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

合集下载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热力学是研究能量与热的转化和传递规律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

在热力学中,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两个基本的定律,它们定义了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的方向,对于理解热力学系统的行为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在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传递和转化后总量保持不变。

它可以通过下式表达: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封闭系统的能量是守恒的,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还可以用来推导出热机效率的表达式。

在一个热机中,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对外界做的功加上系统内能的变化。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得到热机效率的公式:η = 1 - Qc/Qh其中,η表示热机的效率,Qc表示热机向冷源放出的热量,Qh表示热机从热源吸收的热量。

这个公式表明,在一个热机中,不能把吸收的热量完全转化为功,一部分热量必须放出到冷源中,效率小于1。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表明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等效的表述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中,热量不会自发地从冷热源传递到热热源,即不存在一个热机,它只从一个热源吸热,然后完全转化为功,再把一部分热量放到冷热源上,不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

这相当于说,在一个封闭系统中,不存在一个循环过程,使得系统对外界做的功等于输入的热量。

这个等效表述被称为克劳修斯表述。

开尔文表述中,不可能制造一个只从一个热源吸热,然后完全转化为功的热机,而不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

这相当于说,在一个封闭系统中,不存在一个循环过程,使得系统吸收的热量完全转化为功,不放出热量到冷热源。

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技术功:技术上可以利用的功
1 2 wt c gz wi 2
q u w
wt w pv w p2 v2 p1v1
可逆过程
wt pdv p1v1 p2v2 pdv d pv vdp
2 2 2 2 1 1 1 1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本章要求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能量守恒定律 掌握流动功,轴功及技术功的概念 注意热力学能,焓的引入及定义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的基本表达式 及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本章学习流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提出
热力系能量的组成
能量之间的传递和转化 + 焓
闭口系能量方程 + 开口系能量方程 (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
热力学能只取决于热力系内部的状态,且具有 可加性,是一个具有广延性质的状态参数

2
1
du u 2 u1
du 0
2u 2u Tv vT
u u du dT dv T v v T
二.外储存能
工质在参考坐标系中作为一个整体,因有宏观 速度而具有动能,因有高度差而具有位能
热力学能:是指储存于热力系内部的能量. 用U表示,单位是J或 kJ,单位质量工质的热力 学能称为比热力学能,用u表示,单位是J/kg或 kJ/Kg
热力学能是工质的状态参数,完全取决于工 质的初态和终态,与过程的途径无关
热力学能为两个独立状态参数的函数: u=f(T,v)或u=f(T,p)或u=f(p,v)
能量方程式的应用
确定研究对象—选好热力系统
写出所研究热力系对应的能量方程
针对具体问题,分析系统与外界的相互作用, 作出某些假设和简化,使方程简单明了 求解简化后的方程,解出未知量

0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

0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

而自由膨胀就是对真空膨胀,外压为零,故 W=0 即自由膨胀过程中,系统对环境不做功。
(2).等外压膨胀(pe保持不变)
在外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的体积从V1膨 胀到V2, W=-PedV , 积分,有: W=-Pe(V2-V1)
(3)多次等外压膨胀
(a)克服外压pe‘从体积为V1膨胀到V‘,作功: W1= - Pe‘ (V‘ - V1) (b)克服外压Pe“从V‘膨胀到V“,作功: W2= -Pe“(V“ - V‘) (c)克服外压P2从V“膨胀到V2,作功: W3= -P2(V2 - V“)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作的总功是所作的功 等于3次作功的加和。 W=W1+W2+W3
状态函数的基本性质:
* 状态函数的特性可描述为:异途同归, 值变相等;周而复始,数值还原。 **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 即二阶偏微分的值与微分的先后顺序 无关。
(3)状态方程
系统状态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称为状态方 程(state equation )。
对于一定量的单组分均匀系统,状态函数 T,p,V 之间有一定量的联系。经验证明,只有两 个是独立的,它们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
环境(surroundings)
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或影响所能及的 部分。
系统分类
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 的关系,把系统分为 三类:
(1)敞开系统(open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 有物质交换,又有能 量交换。
(2)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焦耳(Joule)和迈耶(Mayer)自1840年起, 历经20多年,用各种实验求证热和功的转 换关系,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热工流体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工流体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节 第一定律的实质及热力学能和总能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指出: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不可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能量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且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总量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

