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引言概述:产前筛查是指在孕妇怀孕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检查,旨在筛查出可能存在的胎儿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管理是确保筛查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对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标本采集1.1 确保标本采集的标准化:标本采集是产前筛查的第一步,应确保采集过程标准化,避免人为因素对结果产生影响。

1.2 采用合适的标本类型:根据不同的筛查项目,选择合适的标本类型进行采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 注意标本保存和运输:采集后的标本应妥善保存,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运输,避免标本受损或污染。

二、检测方法2.1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根据筛查项目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定期维护和校准仪器设备:检测仪器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性能稳定和准确度。

2.3 培训检测人员:对从事产前筛查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减少人为误差。

三、质控标准3.1 制定质控标准:建立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质控标准,明确各项指标的要求和范围。

3.2 定期进行内部质控:定期进行内部质控,监测实验室的运行情况和结果准确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3 外部质控比对:参加外部质控比对活动,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结果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结果解读4.1 建立结果解读标准:建立结果解读的标准化流程和标准,避免因解读差异导致结果误判。

4.2 多学科协作:对于复杂或疑难的筛查结果,应进行多学科协作,包括遗传学家、妇产科医生等,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提供咨询和辅导:针对阳性结果,及时提供咨询和辅导,帮助孕妇和家属理解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

五、持续改进5.1 定期评估和审查:定期评估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2 参与培训和学术交流: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产前筛查的质量水平。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引言概述:产前筛查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旨在通过检测孕妇的血液和胎儿的遗传物质,评估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和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为了确保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内容。

一、质量控制标准1.1 确定质量控制指标: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标准,确定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指标,如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等。

这些指标将作为评估产前筛查结果的重要依据。

1.2 制定质量控制流程: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样本采集、检测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环节。

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控制要求,减少误差的产生。

1.3 设定质量控制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样本质量要求、设备校准和维护要求等。

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人员培训与质量监控2.1 培训产前筛查人员:对从事产前筛查的医生、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质量控制要求等方面。

确保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进行产前筛查。

2.2 定期质量监控:建立定期的质量监控机制,对产前筛查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和质量控制检查。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确保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持续教育培训:定期组织产前筛查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等活动,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技术和方法。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适应产前筛查领域的发展和变化。

三、质量控制文件和记录3.1 编制质量控制文件: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文件,包括操作规范、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流程和质量控制记录等。

确保操作规范一致,质量控制流程清晰可行。

3.2 记录质量控制数据: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记录系统,记录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数据,包括样本编号、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样本的结果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3.3 定期审查和更新:定期对质量控制文件和记录进行审查,及时更新和修订。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一、背景介绍产前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检测手段,对孕妇进行筛查,以评估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或者其他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胎儿健康和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于提高筛查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误诊率,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质量控制管理措施1. 人员培训与素质管理1.1 建立产前筛查人员的培训计划,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并定期进行培训评估;1.2 定期组织产前筛查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1.3 建立人员素质管理制度,包括考核、奖惩机制,激励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2. 设备和试剂质量控制2.1 定期对产前筛查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2 严格控制试剂的质量,确保试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3 建立设备和试剂的使用记录和追溯体系,确保设备和试剂的可追溯性。

3. 质量控制样本管理3.1 确保质控样本的来源准确、代表性,并建立质控样本库;3.2 定期对质控样本进行检测,评估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3 建立质控样本的使用记录和追溯体系,确保质控样本的可追溯性。

4. 质量控制指标制定与监测4.1 制定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准确率、误诊率、敏感性、特异性等;4.2 定期对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4.3 建立质量控制指标的统计和分析体系,为产前筛查质量的改进提供依据。

5. 质量风险管理5.1 建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措施;5.2 定期进行质量风险评估,发现潜在的质量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5.3 建立质量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纠正质量问题。

6. 质量持续改进6.1 建立质量改进的机制和流程,包括问题分析、改进方案制定和实施;6.2 定期组织质量改进活动,提高产前筛查的质量水平;6.3 建立质量改进的评估和反馈机制,评估改进效果并持续改进。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的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的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公布日期】2023.12.24•【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解读一、制定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医疗机构和人员,须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许可,并取得相应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资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全面加强产前筛查、产前诊断质量管理和母婴保健专项技术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我委组织全国产前诊断专家组制定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控制指标。

