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课件)沉积岩实验三泥质岩、火山碎屑岩
合集下载
三类岩石认识实验-PPT文档资料
![三类岩石认识实验-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667e810360cba1aa811dad9.png)
精品
三类岩石认识实验
实验四: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鉴定
• 一、实验目的 • 1、认识岩浆岩的主要结构和构造类型,学
会辨别岩石中的矿物组成;
• 2、认识常见的岩浆岩; • 3、学会描述岩浆岩的方法。
•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 岩石鉴定与矿物鉴定有很大差别,具体地,根据 反映岩石特征的相关性质,如颜色、结构、构造 及矿物组成对岩浆岩进行鉴定,同时应注意岩浆 岩产出状态对岩石鉴定的影响。
• (3)生物结构:是生物岩具有的结构,由 生物遗体或碎片形成的结构。
• 2、构造 • (1)层状构造、层理:是沉积岩最典型最主要特
征之一,但在一小块岩石上体现不出,需在野外 观察。可分水平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 (2)层面构造: • 波痕(对称的或不对称的); • 雨痕; • 泥裂。 • (3)缝合线和刀砍状构造; • (4)结核状构造。
• 页岩:由泥质物质固结成的岩石,注意其页理构 造,无光泽,硬度小,指甲可刻划,有各种颜色。 观察页岩时,注意页岩的形状,颜色及硬度(一 般很小)。
• 3、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 • 石灰岩:方解石组成,含量在50%以上,白、灰、深灰、黄紫、黑等各种颜色,硬度
不大。致密状、鲕状、竹叶状等各种结构,或可见各种生物的化石, 遇冷稀盐酸迅速 起泡,反应剧烈,气泡大而且很快消失。 • 泥灰岩:石灰岩中泥质含量达到25--50%时就称为泥灰岩。由于混入各神铁质,致使颜 色呈浅黄、浅褐、浅红、浅绿黑以及各种杂色,加冷稀盐酸起泡, 反应后残留泥点。 • 白云岩:白云石含量占50%以上,白云岩在外貌上和石灰岩很相似, 容易相混 , 它们 的区别: • (1)在颜色上石灰岩常含有碎屑和粘土混入物,铁的化合物及有机质等,故多呈深色 至深灰、蓝灰、黑灰、灰等,而白云岩则颜色较浅至灰白色、浅黄色、浅灰色。 • (2)白云岩硬度较石灰岩略大。 • (3)白云岩加玲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气泡小而且泡量也少,很久以后仍有少 量气泡发生,但其粉末则起泡迅速。没有盐酸时可用醋酸代替,醋酸和白云岩不起作 用,但与石灰岩则明显起作用。 • (4)灰岩中常有较丰富的生物化石,白云岩生物化石少或无。 • (5)白云岩风化面上常呈污浊的黄黑等色。 • (6)在野外露头上灰质白云岩常有很多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构造,此标志常作为野外识别 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类岩石认识实验
实验四: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鉴定
• 一、实验目的 • 1、认识岩浆岩的主要结构和构造类型,学
会辨别岩石中的矿物组成;
• 2、认识常见的岩浆岩; • 3、学会描述岩浆岩的方法。
•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 岩石鉴定与矿物鉴定有很大差别,具体地,根据 反映岩石特征的相关性质,如颜色、结构、构造 及矿物组成对岩浆岩进行鉴定,同时应注意岩浆 岩产出状态对岩石鉴定的影响。
• (3)生物结构:是生物岩具有的结构,由 生物遗体或碎片形成的结构。
• 2、构造 • (1)层状构造、层理:是沉积岩最典型最主要特
征之一,但在一小块岩石上体现不出,需在野外 观察。可分水平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 (2)层面构造: • 波痕(对称的或不对称的); • 雨痕; • 泥裂。 • (3)缝合线和刀砍状构造; • (4)结核状构造。
• 页岩:由泥质物质固结成的岩石,注意其页理构 造,无光泽,硬度小,指甲可刻划,有各种颜色。 观察页岩时,注意页岩的形状,颜色及硬度(一 般很小)。
• 3、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 • 石灰岩:方解石组成,含量在50%以上,白、灰、深灰、黄紫、黑等各种颜色,硬度
不大。致密状、鲕状、竹叶状等各种结构,或可见各种生物的化石, 遇冷稀盐酸迅速 起泡,反应剧烈,气泡大而且很快消失。 • 泥灰岩:石灰岩中泥质含量达到25--50%时就称为泥灰岩。由于混入各神铁质,致使颜 色呈浅黄、浅褐、浅红、浅绿黑以及各种杂色,加冷稀盐酸起泡, 反应后残留泥点。 • 白云岩:白云石含量占50%以上,白云岩在外貌上和石灰岩很相似, 容易相混 , 它们 的区别: • (1)在颜色上石灰岩常含有碎屑和粘土混入物,铁的化合物及有机质等,故多呈深色 至深灰、蓝灰、黑灰、灰等,而白云岩则颜色较浅至灰白色、浅黄色、浅灰色。 • (2)白云岩硬度较石灰岩略大。 • (3)白云岩加玲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气泡小而且泡量也少,很久以后仍有少 量气泡发生,但其粉末则起泡迅速。没有盐酸时可用醋酸代替,醋酸和白云岩不起作 用,但与石灰岩则明显起作用。 • (4)灰岩中常有较丰富的生物化石,白云岩生物化石少或无。 • (5)白云岩风化面上常呈污浊的黄黑等色。 • (6)在野外露头上灰质白云岩常有很多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构造,此标志常作为野外识别 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的一个重要依据。
沉积岩实验三泥质岩、火山碎屑岩
![沉积岩实验三泥质岩、火山碎屑岩](https://img.taocdn.com/s3/m/d66df73fb90d6c85ec3ac68e.png)
粘土 (未固结或弱固 结)
粘土矿物成分
