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文档
有效数字
电阻值只记录到“ 10”。
6、若测值恰为整数,必须补零,直补到可
疑位。
6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记录测量数据时,一般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 如滴定管读数32.47ml.
(2) 在运算中舍去多余数字时采用四舍五入法.等 于5时,如前一位为奇数,则增加1;如前是偶数则 舍去.
(3)加减运算时,计算结果有效数字的末位的位置 应与各项中绝对误差最大的那项相同. 即保留 各小数点后的数字位数应与最小者相同. 13.75 +0.0084 +1.642应为13.75+0.01+1.64
四舍、六入、五凑偶
16
估计值只有一位,所以也叫欠准数位或 可疑数位。
3
有效数字的特点
(1)位数与单位变换或小数点位置无关 。 35.76cm = 0.3576m = (2)00.00的0地35位76km
0.0003576 3.005 3.000 都是四位
(3)特大或特小数用科学计数法
3.576 101
3.576 102
h 6.627 10 34 j s
4
二、有效数字的读取
进行直接测量时,由于仪器多种多样, 正确读取有效数字的方法大致归纳如下:
1、一般读数应读到最小分度以下再估一 位。例如,1/2,1/5,1/4,1/10等。
2、有时读数的估计位,就取在最小分度
位。例如,仪器的最小分度值为0.5,则
21 30 0 333
20 9673
20 967
可见,约简不影响计算结果。在加减法运 算中,各量可约简到其中位数最高者的下一 位,其结果的欠准数位与参与运算各量中位 数最高者对齐。
11
乘、除法
有效数字
22
系统误差
• 定义:在一定的条件下(指仪器、方法、环境和观测者一 定),多次测量同一量时,其结果的符号和大小总按一定 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 分类:仪器误差;理论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 个人误差 • 产生原因:仪器,理论推导,实验方法,操作,环境等。 • 特点:倾向性、方向性(或者都偏大或者都偏小) • 消除方法:改进、修正、矫正。
12
Rs=0.100Ω
R2(Ω ) U(v) 400.0 2.82 350.0 2.49
R1=4350.0Ω
250.0 1.82
d=40.0mm
150.0 1.18 100.0 0.84 50.0 0.56
300.0 2.15
200.0 1.51
解:根据实验数据,作 R2~U 曲线如图所示:
13
在直线上取两点(0.60,60.0)、(2.60,368.0),以及常量代入测 量公式。则 电流常数:Ki=
③.使用条件:自变量等间隔变化(对一次逐
差必须是线性关系,否则先进行曲线改直)
18
四、最小二乘法
近性计算法比较: 作图法:直观、简便。但主观随意性大(粗略)
逐差法:粗略的近似计算方法(要满足一定条件)
回归分析法:最准确的计算方法 定义: 由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数据,通过计算 确定其函数关系的方法。 步骤:1.推断函数形式(回归方程) 如
23
随机误差
定义: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时,如果 没有系统误差,测量结果仍会出现一些无规律的起伏, 这种偶然的,不确定的偏离叫做随机误差。 产生原因:随机误差是由于人的感官灵敏程度和仪器精 密程度有限以及实验中难以确定的因素(如温度、湿度、 电源电压的起伏、空气流动、振动等的影响。)而引起 的。 特点:随机性(忽大忽小,忽正忽负,没有规律),但 当测量次数比较多时服从统计规律。最常见的就是正态 分布(高斯分布)。如下图所示: 消除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实验基础知识——误差和有效数字
第一章实验基础知识——误差和有效数字在关于最新必修加选修教材的教学大纲中,对误差和有效数宁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关于误差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2.关于有效数字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
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
一、误差做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而测量值和真实值总有差异。
这种差异就叫做误差。
从来源看,误差分成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从数值看,误差又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
