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二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_______山脉,⑧、_________山脉.3、读“中国地形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图中①是;____②是_______.(填山脉名称)(2)E、F、G、H四大高原中,沟壑纵横的是________,冰川广布的是_______.(填字母)(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和名称)(4)K是_____平原,M是______平原,W是____丘陵.(5)主要河流中,③是_______,④是_______.(6)a处为______海.〖作业布置〗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大江东去,浪淘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诗词中提到的大江大河为什么都要向东流呢?为什么不向西流?〖讲解新课〗知识点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特点高原A是青藏高原,C 是黄土高原;盆地E是塔里木盆地,F是准噶尔盆地,除此外,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柴达木盆地;平原J是东北平原,K是华北平原,L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山脉(13)是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⑥是大兴安岭,⑦是太行山脉,⑧是巫山;其中,图中A与E即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界线是昆仑山脉;(1)大兴安岭;秦岭;(2)F;E;(3)D柴达木盆地;B塔里木盆地;(4)东北;华北;东南;(5)黄河;长江;(6)东.水是由高向低流,古人常说“人往高处【活动】(1)、阅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选取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三处,看颜色、读海拔值,判断高低变化。
(2)、让学生参考地形剖面图,总结我国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即地势)师问:与我国地势变化相符的是在阶梯分界线上,往往分布着一系列山脉:(3)、.参照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分布意图填写下表:阶梯名称主要地形类型海拔(单位:米)第一级阶梯分界线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第三级阶梯2.影响:讨论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降水、河流、交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的认知,了解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知道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基本特征。
2.通过对中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分布的认知,归纳出中国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基本特征。
3.通过对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了解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从中领会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点。
4.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认识和表述地形特点,分析其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5.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
二、教材分析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到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其他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节包括“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3部分内容。
三、教学提纲一、山脉纵横交织1.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2.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脉3.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5.弧形山脉二、地形复杂多样1.主要地形单元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地势西高东低1.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2.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分布等的影响四、教学过程本节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虽然不大,但因涉及中国宏观地形分布,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经验积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好相关地图和景观照片,让学生在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形特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新课导入:古诗导入: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你到过黄山吗?你知道“五岳”吗?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带领你们去领略我们国家的“名山大川”,感悟我们国家的地形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教案(全)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归纳我国地势特点及三大阶梯的分布。
2.知道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初步学会评价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剖面图等图像资料找出我国地势的特征。
2.联系生活实际归纳我国地势对其他自然因素及经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诗歌、读各种地图等多种形式,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和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特点。
难点:认识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能源、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方式归纳总结、读图找规律、探究讨论教学工具中国立体地形图或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谁会背古诗《长歌行》?学生: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师:“百川东到海,何时赴西归……”该诗句是否符合地理规律?你还能说出哪些反映河流东流的诗句或歌曲?学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百川东到海……教师:请学生唱《水浒传》歌曲“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天上星星参北斗……)或电视剧《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主题曲。
研讨新课:教师:上述诗歌都能反映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下面两幅剖面图哪个更能准确反映我国的地势特点呢?说明判断理由。
图A 图B学生:图B,中国地势分为三级阶梯。
教师:读中国地形图,(1)找出下列地形区,并读出它们的海拔。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用具体数据进一步说明我国的地势特点。
学生:读图回答:青藏高原:4 000米,属于第一阶梯;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等:1 000—2 000米,属于第二阶梯;东北平原、东南丘陵等:500米以下,属于第三阶梯。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顺口溜,进一步体会我国地势特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一、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分布特点;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告知我国的地形,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初步掌握区域分析方法。
2、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3、学生已初步具备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②山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2、难点:①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
②我国各种地形和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PPT上的三幅图片,平原、高原、山地都属于地形,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是地形呢?什么是地形?中国有哪些地形类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同学们观察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完成以下题目1、什么是地形?陆地表面有那几种地形类型?中国有几种地形类型?(地形: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共有5种地形,中国5种都有)小结:由此可以得出中国地形类型多样,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连绵的丘陵,地形类型多样。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理教案:教学方法与技巧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理教案:教学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各类地形所占比例。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形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地形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2.各类地形所占比例3.地形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三、教学方法与技巧1.情境导入法2.互动讨论法3.案例分析法4.地图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我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
(2)提问:你们认为我国的地形特点是什么?2.学习地形基本特征(1)讲解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展示各类地形所占比例的数据,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
3.分析地形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1)讲解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形对该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
4.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你们所在地区有哪些地形特点?这些特点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2)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地图教学(1)展示我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分布。
(2)讲解地图符号,让学生学会读取地形信息。
(3)练习题:根据地图,判断下列地区的地形类型。
(2)拓展:探讨地形与旅游业、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的联系。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地形特点、地形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理解。