高岭石粘土、 蒙脱石粘土、 水云母粘土、 复成分粘土 高岭石粘土岩、 蒙脱石粘土岩、 水云母粘土岩、 (复成分)泥岩
混入物
碎屑含量(%)
5~25
含粉砂粘土 含砂粘土
25~50
粉砂质粘土 砂质粘土
泥岩/粘土岩 (已固结、具块 状构造)
炭质泥岩、 硅质泥岩、 钙质泥岩、 铁质泥岩等 炭质页岩、 硅质页岩、 钙质页岩、 铁质页岩、 油页岩等
2)塑性玻屑 降落地表时尚未硬化,被上覆重压变形。多呈压扁、拉长状,定向 排列,呈“假流纹构造”。 3.晶屑 晶体破碎具棱角状、崩裂纹、暗化边等现 象。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以及黑
云母、角闪石组成。
(二)结构与构造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火山碎屑岩分类表
大类
亚类
火山碎屑 结构 构造
火山碎屑 熔岩 10~90%
碎屑熔岩结构 流纹构造
火山碎屑岩
熔结 火山碎屑岩
向沉积岩过渡的 火山碎屑岩
层 火山碎屑岩 沉积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 沉积岩
火山碎屑岩
>90%
熔结结构 假流纹构造 火山碎屑结构
90~50%
沉火山碎屑 结构
50~10%
凝灰 沉积结构
岩浆熔团,在空中旋转、碰撞、撞击地表后,缓慢压实、硬化。呈 撕裂状、火焰状、透镜状等拉长、定向排列,躲绕 刚性碎屑,似流动现象,称为“假流纹构造”。内部 常见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
2.玻屑
一般<2mm。可以推测岩浆成分。 1)半塑性玻屑
降落地表时已硬化。多呈鸡骨头形、弓形、楔形、镰刀形、“Y”形 等弧面多边形。
沉积岩实验四
细碎屑岩、火山碎屑岩
粘土矿物成分
高岭石粘土、 蒙脱石粘土、 水云母粘土、 复成分粘土 高岭石粘土岩、 蒙脱石粘土岩、 水云母粘土岩、 (复成分)泥岩
混入物
碎屑含量(%)
5~25
含粉砂粘土 含砂粘土
25~50
粉砂质粘土 砂质粘土
泥岩/粘土岩 (已固结、具块 状构造)
炭质泥岩、 硅质泥岩、 钙质泥岩、 铁质泥岩等 炭质页岩、 硅质页岩、 钙质页岩、 铁质页岩、 油页岩等
2)塑性玻屑 降落地表时尚未硬化,被上覆重压变形。多呈压扁、拉长状,定向 排列,呈“假流纹构造”。 3.晶屑 晶体破碎具棱角状、崩裂纹、暗化边等现 象。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以及黑
云母、角闪石组成。
(二)结构与构造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火山碎屑岩分类表
大类
亚类
火山碎屑 结构 构造
火山碎屑 熔岩 10~90%
碎屑熔岩结构 流纹构造
火山碎屑岩
熔结 火山碎屑岩
向沉积岩过渡的 火山碎屑岩
层 火山碎屑岩 沉积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 沉积岩
火山碎屑岩
>90%
熔结结构 假流纹构造 火山碎屑结构
90~50%
沉火山碎屑 结构
50~10%
凝灰 沉积结构
岩浆熔团,在空中旋转、碰撞、撞击地表后,缓慢压实、硬化。呈 撕裂状、火焰状、透镜状等拉长、定向排列,躲绕 刚性碎屑,似流动现象,称为“假流纹构造”。内部 常见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
2.玻屑
一般<2mm。可以推测岩浆成分。 1)半塑性玻屑
降落地表时已硬化。多呈鸡骨头形、弓形、楔形、镰刀形、“Y”形 等弧面多边形。
沉积岩实验四
细碎屑岩、火山碎屑岩
沉积岩石学-实验五 粘土岩、火山碎屑岩镜下共11页PPT资料
![沉积岩石学-实验五 粘土岩、火山碎屑岩镜下共11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136ce9f04a1b0717ed5dd39.png)
2、定名:结构+混入物成分+泥岩/ 粘土岩(页岩)
粘 土 岩 的 综 合 分 类
(二)火山碎屑岩镜下鉴定 凝灰岩镜下特征: 1.结构特征:
根据主要火山碎屑物质的大小、物态特征及填隙物的种类确 定凝灰岩的结构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及特征。 2.火山碎屑组分的观察描述: 鉴定火山碎屑岩各种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如岩屑、晶屑的成分 、形态、大小、含量等方面的特征以及玻屑的形状、光性特 点、变化及含量等 1)玻屑特征和变化:刚性玻屑的大小形态与原气孔的大小和 气孔壁的厚度有关,多呈弓形、鸡骨状、花刺状、环状、半 环状和弧面棱角状。在偏酸性的凝灰岩中玻屑含量相当高, 一般无色;偏基性的凝灰岩中,玻屑含量稍低,玻屑常呈褐 色。塑性玻屑主要出现在火山灰流形成的熔结凝灰岩中,塑 性玻屑的形态随塑变的强度而变化,弱塑变的玻屑虽然发生 了变形,但还会保留原来的弧面棱角状形态,呈横卧的扁 “S”形,“Y”形、“U”形或“O”形等。强塑变的玻屑,常常被强 烈的压扁、拉长,其长度一般是厚度的几倍到几十倍,平行 排列,构成假流纹构造。
2)晶屑的特征和晶屑组合
石英往往呈尖角状,有时具港湾状熔蚀现象;长石常沿 解理或双晶接合面破碎,呈板状或阶梯状;黑云母、角闪石 常具暗化边结构等。
凝灰岩的岩性不同,晶屑的矿物组合也不相同,矿物相对含量
变化范围很大,在流纹质和英安质的凝灰岩中,晶屑多为石英 、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其次是黑云母、角闪石。在碱性凝 灰岩中晶屑为霓辉石或霓石。在安山质凝灰岩中晶屑主要是 斜长石,其次是辉石,有时有数量不等的黑云母和角闪石。
伊利石:在薄片中无色,有时带淡绿色、黄褐色。鳞片状集合 体,也可呈蠕虫状晶低—中突起,干涉色可达二级顶部,常 见为一级黄;近于平行消光。与高岭石区别在于双折射率较 高,与蒙脱石区别在于为正低突起。
粘 土 岩 的 综 合 分 类
(二)火山碎屑岩镜下鉴定 凝灰岩镜下特征: 1.结构特征:
