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10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10篇《复兴之路》观后感1复兴之路主要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发展过程,简单来说即“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840年,因为中国的禁烟措施,遭到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中英两国爆发了战争。
由于中国的科技落后,导致中国大门第一次被打开。
中国彻底失败,并且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然而中国人的思想还未被打开。
1860年英法舰船200只,侵略军16000余人闯至天津大沽口外。
无能的清政府委曲求全,无心抵抗,致使侵略军长驱直入,进逼京城。
咸丰皇帝仓皇逃奔承德,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
次日下午,当侵略者将圆明园的财宝洗劫一空后,又放火将圆明园烧成粉末。
这时的中国彻底宣告失败。
“国破家何在?”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一批批有志人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如: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毛泽东……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仅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了今天这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不管将来我们的发展如何,在看完《复兴之路》后,我们要牢固树立为国家建设出力的决心,我们要紧紧的围绕在党的周围,坚定不易得跟着党走,从而使我们国家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复兴之路》观后感2一直期待中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于昨晚播出。
观后,四个字:无比震撼!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的中华民族169年的复兴之路,浓缩到艺术舞台两个半小时。
与银屏、文字相比,舞台艺术的表现和感染力,是对编导者最大的挑战。
而《复兴之路》的巨大成功首先在于,把诺大的舞台与观众感官紧紧地融为一体。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每一段祖国的历史,都具有丰富的内涵。
尤其当我们再次观看时,它或多或少的会使我们的内心有一种沉重感。
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具有时代意义的思考。
当我看完《复兴之路》的第一集千年局变时,作为一位大学生我深有感触。
我们的中国从古到今历经了无数风雨沧桑、时事变故,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屈辱,三百年未有之巨变”,根本原因不是中国的落后,而是西方国家的先进。
其他种种,包括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包括国人在传统文化当中熏陶下形成的迷信、愚昧,都是浮云而已。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复兴之路》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过去,展望未来,也让我们谨记过去,吸取教训。
《复兴之路》是一部大型的电视政论片,全片分为6集,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复兴之路》重现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危机。
茶叶与鸦片的交易,是表面的导火索,英国在经济上的渴求,才是主因。
回想1840年,正是日不落帝国——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这个时候,政治利益、国土面积、掠夺而来的物质财富都不是英国的梦想,商业的繁荣,才是它唯一的热衷。
在这个时候,昔日的欧洲大国,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都被首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后工业时代先进的坚船利炮、君主立宪大框架下井然有序的组织制度,是之所以由英国,而不是由其他欧洲大国首先打开中国国门的必要解释。
第一集《千年局变》一开篇,先是从福建马尾造船厂建厂140年讲起,很自然地带出:改变中国命运的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都是“从海上而来的危机”。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
作为《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的读后感,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
在
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复兴之路,是由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购买力扮演者所主导的。
然而,这本书又给我新的启示。
从1996年到2016年,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贫困到富裕,从低
科技产业到高科技产业,从闭关锁国到全球化开放,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
这本书为
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一系列经济和政治因素的机会,这些因素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起飞。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还让我
看到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阻碍和诸多的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中国经济的繁荣,虽然这很好,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人口老龄化等。
此外,这本书还介绍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
作者通过深入探讨中国政治和经
济的历史和现状,深入探讨中国与美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以及全球鹰派和鸽派消息,让我对未来的中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是,作者没有只侧重于经济或政治,而是俯瞰整个领域,考虑
了所有可能影响中国现代化的因素。
对我来说,这本书是对中国的一次深思熟虑的分析,尤其是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涉及
的各种挑战和机遇的深入分析。
无论您是对中国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我相信您都能
从中获得许多启发。
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观后感
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观后感《复兴之路》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电影,它讲述了中国千年来的局势变革,让观众深刻地了解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国家复兴的道路。
影片采用了跨越了多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包括秦始皇的统一、三国鼎立、唐朝的盛世、宋朝的亡国之痛、爱新觉罗王朝的兴起以及清朝的灭亡等等。
在讲述这些历史故事时,影片的镜头风格非常出彩,它通过精良的制作、生动的画面、深刻的台词等来让观众一步步地走近历史,深入感受中国历史的悠久与厚重。
影片的主线围绕着中国的复兴展开,它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阐述复兴的历程和路径,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奥秘与魅力,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的伟大与强大。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寓意。