1.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①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
其特点是,在多次重做同—实验时,其结果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不会出现有几次偏大而另外几次偏小的情况。
要减小系统误差,必须校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原理更完善的实验。
②偶然误差: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
偶然误差的特点是,多次重做同—实验时,结果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
减小偶然误差的一般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例题1] 指出以下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A.测量小车质量时天平不等臂、或砝码不标准,天平底盘未调平所致的误差。
B.用有毫米刻度的尺测量物体长度,豪米以下的数值只能用眼睛估计而产生的误差C.用安培表内接法测电阻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大[).在验证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中,在画出两分力方向及合力方向时,画线不准所致误差[解析] A是选项是实验仪器不精确所致,是系统误差;B选项是由于测量者在估计时由于视线方向不准造成的,是偶然误差;C选项是实验原理不完善、忽略电流表内阻影响所致,是系统误差;D选项是画力方向时描点不准、直尺略有移动,或画线时铅笔倾斜程度不一致所致,是偶然误差。
从直接测量中探讨有效数字的一般定义
从直接测量中探讨有效数字的一般定义
郑剑;肖蕙蕙;谢芳芳
【期刊名称】《上海计量测试》
【年(卷),期】2006(033)006
【摘要】本文从直接测量入手,通过实例将有效数字的一些问题系统化、理论化、深入地探讨了有效数字的来源、特点。
通过提出“虚拟分度值”和“主观真值”的概念,分析、总结出有效数字的一般定义。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郑剑;肖蕙蕙;谢芳芳
【作者单位】重庆工学院;重庆工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9
【相关文献】
1.论物理测量中的直接有效数字和间接有效数字 [J], 程令孝;缪兴中
2.从直接测量中探讨有效数字的一般定义 [J], 郑剑;肖蕙蕙;谢芳芳
3.测量学中水平角定义的探讨 [J], 吴荣
4.改良直接腹压测量法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探讨 [J], 成伟;金海燕;王湘英
5.SS—512计算器在井下导线测量中的应用直接测量点位的探讨 [J], 林英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效数字与不确定度
有效数字与不确定度1、大学物理角度解读“有效数字与不确定度”2、计量专业角度解读“有效数字与不确定度”大学物理角度解读“有效数字与不确定度”1.有效数字概念测量结果中从第一位非零数位算起,所有可靠数字和一位欠准数字统称为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的个数则称为有效位数。
数字有效位数1.32545 624.675 56589Q 50.579 30.000982 30.21067 5注意点:①数值前面的"0”不是有效数字②有效位数不是“小数位数"③单位换算应保持有效位数不变把不同单位用10的不同次幕表示,从而保持有效数字不变。
如:3.7 m=3.7 x10 mm2.有效数字的相关规定直接测量的读数规则:可以估读的仪器一定要估读!5.737mm①可以估读的仪器一定要估读。
②按最小分度值的1/2、1/5或1/10估读。
游标类器具(游标卡尺,分光计度盘,大气压计等)读至游标最小分度的整数倍,即无需估读。
数显仪表及有十进步式标度盘的仪表(电阻箱、电桥,电位差计、数字电压表等)一般应直接读取仪表的示值。
(2)关于误差的规定①误差的有效位数一般取T立,最多取两位。
②测量结果的最后T航Z该和误差位对齐。
去尾方法:四舍六入五凑偶。
✓要舍弃的数字最左一位小于5时,舍去。
✓要舍弃的数字的最左一位大于5时(包括等于5且其后尚有非零的数)时,进1。
✓要舍弃数字最左一位是5,同时5后面没有数字或者数字全是0,若所保留的末位为奇数则进1,为偶数或者0则舍弃。
✓负数修约时先把绝对值按上述规定修约,然后在修约值前加负号。
有效数字(1)有效数字加减运算:最后结果的欠准数与参与运算的诸数中最先出现欠准数的位置对齐。
(2)有效数字乘除运算:最后结果的有效位数和乘(除)数中有效位数最少的相同。
(3)有效数字乘方及开方运算:最后结果的有效位数和底数的有效位数相同。
(4)有效数字对数运算:对数的有效位数和真数相同。
