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学院教案

合集下载

昆明医学院教案-昆明医科大学

昆明医学院教案-昆明医科大学
第二节毛发检验
一、毛发的特点
毛发hair是皮肤的一种特殊的附属器,是由皮肤毛囊细胞产生的一种富有弹性的角质体cutinite。毛发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根据形态结构可确定样本是否是毛发,区分人毛或动物毛。毛发的角质蛋白抗腐败能力强,可长期保存。毛发位于体表,在受到机械性外力作用时,可损伤脱落,遗留在现场。毛发是常见法医物证,是个人识别的重要依据。
(2)毛皮质(hair cortex)毛皮质位于毛干中层、毛小皮与毛髓质之间,由细微而长的梭形、纤维状角化上皮细胞组成,皮质细胞沿毛发的纵轴排列,故损伤的毛发易于纵行分裂。皮质细胞内是纤维束的角化物质,纤维走向与毛发长轴平行,纤维束间充满着残余的细胞成分和大小不同的色素颗粒,气泡、蛋白以及退化的核残余物质。人类毛发的皮质大都很发达,是毛干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梭形皮质细胞中纤维蛋白是富含半胱氨酸的α-角蛋白,形成紧密的螺旋链,链间由二硫键连接,结构异常牢固。微纤维间的粘合质可拉长,因而毛发有相当的弹性和强度,难溶于水和酸,能抵抗蛋白分解酶的作用。角蛋白中含有3%~5%的硫,故毛发燃烧时,发出焦味和辛辣味。
(3)毛髓质(hair medulla)髓质分布于毛发的中轴,由退化而形状不一的上皮细胞残留物组成。上皮细胞已萎缩、细胞核退化,常有核的残余。细胞内含有色素颗粒,对毛发的色泽无本质上的影响。细胞排列松驰,其间有气室、含有空气,细胞残渣为ß-角蛋白,含硫量低,耐碱。人毛的髓质多不发达,而且髓质不连续。
(1)毛小皮(hair cuticle)位于毛发的最外层,由角化的无核无色素的扁平鳞状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相互重叠,呈鱼鳞状或叠瓦状排列,叠瓦状毛小皮细胞外侧游离缘朝向毛尖。由于鳞片的大小、形状和重叠位置不同,毛小皮印痕可形成冠状、花瓣状、屋瓦状花纹。人的毛小皮花纹通常是细小波浪状。毛小皮紧密包围着皮质,起保护作用。加上皮脂腺分泌的脂质共同防止水分的侵入。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科大学教课设计教课部门:法医学院教研室:法医病理教研室教师姓名:曾晓锋授课时间:2017 年 3 月 20 日, 23 日课程名称法医毒理学年级2012专业法医授课教师曾晓锋职称副教授课型(大、小)实验课学时 6 学时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毒品与吸毒(第一节 -第二节)教材(名称、主编、第一版法医毒理学刘良主编,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2016 年 3 月第五版社、第一版时间、版本)教课目标与要求:1、掌握毒品、吸毒、药物滥用、药物依靠性观点。

阿片类中毒的毒理作用、临床表现及尸体检查所见;苯丙胺类药物中毒毒理作用、尸体检查所见、检材采纳及法医学判定重点。

2、掌握怎样提取适合检材供毒物剖析用。

3、熟习毒品分类、可卡因中毒、氯胺酮中毒的毒理作用、中毒症状和法医学判定。

教课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阿片类中毒的毒理作用、临床表现及尸体检查所见;苯丙胺类药物中毒毒理作用、尸体检查所见、检材采纳及法医学判定重点。

教课方法:讲堂讲解,启迪式教课多媒体及板书设计重点:1.板书仅书写:标题和部分小标题重要内容。

2.知识点及其阐释。

以问题引出知识点,指引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

3.以真切的事例进行直观教课。

基本内容协助手段和时间分派授课安排:毒品和吸毒的基本知识。

60min 第一节毒品和吸毒的基本知识毒品与毒品滥用是法医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即药物滥用毒理学(toxicology of drug abuse)。

