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

合集下载

中日语言对比

中日语言对比
传 过去 的 , 直到 现在 , 日文 的发音 和 书 写也 与汉语 相 似 。本 文 着重 从 语 音 、 汇 、 法 等方 面 对 汉语 和 日语 进 行 对 比 , 而说 明 两种 词 语 从
语 言 间的差 异。
关 键词 : 汉语 ; 日语 ; 音 ; 汇 ; 法 语 词 语
0力; 、 允 亨 招 。 ) 语气 , 调是 说话 时 句尾 呈前 低 后高 的上 升 等 升 语 调 , 表示 征询 ( 是谁 , 常 他 知道吗 ? e箍 加 、 彼 耋 知 疑惑( 交给他 能 完成 ? 彼 任世 道 ? 圭芑加分 、 圭t加 。) 、 墨 否 。 )反 问( 、 难道 你 不 知
中图分类 号 : 0 文 献标识 码 : H0 3 A 文章 编号 :6 3 2 1 (0 11- 0 2 0 17 — 1 12 1)0 0 3- 2
。) 疑 问语 气 。由 上面 的例 旬我们 不难 看 等
从 语言 结构 类 型上来 看 , 语属 于 孤立 语 , 汉 特点 是缺 乏 词形 变化 ,
低 的下 降语 调 , 常表 示 陈述 ( 爸生 病了 。 c 通 爸 父 病氖 6 , 。 、 : ) ) 祈使 ( 说话 。 芒 别 < 芑0。)感 叹 ( 、 多么漂亮 的包 ! L 美
来, 在许 多方 面有 着 密切 的联 系 , 如 E本 的文 字就 是通 过遣 唐使 例 l
语 言研 究
中 日语言对 比
翟亚楠
( 吉林 大学 文学 院 , 吉林 长春 1 0 0 ) 3 0 0
摘 要 :中 国和 日本这 两 个 国家一 衣 带水 .很 早 以前 就 互为 往
每 个单 词 有各 自的声 调 , 也有抑 扬顿 挫 , 句子 我们把 这种 抑扬 顿 挫 称 为语调 , 有区别 语 气 、 表达 情感 与语 义 分寸 的作 用 。在 日语 和 汉 语 中最 常 见 的语 调 是降 调和 升调 ,降调 是说 话时 句 尾呈 前高 后

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

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

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范晓辉(第三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重庆400038)[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日汉字进化的历史、中日汉字的四个主要方面的差异,对汉语和日语中同为一种汉字的“常见字”以及“常见汉字”从字的形态、音符、意义等等多个层面展开分析和对比,这当中还可以发现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的特点和差距。

以及在前面所描述的基准上,制定出行之可效的学习方法和理论,对以汉字为主语的进行学习日语的汉字学习方法来提出见解,以期能对促进学习汉字的方法带来帮助。

[关键词]汉字;中日;语言差异[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8-0010-03[作者简介]范晓辉,第三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

几千年以前,中国的汉字进入日本并和假名一起影响了日语的文字结构。

尽管中日使用的汉字是使用一样的汉字体系,然而,中日之间的汉语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文字系统,日语中的汉字和汉语中的汉字具有不相同的特点。

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既有着一段重要的历史缘故,并且还属于相应的语言体系。

本文运用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中日两国语言中汉字进行研究。

一、研究综述黄国雄、许乔萘《日本<常用汉字表>的日汉读音法对比》。

在日本有多种读法,他们的文章就是按照日本常用汉字表分析日语的音读和训读,并且由哪个分析寻求事半功倍的办法去掌握汉字的读音。

游衣明《中日两国汉字形体的比较研究》。

中日两国通用汉字的形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文章在1981年日本国发表的《常用汉字表》和1956年中国发表的《汉字简化方案》,深入地对中日两国现存的汉字在历史演变、形体差异方面作了系统地描述。

郭桂琦、朱福米《汉语与日语中“不同读音使用——汉字产生意义上的差异”之浅析》一文指出:同一汉字若有多种读音,不同的读音就造成这同—汉字的意义上的多歧性。

他们文章用繁多的实例,通过日、汉对比的方法、详细分析论述了两种语言中“同—汉字不同读音造成意义上的差异”的各种类型,阐述了正确掌握汉字读音的重要性。

关于中日汉字异同的探讨

关于中日汉字异同的探讨

关于中日汉字异同的探讨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用作汉语普通话和中文方言的书写系统,也是日本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汉字在形式及构成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影响了它们的发展。

从形式上看,中日汉字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汉字由简体字和繁体字构成,也有部首、关键字、笔画等构成汉字的组成部分。

而日本汉字又称“假名”,是日本特有的汉字,在构成上包括日本汉字(假名)和中国汉字(汉字)两大部分。

而且,汉字的组成不仅仅是由一个字符组成,有时也由多个字符组成。

在发音上,中日汉字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汉字的发音是汉语普通话,而日本汉字的发音是日语。

另外,由于日本汉字的发音更接近汉语普通话,因此,日本汉字的发音也更容易被中国人理解。

在书写上,中日汉字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汉字是以横线组成的,而日本汉字则是以竖线组成的。

另外,日本汉字也有许多特殊符号,而中国汉字没有这种特殊符号。

总之,中日汉字在形式、发音和书写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汉字是以简体字和繁体字构成,发音是汉语普通话,书写是以横线组成。

而日本汉字又称“假名”,是日本特有的汉字,发音是日语,书写是以竖线组成,也有许多特殊符号。

这些差
异使得中日汉字在发展中有所不同,也为中日汉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独特的特点。