二、主要特点一是科学性。

根据目前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涉及的主要技术项目和服务过程关键环节遴选指标,充分考虑指标的质控价值、敏感度和导向作用。

二是规范性。

参照国际国内相关行业规范、指南和专家共识,定义质控指标和计算公式并说明。

三是可操作性。

充分考虑指标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便于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质量控制组织以及产前筛查机构、产前诊断机构和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用。

三、指标的应用产前筛查机构、产前诊断机构以及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要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充分运用各项质控指标,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全过程质量管理,针对质量薄弱环节及时整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落实监管职责。

一是利用该指标,加强对辖区内所有产前筛查机构、产前诊断机构以及开展检测项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二是根据质控工作需要,在国家发布的质控指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扩充相关质控指标,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指标信息收集分析,促进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标准化、同质化;三是将质控指标结果纳入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校验、随机抽查制度内容,强化督促医疗机构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是指对产前筛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产前筛查是指对孕妇进行一系列检查和评估,以了解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高风险因素。

质量控制管理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建立质量控制指标、进行内部质量评估和外部质量评估等措施,保证产前筛查的质量和可靠性。

一、标准操作流程1. 筛查前准备a. 孕妇信息登记:记录孕妇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孕周、孕次等。

b. 风险评估:根据孕妇的个人特征和家族史等因素,评估患有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病的风险。

c. 孕妇知情同意:向孕妇详细介绍产前筛查的目的、方法、风险和利益,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2. 筛查方法选择a. 血清学指标筛查:通过孕妇的血清中的某些生化指标来评估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b. 超声检查筛查:通过超声波技术观察胎儿的结构和形态特征,评估是否存在结构异常。

3. 样本采集和处理a. 血清样本采集:采集孕妇的静脉血样本,并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标本处理和保存。

b. 超声检查: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超声检查,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构特征。

4. 数据录入和分析a. 将采集到的样本信息和检查结果录入电子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b.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筛查结果解读和告知a. 根据筛查结果的分析,判断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或遗传病风险。

b. 向孕妇解释筛查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进一步检查或干预措施。

c. 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支持,帮助孕妇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质量控制指标1. 内部质量评估a. 制定内部质量控制标准和指标,包括样本采集、处理和分析等环节的操作要求。

b.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通过比对同一样本在不同实验室的筛查结果,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外部质量评估a. 参加国家或地区的外部质量评估计划,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结果比对和交流。

b. 及时纠正和改进实验室的不足之处,提高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标题: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引言概述:产前筛查是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查,旨在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胎儿异常,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管理对于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进行详细探讨。

一、人员培训与标准化操作1.1 人员培训:对从事产前筛查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胎儿超声检查、唐氏综合征筛查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1.2 标准化操作:确保医务人员按照统一的操作规范进行产前筛查,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1.3 定期考核: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确保其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符合要求。

二、设备维护与质量控制2.1 设备维护:定期对产前筛查所需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2.2 质量控制:建立设备质量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测试,保证产前筛查结果的准确性。

2.3 紧急备用:备有紧急备用设备,以应对设备故障或突发情况,确保产前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样本采集与标本保存3.1 样本采集: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采集产前筛查所需样本,避免污染或误操作。

3.2 标本保存:建立标本保存制度,确保样本的保存和管理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标本受损或污染。

3.3 样本追踪:建立样本追踪系统,对每个样本进行编号和记录,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追踪性。

四、数据管理与结果分析4.1 数据录入:建立统一的数据录入系统,确保产前筛查结果的准确录入和管理。

4.2 数据备份:定期对产前筛查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4.3 结果分析:对产前筛查结果进行定期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五、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5.1 质量评估:建立产前筛查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产前筛查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2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持续提升产前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5.3 反馈机制:建立医患沟通渠道,接受患者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引言概述:产前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对孕妇进行胎儿异常筛查,以及评估胎儿患某些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是确保产前筛查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一、标准化操作1.1 确定筛查指标: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指导意见,明确产前筛查的目标和范围。

确定哪些遗传疾病需要筛查,以及使用哪些方法进行筛查。

1.2 制定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包括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等环节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符合标准化要求,减少人为误差的可能性。

1.3 培训与质量监控:对从事产前筛查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

同时,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操作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不合格操作。

二、设备和试剂质量控制2.1 选择合适的设备:根据产前筛查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设备和仪器。

