个双向互动、互相涵化的过程,在这里,潮汕文化不仅包含了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两种因素,而且是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互相交融的产物。
因为如此,潮汕由于地理优势和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原因,外来文化较早涌入,加上濒海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的潮汕海洋文化。
三、近代潮汕海洋文化的形成与特征体现考究海洋文化,我们可以发现就其运作机制而言,它具有对外辐射与交流性,亦即异域异质文化之间的跨海联动性和互动性。
这也是由海洋文化的本质所决定的[7](P99)。
开放与接纳,求同与存异,不求同化,不被异化,共交往而共化,是潮汕人的一种文化生存方式。
这种潮人文化在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上充分地反映出来,在潮汕大地上,我们随处可见的揉合着中外建筑风格的各类建筑物,就是一种潮人文化的展示。
潮汕近代产业的兴起得益于文化嬗变的支持,而近代潮汕文化的进步,无论是人文文化的兴起,还是文化载体的繁荣、观念文化的革新又都赖于近代产业的推动。
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文化内部的协调健康发展是潮汕近代化成功的基本经验。
侨乡民性外向、开放、兼容,深受西方文化浸染,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敏感;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西方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
由此形成文化景观,主要是文化氛围,在侨乡甚为突出。
举凡侨乡,人们思想观念倾于开放,而不是保守;兼容而不固执;多元而不单一;近代、现代意识明显优于非侨乡地区。
1.近代潮汕海洋经济的出现涉海性是海洋文化的首要的也是本质的特征。
这既包括了人类对海洋的自然属性的认知和把握,也包括了人类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明的属性。
从明清开始,潮汕的商业活动都是由海上贸易推动,以民间贸易为主要形式。
不同于徽商的“官商”色彩,泛潮汕地区的商业都是民营性质,因而不能像徽商那样得到政府的支持。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甚至变成非法的走私贸易,成为被取缔或控制的对象。
这种经济现象必然使文化打上深深的市场烙印,铸成了与传统重农抑商的儒家文化不同的商业文化。
历经三百余年的演进,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巅峰,汕头“商业之盛居全国第七位”(仅次于上海、天津、大连、汉口、胶州、广州),“港口吞吐量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广州)[8](P105)。
汕头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从横向比较看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极盛时期。
这一成就的取得,与近代潮汕文化的成功嬗变密切相关,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协同共进的结果。
特别是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汕头是对外通商的10个口岸之一。
同年,恩格斯著《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在评价中国沿海口岸时指出,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6页)。
1861年开辟为“通商口岸”,潮汕地区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大量通过海道外销,纺织品是潮汕地区的重要出口物资。
潮汕地区还出产麻布、苎布,也向郑松辉:近代潮汕海洋文化特征的形成与发展・100・第5期东南亚及其他地区出口。
明清时期出口的货物还有生铁、铁锅、烟丝、土纸等。
出口货物主要换回白银。
澄海县出土的西班牙银币(纪元为1691-1699),便是海外贸易的物证。
清代潮汕地区粮食不足,大批粮食从暹罗、吕宋、安南等地贩运而来,满足了本地的需要。
进口的物资中还有优质木材,潮汕的海船不少即用泰国等处的木材制成。
华侨构成潮汕地区外销商品的主要消费人群。
因此虽然近代潮汕地区对外贸易发达,实际上绝大部分的贸易是与海外潮汕籍移民之间展开的。
近代潮汕地区的华侨投资在潮汕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仅汕头开埠后的几年时间里,潮汕地区的商业发展与日俱升,有商号4万余家,从商人员数十万之众。
海外华侨在潮汕兴办这许许多多当时比较先进的基础设施,既给潮汕人带来了方便和利益,为潮汕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促进了潮汕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认识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近代工商实业的发展,还为潮汕社会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社会财富的积聚创造了奇迹。
近代汕头的发展是潮汕近代化的一个缩影。
饶宗颐先生说:“自成同间开汕头为商埠,交通事业日进千里,曾不百年,凡轮船、铁路、公路、邮电、航空靡弗具举。
”[8](P107)1930年代,汕头新建4000余栋楼房,形成以小公园为中心,拥3500家商号的南中国繁华商城。
其商业之盛位居全国第七,港口吞吐之巨位居全国第三。
基于近代工商实业在潮汕社会中“首推巨臂”的地位,可以推断,近代工商实业的兴起至少再造了一个潮汕。
这正是“工商业文明”海洋文化的内涵在潮汕近代发展的体现。
所以近代潮汕文化第一位的是带有海洋文化特质的商业文化。
⒉近代潮汕海洋文化景观人类文化的对外辐射和交流,尤其是异域异质文化之间跨海的亦即跨国、跨民族、跨地区的文化辐射和交流,都是依傍于海洋才发生的。
一种文化在接纳、吸收多种文化的同时,能从异质文化身上汲取养分,进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文化嫁接和创造,处于海洋文化体系的使潮汕地域文化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
作为中原世族后裔的潮人所具有的坚韧不拔的性格与开拓进取的开放性格相交融,于是逐渐形成一种既有历代文化积淀又有时代投影的潮人海洋文化意识和精神。
就海洋文化的运作机制来说,它具有对外辐射性与交流性,或者说,异域异质文化的跨海联动性和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