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的风》教案
高中地理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4d6d2e4fc8d376eeafaa310f.png)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案二、教学重难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3.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作用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过程知识铺垫: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的部分——可见光区。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教材P34下面小字体)。
则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根本)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对太阳辐射做了什么手脚呢?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散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臭氧、水汽、二氧化碳等)反射(大云层及杂质)散射散射的应用:旭日和夕阳呈红色。
这是因为早晚阳光以很大的倾角穿过大气层,经历的大气层要远比中午时大得多,所有波长较短的绿光、蓝光等几乎朝侧向散射,仅剩下波长较长的红光到达观察者(近地面的空气中有尘埃,更增强了散射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应用:冬夜晴无风,早起必有霜;农田烟熏防霜冻;塑料大棚/玻璃温室育苗;高处不胜寒;月球昼夜温差大白天有太阳辐射(加热),但同时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气温不至于太高,但大气逆辐射每时每刻都存在,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2时(14点)左右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升温快,气温很高,温度可达127°C,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温度降至-183°C。
★分析昼夜温差大小:★解释全球气候变暖★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葡萄园里铺设鹅卵石的原理答:白天鹅卵石吸热快,近地面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夜晚鹅卵石放热快,气温迅速降低,葡萄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营养物质少,葡萄更甜。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1e401ac281e53a5802ff52.png)
1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漂河九年制学校 孙立芳一、教材分析本课讲述的台湾问题是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一环,与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的内容都统一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全课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台湾统一的最终实现是关系祖国的安定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所有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和企盼。
此外,台湾问题又是当今中国乃至国际社会的热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爱国情感得到升华,因此,本课,无论是在本单元乃至整本教材中,对于树立起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设计思路从历史学科的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以“启发——引导——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授课方法,通过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通过对与地方史相关的“五缘”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探寻大陆和台湾同文、同根、同种的血脉联系,强化对“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的认识。
通过对史实的描述,提高学生语言概括、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让学生介绍各自所知的两岸交往的情况并结合四川地震和台湾风灾发生时,两岸人民间的互帮互助、互相扶持的情况,进一步理解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民族情感。
总之,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也许能更容易、更全面、更深刻理解——“两岸同胞就是一家人,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两岸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能力目标:培养并锻炼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及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评析时政的能力。
鄂教版艺术四年级下册《海峡情》教案
![鄂教版艺术四年级下册《海峡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5233a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7.png)
鄂教版艺术四年级下册《海峡情》教案一. 教材分析《海峡情》是一首描绘台湾海峡美景的歌曲,歌词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台湾同胞的思念。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感染力。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台湾海峡的美丽风光,感受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台湾海峡的了解不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台湾海峡的美丽风光,感受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亲情。
2.学会演唱《海峡情》,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亲情3.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感情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台湾海峡的美丽风光。
2.情感教学法:通过歌曲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讨论、表演,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音乐播放设备3.课堂活动道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台湾海峡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海峡情》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琴声练习演唱。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歌唱姿势等方面的错误。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亲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所传递的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感情。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歌曲,家长签字确认。
《海峡两岸的交往》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上课用)3
![《海峡两岸的交往》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上课用)3](https://img.taocdn.com/s3/m/661e2c370740be1e650e9a51.png)
,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 。
、年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 一的基础和前提。
是和平统
二、合作学习
.海峡两岸经济、文 化交流的迅速发展的 基础是什么?谈谈你 的看法。
.为什么中国政府主张用和平的方 式实现两岸统一,但同时又不承诺
放弃使用武力?
