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较全面总结的会计学界
对会计损益理论构建的思考
念 ,为以后 采用现值计 价及进行 综合收 益披 露打下 了重要基
础 。可惜 的是 , 除了荷兰会计界 是以积极主动 的态度研究和推
行现值计价 , 并将其深入到 对会计收益和 资本与经济学概 念关 系的重视 上以外 , 国家 皆是出于环境的 压力而采用通 货膨 其他 胀会计 。因此 , 2 世纪 8 年代中期通 货膨胀率下降 以后 , 自 O o 通 货膨胀会计也就不再为人们所重视。
关 系。这种情况 , 确实需要会计界进行彻 底反思 。
2 环 境 变化 对 会 计 损 益 的 全 新要 求 、
环 境变化要 求会计损 益深入研 究和分析 知识经 济时代社 会权益及利益体 系的发展 演化与构成 , 正确认识新的条件下权
益与损 益的 内在关系 ; 出狭 隘的经营观 念 , 跳 全面反映 综合收 益, 揭示收 益与 资产价值变化 间的内在联 系 ; 建立合理 且恰 当
次 重要挑 战。
l。 l
■■■ 0
理 论 探 索
【 要】本文从分析会计损 益理论的历 史地位及现代会 计 摘
损 益 理 论 状 况 的 基 本 评 价 入 手 , 阐 述 损 益 观 念 的历 史 变 革 及 在
线的延伸 , 实在不尽人意 。首先 , 对有关损 益的各种基本概念 ,
一
直都 是莫衷一是 , 不论经 济学家还是 会计学家 , 在如何理 解
说这 一举措会有 多大实际意义。
三 、 建 全 新 损 益 理 论— — 未来 会 计 发 展 的 必 然选 择 构 1对 1 、 9世 纪 以 来 损 益 观 念 演进 的基 本 反 思
产的质量 的首 要条件 ,“ ”实现规 则将不仅用 来决定收益确 定的 时机 , 而且将用来按来 源划分资产净值的增加 ”完全否定 了这 , 些研 究的创见性成果 , 会计错失 了一 次极 好的发展机会 。 使
博士学术论文的字数要求
博士学术论文的字数要求博士论文是由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博士学术论文的字数要求,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博士学术论文的字数要求博士学术论文字数一般要求3W字左右。
博士学术论文赏析设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探析内容提要:随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完善和会计职能的变革,税务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之间的分工越来越明确。
鉴于我国税法越来越健全、税收管理越来越严格、计算要求越来越细化。
本文作者认为,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将企业税务会计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不仅有可能,而且很有必要。
一、企业税务会计的发展、作用及特征企业税务会计逐渐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开始的。
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企业税务会计被人们当作一门学科加以研究。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指出:“很多小企业,会计的目的是为了编制所得税申报表,甚至不少企业若不是为了纳税根本不会记账。
即使对大公司来说,纳税也是会计师们的一个主要问题。
……税法对于提高会计实践水准具有极大影响,并促进一般会计实务的改进及一致性的保持。
……通过税法还可以促进会计观念的发展。
如促进寻求更好的折旧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澄清了计税收益的实质和所应包括的,范围等等。
”可见,企业税务会计对于企业利用税法取得合法利益以及确保不固纳税方面的任何疏漏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从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税务管理得到加强。
增值税凭专用发票抵扣税额方法的实行,使应纳税额的核算逐步走向规范化。
对此,各地税务机关试行了在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中培训办税员,指定取得办税员合格证的会计人员办理纳税事项办法。
这一办法,完善了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核算,可以说是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初步探索。
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相比较,企业税务会计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万面:(一)企业税务会计要在税法的制约下操作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处理方法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并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加以选择。
会计研究论文-论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目标
会计研究论文-论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目标摘要: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目标是会计基本理论的中心,也是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起点。
本文拟通过对中西方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目标研究的历史回顾,比较分析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目标,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会计目标财务报告目标0 引言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1982年在《会计理论》一书中提出:“任何研究领域的起点都是提出研究的界限和确定它的目标。
”会计的研究也不例外。
会计是一个经济系统,而这个系统要运行,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以指引其运行的方向。
迄今为止,关于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目标的讨论仍在进行。
正确认识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目标,不仅有利于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也有利于指导我国会计实务工作,引导和优化会计行为。
1 会计目标研究的历史回顾1.1 西方国家会计目标研究的历史回顾第一个将会计目的作为独立范畴加以深究的,是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史度伯斯G.J.Staubus(1953),他指出:公众公司财务报表应重视的是包括债权人在内的短期和长期投资人的信息需求,如果同意将提供对投资人决策有用的信息视为会计的首要目的的话,接着应完成的任务是确定为满足这种目的所需的信息种类,以及提供这些信息的可能性。
美国会计学会1966年出版的《基本会计理论》,对以目标为起点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该书提出会计的目的是为以下领域提供信息:①做出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包括识别有决定意义的决策领域,确定目标与方向等;②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一个组织的人力与物力资源;③记录与报告资源的经管状况;④使社会机能与社会控制更加便利。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 Board,简称APB)(1970)发表题为《企业财务报表所依据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第4号公告,该公告认为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基本目标,是提供报表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作经济决策所需的合格信息。
在此基础上,公告又进一步将财务会计及财务报表的目的分为三个层次:特定财务报表的目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一般目的,以及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质量目的。
