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合集下载

兽医公共卫生学 第二章 知识点1 《微生态平衡》

兽医公共卫生学 第二章 知识点1 《微生态平衡》
第二章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教学单元1:微生态系统与微生态平衡
知识点1:微生态系统
一、微生态学与微生态系统的概念
微生态学:研究正常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与宿主
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以及与 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生态学的一个层次。) 微生态系统: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物群以其 宿主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 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即基因)相互交流的统一 的生物系统。
参与矿物质代谢(厌氧菌使肠道氧化还原电位(eH)降低,Fe2+容易被吸收)
B.对宿主有害的物质流动 .产生有害物质(肠道群菌在宿主肠道通过代谢过程): 如组织胺、H2S、 吲哚、亚硝酸盐等 .合成致癌物质 --- 亚硝胺: 硝酸盐 细菌 亚硝酸盐 细菌 亚硝胺(致癌物) 例如:腌腊制品中使用硝酸盐
种群内个体间
协作: 低密度群菌时(资源共享、一方.双方受益) 竞争: 高密度群菌时(资源争抢、一方.双方受害)
共生关系(中立、栖生、互生、助生) 颉颃关系(竞争、偏生、寄生、吞噬)
不同种群间
(4)功能:正常微生物群对宿主的功能是经典生理功能的补充。 A.营养作用:
促进营养物质消化:胞外酶、乳糖酶、脂肪酶含量高。
宏观外环境
间接作用
组成:正常微生物群 直接作用 宿主的微环境(组织、细胞、代谢产物) 系统中各组成间关系:由物质、能量、信息“三流”运转来实现的。
分解与合成
(1)微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宿主
分解与合成
微生物群
微生态系统物质流动
环境
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 A.对宿主有益的物质流动
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肠道细菌产生的乳糖酶、麦芽糖酶) 参与蛋白质代谢(肠道内蛋白质或氮含量增高) 参与脂肪代谢(胆固醇含量较无菌动物高2倍:脂肪酶)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 ppt课件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 ppt课件

Aller-5益生菌产品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 程,尽管人类的寿命越来越延长, 但困扰我们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多 我们对现代医学的质疑也越 来越多!
当我们开始关注地球的生态圈的时 候,让我们同时关注一下自己体内 的生态环境
一天一袋,重建体内微生态 一天一袋,益生健康!
01
人体的微生态
Human Microbiome
人体的微生态
人体微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口腔、呼吸 道、胃肠道、泌尿道和皮肤5大生态领 域
人体微生态菌种类达目1前00人0余们种对宏观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数量达100万亿个(已人经体有体了细深胞的刻1的0万认亿识个,10微倍观)生态平 重量约1271克,相当衡于却肝远脏未的受重到量应有的重视。认识人 99%是以双歧杆菌和体类微杆观菌生为态主的平专衡性的厌重氧要菌性,保持微 1%是兼性厌氧菌(以生乳态酸平杆衡菌,为才代能表使)人类对外适应大
Aller-5益生菌产品
Aller-5益生菌产品
经鼠李糖乳杆菌HN001 干预后,可显著降低两 岁内遗传过敏性湿疹的 发生率。
经鼠李糖乳杆菌HN001干预后 ,遗传过敏性湿疹的患病儿童症 状显著减轻。
Aller-5益生菌产品
经乳双歧杆菌Bi-07干预后 ,过敏性皮炎儿童患者的 SCORAD指数较试验前,两 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
Aller-5益生菌产品
80例长期患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患儿分为两组:益生菌组60 例服用副干酪乳杆菌1个月和安慰 剂组20例。问卷评分显示 ,无论是在发病频率和受干扰水平上,益生菌组患儿的鼻部症 状和生 活质量与安慰剂组比较均明显提高。
Aller-5益生菌产品
专利 Enteromix® Colon Simulator(肠道模拟器)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9、脾胃---- 人的“后天之本”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 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 素。正如《景岳全书》说:“土气为万物之 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 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 胃为先”。《图书编· 脏气脏德》说:“养脾 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可见, 脾胃健旺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基础。
4、有害菌
有害菌(腐败菌和致病菌)产生有害毒 素和气体,轻者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如肠 炎,腹泻,腹胀等),严重时深入血液循 环(菌血症),导致全身感染,甚至危及 生命。但在益生菌占优势的情况下,有害 菌只能是“穿肠而过”的过路菌。
5、益生菌群生理学意义:
1.生物拮抗——作屏障; 2.营养作用——产营养 ; 3.免疫作用—— 有免疫; 4.抗衰老作用——除废物。