海峡两岸 密切交往
请用事实说明两岸日益 密切的交往。
、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海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两会会谈协议 、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 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下列理解不正 确的是( )
•
19、大家常说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可是不认真的话,这辈子你就废了,自己的人生都不认真面对的话,那谁要认真对待你。
•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4)台商春节包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洽谈会的圆满成功,
。
A、从根本上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 B、完全解决了台湾同胞往来两地的困难
C、对祖国的统一大业有积极影响
D、促使两岸政治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
9、别再去抱怨身边人善变,多懂一些道理,明白一些事理,毕竟每个人都是越活越现实。
•
幼儿园大班教案《海上的风》
![幼儿园大班教案《海上的风》](https://img.taocdn.com/s3/m/04af231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1.png)
幼儿园大班教案《海上的风》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对海洋和风的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幼儿发展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和风的基本概念。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海洋和风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海洋和风的特点。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幼儿对海洋和风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风的形成2.1 教学目的:帮助幼儿理解风是如何形成的。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风的基本概念,包括风的形成和作用。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风的力量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幼儿观察风的力量和影响。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思考风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章:海洋生物3.1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认识。
帮助幼儿了解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几种常见的海洋生物,如鱼、虾、海藻等。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四章:海洋环境4.1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
帮助幼儿了解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通过故事和活动,让幼儿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和活动,引导幼儿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
5.1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海洋和风的看法和感受。
5.3 教学方法: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海洋和风的看法和感受。
第六章:风和海洋的游戏6.1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加深幼儿对风和海洋的理解和兴趣。
6.2 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关于风和海洋的游戏,如风向游戏、海洋生物分类游戏等。
【教案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https://img.taocdn.com/s3/m/daf98c6b27284b73f24250e2.png)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我党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学习使学生认清少数台独分子欲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的图谋,他们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失败的,从而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正确理解教学思路及方法打破教材的编排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地学习两岸关系的发展历史及前景:1、大陆对台湾的态度(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2、台湾对大陆的态度;3、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4、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5、台湾问题的前景及我们的责任。
由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自学,互相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在电视剧《康熙王朝》第25集中康熙曾让明珠说一下台湾问题的本末,明珠是这样说的:“台湾虽是弹丸之岛,却与大陆千古一脉,非但不可弃,就是想弃也弃不掉。
为什么呢?因为台湾岛居民大都是闽、粤、浙三省的移民,不少人家儿子在台湾,爹却在大陆,哥哥在台湾,弟弟在大陆,两岸世代婚嫁不绝,来往不断,同文同种,衣食无二,台湾和大陆可以说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呀。
”下面老师也想让大家说一下台湾问题的本末。
学生可能会从两个方面去答:一个是回答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是回答到台湾问题的由来(两次回归,三次分离)。
教师要给予引导和肯定。
由此,学生可体会到台湾与大陆千古一脉、血浓于水的关系。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8.3祖国的宝岛——台湾》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8.3祖国的宝岛——台湾》](https://img.taocdn.com/s3/m/5e73de8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8.png)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材解读:(1)结构:对“祖国的宝岛——台湾”的认识,在课标中是安排在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
(2)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台湾的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而从东南角度认识祖国。
(3)情感:结合历史、密切联系时事,强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分析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1、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台湾省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2、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对宝岛台湾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统一的教育。
引导学生使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分析原因、联系实际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认识到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心理健康教育。
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台湾岛的地形特征。
学生:查阅与北京有关的知识点教师: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描述的哪里嘛?生:台湾。
【教授新课】板书:第一节祖国的宝岛——台湾板书:(一)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师:读图认识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1)台湾岛、彭海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太平洋、南海、东海和台湾海峡,并描述台湾的位置特征。
(2)找出台湾的行政中心台北和主要港口高雄、基隆。
(课件展示)总结: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战略要地。
位于东海南部,西依台湾海峡(属于东海),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里;东濒太平洋;东北与日本琉球群岛为邻,距冲绳岛约335海里;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距吕宋岛约195海里。
《海峡两岸的交往》PPT课件 八年级历史
![《海峡两岸的交往》PPT课件 八年级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4bdec4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b.png)
相关史事
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 陆赴台旅游民众日益增多。
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 启动,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1988年1月,第 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 抵达北京,在八达岭 长城上,他们激动地 高呼:“到家了!”