商誉的价值计算和会计处理
商誉的价值计算和会计处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家从事商品经营,投资者进行资本运作,都会涉及到商誉的计算和会计处理等问题。
那么,商誉的性质如何?怎样进行价值计算?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根据有关资料,对此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商誉的性质:企业一种无形资产笔者认为,商誉性质的界定是商誉价值计算和会计处理的前提。
对商誉的一般描述是,商誉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在其生产、流通和与此有直接联系的经济行为中逐渐形成的,反映社会对其生产、产品、销售、服务等多方面的评价。
具体到会计学界,诸多论述中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的看法。
他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了三个论点:第一,商誉是对企业好感的价值;第二,商誉是企业超额盈利的现值;第三,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
在通过会计理论对商誉性质进行探讨的同时,我们何不暂时将目光转向法学界,看一看法学家们的观点。
传统法学将财产分为动产、不动产和无形财产三类。
财产的本质在于能带来一定的利益,可通过转让实现其价值,不在于是否具有实体的形态;具体到商誉,它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益,可通过转让实现其价值。
所以,法学界的通说认为商誉属于无形财产中知识产权之一种,这已经在国内外实践中得到了确认。
在国内,著名知识产权学者郑成思先生认为,商誉属于知识产权,包括:第一,顾客名单或较固定的销售渠道;第二,商品或服务提供者所拥有的、具有识别性的营业点,乃至其所拥有的电话号码、Email地址、传真号码等;第三,研究与开发状况以及有关骨干人员的声誉。
1982年我国与瑞典签订的《关于相互保护投资的协定》、1984年我国与法国签订的《关于相互鼓励和保护投资的协定》均确认商誉属于知识产权。
在国际上,英国最高法院、美国联邦法院相继通过有关判例,确认了商誉属于知识产权。
而法律上的“财产”与经济学界的“资产”相对应,所以本文认为商誉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二、商誉的价值计算从理论上讲,只要企业有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即可确认商誉的存在,并且可将其创立过程所发生的一切支出作为成本入账。
商誉论文(张乐 )
(二〇一四年三月双学位毕业论文 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 ************题 目:商誉的会计问题研究 ****:** 学 院:管理学院 专 业:财务管理 第一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 级:10级财管双学位 指导教师:高元平讲师摘要如今的经济市场,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兼并不断出现,不断有新的企业在蚕食着旧的企业,商誉这一词语也越来越频繁的见诸报端,王老吉状告加多宝更是将商誉这一词语再一次带入了人们的视线。
正是由于商誉这个企业无形资产不断的在市场经济中出现。
所以,目前不论在实物界还是在学术界,对于商誉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
如今的市场是世界的市场,经济也是全球的经济,在这个大背景下,商誉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因此,建立完善的商誉体系、明确商誉的会计处理,是现在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加强人们对商誉的认识和尊重,对其进行确认保护是当前对商誉处理的重中之重。
正是以上的原因,使得我们更应该重视商誉的研究,在本文首先介绍了商誉的概念、本质、构成因素以及发展历史,从这些方面对商誉了一个初步的介绍。
其次,介绍了目前一些商誉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的方法,并且对负商誉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商誉;确认与计量;会计处理;负商誉AbstractToday's market economy , rapid development , corporate mergers emerging, there are always new companies to gobble up old business , goodwill this word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in newspaper sued wanglaoji JDB is the quotient once again the reputation of this word into the people's attention . It is because of this goodwill intangible assets continue to appear in the market economy . So, now , whether in academia or in the real sector , the study reached a peak of goodwill . Today's market is a world market economy is the world economy , in this background, the role of goodwill will increase. Therefore , to establish a sound reputation system, a clear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goodwill , is now a very pressing issue. Strengthen people's awareness and respect of goodwill , to confirm its protection is a top priority for the current treatment of goodwill . It is the above reasons , making our goodwil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mor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goodwill , in essence , constitute a factor as well as the history , describes these aspects of a preliminary goodwill . Secondly, it introduces some current goodwill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accounting methods , and some of the negative goodwill related issue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Goodwill;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Accounting treatment;Negative goodwill目录引言 (1)第一章商誉的理论概述 (2)1.1商誉的概念 (2)1.2商誉的特点 (2)1.3商誉的本质 (2)1.4商誉的构成因素 (3)1.5商誉的发展历程 (3)第二章商誉的确认、计量与会计处理 (4)2.1商誉的确认 (4)2.1.1自创商誉确认的现状 (4)2.1.2外购商誉的确认 (5)2.1.3对商誉确认的思考 (5)2.2商誉的计量 (6)2.3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 (7)2.3.1商誉会计处理的现状 (7)2.3.2外购商誉会计处理的完善 (7)第三章负商誉 (9)3.1负商誉理论界的观点 (9)3.2负商誉的产生原因 (9)3.3负商誉的会计处理的选择 (10)结论与展望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引言在一年多前,“王老吉改名加多宝”“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等等的广告词充斥在大街小巷,在不同的电视台不断播出。
商誉会计论文六篇
商誉会计论文六篇商誉会计论文范文1经济环境演化下的商誉会计理论重构分析随着市场经济高速进展,经济全球化步伐急剧加快,全球并购浪潮风起云涌。
