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学院中诊

合集下载

全国中医诊断学专业大学排名

全国中医诊断学专业大学排名

全国中医诊断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中医诊断学专业大学排名教育部门并没有公布权威的中医诊断学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中医学学科评估结果,中医诊断学是一级学科中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参考意义。

全国中医学学科评估结果序号学校代码学校名称评选结果110026北京中医药大学A+210268上海中医药大学A+310315南京中医药大学A-410063天津中医药大学B+51022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B+610572广州中医药大学B+710633成都中医药大学B+810162辽宁中医药大学B910344浙江中医药大学B1010441山东中医药大学B1110541湖南中医药大学B1210199长春中医药大学B-1310369安徽中医药大学B-1410393福建中医药大学B-1510025首都医科大学C+1610412江西中医药大学C+1710471河南中医药大学C+1810507湖北中医药大学C+1910600广西中医药大学C+2010662贵阳中医学院C2110716陕西中医药大学C2210735甘肃中医药大学C2310384厦门大学C-2410680云南中医学院C-2514432河北中医学院C-中医诊断学专业相关介绍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

“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诊断即对人体健康状态和病证所提出的概括性判断。

它是由基础医学引申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是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诊断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医诊断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 中医证候研究02 中医四诊规范化客观化研究03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诊断技术研究04 中医脉诊与临床病证的关系研究05 中医诊断技术信息化研究与应用06 中医诊法与证候研究(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为例) 肿瘤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肿瘤学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肿瘤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中医药治疗Good’s综合征长期使用抗生素致久泻1例

中医药治疗Good’s综合征长期使用抗生素致久泻1例
外 院反 复住 院治 疗无 明显 效果 , 后转 我 院治疗 , 获 得 了理想 的疗 效 , 现介 绍如下 。 患 者晏 某某 , 男, 5 5岁 , 2 0 0 9年 因反复 发热 在 某
用: 熟 附片 ( 先煎 ) 1 0 g , 干姜 5 g , 肉豆 蔻 1 0 g , 补 骨 脂1 5 g , 鹿 角胶 ( 烊化 兑服 ) 2 0 g , 阿胶 ( 烊化兑 服 ) 2 O g , 红参 1 0 g , 白术 1 5 g , 炙 黄芪 6 0 g , 炙甘草 5 g , 薏
南昌3 3 0 0 0 6 ; 2江 西 中医
关键词 : G o o d ’ s综 合征 ; 抗 生 素 相 关性 腹 泻 ; 中 医药 疗 法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5 6 . 3 4
文 献标 识 码 : B
久 泻属 中医学 “ 泄泻 ” 范畴 , 它 是 以大便 次 数 增 多, 粪质 稀 薄或 完谷 不 化 , 甚 至泻 下 如 水 等 为 特 征 , 并 且反 复发 作 , 迁延不愈 , 病 程 在 2个 月 以上 的 病 证, 西 医 称 为 慢性 腹 泻 。笔 者最 近 收 治 1例 G o o d , S 综 合征 患者 , 因长期使 用抗 生 素导致 顽 固性腹 泻 , 在
江西 中医药 2 0 1 3年 3月第 3期 总 4 4卷第 3 5 5期
中 医药治疗 G o o d g 综合征长 期使 用抗生 素致久泻 1 例
★ 刘二委 谢 明君 指导 : 葛来安 ( 1 . 江西 中医 学 院 2 0 1 0级 硕 士 研 究 生 学 院 附属 医 院 南昌 3 3 0 0 0 6 )
明显 减少 , 5—6次 , 质稠 , 无便 血, 无汗出 , 纳增 , 可 自行 行 走 , 无 乏力 , 面色 稍 红 润 , 无畏寒 , 舌 质淡 、 苔 白, 脉细 , 燥 热 之 象 已 消 。复 查 血 常 规 R B C 2 . 6×

中医学类专业介绍

中医学类专业介绍

中医学类专业介绍专业名称:藏医学门类:中医学类学科:医学修业年限:五年授予学位:医学学士主要课程:藏医概论学、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医三大基因学、藏医保健学、藏药方剂学、藏医外治学、藏医诊断学、藏医内科学、藏医热病疫病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采药认药、制药实习、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48周。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藏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认药、制药、用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藏医院、藏药厂及藏医药学的研究领域和有关单位从事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藏药开发工作的藏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藏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藏医临床医疗技能,并学习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受到藏医临床操作技能、医疗、制药、用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藏医的理法方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藏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藏医临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3.具有认药、制药、用药和天文历算的基本技能;4.具有初步的现代医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5.熟悉国家及民族医药卫生方针、政策及法规;6.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就业前景和方向:藏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因为其专业本身的特点,就业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毕业生一般从事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藏药开发工作。