②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开放台湾居民 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 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 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两岸关系的发展: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
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 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 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11月,两会就 如“何九表二述共坚识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 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台湾台西丁氏宗亲组团回乡谒祖
2006年赠台熊猫“团团”“圆圆”
课堂小结
推进祖国
海 统一大业
峡
两 岸
的
交 日益密切
往
的交往
不同时期的方针 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 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表现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
50年代中期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和平解放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90年代以来 江泽民
八项主张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
(1)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①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设计说明及教学设计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设计说明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881a5bfe4733687e21aaa9.png)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设计说明及教学设计《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人教版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课前说明,教学一课时。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要讲述“民族团结”、“香港与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三个内容。
本课主要从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关系我国实现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大现实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肩负起自觉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行为的历史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新课标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用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积极与他人合作,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情景体验、问题探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件的设计思路:1、新课导入我通过幻灯片播放图片“台湾风光”,插入音乐《阿里山的姑娘》,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台湾大家说”,在音乐、图片的烘托下,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进入新课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课件演示图片、视频、图表、材料等,创设历史情景,在寻根问祖、读诗说史、问题探讨、读图说史、我的金点子、学案导读、材料分析、我的祝福等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感受历史,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同时引发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升华。
海上的风的教案精选5篇
![海上的风的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d53a7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6.png)
海上的风的教案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海上的风的教案精选5篇教案的准备可以让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一份出色的教案,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得到充分的关注,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海上的风的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3)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de02df5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63.png)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3)《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教学⽬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了解“和平统⼀,⼀国两制”的对台⽅针;“汪辜会谈”及“九⼆共识”;江泽民提出的⼋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培养并锻炼学⽣以下能⼒:归纳分析的能⼒、合作交流能⼒、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祖国的⼤政⽅针。
祖国⼤陆与台湾交往⽇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难点:“和平统⼀,⼀国两制”的对台基本⽅针。
课前准备①指导学⽣上⽹收集有关证明台湾是中国领⼟的史料和海峡两岸⽇益密切的⽂字资料和图⽚资料。
②学⽣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在课堂上作简洁介绍。
③教师课前准备:收集与本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④指导学⽣分⼩组上⽹收集相关资料并作整理。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新课课件播放《乡愁》⼩时侯,乡愁是⼀枚⼩⼩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张⼤后,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窄窄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现在,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陆在那头。
播放朗读诗歌,设问:诗⼈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愿望?他们的愿望已经实现了吗?没有实现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台湾与⼤陆的地图。
教师:对,这就是台湾,祖国的宝岛——台湾。
请同学们细细品味“祖国的宝岛”⼀词,它包含哪些含义?(⼀是说这是中国的领⼟,⼆是说这是⼀⽅宝地。
)可是,作为中国的领⼟,两岸的⼈民却不能⾃由往来,甚⾄处于长期的隔绝,长期⾻⾁分离的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起来学习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了解台湾与⼤陆的关系。
(⼆)⾃主学习,完成丛书知识梳理的问题(三)师⽣共同学习1、回眸台湾历史。
(课件展⽰)请同学们看展⽰的地图,谁能给⼤家介绍⼀下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台湾省地处我国东南,与⼤陆隔台湾海峡。
)提起台湾,我们说的最多的⼀句话就是”台湾⾃古以来就是中国领⼟不可分割的⼀部分。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985958d9aaea998fcd220e85.png)
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由:□ 01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三种作使劲及特色3.风向1.判断正误。
(1)形成风的根来源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 ×)(2)海拔越高,摩擦力越小。
( √)(3)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 ×)2.对于地转倾向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与风向垂直B.北半球左偏C.南半球右偏D.与风向相反答案A分析地转倾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以下对于风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风向是指风的去处B.风包含大气的垂直运动C.风的强弱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D.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答案C分析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A 项错误;风指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不包含大气的垂直运动,B 项错误;风的强弱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C 项正确;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D 项错误。
4.地面状况对风力大小有何影响?提示地面状况不一样,摩擦力不一样,对风速的影响不一样。
如大海摩擦力小,风力大。
任务研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倾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以下图为风的形成表示图。
据此研究以下问题:(1)判断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
(2)比较图中 A、 B 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由。
(3)该图表示的是 ________( 填“南”或“北” ) 半球,请说明判断原由。
(4)判断该图表示的是 ________( 填“近地面”或“高空” ) ,请说明判断原由。
[ 成就展现 ] (1)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b 为风向, c 为地转倾向力, d 为摩擦力。
(2)B 处风力大。
B 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北风向右偏。
(4)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影响风的三种作使劲2.两种典型风向以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 单位: hPa) 。
读图并联合所学知识,回答(1) ~ (2) 题。
(1) 假如图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 F3为 A 处空气所受的外力,则F1、F2、 F3挨次为()A.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倾向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倾向力C.地转倾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D.摩擦力、地转倾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2) 假如图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风向是()A.①B.② C .③D.④科学思想大气水平运动受力的剖析思路第(1) 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倾向力垂直于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幼儿园大班教案《海上的风》
![幼儿园大班教案《海上的风》](https://img.taocdn.com/s3/m/ca16452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f.png)
幼儿园大班教案《海上的风》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性质和特点,知道风是如何影响海上景象的。
2. 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风的性质和特点。
2.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幼儿了解风对海上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风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海上风的影响。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创作出有特色的海上风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室内布置一片海上景象,包括海浪、船只、海鸥等元素。
2.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3. 准备一些关于风和海上生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海上景象,引导他们注意海上的风。
教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海上的风是什么样子的?”2. 讲解:教师向幼儿介绍风的性质和特点,如风是无形的、能产生声音、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等。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风和海上生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风对海上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3. 观察和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海上风的影响,如海浪的形状、船只的摇摆等。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4. 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利用绘画材料创作出自己心中的海上风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如如何画出海浪的形状、如何表现风的声音等,但主要还是要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展示和分享: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并组织幼儿互相欣赏和分享。
教师可以询问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的地方,以及他们从创作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幼儿园观看幼儿的海上风作品,并参与亲子活动,如一起制作风力玩具、一起阅读关于海洋的书籍等。
2. 环境布置:将幼儿的海上风作品装饰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如走廊、大厅等,让更多的幼儿和家长能够欣赏到。
山东省济南市辛寨乡辛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海峡两岸的交往》(人教版)
![山东省济南市辛寨乡辛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海峡两岸的交往》(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2f7e3652ea551810a6876c.png)
4、统一台湾,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材料中提到的“独特的模式”指的是( )
A、承认台湾独立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授权两个民间团体进行政治对话D、放弃使用武力
5、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调整③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④开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⑤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A、①②B、①③⑤C、①④D、②④⑤
作业
学检
板书设计: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台湾往事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
讲授:
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20分钟左右)
1.分析党和政府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意义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整理资料,找出史实证明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3.数不清的事实证明两岸交往日益密切。中考资源网可是为什么祖国统一的步伐却是如此的艰难呢?请中学们思考: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碍?我们怎样应对?