3.测试成绩: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地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地形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3.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应用是否得当?4.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5.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我国地形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地形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段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2、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山脉分布图四、教学课时2课件五、教学过程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
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
师:学习地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地形和地势。
师: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一、地形与地势(板书)生: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师:对,答得很好。
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地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
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
师:地球表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区别,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二、五种地表形态(板书)师:这五种地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
)师: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
(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
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
)(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
)五种地形比较表师:从地表起伏状况来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点?一般说来,平原、高原地面广阔,起伏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们从垂直高度上讲就是海拔或者相对高度(停顿)较小?生:相对高度小。
师:这两种地形从形态、相对高度来看较为相似,那么区别它们的关键应看海拔,还是相对高度?生:海拔高度。
师:海拔高度不同是区别它们的重要标志。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并指图,如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
)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绘表中国,并指图如某某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与地势教案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学要求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结构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
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章 自然灾害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讲解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概念
2.课堂活动,学生判断一些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3.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分类
4.教师讲解干旱的概念及分布,并播放视频
5.教师讲解洪涝灾害的概念及分布并播放视频
6.教师讲解台风的概念及分布,并播放视频
7.教师讲解寒潮的概念及分布,并播放视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点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全球自然灾害混剪》
教学课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自然灾害
教学内容
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防灾减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讲解突发自然灾害时的自救方法
学生参加活动,判断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学生观看视频,加深印象
学生讨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学生距离说明身边经历的自然灾害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教 学
反 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情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长江的概况》的深入和拓展,通过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河流的开发与治理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长江的概况,对长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如如何合理开发与治理河流,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等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2.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3.了解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2.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长江的开发与治理;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措施及其效果;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准备PPT课件,展示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情况;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长江的概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如梯级开发、航道整治、水资源利用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取得的成果。
3.操练(10分钟)分析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如洪涝、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4.巩固(10分钟)针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
并能够说出每一个山脉的走向。
(三)动手活动教师课前准备好我国轮廓空白图,上课的时候分发给每个小组二人一张。
教师要求:现在拿出你们的我国轮廓空白图,同桌二人合作,在空白图上可以用彩色笔画、可以用橡皮泥捏、也可以用事先准备的其他材料标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的位置和名称,十分钟后展示在你们小组的课桌上,让其他小组长评出优秀作品。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观察,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十分钟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展示,让其他组的组长选出优秀作品,然后教师再选出三份班级内的优秀作品,并且粘贴在前黑板上,然后教师点评优秀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四)读图析图教师要求:仔细读教材p.23图2.2,注意观察颜色的变化,注意比较图中各个地形区的面积大小、位置和边界。
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最高的高原是,最平坦的高原是,纬度最高的盆地是,面积最大的盆地是,海拔最高的盆地是,长江流经的盆地是。
教师补充性点拨:土质疏松,沟壑纵横的高原是黄土高原,崎岖不平,多梯田的高原是云贵高原。
2.仔细读教材p.23图2.2及相关内容,完成教材p.25~26的活动3。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类型是多样的,那么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3.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24图2.3“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让学生找出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所占的比例。
教师过渡语:一般我们把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看图说出我国山区的面积怎么样?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的山区面积广大。
4.仔细读教材p.23图2.2,注意不同地形区位置的变化,说出我国地形分布的特征。
(五)合作探究山区地势崎岖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但是可以发展旅游业、畜牧业、采矿业等产业。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怎样因地制宜发挥山区的优势,让山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教师先组织学生思考一分钟,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点名,班级内展示交流,进而对学生的思维的宽度和广度进行提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地形和地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总结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3.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4.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5.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重点与难点】1.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特征。
2.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分布。
教学方法】自主研究、小组合作、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第二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通过引用诗句,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水流的影响,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新课研究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地形类型多样:我国地形类型繁多,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
2.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介绍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包括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秦岭、南岭,东北到西南走向的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南北走向的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西北到东南走向的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以及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