三、微生态失调的诱发因素
不良的饮食习惯
1、暴饮暴食、饮酒过度、饮食不规律(饥饱不均) 早上 --- 吃得好 中午 --- 吃得饱 晚上 --- 吃得少
2、喜食富含“脂肪、蛋白质”等肉类食品(利于体 内致病菌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 宜:多素食、粗杂粮、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 的食物(利于“胃肠道益生菌”生长繁殖) 3、大病初愈,体质虚弱,饮食较差。
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平衡包括胃肠道里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 生物与胃肠道之间,以及微生物、人体、环境三者 之间的平衡关系。 微生态平衡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维系着的,这些因素 包括胃肠道、环境和微生物。 人体对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包括:人的种族、年 龄、性别、发育状况、生理功能、习性、营养、精 神紧张、应激反应、感染、衰老、创伤、癌症、外 科手术等。 环境对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食物、 药物、抗生素治疗、缺氧、放化疗、辐射、激素治 疗等。

人类健康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

人类健康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

人类健康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充满了各种微生物,在我们的身体内生活着数以亿计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不仅没有损害我们的健康,反而对我们的身体有许多好处。

科学界根据这种现象称之为“微生物共生”(Microbial Symbiosis),而人类健康和微生物的共生关系至关重要。

微生物共生的好处首先,微生物共生具有长期的保护作用。

当微生物繁殖至一定数量时,便会开展抗菌活动,并抑制其他致病菌的繁殖。

也就是说,微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防止一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人类的肠道中寄生着大约100兆个不同类型的细菌,其中有一些存在已经有配合性的关系。

比如大肠里的某些细菌可以合成人体无法合成的维生素。

而且,这些维生素是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成分。

其次,微生物还能对人体进行一些化学反应。

比如,人的消化系统中有一些细菌可以将因式糖分解为氢气和二氧化碳,从而减轻人的腹胀和胃酸等不适的症状。

此外,一些微生物在人类的肠道中形成的亚硝酸盐,可以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有缓解作用。

因此,人体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不仅能够帮助维持人的身体机能,还能起到预防一些疾病的作用。

微生物共生的危害虽然微生物共生有许多好处,但是不同的微生物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比如,一些病毒和细菌会导致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霍乱等传染病的发生。

况且,当人类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微生物也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研究表明,与肥胖相关的菌群比正常体重的人类机体中的菌群更为丰富,菌群的多样性也相对更低。

换句话说,肥胖人群中肠道内美膜的数量要比正常人高,而细菌的多样性也要低一些。

因此,在肥胖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微生物对体重的影响的研究和监控。

总结尽管微生物共生对人体有如此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生活和饮食条件的不断变化,微生物共生也可能会发生改变。

例如,如果人们在饮食中过度摄入不健康的食物,会让体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增加,甚至导致肠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微生态平衡是健康之本

微生态平衡是健康之本

在人体各生理系统粘膜表面和皮肤,定植着一个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其中,细菌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这个正常微生物群是随着人的生长过程逐渐形成的。

在正常的情况下,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结构相对稳定,并且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对人体而言是有益的和必需的。

而在病理情况下,这个微生物群的组成会发生变化,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作用。

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暨共生关系—在同一微生态环境中不同菌群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生理关系。