根据主要火山碎屑物质的大小、物态特征及填隙物的种类确 定凝灰岩的结构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及特征。 2.火山碎屑组分的观察描述: 鉴定火山碎屑岩各种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如岩屑、晶屑的成分 、形态、大小、含量等方面的特征以及玻屑的形状、光性特 点、变化及含量等 1)玻屑特征和变化:刚性玻屑的大小形态与原气孔的大小和 气孔壁的厚度有关,多呈弓形、鸡骨状、花刺状、环状、半 环状和弧面棱角状。在偏酸性的凝灰岩中玻屑含量相当高, 一般无色;偏基性的凝灰岩中,玻屑含量稍低,玻屑常呈褐 色。塑性玻屑主要出现在火山灰流形成的熔结凝灰岩中,塑 性玻屑的形态随塑变的强度而变化,弱塑变的玻屑虽然发生 了变形,但还会保留原来的弧面棱角状形态,呈横卧的扁 “S”形,“Y”形、“U”形或“O”形等。强塑变的玻屑,常常被强 烈的压扁、拉长,其长度一般是厚度的几倍到几十倍,平行 排列,构成假流纹构造。
2)晶屑的特征和晶屑组合
石英往往呈尖角状,有时具港湾状熔蚀现象;长石常沿 解理或双晶接合面破碎,呈板状或阶梯状;黑云母、角闪石 常具暗化边结构等。
凝灰岩的岩性不同,晶屑的矿物组合也不相同,矿物相对含量
变化范围很大,在流纹质和英安质的凝灰岩中,晶屑多为石英 、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其次是黑云母、角闪石。在碱性凝 灰岩中晶屑为霓辉石或霓石。在安山质凝灰岩中晶屑主要是 斜长石,其次是辉石,有时有数量不等的黑云母和角闪石。
伊利石:在薄片中无色,有时带淡绿色、黄褐色。鳞片状集合 体,也可呈蠕虫状晶低—中突起,干涉色可达二级顶部,常 见为一级黄;近于平行消光。与高岭石区别在于双折射率较 高,与蒙脱石区别在于为正低突起。
火山碎屑岩PPT课件
![火山碎屑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a102a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7.png)
按主要粒级碎屑划分为集块熔岩、角砾熔岩和凝 灰熔岩。
二、熔结火山碎屑岩类
熔结火山碎屑岩类是以熔结(焊结)方式而形成的一类火山碎 屑岩。火山碎屑物质达90%以上,其中以塑变碎屑为主,主要产于 火山颈、破火山口、火山构造洼地和巨大的火山碎屑流与侵入状的 熔结凝灰岩体中,其中较粗粒的熔结集块岩和熔结角砾岩分布不广, 主要组成近火山口相。
三、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岩类即狭义的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占90%以上, 经压积或压实作用成岩。其按粒度大小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 凝灰岩。
1.集块岩
集块结构由火山弹及熔岩碎块堆积而成,也常混入一些火山管道 的围岩碎屑,一般未经过搬运而呈棱角状,由细粒级角砾、岩屑、 晶屑及火山充填压实胶结成岩,多分布于火山通道附近构成火山锥, 或充填于火山通道之中。
碎屑成分主要是火山灰,按其物态及相对含量,分为单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 晶屑凝灰岩或岩屑凝灰岩)、双屑凝灰岩(两种物态碎屑均在25%以上)和多屑凝 灰岩(三种物态碎屑均在20%以上)。其中以玻屑凝灰岩、晶屑-玻屑凝灰岩最常 见,具有典型凝灰结构,熔岩成分多为流纹质。河北宣化白垩系陆相地层中有较为 新鲜的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图10-7)。张家口附近的白垩系普遍见流纹质晶屑- 玻屑凝灰岩(图10-8)。下花园附近白垩系中的多屑凝灰岩中,三种物态成分都 有,其中岩屑也主要是流纹质的,该岩石去玻化较甚(图10-9)。
3)斑杂构造:是火山碎屑物在颜色、粒度、成分上分布不均,且无排列 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杂乱构造。
4)平行构造:泛指由伸长形的火山碎屑物,如透镜体、饼状体、熔岩团 块和条带等定向排列所组成的构造,它的连续性与平行性不及假流纹构造。
5)假流纹构造:主要出现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塑性玻屑可见燕尾状 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的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 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而有别于流纹构造。
二、熔结火山碎屑岩类
熔结火山碎屑岩类是以熔结(焊结)方式而形成的一类火山碎 屑岩。火山碎屑物质达90%以上,其中以塑变碎屑为主,主要产于 火山颈、破火山口、火山构造洼地和巨大的火山碎屑流与侵入状的 熔结凝灰岩体中,其中较粗粒的熔结集块岩和熔结角砾岩分布不广, 主要组成近火山口相。
三、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岩类即狭义的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占90%以上, 经压积或压实作用成岩。其按粒度大小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 凝灰岩。
1.集块岩
集块结构由火山弹及熔岩碎块堆积而成,也常混入一些火山管道 的围岩碎屑,一般未经过搬运而呈棱角状,由细粒级角砾、岩屑、 晶屑及火山充填压实胶结成岩,多分布于火山通道附近构成火山锥, 或充填于火山通道之中。
碎屑成分主要是火山灰,按其物态及相对含量,分为单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 晶屑凝灰岩或岩屑凝灰岩)、双屑凝灰岩(两种物态碎屑均在25%以上)和多屑凝 灰岩(三种物态碎屑均在20%以上)。其中以玻屑凝灰岩、晶屑-玻屑凝灰岩最常 见,具有典型凝灰结构,熔岩成分多为流纹质。河北宣化白垩系陆相地层中有较为 新鲜的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图10-7)。张家口附近的白垩系普遍见流纹质晶屑- 玻屑凝灰岩(图10-8)。下花园附近白垩系中的多屑凝灰岩中,三种物态成分都 有,其中岩屑也主要是流纹质的,该岩石去玻化较甚(图10-9)。
3)斑杂构造:是火山碎屑物在颜色、粒度、成分上分布不均,且无排列 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杂乱构造。
