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储层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大牛地气田山西组山1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大牛地气田山西组山1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cas e s y e I、 1 a d 1 i hc eT p i te eteevii iae , e y eI i te om leevi te lsf da p Ⅱ、1n V, w i t yeI sh srsro t s rat p I sh r a rsro ,l i i T 1 n hh b rn h hT n r 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Biblioteka
断 第 1 第 5期 5卷
文章 编 号 :0 5 8 0 (0 80 - 3 - 3 10 — 9 7 2 0 )5 0 7 0




20 o 8年 9月
F UI — L C I A J B 0 K 0 L& G S F E D T A I L
Hu Ya g n .
T er s ac i t ep r t cu ef a u e o e f s mb rr s r o ro h n iF r t n i n u i s F ed i b s d o h e e r h Ol h o e s u t r t r f h rtme e e ev i fS a x o ma i n Da i d i l a e n r e t i o Ga s
me e s r o r f h n i o a in h s h h r ce s c sh s ip a e n r s u e , ih me i n p e s r sa d s l l o e mb r e e v i a x r t a ec a a tr t sa i h d s lc me t e s r s h g d a r s u n ma r r oS Fm o t i i p e p t r a a i s A a o e sr cu e i t e man fc o a sn e r s ro rt a e t e c a a t r t so lw o o i n o h o tr du . b d p r t t r s h i a t ro c u i g t e e i o h v h h r c e i i f o p r s y a d lw u f h v sc t p r e b l y I i h u a a tr sp r st , e me b l y, ip a e n r s u e a d p r h o t a i s t e rs r or e e m a i t. n l to f rp r mee s a o o i p r a i t d s l c me tp e s r n oe t r a du ,h e e i a i g f o y i r v sr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

(二)储层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储集岩的岩石类型 (1)主要岩石类型: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 (2)其他岩类:火山碎屑岩、岩浆岩、变质岩、泥岩和硅质 岩类等。 2、储集岩的岩石学特征 储集岩的基本性质,包括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3、储集岩的主要含油物性 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含油)饱和度等,是岩石储 集性能的重要控制因素。 4、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特征 研究很重要。成岩作用在孔隙演化过程中对孔隙的保存、 发育或破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储集岩的微观特征 研究储层的孔隙、喉道类型以及孔喉的配置关系。 6、储集岩体的形态、分布及连续性 研究不同成因储层岩石的体形态、分布、规模及连续性等。 7、储层形成条件 研究储层形成的区域地质及大地构造背景,构造作用,储 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及沉积介质特征,岩性、物源、古气候的影 响,其他岩石储层的形成条件及岩相特征与分布等等。
4、在分级储层评价中,通过研究探明地质储量和预测可采储 量,建立储层模型以及进行油藏描述等。 5、是一门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沉积岩石学、 岩石学、古生物和古生态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有机 地球化学、油层物理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矿场地球 物理学、岩石力学、流体力学、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等学科。 需要多学科的协同配合,又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
用实践(研究实例)
储层地质学——绪论
一、储层及储层地质学的概念 (一)储集岩与储层的概念 1、储集岩 具有孔隙空间并能储渗流体的岩石。
2、储层
简单地,能够储存和产出流体的那一部分岩层组或层段。 详细地,在地质历史的演化进程中,通过沉积物的沉积和 成岩作用,或是由岩浆侵入和喷出作用或变质作用及其后期次 生变化,又经历了构造地质的综合作用最终形成的一部分岩体, 它不仅具有储集流体的空间,而且还具有可使流体渗滤的能力。

08 第三章-1-储层物性

08 第三章-1-储层物性

习惯上:有效孔隙度又简称为孔隙度。 习惯上:有效孔隙度又简称为孔隙度。
一般砂岩孔隙度变化在5 30 之间,多为10 30% 10— 一般砂岩孔隙度变化在5—30%之间,多为10 20%之间,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度一般小于5 20%之间,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度一般小于5%。
莱复生将砂岩孔隙度分为5个等级: 莱复生将砂岩孔隙度分为 个等级: 个等级
四、储集层的类型: 储集层的类型:
碎屑岩储集层 储集层按岩石 类型可分为: 类型可分为: 碳酸盐岩储集层 其它杂类岩石储集层。 其它杂类岩石储集层。 其中,杂类岩石储集层主要指泥质岩、 其中 , 杂类岩石储集层主要指泥质岩、 硅质岩以 及岩浆岩和变质岩。 如没有地质外力作用, 及岩浆岩和变质岩 。 如没有地质外力作用 , 这类岩石 储集性能很差, 基本不能作为储集层, 储集性能很差 , 基本不能作为储集层 , 只有在各种各 样的地质外力作用下,如构造破坏、长期风化等改造 样的地质外力作用下 , 如构造破坏 、 下,这类岩石方可成为裂隙性储集层。 这类岩石方可成为裂隙性储集层。
度量岩石孔隙度发育程度的参数是孔隙度(或孔隙率): 度量岩石孔隙度发育程度的参数是孔隙度(或孔隙率): 孔隙度 总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孔隙度) 所谓总孔隙度就是指岩石中的总孔隙和岩石总体积之 比。 Pt= VP /Vt*100% 其中, Pt:总孔隙度 其中, Vp总孔隙体积 Vt岩石总体积
自然界中,储集层的渗透非常复杂, 自然界中,储集层的渗透非常复杂,储集层内常有两 相甚三相( 相甚至三相(油、气、水)。岩石对其中每种相的渗透作 用与单相渗透有很大区别,为此提出了有效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和 用与单相渗透有很大区别,为此提出了有效渗透率和相对 渗透率的概念。 渗透率的概念。 的概念 所谓有效渗透率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存在时, 所谓有效渗透率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存在时 , 岩石对其中每一相流体的渗透率。并分别用KO、Kg、Kw 岩石对其中每一相流体的渗透率。并分别用K 、 表示油、 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水的有效渗透率. 而把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 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并分别以K 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并分别以Kg /K、 表示气、 水的相对渗透率。 /K、KO/K、Kw/K表示气、油、水的相对渗透率。