一般来说,在同一个生理系统的微生态小环境中,不同的菌体或个体为获取营养、空间或有限的生长因子,会发生竞争现象,竞争的双方都会受到影响,或者两者相互竞争排斥、或者和平共处。

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与人体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动态的生理性组合。

这个组合中的各级正常微生物群与人体的体内、体表相应的生理系统、组织构成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这个统一体的内部结构和存在状态就是微生态平衡。

这个平衡在人的不同年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态空间都有特定的微生态平衡;这个平衡在人体免疫、营养、代谢、精神或外界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下,会被暂时打破,新的平衡随即建立,周而复始的进行着自我调节的相对平衡;这个平衡不是孤立的,受总微生态系、大微生态系和微生态系相关联。

局部的生态平衡,受总体的生态平衡影响,总体的生态平衡又由各个局部的生态平衡构成,内部的生态平衡又受外界生态平衡的影响。

微生物群在外环境作用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称为微生态失衡。

它分为四个类型:菌群失调、定位转移、血行感染、易位病灶。

影响微生态失衡的因素:总的来说,凡是影响微生态平衡的因素,也必然是影响微生态失衡的因素。

一切干扰宿主及正常微生物的因素,不论是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均会引起微生态失衡。

因而,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疾病,均会不可避免的导致正常微生物群的紊乱。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知识问答(最新整理)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知识问答(最新整理)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知识问答微生态平衡健康理念、三株产品知识百问百答所属栏目: 新品快报加入时间:2006年6月8日16:30微生态平衡健康理念、三株产品知识百问百答-------微生态平衡与健康知识问答1、什么是健康?答: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肉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包含了身体的健康和心里的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健康是人的自我责任,已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健康是人类希望拥有的最大最重要的财富。

2、什么是亚健康?答:亚健康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没有器质性病变指标,但却呈现出免疫力下降,生理功能、活力降低。

适应能力不同程度的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称为亚健康。

3、亚健康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答:(1)饮食不合理。

机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缺乏时,都会导致机体失调。

过量吸烟、酗酒、睡眠不足、缺少运动、情绪低落、心理障碍以及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质,也可出现这种状态。

(2)休息不足,起居无规律,睡眠不足,休息不正常。

(3)紧张程度过多,压力不大。

(4)长久不良情绪影响。

4、我国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状况如何?答:4月8日在北京举办21世纪中国亚健康市场学术成果研讨会提供有关统计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是非健康的,70%的人处于亚健康。

5、什么是人体微生态?人能在自然界生存,与环境、空气、水、土壤、其他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现象大家都能看得到或感觉到。

研究这种关系及相关作用的科学称为宏观生态学。

但是,生物在自然界不但有一个看得见的大(宏)环境,还存在着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微环境,那就是微生物。