4)平行构造:泛指由伸长形的火山碎屑物,如透镜体、饼状体、熔岩团 块和条带等定向排列所组成的构造,它的连续性与平行性不及假流纹构造。
5)假流纹构造:主要出现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塑性玻屑可见燕尾状 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的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 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而有别于流纹构造。
地质大矿物学实习课件04沉积岩实习
![地质大矿物学实习课件04沉积岩实习](https://img.taocdn.com/s3/m/b5e83b5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b.png)
颗粒结构:内碎屑、鲕粒(豆粒)、骨屑、团粒 生物骨架结构 交代残余结构
按矿物成分划分
岩石类型
白云石体积分数 0
灰岩 含白云质灰岩 云质灰岩
5%
25%
50%
按结构特征划分
如:泥晶灰岩、砾屑灰岩、生屑灰岩、
鲕状灰岩等
泥晶<30μm
亮晶>30μm
描述格式
标本号: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构造 碎屑成分、含量 胶结物成分 其他
沉积岩实习
沉积岩实习(一)
陆源碎屑岩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
他生沉积岩 自生沉积岩
(火山碎屑岩)
陆源碎屑岩
碳酸盐岩 硅质岩 铁质岩 磷质岩 铝质岩 蒸发岩
砾岩 砂岩 粉砂岩 泥质岩
他生沉积岩主要类型及命名
(1)分类: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陆源碎屑岩可分为四 类: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
(2)命名原则:以碎屑颗粒的主要粒级含量占50%以上 者来确定岩石的基本名称;含量介于25~50%的粒级 作为形容词“××质”的形式冠于岩石的基本名称之 前;含量为10~25%的粒级作为形容词,“含××” 的形式置于岩石基本名称的最前面。 如:某岩石含砾为10%,砂60%,粉砂30%,则该 岩石可命名为含砾粉砂质砂岩。
343 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泥晶灰岩
355 泥晶灰岩
363 豆状灰岩
368、371 生屑灰岩
碎屑颗粒的自然粒级划分标准
砾 >2mm 砂 0.05~2mm 粉砂 0.005~0.05mm 泥 <0.005mm
砾岩
粗砾岩 中砾岩 细砾岩
250~50mm 50~10mm 10~2mm
砂岩
极粗砂岩 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岩 极细砂岩
按矿物成分划分
岩石类型
白云石体积分数 0
灰岩 含白云质灰岩 云质灰岩
5%
25%
50%
按结构特征划分
如:泥晶灰岩、砾屑灰岩、生屑灰岩、
鲕状灰岩等
泥晶<30μm
亮晶>30μm
描述格式
标本号: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构造 碎屑成分、含量 胶结物成分 其他
沉积岩实习
沉积岩实习(一)
陆源碎屑岩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
他生沉积岩 自生沉积岩
(火山碎屑岩)
陆源碎屑岩
碳酸盐岩 硅质岩 铁质岩 磷质岩 铝质岩 蒸发岩
砾岩 砂岩 粉砂岩 泥质岩
他生沉积岩主要类型及命名
(1)分类: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陆源碎屑岩可分为四 类: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
(2)命名原则:以碎屑颗粒的主要粒级含量占50%以上 者来确定岩石的基本名称;含量介于25~50%的粒级 作为形容词“××质”的形式冠于岩石的基本名称之 前;含量为10~25%的粒级作为形容词,“含××” 的形式置于岩石基本名称的最前面。 如:某岩石含砾为10%,砂60%,粉砂30%,则该 岩石可命名为含砾粉砂质砂岩。
343 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泥晶灰岩
355 泥晶灰岩
363 豆状灰岩
368、371 生屑灰岩
碎屑颗粒的自然粒级划分标准
砾 >2mm 砂 0.05~2mm 粉砂 0.005~0.05mm 泥 <0.005mm
砾岩
粗砾岩 中砾岩 细砾岩
250~50mm 50~10mm 10~2mm
砂岩
极粗砂岩 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岩 极细砂岩
沉积岩实习PPT课件
![沉积岩实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6d9ad10912a216147929fc.png)
沉积岩实习
S1-007 显微照片 砂状碎屑结构,颗粒支撑,孔 隙式胶结。碎屑成分主要为石 英(Q),少量岩屑(Yx)。 填隙物主要为粘土矿物(Nt)。
正交偏光,×50
详细定名:中粒岩屑石英杂砂岩
沉积岩实习
亮晶鲕粒灰岩。单偏 光, 两个世代的亮晶方解石。
×50。
单偏光,×125。
沉积岩实习
陆源碎屑岩类
2 标本的颜色:沉积岩的颜色是沉积岩形成环境或后生变化 的记录,因此正确地描述它的颜色是比较重要的。在具体 描术时首先应当注意区分是原生色还是次生色,若为原生 色时,应进一步区分是继承色还是自生色(后者是沉积环 境的记录)。在描述颜色时除了要描述颜色的深浅外,还 要注意其基本色调,如灰色、红色等。介于两种颜色之间 的颜色用复合色名称,如灰绿色、紫红色等。还可用日常 生活中常见物的一些特征色描述,如砖红色、肉红色等。
沉积岩实习
石灰岩
矿物成分:石灰岩的矿物成分较简单,在较纯的石灰岩中几乎完全 由方解石组成。不纯的石灰岩中常含有粘土矿物、石英粉砂、海绿 石、硅质、铁质等,当石灰岩经历白云岩化交代作用时可出现数量 不等的白云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在手标本和显微镜下特征相似,不 易区分,通常要借助于5%的稀盐酸和茜素红S试剂。在标本上加稀 盐后,方解石剧烈起泡而白云石轻微冒泡;在薄片上加茜素红S试 剂后,方解石被染成红色,而白云石无变化。 结构:石灰岩的结构以泥晶结构和各种颗粒结构为主,其次为晶粒 结构、生物骨架结构及交代结构。
