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课件《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学习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看客的语句,分析看客形象。 2.了解看客的共同特征。 3.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目的。
看客形象
鲁迅先生以文斗争,留下的文学瑰宝不计 其数。其中,大部分以旧社会为背景,反映人 情冷暖、世态炎凉,折射出当时的社会境况、 国民思想。鲁迅先生的《示众》《药》《孔乙 己》都描绘了“看客”,其中,这些“看客” 的形象是怎样的,有什么共同点,本文就此进 行探究。
鲁迅笔下的 看客形象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了解了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理解了本文的创作 意图。同学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当时中国的黑暗; 通过课堂学习,同学们明白了鲁迅先生创造这些 作品的意图,想要通过一声声呐喊唤醒沉睡的国 民。为了能让同学们更深入的理解鲁迅的作品, 我布置了同学们课后拓展阅读鲁迅的《示众》 《药》等作品,今天我们一起来解读“鲁迅笔下 的看客形象”。
看客形象(三)
《药》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华老栓夫妇为 救儿子买人血馒头之事。当夏瑜这一革命者被 杀时,看客都围着,其中还有人麻木不仁地用 馒头去沾血。在茶馆里,革命者夏瑜不被群众 拥护,这些人只知随波逐流,附和讲话。这些 故事也反映出了一群麻木不仁、思想愚昧的看 客。看 Nhomakorabea的共同特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看客的共 同点是思想上的麻木、人性的冷酷与 自私,同时,他们也无知又愚昧。
感悟与启示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 示,请说说你的感受或启示。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以《鲁迅笔下的 看客形象》为题,写一篇小论 文。
再见
看客形象(一)
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看客”有 短衣帮、长衫主顾,当然也有“我”。这些看 客麻木不仁,自私自利,冷酷无情,从他们一 直嘲笑孔乙己的伤疤,以此为乐中,我们不难 看出这些看客的形象。
浅谈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浅谈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愚昧无知的心态。
三虚伪的看客简便地说,虚伪是指不真实,不实在,做假的行为。
虚伪的看客也就是指对被看的人有虚假的成分。
换句话说,他们想帮助被看的人的言行是不真实的,不实在的,并不是真心真意想帮助他们,而是从中想方设法捞取一点点好处。
“社会是需要改造的,但自我也并非【4】出于社会之外。
”可以说,看的人和被看的人都需要进行一点精神上的改造,尤其是这些所谓的看客们。
祥林嫂是《祝福》中一个十分的悲惨人物,她两次丧夫,一次丧子,可谓历经了人生的磨难,周围的人起初对她是有一点同情的,后来渐渐就鄙视她了。
像鲁四老爷、四婶子、卫老婆子和“我”等,可是在祥林嫂捐过门槛,人不能做乡里祝福的仪式后,就对她冷淡了。
卫老婆子从祥林嫂的改嫁中得到了一小笔钱,四婶只是想让祥林嫂多为她家做一些活。
单四嫂子是《明天》中的一个悲剧人物,她和她的儿子孤苦无助,儿子有病无钱医治,那些看客在看她母子俩的处境无动于衷。
可是在她儿子死的时候,周围的群众好像热心起来,王九妈像个司仪,指挥人忙这忙那,蓝皮阿五、咸亨的掌柜和红鼻子老拱也跑前跑后,大家忙得不可开交。
其实这些人是虚伪的看客,他们之所以帮忙,是因为他们能吃到一顿饭而已。
魏连殳是《孤独者》中一个比较的可悲人物,他祖母去世,他们的村子里的人都过来帮忙,当然包括他的族人,其实是想让魏连殳按照老规矩给他祖母下葬,如果他改变形式,就会受到他们的惩罚。
在魏连殳死的时候,他的远方的亲戚和帮忙的人还想从中得到一两个小钱用用。
魏连殳后来有病去世,他的尸体任由他们村子里的人摆弄,在衣冠不整之中入殓,我看出这位青年的可悲之处,更显现出看客的虚伪。
这些虚伪的看客,他们的内心不是真的想帮助他人,而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扭捏作态,装作好似很关心他人的样子,殊不知,他们的心里是虚假的、做作的,不会真心实意地对待别人的,他们的精神是缺乏一种温情的。
总之,这些看客都是精神上有欠缺的人,需要疗救。
“杀人犯:【5】杀害人肉体的人;讥讽者:杀害他人心灵的人。
孔乙己中的看客形象
孔乙己中的看客形象引言《孔乙己》是中国作家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在酒馆中以卖力相声为生的孔乙己被看客们当作娱乐对象的故事。
在这篇小说中,鲁迅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看客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引发人们对看客这一角色的深入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孔乙己》中的看客形象进行剖析,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看客对于孔乙己以及整个社会的影响。