特别是人体微环境中的正常微生物群,其数量之多,超过人体的细胞数。

这些微生物大部分与人体的细胞密切接触,作物质、热量和信息三方面的交流。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uu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uu
1.认识生命的本质 2.认识疾病的本质 3.医学监测
医学微生态学:
研究寄居在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 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 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学科。研究的内容:微观生态平衡,生态失 调,生态调整。
一、正常微生物群
一.概念与分类 (一) 概念: 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ota)
二、分布与组成
(一) 分布
不同宿主、不同部位分布不同。 人体携带的微生物总重量约为1.5-3kg, 其中肠道占80%。
(二)组成
原籍菌:优势菌群 微生态系统
共生菌 外籍菌
一般菌群
(microecosystem)
三、人体正常菌群的形成
正常菌群的构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要方式有:
(1) 产道,胎儿在经过母体产道时产道内的某些微生物可 借机侵入胎儿体内参与正常菌群的形成,但该种途径不适用 于经剖宫产分娩的胎儿;
对正常菌群的免疫效果研究表明,正常菌群能通过激活巨 噬细胞,增强细胞活性和增加免疫球蛋白(特别是IgA)的 水平等来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正常菌群的活菌细胞、死细胞或是发酵产物都具有免疫 调节功能。
研究表明,一些乳杆菌发酵制品可使肠中与结 肠癌有关的β-葡萄苷酸酶、β-葡糖苷酶、甘 氨胆酸还原酶和硝基还原酶活性下降,可使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激活 物增加,可使淋巴细胞和细胞数量增加。
当某些因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时,明显表现出维生素 缺乏症。
5.控制内毒素的产生
正常菌群可抑制肠道中腐败细菌的繁殖,从而减少肠 道中内毒素和尿素酶的含量,使血液中内毒素和氨含 量下降。
竞争排斥 和平共处
二、竞争关系
2.偏生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二、消化道功能 三、肠道菌群 四、菌群失调与健康 五、微生态制剂与健康 六、肠道菌群健康管理
2017/8/10 2
什么是微生物?
针 尖 上 的 细 菌
2017/8/10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简单的多细胞, 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
组成:细菌、真菌、病毒、原虫 细菌
□ 约有1014(100万亿) □ 500余种 □ 重量约1.5 kg □ 体积相当于肝脏大小 □ 粪便重量的40%是微生物,
其中90%以上为活菌 构成极其复杂的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
2017/8/10 14
2017/8/10
人体肠道菌群
胃内定植着酵母菌、螺 旋菌、乳杆菌、少量球菌; 小肠(由于肠蠕动过快, 很少有常住菌):肠球菌、 乳杆菌、肠杆菌等过路菌; 结肠定植着大量正常菌 群:50个菌属400~500个菌 种组成。
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 数为:1000亿个;
4
2017/8/10
人体内微生物重量分布是怎样的?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影响
营养素消化吸收障碍,导致机体营养不良; 屏障作用下降,发生中毒和感染等疾病,主要
表现为呕吐、便秘、腹泻等不良症状。
12
2017/8/10
菌群失调 影响健康
疲倦 青春痘黑斑 免疫力降低
腹泻
便秘
菌群失调

微生态学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与应用

微生态学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与应用

微生态学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与应用第一章:引言微生态学是关于微生物群落和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微生物的研究深入,微生态学在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微生态学和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态学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微生态学与人类健康微生态学研究表明,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微生物通过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食物消化和免疫系统的调节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生态失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如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等。

第三章:微生态学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3.1 微生物移植疗法微生态学研究为微生物移植疗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微生物移植疗法是将健康人的肠道菌群通过粪便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恢复患者肠道菌群的平衡。

该疗法已在治疗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和顽固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

3.2 用微生物菌株预防疾病微生态学的研究为预防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些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某些菌株具有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利用这些菌株的特性,可以开发出相应的益生菌制剂,用于预防炎症性肠道疾病、感染和过敏等。

3.3 微生态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与微生态密切相关。

微生态研究发现,肠道菌群能够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促进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合理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对免疫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第四章:微生态学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的挑战与前景微生态学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的研究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微生态研究需要大样本的数据支持,数据采集和处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其次,微生态学研究需要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如遗传学、代谢学等。

最后,微生态学的应用需要考虑宿主的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然而,微生态学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的前景依然广阔。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的相互关系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的相互关系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的相互关系人体微生态是指人体内外共生的微生物群落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与人体之间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的微生态平衡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而微生态失衡则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人体微生态对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调节具有重要影响。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种保护机制,能够识别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而微生态中的某些有益菌种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人体微生态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

肠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参与食物消化、养分吸收以及调节肠道蠕动等重要过程。

微生物群落的失衡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因此,维护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对于保持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人体微生态还与心脑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微生物群落失衡可能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进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人体微生态还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研究发现,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有关。

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可以影响人体的能量代谢和血糖调节,从而影响体重和血糖水平。

保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有助于预防和管理代谢性疾病。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人体微生态还与情绪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此外,微生物群落的失衡还与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神经发育相关的疾病有关。

因此,维护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和神经发育。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微生态失衡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肠道功能紊乱、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情绪和心理问题的出现。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微生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微生物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人体内的肠道、口腔、皮肤等部位都是微生物的栖息地,被称为人体的“微生态系统”。