专业点评:如今藏医药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藏医藏药正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投资热点。

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青海大学专业名称:哈医学门类:中医学类学科:医学修业年限:五年授予学位:医学学士主要课程:哈医基础理论、哈医病理学、哈医诊断学、哈医成药学、哈医生药学、哈医方剂学、哈医内科学、哈医外科学、中医学概论、西医诊断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哈医院见习、综合性医院见习、毕业实习等。

专业培养目标:哈医学专业目的是培养热爱壮族医药事业,具有系统的哈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坚实的哈医临床诊疗技能,必要的现代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能从事哈医临床工作和哈医科研工作的高级医学人才。

中医中药中国行义诊专家简介

中医中药中国行义诊专家简介

熊墨年: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西省癌症康复俱乐部理事长。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主编、江西省名中医。

许鸿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名中医。

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江西省骨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医正骨学》副主编、《中医外伤科学》和《中医骨伤科学》编委,《中医正骨》、《中国中医骨伤科》、《江西中医药》、《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等杂志编委。

陈运生:副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副理事长,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医药学会微量元素分会主任委员。

谢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中医、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主任委员。

孙国如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
何顺华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
陈广昆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
陈贱平中医肝病科付任中医师
章翔中医骨伤科付任中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基本情况介绍

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基本情况介绍

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基本情况介绍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名中医。

在著名国医大师路志正、郭子光、颜正华、张学文的积极倡导下,得到中央领导、江西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路志正中医药研究院与太湖文化论坛等多家单位倡议,依据太湖文化论坛(太文函[2012]089号)“关于在江西中医学院创办‘国医传承书院’的函”,江西中医药大学于2012年筹备创建了“岐黄国医书院”(以下简称“书院”)。

2013、2014年已先后优选招收硕士研究生50名。

培养目标培养中医信念坚定、医德高尚,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熟悉中医经典,善于运用中医思维、辨证论治技能扎实,中医素质较为全面的卓越中医临床人才。

培养模式书院借鉴江西中医药大学“双惟”育人理念,继承读经典、重临床、跟名师的成才理念,发扬“对话型、问难式”的书院经典教学模式,遵循“师从名师群体”的教学研究成果,依托江西省中医院、江西省国医堂、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等名医工作群体,融合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注重中医经典研修,注重理论联系临床,注重培养学生高水平中医临床技能。

通过强化训练,在课程设置(科目及内容较多)、基本功考核(脉诊操作、经典条文背诵)、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吃苦耐劳精神、自律意识、自强意识等)、临床(门诊)实训等四方面增加强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治学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医思维能力。

研究方向攻读学位为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分为中医临床专科研究、中医临床基础研究和中医名家经验研究三个方向)。

师资力量为保证书院的教学培养工作,书院在全校范围内聘请了18名导师成立了本院首批“指导教师团队”,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7名。

教学安排在三年的中医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除正常学位课程学习和规范化培训的相关要求,还进行中医研究生培养教学改革,制订了书院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采取为期两年的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训相互穿插的教学模式(一年理论授课+两年门诊实训)和年度综合考核的评价机制,具体特点如下:一是邀请知名中医专家开展门诊实训教学工作。

中医药大学排名

中医药大学排名

专业排名
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宣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

在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等病曾属于外科范围。

由于医学的发展,分工愈来愈细,以上各病都先后发展分化成了有关专科。

中医外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逐渐成熟等不同阶段。

练地运用理、法、方、药和理伤正骨技术,对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辩证诊治。

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人体解剖学、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外科学、推拿学、骨伤基础学、筋伤学、骨病学、创伤急救学、内科学、黄帝内经、伤寒论等。

中医骨伤科学。

章文春教授简介

章文春教授简介

章⽂春教授简介当前位置: ⾸页 - 新闻中⼼专家介绍章⽂春教授简介时间:17/06/16 19:09 点击次数:212章⽂春,男,汉族,1962年11⽉出⽣,江西南昌⼈,中共党员,教授,医学博⼠、博⼠⽣导师。

江西省中青年⾻⼲教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才⼯程⼈选。

执业地点为江西中医药⼤学姚荷⽣研究室中医门诊部。

现任江西中医药⼤学基础医学院▪⽣命科学学院院长、⽓功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功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养⽣康复学会副会长、世界医学⽓功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健⾝⽓功协会副主席。

