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诊断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乳腺疾病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MRI诊断教学文稿

乳腺疾病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MRI诊断教学文稿
1、青春期 ●乳腺主要为腺体组织,呈均匀(jūnyún)致密影 ●皮下脂肪及腺体间脂肪呈磨玻璃样密度 ●乳腺导管呈放射状分布 2、成人期、哺乳期 ●腺体增殖,脂肪增加,腺体呈结节状致密影 3、老年期:腺体萎缩 ●主要为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 ●表现为低密度背景上向乳头方向集中的索条状及网
状影
第二十三页,共135页。
第四十一页,共135页。
边缘(biānyuán)光滑、分叶状肿块-浸 润性癌
不规则形,边缘毛刺(máocì)肿块-浸润性癌
第四十二页,共135页。
动态增强(zēngqiáng)曲 线类型及意义
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Ⅰ型:单相型,逐渐上升型 诊断(zhěnduàn)良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第二十页,共135页。
脂 肪 型
多 量 腺 体 腺 体 型
第二十一页,共135页。
(shǎoliàng)
少 量
腺 体 型
致 密

(zhìmì)
正常(zhèngcháng)乳腺 X线分型
脂肪型 少量(shǎoliàng)腺体型 多量腺体型 致 密型
第二十二页,共135页。
不同(bù tónɡ)年龄阶段乳腺的 不同(bù tónɡ)表现
II型:平台(píngtái)型
第四十五页,共135页。
III型:流出型,速升速降型
第四十六页,共135页。
强化(qiánghuà)类型
局灶性强化 融合片状 点状: 成簇:不均匀,直径大于5mm 节段性 导管强化: 导管的线状或分支(fēnzhī)状强化,需穿刺(癌的
可能大于纤维囊性变) 团簇状强化恶性可能更大 钼靶无异常者阳性预测值较低
第二十八页,共135页。
乳头不同(bù tónɡ)程度强化,皮肤无强化

临床培训磁共振临床基础知识及读片方法演示文稿

临床培训磁共振临床基础知识及读片方法演示文稿

临床培训磁共振临床基础知识及读片方法演示文稿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核磁现象对人体进行成像的医学检查方法。

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掌握磁共振临床基础知识及准确的读片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磁共振临床基础知识1. 磁共振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内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通过改变外加静磁场和高频电磁辐射的频率,使原子核磁矢量发生受迫的能量变化,再通过梯度磁场和高频线圈的变化,得到不同组织的磁共振信号。

2. 磁共振扫描序列常用的磁共振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序列、T2加权序列和增强扫描序列。

T1加权序列适用于显示解剖结构;T2加权序列适用于显示病变;增强扫描序列适用于观察病变血供情况。

3. 磁共振影像解剖结构磁共振影像解剖结构包括脑、胸腔、腹部等。

脑部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脑组织的异常结构和病变,胸腔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肺部病变,腹部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腹部脏器的异常结构和病变。

二、磁共振读片方法演示1. 读取序列及参数设置打开磁共振图像,选择所需的扫描序列,设置合适的窗宽窗位以显示图像细节。

根据病情需求,合理调整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和翻转角度等扫描参数。

2. 图像评估与患者信息核对首先评估图像清晰度,包括图像边界清晰、病变显示是否明确等。

其次,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确保与图像信息一致。

3. 解剖结构观察根据磁共振图像,观察和评估解剖结构是否正常。

比如,脑部磁共振图像应注意观察脑回、脑室、脑实质等结构是否完整,有无异常信号等。

4. 病变辨析与分析在图像上观察和分析病变,包括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等特征。