西安市临潼区渭水曲项1-1井储层特征与地热资源评价

西安市临潼区渭水曲项1-1井储层特征与地热资源评价

西安市临潼区渭水曲项1-1井储层特征与地热资源评价马荣图,李学森(桂林理工大学,桂林541006)摘要:渭水曲项1-1井位于关中盆地西安凹陷东部渭南断阶构造,揭露蓝田灞河组(N 2l+b )、高陵群(N 1gl )、白鹿塬组(E 3b )以及红河组(E 2h )四组储层;其中白鹿塬组孔隙度高(31.2%)、热水温度高(91.21℃),为本井最优质储水层,属新生界砂砾岩-砂岩孔隙裂隙层状传导型热储系统。

渭水曲项1-1井100年内预计产热量2.35×1016J,相当于标准煤1.35×106t,折合热能7.35MW。

热水中,氟化物、砷、铜含量较高,不适宜作为饮用水、农田灌溉水和渔业用水。

氟、偏硼酸、偏硅酸含量达到命名矿水浓度。

关键词:关中盆地;储层评价;地热井;热量,资源;陕西省中图分类号:P3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2021)01-0062-05DOI:10.3969/j.issn.1006-0995.2021.01.011关中盆地是我国典型的隐伏型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区,地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国;已成为中国石化地热开发利用的示范基地。

2018年4月,中石化绿源公司在西安市临潼新区完钻的渭水曲项1-1井,井深2830m,出水量3127m 3/天,井口热水最高温度85℃,显示较好的开发前景。

本项研究依据钻井地质资料,对渭水曲项1-1井的热储地质条件、热储层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量进行评价和总结。

对认识关中盆地东部地区地热资源分布和热储层地质特征有理论意义;为地热开发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1渭水曲项1-1井基本情况1.1构造部位渭水曲项1-1井位于关中盆地西安凹陷、骊山凸起、渭南断阶三个二级构造单元交汇处,骊山山前断阶斜坡部位(图1)。

1.2钻遇地层渭水曲项1-1井钻遇秦川群(Q 2-4qc )张家坡组(N 2z )、蓝田-灞河组(N 2l+b )、高陵群(N 1gl )、白鹿塬组(E 3b )和红河组(E 2h )。

1-4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1-4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沉积微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相分析一般首先解释产生相的沉积过程, 然后再解释发生这些过程的环境。这个方 法的实质是通过沉积过程的分析把相和环 境联系起来,沉积微相分析也应遵循这一 方法。具体步骤是:1--2储层沉积微相 Nhomakorabea构造特征
① 岩心和露头观察:通过观察综合分析储 集层的沉积特征
⑤剖面相分析:在单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建 立各单井的剖面相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确定沉 积相在剖面二维空间的展布特征,据此建立全区 沉积微相的剖面分布,绘制出剖面相分析图。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⑥平面相分析:通过绘制一系列剖面图和 平面图等基础图件,综合分析全区沉积相 类型和展布,并绘制出反映区域沉积相类 型及其展布的平面相分析图。
凹陷内的断层一般划分为四级:①一级断 层:断距可达数公里,延伸数十公里。② 二级断层:断距可达数百米,延伸10公里 以上。③三级断层:断距可达100米以上, 延伸数公里。④四级断层:断距20~50米, 延伸1~2公里。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2)断层在油藏形成和开发中的作用
①在油藏形成中的作用:作为油气运移的 良好通道;作为圈闭形成和油气藏保存的 必要条件。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沉积微相的概念
所谓沉积微相:是指沉积亚相带内,具有 独特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厚度、韵律 性及一定平面分布规律的最小沉积组合。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因此,与区域性沉积相研究相比,沉积微 相分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细”上。这个“细” 包括纵向划分沉积相的地层单元要细,即细分 到小层或单层。横向上对沉积环境要逐级划分 到微环境,并识别出微相。所谓“微环境”, 是指控制成因单元砂体-----具有独特储层性质 的最小一级砂体的环境。

油气田沉积演化与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油气田沉积演化与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油气田沉积演化与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油气田储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而储层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以油气田沉积演化与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为主题,探讨油气田储层的形成、演化和孔隙结构特征,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一、油气田沉积演化油气田的形成离不开地质年代学和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

沉积演化过程中,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结构特征都在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了储层性质和孔隙结构。

油气田的沉积演化可以分为盆地发育、岩石沉积、成岩作用、油气生成和运移等阶段。

在盆地发育过程中,盆地的地貌造成不同的剖面形态和沉积条件,决定了不同区域的岩相类型、沉积速率和流变特征。

岩石沉积阶段可以分为物质输入、物质分散、沉降沉积、作用改造等不同的过程。

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嵌布、碳酸化、泥岩压溶和流体作用等,通过改变岩石物理和化学特征,直接影响了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

油气生成阶段,有机质经过成熟作用和热解反应释放出烃类物质,被储存在孔隙中。

油气运移和富集阶段,主要是液体和气体在物理和化学条件下的分布和迁移,富集在有效的储层中形成油气藏。

二、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直接影响储层性质和储层渗透性,因此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储层孔隙可以分为主孔隙和次生孔隙等,其中主孔隙是沉积过程中原生形成的孔隙,多数情况下是天然形成的,对于储层渗透性的影响最大。