这些微生物有助于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

例如,肠道内的益生菌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纤维素,维持肠道的正常运作。

此外,益生菌还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起到保护作用。

二、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微生物与人体相互共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

然而,当微生物的种类或数量发生变化时,就可能导致微生态失衡,引起健康问题。

例如,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腹泻、便秘等问题。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如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因此,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三、微生物传播与预防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空气飞沫、食物、接触传播等。

有些微生物会引起传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等。

为了预防微生物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勤洗手:正确洗手是预防微生物传播的基本措施,尤其是在接触垃圾、动物或患病人群后。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衣物等,防止细菌、真菌滋生。

3.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微生物侵害的机会。

4.接种疫苗:疫苗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

四、微生物与抗生素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微生物产生了耐药性。

这使得原本可以轻易治愈的疾病变得更难治疗。

耐药性的形成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规范使用,导致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适应性变异。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是保护抗生素疗效的重要措施。

结语: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合理利用微生物的有益功能,保持微生物的平衡,预防微生物的传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都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方面。

微生态与人体健康论文

微生态与人体健康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微生态课程论文题目: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姓名: xxx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专业:xxxxxxxx班级:xxxx学号: xxxxxxxx任课教师:***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动物医学 xxx任课老师温建新摘要:微生态是人体内微生物与肠道构建的共生关系的生理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体肠内微生物菌群中有益菌与有害菌之间以及它们与肠道之间共同建立了微生态平衡。

双歧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典型的生理性有益菌,双歧因子是一种微生态制剂,能有效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调节微生态优势平衡,预防疾病发生,保持人体健康。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肠道;健康Micro ecology and human healthVeterinary medicine xxxxxTutor Wen JianxinAbstract: micro ecology is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and construct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of the physi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health and human intestinal microflora is between bacteria and harmful bacteria and their between intestinal and jointly established the micro ecological balance. Is typical in human intestinal parasitic physiological probiotic Bifidobacterium and bifidus factor is a micro ecological agen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Bifidobacterium, regulate the micro ecological balance of advantage, to prevent disease, keep healthy volunteers.Key words: micro ecology (preparation); Bacillus; intestinal tract; health1 概述微生态是指由寄生于人体内的大量微生物与肠道共同维系的共生关系的生理环境。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概要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概要

影响微生物平衡的因素
• 1、环境:空气污浊.气候突变.饲料与饮水的变 质.污染等外部因素,均可导致宿主的机能失调和代谢 紊乱,影响微生物菌群失调和定植状态异变.如环境温 度降低,可使肠道内双歧杆菌减少.
• 2、宿主:宿主的兔疫机能是抵御外袭菌侵袭和增值 强宿主防卫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清除内毒素的重要 系统,免疫减弱和兔疫抑制时,导致微生态失调.宿主的 生理机能如胃酸分泌.胆汁分泌.肠蠕动异常,也导致微 生态失调. • 3、微生物:抗生素是引发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严重 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宿主失去菌群屏障,失去生物拮抗 作用,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和外源性致病菌大量繁殖.
(四).肠道 1.量大:肠道微生物约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 80%. 2.细菌为主:占粪便重量的30-40%。 3.厌氧菌居多:为需氧菌的100-1000倍。 4.小肠生态系与大肠生态系:菌量至上而下逐渐 增多;
从十二指肠开始,因有胰液和胆汁的存在,呈弱碱性,是微 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 小肠分泌物中有溶菌酶存在,因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少 大肠中有大量的微生物,而粪便中微生物的数量可达干粪重 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厌氧菌为需氧菌的100-1000 倍,
其它作用
• 有一定的抑瘤作用 其机制是转化某些 致癌物质成为非致癌性。 • 有内分泌功能 肠道正常菌群具有内分 泌功能,从而影响其它器官和器microeubiosis)
是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 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是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 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 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 互生→抗生→偏生
5.促生长、发育作用
研究证实,在健康乳儿中,双歧杆菌占肠道 菌群的98 % ,双歧杆菌的菌种也只限于婴 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短小双歧杆 菌、长双歧杆菌a 型等7~8 种,而不同于 成人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这些双歧杆 菌在婴儿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结肠内出现的主要细菌与数量