它确定了热力过程中热力系统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时,各种形态能量数量上的守恒关系。

一、热力学能热力学能是与物质内部粒子的微观运动和粒子的空间位置有关的能量。

它包括分子移动、转动、粒子震动运动的内动能和分子间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存在而具有的内位能,故又称内能。

内动能取决于分子热运动,是温度的函数,而内位能取决于分子间的距离,是比体积的函数,即u = f ( T, v )二、总能除热力学能外,工质的总能量还包括工质在参考坐标系中作为一个整体,因有宏观运动速度而具有动能、因有不同高度而具有位能。

前一种能量称之为内部储存能,后两种能量则称之为外部储存能。

我们把内部储存能和外部储存能的总和,即热力学能与宏观运动动能和位能的总和,叫做工质的总储存能,简称总能。

即p k E U E E =++ (2-1)E---总能; U---热力学能; E k ---宏观动能; E p ---宏观位能。

第二节 第一定律的基本能量方程及工质的焓一、焓在有关热力计算总时常有U+pV 出现,为了简化公式和计算,把它定义为焓,用符号H 表示,即H=U+pV (2-2)1kg工质的焓值称为比焓,用h表示,即h=u+pv (2-3)焓的单位是J,比焓的单位是J/kg。

焓是一个状态参数,在任一平衡状态下,u、p和v都有一定得值,因而焓h也有一定的值,而与达到这一状态的路径无关。

当1kg工质通过一定的界面流入热力系统时,储存于它内部的热力学能当然随着也进入到系统中,同时还把从外部功源获得的推动功pv带进了系统。

因此系统中因引进1kg工质而获得的总能量是热力学能与推动功之和(u+pv),即比焓。

02第二章 热一律2-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及表达式

02第二章 热一律2-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及表达式

吸热膨胀作功(参看图2-3c) 吸热膨胀作功 外界供给热量 –Q 膨胀功 –W 热力学能 –U2
排气过程中(参看图2-3d) 排气过程中 外界消耗排气功 外界获得推动功 排气后(参看图2-3a) 排气后 质量 m = 0 总能量 E2 = 0
开口系在一个工作周期中的能量进出情况
Q=Q ∆E = 0
1 2 2 w = ( p2 v2 − p1v1 ) + (c2 − c1 ) + g ( z 2 − z1 ) + wsh 2
(2-16)
总功(Wtot )、膨胀功(W )、技术功( W t )和轴功 (W sh )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 膨胀功、技术功、轴功孰大孰小取决于 ( p 2 v2 − p1v1 ) 1 2 2 (c2 − c1 ) 、 g ( z 2 − z1 ) 的大小和正负。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1、一般热力系能量方程
- 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
热力系总能量(total stored energy of system)为E(图2-1a)。它是 热力学能(U)、宏观动能(EK)和重力位能(EP)的总和: 热力学能,内部储存能 热力学能,
E =U+Ek +Ep
宏观动能 总能 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位能 外部储存能
e =u+ek +ep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热力系质量的变化等于流进和流出 质量的差:
dm = δm1 − δm2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热力系输出的能量的总和= 加入热力系的能量的总和 - 热力系输出的能量的总和=热力系总能量的增量
(δQ + e1δm1) (δW总 + e2δm2 ) = ( E + dE ) − E −