确保设备的质量可靠,能够满足筛查的要求。

2.2 试剂质量控制:选择经过严格验证的试剂,并按照要求进行储存和使用。

定期进行试剂的质量控制,确保试剂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3 环境控制:保持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稳定,防止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质量评估和质量保证3.1 质量评估指标:制定产前筛查的质量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等。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验证,评估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质量保证措施: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

对于浮现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改进和优化,确保产前筛查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3.3 质量反馈和改进:建立质量反馈机制,及时采集和分析产前筛查的质量问题和意见。

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产前筛查的质量水平。

四、信息管理和数据安全4.1 信息采集和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确保孕妇的相关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录入和保存。

医院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产前筛查质量,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医院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指导全院产前筛查工作。

2.各科室设立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产前筛查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三、工作职责1.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制定、修订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

(2)组织全院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3)监督、检查、指导全院产前筛查工作,确保筛查质量。

(4)定期召开产前筛查质量分析会,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小组职责:(1)负责本科室产前筛查工作的具体实施,确保筛查流程规范、准确。

(2)严格执行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筛查质量。

(3)对筛查结果进行审核、分析,确保报告准确、及时。

(4)对筛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协助解决。

四、筛查流程及质量控制1.筛查流程:(1)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咨询,了解筛查项目及注意事项。

(2)孕妇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筛查项目,填写知情同意书。

(3)医务人员进行筛查操作,采集相关样本。

(4)将样本送至产前筛查实验室,进行检测。

(5)检测结果反馈给孕妇,进行后续咨询和指导。

2.质量控制:(1)严格执行筛查操作规程,确保筛查结果准确。

(2)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3)对筛查结果进行审核、分析,确保报告准确、及时。

(4)定期对筛查流程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培训和考核1.对从事产前筛查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定期组织产前筛查质量考核,确保医务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监督与检查1.医院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全院产前筛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各科室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小组对本科室筛查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一、背景介绍产前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对孕妇进行筛查,以评估胎儿是否患有某些常见的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的风险。

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质量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于提高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目标1. 提高产前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降低产前筛查的误诊率和漏诊率;3. 确保产前筛查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4. 保障孕妇和胎儿的权益和安全。

三、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要求1. 人员培训与管理(1)建立专业的产前筛查团队,包括医生、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2)对产前筛查团队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胎儿遗传学知识、筛查方法和技术操作等;(3)制定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4)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知识和技术。

2. 设备和仪器管理(1)确保产前筛查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定期对设备和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3)建立设备和仪器的使用记录,追溯和管理设备的使用情况;(4)及时更新设备和仪器,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 筛查方法和流程管理(1)建立科学、规范的筛查方法和流程,确保筛查的一致性和可比性;(2)制定筛查操作规程,明确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3)严格按照筛查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建立筛查结果评估和判读的标准,提高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4.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1)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2)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监测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参加外部质量评估,与其他机构进行对照和交流,提高筛查水平;(4)建立质量评估制度,定期评估产前筛查的质量和效果。

5. 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1)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2)对产前筛查的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录入和整理;(3)建立数据分析和报告制度,及时反馈筛查结果和统计信息;(4)严格遵守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保护孕妇和胎儿的隐私权。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一、引言产前筛查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旨在匡助孕妇了解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或者常见遗传病风险。

为了确保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标准格式。

二、质量控制管理目标1. 提高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降低产前筛查结果的误报率和漏报率;3. 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和健康。

三、质量控制管理要求1. 人员要求:(1) 确保相关人员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2) 提供定期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人员了解最新的产前筛查技术和指南;(3) 设立专门的质控小组,负责筛查结果的审核和质量监控。

2. 设备要求:(1)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前筛查仪器和试剂;(2) 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3) 建立设备故障处理和记录机制,及时解决设备问题。

3. 样本采集和处理要求:(1) 采用标准化的样本采集方法,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样本处理,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3) 建立样本追踪和记录机制,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4. 质量控制指标:(1) 误报率控制:确保产前筛查结果的准确性,降低误报率;(2) 漏报率控制:确保产前筛查结果的可靠性,降低漏报率;(3) 重复性控制:确保产前筛查结果的一致性,降低重复性误差。