次生孔隙是在成岩变质过程中形成的,对于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小。

主孔隙结构特征主要包括储层孔隙度、储层孔径和储层孔隙形态等。

储层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孔隙空间的占比例,是指储层孔隙的数量和分布。

孔隙度越大,储层的渗透性越好。

储层孔径是指储层中孔隙的大小分布,大孔径的储层渗透性相对较好。

储层孔隙形态是指储层中孔隙空间的形态特征,如孔洞口径、孔洞形状、孔壁构造等。

孔洞口径越大,其渗透性能越好。

在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中,孔隙度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孔隙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储层孔隙体积和渗透性,其大小的变化,会影响储层物性。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多级海底扇形成机理及储层分布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多级海底扇形成机理及储层分布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多级海底扇形成机理及储层分布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位于华南地区,是中国海上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发现之一。

其中,中新统黄流组被认为是气田的主要目标层系,其储层的分布和形成机理备受关注。

黄流组是东方1-1气田中新统的一部分,沉积于海侵期间形成的浅海环境中。

根据地质特征和物性分析,黄流组主要由石英砂岩、泥质砂岩、硅质泥岩和泥质泥岩等岩性组成。

这些岩性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为气田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黄流组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多级海底扇。

在古海盆的沉积过程中,由于断层的作用以及沉积物供给的变化,扇体被分成多个扇脊。

每个扇脊由一至多个扇泵组成,扇泵之间通过扇坡相连。

扇脊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包括交叉、合并、分离等。

扇体的形成与古地形、河道分布、海平面变动等密切相关。

扇体的形成机理多种多样,包括河道发育、泥石流沉积、沿海建筑、震荡沉积等。

以黄流组为例,其扇体形成的主要机理是河道分布和沉积物供给的变化。

在古地形变动的作用下,河道具有分岔、汇聚、重整等特点,这导致了扇体的复杂形态。

同时,断层活动和沉积物的堆积也对扇体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黄流组的储层分布与多级海底扇的特点密切相关。

由于沉积物供给的变化,在不同的扇脊和扇泵中,储层的厚度和连通性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储层在扇脊中最好发育,在扇泵中次之。

扇体中储层的连通性较好,有利于气体的储存和运移。

据研究发现,黄流组的储层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储层厚度普遍较大,可以达到数十米至百余米。

其次,储层孔隙度适中,一般在10%左右,孔径分布较为均匀。

再次,储层渗透率较高,常常达到百毫达因尺。

最后,储层连通性较好,具有较大的储量潜力。

综上所述,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中新统黄流组的浅海多级海底扇成机理及储层分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扇体形成机理,可以更好地预测储层的分布和性质,为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扇体发育特点和储层分布规律,以提高油气勘探的效率和成功率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中新统黄流组的浅海多级海底扇形成机理和储层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胡尖山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延9_1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胡尖山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延9_1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第1 5卷 第 4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 然科学版)
2 0 1 3 年 8月
胡 尖 山油 田侏 罗 系延 安组 延 9 储 层 特征及 其控 制 因素
臧成 广 张斯 笛 汪青松 王玉生
( 1 . 中石化 江苏 油 田分 公 司试采 二厂 ,江 苏 扬 州 2 2 5 1 1 9 ;
p 岩
9 0 / Ⅲ \
1 储层岩石 学特征
1 . 1 岩 石 类型 及碎 屑组 分
分 析该 研 究 区 的岩 石 薄 片 和 电子 扫 描 镜 片 , 对 储集 层 岩 石 学 特 征进 行 详 细 研 究 , 以石英 、 长石 、 岩 屑三 端元 组 分进 行岩 石类 型 划分 。认 为胡 尖 山油 田 侏 罗 系延 9 , 储层 岩 石类 型 主要 为 细 一 中粒 、 中 一 粗粒 长 石岩 屑 砂 岩 和 岩 屑长 石 砂 岩 ( 图 1 ) , 成 分 成
菱铁矿 、 方解石和铁方解石组成, 硅质胶结物包括次 形 式 出现 , 有 少量充 填孔 隙 。 ∞
表 1 胡尖 山地 区延安组延 9 。 储层砂岩填 隙物组分含量统计表
2 储 层 物 性 和 孔 隙结 构 特 征
2 . 1 储 层物 性特 征

储 层物性 特 征研究 是油 藏描述 工作 的重 要 内容 之一 , 孔 隙度 和 渗 透率 是 反 映储 层 性 能 的最 主要 的 参 数 。研 究 区 延 9 . 储 层 孔 隙度 分 布 在 4 . 9 7 % ~ 2 1 . 3 %, 平均为 1 5 . 2 6 %, 孔 隙度大 于 1 2 % 的 占样 品 总数 的 9 4 . 4 4 %, 峰值 区间 为 1 4 % 一1 6 %, 占样 品总 数的 4 7 . 2 2 %( 图2 ) ; 储层 渗 透 率 为 ( 0 . 5 9~3 5 . 4 6 )

第一篇 第三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第一篇 第三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第三章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所谓储层流体,这里指的是储存于地下的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

其特点是处于地下的高压、高温下,特别是其中的石油溶解有大量的气体,从而使处于地下的油气藏流体的物理性质与其在地面的性质有着很大的差别。

例如,当储层流体从储层流至井底,再从井底流至地面的过程中,流体压力、温度都会不断降低,此时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原油脱气、体积收缩、原油析蜡;气体体积膨胀、气体凝析出油;油田水析盐—即离析和相态转化过程,而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对于油藏动态分析、油井管理、提高采收率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又如,进行油田开发设计和数值模拟时,必须掌握有关地下流体的动、静态物理参数,如石油和天然气的体积系数、溶解系数、压缩系数、粘度等;在进行油气田科学预测方面,如在开采初期及开采过程中,油田有无气顶、气体是否会在地层中凝析等,都需要对油气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相态变化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作出判断。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石油、天然气和水的性质及其问的相互关系,不掌握它们的高压物性参数,那么,科学地进行油田开发、采油及油气藏数值模拟等便无从讲起。