在并购浪潮中,不能不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商誉问题。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商誉问题进行过大量讨论,如20世纪20年月初期,杨汝梅先生在《无形资产论》中指出:“凡足以使一个企业产生一种较寻常收益为高之收益者,均得称之为商誉”(又称“超额收益观”);70年月闻名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中提出了商誉“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80年月,美国D. E. Kieso 和J.J.Weygrandt教授在《中级会计》一书中,将商誉的性质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代表猎取净资产的代价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方面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力量,等等。
由于商誉会计的特别性与简单性,商誉至今仍深刻困扰着会计界,商誉及商誉会计仍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
本文综合前人的讨论成果,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商誉的内涵商誉是指可以在将来期间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一种潜在力量,或者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力量超过了可辨认的正常获利力量之资本化价值。
商誉的产生有许多因素,如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卓著的管理、较好的经营效率、生产技术垄断以及地理位置自然优势等。
商誉具有附着性特征,无法独立存在,它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独立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它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
良好的商誉可以使企业获得客户信任,扩大影响,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商誉的来源。
综观以往的讨论,商誉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亦称合并商誉)。
自创商誉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积累形成的能够带来超额利益的资源。
外购商誉是指通过产权交易行为(兼并购买)从企业外部的其他企业猎取的不行辨认的无形资源。
实际上,外购商誉仅是商誉在产权交易时点呈现的一个短暂状态,商誉更多是以自创商誉的状态而存在的,且外购商誉根源于自创商誉,不存在独立于自创商誉之外的外购商誉。
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学术观点【对会计目标流行观点的质疑】
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学术观点【对会计目标流行观点的质疑】【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会计基本目标西方形成了两大流派:决策有用学派和受托责任学派。
作者认为,受托责任观以及决策有用观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文章试从财务报告的目标不等同于会计基本目标以及基本职能决定会计基本目标两方面阐述两者作为会计基本目标的不合理之处。
【关键词】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会计基本目标会计学术理论界普遍认为,会计目标是会计系统应当达到的境地。
在实践工作中,会计目标是指导会计工作,评价会计准则的指南针;在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中,会计目标既是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起点,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目标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在这里我们所称的会计目标即指会计的基本目标。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会计基本目标西方形成了两大流派:决策有用学派和受托责任学派。
二者对会计目标的争论对后来的会计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也涉及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两个方面。
笔者认为无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受托责任观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合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
一、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简述受托责任观是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受托人相关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完成情况等信息,在会计实践中更具有操作性。
它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恩里斯特?帕罗科等。
继受托责任观之后,帕特?N.安东尼、亨德里克森等提出了又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决策有用观。
该观点认为,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决策的信息,因此必须关注财务报表的有用性。
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者都以会计信息论为基础,产生于两权分离的经济环境。
受托责任观的产生较早,这时的资本市场尚未发展成熟,受托关系明确,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一般可以直接接触,双方都关注受托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
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
有着很大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20年间,发生了许多环境变动,都直接影响了会计师的工作,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迫使会计职业界在会计程序上不得不采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思想。在技术领域,电子计算机是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但是社会和经济的变动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企业经营管理上创立了若干新的方法,例如场地和设备的售后租回办法,实行大企业合并为公司集团或多国公司、为职工制订精密的恤养金计划、采取用作酬劳部分行政人员的购股权以及广泛用可转换证券来筹集新的资本;而且已经开始实际解决物价迅速变动时期的会计处理。在这些情况下,大多数需要采用新的技术,以适应新的形势,而在其他情况下,则可将旧的程序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予以修改,继续使用。尽管会计思想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由于持续的研究,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时期,同时它也已越过地理界限,根据许多国家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不同需要而发展。许多国家都在追随世界上一些更为先进国家的做法,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会计研究的发展上具有垄断的力量。这就要比以前更着重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会计思想和会计实务的不同观念进行交流,并对基本原理进行研究。国际间进行合作建立会计准则的趋势,乃是多国企业和国际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总之,近期会计理论的发展是同时向着几个不同的方向前进的,这些发展必须适应不断变动的经济制度及新的经济和社会形势。这许多变动在向会计理论的基本原理挑战。尽管“公认”会计理论的全面否定未必很快就会发生,会计师们却应善于接受新的观念,并确认会计理论不会也很可能永远不会处于稳定状态的。