看客的定义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看客的定义。
看客是指那些只观看,不直接参与活动的人群。
这种现象在社会中随处可见,比如观看比赛的球迷、欣赏音乐会的观众等等,他们通常以旁观者的身份存在。
看客在社会中的出现来源于人们对于娱乐、文化、艺术等活动的需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阶层和道德观念。
《孔乙己》中的看客形象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鲁迅通过孔乙己与看客的互动,揭示了看客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孔乙己是一个相声演员,他为了生活而在酒馆中卖力地表演,而看客们则是他的观众。
孔乙己的表演通过吸引看客们的注意力,满足了他们的娱乐需求。
然而,这种互动背后却存在着看客对孔乙己的嘲笑和嘲弄。
看客对孔乙己的嘲笑与嘲弄在小说中,看客们常常以孔乙己为娱乐对象,对他进行嘲笑和嘲弄。
他们并不关心孔乙己的真实感受和背景,更多的是将他当作娱乐的对象。
例如,在孔乙己表演时,看客们常常会声称自己听得不明白,随意地打断他的表演,并互相取笑。
这种嘲笑和嘲弄的行为表明了看客对孔乙己的不尊重和漠视。
看客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对《孔乙己》中看客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看客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鲁迅通过描述看客们的嘲笑和嘲弄,展示了看客对于孔乙己的负面影响。
看客作为旁观者,他们对于孔乙己的评判和态度往往会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命运。
反思与思考通过对《孔乙己》中看客形象的描绘,我们不禁要反思看客的行为和态度。
看客作为旁观者,他们是否应该更加尊重和理解表演者的努力和付出呢?看客是否应该更加关注表演者的内心世界和背后的故事呢?此外,我们还可以用看客与孔乙己的关系来思考社会中存在的不公正和歧视现象。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看客在鲁迅作品中的地位
看客在鲁迅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鲁 迅批判社会弊病和国民劣根性的一个重要切 入点。
通过描绘看客的形象,鲁迅揭示了当时社会 的冷漠、愚昧和无知,呼吁人们摆脱麻木不
仁的状态,追求真理和正义。
03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分类
冷漠的看客
总结词
这类看客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和正义感。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弱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并努力克服这些弱点,培养更加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对社会的反思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这种社会风气在现代社会中也有所体现。
通过反思现代社会中的类似现象,我们可以思考如何 改善社会环境,营造更加温暖、友善的社会氛围。
对文化的思考
独特的文学风格
鲁迅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著称,他运用 讽刺、幽默、夸张等手法,生动地刻画出看客形象的丑恶面貌。
对后世的影响
鲁迅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启发了许 多文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
THANKS FOR WATCHING
看客们往往出于好奇心,对被围观的事物或 人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围观、议论。
冷漠无情
看客们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对被围观者的痛苦和 困境漠不关心,甚至加以嘲笑和讽刺。
盲从跟风
看客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往往盲目 跟从他人,随波逐流,缺乏自我意识。
看客的社会背景分析
封建社会制度
在封建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和疏离的,看客现象 是这种社会制度的产物。
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的存在使得底层人民生活困苦,看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底层人民对权贵阶层的仇视和不满。
浅论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
浅论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极富思想性和文学性,其中涉及的看客形象更是多种多样。
在鲁迅的作品中,看客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呈现出中国现代社会中各种人物的心理状态和现实困境。