5. 质量控制措施:(1) 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2)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评估产前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建立质量控制记录和档案,便于质量控制的追溯和分析;(4) 及时处理和纠正质量问题,确保产前筛查的质量和安全。

四、质量控制管理流程1. 制定质量控制管理计划:(1) 确定质量控制的目标和要求;(2) 制定质量控制的指标和标准;(3) 制定质量控制的流程和程序。

2. 人员培训和教育:(1) 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 提供最新的产前筛查技术和指南,确保人员了解最新的研究发展。

医院产前筛查规章制度

医院产前筛查规章制度

医院产前筛查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产前筛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从事产前筛查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

第三条产前筛查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保密的原则,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尊重和保护孕妇及家庭的隐私权。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应当设立产前筛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产前筛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产前筛查工作应当由具有相关专业资格的医务人员负责,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

第六条产前筛查实验室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和设备,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章筛查流程第七条孕妇应当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孕期进行产前筛查。

第八条产前筛查包括超声检查、生化免疫实验室检测等,筛查内容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医院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条产前筛查结果应当及时告知孕妇,并对筛查结果进行解读和指导。

第十条对筛查结果异常的孕妇,应当及时进行产前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第四章质量控制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产前筛查质量控制制度,确保筛查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产前筛查实验室应当参加国家或地方相关部门组织的质量控制和评估,确保实验室检测质量。

第十三条产前筛查工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章信息安全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产前筛查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孕妇个人信息和筛查结果的安全。

第十五条产前筛查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不得泄露孕妇个人信息和筛查结果。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制度的,由医院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解释权归医院所有。

第十八条本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产前筛查是一项旨在评估胎儿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染色体异常的风险的医学检查。

质量控制管理在产前筛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为孕妇和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一、质量控制管理的目的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筛查过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筛查结果的质量。

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可以降低错误诊断和漏诊的风险,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二、质量控制管理的要求1. 人员培训:筛查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筛查流程和操作规范。

培训内容包括样本采集、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方面。

2. 样本采集和保存:采集样本的过程应符合标准操作规程,并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样本应妥善保存,避免交叉污染和损坏。

3.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

4.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数据分析应使用可靠的分析方法和软件工具,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解读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进行双重验证,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 质量控制样本:每个实验批次应包括质量控制样本,用于验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样本的使用应符合相关规定,并记录在质量控制记录中。

6. 质量控制记录:质量控制记录应详细记录每个实验批次的质量控制样本结果和实验参数,以便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和追溯。

7.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评估内容包括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等方面。

三、质量控制管理的实施步骤1. 制定质量控制管理方案:根据筛查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控制管理方案,明确质量控制管理的目标、要求和实施步骤。

2. 培训筛查人员:组织筛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样本采集、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方面的培训。

3. 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制定标准操作规程,明确筛查流程和操作要求,确保筛查过程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1. 引言产前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检测和评估技术对孕妇进行筛查和诊断,以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或先天性畸形的风险。

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管理是确保筛查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对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进行详细介绍。

2. 产前筛查的重要性产前筛查作为一项重要的预防性医学检查,能够帮助孕妇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提前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通过产前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胎儿异常,并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做好准备,从而降低儿童发育障碍和先天性疾病的发生率。

3. 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管理3.1 筛查项目的标准化在产前筛查中,各项筛查项目应有统一的标准,包括设备、试剂、操作流程、数据分析方法等。

筛查项目的标准化有助于提高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并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提供基础。

3.2 质量控制样本的使用质量控制样本是用于检测系统准确性和分析结果可靠性的样本,通常是已知的阳性和阴性样本。

在产前筛查中,定期使用质量控制样本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纠正,从而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质量控制指标的设定针对产前筛查的各项指标,应根据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进行设定,确保其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质量控制指标的设定可以依据国际标准或者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应能够反映出筛查结果的准确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3.4 人员培训和质量评估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管理还包括对筛查人员的培训和质量评估。

筛查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筛查技术和操作规范,了解筛查项目的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

,需要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对筛查人员的绩效进行监控,并及时提供培训和指导,确保筛查工作的质量。

4. 质量控制管理的意义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管理对于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机制,能够降低筛查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减少错误的诊断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筛查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引言:产前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检查和测试手段,对孕妇进行评估和筛查,以确定胎儿是否存在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是确保产前筛查过程中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标准格式。