长期从事中医⽓功教学、临床和科研⼯作。

先后讲授《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中医养⽣康复学》、《中医⽓功学》等课程。

主编《中医学基础》(全国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养⽣康复学》(国家卫⽣和计划⽣育委员会“⼗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功学》(全国⾼等中医⾼等院校“⼗三五”规划教材)、《中医传统康复技能》(国家卫⽣和计划⽣育委员会“⼗三五”规划教材),副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全国⾼等中医⾼等院校“⼗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运⽓学》(全国⾼等中医⾼等院校“⼗三五”规划教材)等教材及学术专著⼗余部。

研究⽅向1、中医⽓理论及现代科学研究。

2、⽓功理论与实践。

3、中医疾病康复模式与⼿段研究。

学术观点1、提出⽓论是中医理论体系和中国传统⽂化的基⽯。

2、提出形⽓神三位⼀体的⽣命观。

3、提出⽓功修炼的实质就是对⼈体形⽓神的锻炼和调控,并使形⽓神达到三位⼀体。

学术兼职中国医学⽓功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养⽣康复学会副会长、世界医学⽓功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健⾝⽓功协会副主席。

江西中医药大学期末考试真题

江西中医药大学期末考试真题

江西中医药大学期末考试真题
一、以下哪项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A. 细胞学说
B. 阴阳五行
C. 原子结构
D. 基因工程(答案:B)
二、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期末考试中,以下哪项内容最可能出现在“中药炮制学”部分?
A. 中药的种植技术
B. 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
C. 中药的加工与炮制方法
D. 中药的临床应用(答案:C)
三、在针灸学期末考试中,以下哪个穴位最常被考察?
A. 太阳穴
B. 足三里
C. 心脏穴
D. 肺俞穴(答案:B)
四、以下哪项不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之一?
A. 望诊
B. 闻诊
C. 触诊
D. 切诊(答案:C)注:中医四诊为望、闻、问、切。

五、江西中医药大学期末考试中,关于“中药药理学”的考察,以下哪项内容最可能出现?
A. 中药的煎煮方法
B. 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C. 中药的产地鉴别
D. 中药的采收季节(答案:B)
六、在中医内科学期末考试中,以下哪种病症的辨证论治最可能被详细考察?
A. 感冒
B. 癌症
C. 骨折
D. 近视(答案:A)
七、以下哪项是中医养生学中的基本原则?
A. 顺应自然
B. 对抗自然
C. 改变自然
D. 征服自然(答案:A)
八、江西中医药大学期末考试中,关于“中医外科学”的考察,以下哪项内容最不可能出现?
A. 疮疡的辨证论治
B. 骨折的整复与固定
C. 肿瘤的手术切除
D. 皮肤病的中药外治(答案:C)。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名单1、上海中医药大学2、南京中医药大学3、北京中医药大学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5、成都中医药大学6、中国药科大学7、天津中医药大学8、广州中医药大学9、浙江中医药大学10、山东中医药大学11、辽宁中医药大学12、湖北中医药大学13、长春中医药大学14、沈阳药科大学15、西北大学16、云南中医学院17、江西中医药大学18、河南中医学院19、广东药学院20、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介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医学检验实践技能和人际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能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院检验科、输血科、疾病控制中心、血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各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以及商品检验、环境保护、海关检疫、试剂研制及营销等部门工作。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方向医学检验、医学实验学、医学技术、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工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医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概论),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血液学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卫生理化检验、检验仪器学和实验室管理。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怎么样(学长学姐评价) 佳木斯大学:学检验专业挺好。