首先,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
在《狂人日记》中,主角作为一个精神病患者,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敏感,他看到的是一个个繁忙而又冷漠的人们,那些躲在角落里的看客们,以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高傲态度看待他。
在这里,看客的姿态不再是对别人的关注和助力,而是对别人的忽视和抛弃,甚至还成为了主角疯狂的根源。
其次,鲁迅的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看客心态。
在《阿Q正传》中,阿Q中的“包龙星”一角就是一种典型的看客形象。
包龙星脑袋里满是各种侮辱和蔑视阿Q的想法,而实际上却并不愿意为其付出什么,他只是以辱骂阿Q为乐,看戏人一般地看待阿Q的所作所为。
这种情形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许多人在别人遭受困难时,也只是旁观者一样站在一旁,冷嘲热讽,等待着别人的倒下。
第三,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也呈现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
在《义勇军进行曲》中,鲁迅描述的“乌鸦”是一种既冷漠又舞弊的看客形象。
他们不仅远离了战争前线,而且还假扮自己积极参与战争,并从中牟取自己的利益。
但是最终,这些狼狈为奸的乌鸦们也被暴露出来,他们的行为成为了人们普遍讨厌和排斥的对象。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作品中揭示出的看客形象不仅仅是一种无奈和被动,还可以成为一种颠覆和反抗的力量,它可以引领社会进步,反对社会逆流。
最后,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也表现出隐晦的反思。
在《故乡》中,鲁迅创造了一种充满着幻想的空气氛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现实中充斥着的看客心态。
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无望,而却又无法抵达和实现的状态。
这种呼声虽然有些隐晦,但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思考力,它引起了读者对自己内心状态的反思和启示。
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不仅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人物形象,更是鲁迅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课件
04
看客形象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对冷漠现象的警示
总结词
揭示冷漠现象的危害
VS
详细描述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 在的冷漠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依然 存在。冷漠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削弱 社会凝聚力和道德责任感。通过对看客现 象的反思,启示人们关注社会冷漠问题, 培养关爱和同情心,共同营造温暖和谐的 社会氛围。
鲁迅的作品
《呐喊》、《彷徨》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揭示了人性的 弱点,并提出了对未来的思考。
看客的定义和特点
看客
指鲁迅作品中那些冷漠、麻木、 愚昧的旁观者。他们通常对别人 的苦难和不幸持有一种超然的态 度,缺乏同情心和正义感。
看客的特点
他们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容易受到社会习俗和传统观念的 束缚。他们满足于现状,不愿意 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
更新和改造。
对人性的深入挖掘
挖掘人性的复杂性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既有善良、正义的一面,也有自私、冷漠的一面。这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鲁 迅通过描绘这些看客的形象,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并呼吁人们正视自己的人性。
挖掘人性的弱点
在描绘看客形象时,鲁迅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如自私、贪婪、恐惧等。他认为,这些弱点是人性中 普遍存在的,也是导致人类社会种种问题的根源之一。因此,他通过揭示这些弱点,呼吁人们自我反 省和改进。
对后人的启示和借鉴
关注社会现实
鲁迅的作品启示我们关注 社会现实和问题,尤其是 那些被忽视和遗忘的群体 。
深入探讨人性
看客形象启示我们对人性 进行深入的探讨,认识人 性的复杂性和弱点。
独特的描绘方式
鲁迅笔下看客形象的描绘 方式独特,为后来的作家 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对象 。
鲁迅笔下的各类“看客”
鲁迅笔下的各类“看客”鲁迅作品中除了主要人物之外,还有一些甚至连次要人物都说不上的一些芸芸众生形象,他们似乎被作者置于事件进程之外,然而又与事件进程相联系,往往以看热闹,作谈资、发议论的面目出现,这就是所谓的“看客”。