第一节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石油和天然气是多种烃类和非烃类所组成的混合物。

在实际油田开发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现:在同一油气藏构造的不同部位或不同油气藏构造上同一高度打井时,其产出物各不相同,有的只产纯气,有的则油气同产。

在油气藏条件下,有的烃是气相,而成为纯气藏;有的是单一液相的纯油藏;也有的油气两相共存,以带气顶的油藏形式出现。

在原油从地下到地面的采出过程中,还伴随有气体从原油中分离和溶解的相态转化等现象。

那么,油藏开采前烃类究竟处于什么相态,为什么会发生一系列相态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来描述烃类的相态变化?按照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则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可以发现油藏烃类的化学组成是构成相态转化的内因,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是产生相态转化的外部条件。

因此,我们从研究油藏烃类的化学组成人手,然后再进一步研究压力温度变化时对相态变化的影响。

尕斯库勒砂西区块N1-N2 1储层特征研究

尕斯库勒砂西区块N1-N2 1储层特征研究

r c e t. fa t r e c Th r s r or f N 1一N2 i mi l po e nd o u e e e i o v s dde r a l w pe e bi t r s r oi wih m r a l y ee v r i t po r r pe t . o p o ry

2 Qi hi ie o pn , eo i , nun 32 2 h a . n a O ̄ l C m ay PtCh a Duhag 6 0 ,C i ) g d r n n
Abtat h a fti et n a l e E ,X—a irc o ,mec r net n c mbnn i sr c:T e d t o n sc o ,cs sc ,s M a h i t i ry d f t n fa i ruy i c o o iig w t j i h
df rn eb t e h p e l a dlwe l o ut I i h o e Th eut h wsta h eev i i i ee c ewe n teu p rwa n o rwa ff l I n S a z n . ersl s o h t ersror n l l a d t
维普资讯
第 1 卷 第 4期 9
20 0 7年 l 2月


油 气

V0 . 9 No4 11 . De .2 7 e O0
LT I HOL OGI ES C R ERVOI RS
文 章 编 号 :6 3 8 2 ( 0 7 0 — 0 4 0 1 7 — 9 6 2 0 )4 0 3 — 6
孔 、 渗储层 类 型 。 低
关键词 : 岩作 用 ; 集层 ; 隙结构 ; 喉参数 ; 成 储 孔 孔 尕斯库 勒砂 西 区块 ; 柴达木 盆地

奈曼油田奈1区块白垩系储层特征

奈曼油田奈1区块白垩系储层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i e u ga u a a d t n , r s n n n a d t n n t e fn d l o t u f ce n Up e if tn o main o e a e u n q i rn l r n so e g i t e a d f e s n so e i a e t f n b a is i p rJu oa gF r t f s to i h ar s o Crt c o s
( 河 油 田公 司 勘探 开 发研 究 院 , 宁 盘 锦 1 4 1 ) 辽 辽 2 0 0


奈 曼 油 田奈 1区块 的 石 油 主要 储 集 于 白 垩 系九 佛 堂组 上 段 扇 三 角. 前 缘 亚 相 的砂 砾 岩 、 砾 不 等粒 砂 岩 粗 洲 含


砂 岩 和 细砂 岩 中 , 岩 成 分 成 熟度 低 、 构 成 熟度 中等 。 砂 结 九佛 堂组 上 段 储 层 孔 隙较 发 育 , 喉 连 通 较 差 , 隙分 布 不 均 匀 孔 孔 孔 隙 类型 以溶 孔 为 主 , 余 粒 间 孔及 微 孔 次之 , 均 孔 隙度 1 .9 , 均 渗透 率 2 .  ̄ 0 x 为低 孔 、 残 平 45 % 平 92 1 。t , 2 m 低渗 储 层 。 岩 后 生 成

p o o e t r a o n ci i n n v n p r it b t n h p r y e s man y is l e o e n e o d y r sd a o r p r h o t c n e t t a d u e e o e d s u i .T e o e tp i vy i r o i l d so v d p r s a d s c n l e iu l

油层物理知识点总结

油层物理知识点总结

油层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油气储层的物理性质1.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是指岩石在外部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物理特征,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等。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储集能力和渗流性能。

孔隙度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空间所占的比例,其大小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储集能力。

渗透率是指流体在岩石中运移的能力,它受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孔隙结构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的形态和大小分布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岩石对流体的储集和运移能力。

孔隙连通性是指储层岩石孔隙之间的互相连接程度,对于流体的渗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包括油气的密度、粘度、饱和度、渗透率等。

油气的密度是指油气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它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地下的运移和驱替过程。

粘度是指液体的内摩擦力,它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

饱和度是指储层岩石中的孔隙空间中含有流体的比例,它直接影响着储层中的流体储集能力。

渗透率是指储层流体在岩石孔隙中渗流的能力,它受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3. 储层的物理模型储层的物理模型是指将储层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以便进行评价和预测储层的性质和行为。

常见的储层物理模型包括孔隙模型、细观模型、孔隙介质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储层的物理性质,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油层物理测井技术1. 测井装备和工具油层物理测井是研究储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性质的一种技术,主要通过在井孔中使用测井装备和工具来获取储层的物理数据。