沉积岩实习
沉积岩实习
粉砂岩: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 少量长石、白云母。碎屑的分 选良好,磨圆度差,大多呈棱 角状。填隙物为方解石和粘土 矿物。产地:湖南麻阳,正交 偏光。
沉积岩实习
粘土岩类
实验内容与要求:
S1-007 显微照片 砂状碎屑结构,颗粒支撑,孔 隙式胶结。碎屑成分主要为石 英(Q),少量岩屑(Yx)。 填隙物主要为粘土矿物(Nt)。
正交偏光,×50
详细定名:中粒岩屑石英杂砂岩
沉积岩实习
亮晶鲕粒灰岩。单偏 光, 两个世代的亮晶方解石。
×50。
单偏光,×125。
沉积岩实习
陆源碎屑岩类
2 标本的颜色:沉积岩的颜色是沉积岩形成环境或后生变化 的记录,因此正确地描述它的颜色是比较重要的。在具体 描术时首先应当注意区分是原生色还是次生色,若为原生 色时,应进一步区分是继承色还是自生色(后者是沉积环 境的记录)。在描述颜色时除了要描述颜色的深浅外,还 要注意其基本色调,如灰色、红色等。介于两种颜色之间 的颜色用复合色名称,如灰绿色、紫红色等。还可用日常 生活中常见物的一些特征色描述,如砖红色、肉红色等。
沉积岩实习
石灰岩
矿物成分:石灰岩的矿物成分较简单,在较纯的石灰岩中几乎完全 由方解石组成。不纯的石灰岩中常含有粘土矿物、石英粉砂、海绿 石、硅质、铁质等,当石灰岩经历白云岩化交代作用时可出现数量 不等的白云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在手标本和显微镜下特征相似,不 易区分,通常要借助于5%的稀盐酸和茜素红S试剂。在标本上加稀 盐后,方解石剧烈起泡而白云石轻微冒泡;在薄片上加茜素红S试 剂后,方解石被染成红色,而白云石无变化。 结构:石灰岩的结构以泥晶结构和各种颗粒结构为主,其次为晶粒 结构、生物骨架结构及交代结构。
沉积岩实习
沉积岩实习
粉砂岩: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 少量长石、白云母。碎屑的分 选良好,磨圆度差,大多呈棱 角状。填隙物为方解石和粘土 矿物。产地:湖南麻阳,正交 偏光。
沉积岩实习
粘土岩类
实验内容与要求:
沉积岩岩石学课件
![沉积岩岩石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f606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b.png)
视察结构和构造
层理、波痕、交错层理等构造以及粒度变化、结核、生物化石等结 构特征,都有助于判断沉积环境和岩石类型。
记录岩石类型和特征
详细描述并记录遇到的岩石类型、颜色、结构、构造和所含化石等 信息,以便后续分析。
薄片鉴定与分析
制作薄片
选择代表性样品,经过切割、磨平、抛光等步骤 制作成薄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视察。
陆地环境
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环境,影响 沉积物的颜色、粒度、成分和层理结 构。
气候因素
气候的干湿变化、温度波动等会影响 沉积物的类型、成分和保存状况。
地壳运动
地壳的升降运动会影响沉积盆地的形 成和演变,从而影响沉积岩的散布和 特征。
04
沉积岩的辨认与鉴定
野外视察与记录
视察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可以提供关于其成分和形成环境的重要信息。例如 ,灰色或黑色页岩可能表示缺氧环境。
生物沉积作用
生物骨骼沉积
由生物骨骼、贝壳等硬体部分堆 积形成,如珊瑚礁、贝壳滩等。
生物遗迹沉积
由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或遗物形成 ,如虫孔、植物根系等。
生物化学沉积
由生物活动产生的化学物质在特定 环境下沉积,如硅藻土、煤等。
沉积环境及其影响
海洋环境
包括浅海、深海、滨海等环境,影响 沉积物的粒度散布、成分和生物化石 组合。
沉积岩与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灾害评价:沉积岩中的软弱夹层、 滑坡体等地质结构可能对工程建设和人 类生活环境造成潜伏威胁。因此,在地 质环境评价中需要充分考虑沉积岩的地
质特性。
生态环境影响:沉积岩中的化学物质在 风化、腐蚀等自然作用下可能释放到生 态环境中,对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 在评价地质环境时,需要关注沉积岩对
碎屑岩类
层理、波痕、交错层理等构造以及粒度变化、结核、生物化石等结 构特征,都有助于判断沉积环境和岩石类型。
记录岩石类型和特征
详细描述并记录遇到的岩石类型、颜色、结构、构造和所含化石等 信息,以便后续分析。
薄片鉴定与分析
制作薄片
选择代表性样品,经过切割、磨平、抛光等步骤 制作成薄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视察。
陆地环境
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环境,影响 沉积物的颜色、粒度、成分和层理结 构。
气候因素
气候的干湿变化、温度波动等会影响 沉积物的类型、成分和保存状况。
地壳运动
地壳的升降运动会影响沉积盆地的形 成和演变,从而影响沉积岩的散布和 特征。
04
沉积岩的辨认与鉴定
野外视察与记录
视察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可以提供关于其成分和形成环境的重要信息。例如 ,灰色或黑色页岩可能表示缺氧环境。
生物沉积作用
生物骨骼沉积
由生物骨骼、贝壳等硬体部分堆 积形成,如珊瑚礁、贝壳滩等。
生物遗迹沉积
由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或遗物形成 ,如虫孔、植物根系等。
生物化学沉积
由生物活动产生的化学物质在特定 环境下沉积,如硅藻土、煤等。
沉积环境及其影响
海洋环境
包括浅海、深海、滨海等环境,影响 沉积物的粒度散布、成分和生物化石 组合。
