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三大主要环境问题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3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同步测试1课时[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大气环境问题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酸雨、全球变暖均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有关B.二氧化碳的增多与毁林有关C.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减少完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D.大气保温气体的增多主要是近百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2.为了保护臭氧层,我们应该()A.保护森林B.采用新能源,代替煤炭C.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D.人工制取臭氧,向大气排放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判断3-4题。
3.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A.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B.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C.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恶化D.酸雨污染、气候变暖4.图中问题①、②产生的后果分别是()A.引发赤潮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第3-4题)B.产生“公害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会变小C.酸雨现象;气候恶化D.鱼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洪水灾害增多5.不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A.光污染B.生物多样性遭破坏C.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D.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能力训练]二、双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据此回答6—7题。
6.温室气体主要指()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氮D.甲烷7.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多,会导致全球气温增高。
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A.两极冰雪大量融化,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B.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增加C.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降低D.将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三、综合题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地出现严重酸雨污染,A、B两地酸雨严重的原因是;瑞典、挪威等国常降酸雨,经研究发现所降酸雨与英国有关,其原因是(第8题)。
环境科学与环境问题

三、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从全球范围来 看,主要是气候变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 坏、生物多样性损失和海洋污染五大类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而引起地球平均 气温上升的情况,被称为温室效应。这类痕量气体 被称为温窜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CO2)、甲烷 (CH4)、氧化亚氮(N20)、氟氯烃类(CFCs)等。在这 些温室气体中,CO2在大气中的含量仅次于O2、 N2和惰性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研 究表明,过去的100年间,人类通过化石燃料的燃 烧,向大气排放了约4150亿t的CO2,结果使大气 中的CO2含量增加了15%左右,因此它的温室效应 最为明显。
2.按照产生的原因划分
(1)原生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 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为第一类环境问题。主要是 指地震、海啸、火山活动、泥石流、台风、滑坡等 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 (2) 为次生环境问题,也称为第二类环境问题或人为环 境问题。这一类环境问题占所有环境问题的绝大多 数。 次生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四、环境的基本类型
环境类型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方法。通常是 根据下述原则进行分类: (一)按照环境主体划分 1、人类环境 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在这类环境中,其 他的生命体和非生命物质都视为环境要素。 2、生物环境 以生物体为主体的环境。在这类环境中, 人与其他生物体属于同一类环境要素,这是一种生态学中的 分类方法。 (二)按照环境范围划分 此类划分较为简单,如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 城市环境、社区环境、车间环境等。
(二)学科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zi

学习目标:
1、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说出当代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危害及 应对措施。 3、通过学习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树立 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
1 自然原因:
地球处于间冰期,全球气温近年来波动上升,平均升高了0.6--0.8°C
(1)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 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 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 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化 水资源利用不当 生产力
解决措施
恢复自然植 被,植树种 林种草
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讨论]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8、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弃物转移
环境问题 表现
原因
影响
防御措施
全球变暖 全球气温上
升
臭氧层破 坏
臭氧含量 降低
大气污染与 pH<5.6的
酸雨
降水
①间冰期②人类排 放大量温室气体③ 植被(热带雨林)破坏
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受到限制。
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增育技术获
得广阔市场。
2、工业
全球气候变暖的其他影响
知 识 拓 展 可能使蒸发增强,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
局。
地表径流发生变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 需矛盾。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气象灾害频发。洪涝、 干旱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2020(春)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新教材)】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认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2.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知道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通过认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知 识 梳 理]知识点一 化学与环境保护如图是常见的几种环境污染,常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请完成下列知识点: 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根治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是控制污染源。
2.“三废”污染“三废”主要指废气、废液和废渣。
(1)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其携带的颗粒物;会在一定天气条件下会造成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
(2)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往往含有复杂的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土壤、水体的污染,需要经过多步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常用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3)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回收利用这两个重要目的。
3.当今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1)环境监测(2)三废治理(3)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
其中对环境情况的监测,就是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鉴定,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
知识点二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即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为100%。