3.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通过观察地图,体会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以及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貌特征。
拓展延伸:通过填表的方式,加深对山脉名称、分布和走向的记忆。
第二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为三级阶梯。
2.各级阶梯的特征:介绍各级阶梯的特征,包括第一级阶梯的高原、第二级阶梯的盆地和第三级阶梯的平原。
3.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介绍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包括祁连山、秦岭和太行山等。
4.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例如高原的气候、盆地的水资源和平原的农业生产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外流河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我国其他流域的外流河,了解其特点和作用,如长江、黄河、珠江等。
- 邀请当地的水利工程师或地理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河流的知识。
-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当地的河流、水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河流的魅力。
- 鼓励学生进行河流主题的研究,如制作河流专题报告、PPT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 作用与目的: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外流河的特点和作用,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河流分布图、各大流域示意图等图表资源,以及关于我国主要河流的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实验器材:如果课堂中需要进行河流模型制作等实验活动,提前准备相应的模型材料、工具等,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二、讲授新课读图讨论: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讨论以下问题:(1)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2)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的地势特点。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学生的教材展示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沿北纬36˚线所作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势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状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像来进行解释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方面的知识。
难点: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方面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图像教学法等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资源:教材、教案、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对中国的自然环境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对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思考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对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环保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民族的分布”图,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
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总结分析我国不同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的省区范围。
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区域地理的知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教师:可见,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地形和地势。
二、讲授新课教师: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身边实际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地形?我们能看到的地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说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学生:从景观图中可看出,我国有新疆天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教师: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地形类型齐全。
过渡: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图2.3“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
学生:从图中的比例数值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平原占12%,丘陵占10%,盆地占19%。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教师: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过渡:地形类型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利用图2.4和图2.5,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教案
设计教学过①整体上看,我国地势哪里高哪里低? ②沿36°N 剖面图,大致分几级? ③找一找,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分别是什么山脉?④三级阶梯海拔分别是多少?有哪些主要地形?小结: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②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③第一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主要地形是高原和山地;第二阶梯海拔1000—2000米,主要地形是高原和盆地。
第三阶梯500米以下,主要地形是平原和丘陵。
(2)举例说明并分析西高东低的地势配合临海的位置,对我国的气候、河流及农业生程设计产有什么影响?小结:①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大面积丰沛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 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分组讨论: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配合临海的位置,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小结:东高西低,东部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我国大部分地区干旱,降水稀少;不 利于农业生产;河流少且自东向西流。
2、复杂多样的地形 (1)小组探究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①展示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都有哪些主要地形?小结: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
②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让学生感受多种多样的地形,不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 然景观,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重图,回答:我国五种地形类型,各占多少?哪一种比重最大?平原占多少?如果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那么中国的地形还具有什么特征呢?小结:五种地形中山地的比重最大,占了33%,平原仅占12%,地形特征-山区面积广大。
3、中国的主要山脉(1)小组讨论找出我国五种走向的主要山脉。
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让学生依次找出我国五种走向的主要山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展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泰山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景观的差异,激发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解:1、三级阶梯状的地势(1)小组探究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
展示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并回答下问题:教学过程设计①整体上看,我国地势哪里高哪里低?②沿36°N剖面图,大致分几级?③找一找,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分别是什么山脉?④三级阶梯海拔分别是多少?有哪些主要地形?小结: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②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③第一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主要地形是高原和山地;第二阶梯海拔1000—2000米,主要地形是高原和盆地。
第三阶梯500米以下,主要地形是平原和丘陵。
(2)举例说明并分析西高东低的地势配合临海的位置,对我国的气候、河流及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小结:①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大面积丰沛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分组讨论: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配合临海的位置,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小结:东高西低,东部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我国大部分地区干旱,降水稀少;不利于农业生产;河流少且自东向西流。
2、复杂多样的地形(1)小组探究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①展示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都有哪些主要地形?小结: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
②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让学生感受多种多样的地形,不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重图,回答:我国五种地形类型,各占多少?哪一种比重最大?平原占多少?如果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那么中国的地形还具有什么特征呢?小结:五种地形中山地的比重最大,占了33%,平原仅占12%,地形特征-山区面积广大。
3、中国的主要山脉(1)小组讨论找出我国五种走向的主要山脉。