比如,秦始皇的坚定决心、诸葛亮的机智智慧、唐太宗的仁爱之心、文天祥的忠诚不屈等等,这些历史名人的形象在影片中琳琅满目,让观众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悠久。
此外,影片的台词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它们朗朗上口,寓意深远,记忆深刻。
比如,秦始皇的“千古一帝,万世不磨”,文天祥的“为国捐躯,岂容他人居功”,这些经典的台词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总之,《复兴之路》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电影,更是一部让人们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宝贵资源。
它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要有自信、有历史、有文化。
希望能够让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璀璨和国家复兴的力量。
在这部电影中,我认为有几个值得学习和启发的方面: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其次,我们应该提升国家文化自信,珍视传统文化,在适应现代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同时,不忘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珍贵性;最后,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创造力,增强创新精神,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不断突破自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战略。
作为观众,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它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更加自豪和自信。
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观后感
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观后感(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般公认是 1840 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作为起始。
但我认为,这一开端在 15 —— 17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就埋下了伏笔。
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屈辱,三百年未有之巨变”,根本原因不是中国的落后,而是西方国家的先进。
其他种种,包括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包括国人在传统文化当中熏陶出下形成的迷信、愚昧,都是浮云而已。
这些明朝早已有之,唯独 1840 年才爆发这样的事件,正是英国经济发展到达的这一阶段所致。
茶叶与鸦片的交易,是表面的导火索,英国在经济上的渴求,才是主因。
回想 1840 年,正是日不落帝国——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这个时候,政治利益、国土面积、掠夺而来的物质财富都不是英国的梦想,商业的繁荣,才是它唯一的热衷。
在这个时候,昔日的欧洲大国,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都被首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后工业时代先进的坚船利炮、君主立宪大框架下井然有序的组织制度,是之所以由英国,而不是由其他欧洲大国首先打开中国国门的必要解释。
相比较之下,中国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晚晴政府最大的罪恶,是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层次、已然合理的贪腐系统。
在这个系统内部,卖官鬻爵,上贿下赂,一种败坏的风气早已根固。
就好像淤泥一片,已容不得半点洁白。
偶有荷花一两朵鹤立鸡群于其中,最终结果也只是要么近墨者黑,要么半路夭折,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这千年之局变,变的是屈辱,变的也是新生。
就好像所有母亲的生产,经历剧痛,才能诞生新的生命。
历数世界各国,英国的从君主集权到君主立宪,法国从邦国分裂到大革命的爆发,俄国的由沙皇过渡到苏联,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数百年的光阴。
中国的这一百年,是屈辱受尽的一百年,是磨难重重的一百年,是死伤无数的一百年。
一个世纪的仁人志士、知识分子的牺牲与探索,才终于换回一个崭新的中国。
我们应当用一颗感恩的心来追忆这段历史。
我们没有生在最落后的年代,没有成长在最混乱的战时,没有像那些热血青年一样把青春献给世界上最壮丽最伟大的事业。
大型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范文参考精选5篇
大型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范文参考精选5篇复兴之路观后感1“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x屏蔽词语]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从1840年x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
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
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
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然而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
即如片中所言,x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
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
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
复兴之路 千年局变 纪录片 观后感
复兴之路千年局变纪录片观后感[ 标签:复兴之路,纪录片,千年 ]鲁迅先生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却不知道路在哪里。
看了[复兴之路],怏怏大国用了一百年的时间才懂得压垮我们的不是敌人的洋枪大炮,而是社会制度。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只是维护封建制度的自我救赎,辛亥革命以后各种思想冲击着封建体系,然而西方文明在此时也崩解了,我们是不是还要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呢?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句话,他们不知道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直到十月革命的胜利,才确定了以马列的共产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方向。
***迅速的随着这股浪潮发展壮大,陈独秀、李大钊,南陈北李的积极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经济滑落而爆发了,纳粹德国在欧洲大势侵略,日本人也开始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孙中山先生找到了可以信赖的盟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然而孙中山先生却在一年后逝世,国共合作也随之瓦解。
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党却在国难当头实行不抵抗,妥协的对日政策,对***却大肆绞杀,致使失掉大面积土地。
***对于西安事变的积极奔走,坦诚态度终于促使第二次两党合作,八年抗战终于使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战争的第一次的全面胜利。
在甲午战争中割掉的台湾也回归了。
赶走日本人之后,怎样建国的问题随之而来。
***提出建立联合,多党参政的政权。
蒋介石深知一但进入宪法,国民党将不可能****了。
内战随之爆发,直到全面解放胜利。
