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由“双基”变为“四基”的必要性——结合小学数学实例
让数学教学从“双基”走向“四基”——以“找规律”一课教学为例
让数学教学从“双基”走向“四基”——以“找规律”一
课教学为例
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双基”为基础,即“概念”和“算法”。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只是机械地应用公式。
因此,我们需要从“双基”走向“四基”,即包括“概念”、“算法”、“方法”和“思维”。
以“找规律”一课教学为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从“双基”走向“四基”。
首先,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明确问题的解决目标。
比如,假设学生需要计算1+2+3+…+100,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自己如何计算,然后引入“找规律”这个方法,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找到一个规律,从而简化计算。
其次,通过示例的引入,让学生了解规律的本质。
我们可以通过列举一些例子来让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引导他们总结规律的本质和属性。
第三,通过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和算法。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而找到一种通用的算法来解决问题。
然后,我们可以辅助学生对算法进行分析和理解,让他们深刻理解概念和算法的本质。
最后,让学生掌握方法和思维,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各种实际问题中。
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方法和思维,从而不仅能够解决特定问题,也能灵活运用到其他相关的问题中。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我们可以把数学教学从“双基”走向“四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技能,培养出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思维能力。
为什么要从双基教学到四基教学
为什么要从双基教学到四基教学?摘要:为了使数学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需要,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学课程目标呈现出若干心变化,其中,从数学“双基”教学,即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发展到数学“四基”教学,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作为一名师范生,则更应该正确理解和把握这其中的变化,才能更好的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课程标准变化双基四基新课标是根据十多年来的课改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是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新需求。
而课程总目标将“双基”教学修改为“四基”教学,则是为了更好的教学,使学生不仅获得客观性的知识,还要形成自己主观性的知识,形成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
下面,我将简述我对双基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的一些反思,谈谈我对“四基”中新增加的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以及新课标为什么要将“双基”改为“四基”的理解。
一.双基教学的反思第一、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在双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时会发现一些老师往往不是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教学依据,而是以学生以后如何在中考和高中中取得高分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退化,并且使学生很难明白及理解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的原因,使学生认为数学就是对枯燥公式的计算,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从而滋生对数学的反感情绪。
第二、“熟能生巧”是中国的教育古训,因此,在以“双基”教学为目标的情况下,学生对于许多数学原理、定理、概念、公式等结论性知识,一般只记住了他们的结论和运算过程,却记不住它们的缘由和证明,也更不明白这些知识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且受高考选拔制度的影响,计算速度在解题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基础要好,对于一些常规题型则需要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因此许多学生家长或者老师采取了题海战术的模式,这不仅使数学教育走向了极端化,也增加了学生负担,同时破坏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让数学教学从“双基”走向“四基”——以“找规律”一课教学为例
让数学教学从“双基”走向“四基”——以“找规律”一课教学为例《写一篇让数学教学从“双基”走向“四基”——以“找规律”一课教学为例》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重视让孩子早点接触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而数学的学习机制也由传统的“双基”走向了有效的“四基”,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到学习中去。
在数学教育中,“双基”法是指将数学教学分为抽象和应用两部分,强调建立理论、抽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在“双基”教学模式下,其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也部分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四基”法则则将数学教育拓展到理论、技能、感知、创造四个方面,使教学更加全面,能够更好的发挥孩子学习的潜能,充分培养孩子的智力、情感和行为能力,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找规律”一课中,可以将“四基”融合到教学当中,从理论上讲就是熟悉常见的几何图形、看懂简单的表格;从技能上讲就是依据给定的内容找出规律,把物件分类;从感知上讲就是以有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模式、规律的认知;而从创造性上讲,就是要求学生用已有知识去探究新的知识及应用。
首先,在进行课前准备工作时,我们要做好充足的理论准备,在教学中介绍常见的几何图形以及简单的表格,使学生了解基本概念,使他们能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技能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学生制作搭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运用自身的技能去搭建和完成,以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及技能培养。
然后,在教学中要引入更多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参与,观察规律,运用自身的视觉知觉体验规律,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最后,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在此过程中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以“找规律”为例,将“四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不仅能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知识,还能够让孩子以全面的角度掌握数学知识,有效激发学习兴足,提高学习成绩,使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双基变四基
浅谈“双基”变“四基”在聋校数学中的重要性