沉积岩与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灾害评价:沉积岩中的软弱夹层、 滑坡体等地质结构可能对工程建设和人 类生活环境造成潜伏威胁。因此,在地 质环境评价中需要充分考虑沉积岩的地
质特性。
生态环境影响:沉积岩中的化学物质在 风化、腐蚀等自然作用下可能释放到生 态环境中,对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 在评价地质环境时,需要关注沉积岩对
碎屑岩类
沉积岩石学(长江大学课件)
![沉积岩石学(长江大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e5e612f18583d0496459d0.png)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碎屑结构”(由机械破碎的陆源碎屑组成的岩石)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火山碎屑结构”(由火山喷发的碎屑组成的岩石)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泥状结构”(由化学风化形成的陆源粘土组成的岩石)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由机械作用形成的内源岩具有“粒屑结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二、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 1. 概念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 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 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沉积学(sedimentology)是在沉积岩石学基 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完整的独立的地 质学科,是研究沉积物和沉积岩的成分、成因 与形成机制、沉积环境的科学。
1. 《 沉 积 岩 石 学 》 , 刘 宝 珺 主 编 , 地 质 出 版 社 , 1982。 2. 《沉积岩石学》,曾允孚、夏文杰主编,地质出版 社,1986。 3. 《碎屑岩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孙永传、李蕙生 编,地质出版社,1986。 4. 《碳酸盐岩沉积相及沉积环境》,贾振远、李之琪 编,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5.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Facies》, Reading H G,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Oxford,1986. 6. 《Sedimentary Petrology》(英文辅助教材),何幼 斌编,江汉石油学院,2003。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1)矿物成分的特点: 沉积岩中已发现的矿物达160种以上,但常 见的只有 20 余种。而在一种岩石中主要的(造 岩)矿物只有1~3种,通常不超过5~6种。
普通地质学 第6章 沉积岩-3
![普通地质学 第6章 沉积岩-3](https://img.taocdn.com/s3/m/b4320bcadd88d0d232d46a32.png)
层孔虫(stromatoporoid) 海绵类(sponge) 珊瑚(coral) 苔鲜虫(bryozoa) 绿藻(green algae) 红藻( red algae)
图6-44 生物碎屑
腹足类灰云岩, 正交光×40
介壳灰岩,手标本
2、泥,或称灰泥基质、微晶、泥晶、泥屑
泥级,小于 0.005mm
鲕),一般为2-0.25mm,常见为粗砂级(1~0.5mm)
两部分 核心:可以是内碎屑、 化石(完整的或破碎 的)、球粒、陆源碎 屑颗粒等); 同心层:泥晶方解石
(2)鲕粒(Ooid)
正常鲕
正常鲕
放射鲕
单晶鲕
多晶鲕
(2)鲕粒(Ooid)
椭形鲕 表皮鲕
复鲕 单晶鲕
(3)藻粒
——藻类有成因联系的颗粒,包括核形石、凝块 石、藻屑和藻鲕粒
本科必修课
普通地质学
第六章 沉积岩
第六章 沉积岩
6个学时( 下周没有实验!)
•第一节 沉积岩的概念及分类
1
•第二节 碎屑岩 2 •第三节 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 碳酸盐岩 3 •补充: 煤和油页岩
本次课学习内容
第四节 碳酸盐岩
一、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
第
(一)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
六
(二)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
(2)白云石矿物系列:白云石、原白云石(富钙 的白云石)。
此外,还有铁白云石、菱铁矿、菱镁矿及石膏、 重晶石等自生矿物。
一、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
化学成分
(1)石灰岩:主要为方解石CaCO3; (2)白云岩:主要为白云石CaMg[CO3] 2;
此外,还含有一些微量或痕量元素,如Sr, Ba, Mn, Co, Ni, Pb, Zn, Cu, Cr, V, Ga, Ti, B等。这些元素在 地层对比和沉积环境分析方面很有意义。
沉积岩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ppt课件
![沉积岩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29353479563c1ec5da71d4.png)
异性。
磷酸盐矿物
硫酸盐矿物
有机质
沉积岩 (%)
岩浆岩(%)
(含量不 2.65
是绝对的,12.9
随岩性而 变)
1.6
3.86
9.8
34.8
20.4
4Hale Waihona Puke 5525.615.11
3.85
0.03