(5)有效数字常数运算:运算中它们的有效位数是任意的.(6)有效数字三角函数运算:三角函数的可疑数和角度的最小单位对应的那一位对齐。
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1.关于“0”的有效问题 关于“ 的有效问题
②.小数点前面的“0”和紧接小 小数点前面的“ 和紧接小 数点后面的“ 不算作有效数 数点后面的“0”不算作有效数 如 、 、 字:0.0123dm、0.123cm、0.00123m
均是3位有效数字。 均是 位有效数字。 位有效数字
注意:进行单位换算时, 注意:进行单位换算时, 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变。 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变。
N = 58.3 ± 0.1cm
2
四、间接测量量有效数字的确定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1.加减法 1.加减法 运算规则: 运算规则:
加减法运算后的有效数字, 加减法运算后的有效数字,取到参与运算各 最靠前出现可疑数的那一位。 数中 最靠前出现可疑数的那一位。
例
19.68 - 5.848 = 13.83 – 19.68 – 5.848
–
––20.8655N = AB / C
其中: 其中:
A = 3.21 ± 0.01cm , B = 6.5 ± 0.2cm , C = 21.843 ± 0.004cm
试确定N的有效数字。 试确定 的有效数字。 的有效数字
解:
(1)先计算 )先计算N
σ A
2
3.21 × 6.5 N= = 0.975cm 21.8
如: 1002=100×102 ×
√ 49 = 7.0 √ 49 = 7
√
100=10.0
2=16 4.0 2=16.0 4.0
正确 错误
四、间接测量量有效数字的确定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1.加减法 1.加减法 2.乘除法 2.乘除法 3.乘方与开方 3.乘方与开方 4.函数运算 4.函数运算
有效数字及有效数字的运算
有效数字及有效数字的运算一、有效数字用实验仪器直接测量的数值都会有一定误差,因此,测量的数据都只是近似数,由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所得的间接测量也是近似数。
显然,几个近似数的运算不可能使结果更为准确,而只会增大其误差,因此,近似数的表示和计算都有一定规则,以便确切地表示记录和运算结果的近似性。
一个测量值总包括有若干个准确数字和最后面一个估计数字,包括准确数字和一位估计数字在内的数值称为这个量的有效数字。
如从仪器上读出数字,通常都要尽可能估计到仪器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这一位是有疑问的,故称为存疑数字,而前面各位都是准确数字,再估计存疑数字以后的各位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
通常有效数字就包括从仪器上直接读出的确切数字和最后一位存疑数字。
在书写有效数字时必须注意“0”的位置,在一个测量中,数字前面的“0”不是有效数字,数字中间和后面的“0”则是有效数字。
如某物重0.802000千克,第一个零不是有效数字,同数中后面四个“0”都是有效数字,少记或多记一个就不能反映实验数据的确切程度和存疑数字的位置。
为了避免混淆,通常在小数点前一律取一位有效数字,由采用不同单位而引起的数值上的大小可用乘以10的幂来表示,以上数可写为8.02000×10-1千克或8.02000×10-2克。
[注:有些仪器如数字式仪表或游标卡尺,是不能估计到最小刻度下一位数字的,而把直接读出的数字记录下来,仍然认为最后一位数字是存疑的。
]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大多数实验中,待测量是从几个直接测量中经过运算得到的。
因此,必须注意运算的规则,确定有效数字的依据是:①估计数字与估计数字或估计数字与准确数字之和差积商仍为估计数字。
②运算结果只保留一位估计数字,其它四舍五入。
下面通过具体的运算加以说明。
(估计数字下方加“一”以示区别)(1)有效数字的加减25.4231.454+16.573.374结果只保留一位估计数字得73.4三位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1.4.1 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任何测量结果都存在不确定度,测量值的位数不能任意的取舍,要由不确定度来决定,即测量值的末位数要与不确定度的末位数对齐。
如体积的测量值3cm 961.5=V ,其不确定度3cm 04.0=V U ,由不确定度的定义及V U 的数值可知,测量值在小数点后的百分位上已经出现误差,因此961.5=V 中的“6”已是有误差的欠准确数,其后面一位“1”已无保留的意义,所以测量结果应写为3cm 04.096.5±=V 。
另外,数据计算都有一定的近似性,计算时既不必超过原有测量准确度而取位过多,也不能降低原测量准确度,即计算的准确性和测量的准确性要相适应。