就业面挺广的。

血站,防疫站,急控中心都是将来不错的就业方向。

但是,如果有将来考研的打算,基础一定要打好。

因为跟临床考一样的题,而临床专业课上我们并不是讲得太精,得自己留心。

学医就是这样,必须得学了再学,现在就业,考研是大方向。

因为本科应届就业压力太大,医类多注重经验。

医学检验本来只有专科,升级为本科后,三年的课用五年来上,课余的时间挺多的。

中医经典之胃痞病胡瑕瑜

中医经典之胃痞病胡瑕瑜

目的。
03
创新中药制剂
胡瑕瑜教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创新中药制剂,开发出多种针对胃痞病
的中药制剂,如胃苏颗粒、健脾丸等,这些制剂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
迎。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探讨病因病机
尽管胡瑕瑜教授对胃痞病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入,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疾病 的病因、病机、病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
胡瑕瑜医生采用健脾益气、和胃降逆的中 药治疗,同时建议患者调整饮食,增加营 养摄入。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体重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05
胡瑕瑜治疗胃痞病的临床效果评估
患者反馈
01
02
03
患者A
经过胡瑕瑜的治疗,我的 胃痞病症状明显减轻,食 欲恢复,生活质量得到了 很大提高。
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过食生冷或辛辣食物,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发胃痞 病。情志失调,如忧思恼怒,使肝气犯胃,也可能引起胃痞病。脾胃虚弱者,易 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失调,进而引发胃痞病。
胃痞病的症状
总结词
胃痞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胃脘部痞塞满闷、嗳气、纳差、恶心等。
详细描述
胃痞病的主要症状是胃脘部感觉痞塞满闷,患者常感到胃部胀满、不通畅。同时,患者可能出现嗳气 、打嗝等症状,这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此外,患者可能伴有纳差、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严重时 可能出现呕吐、疼痛等症状。
治疗方案
胡瑕瑜医生采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的中药治疗,同时进行心理疏导。
治疗效果
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明显提高。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诊断
患者王某,男性,62岁,患有慢性胃炎多 年,近期出现胃部胀满、嗳气等症状,伴 有乏力、消瘦等表现。

《中医诊断学》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中医诊断学》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7 . 0 4 . 0 0 1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7 ) . 0 4 — 0 0 0 1 . 0 3
Que s t i o n n a i r e Su r v e y Re p o r t o n T e a c h i n g Si t u a t i o n o f Di a g n o s t i c s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第1 5卷第 4期 .总第 2 5 2期
2 0 1 7年 2 月 .下 半 月 刊
中国中 医药 现代 远程教育
C Hl NESE M EDl Cl NE M OD ERN DI 盯 AN CE ED UCATI ON OF CHI NA
生 ※ 《 中医诊断学》 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 目
a n d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s o f T C M, a n d c o n t e n t i n v o l v e s t e a c h e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s , t r a i n i n g c o u r s e s , t e a c h i n g ma t e ia r l s a n d t h e n e e d s o f t h e s t u d e n t s o n t h i s c o u r s e . Re s u l t s A t o t a l o f 2 6 7 s t u d e n t s w 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

江西省中医院科室分布图(每栋每层)_南昌指南

江西省中医院科室分布图(每栋每层)_南昌指南

江西省中医院科室分布图(每栋每层)_南
昌指南
〖摘要〗江西省中医院很大,很大人分不清方向。

下面为你介绍各栋楼各层具体功能及科室。

具体如下:
江西省中医院科室分布图
医院平面示意图
5号楼——门急诊大楼
1楼:急诊科、骨伤门诊、脑外门诊、肠道门诊
2楼:综合门诊、针灸门诊、推拿门诊、康复门诊、肌电图室
3楼:国医堂
4楼:博爱眼科
5楼:中医特色治疗部、内镜中心
6楼:体检科、治未病中心
4号楼——
1楼:中药房、代煎剂药房
3号楼——诊断大楼
1楼:病理科
2楼:心电图室
3楼:超声诊断科(腹部彩超、腔内彩超)
4楼:超声诊断科(心脏、血管、浅表器官彩超) 5楼:脑电图室、经颅多普勒室、输血科
2号楼——医技大楼
1楼:放射科(CT 磁共振X线)
2楼:食堂、糖尿病科(血液内分泌科) 3楼:皮肤科
4楼:外一科(中医外科)
5楼:检验科
6楼:肾病科二病区、血透室
7楼:肾病科一病区
8楼:风湿病科、儿科
9楼:针灸科
10楼:器械科
1号楼——综合大楼
1楼:总服务台、挂号收费处、医保窗口、入出院处、西药中成药房、颗粒剂药房、小包装药房
【诊室分布】
2楼门诊:心血管病科、脾胃肝胆病科、肾病科、风湿病科、结石病科、肺病科、脑病科、糖尿病科(血液病)、儿科、抽血室、化验室、门诊办
3楼门诊:妇科、皮肤科、外一科(中医外科)、外二科(普外科)、外三科(胸外科)、外五科(泌尿外科)、男性病科、耳鼻咽喉科、口腔创伤整形科、肿瘤科、疼痛科、肛肠科
4楼:麻醉科、手术室。

江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

江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

江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100501中医基础理论【复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规划教材。

【加试科目】《中药学》黄兆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1世纪全国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同100505。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复试科目】《中医各家学说》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七版教材。

【加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同100501,《中医诊断学》同100505。

100504方剂学【复试科目】《方剂学》邓中甲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规划教材。

