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什么是五大产业趋势
什么是五大产业趋势五大产业趋势是指当前和未来五大领域中发展迅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创新空间的产业方向。
这些趋势不仅涵盖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包括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以下将对五大产业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第一大产业趋势:新能源和清洁技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渐提高,推动了新能源和清洁技术的快速发展。
清洁技术包括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环保技术,如能源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增长。
新能源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动。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强制性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
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成本不断下降,效率不断提高,已经具备了与传统能源竞争的实力。
同时,电动汽车的发展也为新能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预计未来几十年,新能源和清洁技术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第二大产业趋势: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是当前科技行业最热门的领域之一,也是未来五大产业趋势中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
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和模仿人类智能的技术,通过学习、推理、感知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来模拟人类的智力。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大数据和算法来让机器能够自动学习和适应环境。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中,包括金融、医疗、制造、交通等。
它们在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算法和硬件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多样化和普及化。
五大产业趋势中,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在未来几十年里颠覆传统产业,引领新的产业革命。
第三大产业趋势:大数据和数据分析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成为了当前和未来的热门话题。
大数据指的是海量、高速、多样化的数据,数据分析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的技术和方法。
浅析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浅析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徐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也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工业城市。
作为江苏省境内的重要城市,徐州一直以来都是工业重镇,以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为主。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徐州也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
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浅析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
一、先进装备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是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徐州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
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徐州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未来,徐州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制造:徐州先进装备制造业将加大对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引进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高端装备制造:徐州将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先进轨道交通设备等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产业升级:通过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合作,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投入,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提升。
二、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是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新材料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未来,徐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绿色环保:徐州将加大对环保型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材料生产过程的环保性,并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高性能材料:徐州将重点发展功能性材料、复合材料、特种材料等高性能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 智能材料:徐州将加大对智能材料的研发力度,推动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融合,实现材料的智能化和功能化。
三、新能源产业1. 太阳能产业:徐州将加大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环境的五大趋势性变化
ʌ经济学文摘ɔ十四五 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环境的五大趋势性变化刘振中∗十四五 时期ꎬ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ꎮ在国际环境方面ꎬ世界经济进入大国博弈新时期ꎬ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变革ꎬ全球价值链㊁供应链正在重构ꎬ新一轮科技革命㊁场景应用革命㊁产业变革同步爆发与世界经济版图调整成为时代发展主线ꎮ在国内环境方面ꎬ我国将由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ꎬ国际规则和国内战略面临重大转变ꎬ工业化进入深度提升后期ꎬ城镇化进入高质量转型后半场ꎬ改革向全方位㊁深层次系统推进ꎬ对外开放向高水平㊁宽领域迈进ꎮ一㊁全球供应链布局发生变化ꎬ国际竞争规则重置当前ꎬ中美贸易摩擦不断ꎬ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生产组织网络正在发生重大变化ꎬ世界经济结构㊁经济地理和经济格局面临重构ꎬ赛场在重建㊁赛道在转变㊁规则在重制ꎬ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挑战ꎬ也为我国成为新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㊁新竞争赛场地的主导者提供了机遇ꎮ(一)全球新的经济圈正在逐步形成ꎬ供应链区域化特征明显增强全球供应链有从开放性 全球模式 向区域化 俱乐部模式 转变的趋向ꎬ由以欧美日韩主导研发设计㊁技术供给㊁品牌营销㊁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生产ꎬ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家承担加工组装制造ꎬ中东㊁拉美㊁澳大利亚及俄罗斯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特征的开放性 金三角循环 格局ꎬ逐渐演变为以美国为主导ꎬ加拿大㊁墨西哥及其他相关协定国共同组成的北美经济圈㊁欧盟经济圈及以东亚为核心的亚洲经济圈 三足鼎立 格局ꎮ全球产业链中原有互补性㊁合作性产业体系转向替代性㊁竞争性产业体系ꎬ这将倒逼我国加快构建 以我为主 的供应链ꎬ向供应链高附加值环节攀升ꎬ掌握分工网络的主导权ꎮ据麦肯锡公司测算ꎬ2013年以来区域内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提高2 7个百分点ꎬ目前欧盟28国和亚太地区超过半数的商品贸易在区域内进行ꎮ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ꎬ疫情防控也可能会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扭曲和利用ꎬ一些国家可能会以维护本国公共健康之名ꎬ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ꎬ全球范围内 零库存 配置资源生产方式也让各国担忧供应链 中断 风险ꎬ可能加剧供应链本土化㊁分散化ꎮ(二)全球供应链布局导向出现新变化ꎬ从成本节约转向成本降低与风险分散欧美发达国家为扭转因过度倚重虚拟经济导致经济结构失衡㊁经济危机加重的局面ꎬ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ꎮ同时ꎬ越南㊁印度等新兴国家工业化步伐加快ꎬ劳动力㊁土地㊁能源㊁环保等∗作者简介:刘振中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ꎮ十四五 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环境的五大趋势性变化成本优势显著ꎬ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将直接跨过中西部地区向东南亚国家转移ꎮ中美贸易摩擦更加速了这一趋势ꎬ许多跨国公司纷纷按照 中国+1 的思路ꎬ即在中国之外再建其他生产基地ꎬ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规避中美贸易摩擦风险ꎮ我国产业外迁压力增大ꎬ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受挫ꎬ产业接续发展的 中国雁阵 发展路径发生改变ꎮ从国内产业转移看ꎬ以纺织业为例ꎬ我国纺织业转移动力逐渐减弱ꎬ中西部地区除新疆外ꎬ多数省(区㊁市)纺织业在调结构过程中增速不断回落ꎮ同时ꎬ据广东省统计数据显示ꎬ2018年广东省共有1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地区ꎮ对广东省9000家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ꎬ计划在海外投资的企业占19 5%ꎬ持观望态度的占38%ꎬ40%的企业认为外迁趋势还会持续ꎮ在此背景下ꎬ 十四五 时期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㊁结构不合理问题可能更加突出ꎮ(三)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大调整ꎬ 三降 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变化新动向从国际合作与贸易发展趋势看ꎬ国际关税㊁贸易壁垒等因素推高了各环节运行成本并降低了生产效率ꎬ使跨国公司管理模式发生变化ꎬ 三降 即降关税㊁降壁垒㊁降补贴成为应对国际贸易规则变化的新动向ꎬ但全球南北经济不平衡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不一致ꎬ使全球贸易自由化难以实现ꎮ在此背景下ꎬ按 朋友圈 做生意盛行ꎬ区域性 三零 (零关税㊁零壁垒㊁零补贴)成为国际贸易新趋势ꎮ随着全球经济 东快西慢㊁南升北降 