蒋介石离开大陆去台湾时说自己的军队不是输给对方的战斗力而是败在了自己的腐败、无能上。
至此,中国从长达一百多年的侵略战争,从清王朝的封建腐败的体制中走向了民主共和的社会主义制度。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观后感范文稿5篇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观后感范文稿5篇一、一百多年前,清朝末期,中国历史出现了一个突然的急转,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了近代,胜利地打破了封建统治,对对人民来说是极其重大的变革,这次变革也深深地影响了当时中国的文化、经济、社会,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全局,中国从此迎来了一个改革的开始,一个变革的起点,看到中国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这次历史变迁的重要性更是倍增。
二、来自于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改变,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再也没有像封建时期那样的空虚雕虫,中国发生了数不清的变革,学习西方文明,引进多元文化,推行民主政治,旧式官僚制度体制也得以完善,中国的文化也步入了新时代,把宋明理学融入现代社会流行素养当中,这就是中国经过百年变革后,走出一条复兴之路。
三、那么,必须要特别提及的就是,面对复兴之路的千年变化,我们不仅要感谢那个时代的变革者,也要感谢后代中的很多人,他们在最后的一个世纪里,坚守着对理想的追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带领中国走出来来一条复兴之路,他们不畏艰辛,付出了很多努力,让我们今天站在这条路上,看到了中国持续发展的蓬勃景象。
四、在复兴之路的千年变化中,有一点是特别的显著的,就是中国的政治生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潮流带走了那种封闭式社会,朝气蓬勃的民族复兴的浪潮,推动着中国的进步,推动着开放的大门不断的拉开,为中国的发展开辟更宽广的航道,促进了中国经济繁荣,文化繁盛,以及社会和谐,让中国走上了一条复兴之路。
五、看到中国在复兴之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心中涌动出无限的喜悦,心中更有肃穆的敬意。
复兴之路,正是中国梦大地铺开的序曲,也是新中国发展的开端。
让我们从此把现实的凝视带入思想的领域,发出从时代中更新的力度,让信仰永远在心中升腾以凝神,付出实实在在努力,就能看到新中国的光芒。
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中国越来越强大!。
复兴之路观后感5篇60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5篇600字制作《复兴之路》,就是要让广阔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并让无数观众从这种变迁中感受并触摸幸福。
这里给大家了一些有关复兴之路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芒历程,6月6日下午,保卫处组织了全体党员观看大型政论宣传片《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分为“千年局变”(1840年-1911年)、“峥嵘岁月”(1912年-1949年)、“中国新生”(1949年-1976年)、“伟大转折”(1976年-1992年)、“世纪跨越”(1989年-xx年)和“继往开来”(xx年-xx年)6部。
正如总编导、总撰稿任学安所言,拍摄此片的目的,“是想让广阔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的复兴之路上一路走来的种种变迁,从变迁中感受和触摸幸福。
”《复兴之路》给人最初的表观印象就是电视传媒与文史政论的完美结合。
该片不仅珍稀、原始影音资料丰富,对实物实景打造不惜重力,而且剧中有多场真人模拟的历史情景再现,高新科技影视手段的运用,触人心弦的讲解与配乐,都令这部片子的可视性、临境性和普教性得到了近乎极致的发挥。
《复兴之路》同时又是一场研究中国问题的中外专家的“盛会”。
该片以曾主编过《毛泽东传》《周恩来传》《朱德传》等著作的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专家金冲及为学术参谋,摄制组同期采访了150余位包括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政府官员和事件亲历者。
专家们多视角、客观地诠释了中国近代以来所经历的临危、思变、御辱、图存、改革与复兴等不同开展阶段,并使这百余年的历史以更加立体、鲜活的面容呈现于世人面前。
在《复兴之路》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些引路者,也看到了那些从未放弃民族复兴梦想的平凡人,他们同样令我们深深感动。
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800字精选范文5篇
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800字精选范文5篇《复兴之路》用生动的视频和图片资料给我们讲述了这短短的72年间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这段屈辱的历史,更让我们反思其中不可被忽视的原因。
那么复兴之路观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复兴之路观后感800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近代史从初中到大学,我们已经学过加复习过不计其数遍。
初中初学时,在教材语言的激励和老师额外悲情故事的催动下,我们学生个个怒发冲冠,义愤填膺,痛骂列强。
高中时,教材淡化故事性,着重全方位分析事件的起因结果影响,在高考日趋要求学生全方位书面分析能力的压力下,老师又大量引来许多历史资料加以教授各种分析法全方位解析,以求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能力,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课外时间也没少看资料,历史片在日常生活中又铺天盖地。
以上种种导致现在再看《复兴之路》这种历史记录片,已经少了义愤填膺的激情,少了高谈阔论的悲愤,更加不想多个事件追根溯源地找到一个历史大背景原因。
如果非要那样的话,是在消磨我们对历史的兴趣,每次都是同样的大原因,任谁也会产生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感慨,看破历史红尘了!所以我不想看到一个黄海海战的局部战而千里不及的再次去复习清朝的经济,制度层面,那些大家早已听腻了!黄海海战就双方的硬件实力而言,可谓各有千秋,旗鼓相当。
日本虽然多是快舰,快炮,可是北洋海军的“静远”号、“致远”号是当时数一数二的铁甲舰,皮糙肉厚之程度,日本海军,累死也没打沉,而北洋海军磨也能磨死他们。
再者,北洋海军还有一个优势,战斗后期马尾军港里的鱼雷艇也出动了,后期两军主力都显疲软,弹药耗尽而新加入的鱼雷艇力量虽小,可是作用很大,完全可以扭转战局!再者,日本海军远离基地征伐,后勤补给不足,后援不及,战直最后,军心已有涣散,而北洋海军却在自己的地盘上,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虽然北洋海军,准备不足,弹药劣质,可是北洋海军完全可以凭借皮早肉厚和数量的优势,托一阵子等待补给,而北洋海军也并不是没有好的弹药,只不过当时舍不得带在舰上,全放在家里舍不得用,而后期支援的鱼雷艇也足以致命。
《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观后感
沧桑中的奋起,震世之呐喊————观《复兴之路》:千年局变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正如梁公所言,我中国当真为老大帝国吗?1840年的国人正是如此看待自己,清政府的一味闭关锁国导致我泱泱华夏文明从世界之巅峰跌落。
在我国人还沉浸在康乾盛世之时,在欧洲早已掀起工业化之狂潮,而我华夏民族从君至民依旧自封天朝上国,认为中国于世界地位之稳固无从动摇。
在工业革命中得到急速发展的英国早就开启了一段大航海时代,他们通过开辟的一条条航线将整个世界连在一起,将自己的殖民铁蹄踏遍了非洲、美洲、亚洲。
中国的邻国:中国的邻国:印度,印度,印度,早就沦为了英国欲与欲求掠夺资源与廉价劳动力早就沦为了英国欲与欲求掠夺资源与廉价劳动力的殖民地。
在这种全世界都谋求发展之时,中国的固步自封直接导致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脱轨,亦直接开启了近代中国之悲剧。
1840年以前的中国,刚刚度过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巅峰,依然靠着茶叶等外贸持续着对外贸易的丰盈。
茶叶等外贸持续着对外贸易的丰盈。
于是英国找到了一把利刃:于是英国找到了一把利刃:于是英国找到了一把利刃:鸦片。
鸦片。
鸦片。
英国英国持续的对中国贩卖鸦片,不断地从中国土地上搜刮走大笔大笔浸满了我国人鲜血的纹银。