微判断(1)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2)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3)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4)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如何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无毒无害的治理(5)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主要是由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的答案(1)×(2)√(3)√(4)×(5)√微训练1.下列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①乙烷与氯气制备一氯乙烷②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③苯和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④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 B微思考2“绿色化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提示(1)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下列关于自然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B.自然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自然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其自身稳定性D.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2.人类系统的运行依赖于自然环境,关于二者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B.自然环境可以消纳人类系统排放的所有废弃物C.人类活动可能会影响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D.人类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是不利的3.(福建三明一中高一期中)发达国家产生资源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镇化水平高B.人均资源消费量大C.人口增长速度慢D.劳动力严重匮乏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 )A.自然原因引起的B.人为原因引起的C.人口增长引起的D.全球变暖引起的5.该类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 )A.流水作用强的地区B.冰川作用强的地区C.风力作用强的地区D.风力作用弱的地区6.甲、乙、丙分别位于( )A.住宅区、城市干道旁、风景区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干道旁C.城市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D.城市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7.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易形成雾霾天气的有(深度解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题组二环境问题的危害某年12月7日21时35分,两艘外籍集装箱船在珠江口担杆岛东北约11海里处发生碰撞,泄漏燃油约1 200吨,造成我国较大的船舶碰撞泄油事故。
交通运输部牵头全力组织清污,采用围油栏截污、向海上洒消油剂和吸油毡等方法来清除油污。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8.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9.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
高中地理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三教案讲义: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答案在最后)课标标准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1.区域认知:结合实例,分析产生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2.综合思维: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当地的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自然环境:(1)能量来源:由________持续供给能量。
(2)物质循环:物质能够从________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________中。
(3)自我调节功能:自然环境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________维持稳定。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主要体现在自然灾害。
如:火山爆发、________、海啸、泥石流、台风等。
(2)人为原因:①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________,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________排入自然环境。
②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超过自然环境的________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________,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________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
3.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及其表现: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________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影响越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技术水平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具有________:①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________;②人类通过研发________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特别提醒】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何区别人类系统靠大量输入自然资源、输出废弃物来维持,物质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无法完成物质循环。
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三大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认识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3、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1、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2、环境问题的综合性 3、环境问题的累积性 4、环境问题的社会性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
1 2 3 4 5 6 7 8
对策
禁止和减少 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氟氯烃 综合 _______的排 加强_______利用,变 废为宝 放,研制新型 制冷系统,加
说一说: 回忆必修一的相关内容和图1-3-2“温室效应示意 图”、图1-3-3“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 1、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2、你能解释温室效应吗?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什么会不断增加? 4、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哪些影响? 5、可采取哪些措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1) 臭氧低值范围逐年扩大的位置在 南 极上空。 (2)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 氟氯烃化合 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 平流 层中的臭氧分解。 (3) 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 紫外线 辐射增加,其主 要危害是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 (4) 我国科学家最近在青藏高原上空发现夏季时存在着一个臭氧 “低谷”,最低时要比 周围地区少10%,10月以后“低谷” 逐渐消失,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D A.氟里昂的泄漏 B.可燃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喷气式飞机的尾气排放 D.大气的垂直运动
全球气候变暖
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环 境 污 染
臭氧层破坏 酸雨蔓延 水体污染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 生物多样性破坏
生 态 破 坏
森林锐减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及解决措施

内涵
地位
目标
生态持续 可持续发展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
发展 的基础
载能力相协调
经济持续 可持续发展 发展 的条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 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 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 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
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持续 可持续发展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 发展 的目的 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B.“绿色GDP”的含义之一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 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科学发展观是从十六大以来的一个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 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据此回答3~4 题。
4.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秸秆 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的好 处是( )
7.下列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人口压力 B.深刻的环境危机
C.资源短缺 DD.经济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多发使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B.从全国看,以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食品污染、噪声 污染为重点
CC.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扩散
环境问题 的表现
资源 短缺
生态 破坏
环境 污染
全球 环境 变化
环境问题
Environmental problems
表现
资源短缺
人口总量增长 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长
水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 表 现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环境污染