格局的持续演进ꎬ中国㊁印度㊁东盟等亚洲板块快速崛起ꎬ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博弈进一步加剧ꎬ贸易摩擦将常态化ꎬ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㊁资本㊁人才㊁技术等要素资源难度增大ꎬ全球经济区域性发展态势将更加明朗ꎮ(四)对外开放挑战与机遇并存ꎬ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有望提升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背景下ꎬ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制造业回流政策ꎬ将高附加值㊁高技术含量的环节和产业撤出我国ꎻ另一方面ꎬ不断构筑先进㊁核心技术外溢壁垒ꎬ切断我国技术引进吸收路径ꎮ在我国诸多领域 技不如人 ㊁受制于人及关键领域 卡脖子 技术瓶颈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的情况下ꎬ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将放缓ꎮ但这种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也为我国带来了用好两种资源㊁两个市场ꎬ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历史机遇ꎮ第一ꎬ劳动密集型的制造环节外迁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ꎬ将倒逼我国企业向研发设计㊁品牌营销等高技术含量㊁高附加值环节攀升ꎬ主动构建以我国为主导的区域性 三链 ꎮ第二ꎬ我国在消费品工业和原材料型重化工业积累了一批优质产能ꎬ可借助 一带一路 建设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ꎬ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跨国公司ꎬ推动我国从产品输出向设备㊁技术㊁服务㊁品牌和标准输出转变ꎮ第三ꎬ当前我国疫情已取得好转ꎬ经济逐步恢复正常运行ꎮ北美㊁欧盟等正试图推行制造回流ꎬ但其为疫情 重灾区 ꎬ部分产业反而大概率向中国转移ꎮ从东亚㊁东南亚及南亚等区域看ꎬ日韩制造业比较优势不及我国ꎬ越南㊁缅甸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难以承接如此大规模的生产制造体系ꎮ我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更是无可替代ꎬ有望成为全球资本资产的 避风港 ꎮ二㊁科技㊁场景㊁产业 三大变革 可能同步发生ꎬ新的先进生产力持续孕育后有望爆发历史上ꎬ每一次周期性繁荣都得益于技术革命的推动ꎮ当前ꎬ以人工智能㊁生物㊁新材料等2020年第20期/总第2964期为核心的新兴技术正在群落性涌现㊁交叉融合㊁快速渗透㊁加速迭代ꎬ商业化应用场景集中迸发ꎬ科技㊁场景㊁产业 三大变革 可能同步爆发ꎮ(一)世界经济进入康波周期 转换点 ꎬ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即将孕育新一轮的爆发过去两百年来ꎬ全球经济的每一次长周期变化都折射出重大科技革命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ꎬ全球经济每一次周期性繁荣都得益于技术革命的推动ꎬ但新技术对生产力推动的潜力逐渐耗尽之后ꎬ世界经济将进入衰退和调整期ꎮ从全球经济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看ꎬ全球经济可能正处于经济增长两个长周期之间的衰退和调整阶段ꎬ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应是经济长周期的转折点ꎮ当前ꎬ以人工智能㊁新材料㊁新能源㊁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愈加突出ꎮ从长周期历史经验看ꎬ未来15~20年新一轮技术革命可能带领全球经济进入下一个长周期繁荣阶段ꎮ(二)新技术簇群涌现㊁交叉融合㊁持续迭代ꎬ科技正在加速转化为生产力从历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看ꎬ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往往有一定时滞ꎮ而从当前看ꎬ世界科技发展处于快速进步中ꎬ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纷至沓来ꎬ并具有群落性㊁高频更迭性㊁交叉融合性和快速转化性特征ꎬ形成了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兴技术群落ꎮ5G通信㊁虚拟现实/增强显示等在数字技术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技术凸显了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ꎬ新生物技术(如仿生㊁生物工程等)㊁新材料技术(如石墨烯㊁生物材料等)㊁新能源技术(如光伏㊁氢能㊁核聚变等)不断取得突破并迅猛发展ꎮ新兴技术群落大都具有颠覆性的影响力ꎮ在美国的工业时代ꎬ电视机的普及使用耗费了26年ꎬ收音机的普遍应用用了31年ꎬ电话的普及用了35年ꎬ而电的普及则用了更长的46年ꎮ但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后ꎬ各种技术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形成范围更广㊁程度更深的交叉融合ꎬ新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不断催生ꎬ进而使数字技术在数字化时代普及的速度更快ꎮ如个人电脑(PC)的普及用了16年时间㊁移动电话的普及用了13年时间㊁互联网的普及用了7年时间ꎬ而社会化媒体的普及时间则更短ꎬ仅用了5年时间ꎮ当前ꎬ技术普及的速度还在加快ꎬ迭代周期还在缩短ꎬ未来可能出现一项新技术正在进行商业转化的同时又出现了更新的技术变革ꎮ(三)部分领域应用场景孕育ꎬ科技正在悄然改变人类生活在人工智能的牵引下ꎬ大数据等新技术逐步与各行业深度融合ꎬ并集中涌现在各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场景中ꎮ例如ꎬ在家居场景中形成了以 智能语音操作系统 为核心的智能家居ꎬ在汽车场景中出现了以 智能驾驶 为核心的机器大脑ꎬ在医疗场景中实现了远程医疗ꎬ在购物交易和身份识别场景中出现了以 人脸识别 为核心的智能图像识别ꎬ等等ꎮAI商业化与人工智能相互作用ꎬ共同推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ꎮ截至2018年8月ꎬ全国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ꎬ以及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ꎬ总计大约500座城市已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ꎮ①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ꎬ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20亿元ꎮ②(四)新技术变革轮番驱动ꎬ新的产业变革正在蓄势待发受新技术变革的驱动和影响ꎬ传统的生产方式及产业体系逐渐转型ꎬ以与新技术相匹配ꎮ一①②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ꎮ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19 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深度研究和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ꎮ十四五 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环境的五大趋势性变化些依托于物联网㊁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平台型企业的信息交流成本大大降低ꎬ更加速了该类企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方式的创新步伐ꎮ此外ꎬ数据资源因其较强的流动性能很快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中扩散开来ꎬ进而提高其他要素的生产率ꎮ2018年ꎬ我国数字经济体量为29 91万亿元ꎬ较上年增加12 02%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至33 22%ꎮ«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提出的数字中国四大分指数中ꎬ数字产业增速最快ꎬ而产业互联网是此轮数字化进程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ꎬ并已进入发展黄金期ꎮ2018年ꎬ全球十大市值公司中(8家位于美国ꎬ2家位于中国)ꎬ7家是互联网科技公司ꎮ在世界经济弱增长态势下ꎬ各国都在试图抢占科技制高点ꎬ寻找新的经济动能ꎬ我国产业发展有望在全球经济竞争赛场中实现 弯道超车 ꎮ可以预测ꎬ技术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ꎬ将会重新调整各国间的实力对比ꎮ三㊁我国国际位势重大转变: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国际规则变化和国内战略变化叠加 十四五 时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ꎬ我国大概率将跨入世界银行分类的高收入国家门槛ꎬ新阶段我国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将发生变化ꎬ发展阶段转换㊁经济增速下行㊁国际竞争加剧ꎬ需要我国将发展模式㊁产业结构同步切换到高质量发展轨道ꎮ(一)我国产业发展即将走出20年来国际竞争的 舒适区 ꎬ守住发展中国家地位面临巨大压力加入WTO后ꎬ在WTO协定各项具体义务上ꎬ我国原则上享有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ꎬ但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快速上升ꎬ各国意欲通过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来维护自身利益ꎬ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应遵循 公平贸易 ꎮ例如ꎬ美国要求贸易伙伴不论是在投资㊁还是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需要与其保持异质性ꎬ并利用其在全球经贸规则制定中较强的主导权ꎬ加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限制和围剿ꎬ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㊁投资限制的举措和制度性安排明显增多㊁势头增强ꎮ同时ꎬ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逐渐掀起的区域贸易协定缔结浪潮而发生动摇ꎮ进入高收入国家后ꎬ我国原来享受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政策将要调整ꎬ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也将发生变化ꎬ基于发展中国家地位享受的WTO等优惠和差别待遇可能减少甚至取消ꎬ我国产业发展将走出 入世 20年来国际竞争 舒适区 ꎬ直面发达国家高精尖产业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产业的双重挤压ꎮ(二)我国发展速度呈收敛之势ꎬ高质量发展成为战略导向十四五 时期ꎬ我国大概率将跨入高收入国家门槛ꎬ新阶段我国发展战略㊁面临的国际规则及国际位势都将发生转折性变化ꎮ在过去30年中ꎬ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近10%ꎬGDP的世界占比已于2018年达15 86%ꎬ创造世界经济史上的 中国奇迹 ꎮ然而ꎬ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如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和外部需求环境(如资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强)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改变ꎮ虽然我国已涌现出一批资产规模庞大㊁销售收入可观的大型企业集团ꎬ但与欧美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相比ꎬ这些企业仅在规模上存在优势ꎬ在品牌竞争力㊁商业运行模式㊁创新能力㊁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距和短板ꎮ究其原因ꎬ我国产业长期以来采用粗放型发展模式ꎬ不仅造成科研投入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ꎬ科技与产业的对接与融合缺乏广度和深度ꎬ更导致很多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ꎮ2018年«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全球最2020年第20期/总第2964期具创新力企业百强榜单中ꎬ美国共有52家公司上榜ꎬ占据榜单的一半以上ꎬ我国共有7家公司上榜ꎬ与日本并列第二ꎮ为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ꎬ发达国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㊁加强科技创新㊁发展新兴产业ꎬ从而倒逼我国转变发展方式㊁优化经济结构㊁转换增长动力ꎮ根据国际经验ꎬ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变化ꎬ 