于是时任钦差的林则徐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虎门硝烟。
当通过不正当的贸易手段无法获得利益,英国人便开始使用了他们最为擅长也最为习惯的手段——通过暴力来打开中国的国门。
此时整个中国都还沉浸在天朝尽善尽美之美梦中,即使是“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林则徐也认为,只要断掉对西方茶叶和大黄的贸易,对西方茶叶和大黄的贸易,洋人便会消化不良而死;洋人便会消化不良而死;洋人便会消化不良而死;反观英国,反观英国,反观英国,则很早就抓则很早就抓住了两国之间的差距。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可中国却连自己准确的定为都没有,何谈知彼?如此之仗,如何能不败!终于,中国吃到了自己闭关锁国愚昧政策的大亏,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2023年最新-最新版复兴之路观后感(精彩5篇)
最新版复兴之路观后感(精彩5篇)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篇一在片中的第3、4集详细说到了66年到76年的__十年这段历史,我兴奋的看到,在这一次对这一段历史的表述中,采取了直面的态度,在片中解说词里谈到:“__是错误的,是浩劫!” ,“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10年间中国百姓的生活几乎没有得到改善,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两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而就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四周出现了经济迅猛发展的亚洲四小龙,中国将如何选择前进的方向,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关头复出的邓小平将如何带领中国实现伟大的转折”。
此可见,这与我们小时候的历史书中简单的一段话含糊表述形成鲜明对比,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的党在进步,以及用更为宽大与胸怀在理解过去的事情、在迎接未来。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的末期,我们这代人对于__是陌生的,很小的时候见过游行,不懂其发生了什么,甚至好奇的。
从该片中,能正确了解的这10年的历史。
我崇拜毛主席的,对于这10年浩劫,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主席是个人,不是个神,其次主席是个诗人,再次主席才是个主席。
在革命战争年代,主席是伟大的,他一手缔造的新中国。
但是在49年以后,和平时代来了,特别是在主席的晚年生活,主席的治国不断的被证明偏离轨道。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繁荣,中国人应该学会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说词说到:“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
可以看出一个大国从伤痕一路走来的不容易。
在中国,在我生活的人群中,都是这通过自己艰辛的努力,从贫穷走到小康,从物资的丰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满足。
一个家的复兴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们伟大国家的强大之路吗?通过观看《复兴之路》,我深深感觉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结合时代的对我们的要求,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善于掌握新的教学手段,提供教学效率,与时俱进,努力实践,为提供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而努力工作。
复兴之路观后感4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4篇复兴之路观后感《复兴之路》分别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线索,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振兴之路伟大成就《复兴之路》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
涵盖孙中山推倒帝制、毛泽东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江泽民深化改革以及胡锦涛继往开来等历史阶段,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新思维。
探索方向和平发展《复兴之路》对于现代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展示了中国近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时,通过采访国内外权威专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中国复兴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
《复兴之路》让观众看到,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西方认为难以理解的成功奇迹,已具备了复兴的初步条件,中国有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本。
不懈探索唤起信心《复兴之路》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引发了观众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
有观众表示,这是一部有深度、有力度的优秀政论片,看了之后情绪激昂,更唤起大家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
复兴之路观后感《复兴之路》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细致、深沉、雄浑、大气。
首先,《复兴之路》以夹叙夹议的叙述手法,简练、直白、概括性强并带有诗意的旁白娓娓道来,再加以中外学者观点鲜明的点评,让观者很容易理解并引起共鸣。
同时,《复兴之路》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实地拍摄+电脑特效+影视剧画面节选,不仅真实地还原了一个多世纪前的世界面貌,很好地用视听效果配合了解说词,而且让观众大开眼界、增长知识。
《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10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10篇)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兴之路》观后感1观看了纪录片《复兴之路》,让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党的艰辛历史。
这部纪录片回望了160多年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从饱受欺凌、贫穷落后,到奋起战争,艰辛争取自由,找到了一条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这一巨变,使我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这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
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而中国清王朝闭关自守,中国与西方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正资产阶段革命的作用下不稳前进,中国却在唐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统治下趋向衰落,人民生活困苦,压迫严重。
一时间,中国的前途与出路令人担忧。
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变化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经多次经受过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