1.45
0.07
3.15
14.51
4.25
9.07
0.97
0.15 7
0.73
3. 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指组成物质的颗粒性质(粒度、表面 特征)、形状、大小及相互关系等。沉积岩的结构 类型及其特点取决于岩石的形成作用,是沉积岩 的几个主要坚定特征(成分、结构、构造、颜色)之 一。主要结构类型有:
碎屑的物质成分
碎屑结构
主要岩石类型
砾岩/角砾岩
砂岩
粉砂岩
粘土岩
45
陆源沉积岩分为两大类:碎屑岩和粘土岩。 碎屑岩,为母岩风化后的各种机械破碎的固体碎
屑组成,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 粘土岩(泥质岩) ,为粒径小于0.005毫米的细粒粘
土矿物组成。
46
一般特征
1. 碎屑岩的基本组成部分
碎屑颗粒:破碎的固体碎屑,占岩石组分的50%以上, 如砾岩中的砾石,砂岩中的砂。
杂基:碎屑颗粒之间的机械混入物,又称基质,常见为 粘土、粉砂等。杂基与砾石、砂等碎屑颗粒同时沉积 同时形成。
胶结物:充填于碎屑颗粒孔隙内的化学物质(钙、硅、铁 质等),使岩石更坚硬。
孔隙:碎屑之间未被其它物质占具的空间,可以是原生 也可以是次生。
47
一般特征
1. 碎屑岩的基本组成部分
《岩石学》课件第十八章 沉积岩分类
![《岩石学》课件第十八章 沉积岩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65da72cc8d376eeafaa313c.png)
Л.Б.鲁欣(1961)对此进行了修改,将火山碎屑岩类和附生岩 类单独列出来。
附生岩类——是岩石里含有不能单独组成岩石的重要混入物,如 铜质岩、铀质岩、海绿石质岩、沥青质岩等。
我国50~60年代主要采用或参照此分类方案。
2.欧美国家分类方案
以裴蒂庄(F.J.Pettijohn,1975)、塞利(R.C.Selley,1976)弗雷德曼 (G.M.Friedman,1978)为代表。
3)粘土矿物主要是母岩矿物成分化学分解的产物,后经机械搬运、沉积 形成,与碎屑一样受流体力学机理支配,应归入碎屑岩类。少部分为化 学方式沉淀。
二、目前国内沉积岩分类的现状
我国50~60年代主要采用什维佐夫和鲁欣的分类方案,以风化产物 和作用方式为分类依据,分为:
火山碎屑岩 正常沉积碎屑岩 粘土岩 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 附生类型(含铜页岩等) 80年代采纳欧美观点,以物源作为分类依据,如刘宝珺主编 《沉积岩石学》(1980),分为: 陆源沉积岩 火山物源沉积岩 内源沉积岩(包括可燃有机岩) 附生类型
《岩石学》课件第十八章 沉积岩分 类
一、目前国际沉积岩分类的现状
1.前苏联分类方案
以М.С.什维佐夫(1945)为代表。
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火山碎屑岩类——碎屑 粘土岩类(泥岩、页岩)——粘土 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类——化学溶解物 混积岩类——介于上述之间(如垆坶、泥灰岩)。
强调: 1)三类风化产物的搬运、沉积作用方式,即岩石的成因。 2)火山碎屑岩类和碎屑岩类均属机械作用形成。 3)粘土矿物主要是由化学方式沉淀或硅酸盐矿物分解的不溶产物。 4)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应归为一类。
强调: 1)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不仅仅存在于碎屑岩里,在化学岩、生物化学岩、
附生岩类——是岩石里含有不能单独组成岩石的重要混入物,如 铜质岩、铀质岩、海绿石质岩、沥青质岩等。
我国50~60年代主要采用或参照此分类方案。
2.欧美国家分类方案
以裴蒂庄(F.J.Pettijohn,1975)、塞利(R.C.Selley,1976)弗雷德曼 (G.M.Friedman,1978)为代表。
3)粘土矿物主要是母岩矿物成分化学分解的产物,后经机械搬运、沉积 形成,与碎屑一样受流体力学机理支配,应归入碎屑岩类。少部分为化 学方式沉淀。
二、目前国内沉积岩分类的现状
我国50~60年代主要采用什维佐夫和鲁欣的分类方案,以风化产物 和作用方式为分类依据,分为:
火山碎屑岩 正常沉积碎屑岩 粘土岩 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 附生类型(含铜页岩等) 80年代采纳欧美观点,以物源作为分类依据,如刘宝珺主编 《沉积岩石学》(1980),分为: 陆源沉积岩 火山物源沉积岩 内源沉积岩(包括可燃有机岩) 附生类型
《岩石学》课件第十八章 沉积岩分 类
一、目前国际沉积岩分类的现状
1.前苏联分类方案
以М.С.什维佐夫(1945)为代表。
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火山碎屑岩类——碎屑 粘土岩类(泥岩、页岩)——粘土 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类——化学溶解物 混积岩类——介于上述之间(如垆坶、泥灰岩)。
强调: 1)三类风化产物的搬运、沉积作用方式,即岩石的成因。 2)火山碎屑岩类和碎屑岩类均属机械作用形成。 3)粘土矿物主要是由化学方式沉淀或硅酸盐矿物分解的不溶产物。 4)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应归为一类。
强调: 1)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不仅仅存在于碎屑岩里,在化学岩、生物化学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结 集块岩
熔结 火山角砾岩
集块岩
层状 集块岩
沉 集块岩
火山角砾岩
层状 火山角砾岩
沉 火山角砾岩
凝灰质 砾岩
<2mm 凝灰熔岩
熔结 凝灰岩
凝灰岩
层状 凝灰岩
沉
凝灰质砂岩、
凝灰岩 粉砂岩
成岩方式 熔岩胶结
熔式
压实、胶结
水中沉积 压实、胶结
化学沉积物及粘土胶结
• 进一步命名方法: (1)采用 “火山碎屑成分+基本名称”
2.构造 1)层理: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等。 2)火山泥球构造: 火山尘埃凝聚成1 ~几cm的球、椭球、扁豆形状,具同心圆构造。