三、党和政府对台的大政方针
四、两岸交往
教后札记:
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
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始与大陆实行“三通”;
2、1992年,“汪辜会谈”,促使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3、20多年来,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4.台独势力的作梗和美国的干涉,社会体制问题等等。
a)中考资源网对台独分子决不妥协,坚决打击,制定《反分分裂国家法》。中考资源网
b)中考资源网美国以台制华,遏制中国发展,把台湾问题当作牵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既不支持台独,也不愿看到中国统一。中考资源网我们要识破美国的伎俩,阐明我国立场,反对美国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中考资源网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58c8f190b4e767f5acfced4.png)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五合初中贺丽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八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内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显著成就以后外交上的发展史,是继香港、澳门回归之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
台湾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历史问题,关系着国际的交往、国家的发展、两岸人民的幸福生活。
所以,此课题在本单元是重点课题,也是全册书中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目标: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以及“九二共识;”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课本中归纳出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调动爱党情结;认识统一是大的历史趋势,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培养唯物史观;坚决反对台独。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难点:对台方针的变化以及两岸关系的变化。
二、学生学情的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身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对问题充满探求的欲望,他们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有一定的归纳能力。
但是他们看问题不够深刻、全面。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一)说教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二)说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四、教学设计及其意图说明:教学活动流程简介:(一)创设情景,走入历史:2分钟。
(二)、合作学习探究历史:20分钟。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15分钟。
(四)、风采展示:6分钟。
(五)、课堂小结:2分钟。
(一)创设情境,走入历史教学活动1:出示一首诗:《同根源》,让学生朗读,并请同学回答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只是解放战争后期,1949年因为国民党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后,在岛上有它残余的政权和军队,所以还没有与大陆统一起来,造成了我们今天的骨肉分离,从而引出台湾问题的由来,来导入海峡两岸的交往。
小学道德与法治_《海峡两岸盼统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_《海峡两岸盼统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c851d1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1.png)
海峡两岸盼统,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台湾,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知道盼望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
活动过程:一、课前活动海峡两岸盼统一教材分析:《海峡两岸盼统一》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祖国真大》活动主题四的内容,本主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海峡两岸人民盼望同统一的美好心愿。
体会到海峡两岸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所有中国人都在为“团聚”为“统一”而努力。
【活动目标】情感目标: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共同心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认知目标: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物产、习俗、历史,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能力;学习收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共同心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台湾的历史沧桑,体会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卡。
【活动过程】:课前交流:领着孩子听唱《外婆的澎湖湾》【一】创设情境,唤醒生活指导学生在祖国的版图上找到台湾。
师:同学们看,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道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这块土地和大陆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部分的陆地下沉为海峡,使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
(设计意图:首先让孩子们在地域上了解台湾,知道台湾从远古时代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合作探究,体验生活活动一:宝岛台湾知多少1、指导学生交流资料,了解台湾。
2、交流台湾的风景名胜,特产美食,美称美誉,感受台湾是个宝岛。
3、交流台湾的语言文字,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感受台湾与大陆文化上一脉相承。
— °。
顾感畲帽幽多台请大酰 语言文字 国语(普通话)闽南语 客家语 繁体汉字普通话地方方言(闽南语 客家语) 汉字 统日 传节 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 七夕节中元节 中秋节 重阳节等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等传统 习俗 节日习俗; 春节:贴对联、放鞭炮、走 亲访友;端午节;赛龙舟、 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 其他习俗: ..... 节日习俗:春节;独对联、放鞭炮、走 亲访友;端午节;赛龙舟、 吃群子;中秋节;吃月饼等其他习俗; .....(设计意图:在课前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 台湾风光、物产和文化,激发孩子们对宝岛台湾的热爱,感受台湾与 祖国大陆在文化上一脉相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4a977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1.png)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台湾,知道台湾与大陆的地理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台湾的地理位置。
