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2019-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1 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 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学案
专题区域地理位置分析【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地理位置的答题要素依托区域地图,强调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的叠置分析,提高以地形、气候、河流为对象的信息获取与解读、描述与阐释问题的能力训练。
(1)从地形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河流分布说明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和地貌类型,分析地形对气候、河流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2)从气候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空间定位结合气候统计图、等值线图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气候对河流、植被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3)从河流水文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河流,整合地形、气候信息说明该区域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三、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区域气候(1)根据纬度位置,大致判断区域所处温度带,初步明确气温状况。
(2)结合海陆位置,判读区域所处的大气环流形势,以及距海远近,进而确定其所属的气候类型,明确其降水状况。
(3)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地形、洋流等因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明确区域的气候特征是分析水文、植被、人口、城市、农业生产等地理要素的前提。
(4)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
四、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有不同的思维线索,其常见的思维模型有:(1)地形成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
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2)气候成因: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影响的结果。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二轮复习备考建议及策略课件
2019Hale Waihona Puke 7/20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20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完善基础建构,提升核心素养。高考地理试题的切入角度虽更具多样 性,但考查的落脚点都着眼于基础主干。完善与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做到融汇 贯通;加强知识联系与运用,完善综合能力结构,做到触类旁通。
3.透过现象看本质,立足区域析问题。 针对高考试题的题型类型与测评 目标结构,将优秀的地理高考试题视为教学资源,并结合现实中鲜活的案例, 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丰富学生的认知视野与视角,体验新情境 与分析问题的方法,既能解释过去,又能思辨现在、预见未来。尤其是应加强 对必考综合题的“题例”研究,突出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熟知确立主题,图 文结合,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立足区域析问题,领悟探究价值,明确 人地关系。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二轮复习备考建议及策略
1.关注顶层设计,明晰测评方向。加强对高考改革与高考试题的研究, 领悟命题主旨与理念,明晰测评方向,熟知高考试题特点,按“知识、能力与 素养”的形成与达成规律,结合考纲与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合理规划与 安排教学进程和阶段性目标。转变复习备考理念,丰富对高考及变化的认知, 做到站位高、定位准、到位实。
微专题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综合题答题策略共29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微专题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综合 题答题策略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45、自己
推荐学习K12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 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学案
专题区域地理位置分析【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地理位置的答题要素依托区域地图,强调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的叠置分析,提高以地形、气候、河流为对象的信息获取与解读、描述与阐释问题的能力训练。
(1)从地形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河流分布说明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和地貌类型,分析地形对气候、河流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2)从气候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空间定位结合气候统计图、等值线图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气候对河流、植被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3)从河流水文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河流,整合地形、气候信息说明该区域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三、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区域气候(1)根据纬度位置,大致判断区域所处温度带,初步明确气温状况。
(2)结合海陆位置,判读区域所处的大气环流形势,以及距海远近,进而确定其所属的气候类型,明确其降水状况。
(3)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地形、洋流等因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明确区域的气候特征是分析水文、植被、人口、城市、农业生产等地理要素的前提。
(4)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
四、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有不同的思维线索,其常见的思维模型有:(1)地形成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
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2)气候成因: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影响的结果。
近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43s学案(2021年整理)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4 3s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4 3s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4 3s学案的全部内容。