毒品与毒品滥用引起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和身心健康伤害。

一、毒品与吸毒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1、毒品( drugs ):毒品定义三大特色:①包含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两大类;②拥有依靠性;③法律法例和国际禁毒条约管束。

⑴管束麻醉药品(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⑵管束精神药物(冷静和抗忧虑,中枢喜悦剂,致幻剂);⑶其余类毒品(烟草,酒精,挥发性有机溶剂)。

2、策划药( designer drugs ):即毒品的衍生物。

昆明医科大学教案模板

昆明医科大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2)了解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3)熟悉常见骨骼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骨骼结构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分析临床病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关注人体健康。

教学重点:1. 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2. 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1. 骨骼系统各部分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2. 骨骼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骨骼模型3. 实验教材4. PPT展示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的骨骼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分类(1)骨骼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和骨膜。

(2)骨骼系统的分类:中轴骨和四肢骨。

(3)展示骨骼模型,让学生观察骨骼的组成和分类。

2. 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1)支持身体、保护内脏。

(2)参与运动和维持姿势。

(3)产生血液和储存钙、磷等物质。

(4)临床意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骨骼模型,识别骨骼的组成和分类。

2.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骨骼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分类,谁能复述一下?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骨骼系统各部分的解剖结构和功能(1)颅骨:保护脑部、参与呼吸和嗅觉。