通过比对不同序列的信号强度和特点,辅助判断病变的性质,如囊性、实质性、出血等。

5. 诊断意见与建议根据图像观察和病变分析,提出诊断意见,并结合临床病史,给出治疗或随访建议。

例如,病人脑部磁共振图像上显示出一颗直径较大的肿瘤,可以提出肿瘤的初步诊断,并建议行进一步的组织活检或手术切除等治疗措施。

MRI腹部诊断及技巧学习教案

MRI腹部诊断及技巧学习教案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duō fā)。
瘤体由血窦组成 MRI表现 平扫:类圆形,边界清楚(qīng chu), T1WI为均 匀性低信号,T2WI上随回波时间延长, 血管瘤的信号强度递增,直至超过胆囊 信号,称为“灯泡征”。
第9页/共58页
第十页,共58页。
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的强化特 点 瘤体边缘先出现结节状强化,与血管 信号相 近 随时间推移,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 信号逐 渐减低 ,直至 全瘤充 填,信 号与正 常肝相 同 瘤体较大者中心可始终保持低信号 部分肿瘤先从瘤体中心开始强化,再 向周围( zhōuwéi)扩展 瘤体小时可一开始就呈全瘤强化
平扫T1WI
平扫T2W第I 14页/共58页
第十五页,共58页。
动脉 (dòngm ài)期
静脉 (jìngm ài)期
(四)转移性肝癌(ɡān ái)
以消化道和胰腺肿瘤(zhǒngliú)转移多见 影像学表现 平扫:大小不等的多发圆形、类圆形病灶,T1WI上为
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缘(biānyuán) 光整或不光整,常有坏死。有时在病灶中央 出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小圆形影, 称为“牛眼征”。
、高信号,但信号强度存在差异(chāyì) (3)病灶大小、数目
第4页/共58页
第五页,共58页。
MRI异常(yìchán(g平)表扫)现

肝形态(xíngtài)变化
变 数




平扫T1WI
(bìngbiàn)
小病 变

第5页/共平58页扫T1WI
第六页,共58页。
平扫T2WI
(增强

核磁诊断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核磁诊断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核磁诊断二、课程背景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核磁诊断能力,培养具备实际操作和诊断能力的专业人才,特设计本课程。

三、课程目标1. 理解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2. 掌握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学会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图像,提高诊断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课程内容1. 核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现象- 核磁共振成像设备- 核磁共振成像参数2.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序列技术- 平扫与增强扫描- 功能成像3. 核磁共振成像图像分析- 图像基本特征- 图像诊断方法- 常见疾病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4. 核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 常见疾病诊断- 介入治疗- 质控与评估5. 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操作与维护- 设备结构- 操作规程- 设备维护与保养6. 案例分析- 病例分享- 图像解读- 诊断与讨论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核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技术、图像分析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提高学生的诊断能力。

3. 实验法:在实验室进行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操作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4.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互动能力。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在病例分析过程中的诊断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核磁共振成像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核磁共振成像学》、《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应用》等。

2. 多媒体课件:包括核磁共振成像原理、技术、图像分析等内容。

3. 实验设备: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4. 病例库:收集典型病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安排1. 学时:共计32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8学时。

骨关节病MRI诊断完成演示文稿

骨关节病MRI诊断完成演示文稿
❖ 临床症状为进行性疼痛和病变处的软组织肿胀。
第76页,共79页。
MRI表现
1.肿瘤区正常髓腔,骨皮质结构消失,病变边 缘清楚,外形不规则,肿瘤常破坏骨皮质, 形成软组织肿胀。
2.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或低、等、高混杂信号,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破坏的骨 皮质、骨膜增生及周围软组织肿块以T2WI、 STIR显示为佳。
第74页,共79页。
第75页,共79页。
骨肉瘤
❖ 骨肉瘤起源于骨的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成 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额性骨肿瘤。
❖ 肿瘤有广泛坏死、液化及囊腔形成,有时瘤内可见散在 的沙粒样骨质。
❖ 好发两个高峰,分别为10-20岁和60岁以上。青壮年 病变多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最常见于膝关节周围; 大于50岁患者病变部位以中轴骨和扁骨多见。
Ⅰ度和Ⅱ度常由半月板变性所致,Ⅲ度则为半月板撕裂。
第21页,共79页。
如箭 头所 示局 限点 片状 高信 号
第22页,共79页。
如箭 头所 示条 片状 高信 号
第23页,共79页。
高信 号达 到并 通过 半月 板边