十四五 时期我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向全球均值收敛ꎬ产业结构㊁发展模式也需要同步切换到高质量发展轨道ꎮ我国将全力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嬗变ꎬ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ꎬ推动由后发追赶型㊁借鉴型经济体向创新型㊁引领型经济体的历史跨越ꎮ四㊁我国发展阶段重要转型:浅层工业化向深度工业化转型㊁速度型城镇化向高质量城镇化转型根据工业化经典理论ꎬ我国已进入深度提升阶段ꎬ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ꎬ东中西部工业化发展不平衡ꎬ 两业融合 两化融合 水平不高ꎬ工业化深度不够ꎮ浅层工业化向深度工业化转型ꎬ为传统产业在转型中增长提供空间ꎬ也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创造机遇ꎮ同时ꎬ我国城镇化进入高质量转型后半场ꎬ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有望改变ꎬ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和数亿人口的城镇化ꎬ将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ꎬ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市场需求ꎮ(一)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ꎬ工业经济仍有很大市场空间2018年ꎬ我国人均GDP达9785美元ꎬ城镇化率为59 58%ꎬ第一产业的比重为7 19%ꎬ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0 65%ꎬ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2 16%ꎮ基于钱纳里模型判断ꎬ我国目前及整个 十四五 期间都将处于钱纳里模型中的工业化后期阶段ꎮ总体上ꎬ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ꎬ是进入工业化后期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要条件ꎮ我国工业化正处于浅层工业化向深度工业化转型的关键阶段ꎬ虽然过程较为艰辛ꎬ但也孕育着巨大的工业增长机会ꎮ首先ꎬ经过30多年的 铺摊子 ꎬ我国基本上具备了庞大的工业基础ꎮ但发达国家的工业增加值率一般在35%以上ꎬ我国则仅在26%~30%之间波动ꎮ我国工业 大而不强 ꎬ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水平不高ꎬ工业智能化㊁网络化㊁数据化程度有待提升ꎬ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度较低ꎬ加工深度不够ꎬ绿色制造有待加强等现状正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ꎬ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我国产业升级还有很大的空间ꎮ其次ꎬ工业化后期ꎬ我国资源要素环境发生重大变化ꎬ土地㊁资本㊁劳动力等传统要素支撑下的发展动能在减弱ꎬ而人工智能㊁数据㊁技术等新兴生产要素释放的动能在增强ꎮ除数据(知识)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外ꎬ劳动㊁资本㊁土地等生产要素间的 连接 和流动性因互联网㊁物联网的普及和推广而大大增强ꎬ进一步加快了科技创新的步伐ꎮ在新技术革命驱动下ꎬ生产方式㊁生产资源配置㊁生产体系等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关键所在ꎬ这也将从世界范围内改变或重构生产㊁制造㊁研发㊁投资㊁贸易等布局ꎮ随着人工智能㊁数据㊁技术等新兴生产要素动能持续增强ꎬ我国工业化仍具有很大市场空间ꎬ工业仍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ꎮ最后ꎬ在国家扶持及产业政策引导下ꎬ节能环保㊁新一代信息技术㊁生物㊁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将成为今后工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ꎮ(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进入融合发展阶段ꎬ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空间巨大在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ꎬ支撑我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依然是十四五 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环境的五大趋势性变化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ꎮ但从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水平看ꎬ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缺乏坚实的服务业做支撑ꎬ还不具备技术优势ꎬ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整体竞争优势ꎬ加之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ꎬ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先进的商业运营模式㊁强大的技术创新力等优势占据附加值较高的价值链高端环节ꎬ我国企业则被锁定在附加值较低的价值链低端环节ꎬ承担着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生产活动ꎬ面临 前有堵截㊁后有追兵㊁多重挤压 的严峻形势ꎮ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12年以后ꎬ我国服务业产出比重快速上升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56%~59%ꎬ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逐年提升ꎮ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直接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ꎬ由此形成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市场需求ꎬ产业结构正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快速转变ꎮ国际上衡量发达经济体的标准是双 70% ꎮ而我国目前是 双50% ꎬ在工业转型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需求下ꎬ生产性服务业还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ꎬ同时也将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ꎮ(三)城镇化追赶工业化ꎬ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当前ꎬ我国已进入城镇化的下半场ꎬ人口流向将产生显著分化ꎬ人口逐渐向直辖市㊁省会城市㊁计划单列市等一二线大城市聚集ꎬ大城市化及周边卫星城(共同形成都市圈)将持续崛起ꎬ而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将缺乏基本面支撑ꎬ这是全球城市化的普遍特征ꎬ更是当前我国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ꎮ按照一般工业化国家经验ꎬ在工业化后期ꎬ工业化超前㊁城镇化滞后ꎬ加快城市化进程就更有必要ꎮ201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9 58%ꎬ距发达国家还差15个百分点ꎬ因此ꎬ城镇化潜力巨大ꎮ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主导下ꎬ通过改变农民市民化程度低㊁成本高㊁面临的障碍多等问题ꎬ推动城镇化由以往的粗放型㊁城乡分割㊁不可持续发展㊁追求数量的速度型城镇化向集约型㊁城乡融合共享型㊁可持续发展㊁追求质量的高质量型城镇化转型ꎮ工业化超前㊁城镇化滞后的状况将在 十四五 期间发生转变ꎮ同时ꎬ城镇化的关键是人口城镇化ꎮ我国有近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ꎬ已成为全球商品消费第二大国ꎮ经过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ꎬ我国已有约4亿人口成为中等收入群体ꎬ但还有约10亿人未达到中等收入群体标准ꎬ仍有7亿人左右生活在农村ꎮ根据美国UNDESA统计和预测ꎬ亚洲地区城镇人口将大幅增加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ꎬ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迅速扩大ꎬ其兴起带来的超大规模多层次国内市场构成了我国的独特优势ꎬ产品需求升级加快ꎬ生物医药㊁康养㊁文化创意㊁教育培训等产业面临巨大发展空间ꎬ市场规模增长迅速ꎬ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ꎮ五㊁改革再出发:向全方位㊁宽领域㊁深层次系统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ꎬ围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国际经济新形势ꎬ我国推出了系统性㊁全面性和 敢于啃硬骨头 的改革ꎬ探索了诸多深层次㊁多领域㊁宽尺度的开放试点ꎮ 十四五 时期ꎬ新发展理念将引领我国改革开放迈向升级版ꎬ改革将进入显效期ꎬ开放迈向深化期ꎬ系统性改革与高水平开放联动将为产业发展清除障碍ꎬ创造更广阔的空间ꎮ(一) 修补式 政策单兵突进式改革边际效应递减ꎬ改革更加注重系统性1978年以来ꎬ我国在短短四十多年的时间取得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ꎮ但我国前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有几个特征:改革方向上ꎬ以 修补式 政策微调为主ꎬ通过渐进式改革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ꎻ改革方式上ꎬ以单兵突进为主ꎬ系统性不强ꎮ以价格改革为例ꎬ目前市场已成为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决定因素ꎬ但价格改革并不是一项单独的关于价格本身的变革ꎬ电力㊁铁2020年第20期/总第2964期路部门是否变革也同样会影响价格变革能否取得成功ꎬ这也正是价格在能源资源㊁公共事业㊁环保收费等领域存在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所在ꎮ因此ꎬ若国企改革㊁收入分配改革㊁政府改革等不能协同推进ꎬ即使价格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ꎬ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ꎮ从效果看ꎬ修补式调整和单兵突进式改革的边际效应在递减ꎬ甚至很难发挥实质性作用ꎮ例如ꎬ近几年在教育㊁医疗㊁房地产㊁金融等领域都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ꎬ但大部分情况下ꎬ都是 按下葫芦浮起瓢 ꎬ解决了一个问题ꎬ又会冒出来另一个问题ꎬ这正是进入深水区之后改革依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ꎮ 十四五 期间ꎬ我国改革主要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保障社会公平公正三个方面展开ꎮ改革将着眼于从整体上谋篇布局ꎬ更加注重改变以往 头疼医头㊁脚疼医脚 的改革方式ꎬ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㊁整体性㊁协同性ꎬ持续汇聚改革正能量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ꎮ(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进一步落实落地ꎬ产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性矛盾㊁政策性障碍有望破除党的十八大以来ꎬ改革进入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关键阶段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体部署ꎬ提出了一系列 啃硬骨头 动奶酪 的大改革ꎬ1500多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ꎬ涉及范围之广㊁触及利益之深㊁节奏推进之快前所未有ꎮ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巩固㊁增加㊁提升㊁畅通 