热力学第02章 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02章  第一定律

推动工质移动所作的功;或因工
质在开口系统中流动而传递的功。
pAx pV mpv
推动功作用在质量m上。m被推入系统内,所以推动功随质量 m一起进入系统。 推动功的意义:工质m流入系统所带入的功(外界对系统作功);
工质m流出系统所带出的功(系统对外界作功)。
2.推动功(flow work; flow energy): p,v ⊿x 如果工质在传递推动功的时候没有热力状态的变化,当然也不 会有能量形态的变化。此时工质所起的作用只是单纯的运输能 量,就像传送带一样,把这部分推动功传递到其他地方。 p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进入系统的能量 —
离开系统的能量 = 系统内部能量的增量
第一定律定第一表达式 第一定律定第二表达式
Q dU W
Q dH Wt
上节课内容回顾
第一定律第一解析式 —— 热 功的基本表达式
Q U W q u w
1)对于可逆过程
δQ dU δW δq du δw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实质:能量传递和形态转化以及总量的守恒。(在工程
热力学的研究范围内,主要考虑的是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 相互转化和守恒的规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第一类永动机迄今都 不存在,而且由第一定律所得出的一切推论都和实际经验 相符,可以充分说明它的正确性。 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而作功)是不可能造出来的。
出口2 假如工质从状态1到状态2做膨胀功是w。那么在不考虑工质宏 观动能和位能变化时,开口系和外界交换的功量是膨胀功与流 动功的差值: 注:如需要考虑工质的动能和位能变化,还应该计算动能差 和位能差

0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4)

0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4)

绝热过程功的计算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
对于理想气体,无体积功的绝热可逆过程:
∵ Q dU W dU pdV
Q 0
dU pdV ∴
C p / CV
又因理想气体:
dU
C C p / CV V
dT
所以: CV dT pdV
CV dT
pdV
nRT
dV V
(1)
Cp - CV = nR,令 C p / C称V 为热容比
知识链接:火力发电厂的能量利用
锅炉
汽轮机
发电机
冷却塔
200℃
R
Th TC Th
(473 300)K 36% 473 K
I < 20%
1度电/1000g 煤
高煤耗、高污染(S、N氧化物、粉尘和热污染)
火力发电厂的能量利用
400℃ 550℃
Th TC 673 300 55%
Th
卡诺循环(Carnot cycle)
整个循环:
U 0
Q2 是体系所吸的热,为正值,
Q Q2 Q1 Q1 是体系放出的热,为负值。
W W1 W3 (W2和W4对消)
即ABCD曲线所围面积为 热机所作的功。
Carnot 循环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作的总功W 与系统从环境 净吸热Q 之间有如下关系:
绝热过程功的求算
(1)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的功
W V2 pdV V1
=
K V2 V V1
dV
=
K
(1
)
(V21 1
1 V1 1
)
(pV K )
因为 所以
p1V1 p2V2 K
W
=
p2V2

02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重点和难点

02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重点和难点

系统内部储能增量: ΔECV
考虑到稳流特征: ΔECV=0 qm1=qm2=qm; 及h=u+pv 有
2 2 cf2 cf1 Q H 2 H1 qm qm g z2 z1 WS 2 2 1 2 q h2 h1 cf2 cf21 g z2 z1 ws 2
3)第一定律第二解析式 把wt的概念代入(B)式,可得第一定律第二解析式
1 2 q h2 h1 cf 2 cf21 g z2 z1 ws 2 ( B)
2
q h wt δq dh δwt
可逆 q h 1 vdp
δq dh vdp
几种功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名称 含义 说明
1)当系统可逆时δw=pdv 2)膨胀功是简单可压缩系热变功的源泉 3)膨胀功往往对应闭口系所求的功 1)轴功是开口系所求的功 W 2) 当工质进出口间的动、位能差被忽略时, pdV Wt=Ws此时开口系统所求的功也是技术功
2 1
体积变化 系统体积变化 功W 所完成的功
轴功Ws 流动功 Wf. 系统通过轴与 外界交换的功
开口系付诸于质 量迁移所作的功
流动功是进出口推动功之差, 即Wf=Δ(pV)=p2V2-p1V1
技术功Wt 技术上可资利 用的功
1)Wt与Ws的关系 Wt=m Δ cf2/2+mg Δz+Ws 2) Wt与W,Wf的关系 Wt=W-Wf 3)当过程可逆时, δ W=-Vdp,这也是动、 位能差不计时的最大轴功
2)技术功(technical work)—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 wt 1 2 wt ws cf g z 2 由(C)

q u wt p2v2 p1v1 (D)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系统能量的增加: 系统能量的增加:∆ECV=0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能量的增加 (2-9)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 - )
1 2 Q = m2 (u2 + cf 2 + gz2 ) + m2 p2 v2 2 1 2 − m1 (u1 + cf 1 + gz1 ) − m1 p1v1 + Wi 2
1 2 wt = (cf 2 − cf21 ) + g ( z 2 − z1 ) + wi 2
比较式(2-10b)和(2-16) 比较式( - 和 - )
(2 − 19)