专题 3s 【知识建构】【知识精析】1.“3S”技术的原理与应用(1)RS原理与应用(2)GPS原理与应用(3)GIS原理与城市管理中的应用2.“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高考例析】2018·江苏卷)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
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
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B。
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C。
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2)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A。
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C.森林覆盖率高D。
地处荒漠边缘【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能快速、大范围获取地表事象分布,可帮助分析事象之间的联系,则D项正确。
遥感获取的影像信息,还需要人工查证、确认,故A项错误;遥感不能获取地下信息,也不具备探知遗迹的功能,则B项、C项错误。
第(2)题,突尼斯中南部位于35°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影响,为荒漠景观,人迹罕至,不利于野外实地考察,故可利用遥感技术来探知地表信息.【答案】(1)D (2)D【素养提升】一、选择题(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考前浏览)沙湖,曾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
(经典)2019-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5.5 动物学案
专题 动物【知识构建】【知识精析】1、渔场的成因渔场的形成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
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
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维过程是: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特殊的海域位置。
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海区。
2、渔业(某种生物)资源丰富的成因某地某种水生生物丰富的条件有:食物充足(饵料丰富)、生存空间大、生存环境好(关照充足、水温适宜、水质好、天敌少、人类活动干扰少)。
做题时要结合图文资料具体分析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3、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的原因不同植被(动物)需要不同的水热条件,动植物丰富,说明水热资源丰富且差异大,导致水热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跨纬度广→热量差异大;跨海陆广→水分差异大;地形起伏大→垂直方向上水热差异大;生物生存空间广、森林、湿地面积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等。
4、动物与环境、动物迁徙的原因动物的迁徙行为是一种适应现象,是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而进行一定距离的迁移,凭借这种活动,可以满足它们在特定的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使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荣得到可靠的保证。
如:部分鸟类迁徙(候鸟)、鱼类迁徙(洄游)、驯鹿的千里踏雪大迁徙、美洲的彩蝶王等。
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降水的时空变化→水、草的时空差异→动物。
5、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生存空间。
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宜生存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空间小;③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2)气候。
①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②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③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环境。
①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②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③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
2019年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二轮专题一等值线和图表信息的判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8.(1)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寒流经过。
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
(2)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且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3)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通过地球球心的大圆的劣弧,航程较短。
(4)①地为寒、暖流交汇区,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②地为上升流海区,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
二轮专题二自然地理主要原理——基础检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BDDD C A B B 答案C CA B C14 23 18 24 19 题号22 15 20 16 25 17 21ACDACBBBACCB答案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6.(10分)(1)a:105°W(2分)b:165°E(2分)(2)(23°26′S,120°E)(2分)(3)旱季(2分)(4)南回归线及其以南(2分)(2)B(2分)27.(10分)(1)B(2分)(3)③(2分);与①④相比,③位于港湾内部,风平浪静,有利于船舶停靠;(2分)与②相比,等深1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线密集,港阔水深,有利于大型船舶进出。
(2分)28.(12分)(1)甲图为德干高原,乙图为巴西高原。
(2分)(2)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旱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4分)(3)水能河流水量丰富地处高原边缘,地势落差大(3分)(4)铁矿石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
(名师巨献)2019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doc