第24页,共79页。
第25页,共79页。
❖ SE-T1加权序列不作为诊断半月板损伤的依 据,确定半月板损伤时须T2加权和STIR序列 为准,有时需要结合三维重建图像来观察。
3.早期在T2WI上可见双线征,即内侧高信号和外侧低信 号的两条平行线,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特征性 表现之一
4.可伴髋关节积液和病变周围骨髓水肿,水肿范围可延 至股骨颈。
第44页,共79页。
第45页,共79页。
第46页,共79页。
第47页,共79页。
第48页,共79页。

肩关节疾病MRI诊断讲课文档

肩关节疾病MRI诊断讲课文档

呈高信号
❖3
T2WI上肩袖信号增高且累及肌腱全层
Carrino等将肩袖撕裂分7级。0级:肌腱正常;1级:距附着点1cm肌腱信号(T1WI或 PDWI)增高;2级:肌腱炎, T2WI上信号增高,但未累及肩关节上面(同Neer2级) 3级:退行性变, T2WI上一个或多个高信号区,未达部分撕裂诊断标准;4级:部分撕裂 , T2WI上肌腱信号明星增高,且累及肌腱上下面。5级,肌腱近乎全层断裂,但有少许肌 纤维完整;6级:肌腱全层断裂,无肌腱挛缩;7级:肌腱全层断裂伴肌腱挛缩。
第六页,共47页。
PDWI
左侧斜冠状位示肩袖全层撕裂, 58岁的男性患者
T2WI
MR arthrogram
PDWI:肩袖实质局限性缺失(长箭头所示);T2WI:撕裂口信号增高(长箭头所示) ; MR arthrogram:造影剂充填肩袖缺口(长箭头所示) 、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三角箭头所 示)。
左岗上肌肌腱可见肩峰的压迹,T1WI斜 冠状位显示最清楚。
第三十页,共47页。
T1WI
T2WI
岗上肌肌腱形态扭曲,TIWI和T2WI均可见局灶性信号增高区(短箭头);也可发现
中量关节积液(长箭头)。关节镜证实无关节损伤,外科行肩峰前部切除术,岗上肌
腱呈myxoid变性伴轻度炎症。
第三十一页,共47页。
程度肌腱回缩。 ❖ 平片可见肱骨小结节骨折
第十九页,共47页。
0级:关节镜证实的正常岗上肌肌腱,19岁女性患者
斜失 T1WI
T1WI:边缘清楚,均匀低信号
轴位GE MR arthrogram
GE MR arthrogram:完整的肌腱(箭头),
无造影剂渗漏,肱二头肌腱居中
第二十页,共47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颅内肿瘤MR信号特点:
在T2加权图像上,某些肿瘤可 呈等信号,如脑膜瘤,结肠癌或 前列腺脑转移,少突胶质细胞瘤, 淋巴瘤以及成人髓母细胞瘤等。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颅内肿瘤MR信号特点:
信号强度均匀的颅内肿瘤绝大多数 是良性的,信号强度明显不均匀的颅内 肿瘤,多半是恶性的;囊变或坏死在T1 加权图像上呈较肿瘤更低的信号,在T2 加权图像上呈较肿瘤更高的信号,出血 若处于亚急性期,均呈高信号,钙化明 显时,都表现为低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颅脑MRI正常表现
T1WI
T2WI
FLAIR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中心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Cranial bone and Soft Tissue
(骨与软组织)
Epicranium and subcutaneous
自旋回波(spin echo SE)序列