“看客”作为一个群体形象多次出现在鲁迅作品中,鲁迅对这类人物着墨不多,但却能几笔勾通画出一个个愚昧、麻木、无聊、庸俗的画面。
这些“看客”具有典型意义的“国民劣根性”。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首次用了“看客”一词:“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我们来看看鲁迅描写的各类“看客”:-----闲看处死犯人的“看客:”《呐喊》自序中,“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些“看客”谈不上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就连最起码的人类同情心也丧失殆尽。
《药》中的“看客”,他们“赏鉴”的对象不再是受外国人宰割的同胞,而是中国的刽子手杀害中国的革命者,文中是这样细腻而精彩地描写这一群“看客”的:“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
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这一具有动态展示的场景,特别是对“看客”“赏鉴”杀人的心态进行的特写,可以看出“看客”是何等的愚庸、麻木、落后,他们不仅不对刽子手投以怨愤的目光,而且以观赏为乐事,一个个看得津津有味。
如果说刽子手给予革命者的是肉体上的枪杀,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看客”给予革命者的则是精神上的虐杀!《阿Q正传》中写阿Q临刑前游街示众,周围是“张着嘴的看客”、“蚂蚁似的人”,而那些喝彩的人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这样的一个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600作文示众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600作文示众
鲁迅的文章中常有一些看客,这些看客的形象无一不是冷酷无情、麻不不仁,被黑暗的社会吞噬掉了善心,空留下罪恶。
《孔乙己》中的短衣帮便瞧不起孔乙己,喝酒时总要嘲笑他,把他当做取笑的工具,并常常要揭开孔乙己不愿提起的事,及无法缝合的伤疤,令他颓唐不安,而短衣帮明明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却还是用冷嘲热讽去刺伤孔乙己的心,无情地践踏他的尊严。
酒馆的掌柜呢?哦,他对此漠不关心,时不时也跟着嘲笑几句,谈及孔乙己总是因为想起了他还欠了19钱,这足以看出看客们冷酷无情,唯利是每
在《藤野先生》中,那些看客们是迂腐,麻木不仁。
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在观看自己同胞被枪毙时,竟都津津有味,拍手叫好,嘴中还呼喊着万岁。
这多么令人感到可悲,内心的愤怒油然而生,这些看客内心还流淌着鲜血吗?不,恐怕早已是坚硬的冰,他们像是大脑不再运转,被人操控似的,没有思想。
在这黑暗的社会下,鲁迅终是弃医从文,因为他知道,只有文字才能唤醒这些迂腐,麻木之人,唤醒国人的爱国之心。
在《药》一文中,看客们更是麻木不仁,幸灾乐祸。
夏瑜讲革命道理,人们听了感到气愤,他挨牢头打,人们听了幸灾乐祸,他说阿义可怜,人们说他疯了,他被封建王朝杀害,人们如潮水般涌去看热闹,甚至他的母亲对他的英勇献身不以为荣,反而感到羞愧,更可悲的是,他为革命喷洒的热血,竟成了华老栓给儿子治病的药。
真是令人可悲,可叹,夏瑜的死并没有在这黑暗社会下掀起一丝波澜,只给无聊的看客增添了饭后讨论的话题。
鲁迅笔下的看客看似是讽刺人们的麻木,可笑,实则反映社会的黑暗。
这提醒我们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要有自己的思想,心中要有温度。
(完整版)鲁迅笔下的看客
鲁迅笔下的看客在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中,塑造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看客群像,覆盖了社会底层的各种人,这组群像有着共同的特点:愚昧落后,狭隘自私,百无聊赖,麻木冷漠,他们无论男女老幼都没有姓名,没有具体的相貌,只有一个动作——“看”。
在这“看”的共性中,鲁迅主要刻画了两类看客的形象。
一,麻木的群众,戏剧的看客。
二,冷酷的民众,无情的鉴赏家。
幻灯片事件,是鲁迅终身难忘的心灵创伤,这种创伤一直在鲁迅的心中隐隐作痛,永远挥之不去,他把自己这一生活的真实体验,作为国民性批判的一个切入点,写入了他的许多作品中去。
小说《药》,写革命者夏瑜为了中国革命,为了救民于水火,宁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当他被捕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时,民众对他的牺牲没有悲伤,没有愤怒,甚至连起码的同情都没有,更可悲的是,他们把杀头看作一场好戏,无情的充当了戏剧的看客。
《药》中“看客”形象的突出,有其特别的文本背景。
可怕的刑场,恐怖的杀人事件,凶残的刽子手,无助的被杀者,以及肃杀的天气都构成一种客观存在的压力和吸力,《药》所描写的社会历史已经过去了,但是我们看到,“看客”作为一种人物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阿Q正传》也从一个侧面描写这类麻木的看客。
