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单元整体阅读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共情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荷叶母亲》:以荷叶比喻母亲的爱的伟大和无私。
3. 《珍珠鸟》:讲述珍珠鸟与人的故事,传递友谊与爱的主题。
生字词1. 生僻字:例如“渡、洲、晓、豫、洲、派的”。
2. 近义词、反义词:例如“安静-喧闹、温暖-寒冷”。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学生预课文,自主生字词。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问题、情景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2. 学生分享预成果,交流生字词心得。
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情感、道德观念。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知识。
课堂互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答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展示自己的成果。
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题。
2.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反馈。
四、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进度。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终结性评价1. 教师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学生参加评价,展示自己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相关背景资料:网络搜索、图书馆查阅等。
3. 生字词卡片:自制或购买。
4. 课堂互动素材:问题列表、讨论话题等。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单元的课文都与“生活记忆”“重要他人”有关,选编的四篇课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前两篇是回忆性散文,后两篇是人物小传。
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共同特点是:都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
但在人物刻画上,这几篇文章又各具特色。
其中《藤野先生》刻画多起典型事件,《列夫·托尔斯泰》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回忆我的母亲》语言风格平实质朴,《美丽的颜色》大量运用了传神的细节描写,并引用传主日记,均为后文单元核心任务的完成提供了经典指导。
结合这些共同点及本单元写作训练《学写传记》的要求,我们设计了布置“‘重要他人’人物主题馆”的任务。
通过搜集名人主题馆资料,学习选取典型物件和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布置“名人主题馆”,学习将叙述、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写出人物平凡中的伟大和伟大中的平凡;通过举办“‘重要他人’人物主题馆”展览,在实践中掌握本单元选材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要义。
由对课文名人写普通人和名人写名人的学习,到由自己动手写心目中“重要他人”的布展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提升他人的人格魅力。
各课段之间层层递进,从样例展示、方法指导逐步过渡到自主创作,直到完成单元作品。
【单元知识建构】【课标导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音、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阅读策略:阅读要有一定速度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有《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四篇课文组成,在《语文园地》中也涉及到这一主题的训练。
安排此主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时间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二点在单元习作《漫画老师》中重点体现。
要提高阅读速度,在指导学生时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跳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
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
如《将相和》一文中,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二、单元目标1.认识本单元生字,理解生词。
2.学会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能从具体事件中,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掌握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学难点:1.能从具体事件中,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掌握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方案一次备课二次备课第二单元5.搭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简介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
分别是《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不要说XXX叔叔那样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典范,就是那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甚至用雨衣给XXX花挡雨的五岁XXX,也同样有着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
有爱才会甘于奉献;有爱才会乐于助人。
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去细细地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再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献出爱心,在家爱爸爸妈妈,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上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二、总体构想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模块一:识字与写字模块二:朗读指导模块三: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我的爸爸叫焦尼》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爱的奉献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研究目标1.会认识本单元49个字,会写33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5、6课。
3.巩固识字方法,鼓励学生按照发现的识字规律识字。
4.在阅读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了解课文,感受“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精神;建立“保护强大”的认识。
5.指导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表演等方式加深了解,提升朗读水平,积累词汇。
6.在理论活动中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加强“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信念。
模块一识字与写字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1.出示残疾人的图片,5·12地震中救助被困的视频。
引导说话:我观后的设法主意。
2.过渡:“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家园。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单元,进一步感受“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精神吧!2、感知内容,认读生字1.播放本单元朗读课件,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2.自读本单元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伴,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3.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把课文读正确。
4.小组汇报不能读准的生字,班内交流,查字典解决。
5.汇报朗读,相机正音。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七、 说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对比阅读 (三)学习任务:纵向对比品艺术,横向对比品内涵。 1、学习活动三:精读《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章,结合 助读材料,探究以下问题,为学校完成作品集做好作品成文做好准,认真朗读课文,按要求完成下表信息,
为举办追忆先辈苦难故事宣讲会做好准备工作。
篇目
人物群类及 身份
主要事件
形象特点
作者对此类人 作者写这些人物
的情感
群类的目的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七、 说教学过程
2、教学流程
(1)回顾课前导学作业,明确情境任务。 (2)朗读经典段落,感受文字力量。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师生交流分享 (4)教师点评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整合梳理,比较相同点。
苦难与新生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说课
说课目录
一、说课标 二、说教材 三、说学情 四、说素养目标 五、说学法 六、说教学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八、说教学反思
一、 说课标
本任务群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 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 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和革命人格;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 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体 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 尚品质;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 赏能力;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人教版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分析本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延续了去年的优质课评选活动的整体要求,采取“团队赛”形式,每个地市抽调选手组成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负责一整个单元的教学,旨在集中省市的优势教学力量探索新教材、新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力争能够为新课程教学改革作出课堂示范,从而促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方位落实。
另外,基于真实的教学情境的教学一定要真实的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
经过高一整个学年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均有所进步。
但是,面对先秦诸子散文时,学生仍需要进行基本的文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在理解先贤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比较,锻炼思辨思维。
面对多重学习任务,在教学设计时应立足学生的认知现实,情境设置亦应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
二、单元基本信息本单元分为 3 课,第一课是《<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第二课是《<老子>四章》《五石之瓠》;第三课是单篇课文《兼爱》。