新课标的发展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确立的,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江苏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样必须遵循新课标的理念,努力做好新课标里的要求,“双基”变为“四基”,也就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在聋校教学中,增加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性:
一、如何引导孩子有自己的思想
聋校孩子的思想基本是健全的,但是又要区别于普通孩子,在数学学习上由于语感的天然缺失,导致正常孩子很容易理解的东西,他们很难理解,更别说去主动的思考,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多引导学生。
语言的缺失导致孩子们接收知识不全面,单一的知识会让孩子们学习思想单调,为此老师要在学习上帮助孩子们学好知识,做好题目,会独立思考。
学到知识,更要学会知识,并把学会的内容转化为一种技能,知识会忘记,但是技能却不会忘。
二、如何总结活动经验
很多聋哑孩子很聪明,书本上的内容学的也比较快,但是如果将题目内容稍稍改变,对于他们来说又像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这无疑给孩子们的数学增加很多量,举例《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两位数的加减法中的一个书后练习题,告诉我们四种鲜花的价格要求学生提问题,我的孩子们,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我自己为他们做示范先提了一个问题,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提出了相似的问题,但是没有创新,只要我把题目稍稍改变孩子们又立刻傻眼了,于是我挑选了类似的题目进行讲解,不断更新的内容刺激着孩子们的大脑,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不再因为题目的稍微改变而苦恼了,孩子们自己总结了经验,做起题目来轻松多了。
数学教育从双基到四基发展论文
数学教育从双基到四基发展论文【摘要】四基教学是对原有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发展,使基本活动经验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从“双基”到“四基”是教育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的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课程的设置来展开四基教育模式。
在新课标的不断推行下,将教学的目标和结果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基础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上的提升,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浅析“双基”和“四基”“双基”主要是指数学基本知识与数学基本技能,其中基础知识一般是指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则、基本性质和基本公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双基”被看做是传统教学的产物,它仅仅注重学生对已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学生进行机械的训练。
这种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有限制性作用。
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活动经验和学习的基本思想也特别的重要,是培养相互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还能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要对课程进行总体的策划与设计,“四基”教学主要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要侧重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方面的思维经验,并引导其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
对于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2.“四基”教学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思想数学思想就是学生在对所学的知识遗忘之后所剩下的东西,是数学教学的精华。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单纯进行知识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要教育学生掌握数学本质的东西,使其在掌握本质的基础上更快的适应知识的更新。
2.1抽象思想教师无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通过具体的内容,抽象与概括出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1-10的认识的过程中,首先1-10是抽象的数字符号,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出示10支铅笔、10个本子、10个糖果等,以此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物来了解抽象概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落实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落实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小学数学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而“四基”即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被认为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四基”的落实,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当今社会,数学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如何有效地落实“四基”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深入探讨“四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落实策略,以及“四基”落实的价值和未来展望。
中的内容。
2. 正文2.1 “四基”教学内容“四基”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四则运算、整数、分数和小数。
四则运算是数学的基础,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整数是数的一种形式,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对于学生理解数字的正负概念非常重要。
分数是数的一种表示方法,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是学生学习比较大小和计算的重要知识点。
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形式,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两种形式,是学生学习小数概念和运算的关键内容。
通过对四则运算、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建立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高阶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四基”内容,拓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数学教学中的“四基”重要性数学教学中的“四基”即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这四个基本要素是构建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钥匙。
数学的基本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通过掌握数学概念,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框架,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从“双基”教学走向“四基”教学——以《梯形的面积》教学为例