阿Q为生计所迫,从未庄来到城里,他认为城里看到的最精彩,最好看,最热闹的事情便是杀头,于是,在回到未庄之后,他把革命党人被杀的故事津津乐道地讲给未庄的人们:“你们见过杀头吗?”“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众人都伸长脖子听的出神,他的讲述直使“听的人又都悚然而且欣然”。
鲁迅在描写阿Q讲述时的得意形态时,尤其突出了未庄的看客,王胡等众人好奇的眼光和麻木的神情。
《药》和《阿Q正传》两篇小说中,鲁迅不仅写出了夏瑜等革命党人被杀的表面的悲剧,而且还揭示了看客们冷血的观看革命者被杀的更深层次的悲剧。
这悲剧使鲁迅产生了愤慨:“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祝福》中祥林嫂因阿毛不幸被狼吃了,在向人们倾述痛苦的时候,鲁迅写到人们的反应:“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浅论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
浅论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艺术形象。
在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中,看客形象多次出现,究竟为何在鲁迅的作品中如此重要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解读。
一、看客的定义在鲁迅的作品中,看客是一个重要的艺术形象,那么看客的定义是什么呢?看客是一种特殊的观察者,他们站在更高的位置,从远处观察事物,甚至不动声色地对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
看客不直接参与事件的发展,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事件的进展进行观察。
看客与生俱来的冷静和客观性,使得他们可以以更加独立的方式观察和评价事物。
二、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
在鲁迅的作品中,看客形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冷静客观看客在鲁迅的作品中,往往以一种冷静、客观的姿态观察事物。
如在小说《狂人日记》中,主人公以一个疯狂的医生的身份观察和评价社会,展现了看客的冷静和客观。
2.旁观者鲁迅的作品中的看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一般比较疏远,他们只是旁观者,不直接参与事件的发展。
正如在《阿Q正传》中,阿Q不断受到歧视和排斥,而看客却能深刻地洞察阿Q内心的种种复杂情感,包括自卑、愤怒、嫉妒等。
3.对社会的批判鲁迅的作品中的看客形象,往往是对社会黑暗的批判。
看客看到了社会中的阴暗面,不管是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何方面的黑暗,看客都有权力进行批判和反思。
在《药》中,看客揭示了官僚主义在医疗系统中的腐败现象。
4.思考未来在鲁迅的作品中,看客形象利用所观察的事物,进行了未来的思考和建构。
面对现实中的残酷和可怕,看客并没有绝望和退缩,而是在痛苦中寻找未来的希望。
如在《在水一方》中,看客认为只有抛弃现在的邪恶、重新建立伦理道德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
三、看客形象的意义鲁迅的看客形象,不仅仅是对社会问题的审视,也是对于人类价值的探寻。
如果说主人公的形象展现了社会的黑暗面,那么看客的形象则代表了如何在这种黑暗面中寻找希望和进步的方向。
作业2: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 (按:指《呐喊》)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我问他的 好处,他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 明显,有大家风度。
• 材料三
《药》脱稿于五四运动,前及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发表于同年五月《新青年》六卷 五号,从作品所处理的题材来看,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是在戊戌政变后,辛亥革命前后期 间,也就是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先驱者之一秋瑾烈士一九零七年就义那个时候,秋瑾烈士就义 后四年即一九一一年,爆发了辛亥革命。
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看客”的思考。 • 2、用一段文字描述一下你见到过的“看客”形象,200字左右。
作业 :
• 请以《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鲁 鲁迅作品里的看客
有深刻含义,指旁观者。
迅 他们是一群看热闹的人。
现在有句时髦的话,叫 做看热闹不嫌事大。这
些人做看客,欣赏、嘲 讽、怂恿别人,但常常
笔
也被别人当作看客。
看 下的 看客就是观众,比如 客 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人,
舞台下看演出的人等。
学习目标
• 1、梳理相关语段,分析“看客”形象; • 2、结合相关资料,探究鲁迅先生塑造“看客”形象的意义; • 3、谈谈这个时代的“看客”;
• 1、各行各业、大多是底层人民; • 2、喜欢围观,取笑,单纯凑热闹; • 3、无聊、麻木、冷漠、自私、愚昧; • ……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类人?