一、目的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产前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筛查过程的一致性,降低误诊和漏诊的风险,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二、管理体系1. 质量控制团队产前筛查质量控制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产前筛查专家、遗传学专家、实验室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组成。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定期培训,以确保其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的提高。

2.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产前筛查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目标、策略和方法。

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质量控制指标:明确产前筛查的关键指标,如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等。

-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产前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质量控制措施: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设备校准、试剂质量控制、操作规范等。

- 质量控制频率:确定质量控制的频率,如每日、每周或每月进行质量控制检测。

- 质量控制记录:建立质量控制记录,记录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3. 质量控制流程制定产前筛查质量控制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流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采样和样本收集:确保采样和样本收集的规范和准确性,避免污染和误差。

- 实验室检测:确保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试剂的质量控制、设备的校准和操作规范的执行。

- 数据分析和解读:确保数据分析和解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主观判断和误诊。

- 结果报告和沟通:确保结果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信息传递的误差和延误。

4. 质量控制评估定期进行质量控制评估,以评估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评估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筛查结果统计分析: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等指标的达标情况。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标题: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引言概述:产前筛查是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和筛查出一些胎儿的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

因此,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管理至关重要,可以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提供保障。

一、设立标准操作规程1.1 制定产前筛查的操作规程:明确产前筛查的流程、标本采集、实验室操作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

1.2 培训医护人员:对从事产前筛查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1.3 定期更新规程:随着技术和标准的更新,产前筛查的操作规程也需要不断更新,保持与最新科学研究和技术标准的一致性。

二、质量监控和评估2.1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产前筛查的质量监控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样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等,监测和评估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定期质量评估:定期组织对产前筛查的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建立质量评估标准:制定产前筛查的质量评估标准,明确评估指标和标准,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三、设备和试剂管理3.1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对产前筛查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筛查结果的错误。

3.2 试剂管理:对产前筛查所使用的试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试剂的质量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试剂影响筛查结果。

3.3 设备和试剂标定:定期对设备和试剂进行标定和校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4.1 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对产前筛查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存档,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4.2 信息安全保护:采取措施保护产前筛查的信息安全,包括数据加密、权限控制等,避免信息泄露和篡改。

4.3 定期备份数据:定期对产前筛查的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产前筛查是指对孕妇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评估,以评估胎儿是否存在某些遗传性或先天性疾病的风险。

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管理是确保筛查结果准确、可靠和一致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目的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风险评估,帮助孕妇做出明智的决策。

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产前筛查的质量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二、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要求1. 人员要求:筛查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过专业培训。

筛查人员应熟悉筛查流程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筛查。

2. 设备要求:筛查所使用的设备应具备必要的认证和检验报告,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3. 样本采集和处理要求:样本采集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样本应及时送达实验室,避免延误。

实验室应对样本进行标识、记录和储存,确保样本的追踪和可追溯性。

4. 质量控制要求: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

内部质控应定期进行,检测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外部质控应参加相关质控项目,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对比和校准,确保筛查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分析和报告要求:筛查结果应及时准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报告应清晰明了,包括筛查项目、结果解读和风险评估。

报告应及时送达给相关医生和孕妇,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咨询和决策。

三、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实施步骤1. 制定筛查操作规范:根据相关的国家和地区指南,制定筛查操作规范,明确筛查的流程、标准和要求。

操作规范应包括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和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2. 培训和考核筛查人员:对筛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筛查知识、技能和操作规范的培训。

培训后进行考核,确保筛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筛查技术和操作规范。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一、引言产前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和评估手段,对孕妇进行筛查,以评估胎儿是否存在某些遗传性疾病或胎儿畸形的风险。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是确保产前筛查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目标1. 确保产前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提高产前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减少产前筛查结果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4. 提高产前筛查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1. 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为了确保产前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一系列质量控制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产前筛查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等。

制定合理的指标可以帮助评估产前筛查的质量,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人员培训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了提高产前筛查的质量,需要对从事产前筛查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产前筛查的基本知识、操作规范、质量控制要求等。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范进行。

3. 样本采集和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样本采集和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对于产前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需要制定标准的样本采集操作规范,确保采集到的样本质量良好。

同时,还需要制定标准的检测方法和操作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质量控制样本的使用质量控制样本的使用可以帮助评估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选择一批已知结果的样本作为质量控制样本,与实际样本一起进行检测。