第5卷第20期2016年10月教育观察Survey of EducationVol.5No.20Oct.2016从“双基”教学走向“四基”教学———以《梯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周小穗(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广东广州,510030)[摘要]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仅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不够的,学生还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有数学思想,还要经历、体验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以《梯形的面积》的教学实践为例,文章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四基”教学:第一,知识引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第二,知识探究,引导学生数学化思考;第三,回顾反思,让学生通过提炼方法积累活动经验;第四,知识运用,让学生领会思想方法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基;数学思想;化归[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20-0063-03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仅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不够的,学生还要学会数学化思考,还要去经历、体验。
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双基”的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基础。
在以往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本身,力求让学生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进行相应的求积计算,形成技能,忽视了它所包含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缺乏深度与生长力。
本文拟结合《梯形的面积》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四基”教学。
一、知识引入,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经验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建构而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新课标下的“四基“
小学数学新课标下的“四基”口文/陈成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并逐步建立了良好昀数学素募。
为了进一步认识“四基”的内涵.以便秉承我国数学教学,囱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静传统,探键有利矛学生发展“四基”.使教学王俸能与畦俱迸地震符孝游代发展魄要求,我们做如下探讨:j o圆篓鎏潮嫠姻基础知识扎实和基本技能熟练,是我国数学教育长期以来的重点教育方向,并且已取得的成绩也是举世瞩目的,然而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标准》(实验稿)中提到的“双基“,已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更满足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
因此,《标准》(修订稿)在基本理念中提出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数学课程应致力于现实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那么,新标准中所体现的“四基”对我们数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呢?首先,“四基”是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次,“四基”更加明确、全面地提出了学生的基础性,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第三,“四基”在实践中的探索和研究使学生获得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和方法。
1.课程目标中数学的“四基”。
《标准》对数学课程提出了四方面的基本目标:一是知识和技能;二是数学思考;三是问题解决;四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四方面,其实归结起来就是对学生实施了四层面的教育。
第一为知识和技能教育层面。
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块数学知识内容,强调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过程,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二为数学思想的教育层面。
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代数表示运算和几何直观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经历“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过程,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数据分析和随机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能力,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贯彻课标精神 落实“四基”“四能”——例谈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
综 述 2019.04电脑乐园 368 贯彻课标精神 落实“四基”“四能”——例谈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 刘生林重庆云阳县龙洞镇龙洞小学,重庆云阳 404511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里面已经提出明确要求,就当前我国数学教育而言,其中的“双基”教学要与时代相接轨,与现代化数学的基础需求相匹配,提出将“双基”转变为“四基”的新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四能”要不断加大培养力度,从之前的“两能”逐渐转变为“四能”。
本文针对“四基”、“四能”的相关要求展开简单描述,同时对小学数学教学教学中“四基”、“四能”的实施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培养学生个人素质并提升文化素养。
关键词:四基;课标精神;四能;小学数学引言:“双基”主要是指基础知识以及技能,在我国数学教学活动中“双基”模式至少有50多年的应用实践,这是一种具有我国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不管理论还是大量实践对我国数学教学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对基础教育的创新以及未来发展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新课标里面明确指出,利用义务教育的基础学习,要让小学生拥有适应社会的基础能力,同时针对数学基本知、思想、活动经验以及技能也要进行充分掌握,不但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还要拥有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四基”、“四能”基本要求 新课标中已经做出详细说明,我国数学“双基”模式要与现代化教学需求相匹配,从传统的“双基”逐渐转变为范围更广的“四基”,也就是在“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以及基本思想两项内容。
提升也指出针对学生“四能”加大培养力度,0也就是在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提出并发现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落实四基的对策 (一)实物、手势以及肢体操作相结合 小学生的思维起源于动作,如果将思维与动作之间的联系彻底切断,思维发展将遭遇很多困难。
因此通过手势比划、肢体动作以及摆弄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小学生加强个人感性认知,同时也可以丰富实践活动经验,在头脑中会快速生成相应的表象,让学生动作性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双基变四基的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双基变四基的学习体会钟家娥我们数学教研组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小学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感受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下面就谈一谈我对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的一些学习体会:与20XX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其中新课标修改后最大的变化是:20XX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XX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