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让学生依次找出我国五种走向的主要山脉。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③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横断山脉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三、课堂检测1、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D.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络状分布2、位于地势第三阶梯,海拔在50米以下,临黄海和东海的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江南丘陵3、横亘于高原和盆地之间的界山是: ( )A.大兴安岭B.昆仑山C.太行山D.天山主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复习导入——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找五个学生分别画出五种走向的山脉,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新课讲解1、四大高原展示中国地形图和四大高原景观图,让学生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并结合四大高原景观图,说出四大高原的位置和地表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小结:(1)青藏高原——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中华水塔”;雪山连绵,冰川广布;(2)内蒙古高原——中国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3)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4)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是世界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区。
2、四大盆地展示中国地形图和四大盆地景观图,让学生找出我国四大盆地,并结合四大盆地景观图,说出四大盆地位置、特征。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4、三大丘陵展示中国地形图和三大丘陵景观图,找出我国三大丘陵的位置。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5、画一画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找四个学生用多媒体分别圈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位置。
三、课堂小结教学过程设计小结:温度从南向北降低,且南北温差大。
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2)小组探究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引导学生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小结:除青藏高原等之外,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主要受地形、纬度因素的影响。
(3)小组探究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读图说出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几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小结:我国从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再加上一个高原气候区。
2、降水(1)小组探究我国降水量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引导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小结: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主要受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2)小组探究我国干湿区的划分。
引导学生读“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
小结:根据各地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多样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就组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
3、复杂多样的气候(1)自主学习,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小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有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青藏高原的高原山地气候。
(2)小组探究我国五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引导学生读北京、福州、海口、乌鲁木齐、拉萨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我国五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小结:(3)小组讨论复杂多样的气候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举例说明复杂多样的气候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小结:复杂多样的气候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会产生影响(如水果、主食、住房、植被、动物、交通)三、课堂小结四、课堂检测1. 我国缺乏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季风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2. 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主要是因为( )A. 雨热同期B. 气候复杂多样C. 山区面积广大D. 季风显著3.关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B. 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别不大C.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D.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4. 下面搭配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寒温带B.华北平原-暖温带C.四川盆地-湿润地区D.塔里木盆地-半干旱地区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一、气温气温降水1月:气温从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纬度因素)7月: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地形、纬度因素)学情分析:主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用郑和下西洋冬季启程、夏季返程这一事例来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明朝大航海家郑和及其船队,每逢下西洋必安排在冬季启程,夏季返航?为什么?二、新课讲解1、季风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
2、我国的季风气候(1)展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东部的气候类型。
教学过程设计小结:我国东部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2)展示中国的海陆位置分布图,分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小结: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
3、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征(1)展示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夏季风图,小组探讨我国冬夏季风的特征。
小结:回答导入的问题:郑和下西洋安排在冬季启程,夏季返程的原因?小结:我国东南部和南亚冬季吹东北风,冬季启程顺风顺水;南亚夏季吹西南风、东南部吹东南风,夏季返程顺风顺水,航行速度快又安全。
(2)展示广州、武汉、哈尔滨降水量柱状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探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季风对其产生的影响。
小结:①时间分布规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②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展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图,说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山脉。
受季风 的影响小结:①划分依据--受夏季风影响是否明显②分界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5、我国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展示齐齐哈尔和巴黎冬夏季气温对比表格,总结我国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
小结:与世界的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原因--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
6、季风气候之利(1)展示亚洲、非洲Google地图,说明季风气候给我国带来的便利。
小结:在世界北纬15°~30°的纬度带上,不少地区是沙漠,我国处于这一纬度带上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是“鱼米之乡”,说明季风气候能给我国沿海地区带来丰沛降水。
(2)展示北京、上海、广州降水量柱状图,说明季风气候给我国带来的便利。
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降水量较多是6、7、8月份,气温较高的也是6、7、8月份。
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时期,雨热同期为我国季风区的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7、季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展示图片,说明季风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问题:沙尘暴多发生在什么时间和地方?它的到来会产生什么天气现象?带来的危害是什么?小结:多发生在北方干旱的春季,带来大风扬尘等天气。
对农业和人们的出行等都带来影响。
2、如何应对台风举例说明应对台风的方法。
3、如何看待台风小组讨论关于台风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说法一:台风会造成大风、洪涝灾害,损害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给人民财产带来巨大危害。
是一种百害无一利的气象灾害。
说法二:一般来说,台风弊大于利,因为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不论是给人们的生产还是生活都带来巨大的损失。
但对我国来说,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其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及华南部分地区的伏旱天气,缓解旱情,保证农作物生长。
三、课堂小结四、课堂检测1、下列不属于我国灾害性天气的是()A.寒潮 B.台风 C.泥石流 D.梅雨2、我国在夏季风强的年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旱北涝 B.南涝北旱C.西涝东旱 D.西旱东涝3、我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是()A.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B.降水的年变化大C.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D.气候复杂多样4、下列关于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西北地区不受台风的影响B.寒潮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C.梅雨多发生在10月的江淮地区D.沙尘暴多发生在冬季板书设计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一、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二、如何应对台风主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用河流、湖泊的图片引入新课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