安排生产所需要的人工、时间包在直接产品内是恰当地。但是,只要人工和原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是无关紧要的,从实践的观点来讲,可以不包括在直接产品成本中。因此,我们看到,即使
会计理论
会计理论第一章:会计理论概述一、会计理论的定义首先我们来讲一下第一章会计理论概述。
既然要讲会计理论,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什么是会计理论。
其实在当今的会计界,对于会计理论这个名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比如在我们教材中就列举了一些,首先是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他认为:会计理论一套以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它是实务工作者、投资人、经理和学生更好的了解会计实务的概念框架;它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建立。
而另一位会计学家贝克奥伊认为会计理论就是在这样的反复实践和反复检验的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
下面利特尔顿的看法是:会计理论是会计指南、惯例、原则等一系列基本会计概念的含义及其内在相互关系,是对会计实务的描述和解释。
这些都是外国会计学家的看法,再来看看我们国家的会计学家。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认为:会计理论是人类积累起来的关于会计实践的知识体系。
陈金池教授也指出:会计理论通常指会计实务所依据的基础概念。
不难看出,不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这些会计学家对于会计理论的看法都离不开另一个名词——会计实践。
那么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都知道,抛开会计不谈,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同样的道理,会计理论也来源于会计实践。
首先我们可以将会计实践分成若干领域,比如财务会计领域、成本会计领域、管理会计领域、预算会计领域等等,再对这些领域进行理性认识,我们就对这一特定的领域形成一些会计理论,但是这些理论是零散的、孤立的,我们将这些零散的理论一、理论二、进行归纳总结,就形成了各个领域的会计学科理论,再将这些学科理论进行有机整合,就形成了之后再第二章要介绍的会计理论体系。
那么这里形成的会计理论有对会计实践有哪些作用呢?首先,会计理论解释了会计实践的内在本质,反映其内在规律性;第二,会计理论可以指导会计实践活动。
形成了会计理论,我们如何判断这些理论是不是科学、合理的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还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会计理论的合理性,所以会计实践还对会计理论有着反馈和检验的作用。
论商誉泡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资本运营全国流通经济99 论商誉泡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李学净(浙江信桥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369) 摘要: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宏观环境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上高溢价、高估值的并购交易不断涌现,这些交易往往会导致巨额商誉。
近年来计提巨额商誉减值造成企业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的事件频频发生,给公司和投资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近几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呈现爆发增长势头,上市公司商誉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超利润的增长速度,加大了经济风险,商誉泡沫不容小觑。
本文研究商誉泡沫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建议加强并购重组“双高”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商誉泡沫的产生,使我国经济能够平稳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经济发展过程;商誉泡沫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9)23-0099-02 商誉主要源于企业并购,学术界主流观点将商誉本质概括为企业整体价值与可辨认资产价值之差,反映了企业中不可辨认的、可以创造未来超额利润的一切要素和情形。
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预期可实现的协作价值最贴近于商誉本质,高于这一价值的商誉都可以称之为“泡沫”。
巨额商誉及潜在风险给上市公司日后经营带来很大隐患,更有甚者,会危及到正常市场秩序,导致关联企业和并购业务塌方式风险。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内生增长进入瓶颈期,我国上市公司外延式扩张意愿大大增强,并购重组活动越来越多。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宏观环境背景下,政府出台了相关并购重组政策,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推动了并购重组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市场并购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商誉的账面价值也大幅提升。
自从2007年上市公司陆续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合并商誉数额不断上涨。
2016年,A股的商誉总规模超过1万亿元,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A股商誉总规模超过1.2万亿元。
在列报商誉的上市公司中,平均每家商誉占当年净利润之比于2007年~2014年间在10%~20%之间浮动,2015年提高至34%,2016年则接近5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1 引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 T O 的加入,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chéngdù)越来越高,企业经营存在着风险,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
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发生之前化解,并对防范风险起预警作用,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yìngyòng)成为必然。
谨慎性原则的充分贯彻和实施为补充和完善企业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的会计核算问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符合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重视市场风险,保证资产质量,避免虚盈实亏,提高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会计领域的地位勿庸质疑,本文将从其概念、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等几方面来进行理论上的论述,肯定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理论中的地位无法替代。