文化语言差异——中日韩语言文字比较

文化语言差异——中日韩语言文字比较

文化语言差异——中日韩语言文字比较中、日、韩是东亚三个文化体系的代表国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其中语言文字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中文、日文、韩文,三种文字虽然都属于汉字文化圈,但是它们的差异也很明显。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中、日、韩语言文字的比较。

一、语言音韵差异中国的汉语是以音为主的语言,有四声和轻声的区别。

而日本的日语及其罗马字拼音中,音节强弱几乎没有区分,也就是说日语中没有汉语中的四声。

除此之外,日语中还有长音、促音等特殊发音,这些发音方式在汉语中很少用到。

韩国的韩语则是以音节为单位的语言。

韩语的音节中,辅音与元音交错排列,这是韩语独特的特点。

韩语中同一个音节的声母与韵母是紧密结合的,在发音时,这一组合就像是一种新的音素,称为立体音。

二、笔画顺序差异汉字、日语汉字及韩语汉字都源自汉字,并且在部分汉字上笔画的顺序与汉字相同,但在其他汉字上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在中文中,写字时首先要写竖,再写横。

但是在日语汉字中,横先于竖,比如“书”的写法,汉字是从上往下依次写竖、横、横、竖,而日语汉字则是从左往右依次写横、竖、横、竖。

韩国汉字笔画的顺序与中文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一些具体汉字上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三、词语表达的差异中、日、韩三种语言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就是词语表达的差异。

比如,中文中常常使用四字成语或者俗语来传递思想或者言情,而日本的句子则经常带有诗意,通过细腻的词汇和曲折的句子表达出情感。

韩语则使用了大量的不合成的语素,由于受汉字的影响较大,所以韩语的语法结构和汉语语法结构有很相似的地方。

四、文字书法的差异在书法方面,中国绝对是最受推崇的。

汉字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造型,书法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和韩国也在书法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比如,日本的书法更加注重笔画的强劲与韵味,争取在如饮的笔画中表现出狂放不羁的气息。

而韩国的书法风格则更加温婉柔美,追求的是舒展典雅中流露出的内在情感,因此在书法中多了些特别的修饰法和插画加工。

浅谈中日文的异同

浅谈中日文的异同

浅谈中日文的异同在中日交流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日语学习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刚开始学习时,很多人都认为日语学习很简单,因为在日语中,有很多的日语汉字和中文类似,并且依此也能够了解个大概。

但是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就难以有更高的突破。

这与没有了解日语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

下面通过对中日文异同的对比,简单地了解一下日语的特性,以提高对日语的认识。

一、中日文的相同之处众所周知,日语和中文有着深厚的渊源,日语也是在吸收了我国大量的文化精髓之后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现代日语中也不难看到中国汉字的影子。

并且,和汉语中主谓宾,定补状语等类似的是,这些语法名词也存在于日语当中。

更有甚者,定语用于修饰名词,状语用于修饰动词等,这些位臵关系在两国语言语法当中也是大致相似的。

同样,在另一个方面,中国人说话有省略的习惯。

例如:“今天早上您吃过早餐了吗?”相信大多数人不会还一字一句地回答说“今天早上我吃过早餐了”而多会选择用简洁省略的方式作答“吃过了”。

日语也是如此,在允许的条件下,简单明了的回答方式是多数人的首选。

所以在初学阶段,很多中国人就会觉得日语和中文一样,学习起来十分简单。

二、中日文的不同之处尽管中日文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比较起来,日语还是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1、语序位臵中文主要强调的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例如:我(主语)吃(谓语动词)饭(宾语)。

而日语则是主诿宾语+谓语动词,例如:私はご飯を食べる。

我(主语)饭(宾语)吃(谓语动词)。

由此,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日语这种不同于中文的特征。

2、日语的关键词后缀在日语中,往往最能表达句子意思的动词放在句末。

例如我们会这样说“听说明天有音乐会”。

显然,中文当中我们立刻就能知道这件事是听说来的,而同样的意思,若用日语表达,就要把“听说(そうだ)”放在句子最后,因此在不了解日语关键词后臵的特性的情况下,从已有的思维模式出发,我们就会翻译为“明天有音乐会,听说”。

这样的纯正的“中国式日语”显然在逻辑上是不正确的。

汉日语音对比研究兼谈对日汉语语音教学

汉日语音对比研究兼谈对日汉语语音教学

汉日语音对比研究兼谈对日汉语语音教学一、本文概述《汉日语音对比研究兼谈对日汉语语音教学》这篇文章旨在深入剖析汉语和日语在语音层面的共性与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对日汉语语音教学。

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文章期望能够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文章将简要介绍汉语和日语的语音特点,包括元音、辅音、声调、音节结构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在语音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后续的语音教学研究奠定基础。

接着,文章将重点讨论对日汉语语音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针对日语母语者的发音难点和常见问题,文章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汉语语音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文章还将探讨如何利用汉日语音对比研究的成果,优化汉语语音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通过引入对比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文章将分析不同教学方法对日语母语者汉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从而为汉语语音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将总结汉日语音对比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强调对日汉语语音教学在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理解方面的积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文章期望能够为汉语国际推广和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汉日语音系统的基本特点在探讨汉日语音对比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汉语和日语各自语音系统的基本特点。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在语音层面的异同,从而为日后的汉语语音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策略。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其语音系统主要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构成。