八字方针不断落实ꎬ要素市场化和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ꎬ 放管服 改革力度加大ꎬ政府权力得到约束并规范行使ꎬ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上获得重大进展ꎬ制度性交易成本㊁市场性交易成本 双下降 ꎬ营商环境不断优化ꎮ以新药审批为例ꎬ近年来ꎬ药品审批改革速度加快ꎬ新药审批时间由过去的10~15年变成2~3年ꎮ随着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全面铺开ꎬ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ꎬ切实为企业减压降负ꎮ以深圳为例ꎬ2018年深圳减税降费约1418亿元ꎬ对工商业平均用电成本再降10%㊁规模以上高端制造业再降20%ꎬ减税为制造业企业带来大量现金流ꎬ为制造业振兴提供重要支撑ꎮ伴随金融改革有序推进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效提升ꎮ此外ꎬ国企改革㊁财税改革㊁农村土地改革㊁教育改革㊁医药卫生改革㊁司法改革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多点开花㊁以点带面ꎬ都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ꎮ 十四五 期间ꎬ随着系统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ꎬ改革的红利将逐渐释放ꎬ改革开始进入显效期ꎬ产业政策向普惠性㊁功能性转型ꎬ很多制度将更加完善㊁更加定型ꎬ产业政策将进入深度调整期ꎬ营商环境将进一步优化ꎮ六㊁ 十四五 时期应对产业发展环境变化与趋势的对策(一)有效应对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趋势ꎬ构建以我国为主的供应链组织网络利用东盟㊁东北亚㊁中东和非洲地区合作基础和我国成为全球疫情下资本 避风港 等有利契机ꎬ实施以我国为重心的区域供应链战略ꎬ积极构建中国 东盟㊁中日韩俄东北亚和以中国 中东㊁非洲地区为主的区域供应链ꎮ以我国优势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为核心ꎬ在 一带一路 倡议框架下主导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ꎬ将产品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ꎮ加快构建以我国为主的供应链组织网络ꎬ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ꎬ提高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势和抗风险能力ꎬ引领和推动全球供应链走向更高水平开放融合ꎮ(二)因应新一代信息科技变革趋势ꎬ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加快人工智能㊁5G㊁工业互联网㊁智能计算机及大型数据中心建设与升级ꎬ率先在人工智。
“十三五”规划期的四大产业发展战略
“十三五”规划期的四大产业发展战略2015-07-08 09:00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黄群慧贺俊核心提示:从中国来看,目前中国已成为一个工业和贸易大国,是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低、处于全球分工格局低端等问题,未来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原标题:“十三五”时期的产业发展战略从全球来看,在未来五到十年,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不断拓展,技术突破和业态创新将逐步融合产业边界,全球投资贸易秩序将加速重构,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出,服务贸易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重要地位将更加突出,服务业甚至研发活动都将呈现深入的产业内垂直分工的特征。
从中国来看,目前中国已成为一个工业和贸易大国,是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低、处于全球分工格局低端等问题,未来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十三五”时期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的定位、方向和政策都将面临重大的变化。
“十三五”时期应对产业结构升级思路进行重大调整:摒弃以往追求产业间数量比例关系优化的指导思想,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是提高生产率。
基于一般意义的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我国五年规划一般将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关系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比如,“十二五”规划提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10年的43%提高到47%。
但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并不存在一个严格意义的三次产业数量比例关系,尤其是在当今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各个产业边界日趋模糊的大趋势下,统计意义的产业规模数量比例指标作为政策导向的意义已经越来越小,寻求最优产业比例关系、进行“产业结构对标”的产业结构升级思路,其合理性和操作性的基础已越来越薄弱。
实际上,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本质是生产率高的部门逐步替代生产率低的部门成为主导产业。
浅析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浅析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摘要】徐州是一个拥有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城市,分别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
本文首先对这四大产业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它们目前的发展现状。
接着针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策略和技术创新与升级发展的建议。
在总结了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潜力和前景,强调了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徐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升级发展1. 引言1.1 引言徐州市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城市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条件。
近年来,徐州市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特别是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徐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本文将对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出这些产业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结合徐州市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提出了一些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和建议,以推动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徐州市未来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徐州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概述徐州市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壮大。
这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分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
首先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徐州市拥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政府的政策支持,该产业发展迅速。
在未来,徐州市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入和支持,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
其次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徐州市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
娱乐产业趋势分析:音乐、电影、游戏、综艺四大领域
娱乐产业趋势分析:音乐、电影、游戏、综艺四大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壮大,娱乐产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音乐、电影、游戏、综艺四大领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这四大领域的趋势进行分析。
一、音乐领域1.音乐IP化趋势逐渐明显随着音乐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音乐IP化呈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IP化让音乐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文化产业、娱乐产业之中,形成更为完整的产品体系。
例如,《一剪梅》、《长江之歌》等曾经风靡一时的作品,都已经成为了一种经典IP,能够通过影视、动画、游戏等多种媒介形式进行重复创作和使用。
类似这样的音乐IP化趋势,极有可能会在未来的音乐市场中持续得到发展。
2.社交化网络平台对音乐市场的升温社交化网络平台的出现,为音乐市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依托于人们的社交关系,音乐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给了音乐更多的交互机会,让音乐、艺人、歌迷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
可以预测,社交化网络平台会对未来的音乐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电影领域1.电影类型会趋于多元电影市场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不仅年龄群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都在不断地提高,观众自身背景和文化底蕴也在不断地升华,所以电影类型会趋于多元,不仅有爆款的动作、喜剧、科幻等类型,还会出现适合小众群体的电影。
2.电影格局会向着全球化迈进全球化是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之一,未来电影产业仍将逐步提升全球化水平。
无论是电影制作还是发行等环节,都需要对全球市场情况有着较深刻的了解,甚至多语种的电影呈现也会得到更多地发展。
在未来,随着全球化娱乐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优化,电影市场也必将走向全球化。
三、游戏领域1.游戏角色IP化成为趋势类似于动漫和电影领域中的角色IP化,游戏领域也有着同样的趋势。
不同于其他领域,游戏的角色IP更加浓厚,渗透性更强。
依托于丰富的游戏领域场景和背景,游戏角色IP逐渐脱离游戏主体,演变为独立的文化载体。
四大产业发展趋势
四大产业发展趋势四大产业是指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和第四产业(信息产业)。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四大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技术进步、绿色发展、交叉融合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探讨四大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进步是四大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给各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在农业领域,智能化的农机设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供应链的透明度。
