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淡泊名利的诗句及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以下是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上首写桑麻,这首写种豆,在组诗上次序井然。
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
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
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
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
尽管豆苗长得不景气,可他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
“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
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
“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道,是指从南山归家途中的小道,它偏僻荒野,草木丛生,难以行走。
这两句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难。
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
印证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的诗句
印证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的诗句
1. 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自陶渊明的《饮酒》。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田园中采摘菊花,看到远处的南山,心情悠然自得的画面。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他不求名利,只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这正是“知足常乐”的精神。
2. 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豪放态度,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尽情欢乐,不必过于在意物质的得失。
赏析:这句诗虽然看似豪放,但实际上也体现了“知足常乐”的精神,因为诗人并不追求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快乐。
3. 诗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这句诗表达了诸葛亮对于修身养性的理解,他认为人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过简朴的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尚的品德。
赏析:这句诗体现了“淡泊名利”的精神,因为诸葛亮认为人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拥有,而在于精神的修养。
《饮酒·结庐在人境》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饮酒·结庐在人境》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饮酒·结庐在人境》是由陶渊明所创作的,这首诗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小编精选了一些《饮酒·结庐在人境》的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饮酒·结庐在人境》晋朝: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结庐在人境》古诗简介《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饮酒·结庐在人境》翻译/译文把房屋建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喧嚣。
你问我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因为我的)心远在闹市之外,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南山。
(傍晚南山)山气氤氲(yīnyūn),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优美,更有飞鸟,结伴而归。
这其中蕴含着隐居生活的真正意义,想要说出来,却忘记了该如何用语言表达。
(此中:此时此地的情景,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
)《饮酒·结庐在人境》注释1.结庐: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2.人境:人居住的地方。
3.尔:这样。
4.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5.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6.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
7.日夕:傍晚。
8.山气日夕佳:山上的云气傍晚时很美。
9.相与还:结伴而归。
1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说出来却忘了要说的话。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古诗,看破世俗,洒脱恬淡
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古诗,看破世俗,洒脱恬淡陶渊明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古诗,看破世俗,洒脱恬淡!第一首:《饮酒二十首》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光明媚,秋高气爽,心情舒畅,有感而发,登高赋诗,此乃自古文人的一大雅趣。
此写归隐田园的悠闲情趣。
采菊东篱之下,已然充满了浓厚的悠闲生活情趣;而以“悠然”一词写无意间抬头见山之景,则让不期而至的悠闲感跃然纸上,让人顿然生出无限的艳羡之情。
第二首:《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是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子,可却是草盛豆苗稀,日出而作,月出而归,尽管劳作很辛苦,但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心情很是愉快。
第三首:《庚岁戍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人生就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根本上,要想求得自身的安定,首先就要参加劳动,惨淡经营,才得以生存。
这几句诗,语言简练平易,道理平凡而朴素,超越“获稻”的具体事情,而直写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与总结。
第四首:《饮酒》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
陶渊明最有名气的诗词作品20首:躬耕悠然,清贫怡然,隐逸淡然
陶渊明最有名气的诗词作品20首:躬耕悠然,清贫怡然,隐逸淡然他爱菊花,躬耕菊园几亩,常用来换酒钱;他爱抚琴,琴不知岁月已无弦,常用于助酒兴;他确实爱酒,流传着葛巾漉酒、白衣送酒的千古美谈;他是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本文搜集其最出名的20首作品与大家共赏,欢迎收藏。
- 01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这首诗是写归隐之后的生活,好像诗人带着我们在他的田园里参观一番,他指东道西地向我们一一介绍: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
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一经诗人点化,都添了无穷的情趣。
描写园田风光多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多处运用对偶句,艺术地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
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
整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 02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这首诗大约作于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此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诗以“心远”纲领全篇,并分三层揭示“心远”的内涵。
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态。
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
高考素材: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雅人隐士
高考素材: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雅人隐士高考素材: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雅人隐士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35-36]。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高考素材: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雅人隐士,希望对你有帮助。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
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
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
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