q = ∆u + w q = ∆h + wt = ∆u + ∆( pv) + wt 1 2 w = ∆( pv) + wt = ∆( pv) + ∆cf + g∆z + wi 2
由于m 由于 1=m2=m, 整理上式得
1 2 Q = m(u2 + p2 v2 + cf 2 + gz2 ) 2 1 2 − m(u1 + p1v1 + cf 1 + gz1 ) + Wi 2 令 H = U + pV 代入上式得
1 Q = ∆H + m∆cf2 + mg∆z + Wi 2 1 2 δQ = dH + mdcf + mgdz + δWi 2
m1 = m2 = m
∆ECV = 0
稳定系统的能量分析: 稳定系统的能量分析: 进入系统的能量: 进入系统的能量:
1 2 Q + E1 + p1V1 = Q + m1 (u1 + cf 1 + gz1 ) + m1 p1v1 2 离开系统的能量: 离开系统的能量: 1 2 E2 + p2V2 + Wi = m2 (u 2 + cf 2 + gz 2 ) + m2 p2 v2 + Wi 2

热工基础-2-(2)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工基础-2-(2)热力学第一定律

节流的特点: 节流的特点:
①绝热: 绝热: 在节流过程中,工质与 在节流过程中 工质与
外界交换的热量可以忽 略不计,故节流又称 故节流又称绝热 略不计 故节流又称绝热 节流。 节流。 ②简化为稳定流动 : 进、出口截面必须取在离节流孔一定距离的稳 定状态处。 定状态处。
③不可逆:缩孔附近的工质有摩擦和涡流。 不可逆:缩孔附近的工质有摩擦和涡流。 动能差、位能差忽略。 ④无功量交换 ,动能差、位能差忽略。 用能量方程得: 机): 叶轮式机械(动力机、压气机):
在工质流经叶轮式动力机时,压力降低, 在工质流经叶轮式动力机时,压力降低,体积 膨胀,对外作功。 膨胀,对外作功。 通常工质进、出口的动能差 位能差、 动能差、 通常工质进、出口的动能差、位能差、系统向 外散热量(绝热)均可忽略不计 不计。 外散热量(绝热)均可忽略不计。
h1 = h2
结论: 结论: 节流前后工质的焓相等。 节流前后工质的焓相等。
例题:空气在活塞式压气机(包括进气、 例题:空气在活塞式压气机(包括进气、压缩和 排气三个工作过程)中被压缩,压缩前: 排气三个工作过程)中被压缩,压缩前: /kg;压缩后: p1=0.1MPa,v1=0.86m3/kg;压缩后: /kg;设压缩中每kg kg空气的 p2=0.8MPa, v2=0.18m3/kg;设压缩中每kg空气的 热力学能增加150kJ 同时放出热50kJ, 150kJ, 50kJ,求 热力学能增加150kJ,同时放出热50kJ,求: (1)压缩过程中对每kg空气所作的功; (1)压缩过程中对每kg空气所作的功; 压缩过程中对每kg空气所作的功 (2)每生产1kg压缩空气所需的功; (2)每生产1kg压缩空气所需的功; 每生产1kg压缩空气所需的功 (3)若该机每分钟生产15kg压缩空气, (3)若该机每分钟生产15kg压缩空气,问用多大 若该机每分钟生产15kg压缩空气 功率的电动机带动该机? 功率的电动机带动该机?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热光等。
B
C
D
环境和生态
热力学定律在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中用于研 究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等。
航天和航空
航天器和航空器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热 力学定律用于研究空气动力学、推进系统 效率和热管理等方面。
热力学定律在工程中的应用
热力发动机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发 动机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如
内燃机和燃气轮机。
内容解析
热传导的方向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而不是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 向高温物体。这一规律揭示了热传导的方向性,即热量传递是有方向的。
机械能与热能转换的不自发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指出,在没有外界能量输入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例如气 体膨胀)自发地减少,而热能不会自发地转化为机械能。这一规律揭示了机械能与热能转 换的不自发性。
家用电器
电烤箱、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在工作时, 遵循热力学定律,将电能转换为热能, 实现烹饪和加热功能。
建筑采暖和制冷
在建筑采暖和制冷系统中,热力学定 律用于指导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高 能效和舒适度。
汽车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 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遵循 热力学定律。
食品加工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如烘焙、烹饪和 发酵等,热力学定律用于指导工艺参 数和控制食品质量。
01
02
03
理论验证
通过实验验证热力学定律 的正确性和适用范围,有 助于完善和发展热力学理 论。
应用价值
实验验证热力学定律对于 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如能源利用、 环境保护等。
学科交叉
热力学定律的实验验证涉 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和技术,有助于促进学科 交叉和融合。