(名师巨献)2019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精讲热练-研究性学习(51页)要点梳理【一】漫画类1、欣赏漫画——反映的地理问题2、创作漫画——根据题材创作漫画【二】写作类1、根据题材写关于某环境问题的倡议书、宣传稿2、针对某涉及地理知识的案例写辩护辞3、模拟旅游的所见所闻,如穿越某地区会怎样4、对某工程方案进行地理原理的合理性评价5、针对某一地理问题设计主题班会或策划一活动日【三】生存能力类1、应急能力野外生存有力——判断方向,寻求救助等避灾救灾能力——2、评价工程的安全系数【四】研究性学习类1、以角色假设的方式设计规划图〔农业模式、交通、城市规划〕2、设计野外考察并写考察报告:地质、植被、土壤、地貌、街道的变化等3、针对某一主题进行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方法设计〕4、进行地理现象观测〔天气图、卫星云图〕5、设计小实验验证地理原理和现象〔如热力环流、海陆热力差异〕6、设计简易方案测绘地理数据:太阳高度角、气温、降水、剖面线、工程线7、画示意图说明地理原理或规律8、举例说明某一地理原理或规律的表现【五】假想类1、对一些科普性的地理原理和现象进行逆向思维,并描述其结果2、如对地球运动特征进行假设;对地貌特征〔如黄土高原〕进行假设;要点串讲一、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研究性学习围绕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
其基本思路【例1】探究课题:大气热力环流现象。
所用器材: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胶合板盖〔一侧开有一个小洞〕、一盆黄沙、一盆清水、一支香、一盒火柴、两只1000瓦射灯及电源〕〔1〕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2〕绘制简明大气运动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原理。
〔3〕利用这个原理,谈谈在城市发展中如何改善大气质量。
【发现问题】〔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本上讲到,由于受热不均会引起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降,地面空气由冷的地方向热的地方运动。
2019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调研复习课件.ppt
进至甲、乙两地的中部的上方,这会抑制甲地气温的上升, 故A错;此时乙地区在垂直方向的等温线会非常密集,加之 处于正午前后,地面气温达到或接近一天中最大值,空气对 流运动强烈,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故选B;此时丙地位于 高压以东,刮西北风,故C错;甲地受高压控制,无风,故D 错。第(3)题,由材料及图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海拔在500 m以下,符合题意的只有东南丘陵,故选D。
[答案] (1)D (2)B (3)D
[易错提醒] 本题组失误的常见原因有两种: (1)信息获取解读能力差。如第(1)题,不能根据等温线温差
的变化判定对流的强弱。第(3)题,因注意不到海拔不足 500米的信息而无从入手。 (2)图像转换能力和动态思维能力差。此题组是根据等温线 判 断天气系统,再根据天气系统判断风力、风向、降水等 天气现象。涉及动态的变化过程,此方面学生往往因能 力不足而无从下手。
[怎么学] 1.掌握热力环流的关键是“热上升、冷下沉”。 2.掌握大气环流的关键:一是掌握气压带的形成与高低;
二是根据风向的判断确定气压的高低。 3.掌握天气系统的关键是明确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是
变暖气团、冷气团,还是受锋面控制。 4.判断气候类型关键是从气温、降水特点上来判断。 5.各种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要关注
集;1月份0℃
等温线大致沿
我国 秦岭—淮河一 线
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 冬季南北温差大,
时间短,南方正相反); 越往北温度越低
冬季风(大气环流,北方 冬季风影响大)
夏季等温线稀 夏季普遍高温, 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度
疏
南北温差小
大,北方白昼时间长)
2.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 (1)大陆与海洋:大陆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解题技巧课件
-7-
考点一
考点二
1
2
3
4
5
思维建模 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题目要求,而试 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 问题(尤其是高考试题),而应采用优选法,即从这几个符合条件的选 项中,找到最符合题意的或最佳的选项。常见的方法如下: (1)关键词突破法。 在解答选择题时,有时会感觉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都符合题干要 求。这类试题解答的基本思路是先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最”“主 导”“主要”“第一”“核心”“直接”“间接”“根本”等关键词语,然后从已 知条件,将全部备选项进行深入浅出的综合分析、鉴别比较,排除 其中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答案。 (2)优选熟项法。 有的试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而且有些内容我们并不完全熟悉,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选出来。
-21-
考点一
考点二
1
2
3
4
5
演练冲关 (2017· 北京卷)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 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 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下图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 图。读图,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B )
A.西二区 C.东十区
B.西十区 D.东二区
-6-
考点一
考点二
1
2
3
4
5
点拨 本组题考查北非地区的地理特征。第(1)题,由于尼罗河定期 泛滥,泛滥区被肥沃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 上种植,故选D项(刀耕火种方式出现前,土地若有茂密的乔灌植被 则无法直接耕种)。第(2)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 是东非高原,这里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明显的干 湿两季,故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此外,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也可以推测出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 第(3)题,注意题目中“周边区域引入”和“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 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材料可知,尼罗河的泛滥期为每 年的6—10月,故作物的生长期应为11月至次年5月,引入植物的生 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并且是从周边地区引入,地中 海气候区的植物最有可能,故选B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知识建构】自然因素(基础)人文因素(决定)施【知识精析】一、区域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描述2.人文地理特征描述二、区域地理特征差异比较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地区比较的侧重点(1)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比较我国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的差异。
(3)比较中亚地区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
(4)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5)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6)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
三、区域差异分析1.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