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从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重重难关,走上了新的道路。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激动地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艰难的道路,难道有一个国家遭受过中国这样的耻辱吗?看到现在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该学会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中国能够在国际上保持高速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得地位是经过许多仁人志士的努力,我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还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祖国。
希望明天的祖国会更美好!《复兴之路》观后感2在《复兴之路》中,我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繁荣,中国人应该学会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食工1003班聂素萍2010309200319《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1840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段屈辱的岁月,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从历史教科书到政治教科书,从《大国崛起》到《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第一集),同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感受,从最初单纯的对李鸿章等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人的单纯的愤怒,到意识到社会制度才是根本问题,到开始思考与当今社会现实的联系,一步步的深入,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历史,不单单是书本里的,也不单单是电视里的,而是一面照亮我们前进道路的镜子,让我们学会自省,学会自知。
历史,赋予了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时候,才愈发迷人。
《百年中国》,看了三遍,由看了一些关于小悦悦的视频报道。
让我深感:危机一直存在,只是由“国难”变成了“危机”。
记录片带给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当时的中国人及其愚昧。
汪仲洋说:“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连林则徐都认为:只要断绝了对英国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而英国呢,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提前准备,调查,认为中国的军队不堪一击,沿海的炮台,防范措施很糟糕。
这里就让我想到一个问题“自知”,中国古代有句俗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多么好啊,人生在世,最难做到的就是认清自己。
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天才。
没有最好,只有适合与否。
找到自己喜欢的,并去做,就这么简单。
晚清的中国,也是一个喜欢做天朝大国梦的中国。
封闭自己,将自己隔离于世界体系之外终于被碾压在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之下,实为可悲。
想想中国革命的成功,就是“自知”的结果,认清现实,面对这个即将倒塌的房屋,只能革命,结合中国国情,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
当然,不是说“自知”就够了,自知之上,需要常常自省。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里提到,“咸丰皇帝发出向西方学习的上谕的时候,距鸦片战争发生已经有20年了,相比于同样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的日本,中国错过了搭上世界工业革命列车最宝贵的20”。
复兴之路观后感5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5篇《复兴之路》全片叙事宏大,解读深刻,全景追溯中华民族_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通过振兴之路伟大成就探索方向和平发展不懈探索唤起信心这六个篇章向观众展示全球视野下中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复兴之路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复兴之路观后感1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晨曦中,当国旗伴着太阳冉冉升起的一刻;阳光中,当自己伴着人欢乐在教室上课时;黄昏中,当斜阳伴着自己回家同家人一起吃饭时……你,是否想过,这一切来得有多么艰辛不易么?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踢门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于是,中国与世界给鱼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确实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从此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国破家何在?〞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是,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______……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仅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开了今天这平淡而幸福的世界.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在不同人心中,祖国是不一样的:在小孩眼中,她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在大人眼中,她是自己的脊梁;在老人眼中,她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家庭……而在我看来,这片中华大地宛如一汪碧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这片地正如一汪碧水,要向她永远碧绿清澈,永葆青春活力,就要不断的有新鲜血液输入,同时还要向外疏通,让世界认可,要让世界离之不得.我们的领导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改革开放是解放的中华大地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现在的中国,一方面是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道德的迅速滑坡,这样便导致了道德和社会发展严重的分化,在信息的时代,道德要是跟不上经济的发展脚步那肯定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请不要随地吐痰〞〝请自觉排队〞〝请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类似于这样的提示在当中国今社会随处可见,不只大家看到之后有什么感受吗?再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遍地可见这样的提示,作为一名中国人,特别是高素质的大学生,大家不觉得着让人很别扭吗?特别是,做为一名中国人当你在国外看到用汉语写的‘请不要大声喧哗’‘请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的标语时,你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呢?他们为什么要用汉语不用英文呢?我认为这值得大家认真考虑.反思一下——这还是‘礼仪之邦’么?还是‘谦谦君子’的国度吗?当前中国便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我们口口声声喊着要‘复兴’要‘强盛’,难道只是要复兴‘经济’‘军事’‘政治’吗?我们的优良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古人高尚的品德难道不应该复兴么?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一件事.