02章_热力学第一定律(小结)

02章_热力学第一定律(小结)
B
C p BC p,m (B)
如在该温度区间内有物质发生相变,就要分段积分。

T2
T1
C p dT
19.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
燃烧和爆炸反应的最高温度
计算恒压燃烧反应最高火焰温度的依据是
Q p ΔH 0
。计算恒容爆炸反应的最高温度的依据是 QV ΔU 0 。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U =Q+W 1.各类过程Q、W 、△U 、 △H的计算
B
B H H
过程的焓变为:
H H H
摩尔相变焓为:
H H m n
H 比相变焓为 h m
几种相态间的互相转化关系如下: 气相 晶型 转变 (trs)
固相
固相
熔化(fus) 凝固
对于宏观过程:
pe dV
W pedV
环境的压力 pe
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过程
We
V1 nRT ln V2
自由膨胀pe=0,We=0; 恒容过程dV=0,We=0.
对于恒外压过程:
W pe V
pe const
相变化、化学变化 W=-pe(V2-V1)
若A(L)→A(G) W=-pVG=-nRT
f H m (物质,相态,温度)
稳定相态单质本身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r Hm

B f H m (B) B
17.标准摩尔燃烧焓
T,100kPa 1mol物质 B
氧气
完全燃烧反应 规定的燃烧产物
标准摩尔燃烧焓 c H m 燃烧产物规定 C H N S Cl CO2(g) H2O(l) N2(g) SO2(g) HCl(aq)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无论是何种表述,它们都是等价 的,从本质上反映了同一个规律,即 能量既不可以无中生有,也不可以消 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 式,在转化中能量的总值不变。能量 守恒原理是人们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 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之后 才认识到的,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自 然规律之一。数百年来,有许多人曾 经热衷于设计制造第一类永动机,结 果无一例外均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 就在于这种设想违背了能量守恒原理。 将能量守恒原理应用于宏观的热力学 系统,就成为热力学第一定律。
在热力学的研究中,经常遇到体积功的求算问题。此 时需对体积功的定义式作定积分:
(i) 等容过程,特点是dV=0:
(ii) 自由膨胀过程,特点是psu=0: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iii) 恒外压过程,特点是psu=常数:
(iv) 等压过程,特点是p=psu=常数:
(v) 热力学可逆过程,特点是psu=p±dp。
其绝对值相当于图中阴影面积。 过程(iii)就属于准静态过程,显然由于过程推动力无限 小,过程的进展必定无限缓慢,所历时间无限长。不难看 出,在等温条件下,在无摩擦的准静态过程中,系统对环 境作的准静态过程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系统可由 该过程的终态按原途径逆向变化,直到系统和环境都恢复 到原过程的初始状态。例如,设想由过程(iii)的终态出发, 在活塞上每次添加一颗粉末,环境的压力就增大dp,即增 为(p+dp),这时气体就压缩dV。在等温条件下,逐次添加粉 末,就可使气缸中气体恢复到初始状态。在该逆向变化的 过程中,环境对系统作功: 由于是沿原途径逆向积分,因而其功的绝对值与过 程(iii)相等。显然,这一压缩过程使系统和环境均复原为 初始状态。 上述压缩过程也是准静态过程。对于等温条件下压缩 过程来说,无摩擦力的准静态过程中环境对系统所作的 功为最小。