汉语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包括零声母,以及35个韵母。

声调在汉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汉语的声调能够区分意义,这是汉语语音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日语的语音系统相对简单,主要由音节构成,每个音节由一个或多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

日语没有声调,但有一些音节的发音长度有所区别,这种区别在日语中被称为“长音”和“短音”。

日语的音节结构相对固定,且每个音节都包含一个元音,这使得日语的发音规律性强,易于掌握。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与《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的对比研究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与《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的对比研究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与《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的对比研究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作为促进双方交流的重要工具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两者在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中应用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者的异同之处,以期增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从语法角度来看,《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日语中,动词通常位于句子末尾,而在中国语中,动词通常位于句子的中间或末尾。

日语中使用助词来表示句子的语气和语法关系,而中国语中则使用词序和语气词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汉语中的名词没有性、数、格等的变化,而日语中名词的性、数、格都有相应的变化形式。

在词汇方面,《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的词汇汇总中存在着一些差异。

日语中的罗马音和汉字的使用使得学习者能够更易于掌握词汇的发音和拼写。

而对于中国语,很多字在发音和拼写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更是一大挑战。

由于日语是孤立性语言,词汇相对固定,而中国语则是一种形合性语言,词汇的使用相对灵活。

在学习词汇时,学习者需要根据语境适当地运用不同的词汇,这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可能是一大挑战。

在语音方面,《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日语的音节相对简洁,音调相对平缓,音色比较清晰,因此外国学习者较容易学会日语的发音。

而中国语的音节相对复杂,音调起伏比较大,同时还存在着浊音、清音的区分,因此外国学习者在学习中国语的发音时可能会遇到更大的挑战。

日语有五个元音和五个辅音,而中国语有七个元音和二十一个辅音,因此中国语的发音更为复杂。

学习者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发音水平,使其更接近于地道的发音。

从实际运用中来看,《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在场景落地中存在一定的不同。

中日语言文化对比调查研究

中日语言文化对比调查研究

中日语言文化对比调查研究语言研究中日语言文化对比调查研究崔敬研【摘要】从语言结构发展历史角度上可以看出,日本语言发展主要受我国汉语文化的影响,在很多汉语词汇以及汉语修辞方面和我国语法有很多相同之处。

语法和结构很相同。

但是,如果想要利用对比的调查方法去了解日语言文化,对比结果出来却发现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

本文主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中日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关键词】中日语言文化差异性探究语言文化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元素,会跟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

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会受到国情、名族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就可以看出,在诸多国家有着相同点的语言已经体现出来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根据中日语言和我国语言来说,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已经深深的烙印着文化差异性特点。

一、中日语言存在的差异性原因(一)国情民族不同国情名族存在的差异性,而语言影响是显得非常直接,依照原始文化最根本的因素。

我国是属于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语言结构表达上就会更倾向于内容存在的清楚性,表达时的明确性;而且中日都是作为较为单一性民族,其中在语言表达方面是比较倾向于单一性。

我们都以为中日早晚也会以寒暄的语言为例,在日本无论在什么时候的寒暄,都会有本国比较统一性的说法和语言表达法。

从另一个方面上可以看出,日本语言表述的过程当中是很少会将自己本身的情感以及心态融合进去,在这样的形式下,还需要从日本的说话表情以及态度过程当中去进行判断。

相对来说这种日语语言文化中具备较为特殊的暧昧性和明确性,在中国语言上最重视的就是一语道破,从整体于结构上可以看出最开始都是由两个国家国情之间的不同之处所造成的。

(二)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日本的气候它主要是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天气的变化情况在日本活动得比较平凡,再加上日本是属于岛国的特殊性地理位置,这样一来就使得日本的气候是处于变幻莫测的形势[1]。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变化下,日本城市居民们常常都会在谈论到天气,这些已经成为了日本语言文化中最特殊之处。

中日语言文化对比_以汉字为例

中日语言文化对比_以汉字为例

中日语言文化对比———以汉字为例梁丽娟(广西师范学院外语系,广西南宁530023)关键词:中日两国;语言对比;汉字研究摘要: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汉字产生于中国,传入日本作为一种表记方法,记录了日本的历史,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两国都使用汉字,但是汉字所产生的联想意义,两国的爱用语以及常见的四字成语都有所不同。

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06)增刊-0343-02社会科学家SOCIALSCIENTIST2006年3月增刊Mar.,2006Supplement收稿日期:2006-03-24作者简介:梁丽娟(1966-),女,广西南宁市人,广西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日语教授法。

一、日本对汉字的受容性古代日本有日语,但没有文字。

大约在公元3、4世纪的时候,汉字经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日本人利用汉字来记录日语。

由于日语中的发音和文法与汉语不同,于是日本人想出了音读和训读这两种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东」音读为「とう」,训读为「ひがし」;「花」音读为「か」、训读为「はな」。

最早借用中国的汉字时,只取其音,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万叶集》就是用这样的表记方法写成的。

后来日本人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分别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

日本人曾经想以假名、罗马拼音、英语来完全取代汉字,并为此颁布过限制汉字使用的禁令。

1946年颁布实施[当用汉字表],规定只能使用该表中的1850个汉字,但是这一方针的实施给日语的表记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于是,在重新修订的基础上又颁布了[常用汉字表],该表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95个汉字,并于1981年正式启用,使汉字的使用又得到了舒缓。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给日本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汉字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日语表记方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平假名和片假名一起担负着记载日本文化的重任。