活动二 探究塑造“看客”形象的意义
• 材料一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 只能做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鲁迅小说《药》中的看客形象
鲁迅小说《药》中的看客形象读了小说《药》之后,任何一位读者都不会忘记鲁迅先生对“看客”人物的描写和揭露。
“看客”这一角色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能引起读者永久性的共鸣,关键在鲁迅先生对其进行了精深的艺术加工和创造。
《药》中对“看客”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刑场”一节。
华老栓去买药,临近刑场,看客便飘然而至。
一、看客的个像“哼,老头子。
”(看客之一)“倒高兴……。
”(看客之二)无形无影,但如影附形。
先声夺人,但神秘莫测。
一上来就揪住了人们的心。
“哼”,似乎是由气生愤而故作鄙弃语,心理趋向颇为隐晦曲折。
“倒高兴”三字则应是赤裸裸地抒发其妒嫉之情了。
在这里,不用描绘形象,那样显得太呆板;也不用添加动作,任何举止行动都是累赘。
仅仅用语言,简短的六七个字,就足以让人明白:人人都想得到这付药,却孰料被华老栓占了先;人人都是看客,其实华老栓也不例外。
在这里,我们看到小说艺术要遵循“优化组合”原则的一个典范,即尽可能地用最少的字传达最丰富的内涵。
如上所述,这两个短语虽然不多,但却很有穿透力和讽刺性。
是对华老栓迷信愚昧的有力延伸和拓展。
“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
”前面已至少有两个看客出现,所以此处用一“又”字。
老栓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看杀人(或者来取人血馒头)。
所以他感到吃惊。
有人认为,“又吃一惊”表现了华老栓胆小怯懦的性格,笔者不敢苟同。
“几”,指不定多数。
据情形推测,应该至少三个。
与前两个相比,这三个形诸视觉而非诉诸听觉,侧重肖像与行动,而且注意以点带面。
“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
”这种变化,从作家方面分析,是尽量追求小说的艺术性。
从文本世界分析,事件发生的时间已经有所推移,人物心理也进一步加强。
“样子不甚分明”,客观因素在于天未大亮,主观因素在于为去看杀人而着急赶路,这是关键。
尤其“食物”之比喻,形容见神,入木三分,非画师般的描摹术而不能。
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
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鲁迅写小说时常常有浓重的寂寞和悲哀感。
通过看客的行为轨迹,透视他们病态的灵魂,以此来解读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核。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好几篇入选。
陈建忠先生将《药》《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中的“看客”们集中到一起,旁征博引,条分缕析,精辟论及,异彩纷呈,成一家之言。
基于此,我向读者朋友推荐这篇文章。
在鲁迅小说的人物画廊中,看客形象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鲁迅收入《呐喊》《彷徨》的25篇小说中几乎三分之二的小说都不同程度地勾勒、描绘了看客形象,其描写的看客人物众多,层次繁杂,组成了一个看客群体,具有深广的揭示意义。
他们是一群病态而特殊的国民:一面受到别人的欺凌和毒害,与受害者有着类似的命运;一面又自觉不自觉地甚至很有兴致地从精神上摧残那些受害更深的底层弱民,他们是“吃人”和“被吃”两面性的复合体,是那个时代的不幸者和可卑者。
鲁迅通过揭示这类人的精神病态,来揭露出社会的病态,由此开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封建社会不仅对人的肉体摧残,更是“对人的灵魂的咀嚼”。
因此鲁迅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来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采取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灵魂病态无止境的开掘,达到对中国人灵魂拷问的目的,使鲁迅小说具有—种内在的震撼力和灵魂揭示的深刻性,显示了他小说的现代性。
下面通过看客的行为轨迹,透视他们病态的灵魂,以此来解读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核。
一.透视看客的行为表现,解读鲁迅对民族处境和命运的深沉思考所谓看客,重点就一个“看”字。
这些人没有相貌,不管男女老少,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看”,以观看“无事”为人生乐事。
“看”是他们给人印象最深、最有代表性的外部行为特征。
然而他们一面看别人,一面又被别人看。
“看与被看”构成了无聊看客们的生活本质。
这种“看与被看”的关系发生在以下两个方面:(1)发生在看客与底层弱民之间。