02 热力学第一定律

0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2.1 热力学概论2.2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2.3 热力学第一定律2.4 焓和热容2.5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2.6 几种热效应2.7 化学反应的焓变22.1 热力学概论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2. 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局限性化学热力学是用热力学基本原理研究化学过程或与化学有关的物理过程。

热力学是研究宏观系统的热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及其转换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

32.1.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1. 研究化学过程及其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物理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关系。

2. 判断某条件下指定的热力学过程如相变、化学变化等的变化方向以及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根据第一定律计算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根据第二定律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42. 1.2 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局限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大数量分子的集合体,研究宏观性质,所得结论具有统计意义。

•只考虑变化前后的净结果,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反应机理。

•不研究系统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局限性•不知道反应的机理、速率和微观性质•只讲可能性,不讲现实性•能判断变化能否发生以及进行到什么程度,但不考虑变化所需要的时间。

52.2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1. 系统和环境2. 系统的宏观性质3. 热力学平衡态4. 状态函数5. 过程和途径62.2.1 系统和环境系统(system )在科学研究中,把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亦称为物系或体系。

环境(surroundings)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或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环境。

系统环境系统与环境72.2.1 系统和环境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系统分为三类:(1)敞开系统(open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环境有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敞开系统经典热力学不研究敞开系统82.2.1 系统和环境(2)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物理化学】2-02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理化学】2-02热力学第一定律

结论: 当始, 终态确定的条件下, 不 同途径有不同大小的热量.
热是途径函数!
2功 系统与环境间除热量外的另一种能量交换形式 (由微观粒子的有序运动所引起的) 环境对系统作功取“ + ”, 反之取“ - ”
体积功(本节) 功
电功(电化学章) 非体积功
表面功(表面现象章)
dl F (环) = p (环) A
•又要马儿跑, 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 •将欲取之, 必先与之.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的热“量”(Q), 而不是象状态函数那样的始, 终态
之间的“增量” ( T =T2-T1, Q=Q2-Q1 );
• 一个微小途径对应微小热“量”(dQ), 同时对应
各状态函数的微小“增量”(如 dT, T2 = T1 + dT );
• 上述提醒对“功”同样有效!
我们拥有一个家 名字叫状态函数 兄弟姐妹都很多 但是没有功和热
式中U是状态函数, Q和W是途径函数. 当系统从状态1
变化到状态2, 不同途径Q和W的不同, 但Q + W却与途径无
关.
状态1 U1
QW Q W
状态2 U2 U = U2-U1
Q + W = Q + W = U
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其它叙述方式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能创造的. 内能是系统的状态函数.
…………
T
V
n
p
一定状态的系统 Cp
U
A
HS
G
WQ
H2 1mol, 0℃ 101325Pa
Q=0
Q = 1135J
恒温 热源 0℃
11m01oH3l2,25H0P2℃5a, 15m66o真3lP,空a0℃p环, =0

高中物理选修三人教版2019第3章热力学定律2热力学第一定律3能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选修三人教版2019第3章热力学定律2热力学第一定律3能量守恒定律
度升高,由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仅仅与温度有关,可知小瓶内气体的
内能增加,A错误。小瓶上升的过程中瓶内气体下侧到水面的高度差减小,
则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
C
可知,小瓶上升的

过程中瓶内气体的体积一定增大,则小瓶内气体对外界做正功,B正确。气
体的内能增加,则ΔU为正,气体对外做功,则W为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2.(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膨胀对外做功100 J,同时对外放热40
J,气体内能的增量ΔU是( C )
A.60 J
B.-60 J
C.-140 J
D.140 J
解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W+Q=-100 J-40 J=-140 J,C项正确。
3.(对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的理解)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体的体积在减小,故外界对气体做功, W>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可
知,Q<0,气体向外界放热,C正确。
3.快速推动活塞对汽缸内气体做功10 J,气体内能改变了多少?若保持气
体体积不变,外界对汽缸传递10 J 的热量,气体内能改变了多少?能否说明
10 J的功等于10 J的热量?
答案:无论外界对气体做功10 J,还是外界向气体传递10 J的热量,做功和
第三章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能量守恒定律