姚淦铭先生在《汉字心理学》中提到“模糊性是世界上所有语言所共有的。

汉语和日语外来语的差异比较研究

汉语和日语外来语的差异比较研究

汉语和日语外来语的差异比较研究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特别对引用外来语作了明确的规定,引起了学术界广泛重视,本文分析了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比例、构成的差异、词性的比较、意思用法、词形的变化等方面的异同,为日语和汉语学习者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推动日语外来语对汉语影响的研究。

汉语日语外来语差异一、词语构成的差异汉语中吸收的日语外来语大多数是日语中的“漢語”,而日语中的和制汉字、片假名等在外形和词语构成方面跟汉语存在很大的不同。

朱(1999)的研究资料对日语中“ニ字和制汉语”(529语)的词语构成进行过调查,并将结果与呉?筒井(2003年)汉语中日语外来语的词语构成进行比较,并对中日语法的构成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的统计结果是:朱(1999)的日语词语排前5位分别为:第1位是“名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27%;第2位是“形容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19.8%;第3位是“动词+动词”的修饰关系,占15.3%;第4位是“动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14.9%;第5位是“动词+动词”的并列关系,占9.1%。

呉筒井(2003年)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二字熟語”的研究结果为:第1位是“名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28.8%;第2位是“动词+名词”的补足关系,占19.5%;第3位是“动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13.0%;第4位是“动词+动词”的并列关系,占10.8%;第5位是“形容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8.7%。

从调查结果中可见,两者虽然顺序不同,但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在比较的结果中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除了中日两国词语构成结构最多的是“名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外,一是“动词+名词”的补足关系和“动词+动词”的修饰关系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因为日语中的修饰关系所占的比例较高,因此与传统的汉语词语构成相比,汉语中吸收日语外来语的修饰关系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多。

二是“动词+名词”的修饰关系的构成所占比例也很高,因为日语的词汇没有动词的限制,可以随便组合,因此许多日语外来语在影响着汉语原有构成形式。

中日常用汉字异同问题探讨

中日常用汉字异同问题探讨

中日常用汉字异同问题探讨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由于两国的文字政策、语言环境的不同,中日汉字不仅发音不同,字形、字义也出现了差异。

在此过程中,日本还发明了“和制汉字”。

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中日常用汉字的形、音、义的异同。

标签:汉字字形字义字音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出现了“限制汉字”“表音文字”的运动。

为了简化汉字,日本内阁于1946年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其中收录了1850个汉字。

此表排除了使用频率较低的汉字,明确了官方文书和传媒中应当使用的汉字范围。

1981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其中收录了1945个汉字。

与废止的《当用汉字表》不同,《常用汉字表》的目的是规范而非限制汉字使用,不具有强制力。

现行的《常用汉字表》由内阁于2010年11月30日发布,共2136个字。

日本政府在规范汉字的使用,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简化、规范汉字(本文不论及港澳台地区的汉字改革)。

1965年1月,中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共收6196字,统一规定当时印刷宋体字形标准。

在此基础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新闻出版总署于1988年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其中收录了7000个汉字。

这个字表基本满足了当时出版印刷要求,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汉字的规范化。

1988年1月我国又发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收录3500个汉字,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从以上数据来看,汉日语言中常用的汉字数目相差不多。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中日汉字之间存在着许多异同点,不管是对外汉语教学,还是日语学习者都须加以区别对待。

下面从“字形、字音、字义”三方面来论述中日汉字的异同。

一、字形的异同(一)简化字从新中国建立直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中日两国间没有外交关系,所以汉字的简化和整理是各自进行的。

因汉字简化的方式、范围、国情不同,使得一些原来字形相同的汉字也变得不一样了。

中日文字政策对比研究报告

中日文字政策对比研究报告

中日文字政策对比研究报告引言中日两国一直以来在语言和文化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在文字方面两国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围绕中日文字政策展开对比研究,分析两国文字政策的背景、特点和影响,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 背景中日两国的文字分别为汉字和日本汉字及片假名。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日两国的文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两国对文字的使用和规范也产生了差异。

1.1 中文的文字政策在中国,中文汉字已经有几千年的使用历史。

中国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采取了不同的文字政策。

例如,在汉朝,汉字被广泛使用,而在元朝,蒙古字也被一度推广。

然而,在明朝后期,汉字再次成为主流。

现代中国的文字政策主要以简化字为主。

195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汉字简化方案》,以减少汉字的繁复程度,提高国民的识字能力。

这个简化方案被广泛应用,并且成为了现代中国的文字标准。

1.2 日文的文字政策日本的文字政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日本人使用的是汉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开始创造自己的文字,即片假名。

日本的文字政策在明治维新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治政府推动了日本化运动,要求人民使用纯粹的日本文字。

在这个过程中,汉字仍然被广泛使用,但由于片假名的出现,日本人民也开始在书写和阅读中使用这种独特的文字。

2. 文字的特点中日两国文字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字形、词汇和语法结构上。

2.1 字形中文汉字的字形相对复杂,一般由多个笔画组成。

大部分汉字是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字形构成,每个字形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与之相比,日本汉字及片假名的字形较为简单,片假名则是由一些图形化的符号组成的。

2.2 词汇中文和日文的词汇也存在差异。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两国在词汇上有一些差异。

一些词汇在中文中有独特的含义,但在日文中并无对应词汇。

相反,日文中也有一些词汇在中文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

2.3 语法结构中文和日文的语法结构也有差异。

中日汉字的异同与魅力

中日汉字的异同与魅力

中日汉字的异同与魅力
中日两种汉字的异同与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汉字形态的异同:
中日汉字在形态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汉字注重横写,笔画比较直线,形状相对规整;而日文汉字注重纵写,笔画相对细腻,形状稍显圆润。