(2)脊柱:保护脊髓、支持身体、参与运动。

(3)骨盆: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参与运动。

(4)四肢骨:支持体重、参与运动。

2. 骨骼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1)骨折:外力作用于骨骼,导致骨骼断裂。

(2)骨肿瘤:骨骼组织发生恶性病变。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外语部教研室:小语种教研室教师姓名:汪艳艳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初级泰语
年级
120105-001/002
专业
授课教师
汪艳艳
职称
助教
课型(大、小)
学时
18
授课题目(章、节)
泰语语音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
实用泰语教程黄进炎,林秀梅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6月第三版
计划使用3课时
学习在购物时需要用到的基本句型和词汇。
使用多媒体教学,并通过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具体操练来达到会说、会用的目的。
计划使用3课时
学习在找人时需要用到的基本句型和词汇。
使用多媒体教学,并通过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具体操练来达到会说、会用的目的。
计划使用3课时
学习在看病时需要用到的基本句型和词汇。并复习以上所学的会话内容。
4)泰语声调的调型表现如何
5)泰语的元音有哪些特点
6)泰语单元音主要有哪些
7)进行泰语长元音和短元音的发音练习.
8)进行泰语复合元音的发音练习.
9)泰语声调有哪些特点
10)进行泰语声调的发音练习.
11)进行泰语声调符号的书写练习.
12)泰语辅音有哪些特点
13)泰语中,高,低辅音和声调的拼读规则如何
14)泰语韵尾发音特点有哪些
二、示范性:准确规范,整洁美观,学生楷模。
三、简明性:以简驭繁,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四、条理性:干枝清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五、启发性:由浅入深,启迪思想,开拓思路。
六、直观性:形象具体,鲜明醒目,喜闻乐见。
七、周密性:排列匀称,布局合理,详略得当。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在DNA测序系统中,除了加入正常反应所必需的4种dNTP外,还加入一定比例的ddNTP,链合成反应过程中ddNTP与dNTP处于一种竞争状态,即新合成DNA链既可能掺入正常dNTP,也可能掺入ddNTP并使新合成链终止延伸。结果DNA合成反应的产物是一系列长度不等的多核苷酸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相同的起点,即引物的5’端,但有不同ddNTP终端。一般在一个模板DNA的测序反应中,设置一套四组反应体系:A、T、G和C。每组反应对应一种碱基,体系中除加入的dNTP外,分别加有相应的ddATP、ddTTP、ddGTP或ddCTP,4个体系的新生链都可随机地被相应ddNTP终止,则可形成各种长度的DNA新生链。然后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4泳道分别分离不同长度的DNA片段,检测被终止的DNA片段长度并同时确定该位置的碱基种类,可以直接读出靶DNA片段的序列(图5-1-1双脱氧核苷酸链终止测序基本原理)。显示电泳分离片段最简单的方法是银染,但传统的方法是高灵敏度的32 P同位素标记技术。(During the extending step, thedideoxy nucleotide compete with deoxyribonucleotide to Connect at the 3 '- OH end of the primer, as the dideoxy nucleotides’ connection stop the further linkage, there produce all length of fragment whose tail can be tested out.)
如果在DNA合成反应体系中加入双脱氧核苷三磷酸(2’,3’-ddNTP),DNA的合成过程则有变化。2’,3’-ddNTP与dNTP的区别在于脱氧核糖的C3位置缺少-OH,ddNTP可以在聚合酶作用下,与正在延伸的引物链3’-OH末端反应,形成3’,5’-磷酸二酯键而掺入到DNA链中,但由于没有3’-OH,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使正在延伸的引物链在此终止。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由于血清蛋白多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糖侧链的电荷也可以影响蛋白电泳迁移率。因此有些血清型在分型之前,样品需经神经氨酸酶或其它试剂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血清型的血液与血痕电泳谱不同,原因在于他们与其他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并非遗传差异。