01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02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03
课堂小结
04
随堂练习
课标定位
1.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并能用于分析有关问题并进行具体
的计算。
2.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定律,明确该定律的重要意义。

物理化学 第五版 答案02 热力学第一定律习题解答

物理化学  第五版  答案02 热力学第一定律习题解答

湖北民院化环院——天大教材——热力学第一定律课外练习解答
ο 查表得 Δ f H m (H 2 O,g) -241.818kJ mol 1 ο ο H1 =Δ r H m Δf H m (H 2 O,g) 1mol -241.818kJ
子气体
Cv,m 2.5R , Cv, p 3.5R , C p ,m / Cv,m 1.4 ,
1
碳 ( CO2,
g ) 的 标 准 摩 尔 生 成 焓
o f Hm
分 别 为
1molH2 O
(2)
424.72kJ mol1、 285.83kJ mol1、 309.509kJ mol1 。应用这些数据求 25℃时下列
0.25 molO 2 2.8214 molN 2 25 ο C,100kPa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氮气: n ( N 2 ) 0.79 3.5714mol 2.8214mol 剩余氧气: n (O 2 ) (0.21 3.5714 0.5)mol 0.25mol
1molH 2 0.75molO 2 2.8214 molN 2 25 C,100kPa (1)
W , Q , H , U 。
3
HCOOH(l )+2O2 (g)=2H 2O(l )+2CO 2 (g)
o o o o c Hm (HCOOCH3 , l ) 2 f H m (CO 2 , g ) 2 f H m (H 2 O, l ) f H m (HCOOCH 3 , l )
T2
T3
由于 p1V1 p2V2 ,则 T3 T1 ,对有理想气体ΔH 和ΔU 只是温度的函数 ΔH=ΔU=0 该途径只涉及恒容和恒压过程,因此计算功是方便的

热力学第二章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章第一定律

对于式:
q

h

1 2
cf2

gz

wi
注意:q和wi分别是1kg工质进入系统后,系统从外界吸入的
热量和在系统内部所作的功。除的m不是系统的质量。
对于微元过程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写成
δQ

dH

1 2
mdcf2

mgdz

δWi
δq

dh

1 2
dcf2

gdz

δwi

焓:H=U+pV ,单位:J或kJ
注意:区分各截面间参数可不同。
设在τ时间段内有m1千克工质流进系统,同时 m2千克的工质流出系统。
mCV 0 qm1 qm2 m1 m2 m
在 时间段内进入系统的能量
在 时间段内离开系统的能量
Wi

m
u2

1 2
cf22

gz2


mp 2 v2

Wi

m
分析开口系统时,除了能量平衡外,还必须考虑质量平衡:
进入系统的质量-离开系统的质量=系统质量的变化
推动功
因工质出、入开口系统而 传递的功,叫推动功(推进 功) 。
W推 = p A l = pV w推= pv
A p pV
l
对推动功的说明
1、与宏观流动有关,流动停止,推动功不存在;
2、作用过程中,工质仅发生位置变化,无状态变化;
δQ δW
7. 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式的适用条件:
q u w
①闭口系统;②任何工质;③任何过程
δq δ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敞开系统(open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2)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3)孤立系统(isolat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故又称为隔离系统 。有时把封闭系统和系统影响 所及的环境一起作为孤立系统来考虑。
的功,用δW 表示,不能用dW 。
体积功:系统体积V变化时与环境传递的功
以W 表示;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其它功, 以W’表示 , 如,机械功,电功,表面功等
体积功通式的推导
δW
def
F dl pamb Adl pambdV
V2 V1
W pambdV
体积功的计算
体积功的通式
W pambdV
V1
V2
p 对反抗恒定外压过程
2.状态和状态函数
(1) 状态(state)和状态函数(state function)
系统的一些性质,其数值仅取决于系统所处的状态,
而与系统的经历无关;它的变化值仅取决于系统的
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具有这种特性
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性可描述为:异途同归,值变 相等;周而复始,数值还原。 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
(3)平衡态
当系统的诸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则系统就 处于热力学平衡态,它包括下列几个平衡: 热平衡(thermal equilibrium) 系统各部分温度相等。 力平衡(mechanical equilibrium) 系统各部分的压力都相等,边界不再移动。
如有刚壁存在,虽双方压力不等,但也能保持力
2.1
系统(system)
基本概念及术语
1.系统[体系]和环境
在科学研究时必须先确定研究对象,把 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或体系。 环境(surroundings) 系统以外的与系统相联系的那部分物质 称为环境。 隔开系统与环境的界面可以是实际存在 的,也可以是想象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
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系统分为三类:
物理化学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学习要求:
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能和焓的定 义;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及数 学表述。 理解热与功的概念并掌握其正、负号的规 定;掌握体积功计算,同时理解可逆过程 的意义特点。 重点掌握运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在单纯pVT 变化、相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系统的热 力学能变、焓变以及过程热和体积功。
3.过程(process)和途径(path)
过程:系统从某一状态变化到另一状态的经历 称为过程。 途径: 实现这一过程的具体步骤称为途径。 恒温过程: dT=0,T=T(环) 恒压过程: dp=0, p=p(外) 恒容过程: dV=0 绝热过程: Q=0 循环过程: ∮dX=0 可逆过程:无限趋近平衡的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非严格定义),实为准静态过程。
4.功和热 1.功(work)
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能量的方式有热和功,
除热以外的其它能量都称为功,用符号W表示。
功可分为体积功和非体积功两大类。W的取号: W >0 环境对系统作功(环境以功的形式失去能量) W <0 系统对环境作功(环境以功的形式得到能量)