此外,日文汉字还有一些独特的偏旁部首,例如“氵”(水之意)和“⺍”(肉之意)等,使得日文汉字在视觉
上更加丰富多样。

2. 汉字用法的异同:
中文和日文对于汉字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大量使用汉字来表达词汇和语法结构,而日文则使用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和片假名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读音和语法结构。

这使得日文具有更高的表达灵活性和多样性。

3. 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日本文化的精粹。

它们不仅是文字,更是艺术。

汉字的造形美和艺术感赋予了它们独特的魅力。

通过描绘事物的形象和象征意义,汉字能够传递一种感觉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中日两种文化的历史与哲学。

总的来说,中日汉字的异同与魅力体现在形态、用法和文化层面上。

通过比较和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汉字的美和独特之处。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分析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分析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流在各个领域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而语言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基础也变得愈发重要。

而在语言交流中,不同语言背景和文化差异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日语翻译中,语言文化差异问题成为了一道难题,需求分析和预测是很重要的。

一、日中语言差异由于日语和中文的语言结构、词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语言问题。

例如:1.句法结构:中日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不同,日语比汉语句子结构复杂,动词一般位于句尾。

另外,日语中零号主语且主语可以省略,这在翻译中也是很大的一个困难。

2. 汉字和平假名:中文采用汉字,日语中汉字和平假名都存在,但使用的频率不同,例如在日语中,常常使用平假名表述较为非正式的场景,使用汉字则更加正式。

3. 注音和假名汉字和平假名是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这就使得在翻译中汉字和平假名的转化也成为了一个难题,需要精确了解两个语言之间的转换规则,否则会造成错误的翻译。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差异也会在翻译中造成难以处理的问题,例如:1. 敬语的使用敬语在对话中的使用频率在日本要更高一些,而在汉语中我们的称呼有“先生、女士”之类的形式,而在日语中则有许多敬称,其中包括“様”、“氏”等等,如果理解不准确,就可能会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

2. 礼仪与礼节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礼仪和礼节也存在很大的不同,翻译人员必须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以保证翻译准确无误。

例如在日本,礼节和礼仪是很重要的,而在中国,礼节也很重要,但是对于礼仪的强调就没有日本那么强了。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精准把握用语,不失其文化含义的同时又符合实际情况。

3. 习俗日本与中国在一些习俗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日本在“盂兰盆节”中会夜会河岸,而在中国中元节则会祭祀英灵,如果在翻译中不加区分的使用汉语或日语,就有可能让这些习俗的含义和方式被误解。

总之,在日语翻译过程中,语言和文化差异都是需要被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只有深入了解汉语和日语之间的差异以及日本和中国文化的不同,才能够进行精准的翻译。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特征研究论文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特征研究论文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特征研究论文第一篇:中日语言文化差异特征研究论文摘要:迥异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与文化氛围,直接造就了各个民族个性化的语言文化体系,不仅影响到人们之间顺畅的沟通、交流、理解与认知活动;而且还影响到跨语境的语言学习活动。

基于此,文章在广泛的资料搜集与分析的基础上,从语构、语义与语用三个角度,系统分析了中日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由此深化我们对于中日语言文化之间不同点的认识,为将来的日语学习、日语沟通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

关键词:中日;语言文化;差异特征引言中日虽然是一衣带水的领邦,并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紧密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联系。

然而,两个民族毕竟生活于迥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之中,由此不仅形成了迥异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与风俗习惯;而且也建构起迥然不同的语言体系。

基于此,要想提高对日语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我们就必须对中日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一个深入、系统的了解,深化对日语个性化特征的认识,据此来指导自己的日语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对日语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一、中日语构文化的差异众所周知,汉语属于孤立语,而日语属于粘着语,由此产生了迥异的语言结构与语言形态。

前者缺乏词形的变化,并且语句中的词序呈现出鲜明的规律性,十分规整严格,不能够随意变动。

词序稍微一变,整个语句的意思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后者则没有内部屈折。

一方面其语句意思是否转变取决于变词语素(相当于助动词),每一个变词语素都表达一种语法意义,而且日语中的格助词、副助词、补助助词等等也都发挥着相似的作用;另一方面,日语在遣词造句过程中,各个词汇虽然也遵循着一定的次序,但主要是靠助词以及助动词的粘着来发挥其语法功能,并形成独特的句义内涵。

由此看出,中国人在学习日语的时候往往对助词(格助词和副助词)、助动词、补助动词的用法产生困惑,究其原因在于粘着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的附属词大都是粘附在实意词的后面,或者是用言的词根上。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中日语言表现特点对比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中日语言表现特点对比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中日语言表现特点对比中日语言表现特点对比在中日两种语言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表现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比中日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文化传达方面的差异,探讨中日语言表现特点的异同。

一、词汇表现特点对比1. 影响词汇表现的因素中日两种语言的词汇表现特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

中文源于汉字文化,对于形象的描绘更加注重意象的传达,而日语则更注重细节的表达。

2. 中文词汇的表现特点中文词汇的表现特点主要体现在形象性和象征性上。

中文词汇经常通过运用比喻、拟声、拟态等手法,增强意象表达,使文章更有情感共鸣。

例如,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来形容一个人眼界狭窄,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事物。