但是在实际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过程(guòchéng)中,由于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和外在的现实条件制约,从而使得实际运用效果和确立谨慎性原则的初衷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本文将通过对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中小企业(qǐyè)中的实际运用效果分析(fēnxī),提出谨慎性原则的“双刃剑”效应,指出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2 一、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谨慎性原则是一个众所周知却又很难以完全说清楚的会计原则。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谨慎性原则对于会计系统的影响就好像水沁入土壤里一样,使得整个会计体系到处都有它的痕迹,虽然这个比喻有些夸大,但却充分反映了在现实情况下会计界对谨慎性愿则进行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商誉会计理论思考(一)
商誉会计理论思考(一)一、商誉概述(一)商誉的概念及分类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英国会计学家Leake在“CommercialGoodwill”一文中对商誉的最早记录。
初期商誉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
在1901年英国的税收专员案中,法院将商誉定义为“形成习惯的吸引入的力量”、“企业的良好名声、声誉和往来关系带来的优势。
”19世纪末,英国一学者将商誉定义为“一个企业由于其顾客所持的好感并可能继续光顾和支持而得到的利益和好处”,这个概念在当时很具代表性,即认为商誉是指业主与顾客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20世纪,商誉进一步演变为导致超额利润的一切因素。
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商誉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在对商誉的一般定义为:商誉通常是指一个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是企业能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潜在经济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水平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商誉按其形成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己创立和逐渐积累起来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经济资源。
合并商誉也称外购商誉,是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并购企业支付的价款与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如果合并商誉确认时的差额为正即形成正商誉;如果合并商誉确认时的差额为负即形成负商誉。
(二)商誉性质的流行观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会计学家Hendriksen(亨德里克森)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阐述了商誉的本质,提出了三个论点,被称为商誉的“三元理论”。
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随着人们对商誉的深入了解,会计界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商誉观点:一是超额盈利观。
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是超额盈利的那部分价值。
商誉确认与计量统一性刍议_基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合并商誉的处理[1]
作者简介:尹宪国(1975-),男,山东广饶人,山东东营职业学院总务处会计师商誉确认与计量统一性刍议———基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合并商誉的处理尹宪国(山东东营职业学院总务处山东东营257001)摘要: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商誉的确认、计量、减值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实现了对商誉界定的突破。
但对商誉按其来源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其实质相同却采用不同的确认和计量方法,造成的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遭到质疑。
为减少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外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已在现实中得以应用,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未能应用,本文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分析,认为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有其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应对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基于统一的标准进行确认和计量。
关键词:商誉自创商誉外购商誉确认计量商誉是备受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话题。
对于商誉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国际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做法。
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市场不够完善,一直未对商誉做规范的规定,仅是简单规定对于外购商誉按成本入账并在合理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间的并购增多,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与国际会计趋同的呼声愈来愈高。
在这样的主客观因素催化下,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
该准则对商誉的确认、计量、减值均作了较为详实、明确的规定,实现了对商誉问题界定的重大突破。
一、商誉概述(一)商誉的内涵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各种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如掌握先进技术、生产诀窍,或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顾客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这些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
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但直到19世纪末商誉问题才引起了会计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讨论。
进入20世纪后,社会经济更加发达,企业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企业的优势已不再完全取决于业主与顾客间的良好关系,而受到内部管理、人力素质、销售环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一家企业拥有某方面的优势,如优势的地理位置,高素质的员工,庞大的销售网络,稳定的财务状况等,其就能获得较同行业中其它企业更高的利润,即超额利润。
法人商誉权的法律本质及会计处理的讨论——以会计学商誉“三元论”为起点
碑、 有利的商业地位、 良好的劳资关系、 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
等。因此 , 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 ,
偶尔有的商誉权纠纷展示在立法者面前的, 也往往是一种被
极端化 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受 到损害后集体成员的“ 怒” 愤 , 而
一
客体的物权体 系。这是否 能够作为商 誉权尽 管客 体是一种 无形 物 , 但仍可划归物权体系的依据呢?
