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说阅读高考题整理资料
(完整word)(完整word版)小说阅读专题-2017最新高考题讲解
小说阅读专题-2017高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美]杜鲁门•卡波特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拷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
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
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
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
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
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
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小时候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
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
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
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
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划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
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
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
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
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
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的中嗖的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呢?我想是的。
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2017年高考小说整体阅读
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 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 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⑤从作者自己的评论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考题回顾:
压在信封里的钱
申弓
那一年,老主人不知道出于什 么心态,将我装进一个信封里,然 后贴上8分钱邮票,将我投入信箱, 我转转颠簸,最后来到了新主人的 家。虽说10元数额不大,可在当时 也不是一笔小数啊,试想,8分钱 一个鸡蛋,我可以换成100多个鸡 蛋呢。
老主人:寄钱
终于,新主人 从邮差手中接过 了信封,我原以为,从此我就 不再与黑暗作伴了。
内容、情节、形象、结构安排 20
小结: 小说的考点
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 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考点七、品味语言特色
考点透析
根据《考纲》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 从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 分三大类,共七个考点。
2016
全国卷1 《锄》
内容、标题、语句、词语
25
年
全国卷2《战争》
内容、形象、线索、标题
13次考查人物 人物形象 全国卷3 《玻璃》 内容、线索、形象、观点态度
25 25
形象及相江苏关卷《描会明》
情节、语句、细节、情节
20
写手法 2015 全国卷1《马兰花》 年 全国卷2《塾师老汪》
内容、线索、形象、情节 内容、形象、语句、形象
(选自《小说选刊》2015年第11
期)
2017年高考语文小说真题
2017年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真题(小说阅读汇编)一、全国1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专题17 小说阅读精讲-浙江高考语文大一轮 Word版含解析.doc
考查形式1.形式相对稳定。
2.小说阅读一般为4道主观题,20分。
考情分析 1.侧重小说三要素和主题。
2.常考题型: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
命题预测一般在小说的情节、人物、结构上设题。
一、【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
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
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
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
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
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
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考情分析高考真题连接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
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
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
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
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
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2017届高考小说复习第四课时之题目和线索
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
一可使小说结构清晰; 二便于情节集中; 三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在分析小说的线索时,尤其要注意双线结构的小说。 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 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 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而暗线 则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 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 主题更加突出。 明线可以是时间、地点或者文章中贯穿前后的物品、 人物等等,暗线一般比较难找,不是文章大花笔墨的地方, 但却很重要,小说最喜欢用的就是借暗线推动情节发展往 往还会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总结小说标题的作用:
①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是小说的线索; 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情节的转折; ⑥一语双关; 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主旨
答题示例
1.本文以“变色龙”为题,具有怎样的表 本意 达效果?
答:“变色龙”原是一种晰蜴,它皮肤的颜
设题呈现:
1.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 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 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3.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 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8分)
【小说线索、思路的答题指津】
1、熟悉相关知识,牢记答题术语; 2、小说线索特点,明暗双线交织; 3、小说思路问题,注意审清题目; 4、问什么答什么,分清答题角度; 5、内容情感结构,人物环境情节; 6、开头巧设悬念,结尾出人意料; 7、中间一波三折,铺垫伏笔衬托; 8、揭示深化主题,塑造刻画人物; 9、创设故事情境,渲染环境氛围;
小说阅读之作用题答题指导 (最全)
小说阅读“作用题”答题指导刘辉整理 2017、1、9高考小说作用题回顾1、“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全国课标卷1)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说明。
(《峡谷》)(全国课标卷2)3、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活着》山东卷)4、“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瓦》福建卷)5、“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未婚妻》湖南卷)四级循环答题思路: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小说作用题基本分类:情节作用题人物作用题环境作用题标题作用题某个物象作用题手法作用题情节作用题答题思路: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2)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倒叙)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4)引出另一个情节;5) 使情节一破三折,波澜起伏,曲折引人;6) 线索或推动情节的发展7)补充交代上文内容(补叙)丰富文章内容(插叙)。
8) 照应题目;9)巧设伏笔,照应前文情节,前后呼应10)结尾或深化主题,或卒章显志,或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陡生波澜震撼人心引人思考。
或戛然而止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真题回放: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的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谈谈你的见解。
(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8分)【答案示例】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
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
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2017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标题
二、高考真题题型
1.(11山东卷)《 审丑》22.“审丑”作为小 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 的理解。(6分) 2.(12辽宁卷)(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 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 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3.(16年全国卷2)《战争》 (4)小说写只 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 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三、标题作用之探讨