通过比对质量控制样本和实际样本的结果,可以评估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 质量控制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评估产前筛查的质量,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可以通过建立质量控制数据库,记录和分析各项质量指标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6. 客户满意度调查和改进措施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用户对产前筛查服务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一、背景介绍产前筛查是指在孕妇怀孕期间,通过一系列检查和测试,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疾病和染色体异常的筛查。

产前筛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胎儿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孕妇和胎儿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幸福生活。

然而,产前筛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管理的目标1. 提高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降低产前筛查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3. 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与安全。

三、质量控制管理的要求1. 设立质量控制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管理方案。

2. 制定质量控制管理方案:明确产前筛查的标准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等环节。

3. 建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制定一系列评价产前筛查质量的指标,包括准确性、可靠性、误诊率、漏诊率等。

4.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主要通过设立质控样本和参比方法来监测实验室的分析质量。

外部质量控制则通过参加质量评估和互认活动来评估实验室的整体质量水平。

5. 建立质量控制档案:记录产前筛查的各项数据、结果和质量控制措施,以备查验和追溯。

四、质量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1. 样本采集控制:确保采集到的样本质量良好,避免污染和误差。

a. 培训采样人员:对采样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采样技术和操作规范。

b. 使用标准采样工具:采用经过验证的标准采样工具,确保采样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c. 严格样本标识和管理: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标识和管理,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2. 实验室检测控制:确保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a. 建立质量控制样本库:采集和保存一定数量的质量控制样本,用于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b. 实施内部质量控制:每天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监测实验室的仪器和试剂的性能和稳定性。

c. 参加外部质量评估:定期参加相关机构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估和互认活动,评估实验室的整体质量水平。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一、背景介绍产前筛查是一种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和超声波等技术手段,对胎儿患有某些常见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进行筛查的方法。

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管理对于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标准格式。

二、目的和范围本标准旨在规范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的流程和要求,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前筛查的质量水平。

适用于所有从事产前筛查的医疗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

三、术语和定义1. 产前筛查: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和超声波等技术手段,对胎儿患有某些常见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进行筛查的方法。

2. 质量控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对产前筛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调控,以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管理:对产前筛查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的管理活动。

四、质量控制管理流程1. 筛查前准备1.1 制定筛查方案: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制定产前筛查的具体方案,包括筛查对象、筛查指标、筛查方法等。

1.2 设定质控指标:根据筛查方案,确定质控指标,如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性等。

1.3 编制操作规程:根据筛查方案和质控指标,编制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样本采集、检测方法、数据分析等。

2. 质量控制实施2.1 样本采集:按照操作规程,采集孕妇血液样本,并确保样本的准确标识和储存。

2.2 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定量PCR等,进行样本的检测。

2.3 质量控制样本:每次检测过程中,加入质量控制样本进行检测,以评估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4 数据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3. 质量控制评估3.1 统计分析:对产前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指标的计算。

3.2 质量控制指标评估: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评估质控指标的达标情况,如是否满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要求。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质量控制管理规定一、质量控制体系机构质量控制体系信息数据质量监测上级机构质量检查质量分析和评定质量信息公布部门质量控制组二、质量控制管理规定1、产前筛查质量管理是产前筛查技术的保证,各项质量控制按照各专业规定进行。

2、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分别以下列专业进行:临床科、影像科、实验室和信息管理的科。

3、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措施,并交中心办公室备案。

4、每一个专业应设质量控制监督人员,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写出书面报告志,报专业负责人人。

专业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中心办公室和中心主任。

5、中心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机构,由专人负责中心的质量控制.6、中心的质量控制机构应每月对各专业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写出书面报告会,报中心主任。

7、各专业在接到中心质量控制台机构的整改意见后,应及时提出整天改措施并报质量控制机构.8、产前筛查质量评价纳入对各专业进行考核的指标.一、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保证标本符合实验条件:取静脉血2—3ml,2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放入冷冻管中,—20℃冷冻保存,等实验当天解冻,切忌反复冻融。

2、实验室人员:经培训,有实验技师上岗证的专业人员。

3、保证孕妇临床资料信息的准确性,特别是孕周的正确估计。

4、实验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每次都做标准曲线(全自动仪器除外,但也需要每次定标),并有高、中、低三个质控。