笔者认为 , 中国土地 问题是有其 特殊 性的 , 以土地使用 权作为整个土地制度的起点是特定环境下 的产物 , 并且根据 实践情况看 , 目前土地使用 权尽 管作为一种相 对所有权 的二
解释学上看在立法未有 改变之前 , 确实有其 它学说不可 比拟
的优 势 。
价账户论。J u这三个论点被称作商誉的“ 三元论” 。好感价值
论认为 , 商誉产生 于企业的 良 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 , 这 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 拥有的优越 的地理位置 、 好 的 口 良
但笔者个人认为, 此种观点从法与社会互动层面上值得 商榷。民法通则制定于八十年代, 当时我国仍是以计划经济 为主体的经济模式, 商品经济意识模糊, 整个社会仍带有重名
目 , 前 法学专家出于维护 民法体 系完整 的需要 , 将 往往 商誉权划归到人格权 、 物权或知识产权 中。】 L 2
第 一, 人格权说 。有学者认为 , 国民法通则 1l 中确 我 0条
究者很少能够完整地给予 一个 明确 的概 念。因此必须参考
会计学 的通行观点对其进行 阐释 。
故好感价值论亦称无形资源论。超额收益论认为, 商誉是与
收稿 日期: 1— 6 1 20 0—1 0
会计理论概念综述
会计理论概念综述会计理论概念综述【摘要】会计理论最早是出现于现代会计之父卢卡・帕乔利的重要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真正发展于3 0年代之后。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许多学者们进行不懈努力的研究,但会计学者们对它的定义各有不同,存在着一些分歧。
本文就中西方学者对会计理论的定义以及主要的会计学派做一个文献的综述,并对会计理论的定义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得出自己对会计理论定义的见解。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流派一、西方学者的主要观点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他的著作《会计理论》中认为,“理论”这个词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对于会计来说,最为贴近的一个定义是:“理论是指某一研究领域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贯的假设性、概念性和实用性原则。
”由此,会计理论可以解释成一套以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
这些原则可以用来:一是作为评价会计实务的一般依据;二是指导和发展新的实务和程序。
当然会计理论还可以用来解释当前的相关会计实务,以便更好的对他们进行理解。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莫斯特在他的著作《会计理论》中指出,理论是对描述或规定一系列现象的规则和原则的系统表达和说明,可以被视作有助于组织概念、解释现象以及预测行为的框架。
会计理论是由对来自会计实务的原则和相关方法程序的系统表述所组成。
美国的著名会计学家A.O.利特尔顿,他主要是从会计生存的非常重要的角度来论述会计理论,认为:“会计理论通过为在会计中清晰地思维提供帮助来证实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会计理论的职责是对信念和惯例加以批评性分析,阐明了经验的重要性,并引导对会计工作的起点和结果的直接关注”。
美国会计学会及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以民间团体组织的形式发表了对会计理论的定义的相关看法。
美国会计学会在《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引用了《韦氏新国际辞典》的定义,从确定范围、建立准则、指明实务改进内容、扩展范围这个方面来具体解释会计理论。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发表了l号至6号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公告,进而系统的研究了相关会计概念,把“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看作是会计理论,这种体系可以引导出准则,并对财务报告作出规定。
商誉会计理论
商誉会计理论【摘要】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议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界的难题。
本文就商誉的性质、构成要素及其确认、摊销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商誉;性质;构成要素;确认;摊销商誉是企业的一种无形价值,通常指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
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即具有超过正常投资报酬率的信誉和能力。
一、商誉的性质及构成要素关于商誉的性质,学术界有许多论述,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的看法。
他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了三种观点:其一,商誉是对企业好感的价值。
商誉产生的原因通常认为是由于有利的商业联系、良好的职工关系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
对企业的好感可能来自有利的地理位置、独占的特权以及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
其二,商誉是企业超额利润的现值。
商誉为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超额利润。
这里所说的“企业超额利润”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
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是:人们之所以认为一个企业有商誉,是因为这个企业能够较为长久地获得比其他同行业更高的利润,这种将于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现值,即构成企业的商誉。
其三,商誉是一个总的计价账户。
中南财经大学的阎德玉教授认为:“‘总计价账户论’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账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它们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
上述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商誉,相互影响又各有利弊。
对企业好感的价值论,是从形成商誉的因素角度去解释,但这些因素本身无法用货币计量,从而无法纳入会计核算。
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的《会计理论》
作者: 江金锁 蔡传里 许家林
出版物刊名: 财会月刊(上)
页码: 43-44页
主题词: 会计理论研究 财务会计理论 会计学家 权威机构 社会人士 研究者 适用
摘要: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之一,他一生著作颇丰,影响最大的是其1965年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该书对会计理论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对会计理论研究者、有关权威机构等有分歧的观点作了全面的介绍,因此本书不仅适用于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的学者,而且适用于那些对财务会计理论有兴趣的其他社会人士.。