电泳后血清型谱带的显示可以用普通蛋白染色(General protein staining)、免疫固定(Immunofixation)或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血清蛋白抗原性的差别,可采用特异性抗血清分型。此类血清型的命名多以抗原所在的肽链名称加抗原编号组成。
2、血清蛋白的电泳多态性遗传标记Electrophoresis polymorphism
是指不同个体血清蛋白的电泳特性的差异,是血清蛋白多肽链中部分肽链段或个别氨基酸不同,引起电泳迁移率发生变化构成的多态性。这类血清型需用电泳技术分型。这类血清型的命名通常是蛋白的缩写名称加表示等位基因的数字或字母
三、分型原理
传统的免疫学方法可用来进行同种异型遗传标记的分型,以特异性抗体检测同种异型抗原,可确定遗传标记的型别,如红细胞被动凝集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分析,胶体金标免疫试验等。在法医学鉴定中应用的血清型多数属于电泳性质上的多态性,需要采用凝胶电泳技术分型。
不同表型的蛋白分子一级结构存在差异,分子量和等电点不同,在一定pH环境的凝胶中和一定的电场条件下,电泳迁移率不同,可依据蛋白谱带位置进行分型。等电聚焦技术则依靠不同蛋白分子之间等电点差异进行分型,分辨率比常规凝胶电泳高,能够揭示许多普通电泳难以检出的多态性,如:维生素D结合蛋白普通电泳可将其分为Gc1-1、Gc2-2、Gc2-1三个表型,而采用等电聚焦技术可检出Gc1S-1S、Gc1S-1F、Gc1F-1F Gc2-1S、Gc2-1F、Gc2-2等表型,从而显著提高了该系统的个人识别率。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三、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黏膜发生的假膜性炎
坏死粘膜+纤维素+炎细胞
溃疡多、浅、小(地图状)
四、并发症和结局
1、肠出血
2、肠穿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细菌性肝脓疡
4、支气管肺炎
五、临床病理联系
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
发热、中毒症状
大便次数多、量少、里急后重
课堂小结:
5分钟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教学方法:
综合式。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多媒体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图片清晰。
板书内容作为多媒体的补充。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十五章传染病
第2节 伤寒
一、概述
概念: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感染导致的、以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1、病因:伤寒杆菌
2、传染途径:经口传染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节细菌性痢疾
一、概述
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致的、以结肠假膜性炎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1、病因:痢疾杆菌
2、传染途径:经口传染
3、机理:
细菌侵入结肠粘膜内繁殖
局部炎症反应释放内外
血循障碍毒素入血
粘膜表层坏死全身症状
假膜形成假膜脱落浅表溃疡
一)愈合:可获终身免疫
一)
二)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1、肠出血——多发生于溃疡期,溃疡病损侵蚀血管引起出血。
2、肠穿孔——肠道溃疡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引起肠穿孔。
3、支气管肺炎——机体长期高热、营养不良及抵抗力降低而继发呼吸道感染。极少数可由伤寒杆菌引起。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教学部门:基础医学院教研室: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教师姓名:吴春云授课时间: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年级一年级专业口腔、护理等授课教师吴春云职称教授课型(大、小)大课学时 1.5学时授课题目(章、节)女性生殖系统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教材:1.《组织学与胚胎学》唐军民,张雷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年2.《医学形态学实验教程》,阮永华、郭泽云主编,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参考书:《组织学与胚胎学习题集》,郭泽云、吴春云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5年教学目的与要求:女性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年龄性变化。