《祝福》中祥林嫂因阿毛不幸被狼吃了,在向人们倾诉痛苦的时候,鲁迅写到人们的反应:“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400作文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400作文《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写了很多有趣又有意义的故事。
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他笔下的看客形象。
在鲁迅先生的书里呀,有一种人叫看客。
就像《孔乙己》里,孔乙己被人嘲笑,大家都在旁边看着,指指点点,还笑话他。
这些看客们一点都不关心孔乙己的痛苦,只是觉得好玩。
还有《药》里,革命者被杀害,周围的人也只是麻木地看着,就好像在看一场无关紧要的表演。
他们不明白革命者为什么要牺牲,也不想去明白。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鲁迅爷爷书里的一些特别的人,叫看客。
比如说在一个小镇上,有个叫祥林嫂的可怜阿姨,她命运悲惨,总是和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
可是那些看客呢,一开始还听听,后来就不耐烦了,甚至还嘲笑她。
他们没有一点同情心。
再比如,有个人在街上摔倒受伤了,大家围过来,不是赶紧帮忙,而是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也是看客。
我们不要做这样的看客哦,要做善良、热心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看到别人需要帮助,就伸出我们的小手。
这样,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摘要:鲁迅文章素以犀利深刻见长,这种深刻同样表现在他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上。
生活在鲁迅那个时代,便有了各种典型人物,而鲁迅并没有只看到一种表面现象,他对国民性中的愚昧落后、麻木软弱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其笔下的看客是众多人物中表现尤为突出的。
鲁迅先生以喜来审悲的艺术匠心使这种具有劣根性的民俗生活群像变得无比刺眼和厚重,其笔下的艺术世界可谓灵肉皆备,入木三分,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鲁迅看客以喜审悲一“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于是,“看客”便成为鲁迅先生笔下经典的群体艺术形象。
鲁迅先生以革新、创造的大师风范,既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个体人物形象,也创造了“看客”这一典型群体人物形象。
看客,鲁迅笔下一种特殊的人物类型,在很多作品中都曾出现过。
他们并非是某单一的社会阶层,其范围包括了三教九流,既有闲散的下层市民,也有留洋求学的学生。
譬如,《藤野先生》中,围观中国人被日军杀害的是中国人,在看到这一录像高呼“万岁”的也不乏中国人。
在《药》中,鲁迅对看客的丑陋嘴脸,有着更深入地描绘:“很象久饿的人见了食物般,眼里现出一种攫取的光”,到了行刑时,“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着,经历一回,似乎有点声音,便有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其实在鲁迅的作品中,还有许多看客的形象,他们未必是在看,也有的在“听”或“交谈”,但那阴暗的心理状态却与看客如出一辙。
像咀嚼鉴赏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乐的人们,在茶馆中冷血的谈论夏瑜的人们,如果不死扣字眼的话,皆可将其归入看客行列之中。
这些“看客”多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人,因而更有其普遍性,更能反映当时中国民众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观念。
《祝福》中的祥林嫂周围的那些人们都可以称作看客,他们虽然身份不一,但却充当着同样的角色。
身份卑微的下层人物,柳妈、卫老婆子她们都是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封建礼教已在她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但可悲的是,她们并未认识到自己的处境,而是沾染了一身的市侩气,作了无聊而无情的看客,在祥林嫂的伤口上一次又一次的撒盐。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鲁迅⼩说中的看客形象摘要看客形象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不管是封建社会还是现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总有这样或那样围观的⼈,总有这样或那样看热闹的⼈。
他们围观,他们“吃⼈”,他们是精神世界的施暴者。
在景的衬托,对主⼈公的形象塑造有着极⼤的作⽤。
看客是鲁迅⼩说中独特的艺术形象,这种形象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深刻的地位,⼩说中看客形象的塑造包含了很多信息,有封建社会带来的影响,有国民劣根形象的研究是我们⾛进鲁迅,认识中国社会的重要依据和内容。