”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
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
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
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3、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
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4、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
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陶渊明《归园田居》及《饮酒》
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及其它《归园田居》其二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
诗人摆脱了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
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诗人的身心俱静。
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山村偏僻的地方,拨开田间小路上的野草,和乡邻们来往;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
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的官场。
所以,不管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道桑麻长”,诗人与乡邻的关系显得友好淳厚。
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干净淳朴的。
——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
当然,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惧。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一天天生长,自己种植的田亩也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
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归园田居(其三)翻译: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晚上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淡泊名利的人物与诗句
淡泊名利的人物与诗句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也同样很有名。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
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
”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然而,田园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艰辛的,不劳作就没有收获,遇到天灾人祸,即使劳作也是一无所获。
晚年的陶渊明生活贫困,特别是一场大火把他的全部家当毁于一旦之后,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到六十三岁时,陶渊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陶渊明的最大成就,在于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以自己卓越的诗歌才华,极大地丰富了农事和田园题材的创作。
以前诗中罕见的桑、麻、鸡、狗等平凡事物,一经他写入诗中,无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写大自然的亲切,常常能激起人们的无限向往。
除诗之外,他还给后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诗并记》等。
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在那里没有动乱,没有朝代变更,没有国家君臣,没有徭役赋税,百姓过着丰足、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
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翻译赏析
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翻译赏析《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陶渊明。
其古诗全文如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翻译】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鉴赏】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
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
陶渊明的《移居二首》(其一)赏析
陶渊明的《移居二首》(其一)赏析《移居二首》(其一)魏晋•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赏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二句,描写的是得友之乐。
诗人与志同道合的读书人一起交流文学,遇到非常优秀的文章时,大家共同阅读思考,品味其中的奥妙;遇到不同的观点时,大家共同讨论分析疑难的文义,就这样,他们在学海中自由地遨游,不亦乐乎。
体现出诗人在摆脱污浊的官场后,洒脱而又热爱人生、恋念人生的心态。
这二句后来演化为“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
“赏奇析疑”和原诗的意思一样,形容欣赏好的诗文、分析疑难问题;而“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相去甚远,带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指故意把那些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
扩展阅读:陶渊明的作品类型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咏怀诗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
《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
《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淡泊名利的诗人陶渊明
淡泊名利的诗人陶渊明东晋末年,出现了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诗人。
他以平淡、朴素而又富有情趣的笔墨,多方面地描写田园风光,抒发他在农村的真切感受。
以前诗人忽视的田园景物第一次被他描绘得那样美妙动人,情味隽永,因此后人称他为“田园诗人”。
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曾祖父陶侃因军功官至大司马。
陶渊明的祖父、父亲虽然作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的时候,家境早已破败。
少年时陶渊明就喜好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田园生活。
陶渊明29岁走上仕途。
起初作州祭酒,不能忍耐。
没多久,自动辞官归田;州官召他为主簿,他不接受,宁愿躬耕自资;此后,作过如镇军、建威参军一类小官。
他还被人举荐去作彭泽县(今江西省湖口县)的县令。
有一次,郡里派督邮来彭泽,手下人告诉他: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你应当穿戴齐整,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叹了一口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言下之意,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米薪俸,低声下气地向这些鄙俗之人献殷勤。
当天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这个彭泽令,他才当了80多天。
他从此不再踏入黑暗丑恶的官场。
这一年,陶渊明41岁。
为这一次永远的辞仕归隐,他写了一篇赋:《归去来辞》,表明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
在文章中,他以无限喜悦的心情,想象了归家后田园躬耕生活的无数乐趣。
回家之后,陶渊明在自己家门前种了五棵柳树,自称“五柳先生”。
并作《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寥寥百余字,一位贫苦而有操守、不拘礼法而自得其乐的知识分子典型形象便呼之欲出。
《五柳先生传》和《归去来辞》成为千百年来传诵不绝的名作。
北宋文豪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最著名的作品,文中设计了一个“桃花园”的理想社会,这是“避秦时乱的农人们开辟出来的一个新世界。
它与世隔绝,这里的人”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
菊花淡泊名利的诗句
菊花淡泊名利的诗句
以下是五句关于菊花淡泊名利的诗句及其赏析: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心情。
东篱下采菊,抬头见南山,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菊花淡泊名利的品质。
2.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赏析: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菊花在秋季开放的独特魅力。
菊花在百花凋零后依然盛开,不与其他花卉争艳,象征着淡泊名利的品质。
3.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白居易《咏菊》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东篱菊花的耐寒特性,清晨时开放,更加清新。
菊花在寒冷的季节中依然坚守,不为名利所动摇,体现了它淡泊的品质。
