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学史复习题大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民族学史复习题大题答案
世界民族学史复习题
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1.万物有灵论
亦称“泛灵论”。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于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该理论做出系统阐述。他认为原始人在形成宗教之前先形成“万物有灵”的观念。人们基于对影子、水中映象、回声、呼吸、睡眠,尤其是梦境等现象的感受,觉得在人的物质身体之内存在着一种非物质的东西,使人具有生命;当这种东西离开身体不复返时,身体便丧失活动能力和生长能力,呼吸也随之停止。
2. 简述马林诺夫斯基的学术成就
a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并后来成为著名的人类学家,如埃文思普里查德,利奇,费孝通等。
b 从不同的角度解释文化的功能理论;认为文化是由于需要而产生的理论;先开始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经济生活制度方面的内容。
C 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田野调查工作,并在方法论上做出科学的规则(学习当地语言,生活一年或一个季节性周期以上)。
d 通过学科训练树立科学的态度;开创学习并使用土著语言进行参与观察和记录等。
3. 泛埃及主义
这是一个被称为英国传播学派所倡导的理论及它的学术代表,只因为其倡导者G.E.史密斯是曼彻斯特大学解剖学教授,所以学术界又俗称之为曼彻斯特学派。其学术主张是: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和文化,全部以古埃及为中心和发祥地,人类社会所有的文化,包括所有的高级文化的元素,都是从埃及尼罗河流域的文化传播开去形成的,所以被称做“泛埃及主义”的传播论。这种近乎武断的传播论在学术界又被称为“极端”的传播主义或“超传播主义”,借以指责它过分强调传播而忽视各地各民族自身的文化创造潜能。
4.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弗洛姆以及第二代的柏格、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人。
张的一个或数个全世界的发明中心的理论,已经为当代科学所否定。
不过某些经过修正的观点,如许多文化特质可能起源于数量有限的社会之中,以后再通过模仿和迁徙而扩散,则逐渐为人所接受。除此之外,传播学派对于很多重要问题,均难以回答。例如:为什么某一特殊的文化因素会在某一特定地点产生?为什么会产生传播?为什么人类集团在接受外来的影响时会接受某些文化因素而屏弃另外一些?工具或技术的传播借用与宗教或风俗习惯的影响能否同等看待,等等。
尽管如此,传播学派仍然有其积极的建树。传播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同抽象地、在时间和空间之外考察人及其文化的进化主义者相反,传播主义者完全合理地提出了各族间具体的文化联系问题。他们指出了被进化论学派所忽视了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不同文化之间互相接触、互相作用的模式的区别;人类集团互相适应的方法以及他的适应自然环境的方法之间的区别。
9.文化的超有机体
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提出的理论。克鲁伯认
为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它包括语言、社会组织、宗教信仰、婚姻制度、风俗习惯以及生产上的种种物质成就。这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具有“超生物”或“超机体”的性质,且也是超“个人”的。它当然与遗传无关,与种族无关。说同一语言的人可能属于不同的种族;不同种族也可以说同一语言。语言是不固定的,今天的语言不同于往昔,嗣后也还会变化。而种族遗传则比较稳定。语言的情况如此,文化的其它方面也是这样。文化有其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规律,每一文化都有它的独特的特点。这些都不属于生物的范畴。这个观点为批判种族主义妄图把文化成就当作种族优劣的表现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理论武器。
10.人类文化发展的非规律性(文化独立论)
文化独立论美国博厄斯学派的理论,又称“非决定论”,一种与文化的地理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直接对立的观点。认为文化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任何用单一原因推论文化形式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文化现象极其复杂,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生物的、地理的、历史的、经济的影响,各种影响对文化特性的形成无疑都是决定因
素之一,但都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地理环境或经济条件虽然都能影响文化,但其影响的程度要视文化本身的性质而定,并且只能影响文化的细节,不能决定文化的模式,而文化反过来限制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发展。这种理论特别这种理论特别强调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否定。
11.文化区
文化区就是指具有相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具有独特的统一体功能的空间单位。文化区的概念是20世纪的产物,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等首先使用了这个术语。人类学家的文化区最初是为了用地图表示和划分南北美洲种族类型的一种有创见的手段。
12.文化模式论
文化模式通常就是指一民族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积累的各部分文化内容之间彼此联系而成的系统的文化结构表现。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模式是相对于个体行为来说的。她认为,人类行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的可能,这种可能是无穷的。但是一个部族、一种文化在这样的无穷的可能性里,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而这种选择有自
身的社会价值取向,选择的行为方式,包括对待人之生死、青春期、婚姻的方式,以至在经济、政治、社会交往等领域的各种规范、习俗,并通过形式化的方式,形成风俗、礼仪,从而结合成一个部落或部族的文化模式。
13.基本人格论
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A·卡迪纳、林顿和E·萨皮尔。其特点是着眼于理解一个社会系统中文化的组成、文化传统的传递、延续和发展的心理过程和状况。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文化与人性的关系;文化与典型人格的关系;文化与个别人格的关系。具体说来,便是一个社会如何教育儿童学习,接受文化传统;这一套儿童教育方式如何影响其人格形成;基本人格构成如何趋向于文化典范;异常行为的文化心理因素及过程;文化传递过程中容许变迁和发展的可能等。这种理论的研究者认为,社会化过程是个人与文化传递的关键所在。它利用奖惩,利用肉化了的双亲偶像、利用升华的欲望,使社会成员都纳入文化所期望、要求的轨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