在工业领域,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工艺的升级和智能制造的实现,实现了生产的高效、精准和自动化。
在服务业领域,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
在信息产业领域,5G通信技术的应用将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提供了更快速的数据传输和更稳定的网络连接。
可以预见,技术进步将继续推动四大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二、绿色发展是四大产业的重要方向。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和发展战略。
在农业领域,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
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广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
在工业领域,绿色制造将成为企业拓展市场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设计,可以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在服务业领域,绿色金融、绿色旅游、绿色教育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将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信息产业领域,绿色能源和智能能源管理将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推动电力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绿色发展是未来四大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交叉融合是四大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创新的推动,四大产业正日益融合和交叉,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农业和工业的融合将带来农业机械、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四大新能源产业将协调发展
《 划 》 ) 经 制 定 完 规 已
。 毕 , 目前 正 在 征 求 各 方 面 的 意 见 和 建 议 。 据 _ 悉 , 新 能 源 作 为 七 大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之 一 , 未 来 发 展 重 点 锁 定 在 核 电、 风 电、 太 阳 能 和 生 物 质 能 四 大 产 业 上 。 其 中 , 太 阳 能 和 生 物 质 能 发 电装 机 容 量 目标 基 本
布 实 施 , “ 二 五 ”期 间新 材 料 产 业 的 突 破 十 重 点 、 支 持 体 系 以 及 发 展 目标 即 将 得 以 明 确。 工 信部 人 士表 示 ,新材 料产 业 对于 支撑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 构 建 国 际竞 争 新 优 势 具 有 重 要 的 战 略意 义 。 据 介 绍 , “ 二 五 ”期 十 间 ,新 材 料 产 业 将 积 极 发 展 特 种 金 属 功 能 材 料 、 高 端 金 属 结 构 材 料 、先 进 高 分 子 材 料 、 新 型 无 机 非 金 属 材 料 、 高 性 能 复 合 材 料 和 前 沿 新材 料共 六大 类 别 。 规 划还 将 明确 , “ 二五 ”期 间将 组 织实 十 施 一 批 重 大 工 程 和 重 点 项 目,促 进 产 学 研 用 体 化 , 推 动 材 料 产 业 升 级 换 代 。规 划 要 求 , 力 争 到 2 l 年 建 立 起 具 备 一 定 自主 创 新 05
.s 广 士 十 二五 战 略 ,- l ●一・ "  ̄ - ・L L 新 兴产 和 发展 关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意 见 》( 称 “ 见 ”) 下 意 提
出 ,  ̄ 2 1年 , 广 东 全 省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产 l0 5 J 值 超 过25 亿 元 ,增 加 值 占生 产 总值 的 比重 . 万
四大趋势产业
四大趋势产业四大趋势产业是指当前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前景广阔的四个重要行业,包括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可持续能源和云计算。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行业在各个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在未来还将继续发展壮大。
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被认为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和驱动力量。
它利用计算机和机器学习算法,模拟和实现人类智能的各种能力,如推理、学习、感知和决策。
人工智能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医疗、金融、制造业等。
未来,人工智能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如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机器人等。
专家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将超过15万亿美元。
二、生物科技生物科技是利用生物学知识和技术来解决生物相关问题的学科,包括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生物医学等。
生物科技已经改变了医疗保健和农业领域,例如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已经用于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合成生物学已经用于生产有机化学品和生物燃料。
未来,生物科技将继续发展,为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三、可持续能源可持续能源是指能够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对未来能源供应造成威胁的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由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问题的存在,可持续能源正在逐渐取代传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流。
太阳能和风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能源形式之一,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可持续能源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和数据存储,而不是通过个人电脑或本地服务器。
云计算已经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例如在线教育、在线办公、云存储等。
未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云计算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这四大趋势产业在未来将继续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发展方向,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
同时,这些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隐私保护和道德问题(如人工智能的算法公正性),资源和环境压力(如生物科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安全和隐私问题(如云计算的数据保护)。
我国石化行业呈现四大新发展趋势
ndustries行业392023 / 11 中国石化民营石油化工企业在行业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0月17日,由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
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首届中国石油化工央企、国企、民营企业高层合作座谈会上做了行业最新判断—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已呈现四大新发展趋势:一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国向强国的跨越已进入到关键时期;二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已形成国企、民企、外企三足鼎立的全新产业结构;三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走出“短缺经济时代”,快速进入“大竞争”时代;四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正处于产能过剩调整期。
为此,李寿生建议企业扎实做好迎接“大竞争”时代的战略创新和技术创新,创造性地做好“大竞争”时代一流市场服务,加快培育全行业世界一流企业的典型。
本刊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底,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876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0%。
在377家石油和化工上市企业中,民营企业和民营相对控股企业有267家,占比70.8%。
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收入为4.65万亿元,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28.08%,其中石油化工类收入为4.11万亿元,行业百强企业资产总额为2.95万亿元,占全行业资产总额的17.7%。
百强企业利润总额为3386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29.96%。
面对新的行业趋势背景,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需要怎么做才能在“存量经济”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在业内的蓬勃发展对行业企业有何发展启示?记者注意到,在我国工业行业领域内,石油和化工企业在打造“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面表现突出。
而这其中,民营企业在行业内表现尤为突出。
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七批1186家单项冠军中,石油和化工企业有165家,占比13.9%,在所有工业行业中位居第三;在认定的五批1.2万余家“小巨人”中,石油和化工企业有1523家,占比11.9%,在所有工业行业中位居第三。
康养产业发展的四大趋势
康养产业发展的四⼤趋势近年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对健康、对⽣活有了更多的感悟;同时,也引起了全民对健康的重视。
医疗、康复及健康⼲预等健康服务业和康养产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未来,康养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四⼤趋势:趋势⼀:对于康养产业,国家将给予最⼤⼒度的政策⽀持中共⼗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健康产业将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柱产业”。
对于康养产业,国家将给予最⼤⼒度的政策⽀持。
第⼀,此次疫情使得国民健康和健康服务受到进⼀步重视,康旅产业扶持⼒度也将随之增⼤,或将得到国家⼤⼒扶持。
⽐如:增加⼤健康产业⾦融扶持⼒度;加强“互联⽹+医疗健康”⽰范区建设;加⼤健康旅游社区(康旅景区、康旅地产、酒店等)的管理,以及加强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度等。
第⼆,乡村康养⽂旅建设将快速发展。