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回顾自己比较熟悉双基教学的操作程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大部分可以得到落实。
欠缺的是对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但是如何找到中间的平衡点,是个难点。
四基对老师的要求更高,整个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都会很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会有创新和发展。
新课改中由“双基”变为“四基”的必要性——结合小学数学实例
新课改中由“双基”变为“四基”的必要性——结合小学数学实例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年级 2 0 1 1 级专业小学教育姓名赵美佳学号03完成时间2013年4月29日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双基”与“四基”的简述 (3)二、“双基”发展为“四基”的原因 (3)(一)时代背景 (3)(二)与课程目标不同步 (4)(三)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4)(四)中外教育对比研究结果 (4)(五)数学素养的要求 (4)三、结合自身学习及实例探讨“四基”的优越性 (4)(一)基本思想 (5)1.抽象的思想 (5)2.推理的思想 (7)3.模型的思想 (7)(二)基本活动经验 (8)四、小结 (8)五、参考文献 (9)新课改中由“双基”变为“四基”的必要性——结合小学数学实例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目标在“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确定为“四基”,这其中有深刻的原因,尤其是“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加教学有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双基;四基;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启示新课改中由“双基”变为“四基”的必要性——结合小学数学实例一、“双基”与“四基”的简述所谓双基,指的是基础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讲究精讲多练,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数学教学中应用广泛。
“四基”是指在原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四基”是由《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的史宁中教授于2006年在厦门演讲时提出的,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双基”发展为“四基”的原因由“双基”发展而来的“四基”,在《课标》中的表述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课堂从“双基”到“四基”
数学教学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大连博雅中学------孙迎春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逐渐完善,“数学‘四基’”这个新名词已经为我们所熟悉,我们数学课堂也在悄然变化,教师们已经开始关注数学“四基”。
在接近两年的摸索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我们注重“四基”的课堂,少了一些喧闹和花俏,多了一些朴实,更加突出数学本质。
这些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改变,证实了落实“四基”已不再是口号,而是数学教育改革需要。
“双基”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
新课改把原来的“双基”目标修改成“四基”目标,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两项。
在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双基”和“数学思想方法”已成为共识,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更好地实现“四基”的达成,也成为我们当下数学老师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就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这一课,来说说我在数学教学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过程中所作的尝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探究源于问题,教学过程需要问题来活化,教学对象需要问题来触动,因此,新知的生长点往往来自于一些能突出认知矛盾,激发探究欲望的问题——探究点。
通过探究点的引领,借助于情境的支持,引发认知冲突,在原有知识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下,迫使学生及时地调整,以适应新知的学习。
这节课我设计六个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我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平行线的概念的三个相关问题,然后复习“三线八角”图中三对角的位置关系,然后由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一块玻璃板上下两边是否平行的问题引入到本节课的内容。
设计这样的环节大约需要10分来完成。
初步的打算是不但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过渡到下面环节。
但我忽略了情境的目的,情境设置不仅仅要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而且还应当随思维过程中自始自终地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即应当成为相关学习活动的“认识基础”。
鉴于以上原因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把问题情境修改为:(1)复习平行线的概念,你现在有什么方法来检验两条线是否平行?(2)老师现在手里有一块刚刚裁好的纸条你如何来帮老师来检验纸条的上下两边是否平行?我把问题(2)完全的抛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不同,背景不同,从各自阅历出发,都能得到不同的方法,虽然方法有对有错,但通过动手做及互相交流,实现了他们对有必要探索如何来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迫切性。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
在这里我对“四基”的理解就是从原来的“双基”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为到四基的一个变化。
变化到现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我认为这样的变化,意义还是很深远,关于这个为什么要添加后面的两基,这个问题还是特别重要。
首先双基发展到四基我自己觉得,可能有三个理由。
是双基仅仅涉及到我们讲三维目标的第一维目标,另外两维目标都没有涉及到。
到四基的一个变化其次理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片面的理解双基,就往往有那种实施当中以本为本,见物不见人,而教学当中,必须是以人为本,所以新增加这个教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就直接与人相关,最后也符合素质教育。
最后原因,双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基础,但是创新型人才不能仅仅靠熟练掌握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
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解决书本上提出的问题,解决考试里提出的问题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是能够自己有独立思考,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双基到四基的里面,还有一基,就是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基本活动经验,对于我们来讲,跟双基相比,还是陌生很多,把握起来也更困难。
比如,我在教学的对找圆的圆心时,让他们自己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然后总结怎么样去找圆的圆心时,并提出问题。