只要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复兴,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强盛……或许,你还兀自沉浸在风靡全球的唐潮之中;或许,你还神游在天朝物产丰盈的梦幻之中;或许,你还为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而热血澎湃;或许……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被人们尘封在记忆的深处了.我们的复兴之路远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可想而知,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所以,当你还泡在网吧时,当你和朋友浪漫.散步时,当你逃课时……我们可以想想,这一切是如何来的,来的易么?我们这样做对么?对得起谁么?……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此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为了中华的复兴大业,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中华梦,也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同学们,我们大家共勉之.为了明天,觉醒,努力吧!复兴之路观后感2_40——__年主以第一次烟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回顾过去,中国的屈辱历史令人无法忘记.清朝的闭关锁国,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后,可是,政府呢?;烟片战争的失败,提醒着人们要振兴中华,可是,人们呢?圆明园的毁灭,警示让人们睁开眼看世界,可是,睁开了双眸了吗?历史的中国,是一个被世界快遗忘了的国家.不过,还好,沉睡了二百多年的狮子终于醒来,让世界听到它的怒吼,就是这声怒吼让世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真正的威力,就是这声怒吼让中华人民挺直了脊梁,可以自豪.骄傲的对着全世界的人说:〝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国家.〞中国,一个经历了血耻的国家,一个永不再衰的大国.看!苍翠欲滴的树摇摆着,清澈见底的小溪流淌着,自豪的中国人挺立着,威武的东方之狮怒吼着!在骄傲的同时,我们也感恩着,感恩着林则徐销毁了烟片,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复兴之路观后感3最近,一部大型历史政论片引起关注.〝有感染力.非常受感动.〞〝从历史变迁中真实地触摸到了一个民族的幸福〞……民众口口相传,媒体热烈评议.网络跟帖如潮,说的就是它:《复兴之路》.在娱乐节目竭力挤占社会生活空间,海量资讯不断分散人们注意力的时代,一部理论性极强的政论片热播绝非偶然.它之所以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之所以散发出震撼人心的魅力,就在于它以力求真实的艺术风格,勇敢地走进历史的深处,走进真理的深处,走进当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说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心里话:历经苦难.牺牲和奋战,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实现幸福理想的伟大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但找到一条能够让一个曾经深陷苦难的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路,却是那么的艰难!《复兴之路》把寻路的起点放在_40年,放在鸦片战争那定格了全民族耻辱的海面上.〝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悲鸣,正是当时中国人民在黑暗与迷茫中不知何往.呼号无助的真实写照.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仁人志士,也不乏揭竿而起的一代豪杰,但《复兴之路》以历史事实雄辩地告诉我们,从洋务运动到君主立宪,从戊戌维新到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争……都没能真正找到属于中国人民的道路.学习西方搞资本主义,可〝老师打学生〞,行不通!袁世凯之流复辟帝制,但人民不答应!中华民族的希望之路啊,究竟在何方?复兴之路观后感4自_40年--战争以来的_7年,贯穿着中国近代史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复兴之路》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_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_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_月1日,我们来到了军事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在这次展览中,我们深刻了解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历史事件.从_40年的--战争,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革命伟人们经历了风风雨雨,克服了多少苦难,才使得我们这一代有了今天的优裕的生活环境,然而,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到此结束,我们应该发奋图强,用自己的才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_40年之前,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民族.近代民族意识才在屈辱和抗争中觉醒.__年中国共产党成立._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______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短短几十年,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只要身为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要好好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复兴之路》上的三个陷阱第一.《复兴之路》华丽.快捷,但〝营养〞不全.《复兴之路》和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一样,都属于电视快餐文化的一种,能够满足部分观众概略了解历史和古代思想家作品的要求,就如同你参加〝欧洲七国十日游〞可以看到一些经典名胜,但走马观花一番下来你对七国究竟能了解多少呢?第二.《复兴之路》既然是电视政论片,就可以欣赏.赞同,也可以质疑.反驳,《复兴之路》应该是探讨中华腾飞百花园中的一枝花,而不是盖棺定论的一颗钉子;中华民族自由独立思考是复兴的前提.第三.《复兴之路》对近代历史进行了大致的梳理,但由此推论未来却并不可取.中华历史上汉.唐.明.清等王朝都辉煌过,如果总结从建国到辉煌的历程就可以得出结论的话,哪里还会有今天的新中国?所以,《复兴之路》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抛砖引玉,激发全体公民的参政议政热情,探求中华腾飞的正确道路,而不是划定一条道路!复兴之路观后感5在所党委的组织下,我们基础党支部一批党员及积极分子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在展馆讲解员的讲解下,我学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探索过程中所走过的道路.复兴之路围绕着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的基本陈列,通过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反映了_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一百多年前,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从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到内部的战争,中国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饱经沧桑的历史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到沉重,可中国人民最后还是站起来了,勇敢无畏地应对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按自己制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认真而踏实地走着,慢慢实现着复兴之路.