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1章第3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分析资源,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综合思维)2.实例分析,总结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分布。
(区域认知)3.运用资料分析,理解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及应对措施。
(人地协调观)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自然系统(1)特点:①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
②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
(2)对人类的要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环境问题的产生(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源的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产生环境问题。
(2)主要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
3.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1)人口数量: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增加。
(2)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
(3)技术水平: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可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特别提醒]人均资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均资源消费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1.使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受到损害。
(1)供给服务功能下降→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
(2)调节服务功能失常→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
(3)文化服务功能降低→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
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3.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1.自然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其能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 2.环境问题的产生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损害了其支撑服务功能。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活动
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请将下列环境问题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活动
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请将下列环境问题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资
料
从本世纪30年代至今发生了比利时马斯河 谷烟雾事件(一周内死亡60人)、美国洛杉矶 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全镇 45%人口患病、死亡17人)、英国伦敦烟雾事 件、日本水俣病汞污染事件等震惊世界的八大 公害事件;进入80年代以后,又发生了规模更 大、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为严重的印度博帕 尔泄漏事件(3300人死亡,20万人致残)、菜 茵河污染事件(160千米河段鱼死亡,483平方 千米范围内井水不能饮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等。
灌溉污水 土壤环境 固体废弃物
农作物
食品
(污染与破坏)
饮用水
水体 水生生物
活动
填表对比:
来 源 危 害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水质恶化,危害人体 水 污染 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 健康, 破坏生态环境 大气 污染 工业废气、家庭炉灶 汽车尾气 (燃烧化石燃料) 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 酸雨、光化学烟雾
农作物减产、质量下降 施用农药和化肥、 土壤 污染 灌溉污水、固体废弃物 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原料 切碎
蒸 煮 分离 黑液
纸浆
漂白
增蓝
水俣湾事件 1953—1956年日本熊县水俣市,因石油化 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了被汞污染和富 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 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 毒者达238人,其中60多人死亡。
活动
填表对比:
来 源 危 害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学案教案

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设计人:宁阳十中刘海洋学习目标:1.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2.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他人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判断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
3.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难点: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分别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的图片及自然被破坏后人类面临困境的图片,形成强烈的对比,唤起学生强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愿望和意识,再简要介绍人类目前面临的十大类主要环境问题。
那么,我们本地又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呢?你认为哪些环境问题是最主要的?其现状如何?你们将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调查?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讨论完成调查方案。
以小组展开讨论,并确定所要调查的重点项目,并确定调查方案,同时作好必要的分工。
1、每个同学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环境问题。
2、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们所列的环境问题,讨论决定哪一个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
3、关于这个问题我市(我国)的现状怎样?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调查?4、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提示:调查前,要做好以下工作:(1)选择适宜的调查题目;指出所选题目宜小不宜大,并事先准备几道题目供学生选择。
(2)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或三者相结合的方法。
(3)制定可行性的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应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
学习任务二:汇报调查结果1.分组上讲台汇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其他组的成员提出质疑,并对其汇报进行打分,并派代表作简要的点评(如汇报的成功点在哪里,调查还存在哪些不足等)汇报注意事项:(1)计划要抓住关键问题,不能主次不分。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环境保护概论在当今世界上,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为什么环境保护重要环境保护不仅关乎我们人类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
首先,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导致人们患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其次,环境恶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也不可忽视。
物种灭绝和生物链的破裂将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进而对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等相关产业造成重大影响。
最后,环境问题也威胁到我们的经济发展。
环境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恢复所需的成本巨大,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首先,人类活动的不可持续性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大量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过度的工业化进程和非法的环境破坏行为都导致了环境质量的下降。
其次,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费也加剧了环境的压力。
例如,乱砍滥伐导致了森林的减少,过度捕捞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最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的不力也是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
人们普遍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于环境破坏行为麻木不仁,这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并强制执行。
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和惩罚,才能有效地减少环境破坏行为的发生。
其次,人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改变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例如,减少对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鼓励垃圾分类和再循环利用。
此外,推动可持续发展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之一。
发展清洁能源、提倡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局面的重要途径。
结论环境保护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2.在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最符合绿色化学观念的是 哪种反应?