【加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同100501,《中医诊断学》同100505。

100505中医诊断学【复试科目】《中医诊断学》朱文锋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规划教材。

【加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同100501,《中药学》同100501。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复试科目】《生理学》施雪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一版。

【加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同100501,《中医诊断学》同100505。

或《生理学》同上、《病理学》黄玉芳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

如与初试、复试考试科目相同,加试科目另行通知。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复试科目】《伤寒论》李培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温病学》孟澍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五版,《金匮要略》范永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规划教材第二版100506/105118 中医内科学【复试科目】《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1世纪全国统编教材。

100507/105119 中医外科学【复试科目】《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00508/105120 中医骨伤科学【复试科目】《中医伤科学》岑泽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第五版。

100509/105121 中医妇科学【复试科目】《中医妇科学》欧阳惠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00511/105123 中医五官科学【复试科目】《中医耳鼻喉科学》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教材。

中医名师介绍

中医名师介绍

中医名师介绍以下是几位知名的中医名师介绍:1.张仲景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中医药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中医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仲景的医术精湛,他擅长辨证论治,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

2.李时中李时中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名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他在中医内科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李时中注重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3.吴阶平吴阶平是中国著名的老中医,被誉为“活的中医药百科全书”。

他在中医针灸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是当代针灸学的泰斗之一。

吴阶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通过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针灸疗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4.陈可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及终身研究员。

90岁高龄仍出诊,2014年被评为中国国医大师。

陈可冀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血瘀证诊断标准”和“冠心病血瘀证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并获国际认可。

首倡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冠心病,使有效率从以往的70%提高至88%左右,为我国该领域第一篇RCT论著。

5.吴以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

2019年度“国之名医”大型评选活动获奖医师。

吴以岭建立起了“络病证治”理论体系临床重大疾病防治,创立中医络病学新学科,被评为“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杰出医学贡献专家”。

注重健康产业的发展,被评为“健康中国十大医药人物”。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等多项成果。

6.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医体质学创始人、男科学创始人。

构建并完善了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中医藏象学、中医腹诊学四大学术体系,开拓了中医原创思维、中医未病学等新的学科领域,入选第二届国医大师,荣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_热敏点_灸为主治疗GIDP1例

_热敏点_灸为主治疗GIDP1例

双下肢股四头肌稍见萎缩, 双下肢肌张力基本正常, ∃
双下肢肌力稍下降, 均为 4+ 级, 双下肢膝反射减弱,
踝反射基本正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基本正常, 病
理反射未引出, 四肢浅感觉、深感觉均正常。闭目难
立征阴性, 指鼻试验阴性。出院后嘱继续口服肌苷 片、弥可保, 并属其继续行 热敏点 灸法, 每次取穴
!
关键词: 针刺加隔姜灸; 膝骨性关 节炎 中图分类号: R 245! ! 文献标识 码: B
! ! 膝 骨性关节炎 ( knee osteoart hritis, KOA) 是以 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关节间隙狭窄、滑膜炎症性 增生以及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变化, 以膝 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 病。由于 KOA 的治疗目前尚无可靠有 效的方法,
重两周, 于 2005 年 6 月 6 日入院。该患者缘于一年
∃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 进行性加重, 始为肢
针 灸
体远端无力, 近两月来出现双大腿无力, 双上肢亦感
撷 乏力, 以上肢远端肌肉为主。曾在多家医院求治, 因
英 患者吃素食, 诊断为 营养不良 , 服用钙、铁、锌等微
∃ 量元素无效, 四肢无力明显加重。2005 年 5 月 7 日
点 穴位置并不完全与穴位位置符合。在 热敏点
上施灸和针刺一样也能激发感传, 感传显著程度和 治疗效果的优劣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
GIDP 发病率低, 国 内报告占 GBS 的 1 4% ~
4 7% ( GBS 的年发病率: 0 6/ 10~ 1 9/ 10 万人) , 病
因和发病 机制还 不清楚。该 患者中 医辨 病为 痿
症 , 属气血亏虚之证。从此例患者治疗效果来看,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医生介绍修改最终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医生介绍修改最终

曹洪欣,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研究。

对冠心病、心肌炎、肾病等内科疑难杂病具有良好疗效。

范吉平,1991年毕业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博士学位。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善于治疗:中医脑病,如中风、偏头痛、痴呆、眩晕、癫痫、失眠、抑郁症、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等。