促进乡村康养和乡村振兴、完善乡村产业发展⽤地政策体系、更灵活地多渠道破解乡村康旅产业⽤地难题;同时,推动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特⾊农旅融合发展,建设并培育三产融合新业态,加快补上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
趋势⼆:未来与“⼤健康”跨界结合的产融市场将蒸蒸⽇上当⼤健康产业已然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块万亿⼤蛋糕对各路投资者构成了“绝对诱惑”,其中不乏跨界⽽进⼊⼤健康领域的巨头。
第⼀、科技企业跨界⼤健康领域。
如阿⾥未来的战略核⼼围绕“健康”和“快乐”。
这些年,从成⽴阿⾥健康,提供天猫医药服务,上线⽀付宝“未来医院”,阿⾥云医疗AI技术与模式更新,到如今联⼿新华制药,与同仁堂、九州通等发起国内⾸个“全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联盟”,阿⾥系的⼤健康版图不断拓疆辟⼟,健康产业发展蒸蒸⽇上。
腾讯也推出“腾爱医疗”战略,将智能终端、医⽣平台、⾦融医保,以及健康⼤数据这四项业务彼此联动,构建起“互联⽹+慢性病”管理模式闭环。
同时,腾讯还控股企鹅医⽣,布局线下诊所,致⼒于通过互联⽹共享的创新⽅式,打造“预防检测+治疗+康复管理”的服务闭环。
“十四五”制造业范式变革的四大趋势
在“十四五”时期,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就需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因势利导推动制造业范式变革,注重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注重推动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注重推进制造业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注重构建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组织架构和产业集群。
我国制造业正在经历四大范式变革在发展动力方面,从利用国际技术溢出的外部带动向自主创新的内生驱动转变。
我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得益于抓住了全球产业大转移契机,利用外商投资和跨国贸易带来的技术外溢,加快在国内形成大量产能。
然而,过去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在多数情况下换来的是外企即将淘汰或者不够先进的技术与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中低端地位。
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背景下,即便利用国际技术溢出的外部带动效应也已无以为继。
从外部环境看,发达国家对我国的遏制和打压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其试图通过产品断供、技术封锁将我国锁定在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
我国技术引进面临代价高昂、受制于人、安全风险突出等问题,以往获取国际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渠道已经不通。
从国内发展看,只有通过自主创新而非技术引进,才能不断突破前沿、空白领域,实现更多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战略性转变。
从创新规律看,未来多领域技术交叉融合趋势将更加突出,技术产品迭代将更加快速,企业需要同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及其他主体组成协同创新网络才能实现技术突破。
我国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就必须加快推动以往依赖技术引进和“跟随式”创新,向立足于国内的自主创新模式转变,提高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自持力。
在生产模式方面,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造甚至颠覆原有的传统生产模式和业态。
如果不顺应发展大势加快生产模式转变,我国制造业生产能力和规模优势未来就有被严重削弱的风险。
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从本质上极大地提高了制造系统的性能,也在改变着制造业竞争力版图。
2023十大产业趋势
2023十大产业趋势2023年即将到来,新的一年也将迎来一系列的变化和机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2023年的十大产业趋势,涵盖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展望。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为您提供一个对未来发展的整体认识和思考。
第一大趋势: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023年,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进一步发展,其在医疗、金融、教育、安防等领域的应用将迎来飞跃式的进展。
第二大趋势: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必然趋势,它不仅能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创新可能。
2023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升级,涉及到的范围将更加广泛,涵盖的内容也更加深入。
第三大趋势: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
在2023年,绿色产业将继续蓬勃发展,清洁能源、环保技术、循环经济等领域将备受关注。
同时,企业和政府也将加大力度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第四大趋势: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全面推广云计算和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2023年,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入到各个行业,包括企业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
同时,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企业和政府也将更好地利用数据驱动决策和创新。
第五大趋势:物联网改变产业格局物联网是连接万物的重要技术基础,在2023年将继续推动产业格局的变革。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各行各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将为消费者和企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价值。
第六大趋势: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安全可靠的信息传输和存储方式,已经在金融、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摘要:本文将对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这四大主导产业分别是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产业。
通过对全球产业发展的观察和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并围绕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一、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是目前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商机。
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将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其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也将信息技术产业视为战略支撑。
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加速实现智能城市、智能制造和数字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二、生物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以生命科学为基础,涉及医疗保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广泛领域。
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医学和农业的面貌,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
随着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推出,生物技术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未来,生物技术将在个性化医疗、精准农业和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是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
新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导电性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
未来,新材料产业将继续发展,将涉及纳米材料、智能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领域。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是应对全球能源需求和环境挑战的重要途径。
随着化石能源储量的逐渐枯竭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电动汽车和储能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新能源产业将成为能源领域的主导力量,为实现能源的清洁、安全和可持续供应作出重要贡献。
我国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十大行业
我国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十大行业我国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十大行业根据数据分析,你说有哪些行业是未来会发展的比较好的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我国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十大行业,供大家阅览!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1、教育培训行业我国教育培训业主要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我国教育培训业的品牌化格局将逐步形成,各个大品牌将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地发展壮大,将标准化和化的运营模式推向全国,这也将是中国教育培训业的未来发展格局;二、随着国际教育集团不断入住中国教育市场,我国的教育机构也将走向国际大舞台,我们既要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同时也要借助本土的优势研发国内教育产品,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中课外辅导市场将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细分市场。
调查表明,目前全国有73%的中小学生,选择用课外辅导的方式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调查显示,1/3的家长愿意拿出上万元为孩子进行课外辅导,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四、幼儿教育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受到投资商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
统计数据表明,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
从报告中不难看出,教育培训行业尽管面临在线教育的冲击,必须突破瓶颈,但突破后迎来大发展是趋势,全国性连锁教育培训品牌机构正逐步形成,行业正逐步走向成熟,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大了,前景不可限量。