3)假流纹构造: 塑性碎屑被压扁、拉长、定向排列,似流动特征。
与流纹构造的区别——气孔少、斑晶成分杂、棱角状晶屑多、岩屑 多、一端呈鱼尾分叉状。
火山碎屑岩分类表
炭质页岩、 硅质页岩、 钙质页岩、 铁质页岩、 油页岩等
碎屑含量(%)
5~25
25~50
含粉砂粘土 粉砂质粘土 含砂粘土 砂质粘土
含粉砂泥岩 粉砂质泥岩 含砂泥岩 砂质泥岩
含粉砂页岩 粉砂质页岩 含砂页岩 砂质页岩
二、火山碎屑岩
(一)火山碎屑物 由“三屑”组成,即“岩屑+晶屑+玻屑”。
1.岩屑 粒度一般>2mm。可以了解岩浆岩成分。
如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等。 (2)采用与砂岩分类相近的粒度含量法。 (3)凝灰岩进一步划分,考虑“三屑”相对含量。
玻屑 40
玻屑
单屑凝灰岩 晶屑
岩屑
双屑凝灰岩 多屑凝灰岩
>50%
>50%
>50%
两种碎屑量均 三种碎屑量均
>40%
> 30%
玻屑凝灰岩 晶屑凝灰岩 岩屑凝灰岩 “少前多后”
少见
象。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以及黑 云母、角闪石组成。
(二)结构与构造 1)结构 (1)粒度与含量 集块结构: 粒度>64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火山角砾结构:粒度64~2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凝灰结构: 粒度2~0.0625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尘屑结构: 粒度< 0.0625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混有粉砂时,断面或小刀切出的面稍有些粗糙; 混有钙质时,滴稀盐酸反应; 混有铁质时,呈各种红、紫、褐、黄等色; 混有硅质时,坚硬、抗风化; 混有碳质时,色黑、污手,有时可见植物化石; 混有细分散黄铁矿时,色黑、黑灰,但不污手; 混有沥青质时,呈黄褐、棕或棕黑色,质地较轻,含量较高时用小刀 可刮切成刨花状碎片,烧之冒烟且有沥青味。
泥质岩命名表
固结程度与 粘土矿物成分 页理发育程度
混入物
粘土
(未固结或弱固 结)
高岭石粘土、 蒙脱石粘土、 水云母粘土、 复成分粘土
泥岩/粘土岩
(已固结、具块 状构造)
高岭石粘土岩、 蒙脱石粘土岩、 水云母粘土岩、 (复成分)泥岩
炭质泥岩、 硅质泥岩、 钙质泥岩、 铁质泥岩等
页岩
(已固结、具页 (复成分)页岩 理构造)
2.命名方法
• 按颜色命名:如灰白色粉砂岩、紫红色粉砂岩。
• 按粒度命名:如粗粉砂岩、细粉砂岩。
• 按胶结物命名:如钙质粉砂岩、铁质粉砂岩。
• 按泥质含量命名:
粉砂岩
含泥量<5%
含泥粉砂岩 含泥量=5~25%
泥质粉砂岩 含泥量= 25~50%。
• 按碎屑组成命名:可借用砂岩的三角分类图。
• 综合命名
常见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
2.玻屑 一般<2mm。可以推测岩浆成分。
1)半塑性玻屑 降落地表时已硬化。多呈鸡骨头形、弓形、楔形、镰刀形、“Y”形
等弧面多边形。
2)塑性玻屑 降落地表时尚未硬化,被上覆重压变形。多呈压扁、拉长状,定向
排列,呈“假流纹构造”。
3.晶屑 晶体破碎具棱角状、崩裂纹、暗化边等现
2.参观高岭石粘土岩里粗晶高岭石和泥质粘土。 3.参观粉砂岩里粉砂的成分、分选性、磨圆度,以及与泥质混杂堆积。
薄片显微镜下主要内容: 岩屑:
刚性岩屑:安山质岩屑,棱角状~次棱角状,安山结构(玻基交 织结构)。
塑性岩屑:黄绿色,假流纹构造,玻璃质结构,部分发生弱脱玻 化作用,具霏细结构。 晶屑:
棱角状~次棱角状。主要为石英和长石(正长石—卡氏双晶;酸 性斜长石—聚片双晶)。晶屑多具爆裂纹。 玻屑:
按研究程度,综合上述不同单因素特征命名:
“颜色+填隙物+碎屑成分+粒度+粉砂岩”
如紫红色钙质长石石英粗粉砂岩、
灰白色泥质细粉砂岩等。
(二)泥质岩
具泥质结构,外观上很细腻,手摸(或碾)无粗糙颗粒感(未固结时小刀 切出的面很平滑),常有混入物存在,如粉砂、钙质、铁质、硅质、碳质、 细分散黄铁矿和沥青等。
大类
火山碎屑
熔岩
亚类
火山碎屑 10~90%
结构 构造
碎屑熔岩结构 流纹构造
粒度
火山碎屑岩
熔结 火山碎屑岩
熔结结构 假流纹构造
火山碎屑岩
>90%
层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结构
岩石名称
向沉积岩过渡的 火山碎屑岩
沉积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 沉积岩
90~50%
沉火山碎屑 结构
50~10%
凝灰 沉积结构
>64mm 集块熔岩 64~2mm 角砾熔岩
实验三、细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命名原则和观察描述方法。 2.学习手标本和薄片岩屑、晶屑、玻屑的辨认方法和描述内容。 3. 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类型。
二、实验要求 学习肉眼和镜下鉴定沉积岩的方法与技能,认真观察手标本,按照要求
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1.详细观察与描述安山质凝灰岩手标本和薄片。
(2)据混入物 熔结结构:主要由塑性碎屑组成,紧密镶嵌。如熔结火山角砾结构。 碎屑熔岩结构: 10~90%的火山碎屑与熔岩相混合。如火山角砾熔岩结构。 沉火山碎屑结构: 50~90%的火山碎屑与正常碎屑相混合。如沉火山角砾结构。 凝灰沉积结构: 10~50%的火山碎屑与正常碎屑相混合。如凝灰砂状结构。
1)(刚性)岩屑 崩碎形成碎块,棱角状。
2)半塑性岩屑 岩浆熔团,在空中旋转、碰撞后成形,降落时已硬化。如: 火山弹:饼状、纺锤状、麻花状等。 火山渣:多气孔,相当于浮岩碎屑。
3)塑性岩屑
岩浆熔团,在空中旋转、碰撞、撞击地表后,缓慢压实、硬化。呈撕裂 状、火焰状、透镜状等拉长、定向排列,躲绕
刚性碎屑,似流动现象,称为“假流纹构造”。内部
具弧面多边形,玻璃质结构,大部分发生脱玻化作用,具霏细结 构。尘屑分布于上述碎屑之间,玻璃质结构,部分发生脱玻化作用, 具霏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