类杆菌属(脆弱类杆菌)
双岐杆菌属
真杆菌属
肠道杆菌科(埃希菌属)
肠球菌属(粪链球菌)
乳酸杆菌属
梭菌属(产气荚膜梭菌)
个数/克粪便 1010-1011
1010 1010 107-108 107-108 107 106
可致病性 + — — + + — +
15
2017/8/10
③其他:如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化疗、放疗后、
各种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胃肠道改道手 术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
饮食因素与菌群失调
饮食可使粪便菌群发生明显改变,无纤维食物能促 进细菌易位。
食物纤维能维持肠道菌群正常生态平衡,且细菌代 谢纤维的终产物对小肠上皮有营养作用,纤维能维持肠 粘膜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细胞动力学,加入纤维的低渣饮 食对保存肠的结构和功能有好的效果。
23
2017/8/10
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
眼睛: 1g 鼻腔: 10g 口腔: 20g 皮肤: 200g 肺: 20g 肠道: 1000g 生殖道: 20 g 总量:1271g 人体携带的微生物细胞主要在肠道,胃肠的微 生物量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67%。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微生态系统是正常微生物群 与环境和宿主构成相互制约相 互作用的统一体。 正常微生物群参与宿主的整 体生理功能。 最显著的特征:稳定性,它 对人类抵抗肠道病原菌引起的 感染性疾病是极其重要的。
2017/8/10
认识消化系统
口腔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消化管
腮腺 舌下腺
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 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盲肠、 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肛门 下颌下腺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生态防治是尽量找出来自宿主的作为正常微生物群生长和繁殖条件的微观生态环境因素, 并去除和改变这些因素, 从而矫正微生态失调.
02
女性尿道外部与外阴部的细菌相似,有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乳杆菌及真菌等
03
正常男性泌尿道不含有细菌。男性尿道口有葡萄球菌、拟杆菌、耻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支原体等
04
(5).泌尿生殖道:
2
3
1
4
5
大多数皮肤微生物是直接或间接同汗腺有关的,因为毛囊是微生物生存的一个理想环境
非常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由于=
一、正常微生物群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定植于人体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中的细菌。
(二) 分类:
按生境分:
(1) 原籍菌(autochthony) 常住菌:resident flora:
相对固定,伴随终生;密度高,免疫原性低。
外籍菌(allochthony) 暂住菌:transient flora;passenger flora: 匆匆过客,流动性大,有潜在致病性。 按关系分: 共生菌(symbiotic flora): 与原籍菌有共生关系的细菌。 寄生菌(parasitism flora): 与宿主有寄生关系的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微生物:抗生素是引发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宿主失去菌群屏障,失去生物拮抗作用,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和外源性致病菌大量繁殖.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一、创造微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
(一)建立正常的微生物区域
☆ 哺乳动物出生前胃肠道无菌; ☆ 2天内,粪便中可检测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 2天后,胃肠道便可被微生物完全定植; ☆ 真菌和原虫区系在出生后8~10天和10~20天内 即可分别在瘤胃内建立。 微生物来源:母体产道和母体粪便微生物、环境 。
23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24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一、微生态平衡失调的概念
1、概念:指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 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 理性组合的状态。
2、微生态平衡失调包括:
⑴、细菌与细菌间比例失调 ⑵、细菌与宿主间的生态失调 ⑶、细菌和宿主与外环境之间失调
25
微生态平衡失调
13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颉颃(xie hang)关系: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微 生物共同生长时,使双方或一方受害的现象。可 分为竞争、偏生、寄生和吞噬。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为了获 得能源、空间或有限的生长因子而发生的争夺现 象,竞争的双方都受到不利影响。
偏生:两种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一方产生毒素或抑 制对方生长的物质,使对方受害或生长受到抑制 ,而其本身不受到影响或反而收益。
21
二、微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
3、定量标志: 是对生境内微生物总菌数和各种群活菌数的测定,它是进行微生态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
对微生物的定性、定量和定位检查是判定微生态平衡的三个方面,三者不是孤立的,它是 同一事物在三个方面的反映。
22
优势菌(predominant bacteria) 常常是决定一个微生物群生态平衡的核心因素,如在肠道内的厌氧菌占绝对优势,如 果这个优势下降或消失,就会导致微生态平衡的破坏。