至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卵巢开始排卵并分泌性激素,月经来潮与第二性征出现,进入育龄期。

须掌握卵巢、子宫。

熟悉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和卵巢的关系。

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子宫颈的结构特点;乳腺的一般结构:静止期乳腺与活动期乳腺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卵泡的发育与成熟以及各期卵泡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排卵的概念、时间;黄体的形成、类型、结构特点、功能与退化。

2、子宫壁(底、体)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二)难点:卵巢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神经内分泌调节重点、难点解决方法:解决办法:1、前后知识联系讲解;2、结构联系功能、基础联系临床启发式讲授;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讲授;4、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式(现代化教学设施)、启发式、提问式、比较归纳互相渗透。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1.多媒体课件:精选循环系统以及动脉的相关图片,既有动态又有静态,既有模式图,又有真实光镜及电镜图,每张图片都佩有简要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板书设计:根据授课内容用中英文简要归纳、总结、比较,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十、讲课内容及时数安排(一)概述:(看图,复习解剖相关知识和自主学习)1、组成2、功能3、特点(二)卵巢的结构与功能。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由不同个体的不同体液、分泌液混合而成(Several kinds of humors come from several individuals.),最常见为精液与阴道分泌液组成的混合斑。其次为精液、阴道分泌液与血液,血液与汗,血液与唾液,血液与尿液,唾液与汗等的混合。
混合斑痕在刑事案件并不鲜见,对这类法医物证检材的检测,由于受到混合成分的种类、混合的个体数、以及不同个体来源的成分所占比例等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分析较单一斑痕要复杂。
2.案件类型:
混合斑检材常出现在下列情况:
①性犯罪案件检材,包括阴道拭子、内裤、卫生纸、床单、犯罪嫌疑人外生殖器拭子等相关检材,这类检材一般都包含有精子及阴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皮细胞,属男、女个体成分的混合物;
②多人受伤的现场血迹,凶器、当事人身上或衣物上的血痕,多为2个或2个以上个体的混合血痕;
③咬痕拭子含有咬者的口腔上皮细胞和被咬者的皮肤细胞;
④指甲垢,可能含有本人和被抓者的细胞;
⑤血衣有另一个人的汗液、唾液或尿液等。案件中常见的是混合精斑和混合血痕。
3.鉴定混合斑方法:
将混合斑痕中的成分分离,例如采用差异裂解分离法(DifferentialLysisMethod)分离混合精斑中的精子和阴道上皮细胞,然后再分别分型鉴定。
将混合斑痕中所有的遗传标记都检测出来,然后与案件相关的个体进行比对分析。经过多年的实践,实际案件调查中比较难办的是轮奸案件中的混合精斑、凶杀案件中的混合血痕的个体识别问题(In actual cases, mixing semen stains of gang rape cases and murder cases of mixed blood have more difficulties at individual recognition.)。目前的混合斑痕的检验主要采用DNA分型技术,一是因为检测灵敏度高,其次是DNA遗传标记的多态性程度高,是解决混合斑痕个体识别的主要有效手段。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八、思考题:
1、早期现象的界定依据;哪些指标具有重要的法医学应用价值?
2、自溶现象发生机理是哪些?如何与坏死鉴别?
3、晚期尸体现象指标有哪些?法医学意义是什么?
4、死后化学变化的研究进展及法医学意义?
九、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1、徐英含主编,《最新法医病理学》,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
2、吴家馼主编,《法医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
3、江涛主编,《法医毒物分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4、B.Knight,Forensic Pathology,2nd ed,Arnold,1996
十、讲课内容及学时数安排
第三章死后变化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早期死后变化
第三节晚期死后变化
第四节死后化学变化
第五节其他自然环境因素对尸体的毁坏
第六节死后人为变化
昆明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法医病理学授课对象:法医学本科生
一、讲授题目:死后变化(尸体现象和尸体化学)
二、讲授时数:6-8学时
三、讲授人:李利华职称:教授职务:法医学院院长
四、本课目的、要求:
掌握内容:1、死后变化的检验、呼吸机脑;
2、尸体现象的表现、特征及法医学意义;
3、尸冷、尸斑、尸僵、自溶的机理及意义;
4、晚期尸体现象的种类及概念;
5、死后化学变化样品选择及法医学应用价值。
重点内容:1、动物对尸体毁坏及损伤特点;
2、其它死后损伤种类及特征。
五、本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1、尸体现象的种类及特征、意义;
2、早晚期尸体现象指标及法医学应用价值;
难点:
1、脑死亡后继发改变与生变化鉴别;
2、尸体现象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教学部门:基础医学院教研室:化学教师姓名:郭蕴苹授课时间:___2—7学内容的补充等。