3. 日语词汇的表现特点与中文不同,日语中的词汇表现更加注重细节和客观性。

日语通过丰富的动词形态变化、助词和词缀的运用,表达出更加准确的细微差别。

例如,日语中有多个词来表示颜色的不同层次,如红色可以表达为“赤い”、“朱色”、“红色”等。

二、语法表现特点对比1. 影响语法表现的因素中日两种语言的语法表现特点也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

中文语法相对简单,注重语序和词组的搭配,而日语的语法结构复杂,注重词尾变化和助词的使用。

2. 中文语法的表现特点中文语法的表现特点主要体现在语序和词性的灵活运用上。

中文的语序自由而灵活,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变化,以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中文中还有一些独特的句式,如“一边...一边...”、“既...又...”等。

3. 日语语法的表现特点相比之下,日语语法的表现特点更加依赖于词尾变化和助词的使用。

日语中的动词变位、名词格、形容词和形容动词的变化等都对语义的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变化词尾,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态度、语气和语境。

三、文化传达特点对比1. 影响文化传达的因素中日两种语言的文化传达特点也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

中文注重人际关系、礼貌和尊重,而日语则注重团体意识、细节和文化共享。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一、语言习惯因素语言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信息传播的基础,而长期以某种文化为引导,慢慢形成特定的语言表达习惯。

中国人语言表达的时候,对于自己不同意的事情,会以直接或者不直接的方式进行意见的阐释,但是无论多么委婉,但是最终还是将自己的反对意见表述出来。

而日本人在遇到自己不是很同意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以含糊的方式去表达,比如可能你是对的,但是我觉得。

在中日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总是以怯生生的方式去表达,这不仅仅与日本人学习精神有关,还与日本语言文化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

二、中日语言文化之间的对比1.汉语的文化特点汉语的字形结构与表意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其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汉语都能够以这样的特点去满足信息交流的需求,因此可以成为现阶段唯一存留的表意文字。

汉语中的象形字能够以近似图画的方式来展现,有着比较强的视觉感,无论出于何种语境,都可以很好的表达字意,偏旁部首的存在就集中体现了汉语象形字的魅力。

古时候养蚕兴起的产业,都与丝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纺织,绘绣,绳等汉字都与原始的产业存在着关联性,甚至在很多字形分析的过程中。

1/ 3因此,在阅读很多古典作品的时候,如果对于语言背后的典故不是很了解,往往难以真正的去理解其含义。

汉语语言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没有复杂的变格和形态变化,不会受到形态成分的影响。

一般只要词汇语义搭配合适,就可以进行遣词造句。

功能,内容,韵律,意会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就可以传递出语言的神韵,在意的是神似。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我国悠久文化对于语言造成的直接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将汉语界定为文化代码,其积淀着深厚的人文意识。

2.日语的文化特点日本使用表意文字汉字的同时,还没有放弃使用表音文字的使用,这样的混杂使用状态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比较少见的。

要想深刻的理解日语的文化特点,首先要从日本文字的渊源来看,汉字最早是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传入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汉字的不断传播,日本的很多文化作品都是以表音汉字为基础而创作的。

日本当用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对比

日本当用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对比

日本当用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对比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就频繁往来,从文字的形成到传统文化的发展,日本一直受到中国思想与文化的深刻影响。

本研究从语言文字这一方面,探讨分析了日本当用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异同点。

1 日语当用汉字历史渊源考古学家已经研究证明,在汉字传入日本列岛之前,日本是没有文字记载的。

公元808年成书的日本《古语拾遗》一书中有这样记载:“盖闻,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前言往行存而不忘。

”据日本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汉字大约于公元三世纪开始传入日本的,这一点也被日本最早的历史典籍所印证。

公元720年日本完成的史书《日本书纪》中记载“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丁卯,白济王遣阿直歧,贡良马二匹。

……阿直歧亦能读经典,即太子菟道稚郎子师焉。

于是天皇问阿直歧曰:如胜汝博士亦有耶?对曰:有王仁者,是秀也。

时遣上毛野君祖荒田别、巫别于百济,仍征王仁也。

……十六年,春二月,王仁来之,则太子菟道稚郎子师之,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故所谓王仁者,是书首之始祖也。

”这里引文中所记载的“十五年”是指日本应神十五年,即公元284年。

这是现今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汉字传入日本的书面记载。

而日本最早的典籍《古事记》(成书于712年)也有类似记载,该书中提到了王仁赴日时,一起带去了《论文十卷》、《千字文》一卷。

之后,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414年到公元502年,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日本的大和朝廷向中国的东晋、南朝等朝先后派遣使者朝贡多达13次。

公元七世纪开始迎来两国的交流高峰期,日本先后向中国派遣了4批遣隋使、17批遣唐使。

此外,还有许多的游学生专程来到中国留学。

通过与中国的长期交往,大量的汉文典籍被传入日本,随着日本社会对汉字的理解和日益广泛的使用,汉字逐步成为日本贵族和文人记录自己本民族语言的汉字。

2 中日汉字对比研究2.1 字形对比日本当用汉字最早是由中国传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大学语文论文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范晓辉(第三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重庆400038)[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日汉字进化的历史、中日汉字的四个主要方面的差异,对汉语和日语中同为一种汉字的“常见字”以及“常见汉字”从字的形态、音符、意义等等多个层面展开分析和对比,这当中还可以发现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的特点和差距。

以及在前面所描述的基准上,制定出行之可效的学习方法和理论,对以汉字为主语的进行学习日语的汉字学习方法来提出见解,以期能对促进学习汉字的方法带来帮助。

[关键词]汉字;中日;语言差异[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8-0010-03[作者简介]范晓辉,第三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