单元选文聚焦于先秦诸子的思想阐发,意在引导学生理解各家哲思义理并思考经典对当下的指导意义,这是对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任务的落实。
同时儒家、道家和墨家对时代、社会、人生的思考,还体现出深刻的思辨性,指导学生在比较中辩证思考、理性分析,则是“思辨性阅读”任务的要求。
三、单元学习任务1.学情分析部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隶属于两个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辨性阅读”,既体现了传统文化、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对弘扬中华文明的自觉追求。
同时,选择性必修还承载着编写者的期许:面对国家的复兴道路,需要青年学生认识、理解、认同、热爱、传承并且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高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了孔孟的一些文章,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还学习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1 / 5文之事》和《庖丁解牛》。
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儒道思想有了初步了解,但由于本单元选择的篇目和内容都比较陌生,思想艰深,思辨性强,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这个单元教学的难度系数,要落实文言学习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追问文章的思想意义和价值。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目标设计依据1.课程标准任务群说明本单元所属任务群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本单元教学需“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劳动光荣”,是该任务群的第一个单元,需要我们阅读两首有关劳动的诗歌,阅读一组报道优秀劳动者的通讯,阅读倡导践行工匠精神的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艰难与欢乐,懂得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感受根植于民族血脉中的劳动基因,领略不同领域岗劳动者的劳动精神,树立在新时代建设中积极投身劳动的意识,培养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2.关注单元导语单元导语共三段,分别明确了本单元的研讨主题、选文情况及特点以及核心学习任务。
第一段:引出人文主题第二段:介绍选文情况第三段:明确核心任务3.关注单元研习任务:本单元研习任务分成了四个部分,清晰明确。
任务一:躬耕百亩可无饥,走进先民们的劳动。
任务二:遍地英雄下夕烟,感受平凡人的劳动。
任务三:为农为士亦奚异,体悟科学家的劳动。
任务四:汝曹何以报名时,学写新闻评论。
单元学习目标正是基于以上的单元学习依据的分析,设定了如下单元学习目标:1.鉴赏表现劳动生活的古代诗歌,鉴赏劳动场景,体悟劳动过程,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学习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寻找身边的平凡和感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
3.学习通讯报道,学会准确把握新闻信息,能通过典型事例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学习以典型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分理解新闻的倾向性,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4.学习新闻评论,把握新闻评论的严密逻辑性,品读关键论断,体会新闻评论的现实针对性。
学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新闻评论直面现实、有的放矢的文体特点。
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阅读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课文中表达的内容和意思,掌握课文中的基本词汇及其意义。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初步理解短文并用简单的语言对其进行表述。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其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三、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用好看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阅读经历,并探讨阅读的好处。
第二节:阅读课文1.教师介绍课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2.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并找出其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词。
3.请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同学,并引导他们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4.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第三节:小组讨论1.把学生分 into 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就课文中表达的故事内容及主题进行探讨。
2.合理分配时间,督促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并且在小组内进行互动。
第四节:角色扮演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人物角色,以及他们的性格、爱好等细节。
2.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并扮演课文中的两个主要角色,通过互动,模仿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节:语文巧练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一些语言锻炼,例如说出人物的台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等。
2.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第六节:课堂小结总结整个阅读教学过程,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学习进行展望。
五、教学反思本单元以教师现场辅导、交互式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为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中,本单元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积累,扫除文字障碍,掌握重点字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走进大师
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对学生介绍的作家作品情况进行补充引导。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交流朱自清、史铁生、何紫、孟子的相关经历、写作特点、作品和故事。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设计
学校:
班级:
人数:
课题:
课型:单元整体教学课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仔细阅读,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对文本的赏读品析,感受文本的语言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3.通过自读、对读、分角色读等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其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确定依据:
《那个星期天》是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的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小节。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细腻而含蓄地表现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辩证地看待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这篇文章虽然是小说,但是行文颇有史铁生散文的风格,文笔细腻,情感丰富。文章展现人物的心理,细腻生动,有直接的心理呈现,也有侧面的烘托,手法多样。其中以人物行动的细节展示心理,借助环境烘托心理变化,这两种手法非常精彩。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在朗读中分析揣摩,理解主人公发自内心的雀跃、忍耐、哀伤和“绝望”等情感,体会描写的妙处。
对于文言文学习,学生通过以前的文言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比如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上的差别比较大,学生要达到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顺利地准确地理解字词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本课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另一方面,学生对古文掌握的有差异,部分学生学习困难,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方法掌握不够扎实,在教学中需要老师格外注意引导。
《别了,语文课》是一篇自主阅读课文。这篇自读课文先写一直讨厌语文课的“我”突然对这门课感兴趣了。然后细说其中的缘由,抒发了“我”在离别祖国之际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及由此引发的对祖国的依依不舍之情。本文以记叙为主,叙述了“我”移民前认识到语文课的可贵后,语文成绩快速提高的过程,真实、自然、细腻地传达了人物丰富的情感。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平实、亲切、细腻的语言,通过把握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去体会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生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和热爱。
《别了,语文课》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应该是比较容易的。课文中描写的“我”的心理发展和情感变化,对母语的由烦到爱的变化过程能清晰具体描写出来,但一般水平以下的学生理解起来仍是有难度。所以,体会心理的变化就成了本课的重点。意在培养学生细腻的情感悟性和清晰表达的能力。这两项能力对提高学生对生活感悟力和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2.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匆匆》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已有经验与个体差异的分析。
经过上学期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对人物形象进行简单概括,也能够初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对环境描写去体会人物的心情,对于《那个星期天》这篇小说,学生对于语言细节中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可能把握还不准确,尤其是本文从院子的空空落落和光线的变化这一环境描写的角度来体现人物心情的变化感触不深。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反复品味,在朗读中让学生充分体会本文心理描写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理解主人公的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了解大师其人其作,为下一步走进文本做准备。
二、整体感知
对学生自由诵读提出学习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
3.对文章内容初步感知。
1.教学内容分析:
《匆匆》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以此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充满着诗意的语言,将自己的感慨依托于燕子、杨柳、桃花等多种可观的大自然景观中,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的小诗。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美,进而感受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