大部分的学生很自觉地做,但有一部分的学生不愿意动手操作。
让数学教学从“双基”走向“四基”——以“找规律”一课教学为例
让数学教学从“双基”走向“四基”——以“找规律”一课教学为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培养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数学教学的“四基”目标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呼之而出。
在课堂中落实“四基”的教学目标,更能突出对学生习惯、修养、思想等方面的培养。
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如何从“双基”向“四基”发展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体现“双基”的课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笔者通过听课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教学这个内容的一般程序如下。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一一间隔排列。
师(出示主题图,如下):仔细观察,每一组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兔子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生:每两只兔子中间有一个蘑菇。
师(小结):像这样每两个同样的物体间隔排列别的物体,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2.猜测一一间隔排列两种物体的个数。
师:数一数这些物体的个数,再填写下表,比一比每组中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师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生思考解答)3.师生谈话,总结规律。
师: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个;如果两端物体不同(所排列物体是首尾相连的),两种物体的个数相同。
……本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和概念有排列、间隔排列、排列的物体、两端物体、中间物体等,还把物体的排列分成了首尾不相连和首尾相连两种情况,由此得出两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关系。
这样的编排设计,存在以下三个不足:一是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两个概念不明确,使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产生负迁移,如“许多物体排列在一起,中间物体是指哪一个”等。
二是对数学学习本质的误导。
数学学习的本质应该是利用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思想性,使学生变得聪明和有智慧,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不重在找出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物体一一对应的排列规律,再利用对应思想去解决物体个数等相关问题,切勿本末倒置。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四基”教学目标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四基”教学目标小学数学从“双基”教学发展为“四基”教学,让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呈现多元化、立体化发展,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加灵活有效,学生学习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运用,对数学知识记忆更深刻,在学习过程中更易于萌发创造性,形成创新能力。
在这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四基”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是“四基”教学目标的核心作为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所有的数学教学活动都围绕获取数学基础知识进行。
它包括基本的“概念、性质、运算与运算法则、数量关系、定律和公式”等。
基础知识往往呈现的是一种结果,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数学的观察、猜测、推理、验证过程,也就是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做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这就要求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老师要把握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俗话说“你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杯水”。
老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必须熟悉所教内容,而要熟悉教学内容,课前一定要深入备课。
可借助教学参考、教学设计、多媒体等深入了解、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方法,贯彻的新课改理念、精神,这样才能有准备的组织好一节数学教学课。
(二)整合教学资源,采用灵活、高效的教学手段、方法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老师要把控好整个学习进程,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如:数学教学常用的情景教学法,老师要利用电子白板或教学挂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贴近自身生活经验的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变“要我学”到“我要学”,让学生主动去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三)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不能死记硬背基础知识往往以一种结果的状态呈现。
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教学关注结果,更重在过程。
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假如老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用1分钟,绝大多数学生能背得滚瓜烂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深度解读之一:从“双基”到“四基”(201311 四川泸州)
原课标削弱的内容:
控制计算的难度和速度,初中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不超过3步; 淡化单纯的公式记忆,降低了多项式计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的要求; 降低对论证过程形式化和证明技巧的要求; ……
(三)原课标的主要特点
2、原课标的主要特点
主要理念:以人为本。
基本目标: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程内容: 四大学习领域。
1999年初,国家正式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999年3月11-12日,国家数学课程研制工作小组成立大会在北京 师范大学新松公寓召开。
1999年10月8-10日,在北京召开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 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姜伯驹院士、严士健教授、梁国平研究员、 张尧庭教授,以及数学教育家张孝达、张奠宙、王长沛等先生。
(2011年3月28-31日):形成标准专家个人审读意见
第二环节 通讯审议 (2011年4月 1日- 3日):形成第一轮审议修改意见 (2011年4月 4日- 6日):形成第二轮审议修改意见 (2011年4月16日-18日):审议结论及专家个人投票
第三环节 国家审定
(2011年5月-11月):教育部和国务院审定通过、颁布
原因3(诱因)—— 争鸣的促进
2005年3月初的“两会”:数学课改引起争论
“这个‘新课标’改革的方向有重大偏差,课程体系 完全另起炉灶,在实践中已引起教学上的混乱。”
—— 姜伯驹.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 光明日报, 2005-3-16
“ 课程改革对教材的处理不外乎两种类型:一是体系几乎不 变,内容修修补补;二是在保持原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构 建新体系。……既然第一种方式仍存在着那么多问题,我们为什 么不可以“另起炉灶”呢?”