所以在数据记录、计算以及书写测量结果时,必须按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来处理。
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是普通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之一,也为将来科学处理数据打下基础。
测量值一般只保留一位欠准确数,其余均为准确数。
所谓有效数字是由所有准确数字和一位欠准确数字构成的,这些数字的总位数称为有效位数。
一个物理量的数值与数学上的数有着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数学意义上600.460.4=,但在物理测量中(如长度测量),cm 600.4cm 60.4≠,因为cm 60.4中的前两位“4”和“6”是准确数,最后一位“0”是欠准确数,共有三位有效数字。
而cm 600.4则有四位有效数字。
实际上这两种写法表示了两种不同精度的测量结果,所以在记录实验测量数据时,有效数字的位数不能随意增减。
1.4.2 直接测量的读数原则直接测量读数应反映出有效数字,一般应估读到测量器具最小分度值的10/1。
但由于某些仪表的分度较窄、指针较粗或测量基准较不可靠等,可估读5/1或2/1分度。
对于数字式仪表,所显示的数字均为有效数字,无需估读,误差一般出现在最末一位。
例如:用毫米刻度的米尺测量长度,如图1-4-1(a )所示,cm 67.1=L 。
“6.1”是从米尺上读出的“准确”数,“7”是从米尺上估读的“欠准确”数,但是有效的,所以读出的是三位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由于物理量的测量中总存在着测量误差,因此,测量值及其运算都要使用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对于一般的刻度式仪器仪表,如刻度尺、指针式电表等,可以简单的认为,能在最小刻度上直接读出的数值是可靠数字,最小刻度以下还能再估读一位,但这样估读出的数字是可疑的,这样得到的结果中就包括了可靠数字和一位可疑数字,并统称为有效数字。
对于游标式的仪器,如游标卡尺等,所得到的结果是直接测出的,都是有效数字。
数字式仪表仪器上所显示的数字也都是有效数字。
在测量中仪器上显示的最后一位数是“0”时,这个“0”也是有效数字,也要读出和记录。
例如,用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2.50cm,这表示物体的末端刚好与刻度线“5”对齐,下一位数字是0,这时若写成25cm就不能肯定这一点,所以这个“0”是有效数字,必须记录下来。
必须注意的是,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必须保证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变,这样就要采用科学计数法,即用10的指数形式表示,例如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写成2.50×10-2m或2.50×104μm等;如果记成0.0250m,当然也可以,只是要记住纯小数中小数点后的0不是有效数字;而如果记成25000μm就不行了,因为这时可能被误认为是有5位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如下:1、实验后不计算误差的,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位数按下述规则粗略确定。
(1)加减运算后的有效数字。
根据误差理论,加减运算后结果的绝对误差等于参与运算的各数值误差之和,因此运算后的误差应大于参与运算各数中任何一个的误差。
所以加减运算后小数点后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估计为与参加运算各数中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相同。
(2)乘除运算后的有效数字。
根据误差理论,乘除运算结果的相对误差等于参加运算各数值的相对误差之和。
由干一般说来有效数字位数越少,它的相对误差就越大,所以乘除运算后的有效数字位数,可估计为与参加运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相同。
2、实验后计算误差的,应当由绝对误差决定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4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有效数字得一般概念1、有效数字任何一个物理量,其测量结果必然存在误差。
因此,表示一个物理量测量结果得数字取值就是有限得。
我们把测量结果中可靠得几位数字,加上可疑得一位数字,统称为测量结果得有效数字。
例如,2、78得有效数字就是三位,2、7就是可靠数字,尾位“8”就是可疑数字。