《昆明的雨》优秀教案知识与能力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身边美的事物的关注,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重点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同学们,你喜欢雨吗?(喜欢)为什么喜欢雨?(同学们各抒己见)是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润物无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秋雨,惹人愁思。

今天,我们跟随汪曾祺去感受一下昆明的雨。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上。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

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

在他晚年的诗文书画中,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1.播放音频朗读,学生听读,认识生字。

鲜腴(xiān yú) 篱笆(líba) 鸡枞菌(jīzōng jùn)八卦(bāguà) 密匝匝(mìzāzā)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①雨季长,但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②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③是浓绿的。

3.文章除了写雨,还写到了什么?这些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1.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还写到了为宁坤作画、与德熙去小酒馆喝酒。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科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法医物证学授课对象:法医专业五年级本科生
一、讲授题目第十二章血痕检验
二、讲授时数3学时
三、讲授人:许冰莹职称:教授职务:
四、本课目的、要求
1.掌握血痕检验的目的和检验程序;
2.掌握血痕预试验、确证试验、种属鉴定的基本原理、方法、结果评判和注意事项;
3.掌握血痕ABO血型测定的原理、方法和结果评价;
2.方法:剪取或刮取微量检材置于白瓷反应板上,或用滤纸轻擦斑痕。依次滴加冰醋酸、联苯胺无水乙醇饱和液各1滴。1-2min后无蓝色反应,再加3%过氧化氢1滴,立即出现蓝色为阳性反应。若不出现蓝色,为阴性反应。(滴加顺序很重要!为什么?)
3、评价:
特点是灵敏度高,血液经过稀释50万倍,试验仍可能呈阳性结果。(High sensitivity)
是一种筛选试验,目的是要从大量的可疑血痕中筛除不是血痕的检材(The purpose of the preliminary test is rule out the material that is not blood.)。很多斑痕外观上与血痕相似,通过预实验,可排除非血痕检材。几乎所有的血痕预试验,均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预试验多数是测定血痕中血红蛋白或其衍生物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达到筛查血痕的目的,因为过氧化物酶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故预试验阳性仅表示可能是血,而不能肯定是血。血痕预试验的意义在于阴性结果,阴性结果可以否定血痕,或血痕已经彻底破坏,所有的后继检测已经失去检测条件。
血痕检验的一般顺序为:1.肉眼观察(Visual Inspection);2.预试验(Trial Test);3.确证试验(Confirmatory Test);4.种属鉴定(Species Identification);5.遗传标记测定(Determination of genetic markers);6.其它检验等(图1)。通常检验血痕都照这一顺序逐项进行,否则不但可能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教研室:内科教师姓名:郑勤玲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内科学
年级
专业
法学
授课教师
郑勤玲
职称
讲师
课型(大、小)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一章第一节《胸腔积液》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
《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2004年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胸腔积液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掌握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及常见病因。
熟悉结构性胸膜炎,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和脓胸、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了解胸水循环机制及发病机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确定有无胸腔积液。
2、寻找胸腔积液的病因。
3、区别漏出液、渗出液(胸腔穿刺、胸水检查)。
难点:胸水循环机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提问式、直观教学式。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10′
10′
注: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 词汇,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小结
胸腔积液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步骤
区别漏出液和渗出液
胸腔积液常见病因的临床特点
胸腔积液的治疗原则(重点掌握胸穿抽液的方法和注意液和渗出液
结核性胸膜炎有哪些临床特点
行为胸膜反应,怎样处理
下次课
预习要点
肺血栓栓塞症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研室审阅意见:
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胸膜腔结构模拟图
胸膜腔压力对比表
胸腔积液的X线及CT片
漏出液、渗出液的鉴别表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胸腔积液(pleural effwsions)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艾滋病蔓延;
4、毒品合法化(drug legalization)论调;