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应用

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应用

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应用微生物是一类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微小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古菌等,它们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水、土、空气和生物体内外,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许多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它们既有利于人类健康,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疾病。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保护肠道微生态平衡肠道微生态环境是人体内最为复杂、最为活跃的微生物群落之一,其中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能够消化食物残渣,促进养分吸收,代谢体内毒素,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而有害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恶劣菌群则会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

因此,补充益生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是维护肠道健康的有效手段。

二、增强免疫力免疫系统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防御机制,它能够识别并保护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异物和肿瘤细胞的攻击。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环境与免疫系统紧密相关,挑战肠道微生态平衡可以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引发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而补充益生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御能力,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调节心理状态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它与神经系统紧密相连,微生态平衡的改变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分泌代谢产物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影响人的心理行为。

例如,补充乳酸菌可以降低压力、改善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除了对健康的影响,微生物还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例子:一、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在环境工程中,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的处理。

例如,生物堆肥是一种常用的废弃物处理技术,通过适当的环境条件和微生物作用,可以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减少污染物的生成。

二、生产发酵产品微生物可以在适宜的温度、酸碱度、氧气等条件下进行发酵,生产出乳酸、酒精、酱油、味精等发酵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源性感染则是微生态平衡失调,特别是菌 群失调的原因。
17
三、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标志
判断微生态平衡是否失调,要从宿主体内和 体表特定的生态空间结构内原籍菌和外籍菌 的定位、定性和定量变化以及宿主的机能状 况两方面统一考虑。
18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标志是在特定的生态空 间结构内: 、原籍菌数量的变化; 、微生物种类的变化; 、原籍菌的易位和外籍菌的入侵; 、宿主机能活动的病理性变化。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
1
第二节 生态平衡
一、微生态平衡概念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微生物群与其宿主在不同 发育阶段形成的动态、生理性、相对均衡和 稳定的组合状态。这种组合是指在公同宏观 环境条件下影响下,宿主体内和体表的生态 空间结构与栖居其中的正常微生物群相互作 用的生理性统一。
2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
二、微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
22
(二)、细菌定位转移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细菌定位转移又称易位
、横向转移
正常菌群由原定位向周围转移。
、纵向转移
如胃肠道黏膜表层是需氧菌,中层是兼 性厌氧菌,下层是厌氧菌。细菌在纵向转 移可引起疾病。
23
(三)、血行感染
、菌血症 正常菌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正常情况下不形 成感染,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才发生感染。
19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四、微生态平衡失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微生态平衡失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分为四种: (一)菌群失调
指在原微生物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 或定性的异常变化,而以数量的变化为主。