用 序
反转恢复(inversion recovery IR)序列
列 时间飞跃效应(time-of-flight
effects)的MRA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自旋回波(spin echo SE)序列
T1加权成像显示组织解剖结构 较清晰,但T2加权成像对发现 病灶较敏感;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MRI信号
MRI信号强度与组织的驰豫时 间、氢质子密度、血流(或脑脊液) 流动,化学位移与磁化率有关,其 中驰豫时间即T1和T2时间对图像对 比起了重要作用,它是区别正常组 织,区别正常与异常组织的主要 MRI诊断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MRI信号 长T1表示在T1WI中呈低信号,短 T1表示在T1WI中呈高信号; 长T2表示在T2WI中呈高信号,短 T2表示在T2WI中呈低信号。
{ 床
应 一般适应证 用 非适应证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非适应证 急性颅脑外伤 包括颅骨骨折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禁忌证:
1,带有心脏起博器及神经刺激器者
2,曾做过动脉瘤手术及颅内带有动脉瘤 夹者
3,曾做过心脏手术,并带有人工心脏瓣 膜者
4,有眼球内金属异物或内耳植入金属假 体者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中心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临 主要适应证
{ 床
应 一般适应证 用 非适应证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主要适应证
1,脑血管病变:脑梗塞、脑出 血的亚急性和慢性阶段,各种脑 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和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轴突弥漫性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主要适应证 2,脑转移瘤:增强扫描能提 高诊断效果。 3,脑积水 4,脑白质及变性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MRI信号
在T2WI中,T2时间短物质(如亚急 性血肿周缘的含铁血黄素)和顺磁性物 质(如黑色素)均表现为低信号,(可 动性)氢质子密度的组织如钙化,皮质 骨以及含空气者仍呈低信号,高信号表 示组织如水肿组织的T2时间长。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颅内肿瘤MR信号特点:
绝大多数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 (或)细胞外自由水增多,在T1加 权图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 上呈高信号,构成了这部分肿瘤信 号变化的共同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自旋回波(spin echo SE)序列
常 用 反转恢复(inversion recovery IR)序列 序 列 时间飞跃效应(time-of-flight
effects)的MRA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反转恢复(inversion recovery IR)序列
IR序列的抑脂(水)成像,该 序列保留了T2WI发现病灶较敏感 的优势,又能将脑室及蛛网膜下腔 的脑脊液抑制成低信号,这样,一 方面可以消除伪影的来源,还可用 来发现被脂肪或脑脊液的高信号所 掩盖的病变,如脑室旁的腔隙性脑 梗塞灶。
MRI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位置固定,不受 呼吸,心跳,胃肠蠕动及大血管 博动的影响,运动伪影很少,而 磁共振又无骨质伪影的干扰,所 以MRI对脑和脊髓病变的效果最 佳。
30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中心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总之来说,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 性病变往往都有相应的磁共振特征, 有的表现为形态学改变,有的表现 为信号异常,有的形态与信号均有 改变,结合病史,临床改变与化验 检查,大多数病例可以作出定位与 定性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自旋回波(spin echo SE)序列
常 用 反转恢复(inversion recovery IR)序列 序 列 时间飞跃效应(time-of-flight
effects)的MRA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MRA
无创伤性地显示颅内血管情况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检查技术
常规做横断面的T1、T2、 IR及矢状面的T1或T2加权,必 要时加冠状面成像及MRA,部 分病例需用Gd-DTPA增强, 增强扫描一般只做与平扫相对 应的T1WI。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MRI信号
在T1WI中,低信号通常说明组织如 骨骼肌的T1时间长,(可动性)氢质子 密度的组织如钙化、皮质骨以及含空气 者也呈低信号,高信号常常表明组织如 皮下脂肪、粘液的T1时间短,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MRI信号
亚急性血肿含有正铁血红蛋白, 呈高信号,注射Gd—DTPA之后, 一些正常组织或异常由于T1时间缩 短亦呈高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颅内肿瘤MR信号特点:
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T1和T2 时间延长程度上有所差异,但总 体上讲,肿瘤T1和T2时间延长 程度尚不足以作肿瘤定性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颅内肿瘤MR信号特点:
在T1加权图像上,某些肿瘤可整体 或局部呈高信号,提示肿瘤内含有一些 较特殊成分。如颅咽管瘤,胶样囊肿, 脂肪瘤,皮样囊肿,畸胎瘤,错构瘤, 出血性肿瘤以及黑色素瘤转移等。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主要适应证
6,各种颅脑先天发育畸形 7,颅神经病变 8,手术前精确诊断与术后随访
返 回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临 主要适应证
{ 床
应 一般适应证 用 非适应证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一般适应证
1,颅脑原发肿瘤 2,囊肿 3,颅内感染性疾病
返 回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
临 主要适应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