几千年以前,中国的汉字进入日本并和假名一起影响了日语的文字结构。

尽管中日使用的汉字是使用一样的汉字体系,然而,中日之间的汉语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文字系统,日语中的汉字和汉语中的汉字具有不相同的特点。

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既有着一段重要的历史缘故,并且还属于相应的语言体系。

本文运用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中日两国语言中汉字进行研究。

一、研究综述黄国雄、许乔萘《日本常用汉字表的日汉读音法对比》。

在日本有多种读法,他们的文章就是按照日本常用汉字表分析日语的音读和训读,并且由哪个分析寻求事半功倍的办法去掌握汉字的读音。

游衣明《中日两国汉字形体的比较研究》。

中日两国通用汉字的形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文章在1981年日本国发表的《常用汉字表》和1956年中国发表的《汉字简化方案》,深入地对中日两国现存的汉字在历史演变、形体差异方面作了系统地描述。

郭桂琦、朱福米《汉语与日语中“不同读音使用——汉字产生意义上的差异”之浅析》一文指出:同一汉字若有多种读音,不同的读音就造成这同—汉字的意义上的多歧性。

他们文章用繁多的实例,通过日、汉对比的方法、详细分析论述了两种语言中“同—汉字不同读音造成意义上的差异”的各种类型,阐述了正确掌握汉字读音的重要性。

程路颖《中日汉字读音比较》。

他文章从中国人学日语的角度来比较日语汉字读音,以汉音为主,有两种读法的,区别汉音吴音,只有—种读法的,不作区别。

这些文章多是日语研究者写的文章,没有综合的汉字比较。

读音方法有的文章日中汉字的声母与韵母比较很清楚,但没有写出现状与历史两个方面的比较。

二、中日语汉字的历史变迁汉字是全世界诞生最早的一种语言的文字表达形式,是中国的汉民族所创造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字系统。

它实际上早在中国的夏商时期已经基本成熟了,一直延续了数千年,不仅成为承载汉语的容器,并且也能够成为一种汉语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历史文明。

汉字文明在向邻国地域传播的时候,也丰富了汉字的文化,汉字过去一直都是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等诸多邻国的主要文字,自此诞生出了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汉字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南与朝鲜等邻国已取消了对中国汉字的应用,韩国的教育用途也只有千余字数。

现如今客观地来看,使用汉字的国家仅有中日两个国家。

因为中日两国语言系属的差别,文化特征也各有不同,所以汉字在传入到日本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改造,会产生形态各异的差别。

本章拟就汉字与日语的关系做简要的研究。

1.汉字的诞生。

目前中国能够认定的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字正是甲骨文。

这种文字就是我们的祖先雕刻于乌龟壳和野兽骨头上的一种原始的文字形态,并且甲骨文已经是较为完善的文字系统,一起大约3000个字,目前已经有超过一半的甲骨文被学者和专家破解出来了。

这些字都与现如今所使用的汉字具有莫大的关系。

在完善甲骨文之前必然会出现一个文字的发展时期。

如今学术界普遍把汉字的诞生定在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100年,而汉字文化的诞生时期定为公元前1600年。

2.汉字的变迁。

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汉字历史的发展饱历磨难,如今保存下来的字体包含以下几类。

甲骨文,这是商朝人民雕刻于乌龟壳和野兽骨头上的一种原始的文字形态。

因为它是以描述占卜内容为主的,故此才会被称为“卜辞”等。

又由于是在殷墟如今的河南安阳地区所发现的,又叫“殷墟文字”。

这种文字保存完好,而且有大量文字的笔画还没基本的模型。

金文(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3世纪前半期),这是商、周时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形式,简称“钟鼎文”。

这种文字有点像甲骨文,因此它还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迹象,后期与篆书相近已汇集到的金文单字积累到了四千多个。

篆书是秦朝所推行的一种文字,简称“秦篆”。

秦始皇统治中国后,随后下令对汉字加以规范和统一,在“大篆”的参考上,发明出新的能够统一的字体,这便是延续到如今的“小篆”。

这种汉字的结构尽管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然而在现在的日本国家依然被频繁地使用,尤其是在印章上。

隶书(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这是汉朝惯用的字体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史上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契机,代表着由古文字时代进入今文字时代。

楷书,其实是在汉末年间才逐渐出现的一种汉字,并且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字体,因为其字体端正,笔画工整,被视为汉字的楷模,故此又被称为“楷书”。

除了以上五种主要字体之外,另外还包括了“草书”与“行书”。

“草书”出现的时代实际上早于楷书,可以肯定的是源自于汉朝。

最早的草书是书写隶书时的一种文字变体,简称“草隶”,流行于三国时期和晋朝时期。

鉴于汉字进入到日本国家是在汉朝之后,因此,日本人最初所接触到的汉字大多数都是与现代汉字字体是一样的。

3.汉字传入日本。

中国的汉字到底是何时被带往了日本,针对这方面的问题,不管是在中国的古籍,以及日本的相关历史资料,都没有详细的记录,因此,学术界到现在为止仍然争论激烈。

但是从中日所的发掘的出土文物以及历史的文献来研究,当前可以肯定地指出汉字是从公元1世纪就进入到日本。

具体可以参考日本的历史文献《古事记》。

该著作作为古代日本的首部史书文献。

里面详细地记录了百济的王子阿直岐应天皇15年(公元284年)和他的使者,为了弘扬我国的佛教文化,携带了大量的佛教典集进入日本。

日本就指派皇室太子去学习这些佛经。

公元285年,百济还派出当时著名的学者王仁带着《论语》以及《千字文》进入日本去传授。

王仁随后便做了太子冤道稚郎子的夫子,教皇子学习经书。

王仁终其一生都在日本国传授中国的汉字文化,并最终也于日本病势,他的坟墓就在大阪府枚方市附近的地方。

该段历史的记录,在日本的《日本书纪》(720)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由此可见,中国的汉文化已经由朝鲜传到了日本,并且和佛教及孺学有密切关系。