这一位数字虽然就是可疑得,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实际,因此它也就是有效得。
2、确定测量结果有效数字得基本方法(1)仪器得正确测读仪器正确测读得原则就是:读出有效数字中可靠数部分就是由被测量得大小与所用仪器得最小分度来决定。
可疑数字由介于两个最小分度之间得数值进行估读,估读取数一位(这一位就是有误差得)。
例如,用分度值为1mm得米尺测量一物体得长度,物体得一端正好与米尺零刻度线对齐,另一端如图1-1。
此时物体长度得测量值应记为L=83.87cm。
其中,83、8就是可靠数,尾数“7”就是可疑数,有效数字为四位。
(2)对于标明误差得仪器,应根据仪器得误差来确定测量值中可疑数所以用该电压表测量时,其电压值只需读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如某测量值为12、3V,若读出:12、32V,则尾数“2”无意义,因为它前面一位“3”本身就就是可疑数字。
(3)测量结果得有效数字由误差确定。
不论就是直接测量还就是间接测量,其结果得误差一般只取一位。
测量结果有效数字得最后一位与误差所在得一位对齐。
如L=(83、87±0、02)cm就是正确得,而L=(83、868±0、02)cm与L=(83、9±0、02)cm都就是错误得。
3、关于“0”得问题有效数字得位数与十进制得单位变换无关。
末位“0”与数字中间得“0”均属于有效数字。
如23、 20cm;10、2V等,其中出现得“0”都就是有效数字。
小数点前面出现得“0”与它之后紧接着得“0”都不就是有效数字。
如0.25cm或0.045kg中得“0”都不就是有效数字,这两个数值都只有两位有效数字。
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文档
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文档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我们把测量中能够直接读出的数字加上有可能估读出的数字统称为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前者称为可靠数字,后者称为不可靠数字。
这里所说的有可能估读出的数字是指例如刻度尺、温度计、指针式电表等直读式的仪器,可以而且要求估读的最小刻度以下的一位数字。
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十进制单位的变换无关,即与小数点的位置无关,用以表示小数点位置的“0”不是有效数字;同样,由于单位变换在由测量所得到的数字后面的0也不是有效数字。
例如,某次测量长度的结果是750厘米,有效数字是3位,在单位变换时也可写成0.0750米,或75000微米,仍然只有3位有效数字。
为了避免混乱,物理实验和数据处理中采用科学计数法,就是任何数值都只写出有效数字,而数量级则用10的幂数表示,例如上述数字可以写成7.50×10-2米或750×104微米。
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由于间接测量量是直接测量的一些量通过一定的公式运算而得到的,因此需要知道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无用的繁琐计算,而且不致于由于计算而引进误差,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运算后判断有效数字位数的一般规则:(1)实验后计算绝对误差时,用绝对误差决定最后结果的有效数字。
误差一般只取一位有效数字,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是到误差所在的位数为止。
(2)实验后不计算绝对误差时,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位数可按下述规则粗略确定。
①加减运算后的有效数字加减运算后结果的绝对误差等于参加运算的各数值误差之和,因此运算后的误差大于参与运算各数中任何一个数值的误差,这样加减运算后小数点后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估计为在参加运算的各数中,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相同。
②乘除运算后的有效数字乘除运算结果的相对误差等于参加运算各数值的相对误差之和,因此运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大于参加运算各数值中任何一个的相对误差。
一般说来有效数字位数越少,其相对误差就越大,所以乘除运算后的有效数字位数,可估计为与运算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相同。
有效数字计算规则
** δ的大小取决于所使用的仪器的精密度, 并不是由书写形式决定的. 例如: 台式天平的精密度为0.1g 分析天平的精密度为0.0001g 滴定管的精密度为0.01cm3 如果数字“0.21”是台式天平的测量读数 , 能说明什么?要是分析天平的读数 情况又应该怎样?