费开扬,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

遣方用药思路广阔,尤善用“对药”为特长,处方别具一格。

擅治内科杂病和妇科病如:老慢支咳喘、支气管扩张,咳血、肺气肿、肺纤维化、哮喘、慢陆广莘,国医大师,国家级师带徒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在近六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急腹症、乙脑、肝炎、肾炎、哮喘、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等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余瀛鳌,国家级师带徒专家,博士生导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在治疗上余氏主张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临证不拘经方、时方,择善而从。

擅长治疗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肠胃病、泌尿系感染、于灵惠,研究员,195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

擅长治疗:病毒性传染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

非传染性肝病如: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

安邦煜,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师带徒专家。

对儿科常见病、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智力障碍有大量的临床实践。

擅长治疗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崩漏、更年期以及儿童常见的营养不良、免疫朱云龙,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研究,临床及教学工作。

对跌打损伤、骨折脱位、内伤、外伤、红伤均有丰富经验。

对软组织伤、颈、胸、腰椎等脊椎疾患更有深入的临床经验与独特疗效。

对骨感染、骨髓炎、关节炎、肩蒲志孝,蒲氏中医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五十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常见及疑难急危重症患者的中医治疗、抢救。

对内科顽固性咳嗽、哮喘、陈立华,中国中医科学院肝病资深专家。

40余年来在中西医结合内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从不同角度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恢复理化指标;尤善于运用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刘文龙,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治病注重整体调理,坚持“辨证论治”。

黄中柱名老中医诊治阳痿验案举偶

黄中柱名老中医诊治阳痿验案举偶

2016.11中医中药164黄中柱名老中医诊治阳痿验案举偶王 立1 易惺钱1 黄科锋21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临床医学系 江西省南昌市 3300252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中医内科 江西省萍乡市 337000【摘 要】本文介绍了黄中柱老中医从肾、肝、心、脾等脏出发,辨证论治男科临床常见病-阳痿,总结其因时、因人、因证制宜的中医辨证论治观。

【关键词】黄中柱;阳痿;经验阳痿,中医称之为“阴萎”或“阳事不举”,现代医学称为勃起功能障碍,是男性临床常见病。

全球约1.5亿男性受此困扰[1],我国城市男性的总患病率在2003年就已达26.1%[2],而40岁以上者占40.2%-73.1%[2,3]且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黄老从肾、肝、心、脾等脏腑功能异常出发,结合中医“三因制宜”的思路及个人的临床经验,对辨证论治阳痿的理法方药做了系统总结和整理,既发展了阳痿的中医传统治法,又拓宽了中医对阳痿的诊治思路。

1 肾阳亏虚,法宜温肾壮阳阳痿之病,临床以肾阳虚多见,其主要症状为腰部酸胀痛,神疲乏力、怕冷畏寒、不能正常过性生活等,治宜壮阳温肾。

验案:李**,男,28岁,萍矿工人,结婚4年,经常阳事不举,腰酸腿软,神疲乏力,夜眠多梦,畏寒怕冷,舌苔白薄,脉沉细无力。

辨证为肾阳虚衰,筋精失养,治以温肾壮阳。

处方:黄芪15g 、海狗肾1只、韭菜子15g 、黄精15g 、阳起石20g 、首乌15g 、枸杞20g 、锁阳10g 、续断10g 、陈皮6g 、甘草6g ,4剂。

二诊:服药后,自觉精神振,畏寒症轻,睡眠好,身体回温。

守上方加党参15g 、熟地15g 、菟丝子10g 、补骨脂10g 、肉苁蓉10g 、紫河车15g 、巴戟天15g ,服至3个月,妻子怀孕,年底产一男婴,全家皆欢。