三、从“双基”到“四基”的发展变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四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四基”2011年版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的阐述中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成“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变成四能,使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和立体。
一、如何理解“双基”变成“四基”1、“双基”变成“四基”的原因双基只涉及三维目标的第一目标:知识与技能,另外两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没有涉及;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双基,只追求知识技能单一目标,教学中不是以人为本,是以本为本。
新增加的两基是以人为本,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双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一个基础,但是仅仅靠熟练掌握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是不行的。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去学习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数学思考,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双基”内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标“双基”的内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课程内容中的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基本概念、性质、公式等,还包括这些基础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蕴含的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发生变化,直接删去了一些过难的内容,降低了对部分知识点的学习要求,这从一年级新教材已经开始实施了。
课程内容将十个核心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强调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
(每一个核心概念的内涵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里都有解释)基本技能不仅要使学生形成运算、推理、图形处理技能,还增添了数据处理技能(从复杂的数据信息背后探寻数据规律的技能)、数学交流技能(数学表达、谈论数学的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技能等。
(运用计算器、计算机进行计算或数据处理;运用计算机软件作图)“双基”在方法上更强调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必须以理解为基础,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3、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双基”是基础,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在“双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双基”的发展。
夯实“四基”培养“四能”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例谈
夯实“四基”培养“四能”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例谈新课标中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过去的“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在新课标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四能是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过去仅仅强调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现在加了两个,就是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最好的体现。
以前学生更多的习惯于解决现成的问题,以前所谓的解决问题就是老师或者书本上,给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结果都有了,是已经数学化的问题,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问题是蕴含在具体的情境中的,表现的形式并不是直接的数学问题,它是一个具体的事情,在一个具体的事情里边,你能不能看到它里边有数学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或者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是一个创造性的,或者是一种创新的动力,是创新直接的来源。
在现实世界里边,很多具体情境里边,其实不是现成的问题摆在那里,所以你只会解决现实问题,那就变成解题的工具,而不能创造性的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所以说,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重要。
今天我们谈谈四基中的“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
基本活动经验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在特定数学活动中积累的,其核心是如何思考的经验,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数学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仅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赖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注重结果性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更要注重过程性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中由“双基”变为“四基”的必要性
——结合小学数学实例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年级 2 0 1 1 级
专业小学教育
姓名赵美佳
学号2011010103
完成时间 2013年4月29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双基”与“四基”的简述 (3)
二、“双基”发展为“四基”的原因 (3)
(一)时代背景 (3)
(二)与课程目标不同步 (4)
(三)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4)
(四)中外教育对比研究结果 (4)
(五)数学素养的要求 (4)
三、结合自身学习及实例探讨“四基”的优越性 (4)
(一)基本思想 (5)
1.抽象的思想 (5)
2.推理的思想 (7)
3.模型的思想 (7)
(二)基本活动经验 (8)
四、小结 (8)
五、参考文献 (9)
新课改中由“双基”变为“四基”的必要性
——结合小学数学实例摘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目标在“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确定为“四基”,这其中有深刻的原因,尤其是“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加教学有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
双基;四基;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启示
新课改中由“双基”变为“四基”的必要性
——结合小学数学实例一、“双基”与“四基”的简述
所谓双基,指的是基础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讲究精讲多练,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数学教学中应用广泛。
“四基”是指在原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四基”是由《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的史宁中教授于2006年在厦门演讲时提出的,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双基”发展为“四基”的原因
由“双基”发展而来的“四基”,在《课标》中的表述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那么“双基”发展为“四基”的原因何在呢?