本⽂将从鲁迅⼩说中看客形象的选材,看客的⼼理特征分析,看客存在的⽂化背景和现实意义等⽅⾯⼀起⾛进鲁迅⼩说中的看客形象,充分认识和了解看关键词:鲁迅⼩说;看客;看客形象AbstractOnspectatorimageofChina’supperandlowerhistoryofdevelopment,whetheritisfeudalsocietyortoday’ssocialistsociety,therearealwayssuchorsuchonlookers,thereisalwaysonewayoranothertoseethelivelypeople.Theysurr snovels,althoughtheimageofthespectatorisconfusedandvague,buttheyplayaroleinshapingtheimageoftheprotagonistasabackdroptothetimesandbackgroundoftheprotagonist.TheSpectatorisauniqueartisticimageinLuXu snovels,whichhasanimportantandprofoundpositioninhisideology,andtheshapingofthespectatorimageinthenovelcontainsalotofinformation,theinfluencebroughtaboutbyfeudalsociety,theperformanceofthenationalinferior slifeexperienceandcriticalattitudeanddeepunderstandingofthetraditionalsociety.ThestudyofspectatorimageisanimportantbasisandcontentforustowalkintoLuXunandunderstandChinesesociety.ThisarticlewillbefromLuX snovelsintheselectionofspectatorimage,the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hespectatoranalysis,theculturalbackgroundandpracticalsignificanceofthespectator?sexistence,andsoonintotheimageoftheSpectatorinLuXun? Keywords:LuXun抯novels;Viewer;Viewerimage⽬录前⾔ 1⼀、形⾊各异看客形象 1(⼀)统治阶层的看客形象 2(⼆)基层民众的看客形象 2⼆、看客形象的⼼理特征分析 2(⼀)内⼼愚昧⽆知 3(⼆)精神极度空虚 3(三)⾃私⾃利,不思进取 4三、鲜明的⽂化背景是看客形象形成的根源(⼀)千年封建⽂化制度的影响 4(⼆)中国的现实环境的推动 4(三)传统⽂化的现实思考 5结论 5参考⽂献 6谢辞 7前⾔鲁迅的⽂学作品对五四以后我国的⽂学发展有着重⼤⽽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有不当之处Βιβλιοθήκη 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7
鲁迅的看客有两层意思:围观者即 看的人;被看的对象.
鲁迅笔下的人物很多,除了阿Q, 祥林嫂,闰土和孔已己等能反映当 时中国人民普遍形象以外,还有不 少配角,让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些 看客.
• 鲁迅描写看客形象中最具代表性,最为含蓄
的一句是:于是他背后的人们须竭力伸长 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 一条死鲈鱼.乍一看,这句话似乎很滑稽,接着 遍是陷入一片沉思之中.所谓看客,重点自然 在于一个“看”字,这些人在鲁迅的世界里 没有相貌,不管男女老少,只有一个动作—— 看.这可能就是最爱看热闹的中国人最突出 的形象吧.
• 《药》里,小说真正的英雄夏瑜怀着“这大 清是我们大家的”信念,英勇地献出了自己 的生命.但老百姓却急忙忙地赶着去 “看” 他被杀,茶馆的茶客更把他的受害作为闲聊 的谈资.先驱的一切崇高的理想和流血牺牲 全都成了毫无意义的表演.
• 不难看出,鲁迅用一种悲悯的眼光“看”,他的 小说正是对中国人的灵魂的拷问.中国人民由 于长期沉浸在这个无情的残害人性的社会中, 不知不觉成了《示众》中麻木的看客,成了戕 害他人尊严和生命的罪人. 当年鲁迅弃医从文,在他的笔下,自始至终 贯穿着一个主题,那就是疗救看客.但不幸的是, 鲁迅的这一愿望至今依然没能实现,疗救看客 的教化依旧在继续,“看客”一词又总是和勇 士联系在一起,面对逮徒行凶,就是当勇士见义 勇为还是做看客默然视之〉这绝是一个类似 “活着还是死去?的两难问题。
• 《孔已己》中,作者多次写到酒店里的酒客 戏弄嘲笑孔已己,而每一次都是建立在孔已 己的难堪、羞辱和心理痛苦之上.这些看客 不但不同情,还残忍地嘲笑讽刺他的“新伤 疤”或讥笑他没能捞到个秀才,总是拿他的 落魄不幸取乐.这笑声带来的快乐的空气实 在是令人心酸.
《祝福》里,人么争先恐后地赶去听祥林嫂讲 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并不是出于同 情,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无聊的 生活中寻求刺激,而在这些人听厌了之后, 有立刻唾弃,对祥林嫂加之以又冷又尖的笑, 更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