1.以人物为题,比如:《孔乙己》《装 在套子里的人》《琴王》……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 ②暗示故事情节; 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2.以物象为题,比如:《面包》《项 链》《药》《鱼和水》…… 作用: ①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象征,寄托某种情感); ②线索,贯穿全文; ③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④中心,突出文章主题。
2017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 之
标题类
一、小说标题常见命题形式:
1.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 理由; 2.把标题“××”改为“××”,你认为是否合 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 “××”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 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 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 析。 4. “××”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 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关于标题
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1、以时间为题,如《1942》 2、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 3、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棋王》、 《阿Q正传》 4、以事件(内容)为题, 如《宝玉挨 打》、《失街亭》
5、以线索(物)为题, 如《药》、《项链》 6、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 如《差别》、 《春之声》 7、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 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 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017高考小说阅读
(七)了解小说的表达技巧
A、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 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 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 比较灵活自由。
• B、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D、其它技巧
• 1.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铺垫、 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 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 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 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 写。
环
2017高考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章阅读 (Ⅰ)小说阅读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 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 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 细节描写) • 4、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3)第三人称
(4)补叙
(5)平叙
(4)巧合
情节类题型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2017年全国I卷小说《天嚣》阅读分析
【2017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
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20分)提审玛丝洛娃[俄国]列夫·托尔斯泰①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
阳光和煦,青草又到处生长,不仅在林荫道上,而且在石板缝里。
凡是青草没有锄尽的地方,都一片翠绿,生意盎然。
桦树、杨树和稠李纷纷抽出芬芳的黏稠嫩叶,菩提树上鼓起一个个胀裂的新芽。
寒鸦、麻雀和鸽子感到春天已经来临,都在欢乐地筑巢。
就连苍蝇都被阳光照暖,在墙脚下嘤嘤嗡嗡地骚动。
花草树木也好,鸟雀昆虫也好,儿童也好,全都欢欢喜喜,生气蓬勃。
②今晨八时监狱看守长走进又暗又臭的女监走廊。
他后面跟着一个面容憔悴、鬈发花白的女人,这是女看守。
③“您是要玛丝洛娃吧?”她同值班的看守来到一间直通走廊的牢房门口,问看守长说。
④值班的看守哐啷一声开了铁锁,打开牢门,一股比走廊里更难闻的恶臭立即从里面冲了出来。
看守吆喝道:⑤“玛丝洛娃,过堂去!”随即又带上牢门,等待着。
⑥过了两分钟光景,一个个儿不高、胸部丰满的年轻女人,身穿白衣白裙,外面套着一件灰色囚袍,大踏步走出牢房,敏捷地转过身子,在看守长旁边站住。
这个女人脚穿麻布袜,外套囚犯穿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显然有意让几绺乌黑的鬈发从头巾里露出来。
她的脸色异常苍白,仿佛储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新芽。
那是长期坐牢的人的通病。
她那双短而阔的手和从囚袍宽大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脖子,也是那样苍白。
她那双眼睛,在苍白无光的脸庞衬托下,显得格外乌黑发亮,虽然有点浮肿,但十分灵活。
其中一只眼睛稍微带点斜睨的眼神。
她挺直身子站着,丰满的胸部高高地隆起。
她来到走廊里,微微仰起头,盯住看守长的眼睛,现出一副唯命是从的样子。
看守长刚要关门,一个没戴头巾的白发老太婆,从牢房里探出她那张严厉苍白而满是皱纹的脸来。
2017届高考小说复习之情节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三、规范答题——灵活运用模板 根据小说信息,灵活运用答题模板。 模板一 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 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 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 书。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 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 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 新有味道,琅琅上口(原卷如此。应为“朗朗上口”——编 者注)。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 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 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 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 “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栏目 导引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题印证] (2015·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木心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 事。“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 于—— 回家啰! 走出山门时,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 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
情节。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栏目 导引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题干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 示例 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017年高考小说阅读综合训练
2017年高考小说阅读综合训练小说阅读综合练习一、北京,南京(侯发山)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致于晚上都睡不着,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
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想住了就住下来。
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
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
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
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
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
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
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
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
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
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
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
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
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
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
就没有去。
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
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2017年高考语文分类解析 考点14 小说阅读
考点14 小说阅读1.[2017·全国卷乙卷·T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2017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模板(实用)
第17页,共39页。
⒊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 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
•
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
③对文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 掌握常用答题模式
• 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是一个……(思想 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 人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 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第5页,共39页。
• 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 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 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 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 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 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 “探究情节结构是否合理”类题目的解题方