常见的测井装备和工具包括γ射线测井仪、自感应测井仪、声波测井仪、电阻率测井仪等。

这些测井装备和工具可以在井孔中获取储层的物理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来分析和评价储层的性质。

2. 测井曲线及解释测井曲线是指通过测井仪器在井孔中获取的物理数据所绘制出来的曲线,主要包括γ射线曲线、自感应曲线、声波曲线、电阻率曲线等。

特殊储层测井解释1-绪论

特殊储层测井解释1-绪论

玄武岩、安山 岩、流纹岩
次安山岩、英 安岩、灰绿玢 岩、石英斑岩
火山集块岩、 火山角砾岩、 凝灰岩
辉绿岩、蝗斑 岩、细晶岩、 花岗岩
我国发现的 岩浆岩储层 的地区:
准葛尔、渤海湾、 江苏、二连、四 川(周公山)、 三塘湖、大庆
岩浆岩储层岩性复杂、储集空间复杂。
储集空间类型多,孔、洞、缝均有,宏 观和微观非均质性严重。
17.1
马尼法
沙特 侏罗系 2318~2763
15.07
马荣
伊朗 第三系 2226~2440
14.38
坎达雷尔
墨西哥 第三系
3226
14
费瑞顿-马金 伊朗-沙特 侏罗系 2074~2501
13.7
阿加贾里
伊朗 第三系 1982~3365
13.01
国外万吨井情况
序号
井号
油田名称
1 多斯波卡斯1井 圣地亚哥.拉马
全球目前碳酸盐岩有三大含油气区:中东、北美、苏联(俄罗斯)东欧。约占全球碳酸
盐岩油气的90%
89年数据
世界上碳酸盐岩大油田
油田名称
国家 产层时代 产层深度(m) 可采储量(108t)
加瓦尔
沙特 侏罗系 2000~2600
104.7
基尔库克
伊拉克 第三系 850~1300
22.4
阿布奎克
沙特 侏罗系 1800~2100
2
4井
彼特雷诺.德.拉诺
3
4井
塞罗阿苏尔
4
AJ59井
阿加贾里
5
GS35井
加奇萨兰
6
GS45井
加奇萨兰
7
D-1井
伊特列斯
8

第3章储层和盖层

第3章储层和盖层

我国同类碎屑岩砂体产油状况表
砂体类型 河流 三角洲 扇三角洲 水下扇 滩、坝 冲(洪)积扇 湖底扇 油田名称 陕甘宁(J1)、东营孤东(N)、黄骅大港(N)、 冀东南堡 (N)、东濮文留(Es) 辽河(Es)、东营胜坨(Es)、松辽大庆(Kl)、 柴达木朵斯库勒(E) 辽河西部(Es)、南阳双河(Eh)、东濮濮城(Es) 储量规模 千万吨级 亿吨级 千万吨级
第三章
储集层与盖层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常见的储集层类型 盖层
§1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油气在地下是储存在一些岩石的孔、 油气在地下是储存在一些岩石的孔、洞、缝之中的, 缝之中的, 其储集方式就象水充满在海绵里一样。 其储集方式就象水充满在海绵里一样。 凡是能够存储和渗滤流体( 凡是能够存储和渗滤流体(油、气 、水)的岩层都可 以称之为储集层 储集层。 以称之为储集层。 储层之所以能够储集油气,是因为具备了两个特征: 储层之所以能够储集油气,是因为具备了两个特征: 孔隙性——直接决定岩层储集油气的数量; 直接决定岩层储集油气的数量 孔隙性 直接决定岩层储集油气的数量; 渗透性——控制了储层内所含油气的产能。 控制了储层内所含油气的产能 渗透性 控制了储层内所含油气的产能。 而决定孔、渗性好坏的基本因素是岩石的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 而决定孔、渗性好坏的基本因素是岩石的孔隙结构, 这些构成了储层物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这些构成了储层物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铸体薄片法:将液体有机玻璃(红、蓝)单体在常温下 铸体薄片法 注入岩样,经高温聚合成有机玻璃,磨片后在镜下观察, 可分辨岩石中的孔、喉分布。 铸体法:在注入有机玻 铸体法 璃后,将岩样在HF中浸 泡,溶掉岩石骨架部分 后,可观察孔隙的空间 展布、立体构架。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1、排驱压力(Pd) 排驱压力( 饱和度中值压力( 2、饱和度中值压力(Pc50) 3、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 分数( 分数(Smin%) 4、孔喉半径集中范围和频数

碎屑岩沉积与储层特征研究

碎屑岩沉积与储层特征研究

碎屑岩沉积与储层特征研究碎屑岩是一类矿物颗粒直径小于2毫米的岩石,主要由砂砾石、砂岩和泥岩等颗粒状物质组成。

碎屑岩的沉积和储层特征对于石油勘探和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碎屑岩的沉积环境、物性特征和储层评价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碎屑岩的沉积环境是形成和发育碎屑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质历史长河中,碎屑岩的形成与大陆沉降、气候变化、河流流域的侵蚀速率等有着密切关系。

在陆相环境中,由于河流流速变化频繁,沉积物颗粒易于堆积,形成粒度较大的砂砾岩。

而在海相环境中,海浪、潮汐等水动力作用会导致颗粒运动和分选,形成较细的砂岩和泥岩。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沉积环境,如湖泊、河口等,对碎屑岩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除了沉积环境外,碎屑岩的物性特征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砂砾岩和砂岩是碎屑岩中常见的类型,其物性特征与沉积粒度和岩石成分有关。