(一)时代背景
双基”提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
教育背景有关,而在现今的知识经济时代, 原有的一些知识技能显露出自身局限性,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二)与课程目标不同步
“双基”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仅仅涉及三维目标中的第一个——“知识与技能”,未涉及到三维目标的另外两个目标——“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很好的全面培养人才。
(三)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双基”不能更好的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新增加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直接与人相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规律。
(四)中外教育对比研究结果
现代中国力争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而与西方教育比较发现,仅靠“双基”难以培养创新性人才,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而获得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四基”就显得十分重要。
(五) 数学素养的要求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素养重要组成部分, “四基”的提出与时俱进,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三、结合自身学习及实例探讨“四基”的优越性
“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这里将结合小学数学具体实例以及自身学习经历重点探究后两者。
(一)基本思想
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抽象、推理、模型”,经过北师大版与人教版两版教材对比得知,目前小学阶段涉及到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分类、转化、归纳、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统计、符号化、方程与函数、极限等,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渗透,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1.抽象的思想
(1)抽象的概念
抽象是指抽象出数学研究的对象,即把外部世界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引导数学内部。
(2)抽象的东西是理念的存在,现实中没有3,只有具体的三匹马、三只鸭,抽象的思想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3)例如:对数的认识
在这之中就运用到了抽象的思想方法。
众所周知,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数是对数量的抽象,认识数有两种方法,一是对应法,二是定义法。
从对应的角度看:三头牛、三只鸡→□□□←→ 3
从定义的角度看:一个一个多起来(后继数):
1 = 0 + 1,
2 = 1 + 1,
3 = 2 + 1,
4 = 3 + 1,…
在小学阶段通常开始阶段用对应,以后用定义,这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2.推理的思想
(1)推理的概念
所谓推理即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结论,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结论。
(2)推理的分类
推理大体上可分为:
①直接推理②一般推理③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又分为两种:
①演绎推理:命题内涵由大到小。
从一般到特殊。
②归纳推理:命题内涵由小到大。
从特殊到一般。
(3)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
”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这里将结合实例着重介绍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①演绎推理:公理或假设(前提基础)
例如:命题1:等式(不等式)关系具有传递性。
a =
b (a ﹥ b),b =
c (b ﹥ c)
→ a = c (a ﹥ c)
演绎推理论证问题的形式通常是:已知 A 求证 B,公理或
假设是前提基础,需要学生从已知条件去推测结果,或者是从已知结果去探究原因。
②归纳推理:经验或想象(前提基础)
学生通常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已知命题去验证知识,并不是去发现知识,这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时代的发展变迁需要中,归纳推理应运而生,从已知去推断未知,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创新能力。
例如:加法交换律
2+ 6 = 8,6+ 2 = 8 → 2 + 6 = 6 + 2
4 + (-1) = 3,(-1) + 4 = 3 → 4 + (-1) = (-1) + 4
→ a + b = b + a
归纳推理完成了由具体到符号,而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要演绎推理来证明。
3.模型的思想
(1)模型的概念:
模型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从数学回归到现实世界,是沟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2)小学数学中主要的两类模型
①总量模型(加法模型):总量 = 部分 + 部分
部分 = 总量–部分
②路程模型(乘法模型):路程 = 速度×时间
速度 = 路程 / 时间
(3)例如: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路程问题
在路程问题中体现的是乘法模型,是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抓住这一本质,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基本活动经验
1.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
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依赖于三方面: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三方面同等重要。
”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指出:基本活动经验是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积累起来的。
如果把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看作是显性的话,那么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就具有隐性的特征。
3.例如:对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进行调查分析
这一过程是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数据搜集整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活动经验,将统计的思想方法应用到现实的问题中,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四基”中“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增加,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运用基本思想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
由
“双基”发展为“四基”体现了对数学价值的全面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学生在创新和实践方面的不足,具有很大应用意义。
五、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奠宙,竺仕芬,林永伟.“基本活动经验”的界定与分类[J].数学通报,2008
[3]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童莉.基于新课程数学“双基”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
[5]顾沛.数学基础教育中的“双基”如何发展为“四基”[J].数学教育学报,2012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