中华民族曾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中国曾经经历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难,中国的革命道路可谓是曲折而艰难,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同样遭遇了失败,就其原因是没有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汲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辙.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积极的从前人那里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_98年抗洪抢险,世界经济危机,非典肆虐,世界形势的复杂多变,中国在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伟大的不惧困难沉着应对的精神,使中国最后取得了胜利,渡过了难关.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如此意志和精神,一个人也不例外.每个人都可能成功,也都可能失败,即使是个成功者,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取得成功之前,曾经历过多次失败,或大或小,失败是避免不了的.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坦然的面对失败.接收失败,并最终战胜他.失败了,总结教训,从头再来,总会有成功的一天,而不是一味的自责懊恼,或在失败的阴影里._49年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无数先辈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此时此刻,在这片热土上成为现实.自此中国人民走上了国家复兴的伟大之路.从建国时期一穷二白的国内现状.帝国主义封堵围截的国际事实,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始终坚持自主发展.和平共处.经过自建国以来60余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复兴之路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走得更加的从容和淡定.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以能加入这样的党而为希望.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时刻向党员看齐,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中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复兴之路观后感5篇。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复兴之路,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征程。
在长达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数次的起伏变革,从而推动着复兴之路的进程。
近年来,我对于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千年局变观告诉我们,历史的进程是复杂且多样的。
在千年的时间尺度内,人类社会不断地面临挑战与变革,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兴衰更替、政权更迭、文化交融等,都构成了一个个历史时刻。
正是这种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得复兴之路成为一部不断演进的长篇史诗。
其次,千年局变观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历史上的伟大复兴之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
尤其是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次的崛起与衰落,如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等,都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繁荣与辉煌,然后再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衰落与挣扎。
这告诉我们,复兴需要坚定的信心和持久的努力,不能期待一朝一夕的辉煌。
再次,从千年局变观中我们可以看到,复兴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历史上的伟大复兴往往伴随着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繁荣又推动着复兴之路的延续。
比如,在中国的历史中,每一次的复兴都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如唐朝的文艺复兴、宋朝的科技复兴等,这些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同时,创新也是复兴之路的重要驱动力。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复兴。
千年局变观还告诉我们,复兴之路需要坚定不移的领导和稳定的政权。
历史上的伟大复兴往往都是在具有坚定领导和稳定政权的条件下实现的。
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国家才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统筹各方资源,推动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反之,一旦国家领导力薄弱,政权不稳定,往往容易遭遇外来入侵、内乱动荡,从而影响复兴之路的实现。
千年局变观还让我深刻认识到,复兴之路是一个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
历史上的伟大复兴都是凝聚了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集中体现了全民的意志和努力。
只有当全体人民都积极参与到复兴事业中来,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
观后感
食工1003班
聂素萍
2010309200319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1840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段屈辱的岁月,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从历史教科书到政治教科书,从《大国崛起》到《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第一集),同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感受,从最初单纯的对李鸿章等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人的单纯的愤怒,到意识到社会制度才是根本问题,到开始思考与当今社会现实的联系,一步步的深入,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历史,不单单是书本里的,也不单单是电视里的,而是一面照亮我们前进道路的镜子,让我们学会自省,学会自知。
历史,赋予了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时候,才愈发迷人。
《百年中国》,看了三遍,由看了一些关于小悦悦的视频报道。
让我深感:危机一直存在,只是由“国难”变成了“危机”。
记录片带给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当时的中国人及其愚昧。
汪仲洋说:“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连林则徐都认为:只要断绝了对英国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而英国呢,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提前准备,调查,认为中国的军队不堪一击,沿海的炮台,防范措施很糟糕。
这里就让我想到一个问题“自知”,中国古代有句俗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多么好啊,人生在世,最难做到的就是认清自己。
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天才。
没有最好,只有适合与否。
找到自己喜欢的,并去做,就这么简单。
晚清的中国,也是一个喜欢做天朝大国梦的中国。