提示:化合反应能将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到产物 中,没有副产品生成,原子利用率达 100%,符合绿色化学 的观念。
在年轻人的颈项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事业心这颗灿烂的宝珠。
为了防止水华、赤潮现象的发生,一要少用或不用含氮、磷
洗涤剂,合理施用化肥,适量向水产养殖区投放饲料等;二要对
产生的含氮、磷的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做科学合理的处理。
1.环境保护 (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 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环境保护的任务 ①环境质量监测: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 析和测定,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 ②治理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③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杜绝污染物的排 放,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2.原子经济性 原子经济性的概念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 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如完全 的加成反应:A+B===C),达到零排放。原子经济性可用原 子利用率来衡量,其定义可表示为原子利用率= 期望产物的总质量 生成物的总质量 ×100%。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 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 排放。
3.以乙烯为原料生产环氧乙烷,工艺Ⅰ——氯代乙醇法: ①CH2CH2+Cl2+H2OClCH2CH2OH+HCl
②2ClCH2CH2OH + Ca(OH)2―→
2H2O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旁栏边角 练一练 阅读教材图1.16——“雾霾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示例”,简要说明雾霾的形成 原因。
提示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是人类大量排放可吸入颗粒物,超过自然 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造成的。
结论要语 辨一辨 (1)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失常,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 ( ×) 提示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失常,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加 自然灾害的风险。 (2)许多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发展经济容易导致自然环境退化。( √ ) (3)环境问题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 )
(1)特点 ①由 太阳能
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 生命体 ,最终
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 流动 。
②自然环境能够通过 自我调节 维持稳定。
(2)对人类的要求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
然环境的 服务功能 。
2.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视角2 环境问题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关系 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曾是最常用的杀虫剂。1948年瑞士化学家保 罗·赫尔曼·穆勒(Paul Hermann Müller)因发现其有效毒性而获得诺贝尔奖。 DD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量用于对抗虫媒传染病,抑制了疟疾的传播。 通过喷洒DDT灭蚊,一度使全球疟疾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DDT一度成为 人类战胜疾病的福音。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DDT影响了许多生物的 生存,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且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能够通过长距 离迁移影响全球,并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因 此,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被许多国家禁止使用。迫于疟疾肆虐,2006年世界 卫生组织呼吁部分地区在室内条件下每年喷洒一次DDT来对抗疟疾。这 是人类在权衡DDT利弊的情况下,有条件、限制性地使用DDT。
环境学概论总论

环境学概论总论第⼀章总论结构第⼀节环境及其组成1.环境的定义2.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3.环境结构和环境系统4.环境分类5.环境的功能和特性第⼆节环境科学1.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2.环境科学的分科第三节环境问题和保护1.环境问题2.当代的环境问题3.环境保护第四节可持续发展1.概述1).什么是发展2).发展的含义3).发展应解决的问题4).限制发展的因素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3.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4.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第五节清洁⽣产1.概述2.清洁⽣产定义3.清洁⽣产与可持续性发展4.实施清洁⽣产主要途径5.产品的⽣命周期第⼀节环境的定义⼀、环境的定义:指影响⼈类社会⽣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然因素总体,包括⼤⽓、⽔、海洋、⼟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物、⾃然古迹、⼈⽂遗迹、⾃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是指由于⼈类的活动⽽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与⼈之间的关系或称上层建筑。
地球环境由岩⽯圈、⽔圈、⼟圈、⼤⽓圈和⽣物圈组成。
⼆、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环境要素:⼜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同的⽽⼜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然环境要素和⼈⼯环境要素。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种本质属性,并能⽤定性和定量的⽅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环境质量是由环境中已有的和进⼊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环境质量包括⾃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
⾃然环境质量包括物理环境质量、化学环境质量和⽣物环境质量。
社会环境质量包括社会中的经济、⽂化、美学等状况等。
环境结构: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三、环境结构和环境系统环境结构的特点:圈层性,地带性、节律性、等级性、稳定性和变异性。
环境系统的特性:1)最差(⼩)限制律2)等值性3)整体性⼤于各个体之和4)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四、环境分类分类原则:即按照环境范围的⼤⼩、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要素、⼈类对环境的作⽤、以及环境的功能来分类。
应用伦理学(4.3 当代生态问题及其调适)

第三节:当代的生态伦理问题及 其调适
历教1201班 阮依依
Part 1
当代三大生态伦理问题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
当代三大生态伦理问题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自然资源的分 配和消费方面的不平等问题 二、当代人与后代人在自然资源的分配和消 费上的不平等问题
严峻问题。生态平衡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体 现了人类共同利益和整体利益,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和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和 整体利益。