5、实验室质量控制:定期做批内及批间误差.(1)批内误差测定:取高、中、低三份标本(或用质控),在同一次实验中每份重复加样5-10次,测定,算出的CV值得应在3%以内。

(2)批间误差测定,取高、中、低三份标本(或用质控),分5—10批测定,算出的CV值得应在5%以内。

(3)定期对质控进行统计,另外还应参加卫生部或当地卫生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控制监测.6、所有筛查高危的孕妇需要首先对血清进行重复检测,以减少检测过程中的误差,如仍为阳性进行超声检查核对孕周,以排除由于孕周错误所致的阳性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一、质量控制体系
机构质量控制体系
信息数据质量监测上级机构质量检查
质量分析和评定质量信息公布
部门质量控制组
二、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1、产前筛查质量管理是产前筛查技术的保证,各项质量控制按照各专业规定进行。

2、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分别以下列专业进行:临床科、影像科、实验室和信息管理的科。

3、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措施,并交中心办公室备案。

4、每一个专业应设质量控制监督人员,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写出书面报告志,报专业负责人人。

专业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中心办公室和中心主任。

5、中心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机构,由专人负责中心的质量控制。

6、中心的质量控制机构应每月对各专业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写出书面报告会,报中心主任。

7、各专业在接到中心质量控制台机构的整改意见后,应及时提出整天改措施并报质量控制机构。

8、产前筛查质量评价纳入对各专业进行考核的指标。

一、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保证标本符合实验条件:取静脉血2—3ml,2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放入冷冻管中,-20℃
冷冻保存,等实验当天解冻,切忌反复冻融。

2、实验室人员:经培训,有实验技师上岗证的专业人员。

3、保证孕妇临床资料信息的准确性,特别是孕周的正确估计。

4、实验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每次都做标准曲线(全自动仪器除外,但也需要每次定标),并
有高、中、低三个质控。

5、实验室质量控制:定期做批内及批间误差。

(1)批内误差测定:取高、中、低三份标本(或用质控),在同一次实验中每份重复加样5—10次,
测定,算出的CV值得应在3%以内。

(2)批间误差测定,取高、中、低三份标本(或用质控),分5—10批测定,算出的CV值得应在5%以内。

(3)定期对质控进行统计,另外还应参加卫生部或当地卫生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控制监测。

6、所有筛查高危的孕妇需要首先对血清进行重复检测,以减少检测过程中的误差,如仍为阳性进行
超声检查核对孕周,以排除由于孕周错误所致的阳性结果。

7、早孕期超周应以头臀长作为标准,中孕期超声核对应以双顶径作为标准。

8、实验室报告在B超校正孕周后假阳性率应低于5%.
9、每次实验结果应有2位技术人员核对,遇到可疑数据,在排除实验操作误差后,应请示实验室主
管后再发报告。

10、产科医生应熟悉实验室报告,能对筛查结果进行解释。

实验结果的判断要结合临床,特别注意病
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1、筛查结果的原始灵气和血清标本必须保存一年以上以备复查。

二、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
1、建议将如下筛查指标作为高风险指标,进行胎儿核型分析
(1)孕妇年龄≥35岁;
(2)FreeβhCG值≤0.25MoM;
(3)AFP≤0.4 MoM;
(4)唐氏风险≥1/275
2、AFP值≥2.5MoM建议超声检查排除NTD;
3、唐氏筛查高危切割让值应与临床医生常规以年龄为唯一唐氏儿风险指标行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人
群的切割值相一致;
4、筛查报告经副高以上职称的具有从事产前筛查资格的专业人员复核后,才能签发;
5、熟悉实验室报告的产前咨询医生,对筛查结果进行解释;
6、所有筛查孕妇应首先确定年龄、体重和孕周等的准确性,以避免因年龄、孕周错误影响筛查结果
是。

对血清标志物MoM值异常者,应进行重复检测,以排除检测误差。

(所有筛查高危的孕妇需要首先对血清进行重复检测,以减少检测过程中的误差。

如仍为高危进行超声检查核对孕周,以排除由于孕周错误所致的高危结果)
7、超声核对孕周应以双顶径作为指标。

8、实验室报告在B超校正孕周后假阳性率应在5%左右。

9、筛查结果是的原始数据和血清标本必须保存一年以上,血清标本须保存-70℃,以备复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