关于三元论——好感价值
关于三元论——好感价值三元论商誉(Goodwill)是能使企业中的⼈、财、物等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形成⼀种 “最佳状态”的客观存在。
“三元论”商誉的“三元论”:关于商誉的本质,⽐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论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这三个论点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好感价值论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碑、有利的商业地位、良好的劳资关系、独占特权和管理有⽅等⽅⾯。
由于这些因素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且⼜⽆法⼊账记录其⾦额,因此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账的⽆形资源,故好感价值论亦称⽆形资源论。
超额收益论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那个部分。
这⾥的超额收益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平更⾼的利润。
商誉是与企业整体结合在⼀起的,⽆法单独辨认,但企业⼀旦拥有它,就具有超过正常盈利⽔平的盈利能⼒和服务潜⼒.因此,它的价值只有通过作为整体所创造的超额收益才能集中表现出来。
总计价账户论总计价账户论,也称剩余价值论。
这⼀论点认为商誉是⼀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不是⼀项单独的会⽣息资产,⽽是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其个别价值的总和;⽽未⼊账资产指的是诸如优秀的管理、忠诚的客户、有利的地点等。
“三元论”分别从不同侧⾯描述了商誉的本质。
好感价值观是从资产的⾓度定义商誉的,但它仅仅列举商誉的种种特质⽽难以解决其计价问题。
另外,这⼀观点笼统地认为商誉是⼀种未⼊账的⽆形资源是不够妥当的,因为,按照现⾏惯例只是⾃创商誉不⼊账,⽽外购商誉(合并商誉)则⼊账。
超额收益论是⼀个⽐较流⾏的观点。
阎德⽟(1997)曾指出:“超额收益论的科学性在于:该观点把握了商誉作为资产的基本条件——经济资源、获利潜⼒、货币计量三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当代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较全面总结的会计学界对商誉的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好感价值关,即商誉是对企业好感的计价。
是对企业有利的经营关系、雇员关系、顾客关系或是企业有利的地理位置、销售网络、良好管理声望等因素的计价。
(2)超额收益关,即商誉是超额获利能力的现值,代表了企业超过正常投资报酬率的预期未来净收益的贴现值。
(3)总计价账户观,即认为商誉是一个总计价账户,是企业总价值超过各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净额。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自197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各国会计处理的国际协调,制定了一系列国际会计准则,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虽然没有制定单独的商誉会计准则,但IASC于1983年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IAS 22)规定了外购商誉的处理原则:或者资本化并予以摊销,或者立即注销。
1998年,IASC在以下方面对IAS 22做了修订:取消立即注销法;规定商誉应根据其有用年限按系统的方法摊销;要求对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至少在每一会计年度末核查一次;规定负商誉可以作为递延收益,也可以冲抵应提折旧的非货币性资产。
在IASC于2001年4月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之后,IASB于2004年3月发布了取代IAS 22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IFRS 3)。
2008年1月,IFRS 3的最新修订版正式发布,并将于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新IFRS 3中关于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原IFRS 3相比,又发生了一些变化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商誉进行会计规范处理的国家,其会计准则经过理论和实务的检验,演变过程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美国商誉会计准则自产生以来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将准则的演进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归纳总结准则演进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美国商誉会计准则混淆商誉与外购商誉的概念问题,对商誉减值测试的做法提出思考。
一、美国商誉会计准则的演进过程(一)1944年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ARB24前在美国早期极端自由放任的经济环境中,会计问题都缺乏统一的规范,商誉会计问题也是如此。
企业根据自身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外购商誉的处理上,主要产生了四种处理方法:立即注销法、永久保留法、系统摊销法、逐年重估法。
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放任自由的经营思潮让位于政府干预下的经济政策,在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推动下,美国职业界的理论界展开了规范会计实务的工作。
1944年12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了第24号研究公报(ARB24)《无形资产会计》,第一次统一了商誉的会计处理。
该公报将商誉分为A类和B类。
A类商誉为有用年限受到限制的商誉,B类商誉为有用年限不受限制的商誉。
A类商誉的成本在估计的使用年限内摊销计入损益,B类商誉则一直保留在账上,直到有证据表明其有用年限已受到限制,则在剩余的使用年限内逐年摊销,或当有证据表明商誉已经完全贬值时,则在当年全部注销,计入当期损益。
因此,ARB24只是对现存实务界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实际上,该准则允许了立即注销、永久保留和系统摊销法三法并存,并没有进行取舍,没有起到有效规范实务的作用。
(二)1945至1969年取消立即注销法,修正永久保留法立即注销法是一种回避商誉会计上各种复杂问题的较为消极的方法,其忽略了商誉的经济实质,既然以付出费用为代价取得,就应当将其资本化。
当合并商誉比例比较大时,采用立即注销法,极有可能使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出现企业权益不断减少甚至为负数的现象。