5、禁毒重点:重点减少毒品非法供应。对降低毒品的非法需求、减少毒品危害重视不够。
毒品滥用流行特点:
(1)毒品滥用已蔓延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2)波及一切年龄,尤其是青少年;
(3)男性滥用者占大部分,但妇女比例逐渐增加;
(4)青少年与儿童滥用毒品的起始年龄更为提前,滥用作用强的毒品和采用危险的注射滥用方式;
重点掌握阿片类中毒的毒理作用、临床表现及尸体检查所见;苯丙胺类药物中毒毒理作用、尸体检查所见、检材采取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1.板书仅书写:标题和部分小标题重要内容。
2.知识点及其阐释。以问题引出知识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
3.以真实的案例进行直观教学。
常见吸毒方式:口服、咀嚼和吮吸、鼻吸、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4、药物滥用(drug abuse):特点:a、药物类型、用药方式和地点不合理;b、自我用药,超出医疗范围和剂量标准;c、强迫性、重复性用药行为;d、药物滥用导致身体、心理及社会危害。
5、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
d 、吗啡激活中脑前核阿片受体使动眼神经兴 奋,引起特有的瞳孔缩小;
e 、吗啡刺激呕吐中枢:恶心、呕吐。
( 2)、对脊髓兴奋性作用,脊髓反射性增强;
(3)、具有止泻和致便秘作用;
(4)、扩张周围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心律缓慢;
(5)、膀胱括约肌张力增高、排尿困难、尿潴留。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讲课安排:
第一节毒品和吸毒的基本知识
毒品与毒品滥用是法医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即药物滥用毒理学(toxicology of drug abuse)。毒品与毒品滥用引发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和身心健康损害。
一、毒品与吸毒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毒品(drugs):毒品定义三大特点:①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两大类;②具有依赖性;③法律法规和国际禁毒公约管制。
⑴管制麻醉药品(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
⑵管制精神药物(镇静和抗焦虑,中枢兴奋剂,致幻剂);
⑶其他类毒品(烟草,酒精,挥发性有机溶剂)。
2、策划药(designer drugs):即毒品的衍生物。甲卡西酮(甲基苯丙胺相似),MDMA。
3、吸毒(addiction):指某些人为了变换情绪或诱导欣快感,非法使用明令禁止药物(即毒品)的违法行为。吸毒即“滥用毒品”,“毒品成瘾”,“毒品依赖”。两层含义:一是使用的药物是明令禁止的毒品,这些毒品是除特殊医疗目的以外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二是使用药物的目的不是为了临床治疗需要,而是为了寻求不正常的精神享受。
(三)、现场勘验
(四)、尸体检验
(五)、吸毒所致精神障碍
第二节 阿片类中毒
一、阿片类毒品的理化性质
1、阿片类药物:属吗啡型致依赖性药物。包括:阿片(鸦片);海洛因;吗啡;美沙酮;哌替啶;芬太尼等。
2、阿片(opium):
阿片生物碱:吗啡;罂粟碱。
3、吗啡(morphine):
4、海洛因(heroin):二乙酰吗啡。(diacetylmorphine),俗称“白面”。“硬性毒品之王”。
四、毒品滥用的管制
三大战略:减少毒品供应;减少毒品需求;减少毒品危害。
五、吸毒的法医学鉴定
(一)、吸毒所致死亡与吸毒者死亡
1、故意或意外过量用药急性中毒死亡:
2、长期滥用药物所致并发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
3、与药物依赖有关的自杀:
4、药物作用影响下发生的意外死亡。
(二)、案情调查
一般情况,死亡前症状,家庭和社会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毒品、吸毒、药物滥用、药物依赖性概念。阿片类中毒的毒理作用、临床表现及尸体检查所见;苯丙胺类药物中毒毒理作用、尸体检查所见、检材采取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2、掌握如何提取适当检材供毒物分析用。
3、熟悉毒品分类、可卡因中毒、氯胺酮中毒的毒理作用、中毒症状和法医学鉴定。
教学重点、难点:
吸毒者急性中毒死亡
①短期戒断后再次复吸。海洛因依赖者经过一定时期戒断治疗后,机体对海洛因耐受性降低或消失,滥用个体自身对海洛因敏感性增高,而仍经验性使用脱毒前剂量,甚至使用更大剂量,导致过量中毒死亡。占海洛因滥用死亡总数的80%以上。②初染毒品者过量用药。③海洛因质量和纯度问题。添加剂和混杂物造成混合中毒致死。④由于毒品滥用引起精神障碍及行为异常,发生自毁性滥用行为导致中毒死亡。
昆明医科大学教案
教学部门:法医学院教研室:法医病理教研室教师姓名:曾晓锋
授课时间:2017年3月20日,23日
课程名称
法医毒理学
年级
2012
专业
法医
授课教师
曾晓锋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实验课
学时
6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毒品与吸毒(第一节-第二节)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
法医毒理学刘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阿片类毒品滥用: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3、吗啡自杀:多数与职业接触有关。
4、他杀性中毒:
三、毒理作用
(一) 体内转运、转化过程
(二)毒理机制:
(1)、阿片类药物具有极强的麻醉作用。
a 、抑制大脑皮层、视丘下部和脑干;
b 、抑制咳嗽中枢产生明显的镇咳作用;
c 、抑制呼吸中枢;
6、药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机制:代谢耐受性;细胞耐受性。
二、全球的毒品形势和药物滥用流行情况
毒品问题:非法生产贩运毒品(禁毒);毒品滥用(预防控制);毒品危害(治疗研究);形峻严势!!
主要表现:1、毒品问题成为全球的社会公害;
2、非法种植罂粟的地区比以前扩大,滥用中枢兴奋剂现象日益严重;
(5)滥用多种药物现象,尤其是同时饮酒;
(6)通过静脉注射毒品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者所占比例愈来愈大。
三、吸毒的危害性
1、吸毒者精神损害和心理障碍。
2、吸毒者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性损害及多种感染性并发症。
3、吸毒过量急性中毒死亡。
4、对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
吸毒者精神损害和心理障碍
长期滥用毒品易造成病态心理特征,突出表现焦虑、抑郁为主的神经症、精神病样表现、人格缺损和明显的反社会行为。经常出现自伤、自杀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