2 肾阴虚,法宜清养肾阴肾阴虚而致阳痿者,主症头昏目眩,咽干口燥,不欲饮,精神不振,面色潮红,法当清养肾阴。

验案:王**,男,26岁,中学教师,手淫多年,婚后即发生阳痿,常梦遗,口燥咽干,全身有热感,头目昏眩,夜眠不佳,精神不振,面潮红,小便黄赤,舌质光红,脉细数。

糖尿病(消渴)中医辨证及相关诊治方法的研究

糖尿病(消渴)中医辨证及相关诊治方法的研究
中医擅长辨证治疗西医擅长辨病治疗两种方法各有特色但也有其局限之处如何在消渴方面将两者结合是我们研究课题的学术思想所在对于消渴的辨证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进行更为全面和系统的阐述并根据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相关指标研究特征等建立消渴病证结合体系将消渴的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真正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目的从而为消渴的定性定量客观化作出一定的贡献为临床治疗准确性奠定基础
糖 尿 病 系 多 因 性 的 内 分 泌 代 谢 性 疾 病 , 是 一 种 典 型 也
如“ 湿家 , 其人 但 头汗 出…… 渴欲 得 饮而 不 能饮 , 口燥 烦 则 也 。“ ” 夫水病人 目下有 卧蚕 ……其人 消渴 ” 明痰湿 可致消 说
渴。
的身心疾病 , 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 相对不足 和靶 细胞对胰 是 岛素敏感性下降 , 引起糖 、 脂肪 和蛋 白质 以及继发 的水 、 电解
质代谢紊乱 , 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 康和生活 质量。 中医认
为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描述 的消渴病症 的范畴 , 者认真研 作
究 了 中医 古 现 代 文献 及 有关 糖 尿 病 的 实 验 研 究 等 文 献 , 出 提 建立消渴病证结合治疗 体 系 , 消渴病 的定 性 、 为 定量及 客观 化 和 临床 治 疗 准 确 性 奠 定 基 础 。
液竭则经络涩 , 络涩则营卫不行 , 经 营卫 不 行 则 由 热 气 留 滞 ,
此后 , 刘完素 在《 问病机气 宜 保命 集 》 朱 丹溪 在《 素 , 丹 溪心法》 , 中 根据“ 三多 ” 状偏 重 和 部位 不 同 , 名为 “ 症 命 上 消 ”“ 、 中消” “ 、 下消” 这种划分及命名 方法 , , 沿用 至今 。
12 病 因病机 . 消 渴 病 病 机 , 要 在 于 阴 津 亏 损 , 热 偏 主 燥

江西中医药大学机构设置及组织机构代码一览表

江西中医药大学机构设置及组织机构代码一览表
55 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6 姚荷生研究室
行政办公室 医学研究组 中医门诊部 57 实验动物科技中心 办公室 动物生产部 动物试验部 58 中医研究所 名医传承研究室 医学信息研究室 59 健康养生研究所 60 中药资源与民族药研究中心
基础医学院
览表
类别 序号
江西中医药大学机构设置及组织机构代码一
学生办公室
机构名称
计算机基础学科组
合署办公(部门)
软件学科组 硬件学科组
数理学科组 数理实验中心 医疗电子学科组 计算机实验中心 42 人文学院
学院办公室
教学科研办公室
学生办公室
大学英语第一学科组
大学英语第二学科组
大学英语第三学科组
医贸英语学科组
51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办公室 教务科 学生科
览表
类别 序号
江西中医药大学机构设置及组织机构代码一
综合治理办公室 实验实训中心 综合教研室
机构名称
合署办公(部门)
52 岐黄国医书院
办公室 培养办公室 国医馆 治未病体检中心 53 科技学院 学生工作部 资产管理办公室 人事管理办公室
54 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7 基建处
览表
类别 序号
江西中医药大学机构设置及组织机构代码一
机构名称
合署办公(部门)
28 发展规划办公室
学科建设办公室
29 学科建设办公室
发展规划办公室
30 后勤保障处
综合科 财务科 校园管理科 水电管理科 31 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32 国际交流合作处 33 港澳台办公室 34 岐黄国医外国政要体验中心 35 博士后管理工作办公室(副处级) 36 临床医学院 教学办公室 学生办公室 中医内科学科组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科组 西医内科学科组 中医外科学科组 西医外科学科组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科组 骨伤学科组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 针灸推拿学科组 中医妇科学科组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科组 中医儿科学科组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科组 中医眼科学科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中医学院
《中医诊断学》2009成教模拟试题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b)
A.《黄帝内经》
B.《脉经》
C.《脉诀》
D.《诊家枢要》
2. 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 c )
A.气血不足,精神亏损
B.机体阴阳严重失调
C.脏腑虚衰,功能低下
D.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3. 八纲中辨别病性的两纲为( c )
A.阴阳
B.表里
C.寒热
D.虚实
4.日晡潮热,可见于( d )
A.湿热交阻 B.热入营血 C.阴虚火旺 D.阳明腑实证
5.以下各证,哪种不属于虚证的表现( d )
A.面色萎黄
B.神疲乏力
C.五心烦热
D.恶寒发热
6.口甜或口有粘腻感,多见于( b )
A.肝脾不和
B.脾胃湿热
C.脾气虚弱
D.肝郁犯胃
7.促脉的脉象特点是( b )
A.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B.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C.缓而时止,止有定数
D.脉往来艰涩
8.温病病人在热入营血时,舌色应为( d )
A.红色
B.紫色
C.青色
D.绛色
9.咳喘十载,动则益甚,神疲乏力,腰膝酸冷。