二、计算中有效数字的保留
1、有效数字的加减法 有效数字经过加减计算后,其结果的有效数字的 位数与绝对误差最大的(或者小数点后数位最少的) 数值的小数位数相同。
对于首位数字为8、9的数字,有效数字位数可 增加一位。有时,为了提高计算精度,修约时可先 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有效数字的乘方、开方,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二、计算中有效数字的保留
4、对数与指数计算的效数字
例如:
已知: C(H+,aq) = 6.8×10-3 mol· dm-3 求pH = ? 解: pH = - lg{C(H+,aq)} = - lg(6.8×10-3 ) = 3 – 0.83 = 2.17 同样:10-2.17 = 100. 83×10-3 = 6.8×10-3 10+5.683 = 100. 683×105 = 4.82×105 自然对数,用换底公式换成10为底的对数,再计算 ln(3.36×105) = 2.303×lg(3.36×105) = 5.526
有效位数
3 4 5 2 3
实际数值范围
685 ±δ 685.0 ±δ 685.00 ±δ 0.0086 ±δ 0.0806 ±δ
0.08600
8.600×10-2
4
0.08600 ±δ
* “0”在所有数字的中间或小数的末尾为有效数字,在最大非零位数前为无效数字, 在整数后面是否为有效数字难以确定. 如, 685000的有效位数只能说不小于3,只有 用科学记数法才能给出具体有效位数。6.85×105为三位, 6.8500×105则为五位.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3.1 有效数字1. 定义有效数字就是实际能测到的数字。
有效数字的位数和分析过程所用的分析方法、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有关。
我们可以把有效数字这样表示。
有效数字=所有的可靠的数字+ 一位可疑数字表示含义:如果有一个结果表示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同,说明用的称量仪器的准确度不同。
例:7.5克用的是粗天平7.52克用的是扭力天平7.5187克用的是分析天平2. “0”的双重意义作为普通数字使用或作为定位的标志。
例:滴定管读数为20.30毫升。
两个0都是测量出的值,算做普通数字,都是有效数字,这个数据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
改用“升”为单位,数据表示为0.02030升,前两个0是起定位作用的,不是有效数字,此数据是四位有效数字。
3. 规定(1).倍数、分数关系无限多位有效数字(2). pH、pM、lgc、lgK等对数值,有效数字由尾数决定。
例: pM=5.00 (二位)[M]=1.0×10-5 ;PH=10.34(二位);pH=0.03(二位)注意:首位数字是8,9时,有效数字可多计一位, 如9.83―四位。
1.3.2 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规定:当尾数≤4时则舍,尾数≥6时则入;尾数等于5而后面的数都为0时,5前面为偶数则舍,5前面为奇数则入;尾数等于5而后面还有不为0的任何数字,无论5前面是奇或是偶都入。
例:将下列数字修约为4位有效数字。
修约前修约后0.526647--------0.52660.36266112------0.362710.23500--------10.24250.65000-------250.618.085002--------18.093517.46--------3517注意:修约数字时只允许一次修约,不能分次修约。
如:13.4748-13.471.3.3 计算规则1. 加减法先按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保留其它各数的位数,再进行加减计算,计算结果也使小数点后保留相同的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我们把测量中能够直接读出的数字加上有可能估读出的数字统称为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前者称为可靠数字,后者称为不可靠数字。
这里所说的有可能估读出的数字是指例如刻度尺、温度计、指针式电表等直读式的仪器,可以而且要求估读的最小刻度以下的一位数字。
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十进制单位的变换无关,即与小数点的位置无关,用以表示小数点位置的“0”不是有效数字;同样,由于单位变换在由测量所得到的数字后面的0也不是有效数字。
例如,某次测量长度的结果是750厘米,有效数字是3位,在单位变换时也可写成0.0750米,或75000微米,仍然只有3位有效数字。
为了避免混乱,物理实验和数据处理中采用科学计数法,就是任何数值都只写出有效数字,而数量级则用10的幂数表示,例如上述数字可以写成7.50×10-2米或750×104微米。
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由于间接测量量是直接测量的一些量通过一定的公式运算而得到的,因此需要知道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无用的繁琐计算,而且不致于由于计算而引进误差,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运算后判断有效数字位数的一般规则:(1)实验后计算绝对误差时,用绝对误差决定最后结果的有效数字。
误差一般只取一位有效数字,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是到误差所在的位数为止。
(2)实验后不计算绝对误差时,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位数可按下述规则粗略确定。
①加减运算后的有效数字加减运算后结果的绝对误差等于参加运算的各数值误差之和,因此运算后的误差大于参与运算各数中任何一个数值的误差,这样加减运算后小数点后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估计为在参加运算的各数中,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相同。