略
• (一)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 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 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 3.请你谈谈对××人物的看法。(典例一就属于第二 种提问方式,只不过略加变化而已。典例二属于第三 种提问方式。)
第31页,共39页。
• (二)解题思路
• 1.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提出有探 究意味的观点。
• 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 门见山,直接入题。
【小说精读】2017年浙江卷高考题 :一种美味
【小说精读】2017年浙江卷高考题:一种美味编者寄语杨绛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巩高峰笔下的“美味”,现在更多的人是很难理解的,一条没有吃到的鱼怎么会被夸张成美味?那条死去的鱼眼里怎么还会闪着一丝诡异的光?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题《一种美味》,被浙江省29万高考考生吐槽。
可一位网友的妈妈读完这篇文章后却很有感触。
她说,只有经历过那种物质匮乏、精神匮乏的年代的人,才能读懂这篇文章。
一位外婆读完这篇文章后眼泪婆娑,她明白那锅“鱼汤”的味道。
那么到底是需要经历怎样的人生才能读懂这篇文章呢?读过《一种美味》,你才会明白杨绛的话所富含的深厚哲理。
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一种美味作者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
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
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故事开端:通过对比衬托,介绍了“他”把草鱼捧到母亲面前后所获得的前所未有的感受。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
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
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
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
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精彩细腻的心理描写,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使文章情节富于变化,突出了“鱼”的小,更突出了家人对“鱼”的珍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三小说阅读试题(一)一、【2016年高考江苏卷】会明沈从文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
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地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
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
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
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地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都督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
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
“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
“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插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摇头,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着烟管一面说……⑥因为这慷慨的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回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木子弹箱安置了它,到第二天一早,木箱中多了一个鸡卵,第三天又是一个,他为一种新的兴味所牵引,把战事的一切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
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
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啁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
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膊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
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
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
”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
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
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
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
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有删改)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6分)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4分)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分)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6分)二【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
他是她的一切。
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
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
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
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
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
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
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
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
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
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
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
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
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
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
”她说,“你好像很焦急。
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1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2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3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8分)三、【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
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
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起来。
①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马骁驭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也还不错。
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旧的。
马骁驭心里打了一个闪,想起了母亲。
也许是注意到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马骁驭说,你真有心。
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马骁驭说,不知道。
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妈妈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
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吮手指头,发呆,神情漠然。
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皮妈妈”,一个是没有奶的“绒布妈妈”。
结果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猴子只会在饿了时才去“铁皮妈妈”那里吃奶,绝大多数时间,它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里。
这个实验说明,母亲并不仅仅意味着有食物,还要有温暖的怀抱。
温暖的怀抱对小猴子来说非常重要。
马骁驭说,不愧是心理学博士,太有意思了。
吴秋明笑道,所以我每次去儿童村,都要一个个挨着去拥抱那些孩子。
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我会多抱他们一会儿。
我给不了他们一个完整的家,但至少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
我知道那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也许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何况我不仅仅是“绒布妈妈”,我还有温暖,有心跳,有笑容。
我真心爱他们。
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拥抱吴秋明的冲动。
他暗想,也许吴秋明没有意识到,这拥抱其实是彼此需要的。
她作为一个女人,肯定有做母亲的天性,每周和孩子们一起待一天,彼此都有益处。
何况,一个长期单身的女人,也是需要拥抱的。
到了西郊,停好车,他们一起走入一条小巷。
吴秋明虽然个子矮小,步子却很大。
马骁驭感觉和她走在一起速度蛮接近。
进入一条小巷,眼前出现了一个四木门。
马骁驭一眼看到了门旁边挂的牌子——某某市第一儿童村。
吴秋明熟门熟路地进入,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围上来叫吴妈妈。
吴秋明左揽右抱,踉跄地往里走,和迎上来的老师们一一握手,并把身后的马骁驭介绍给他们。
后院停着一辆卡车,几个老师在搬运卸下来的纸箱,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在帮忙搬。
马骁驭也连忙过去帮忙,但被老师们阻止了,她们热情地把他拉进办公室,要他喝茶。
马骁驭咨询了老师们很多关于孩子的问题。
这些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和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有许多不同。
马骁驭边听边产生了做课题研究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