4.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荷花与菊花的不同境遇,表现了菊花在凋零时仍然保持着傲霜的姿态。
菊花不为名利所折腰,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坚守自己的信念。
5.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菊花宁愿在枝头抱死,也不愿被北风吹落的坚韧精神。
菊花不为名利所动摇,坚守自己的本性,象征着淡泊名利的品质。
这些诗句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菊花淡泊名利、坚韧不拔的品质。
菊花在秋季开放,不与其他花卉争艳,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陶渊明体现他不慕名利的诗句
陶渊明体现他不慕名利的诗句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则是此诗最经典的两句,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两句名句,在这东篱下采菊花,突然在抬头之间,便是能够看到远处的南山。
短短的两句,却是令人感动不已,从而也写出了人生最美好的一种向往。
最后的四句同样描写的很是传神,也很是唯美,诗人不仅描写到了自己当时的一种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喜欢这种生活,愿意过这么一种平静的日子,这也正是此诗最为独特,也最为深情的一个地方。
一个无欲无求的人,他的人生,以及他的那种感受,也是令人后人只能够是仰望。
陶渊明的这首《饮酒·其五》,通篇可谓是极为唯美,更是营
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诗人从不同的方面来描写自己对于那
种田园生活的喜爱,从而也令这首诗显得更加生动,也更加的抒情,字里行间尽是诗人的对于这种生活的赞美。
饮酒其五全诗纲领
饮酒其五全诗纲领
《饮酒·其五》是魏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作。
这全诗的纲领是“心远地自偏”。
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人生哲学。
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归隐生活,陶渊明显露出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诗中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开篇,展现了诗人虽身处于纷繁的世界,但内心却能保持清净无暇。
这是陶渊明追求的境界,他深知物质世界的诱惑,却依然能够超脱出来,追求心灵的自由。
紧接着,“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心远境界的奥秘,即内心的超然物外。
接下来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东篱采菊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快乐和自在。
这里的“南山”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美好的生活,体现了陶渊明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同时,“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诗人以此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诗的后半部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寻。
在这里,陶渊明暗示了人生的真谛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内心的感悟才能体会
到。
这也反映出他倡导的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最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诗人再次强调自然美景的魅力,以及超脱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饮酒·其五》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诗句,展现了陶渊明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观。
诗人以自己的归隐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平和、自由自在的向往。
这首诗不仅彰显了陶渊明的文学才华,还传递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陶渊明《移居·其二》译文《移居·其二》鉴赏及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二》译文《移居·其二》鉴赏及赏析《移居·其二》是由陶渊明所创作的,全诗作者都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琐碎情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移居·其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移居·其二》魏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移居·其二》译文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移居·其二》注释斟:盛酒于勺。
酌:盛酒于觞。
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农务:农活儿。
辄(zhé):就。
相思:互相怀念。
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
厌:满足。
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
理:义蕴。
将:岂。
将不胜:岂不美。
兹:这些,指上句“此理”。
纪:经营。
这两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
《移居·其二》创作背景这组诗写于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当时作者46岁。
根据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与郭维森《陶渊明年谱》,义熙元年(405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住上京里老家及园田居。
义熙四年(408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
两年后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
《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不久所作。
《移居·其二》赏析前人评陶,统归于平淡,又谓“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文骨,乃可不朽”(施补华《岘佣说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淡泊名利的诗句及赏析
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诗句选自《形影神三首》。
意思为纵然身处大风大浪之中,也不欢喜也不悲叹,这首诗旷达倒是旷达,但总给人一种对命运的无为、无奈的感觉,稍嫌有点消极。
二、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本句选自《移居二首》,译为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这句话后来流传演化而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
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本句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句诗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称誉。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
四、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诗词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五、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本句出自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诗句,意思是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六、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本句选自《拟挽歌辞》,[译文] 死去有什么可说的呢?不过是
将自己的躯体去伴同山陵而已。
此首通篇写送殡下葬过程,而突出写了送葬者。
七、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诗句选自《杂诗十二首》,翻译为: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这种体验,是对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
八、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九、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本句选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两句大意是:白云无意间从山穴里悠然飘出,鸟儿飞倦了自然知道返回山林。
这是陶渊明初归田园怀着喜悦心情所看到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作者淡泊闲逸的心境和清静恬适的生活情趣。
两句可用于写宁静的山景。
十、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本句选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意思是”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
这两句都是说同一个意思,都是描写事物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