一般来说,砂砾岩的物理性质较好,如孔隙度高、渗透性好,是较好的油气储集体。

而砂岩的物理性质则较差,多为低孔隙、低渗透的储层。

泥岩由于颗粒较细且胶结作用强,其孔隙度和渗透性都很低,一般很难成为有效的储集岩。

储层评价是研究碎屑岩沉积和储层特征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储层评价方法包括大地物理勘探、岩心分析以及岩石地力学实验等。

通过大地物理勘探,可以获取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参数,如密度、声波速度等,从而对储层进行初步评价。

岩心分析则是通过对岩心样品的粒度组成、矿物成分等方面的分析,来了解储层的粒度分布规律和岩性特征。

岩石地力学实验则能够进一步探测岩石的力学性质,如抗压强度、渗透性等,从而评价储层的岩石力学状态。

除了上述研究方法,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碎屑岩沉积与储层特征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例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以获取岩石微观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从而进一步了解岩石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同位素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对岩石中的同位素含量和比例进行分析,探测储层物性和成因,为石油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碎屑岩沉积与储层特征研究对于石油勘探和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1储层一般特征

1储层一般特征
第一章 储层一般特征
储层系统的复杂性
储层研究的特点
第一节 储层系统的复杂性
储集岩 储层系统
一、储集岩
具有一定的储集空间并能使 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 差下流动的岩石(reservoir rock) 储集岩的特性----孔、渗性
孔隙度---储集空间 渗透率---流体流动
孔隙性
岩石中各种孔隙、孔洞及裂缝组成的 储集空间,其中可储存流体。
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mm之 间
特点:在这种孔隙中,由于受毛细管力的作用,流体已不能在其 中自由流动,只有在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的情况下,流体才能在 其中流动。 发育:微裂缝和一般砂岩中的孔隙
c、微毛细管孔隙
孔隙直径<0.0002mm,裂缝宽度<0.0001mm
一般:5~30%,常见:10~25%
渗透性
在一定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性能 绝对渗透率:当单相流体充满岩石孔隙,流体不与岩石 发生物理、化学反应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能力 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为多相流体通过时,岩石对每种流 体的渗透率。与流体性质和饱和度有关 相对渗透率:比值 110-3m2 = 1.013md
开发早期
优化开发方案 优化管理及调整方案 提高油藏开发效率
研究单元:横向(油藏/油田) 垂向(小层) 分辨率:横(数十米) 纵(0.2~0.5m)
井网布置 配产配注 射孔方案
沉积微相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流动单元 储层敏感性 储层地质模型
开发中后期
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注水开发调整 优化三次采油方案 研究单元:横向(油藏/开发井组) 垂向(单层) 分辨率:横(十米级)、 纵(<0.2m)
储集岩分类

南海珠江口盆地海7油田珠1组储层特征研究

南海珠江口盆地海7油田珠1组储层特征研究
育, 孔 隙半径 0 . 0 1 5  ̄4 . 9 2 3 mm( 平均 半 径 0 . 5 4 am) r 。珠 1 组 总体分选 较好 , 中值 孑 L 喉半 径介 于 0 . 9 9 -2 6 . 3 g m, 平 均值 为 9 . 2 g m, 孔 隙喉 道较 粗 , 分 布不 均匀 。特 别 是 H1 储 集层 性能 较好 , 中值 孑 L 喉半 径 介于 9 . 5 ~2 6 . 3 g m, 平均 值为1 6 . 7 g m, Z J 2 B、 Z J 3 C、 Z J 3 D储 集 层 性 能相 对 H1 较
砂岩 ; 颗 粒 分 选 总体 较好 , 经历 了压 实 、 胶 结、 溶蚀 等 作 用 : 孔 隙类型 以原 生粒 间孔 为主 , 少量 次生 粒
间孔发育; 通过稀疏脉冲地震反演研究表 明研 究区主力层珠 1 组H1 层物性好且平面展布均一 、 非均 质性弱 ; 沉 积微 相 和 成岩 作 用均对 储 层性 能有 重要 影 响 。通 过 以上研 究 , 并 结合 评 价 井的 资料 重新
2 储层 孔 隙类型 与孔 隙结构
前 人研 究表 明 , 研究 区珠 1 组 早期 以古韩 江 三角 洲 沉积为主 , 稍 后 由于 海 侵范 围扩 大 , 在研 究 区所 在 油 区 南 部 形 成 较 大 范 围 的碳 酸 盐 台地 ; 后期水体变浅 , 波 浪 作 用 带来 的碎 屑岩 在 研究 区形 成一 系 列 的沿 岸砂 坝 沉积 , 这 套砂 岩 纯 净 、 分选 中等一 好 、 物性 好 , 是 研究 区 的主 力 油
通 过 对 岩 芯 样 品 的岩 石 学 分 析 , 其 结 果 显 示 储 层 岩性 单 一 , 主要 为 中一 粗粒 亚 长 石砂 岩 和 亚岩 屑 砂 岩 ,

白驹油田丰探1井区孔隙结构简析

白驹油田丰探1井区孔隙结构简析

白驹油田丰探1井区孔隙结构简析丰探1井区受三条断层围合所控制,其中北西西走向断层贯穿整个井区,延伸长,大于10km,断距120-300m,,对丰探1井区断块的控制作用强,沟通油气;北西走向断层,延伸1.5km,断距10-60m;北东东走向断层,延伸1.0km,断距10m。

2 岩性与物性特征2.1储层岩石学特征丰探1井区储层主要发育在泰一段,以细砂岩为主,还有部分粉砂岩和粉细砂岩。

油层主要分布在泰一段1985-2031m处。

井区主力油层为浅湖的湖滩砂坝沉积。

根据钻井岩心分析,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岩。

碎屑成份由石英、长石和岩屑组成,以石英为主,石英平均含量60%,长石平均含量17%,岩屑平均含量23%,多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