近日又增恶寒发热,咳喘加剧,痰涎壅盛,证属( c )
A.肾不纳气
B.虚证转实
C.虚中夹实
D.风寒束肺
10.下列诸项,除哪项外,均为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 b )
A. 心胸烦热
B.喃喃自语
C.狂躁谵语
D.夜不成寐
11.以下哪项不是肝气郁结的表现( d )
A.胸胁胀闷窜痛
B.胸闷喜太息
C.脉弦
D.舌红少津
12.脾气下陷的特异症状是( a )
A.脘腹坠胀
B.腹胀纳少
C.便溏肢倦
D.食少懒言
13.小儿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多属( c )
A.气血亏虚
B.肾精亏损
C.出麻疹先兆
D.肾气不足
14.口干,但漱水不欲咽,是(b)
A.痰饮内停
B.内有瘀血
C.热病伤阴
D.湿热内停
15.风寒束肺证表现的症状有( a )
A.痰液稀白
B.形寒肢冷
C.咽喉肿痛
D.脉沉紧
16.癫证的病机是(b)
A.痰气郁结,阻蔽神明
B.痰火扰心,心神不宁
C.肝风挟痰,蒙蔽心窍
D.湿热酿痰,蔽阻心窍
17.小儿食指络脉鲜红者主( a )
A.外感表证
B.里热证
C.虚证
D.惊风证
18.胃阴不足的病人常出现( a )
A.饥不欲食
B.多食善饥
C.纳呆厌食
D.厌食呕吐
19.午后颧红属于( a )
A.阴虚内热
B.阳明实热
C.外感风热
D.真寒假热
20. 气从胃中逆上,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称( a )
A.呃逆
B.太息
C.干呕
D.嗳气
21.辨别机体津液的盈亏,舌象上主要观察其( d )
A.痿软与灵活
B.苔白与苔黄
C.胖嫩与苍老
D.燥苔与润苔2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应除外哪一项( b )
A.寒热情况
B.有汗无汗
C.舌象
D.脉象
23.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的共同症状是( a )
A.便溏 B.形寒肢冷 C.脘腹坠胀 D.肢体浮肿
24.肾气不固所导致的小便改变为:( d )
A.小便短赤
B.小便频数而短少
C.小便浑浊
D.小便频数而清
25.黄疸,发热,胁痛,苔黄腻,脉弦数,此属( b )
A.脾胃湿热
B.肝胆湿热
C.大肠湿热
D.膀胱湿热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望神具体可从哪些方面进行( abde )
A.色泽
B.两目
C.舌苔
D.神情
E.体态
2.气虚证常见于下列哪些脏腑( abde )
A.脾胃
B.心肺
C.肝肾
D.肺肾
E.脾肺
3.下列脉象哪种属于沉脉类( abc )
A.沉脉
B.伏脉
C.牢脉
D.弱脉
E.濡脉
4.下列哪些证常出现心烦( acd )
A.心肾不交
B.心脉痹阻
C.心火炽盛
D.心阴虚
E.肾虚水泛
5.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均可出现( abc )
A.面目肌肤发黄 B.脘腹胀满 C.呕恶纳少
D.发热汗出 E.苔腻脉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就诊最主要的原因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性质,以及持续时间。

2.客色:主要是因季节、气候所造成的肤色,重点是面色的改变,也包括因气候、情绪、剧烈运动等因素导致的面色变化。

3.壮热:病人高热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的,称为壮热。

4.脉象:脉动应指的形象。

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

5.癃闭 :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全无,病热较急者称为“闭”。

癃和闭虽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是轻重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中医诊断学的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2.平脉的特征是有___ _、有_____、有_ ___。

3.因气滞导致的疼痛性质多为;因气血亏虚导致的疼痛性质多
为。

4.气虚类证主要包括气虚证、证、证、证。

5.肝风内动可分为、、、。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问疼痛用注意询问哪些内容?
2. 简述舌象分候脏腑的规律。

六、论述题(共15分)
1.何谓哮喘?从临床表现上如何鉴别喘之虚实?(7分)
2.试述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在病机与表现上有何异同?(8分)
七、病案分析(每题10分,共10分)
李某,男,58岁。

患者素有咳嗽、喘息之疾20余年,每逢季节变化或过劳而诱发。

近一周来因天气转凉未及时添加衣被,自觉咳嗽加剧、呼吸困难。

来诊时症见喘息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尤甚,自汗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弱。

根据病案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主诉(2分);
2.八纲辨证结论(1分);
3.脏腑辨证结论(2分);
4.证候分析(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