三、中日汉字语言差异研究(一)字种日本人在引进中国的汉字后的一段漫长岁月中,在吸收、应用上都耗费了大量的心思。

随后日本人又体会到本国文化中的一些特色很难直接使用现成的汉字呈现出来,要求再新造一些新的字体。

平安时代的文献中记载大约有400的新字。

首部汉和字书《新撰字镜》(9世纪)中有很多字在中国的汉字字典中都是没有见过的。

日本人擅长利用会意法创造新的汉字,这些新字表达了日本国的特色文化,通常反映在植物和鱼类等词汇上。

如鮙——离水很快就会死去的鱼,鮗——冬天里才能捕到的鱼;鳕——冬天能捕到,肉色雪白的鱼;鯱——像老虎似的凶猛的鱼;鮲——隐藏在沙地里的鱼;鲣——晒干后用于食用的鱼类,十分坚硬;榊——种植在神社里,陪伴神灵左右的特殊植物;椛——枫树;椚——麻栎;柾——木理;麟——教养、教育;裃——江户时代武士上下身一套的礼服等。

早在1981年日本就制定的“汉字常用表”其中大约蕴涵了二千多个汉字,保留下了八个「国字」。

它们是:込—拥挤、复杂;搾——拧干、榨取;锄—劳动、工作;峠—山顶、顶点、关头;畑—旱田、专业领域;塀——围墙;——重量单位,一约等于3.75克;——圈子、范围。

(二)字形中日两国一直以来都使用一样的繁体字。

为了普及教育,增强汉字的使用频率,中日两国的学者们纷纷提出汉字简化的提议,发起简体字倡议。

1956年中国正式实施了《简化汉字方案》,这才肯定了简体字的历史地位。

日本比中国早几年于1949年便开始推广《当用汉字字体表》,简化、整理了汉字的字体。

我们接下来列举一些例子说明中日简化字。

1.中日基本一致的简体字,简体是前者,繁体是后者。

虫—虫当—当辞—辞宝—宝党—党点—点会—会猫—猫2.中日比较相似的简体字,前者简体的是中国,后者简体的是日本。

边—辺称—称画—画茎—茎炉—炉恋—恋写—写触—触3.日本没简化而中国简化了的字,简化字在前的是中国,没简化在后的是日本爱—愛笔—筆产—産队—隊顾—顧荐—薦讲—講剧—劇创—創纬—緯卫—衛无—無义—羲职—職4.中国当作异体,日本却作主体的字,前者为中国作主体而日本却舍弃了的字,后者为日本作主体而中国作异体的字。

弁—辨枠—粹壱—壹卓—桌仏—佛恵—惠仮—假5.用新字形的中国和用旧字形的日本,中国新字形为前者,日本旧字形为后者。

宫—宫骨—骨换—换差—差卑—卑魅—魅。

(三)字音在中国,汉字保持着一字一音。

日本却刚好是反过来的,日本人使用的是汉字的形、义,在学习汉字的音时大都是受到当时传入时期等原因的影响。

所以日语汉字的读音上与中国的汉字是完全不同的,一般可以分为“音读”和“训读”两类。

部分的汉字甚至有几种不同的“音读”和“训读”法,如山(音读)さん,(训读)やま。

行(音读)ギョウ、コウ、アン(训读)いく、ゆく、おこなう1.汉字的音读。

指汉字原本的音传入日本通过后续的变异之后所诞生出来的发音。

造成音读有多种的因素,是汉字进入到日本的时间、地区都不一样所形成的。

1)吴音。

5世纪时,日本国就和东晋、南宋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由于当时的都城在建康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因此传到日本的汉字通常为长江下游的字音。

那里过去一直是3世纪时吴国的管辖范围,因而这一时期进入的读音日本人习惯于称之为“吴音”。

2)汉音。

中国在七八世纪时期由于政治中心迁至西部地区,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前往帝都长安,随后学会了新音,为与吴音区别,简称为“汉音”。

8世纪奈良时期汉音的使用非常广泛,国家规定从今以后取消使用吴音而开始推广汉音。

吴音与汉音的发音区别如:词语吴音汉音変化ヘンゲへんか光明コウショウこうめい経文キョウモンけいぶん平等ビョウドウへいとう成功ジョウゴウせいこう殺生セッショさっせい3)唐宋音。

从日本的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的镶仓、室町时期,以僧人和商人为活动群体所掌握的源自我国南方流域的新音韵被归纳为“唐宋音。

如:和尚(オ)、普请(シン)、提灯(チョウチン)。

4)惯用音。

这是在日本国家特色的读法,其实本来是对汉字音的一种误读,却不知什么缘故使其一直流传了到了现在。

如消耗(モウ)、福扯(フクシ)。

2.汉字的训读。

日本人在保留的基本汉字字形的条件上取义舍音,通过日语词读音来全新的诠释这些汉字,这正是训读。

如“手”翻译为「て」,“水”翻译为「み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