颗粒间填隙物多为泥质和方解石、白云石的胶结物,含量可达19%。

据X-衍射分析,储层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伊利石相对含量8%,伊/蒙混层相对含量50%,高岭石相对含量为36%。

丰探1井泰一段储层中填隙物以碳酸盐岩胶结物为主,泥质杂基含量不到2%。

2.2储层物性特征丰探1井区的储层物性以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透为主,其中泰一段主力油层岩性为细砂岩,物性相对较好,孔隙度平均18.1%,渗透率为5.96-19.58×10-3μm2。

3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毛管压力曲线反映了在一定的驱替压力下水银可能进入的孔隙喉道的大小以及这种喉道的孔隙体积,根据压汞资料统计,泰一段Ⅰ砂组2号含油小层排驱压力0.08~0.45 MPa、平均0.271 MPa,中值压力0.233~1.352MPa、平均0.844MPa,最大进汞饱和度91~96.1%、平均92.4%,平均孔喉半径0.512~2.201μm、平均0.161μm,中值孔喉半径0.555~3.217μm、平均1.419μm,最大孔喉半径1.666~9.427μm、平均4.504μm。

泰一段储层一般最大进汞饱和度都在90%以上,表明束缚水含量不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胶结物
直接从粒间溶液中沉淀出来的化学沉淀物。
碳酸盐类:方解石、白云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菱铁矿 硅质类:石英、玉髓和蛋白石 粘土类: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等 硫酸盐类:石膏、硬石膏、天青石、重晶石 沸石类:方沸石、浊沸石、柱沸石、杆沸石、丝光沸石和光沸石 铁质类: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
二、不同类型储层基本特征
1、碎屑岩储层
世界:油气储量约占总储量的50% 我国:油气储量约占总储量的90%以上
(1)岩性类型:砾岩、砂岩、粉砂岩、火山碎屑岩
(2)结构特征:碎屑颗粒、填隙物、储集空间(流体充填) •颗粒:颗粒本身特征+分选性+排列方式→储集空间的基本格架 •填隙物:填隙物本身特征+胶结方式→使储集空间复杂化
都可以包含多个碎屑颗粒。由成岩、后生期的重结晶作用形成。方解石、 石膏、沸石等易形成这种胶结
•自生加大结构:硅质胶结物围绕石英颗粒生长,二者成分相同,而且表现
完全一致的光性方位。即在正交光下,颗粒与自生加大边同时消光;在单 偏光下,借助原碎屑颗粒边缘的粘土薄膜可以辨别颗粒的轮廓。形成于成 岩或后生期。多见于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中,有时长石也可以发生次生加 大现象
其它岩类储层(火成岩、变质岩、泥岩)
按物性分:孔隙度→高孔储层、中孔储层、低孔储层
渗透率→高渗储层、中渗储层、低渗储层 孔隙度、渗透率→高孔高渗、高孔中渗、中孔高渗、中孔中渗
中孔低渗、低孔高渗、低孔中渗、低孔低渗
按储集空间类型分:孔隙型、裂缝型、孔缝型、缝洞型、孔洞型
孔缝洞复合型
按流体性质分:常规油储层、稠油储层、天然气储层
被这些孔道所连通的孔隙中的水。
Swirr影响因素: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流体性质、油气运移时水动力条件
Vsh↑、Perm↓、微毛管孔隙愈发育、水对岩石的润湿性愈好、油水界面张力愈 大→ Swirr↑
一般:10~50%
第二节 储层类型及基本特征
一、储层类型
研究目的不同,分类方案不同。 按岩性分: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中流体的非均质性:
(1)因比重不同而自然分层。储层的非均质性→分层界限不明显,存在过渡区。
过渡区大小不同。
(2)储层非均质性的不同→不同点处的储层流体饱和度不同。 Swirr → Soi、Sgi
束缚水存在形式:薄膜滞水、毛管滞水 •薄膜滞水:指在亲水岩石表面分子的作用下,而滞留在孔壁上的束缚水。 •毛管滞水:指当排驱压力无法克服毛细管阻力时,被滞留在微小毛管孔道和
反映:孔隙介质中所含流体的饱满程度。
SX
VX VP
100 %
Sx:So,Sw,Sg,%
So+Sw+Sg=100%
储层原始状态:Sw=100% 储层成藏状态:So:0↗Soi,Sg:0↗Sgi,Sw:100%↘Swirr 储层开采状态:So:Soi↘Sor,Sg:Sgi↘0,Sw:Swirr↗[1-Sor]
Kxr=Kx/K Kxr:某一流体的相对渗透率,小数 Kx:某一流体的有效渗透率,μm2 K:岩样的绝对渗透率,μm2
Kor+Kgr+Kwr≤1
(2)渗透率评价指标:(×10-3μm2)
特高渗透率
K≥2000
高渗透率
500≤K<2000
中渗透率
100≤K<500
低渗透率
10≤K<100
特低渗透率
K<10
(5)储层类型
•按储集空间分:孔隙型储层、裂缝-孔隙型储层 孔隙型储层:原生孔隙型、混合孔隙型、次生孔隙型 裂缝-孔隙型储层:孔隙→储存空间,裂缝→渗流通道。低孔高渗 •按相控作用分:冲积扇砂砾岩体、河流砂体、湖泊砂体
三角洲砂体、陆棚砂体、海岸砂体 半深海和深海浊积砂体、风成砂体
2、碳酸盐岩储层
世界上:约占沉积岩的20%,油气储量接近总储量的50%,产量达60%以上。 我国:约占沉积岩的55%,特别在西南、中南地区十分发育,时代越老越发育。
胶结方式(类型):指沉积岩中,填隙物的分布状况以及填隙物与碎屑颗粒
间的接触关系。
•基底胶结:填隙物含量较多,颗粒漂浮于其中而互不接触。填隙物成分主要
为粘土类。形成于同生沉积期,是密度较大的水流快速堆积的产物。基质支 撑结构
•孔隙胶结:颗粒之间点接触,构成支架,填隙物含量少,充填于支架中。形
成于成岩期或后生期,填隙物为胶结物。颗粒支撑结构
储集空间→控制储能大小→受控于形成条件
包括:各种孔隙(狭义)、溶孔、溶洞、裂缝、成岩缝
1、孔隙性:孔隙的大小
(2)孔隙的大小
据孔隙或裂缝大小及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
a、超毛细管孔隙
孔隙直径>0.5mm,或裂缝宽度>0.25mm
特点:在这种孔隙中,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服从静水力学的一般
孔隙度确定方法