W不是状态函数,不能以全微分表示,微小变化过程
学平衡。
相平衡(phase equilibrium)
多相共存时,各相的组成和数量不随时间而
改变。
化学平衡(chemical equilibrium )
反应系统中各物质的数量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Nhomakorabea 练习题
下图为一带活塞的恒温汽缸,温度恒定在100 oC。汽缸 内有1 mol,101.325 kPa的水蒸气,汽缸外压力为101.325 kPa。现将一砝码加在活塞上,使外压增至202.65 kPa。则: a.当系统重新达到平衡时,活塞内物质的状态为? b.如果初始时气缸内是1 mol的水蒸气和0.01 mol的杂质N2, 则当系统重新达到平衡时,活塞内物质的状态为?
实现同一始末态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途径: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300K, 100kPa的始态A,发生单 纯PVT变化至450K, 150kPa的末态Z。
80℃饱和蒸汽压为47.360kPa下,一定量液态水变成100℃ 饱和蒸汽压为101.325kPa的水蒸气的升温蒸发过程
Zn CuSO4 (水溶液) Cu ZnSO(水溶液) 4
第二章
2.1 2.2 2.3 2.4 2.5 2.6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
基本概念及术语 热力学第一定律 恒容热、恒压热、焓 摩尔热容 相变焓 溶解焓与稀释焓 化学反应焓
第二章
2.8 2.9
热力学第一定律
标准摩尔反应焓的计算 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2.10 可逆过程与可逆体积功 2.11 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系数 2.12 稳流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练习题
指出下列系统是开放系统、封闭系统还是孤立系统 (1) a. 向氢气球里打氢气,以气球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 b. 打完氢气,气球扎紧口,以气球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 c. 在气球表面涂一层隔热层,将氢气球放飞,以气球内 的气体为研究对象 d. 气球升至某一高度开始漏气,以气球内的气体为研究 对象 (2) 密闭绝热汽缸里有一个能自由移动的绝热活塞,两侧均 有气体。右侧汽缸内有一敞口盛水烧杯。 a. 以烧杯内的水为研究对象 b. 以活塞右侧的气缸内所有物质为研究对象 c. 以气缸内所有物质为研究对象 d. 如果活塞左侧为真空,以活塞右侧的气缸内所有物质为 研究对象
(2) 广度量和强度量 用宏观可测性质来描述系统的热力学状态, 故这些性质又称为热力学变量。可分为两类: 广度性质(extensive properties)又称为容量性 质,它的数值与系统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如体积、 质量、熵等。这种性质有加和性。 强度性质(intensive properties)它的数值取决 于系统自身的特点,与系统的数量无关,不具有 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指定了物质的量的容 量性质即成为强度性质,如摩尔热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