对人类每个成员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普及和提高
他们的生态伦理意识,加强对自然环境行为的自 律性,是解决当代生态伦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小结:作为一个21世纪的文明人, 一方面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的满足, 保证自己的丰衣足食,另一方面又要 摆脱和超越物质生活的纠缠,获得创 造性精神生活的满足,过一种身心健 康的生活。这就必须运用自己的理智 驾驭自己的各种欲望,使之得到和谐 的统一。
国际官方和非官方组织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立开发自然的统一理论,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关维护生态平 衡的国际法规,尽力减少人类社会各类活动对于 生态平衡的不良影响。
因此,加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理性对话和协
商,建立人类共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当 务之急。
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在向联合国提出的一份题为《我 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 一个正确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 新观点:“可持续发展”。于是 “可持续发展”这一词便来到了 这个世界上。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
调制措施
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全球危机的主要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雨成因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酸雨形成 的条件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水蒸气
酸雨
世界上酸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全世界目前有三大酸雨分布区: 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试分析欧洲酸雨形成的原因
欧洲
北美
长江以南地区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 酸雨危害最严重地区在哪?试分析原因
对策
禁止和减少 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氟氯烃 综合 _______的排 加强_______利用,变 废为宝 放,研制新型 制冷系统,加
说一说: 回忆必修一的相关内容和图1-3-2“温室效应示意 图”、图1-3-3“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 1、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2、你能解释温室效应吗?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什么会不断增加? 4、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哪些影响? 5、可采取哪些措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1) 臭氧低值范围逐年扩大的位置在 南 极上空。 (2)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 氟氯烃化合 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 平流 层中的臭氧分解。 (3) 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 紫外线 辐射增加,其主 要危害是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 (4) 我国科学家最近在青藏高原上空发现夏季时存在着一个臭氧 “低谷”,最低时要比 周围地区少10%,10月以后“低谷” 逐渐消失,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D A.氟里昂的泄漏 B.可燃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喷气式飞机的尾气排放 D.大气的垂直运动
杭州湾
西 南
中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
珠江三 角洲及 其北部
例2:读“世界各地每年排放的硫、氮量的分布图”(图甲)、 “欧洲工业废气扩散图”(图乙)和“2012年中国降水p H 值分布图”(图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图乙分析欧洲北部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
西欧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均消费水平高,人为 硫、氮等酸性气体排放量大;由于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废气 向东北方向扩散。
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全球气候变暖
(成因、分布、危害、对策)
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臭氧层破坏 环境问题的综合性 (成因、分布、危害、对策) 环境问题的累积性 酸雨蔓延 环境问题的社会性
(成因、分布、危害、对策)
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当堂检测 1、AB 2、BC 3、(1)化石燃烧 无机硫 硫化物 (2) 煤炭消费量 (3) 降水 (4)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危 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全球气候变暖
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环 境 污 染
生 态 破 坏
森林锐减
展示交流
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导致全球______等 CO2 、CH4 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增加,森林破坏严 重 全球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 制冷 ____剂、杀虫 剂等,使大气 氟氯烃 中的________ 增多
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三大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认识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3、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1、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2、环境问题的综合性 3、环境问题的累积性 4、环境问题的社会性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
1 2 3 4 5 6 7 8
二氧化碳增多为什么会导致全球变暖?
温 室 效 应 动 画
[议一议]
研习要点二 臭氧层遭到破坏 1.臭氧层分布在大气圈的哪一层,对地球生物有什么作用? 2.观察下图可发现相对于1981年,1987年南极臭氧层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3.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有哪些?分布在哪些地区?
【精讲释疑】 例1、读“地球大气臭氧低值范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酸雨蔓延
自然原因:地形、大气 运动 煤 人为原因:燃烧____和 石油等排放大量的SO2 酸性 、NO等____气体
成因
分布
危害
南 ____极、北极、 西欧、北美、日本,我国 南方 青藏高原上空 ____方地区 海平面 紫外 河湖水酸化—危害生 极冰融化,_____上升, 地面_____线辐 物;土壤污染—危害 沿海 被淹没;可 射增强,危害 能导致干旱、暴雨 人体健康,破 森林、农作物;危害 洪涝 坏生态 ______等灾害事件 人体健康;腐蚀 建筑物 增加;导致生态系 ___________ 统的调整;威胁人 类健康 减少 CO2 、CH4 等温 室气体的排放;保 护热带雨林,植树 能源 造林;提高_____利
(2)读图丙,降水pH值小于5.O的省 级行政区主要有 (最少写3个)。 浙江、江西、广东、湖南、贵 州、重庆 (3)上述省级行政区p H值偏低的共同 的自然原因是 气候湿润或降水量大 ; 共同的人为原因是以 煤炭 为 主要能源。 (4)在防治酸雨方面可采取什么措施? (4)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能减排技 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调整能源消 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水能、核能、 天然气)所占比重;实施清洁生产, 减少酸性气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