②乘除运算后的有效数字乘除运算结果的相对误差等于参加运算各数值的相对误差之和,因此运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大于参加运算各数值中任何一个的相对误差。
一般说来有效数字位数越少,其相对误差就越大,所以乘除运算后的有效数字位数,可估计为与运算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相同。
(3)有效数字运算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①物理公式中的非物理常数,如动能公式1/2mv2中的1/2,由于它不是测量值,在确定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时不必考虑1/2的位数。
对于物理常数或数学常数,如万有引力常数G、π等,在运算中可以取比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值多一位。
②对数运算时,首数不算有效数字。
③首位数是8或9的m位数值的相对误差和首位数是1的m+1位数值的相对误差相似,因此在乘除运算中,计算有效数字位数时,对首位数是8或9的可多算一位。
④有多个数值参加运算时,在运算过程中应比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的多保留一位,以防止由于多次取舍引入计算误差,但运算最后仍应舍去。
⑤尾数的舍入法则——尾数凑成偶数现在通用的尾数舍入法则是:尾数小于5则舍,大于5则入,等于5则把尾数凑成偶数。
例如3.205取三位有效数字为3.20,而3.215取三位有效数字则为3.22。
这种法则与老的四合五入的法则相比,对于大量尾数分布几率相同的数据来说,如果采用四舍五入法则总是入的几率大于舍的几率,新的法则入和舍的几率则是一样的。
间接测量结果误差的估计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间接测量而得到的,即把若干个由直接测量而得到的相互独立的物理量的数值X1、X2……X m,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式Y=F(X1、X2……X m),求出间接测量值Y。
表达各直接测量值误差与间接测量值误差之间的关系式,称为误差传递公式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这是人们在测量中常常容易混淆的三个名词,虽然它们都是评价测量结果好坏的,但涵义有较大的差别。
1.测量的精密度高,是指偶然误差较小,这时测量数据比较集中,但系统误差的大小并不明确。
2.测量的准确度高,是指系统误差较小,这时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较少,但数据分散的情况,即偶然误差的大小不明确。
3.测量精确度(也常简称精度)高,是指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都比较小,这时测量数据比较集中在真值附近。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来源有以下方面:(1)仪器误差这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或没有按规定条件使用仪器而造成的。
如仪器的零点不准,仪器未调整好,外界环境(光线、温度、湿度、电磁场等)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所产生的误差。
(2)理论误差(方法误差)这是由于测量所依据的理论公式本身的近似性,或实验条件不能达到理论公式所规定的要求,或者是实验方法本身不完善所带来的误差。
例如热学实验中没有考虑散热所导致的热量损失,伏安法测电阻时没有考虑电表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等。
(3)个人误差这是由于观测者个人感官和运动器官的反应或习惯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它因人而异,并与观测者当时的精神状态有关。
系统误差有些是定值的,如仪器的零点不准,有些是积累性的,如用受热膨胀的钢质米尺测量时,读数就小于其真实长度。
系统误差的出现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原因,但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要设法找出其主要原因,然后采取措施消除它的影响或者是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误差总是使测量结果偏向一边,或者偏大,或者偏小,因此,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不能消除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在测量时,即使排除了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实际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绝对排除),进行了精心的观测,仍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类由于偶然的或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每一次测量值的无规则变化(涨落),叫做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例如观测时目的物对得不准,读数不准确,周围环境的偶然变化或电源电压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难以确定某个因素产生的具体影响的大小。
偶然误差的存在使每次测量值偏大或偏小是不定的,但它并非毫无规律,它的规律性是在大量观测数据中才表现出来的统计规律。
在多数物理实验中,偶然误差表现出如下的规律性:①绝对值相等的正的和负的误差出现机会相同;②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③误差不会超出一定的围。