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不同。
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图所示:2.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1)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的类型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
(2)区域差异比较的技巧①四步审题是关键。
②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
③“二定”力求答案要周全。
“二定”是指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
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
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
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
四、区域图的判读1.宏观区域地图的判读方法(1)判断区域位置:抓住图中的地名、经纬度等相关信息,定位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相对位置。
(2)明确图例类型及分布:抓住图例类型,看其在图中分布,归纳分布特点。
(3)判断区域自然环境特点:主要依据地理位置,推论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并结合图中地物分布总结区域的地形、水文、生物等自然特征。
(4)分析区域环境的影响:联系材料及问题要求,推论区域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影响。
2.微观区域地图的判读(1)确定区域范围与位置:微观区域图中区域范围相对较小,对其位置分析应特别关注相对位置的确定。
(2)明确图例类型与分布:明确不同图例的含义,找准其在图中的分布状况。
(3)微观图中地物的分布:尤其注意图中线性地物(河流、道路等)的延伸走向,点状地物的分布位置、密度等,以及点线地物的组合状况或位置关系等。
(4)分析区域的环境。
①抓住自然要素的分布状况:主要依据区域的河湖、山脉、地形、植被等的分布状况,推知自然环境特征。
②抓住人文要素分布状况:主要依据区域的道路、农田、城镇等的分布状况,推知人文环境特征。
(5)分析区域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尤其注意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读图技巧】区域分布图的判读(1)读图名。
一幅区域分布图的图名往往反映出该图的专题属性或体现出该图展示的重要地理事物。
(2)读图例。
图例反映出区域分布图中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含义,依据图例可以在图中看到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
(3)析组成。
一般的区域分布图往往标注了经纬度信息,对此可以进行区域定位,结合图例可以分析分布图中地理事物的类型及组成,从而明确图中的基本组成要素。
(4)判特征。
区域分布图反映的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因此判断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往往是考查的着眼点。
五、区域特征类试题的答题模板(1)自然地理特征【高考例析】(2018·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
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答案】(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4)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
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一带一路”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为背景资料,考查了交通建设的影响、工业分散等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一带一路”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1)首先审题要准,题目要求港口的建设对该项目和周边区域发展的影响,且特别强调经济价值。
据材料可知,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具有资源优势,而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所以俄罗斯配建港口可满足运输量大的要求,保证该项目的建设和顺利运营,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应从扩大对外联系角度考虑。
据图可知,该项目基地位于北极圈以内,纬度较高,可以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活动基地;同时扩大周边区域对外联系路径,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工业分散的好处。
由材料可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
据图可知,该项目纬度较高,永久冻土层和极寒气候对建设不利,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可减少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难度;同时工业分散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
(3)结合世界石油运输航线分析。
据材料可知,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开通该航线后可大大缩短太平洋沿岸国家进口石油的距离,节省燃料和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占领销售市场。
(4)据材料可知,俄罗斯具有天然气资源优势,为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资源勘探、开采和液化技术;中国参与设计和建造,大部分模块在中国工厂生产建造,说明中国在制造业实力、运输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且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量大,具有市场优势。
【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17课标卷II)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1.C 根据题干信息:目前,淮河已经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
其实这里就给出了隐性信息,淮河在洪泽湖以东已经没有河道实体存在(从图上也可以看出),即秦岭——淮河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对应的自然标志。
而该线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向东继续延伸,仍然具有划分指标的依据(随不同的依据而划分不同的区域,比如水田、旱田;亚热带、温带;年均0摄氏底等温线等),A不符合;淮河向南经长江入海了,但秦——淮线的分界线并不是向南沿河道而变,B错;因为此线的划分的是不同的自然或人文区域,没有明显的界限,而呈过渡性,所以D错。
故本题选C。
2.D 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由于长江阻隔,导致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的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依此为界。
对两岸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不大。
3.D 早期由于长江”天堑“而苏南苏北交往不便,现今合作更加广范,题干信息里也提到”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很明显是因为交通区位因素的改变导致,而市场、技术、资金都有一定的流动区间,它们是因为区域间存在着联系,才产生的流动,如市场有受腹地范围(交流的区间)限制。
所以ABC错,D 对。
(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