2. 台湾与大陆的地理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台湾海峡的位置。
2. 台湾海峡名称的由来。
四、教学方法地图教学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位置,引出台湾海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了解台湾海峡的地理位置、名称由来。
3. 课堂讲解讲解台湾海峡的地理位置,展示相关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台湾与大陆的地理位置关系。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台湾海峡的认识和理解。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台湾海峡对于我国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台湾海峡的地图,并写一篇关于台湾海峡的小作文。
7. 板书设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 台湾海峡的位置2. 台湾海峡的名称由来8. 教学反思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台湾海峡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台湾海峡的位置,理解其与台湾和大陆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分析台湾海峡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台湾海峡对于两岸交流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感。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台湾海峡的相关地图、图片、文字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台湾海峡的基本概念。
八、教学内容安排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台湾海峡的基本概念。
2. 课堂讲解:讲解台湾海峡的位置、形成原因及其重要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课文、相关书籍、网络资料。
2. 图像资源:台湾海峡的地图、照片。
3. 视频资源:台湾海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海峡的风》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台湾的地理位置,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以及开发台湾的历史。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文字资料及图片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
1、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2、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班有个百灵鸟,她的歌声美妙动听,你们想不想听。
请听祁晴带来的一首《月亮船》,同学们边听边记下歌曲中介绍了哪些旅游名胜?
生:日月潭阿里山。
师:它们来自中国的那个省?
生:台湾省。
师:俯视中华大地,在祖国东南辽阔的海域上,有一座形似芭蕉叶的岛屿,显得格外翠绿,那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
伴随着这首动听的月亮船,我们的“海峡两岸”节目正式开播了。
生于大陆,长于大陆的你,对那湾浅浅的海峡那头的台湾了解多少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进一步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
(二)、了解台湾
1、台湾在哪里?
(出示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
师:看看与祖国的哪个省最近?(福州)(东邻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总结:从地图上看台湾和大陆仅仅隔着一道海峡,其实两地相距并不遥远。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2、师:作为著名的世界旅游胜地,台湾总是被人们冠以什么盛誉?
生:美丽而富饶的宝岛
师:为什么说台湾是宝岛?
生:因为它风景秀丽,物产丰富(随机板书)
师:小组讨论: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有关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方面进行交流。
派出代表汇报发言。
A、我们组向大家介绍美丽的日月潭。
(学生读资料)老师用视频加以补充。
B、我们组派代表以导游的身份介绍美丽的阿里山。
(出示图片)
C、我们组介绍台湾的物产,(水果王国)(生: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水果?我可以帮你们介绍。
)
D、鱼仓森林之海
师:老师这里也有几张图片,是从另外一些角度来了解台湾的。
(出示图片如:高楼大厦,台湾小吃)
3、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每个孩子都能用眼睛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现在就让我们赞美一下台湾吧!请听《赞台湾》。
(三)台湾的开发
1、师导入下一话题:是啊!秀丽的风光,宜人的气候,肥沃地土地,丰富的资源,繁华的街道,美丽的高楼大厦,背后流淌着我们的祖先的多少辛勤汗水,这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可以说台湾的美丽富饶与人们的辛勤开发时分不开的。
(看图解说)
你知道一千七百多年前人们对台湾进行了那些开发吗?
师:通过这些文字资料,我了解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大陆的一部分。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开发台湾的故事或资料。
(学生准备资料)
2、师:看来同学们在课前准备非常充分,已经对台湾有了全面的了解。
现在的台湾是人类生存的理想家园,是祖国一颗耀眼的明珠,台湾和祖国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是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3、此时你想对台湾说些什么?(指名回答)
(四)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收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增强了小组合作的意识,通过你手中的资料,我们对台湾有了全面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祝祖国的宝岛台湾更加的美丽、富饶,大陆和台湾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一起。
教学反思:
《台湾海峡的风》一课,我以歌曲导入,引出台湾省,在地图上找一找台湾,让学生知道台
湾与福建省只隔一道海峡,两地相聚并不遥远。
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通过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和相关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从而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并通过视频加以补充并调动学生的兴趣。
老师适时补充指导。
整节课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但由于学生资料过长,图片过多延长了教学时间,师生的互动没有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同时,培养他们整理资料的能力,自己还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