根据宿主机能失调的程度,这种菌群失调 又分三种:
20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一度失调 抗生素治疗往往是抑制一些细菌,而对
12
例如,猪在饥饿时,其肠道原籍菌群在上皮 细胞表面的定植受到一定影响。环境温度的 降低可使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减少,引发菌 群失调。
13
(二)机体正常生理结构的破坏 宿主是微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因此任何影
响宿主生理功能的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 影响微生态系统的平衡。胃酸减少或缺乏都 会使胃内正常菌群数减少,使肠道厌氧菌及 兼性厌氧菌在胃内的数量增多。肠蠕动过速 或过缓均直接影响微生物在肠道内存留时间 及繁殖数量。
26
一、创造微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
(一)建立正常的微生物区域 ☆ 哺乳动物出生前胃肠道无菌; ☆ 天内,粪便中可检测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 天后,胃肠道便可被微生物完全定植; ☆ 真菌和原虫区系在出生后天和天内即可分
别在瘤胃内建立。 微生物来源:母体产道和母体粪便微生物、环
境。 27
一般说来,最终占主导地位的菌群是拟杆菌属细菌、 双歧杆菌、片球菌及厌氧弯曲杆菌
10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二、微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使用免疫抑制治疗,动物接受刺激或同位素 治疗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可促进微生态平衡 失调。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微生态平衡失调。 、感染感染引起微生态平衡失调 。
11
(一)外环境改变
外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宿主生理功 能的改变影响微生物菌群失调,定植状态异 常,以及微生物生理状态的改变。 食物和药物对肠道菌群有明显影响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有益微生物的影响。
、败血症 化脓性细菌经血行转移到其他部位引起的严重 感染,然后再由感染部位重新进入血液系统, 引起更严重的感染。
24
(四)、移位病灶
在某一特定的生境内属于正常的微生物菌群, 可在另外的生境内,甚至远隔的脏器或组织 形成病灶。
如:脑、肝、肾、腹腔等处的脓肿就属于移 位病灶
25
第四节 微生态平衡的维持
雏鸡在出壳前胃肠道内也是无菌的,饲料和饮水是 雏鸡胃肠道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出壳后几小时内, 乳酸菌即可在嗉囊内出现,而粪肠球菌和其他肠道 菌则在十二指肠和盲肠大量生长。
主要标志包括宿主和微生物两方面。 (一)宿主 、动物种类和品种 、系统和器官 、生理功能 、发育阶段
3
第二节 生态平衡
二、微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
(二)、微生物 、定位标志:
指生态空间,即确定微生物菌群在宿主中存在的位 置。 、定性标志:是对微生物群落中各种群的分离和鉴定, 即确定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应包括细菌、真菌、支 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病毒。
另一些细菌生长没有影响,造成了某些部位 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的异常变化。
停药后可以恢复,无须治疗,是可逆的。
21
、二度失调 菌群比例失调后,即使消除诱发因素,仍保 留原来的失调状态。是不可逆的,临床上表 现为慢性病,如:慢性肠炎、慢性口腔炎、 慢性肾盂肾炎。
、三度失调 原来的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群占 绝对优势。表现为急性病理过程,病情严重。
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 一方面是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类、数量和定位的
变化. 另一面是宿主表现出病理变化,这两方面互为
因果 .
9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二、微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外环境因素,如气候、中毒、营养因素引起 的动物腹泻,与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失调有 关。
、机体正常生理结构的破坏,如外科手术、消 化道瘘管、肠炎、便秘等。
6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7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一、微生态平衡失调的概念
、概念:指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 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 理性组合的状态。
、微生态平衡失调包括: ⑴、细菌与细菌间比例失调 ⑵、细菌与宿主间的生态失调 ⑶、细菌和宿主与外环境之间失调
疫抑制疗法
同位素辐射和激素疗法等可能引起免疫抑制, 造成微生态平衡失调。
①耐药性提高 ②毒性增强
15
(四)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对正常微生物群微生态平衡的破坏 .促进耐药性菌株的增加 .增加易感生境的敏感性,促进定位转移
16
(五)感染
自身感染与内源性感染既是微生态平衡失调 的原因,也是微生态平衡失调的结果。
4
二、微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
、定量标志: 是对生境内微生物总菌数和各种群活菌数的 测定,它是进行微生态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对微生物的定性、定量和定位检查是判定微生 态平衡的三个方面,三者不是孤立的,它是 同一事物在三个方面的反映。
5
优势菌( ) 常常是决定一个微生物群生态平衡的核心因 素,如在肠道内的厌氧菌占绝对优势,如果 这个优势下降或消失,就会导致微生态平衡 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