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2、互联网服务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大企业对网络营销认知的重要程序不断提升,网络营销工程师就业前景一片大好。
网络营销工程师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兴起后延生的一个新型职业。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推广营销的影响范围逐渐加大,网络营销工程师将会拥有一片大好前程,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方能成为让人嘱目的成功者。
互联网带给整个中国经济模式的改变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这种改变还在继续。
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业务渐被人接受,各大互联网公司从各自核心领域优势向这几个方面渗透,形成有序竞争,带动互联网行业良性发展。
浅析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浅析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徐州作为江苏省东北部的重要城市,一直以来都是以工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城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徐州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转型。
近年来,徐州市政府提出了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产业,这些产业被视为未来徐州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本文将从这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产业之一,徐州市政府也将其列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
目前,徐州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拥有一批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如徐工汽车、中联重科等,这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徐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徐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方面。
徐州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升级,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要加强与各大车企的合作,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份额,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未来,徐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和产业链完善方面。
徐州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新材料的科技含量,推动新材料的产品应用,满足市场对新材料产品的需求。
要促进新材料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新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水平,拓展新材料的市场需求。
加强新材料产业的产业链完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徐州市政府提出的又一项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
目前,徐州市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也有一定的实力,拥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如恒山重工、中装集团等,这些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徐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浅析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浅析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徐州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工业城市。
在近年来,徐州市政府确定了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分别是现代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医药。
这些产业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将成为徐州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现代装备制造业是徐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但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
徐州市政府明确提出“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成为徐州特色和主要支撑产业”的目标,在推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方面,徐州市已经有了一批颇具实力的企业,如东山精密、博铖机械、西玛智能等。
同时,政府还提出了支持企业上游产业链、加强产业配套领域建设、整合资源、协同效应等政策,将助力徐州现代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徐州市也将其列入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在新能源方面,徐州市政府提出了“以太阳能、风能、储能等为龙头的新能源文化城市”的发展方向,这一方向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将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和示范引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新能源产品制造水平,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如光伏发电、微网系统、能源互联网等。
新材料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也是徐州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徐州市政府在新材料产业上制定了“发展金属材料、光电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4个领域”的目标,对于这些领域提出了加强研发投入、推广应用、建设新型产业集聚区的政策措施。
同时,政府将积极引进和培育新材料技术和项目,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新材料产业向上游和中游延伸,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新医药产业是近年来崛起的一个朝阳产业,徐州市政府也将其列入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在新医药产业上,政府提出了“以制剂、生物医药、传统中药、大健康等为主的新型医药产业群”的发展方向。
因此,政府将通过政策引导,建立新型药物研发团队、加强药物临床研究、推广应用高端医疗设备等手段,加强新医药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提升新医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进一步做好产业引进和扶持,助推新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浅析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浅析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徐州市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在当前发展的背景下,徐州市提出了发展战略,并明确了四大战略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将是未来徐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对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简要分析。
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
这些产业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并能够带动徐州市经济的持续增长。
首先是新能源产业。
徐州市地处中国能源大省,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也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挑战。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徐州市的重要选择。
未来,徐州可以继续深化清洁能源的利用,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
徐州还可以加强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和支撑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徐州市在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潜力。
未来,徐州可以继续加大对新材料领域的投入,推动创新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尤其是在高性能材料、节能环保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徐州有望取得重要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三是现代装备制造产业。
徐州市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雄厚的制造实力和工业基础。
未来,徐州可以继续深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化制造。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和高铁装备等领域。
徐州还可以发展新兴的制造业,如机器人和无人机产业,提升徐州在全球装备制造业中的影响力。
最后是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是未来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徐州市的优势和特色产业。
徐州市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制药技术,可以进一步加强药品研发和生产。
徐州还可以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领域,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徐州还可以加强医疗器械和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徐州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有着较大的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业1.铁路运输行业2021年,中国铁路全年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000亿元,新线铺轨4415公里,复线铺轨3405公里。
2021年全国铁路运输经营的主要预期值是:旅客发送量14.18亿人,货物发送量33.1亿吨,运输总收3610亿元。
2021年,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继续推进多元化投资格局形成,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数量持续增加;铁道部职能进一步转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21年,中国铁路到到将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阶段性目标:到2021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9万公里以上,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达到7000公里,快速客运网达到*****公里以上。