封闭自己,将自己隔离于世界体系之外终于被碾压在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之下,实为可悲。
想想中国革命的成功,就是“自知”的结果,认清现实,面对这个即将倒塌的房屋,只能革命,结合中国国情,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
当然,不是说“自知”就够了,自知之上,需要常常自省。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里提到,“咸丰皇帝发出向西方学习的上谕的时候,距鸦片战争发生已经有20年了,相比于同样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的日本,中国错过了搭上世界工业革命列车最宝贵的20”。
多么可惜啊,不反省,凡事喜欢从别人身上找问题,似乎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通病。
其实,晚清王朝也不是没有反省过自己,只是,每一次都那么肤浅,那么荒唐,那么治标不治本,那么令人失望。
从戊戌变法,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发出向西方学习的上谕,到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么多的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反省的不彻底,也是很难得到真正的进步的。
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中肯简单却难以做到。
子路并不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贰过”,“不贰过”,多么优秀的品质啊。
近代的中国,签订那么多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受尽欺凌,不要说“不贰过”,就是做到“不一百过”,也不至于悲惨到如此境地。
忽略人性反思,是对个体责任的遮蔽。
修女特蕾莎说:“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行善事;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
道德践履,本该更果敢,超越利弊权衡。
再谈一下中国人健忘的事。
中国人真的很健忘。
鸦片战争结束,英国一撤军,皇帝的第一反应也是撤军,文武百官也弹冠相庆,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张艺谋提到他刚拍的《温故一九四二》时这样说:“我看了《温故一九四二》的小说后,觉得对于我们的民族,我的世界观,包括我对自己的看法,都发生了改变。
最近微博上传的那个两岁小女孩悦悦在马路上被车子碾轧两次的视频,我在问:现在
的人怎么这样了?其实呢,只不过是因为过去通讯不发达,传递不了。
事实上,这种冷漠在我们的民族性里,是源远流长的。
还有一个东西,让我觉得有必要拍这个电影,就是中国人的善忘。
小说里,有人问那些经历饥荒的人,说:“1942年咱们这里饿死了多少人?”他回答:“1942是哪年啊?记不清了。
饿死人年景太多了。
”但是你慢慢慢慢问,勾起他回忆,他能想起,大概饿死了有一半。
我看到这儿就想,这些人也太容易遗忘了吧!三百万人饿死是个什么概念?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了一百多万犹太人,全世界都知道都谴责。
但是在中国河南,饿死了三百万没人知道,甚至连灾民自己都忘了我觉得这是特拧巴的一个事儿。
电影不能让这三百万人复活,但是也许能让他们的死变得有价值。
善忘和逃避这是我们民族的特点。
”
中国人真的很健忘,忘了曾经的伤痛,忘了那些古老的信仰,忘记了人性的尊严与耻辱,就连对生命的恻隐之心,似乎也在被我们一点点淡忘,取之而代的麻木与冷漠,对坏消息的免疫力正在增强。
新闻媒体似乎天然地更偏爱“坏消息”,甚至以“坏消息就是好消息”为职业信条。
现在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曾经可以拿来做头条的“坏消息”,在今天却很难再引起读者关注。
我们似乎从来都不缺这样的新闻,但“坏消息”层出不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让公众产生了钝感,我们的同情心就会变得稀薄。
汶川地震时,我很震惊,也很难过;后来的玉树地震,我仍感到震惊,感到难过,只是没有那么痛了。
简而言之,每一次极端事件被报道后,都抬高了同类事件报道的门槛。
公众对“坏消息”的免疫力越强,整个社会累积的崩溃风险也就越大。
晚清时候,一次次的压迫中,人们对国难逐渐习惯,终于,封建王朝的房屋倒塌了。
较之今日,国难变成了道德危机。
以孔孟为代表,儒家学说的精华在于不断提示人的内在价值,并促使每个人认识真实的自我,进而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人的真性。
趋利避害固然是人的本性,但人并不只是一个各种感觉附体的虚壳,人的行为并不是简单地受各种外在的利害关系摆布。
相反,“人人有贵于己者”;每个人生来都有上天赋予的良善本性和内在尊严,人的行为必须和自己的真性相称,否则就等于自暴自弃,自己贬损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既然人人都有尊严,则人不仅有维护自己尊严的权利,更有尊重他人尊严的义务。
事实上,两者没有任何矛盾:如果一个人不尊重他人甚至有意损害他人的尊严,自己怎么可能有尊严呢?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种方式;爱护别人,也是爱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保全了善的真性。
因此,救人固然是对别人好,首先也是对自己好;见死不救看上去自己毫发无损,实际上是在贬损和侮辱自己。
儒家君子“行己有耻”,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有尊严,不会去做贬损自我尊严的事情而让自己感到耻辱。
小人则看不到自己的尊贵与尊严,因而做事无所顾忌;只要不受法律惩罚,偷了便宜就是好,高兴还来不及,有什么耻不耻的?儒家教诲的根本在于,人没有必要如此对不起自己;其实只要敢于诚实反思、面对自我,人人都能发现自己的内在尊贵,人人都能以符合自己真性的方式有尊严地活着。
在经过几十年“运动”、“斗争”、“批判”之后,儒家道德传统被清剿殆尽,留下所谓的当代“信仰危机”,其实就是道德人格空壳化的结果。
每个人都成了纯粹受物欲驱使的小人,为了趋利无所不为,为了避害自甘堕落。
对于那18个置若罔闻的路人,孟子的诠释只能是当代中国小人太多了吧。
小悦悦之死之所以是中国社会的耻辱,正是因为太多国人似乎已彻底忘记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尊严,把自己降格到只知道趋利避害的一般动物的份上。
忘记了古代美好的信仰之后,取之而代的是什么呢?冷漠吧。
关于中国人的
冷漠这一症候群,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分析了该病灶产生的原因,做了如此诊断:“中国人的‘各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明哲保身,莫谈国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阴暗心理的形成,盖因缺乏人权之保障也。
蝼蚁尚且偷生避死,何况万物之灵的人哉”。
孟子曰: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道德的冷漠,仿佛让人置身于寒冷的冰窖;良知的蒙昧,让人性的光辉失却光芒。
1916年,梁启超在《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一文中写道:“盖四年以来,我国士大夫之道德,实已一落千丈,其良心之麻木者什人而七八”。
人的眼睛是很传神的,纪录片里一个中国老百姓麻木的眼神,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氛:愚昧,麻木,冷漠。
林觉民的《与妻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人的良知,中国人的正义感。
社会学家孙立平在《国人的冷漠是如何铸就的》一文中,将审丑麻木视作一种“轻度罪恶”。
正是冷漠、歧视等庸常之恶,衍生出信任割裂。
消解沉疴,需要人性规约的拾级而上:道德令,被人们视作底线性的信仰。
“人们一切不幸的根源,不是饥荒,不是火灾,也不止是那些作恶者,而在于他们各自为生”。
忽略人性反思,是对个体责任的遮蔽。
修女特蕾莎说:“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行善事;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
道德践履,本该更果敢,超越利弊权衡。
人性复苏了,道德才能走进“春天里”。
晚清的中国,呈现的是一种国难危机,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信仰,道德,良知的危机。
历史,是个好东西。
屈辱岁月带给我们的关于“自知,自省,健忘,信仰,冷漠”反思,我只是想,以史为鉴,做一个有良知的的大学生,做一个有信仰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