•实验测定法:精度最高 •测井解释法:精度居中 •地震和试井解释法:精度最差
不同精度的孔隙度应用于不同的研究范畴
2、渗透性
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控制产能大小→受控于形成条件和工艺改造措施
(1)渗透性表征参数: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
绝对渗透率:当单相流体充满岩石孔隙,流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和化学反
1、孔隙性:孔隙度
(4)衡量孔隙性大小→孔隙度:反映岩石中孔隙的发育程度
总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之比:
t
VP Vr
100 %
Фt:总孔隙度,% Vp:总孔隙空间体积,cm3 Vr:岩样总体积,cm3
有效孔隙度:岩样中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
总体积(即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Logk=a Φe +b a:曲线斜率;b:截距
理论分析:Pore、Perm是微观孔隙结构的宏观反映。Pore一定时,平均孔喉半
径越小,Perm越低;孔喉形状越复杂,Perm越低。另外,孔隙、喉道的配置 关系不同,储集性能也不同,粗孔、粗喉型,一般Pore、Perm均较高;粗孔、 细喉型,一般Pore大、Perm低;细孔、细喉型,一般Pore、Perm均较低。
规律。
发育:大裂缝、溶洞、未胶结或胶结疏松的砂岩孔隙
1、孔隙性:孔隙的大小
b、毛细管孔隙 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mm之间 特点:在这种孔隙中,由于受毛细管力的作用,流体已不能在其中自由流动,只
有在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的情况下,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 发育:微裂缝和一般砂岩中的孔隙
有效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流体的渗透率。
与多相流体的性质、岩石本身的微观孔隙结构特性相关。
kx
Qx L
S P1 P2 t
Kx:某一流体的有效渗透率,μm2
Qx:某一流体在t秒内通过岩样的体积,cm3
Ko+Kg+Kw≤K
相对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时,某一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
的比值。与流体性质、岩石本身的微观孔隙结构特性相关。
(3)绝对渗透率确定方法
•实验测定法:精度最高 •测井解释法:精度居中 •地震和试井解释法:精度最差
不同精度的绝对渗透率应用于不同的研究范畴。
(4)有效孔隙度与绝对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无统一的关系模式,因油区、层位、储层岩性类型等因素不同。
一般地:有效孔隙度越大,绝对渗透率越大。
•有效孔隙度和绝对渗透率的经验统计模型(狭义孔隙下):
第一章 储层基本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一节 储层特性 •第二节 储层类型 •第三节 低渗透储层
第一节 储层特性
一、概念
储集岩(reservoir rock):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
体在一定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石。
储集层(简称储层):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
二、储层基本属性
1、孔隙性 (1)储集空间(广义孔隙):指储集岩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部分。
(3)构造特征:指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由于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形成
的形迹。 沉积构造对储层非均质性特别是渗透性有较大影响 成因类型:物理成因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生物成因构造
填隙物:充填于碎屑颗粒间的矿物,包括基质和胶结物。 A、基质
碎屑颗粒间粒度细小的机械混入物。基质为细粒隐晶集合体,粒度一般小于 0.0315mm,主要为粘土(可含有一些细粉砂),次为灰泥和云泥。
e
Ve Vr
100 %
Фe:有效孔隙度,% Ve:总有效孔隙空间体积,cm3
Фe≤Фt,生产中常用:Фe
1、孔隙性: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的评价指标:
特高孔隙度
Фe≥30%
高孔隙度
25%≤Фe<30%
中孔隙度
15%≤Фe<25%
低孔隙度
10%≤Фe<15%
特低孔隙度
Фe<10%
一般:5~30%,常见:10~25%
胶结物结构:由晶粒大小、晶体生长方式和重结晶程度而定。
•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在偏光显微镜下表现为均质体性质,可见微弱的晶
体光性,但肉眼不能分辨晶粒。蛋白石及磷酸盐类常形成此类结构
•显晶粒状结构:胶结物呈结晶粒状分布于颗粒间,晶粒在手标本上可以分
辨。碳酸盐类胶结物常具有这种结构
•嵌晶结构:胶结物的结晶颗粒较粗大,晶粒间呈镶嵌结构,每一个晶粒中
•接触胶结:颗粒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填隙物含量很少,分布于颗粒相互接
触的地方。可由溶液沿颗粒间细缝流动并沉淀而成,或由原来的孔隙式胶结 经地下水淋滤改造而成。颗粒支撑结构
•镶嵌胶结:在成岩期的压固作用下,特别是压溶作用明显时,颗粒由点接触
发展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缝合接触。较难将颗粒和胶结物区分。颗粒支撑 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