建成一批大能力运输通道,铁路主要干线货运列车全面实现5000-6000吨牵引系列,各大区域之间大能力通道网络基本形成。
建成18个现代化物流中心,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达到1万公里以上,快速货运网络初步形成。
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45%以上。
京广线以东主要干线全面实现电气化和客货分线,机车车辆装备完成更新换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2021年,700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投入运营;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空调客车达到*****余辆,占客车保有量的54.5%;68.6万辆货车达到时速120公里技术标准,占货车保有量的91.5%;2300台单机牵引5000吨、时速120公里的大功率电力和内燃机车投入运用,占机车保有量的12%。
到2021年,全国铁路年客运量达到16.53亿人,货运量达到37.1亿吨,换算周转量达到3.72万亿吨公里,运输总收达到4600亿元以上。
每百万换算吨公里运输能耗下降到5.2吨标准煤。
多元经营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以上。
国铁及国铁控股公司实现持续盈利。
2.航空运输行业过去10年,中国民航运输总量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2.4%,是全球民航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而根据“十一五”规划,中国民航业未来5年增长速度将维持在14%左右。
“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130架飞机。
预计到2021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190多个,旅客运输量达到5.4亿人次;到2021年民航运输机场达到220个,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将达到140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将达到7.7亿人次,货物运输量将达到1600万吨。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拉动航空运输需求。
航空运输与GDP、旅游及国内外贸易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在新一轮消费升级过程中,乘飞机出行成为一大消费增长点;中国的出境旅游是目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航空细分市场;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货源生成国,航空货邮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市场状态。
预计2021年人民币继续加速升值,各航空公司将持续享受巨额汇兑收益。
3.水上运输行业“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150亿加快长江航运基础设施建设,长江航运秩序整顿,船型标准化逐步推行,定线制航法实施,为长江航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的前景可望实现;国资委明确航运业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性行业,并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企业发展空间增大。
“十一”期间,预计长江运输保持5-6%的年增长速度。
从目前国内、国际干散货运市场发展形势以及长江干线、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预测,包括煤炭、矿石、钢材、建材在内的干散货运输市场将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发展趋势。
中国出口增速的放缓态势可能会持续,但进口仍将继续较快增长,内需增长也在加快,因此,预计出口增速减缓对港口和航运业影响不大。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仍是推动航运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2021年航运市场总体上前景依然较好。
从长期来年,油价上涨将增加运输业的成本。
而目前航运业正处于需求旺盛时期,航运业的景气局面在相当大程度上消化了燃油价格上涨。
因此,短期内,油价上涨对航运业影响不会太大。
4.公路运输行业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公路运输需求稳步增长的保证。
公路运输量和周转量的增长与GDP高度相关。
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GDP 的持续稳定增长将继续推动公路车流量的增长。
预计到2021年全国公路客货周转量将分别达到*****亿人公里和9800亿吨公里;2021年分别达到*****亿人公司和*****亿吨公里,公路客货运输增长空间巨大。
路网效应的不断完善也推动了公路运输的持续发展。
到2021年底,中国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到2021年,将建成5.5万公里,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速。
国家高速公路网将总体上实现“东网、中联、西通”的目标。
近年来,部分上市公路运输企业车流量的迅速增长得益于目前已基本建成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发展规划的强大路网效应。
未来几年高速公路的网络化效应,将带来车流量的稳定增长。
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也将拉动公路运输需求的增长。
据统计,中国城镇居民的年均出行次数是农村居民的8-9倍,城镇人口的增加将持续显著的提升交通运输量。
根据交通部的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实现年均20%以上的增长,这也预示着中国的公路运输需求将持续一个快速稳定的增长趋势。
多年来,中国客运市场一直处于“弱、小、散、差、乱”的局面,公路客运行业正加快推进规模化和集约化;入世之后,中国公路运输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国外运输企业进入,市场竞争必将更为激烈;客运企业改制后,股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构成拓展市场的根本动力。
因此,公路运输企业并购与行业整合仍将是未来几年公路运输发展的主题。
IT产业2021年,中国的数字消费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个性、时尚数字消费品的追求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
日益普及的宽带和即将到来3G,让人们对数字消费充满无尽幻想。
这些都证明,产业竞合成为必然趋势,计算技术终将主导数字消费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十一五”的政策环境下,2021年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消费的拉动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这些都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及其工国能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计算机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
电子计算机已经不是办公专用品,更加确切地说,它已经成为了家用电器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是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品。
国家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未来两年将会是电子计算机行业的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
其中,台式机的产量虽然会增加,但由于受到笔记本的冲击,幅度不会太大,其主要市场依然是初学者和农村市场。
价格上,由于技术革新导致的成本降低,台式机的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
联系到PC 的配置等硬件和软件设施,总体上,进入2021年后,4000元以下机型关注度将会逐渐下降,4000~6000元机型开始升温,而6000~8000元机型在笔记本的压力下继续萎缩,这也是未来PC市场的必然消费趋势。
笔记本电脑依然是计算机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一降再降,挑战台式机的能力大大加强,加上其灵活方便的特性、小巧漂亮的外型和功能的越来越齐全,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未来两年将是笔记本电脑大发展的一年。
数码相机市场厂商数量较多,但从上年和今年数据看,行业集中度有提高的趋势,前几家企业的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其他品牌势必受到排挤,数码相机市场的厂商数量可能会比今年有所下降。
价格方面,和计算机市场一样,数码相机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也是必然的趋势,预计2021年占主流地位的将会是价格在2000~3000元之间的中档机型。
品牌上,日韩品牌将依旧主导中国的数码相机市场,索尼、佳能和三星还会是市场分额最高的品牌。
地位上,数码相机在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的关注度将持续增加,西北、西南南等地区随经济发展,对数码相机的关注度也将扩大。
主流产品将是消费类数码相机,与去年相比,千万像素级别产品将会得到大踏步的发展,单反类产品将持续发展,且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
另外,防抖功能传统仍然是消费者购买数码相机时关注的焦点,点多倍焦距的需求也会上升,对数码相机产品性能的要求将会是2021年消费者购机时关注的重点。
旅游产业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居民消费已经处于升级临界点,居民消费的升级换代将带动旅游产业的长期增长,从而为旅行社的持续发展带来机遇。
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大、增长快、潜力强,形成了中国传统春节、“十一”中国国庆节2个黄金周、3个传统节日。
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
国内旅行社加快了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步伐,显示了中国旅行社为提升自身竞争力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
近年来,宏观调控及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造成了目前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上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也使得一些旅行社的经营受到一些影响。
另外随着WTO条款的实施、国外旅行社的进入加剧了国内的行业竞争为此中国的旅行社面临着如何做大做强、培养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的现实选择。
国内的预测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旅游业入境旅客人数将达2亿人次,外汇收入在580亿美元左右;国内旅游人数达19亿人次,旅游收入达8900亿元。
2021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这一切也使得行业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
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网络旅游公司的发展,开始进入实体旅游;而传统旅行社纷纷上线,不止是单纯的旅行社网络版,还开始介入酒店、机票预订业务,两者的界限开始模糊。
同时二者也在考虑利用双方的优势进行合作的事宜。
旅行社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