由于观察到立即注销法这些不利的影响,1953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了第43号会计研究公报(ARB.43)《对第1至42号会计研究公报的重新阐述和修订》,该公报取消了立即注销法,同时对B类商誉的永久保留法作出了修订,只要企业认为商誉不会在整个经营周期内发挥作用,B类商誉也可以系统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三)1970年至FASB成立以前,废除永久保留法,系统摊销法进一步发展1968至1970年间,美国会计职业界就企业合并与相关商誉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
197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通过两轮投票发布了第16号、17号意见书。
这两号意见书同时保留了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同时否定了商誉的永久保留法,规定商誉应当在40年内系统摊销。
在投票表决反对该意见书的委员与三分之二以上赞成通过的委员之间分歧较大,其中一家最大的会计公司生成在会计实务中不执行该项意见书,但仍与会计原则委员会保持联络迫使其做出必要的变更。
1971年,会计原则委员会在处理企业合并和商誉问题上的立场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本身的解散和财务会计原则委员会(FASB),以下简称FASB,于1973年成立。
(四)FASB成立后商誉的发展一是1975年10月,FASB发布FAS10《对企业合并“不追溯”条款的扩展》以对APB16进行修正,在企业合并中,放宽了权益联合法的使用标准。
该准则发布的背景原因是第四次兼并浪潮企业兼并增多,而且大多数企业倾向于采用权益联合法。
准则做出这样的变化,从经济后果的角度容易得到解释,即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可能对不同利益关系人造成不同的影响,所以准则的选择是一种社会选择,它涉及到在各种后果和各种利益关系人之间以及在不同偏好的利益关系人集团内部进行权衡。
因而在职业界管理层大多倾向于采用权益联合法,由于会计准则不仅是一种技术规范,也会受到经济后果的影响,因此FAS10放宽对权益联合法的使用条件极具妥协性。
二是1995年3月,FASB发布FAS121《长期资产减值、处置的会计处理》,为长期资产、特定可辨认无形资产的减值和处置,以及商誉的减值作出了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
FAS121充分运用了现值技术。
但该准则规定仅在有限的情况下,即发生长期资产减值时,才涉及商誉减值的问题。
三是2001年6月,FASB发布了FAS141《企业合并》(取代APB16和FAS38)以及FAS142《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取代APB17),规定取消权益联合法,要求企业统一采用购买法,并且将商誉的系统摊销法改为减值测试,商誉减值则可确认为损失,未减值则不予摊销。
这两个公告分别标志着商誉会计处理的定性和转折。
二、美国商誉准则演进的原因分析(一)商誉确认对报表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是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使企业价值以股价为导向,而企业并购越来越依靠股权交换来完成,记录在案的收购成本随股价一同大幅波动,从而使商誉的初始确认陷入了难堪的境地。
如1989至1990年联合航空公司在并购后,股票价格大幅波动,潜在的商誉价值变化就高达27.2亿元。
二是近年来,经济领域中服务和知识技术含量高的部门的迅速兴起,大大改变了并购交易所产生的商誉性质和范围。
企业逐渐通过创造、开发知识产权及人力资源来获取价值,而不仅仅依靠实物和金融资产的所有权来获取,与实物和金融资产相比,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的内在价值更难以计量。
知识产权的独特性,再加上近年来并购交易规模的扩大,导致近年来合并财务报表中商誉的价值急剧增加。
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CAS No.6)、《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CAS No.8)、《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CAS No.20)、《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CAS No.33)等准则中对有关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本文以新准则的相关规定为思考的出发点,通过与国际会计惯例做比较,分析得出新准则中商誉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性。
并主要就外购正商誉和外购负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一、新会计准则中商誉会计处理综述1.初始确认(1)商誉不再被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
商誉在我国过去一直被列示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
而CAS No.6对无形资产的明确定义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具有可辨认性特征的非货币性资产,并把“可辨认性”作为无形资产的基本特征。
而商誉具有与企业整体有关、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可辨认资产分开出售等特点。
因此可辨认特征不是很明显的商誉就被明确地排除在无形资产准则之外而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
CAS No.6明确指出: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适用CAS No.8和CAS No.20;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不能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构成购买日确认的商誉部分;企业自创商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2)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
商誉按是否经历企业并购,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
CAS No.20规定,将企业合并过程中,对于购买方合并成本大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
而自创商誉则仍不予确认。
(.初始计量外购商誉可按并购企业支付的购买成本是否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分为正商誉和负商誉。
CAS No.20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这是外购正商誉。
我国新准则虽然没有提出“负商誉”这一概念,但按CASNo.20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后续计量在新准则颁布以前,我国将外购正商誉的价值作为无形资产的一个单独项目,在不超过10年内系统摊销并确认为相关费用新准则废止了传统摊销方法在商誉计量上的应用。
CAS No.6明确规定,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不再包含在内,因此价值不用再系统摊销,取而代之的是对商誉定期减值测试并确认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