设n次测量值N1、N2、......、N n的误差为ε1、ε2、......、ε3,真值为N′,则(N1-N′)+(N2-N′)+......+(N n-N′)=ε1+ε2+......εn。
将上式展开整理后,等式两边分别除以n,得出1/n(n1+n2++......+N n)-N′=1/n(ε1+ε2+......εn)。
上式表明,平均值的误差等于各测量值误差的平均。
由于测量值的误差有正有负,相加后可抵消一部分,而且n越大相抵消的机会越多。
因此我们可推断出以下结论:①在确定的测量条件下,减小偶然误差的办法是增加测量次数。
②在消除数据中的系统误差之后,算术平均值的误差将由于测量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平均值即趋近于真值。
因此可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直接测量的最接近的真值(最佳值)。
高中阶段的学生实验中,教师安排实验时要注意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对于存在有零点值的仪器,要指导学生进行校准或者对结果进行修正。
但是中学阶段的实验是学习性质的实验,不必在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方面下过多的功夫,一般的实验误差能控制在5%以就行了,少数实验,例如热学实验、测定万有引力的实验,误差还会更大一些。
同一条件下的实际测量次数也不必过多,学生实验中多数只要求测4-6次。
测量误差在物理实验中,对于待测物理量的测量分为两类: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可以用测量仪器和待测量进行比较,直接得到结果。
例如用刻度尺、游标卡尺、停表、天平、直流电流表等进行的测量就是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则是不能直接用测量仪器把待测量的大小测出来,而要依据待测量与某几个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求出待测量。
例如重力加速度,可通过测量单摆的摆长和周期,再由单摆周期公式算出,这种类型的测量就是间接测量。
每一个物理量都是客观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大小,人们将它称为该物理量的真值。
进行测量是想要获得待测量的真值。
然而测量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环境中,由具体的人进行。
由于实验理论上存在着近似性,方法上难以很完善,实验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有局限性,周围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是不可能测得的,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就叫做测量值的误差。
设被测量的真值为N′,测得值为N,则测量误差Δ′N为Δ′N=N-N′。
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之中,而且贯穿测量过程的始终。
每使用一种仪器,进行一次测量,都会产生误差,没有误差的测量结果是不存在的。
在误差必然存在的情况下,测量的任务是:(1)设法将测得值中的误差减至最小。
(2)求出在测量的条件下,被测量的最近真值(最佳值)。
(3)估计最近真值的可靠程度(接近真值的程度)。
因此要研究误差的性质和来源,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达到最好的结果。
物理课堂实验课堂实验是学生实验的主体部分,要搞好这一环节,应抓好这样几项工作:(1)实验前的检查学生在实验前必须检查一下自己的实验桌上的全部仪器和器材,是否都齐备、完好。
有问题可找教师,不要乱拿其他组的仪器。
2)安装和调试实验仪器许多实验在进行之前,都要安装和调试仪器,这是一种基本训练。
一定要让学生按照规要求进行安装和调试,教师不要把仪器或线路事先都安装好、调试好。
下面列举一些安装和调试中的注意事项。
①安装仪器和线路时,要尽量做到便于操作、观察和读数。
②危险和易倒易碎的仪器(如酒精灯、支架、电表、玻璃器皿等)不要放在桌子边缘和容易碰到的地方,以确保安全。
③灵敏度高的仪器(如学生天平等)有制动器,不测量时,应使仪器处于制动状态。
④有小包装盒的仪器,如停表、温度计、砝码、电表等,用完以后要放入盒中。
⑤拧动仪器上的旋钮或转动部分时,不要用力过猛。
⑥有零点的仪器(如测力计、电表等),要注意必要时调零。
⑦透镜、三棱镜等光学元件,不准用手摸或用布擦其光学表面,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⑧使用电学仪器要注意电源电压、极性,并需经教师允许后才能接通电源。
中学实验中所用电压低,但也要让学生养成严格操作,不用手触摸电路中的裸露部分的习惯。
⑨电路中的导线要用整根完好的绝缘导线,并且在接线柱上连接,不准将两根导线直接扭接在一起。
(3)观察和测量按照已经确定的实验步骤和实验容,一步一步地进行实验。
观察和测量时同一小组的同学可有所分工,但都要动手动脑。
观察和读数时注意力要集中,姿势要正确。
如发现实验中有异常现象,如电路中某一部分过热、甚至产生焦臭味时,应迅速断开电源并报告老师。
实验结束后,应将所有的实验仪器和器材清理好。
保持清洁整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如有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报告老师。
(4)记录实验记录是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资料,一定要认真记录,不要随便写在纸上,因为如果原始记录零乱,不仅容易丢失,而且重新整理数据时容易产生错误。
实验数据一般是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并注明单位。
可以鼓励学生及时记下实验的简单过程和观测到的现象,以便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