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学习腹式呼吸,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来改善 胃肠功能。
避免过度劳累
运动时要适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影响身体恢复 。
心理疏导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学习放松技巧
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来缓解紧张情绪,改善胃肠功能。
寻求专业帮助
如遇心理问题,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促进心理康复 。
肝气犯胃型
采用消食导滞法,选用山楂、神曲、莱菔子 等消食化积药物,辅以健脾和胃治疗。
采用疏肝和胃法,选用柴胡、白芍、陈皮等 疏肝解郁药物,辅以和胃止痛治疗。
脾胃虚寒型
肝胃郁热型
采用温中健脾法,选用干姜、党参、白术等 温中散寒药物,辅以消食化积治疗。
采用清肝泻热法,选用栀子、黄连、吴茱萸 等清肝泻火药物,辅以和胃止痛治疗。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临床应用前景与推广
前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在功能 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随着中西医结 合治疗研究的深入和规范化,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 疗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推广
加强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领域的多学科合作和交流,推 广中医药的诊疗技术和经验,提高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和认知度。同时,加强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规范化和质量 控制,确保中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嗳气
可表现为暖气、反酸等,多与情绪 、饮食等因素有关。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可作出初步诊断。
鉴别诊断
需排除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不适。
病情评估与疗效评价
病情评估
胃肠安丸进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胃肠安丸进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2017)》
佚名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2017(0)9
【摘要】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了最新版《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
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新药业乐仁堂胃肠安丸作为常用药被收录其中,为胃肠安丸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胃肠安分别于2011年被纳入《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和《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
路径》,作为呕吐病(急性胃炎)的治疗用药;2015年被纳入《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感染性疾病分册》,作为感染性腹泻一一湿热泻的推荐用药;在同年,被《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一脾胃病分册》收入为湿热蕴肠证泄泻的治疗用药;于2016年被纳入《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消化疾病分册》,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急性肠炎及慢性腹泻的治疗推荐用药。
【总页数】1页(P4-4)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安丸;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专家;中医临床诊疗;中华
中医药学会;感染性疾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节选一) [J],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2.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节选二) [J],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3.胆囊炎中医诊疗r专家共识意见(2017)(节选四) [J],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4.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节选五) [J],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5.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节选六) [J],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解读定义和(精)
空堡逍丝銎查!!!!生!旦筮i!鲞筮!塑g丛!』堕g!△P苎!!!!!!y!!:!!!堕!:!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 (2015年,上海解读:定义和流行病学邹多武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且是经过检查未发现可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FD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但我国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H.pylori感染率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而我国内镜检查费用又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此外,自2007年我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口3发布后,国内陆续有不少FD相关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文章发表。
2015年又发布了最新的京都H.pylori胃炎全球共识。
综上,有必要重新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FD诊治策略。
《中国FD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21(以下简称2015年FD共识的修订采用了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由全国各地本领域数名专家对草案进行讨论和多轮投票,直至达成共识意见。
2015年FD共识分为6个推荐级别:A+,非常同意;A,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一,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一,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完全不同意。
条目的证据分为4个等级: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很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极低质量,任何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一、FD的定义罗马Ⅲ标准中消化不良是指起源于胃十二指肠的一个或一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感和早饱感[3]。
我国2007年消化不良诊治指南对FD的定义是指源于上腹部,血生物化学和内镜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部饱胀感和早饱感,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
亚洲FD共识意见则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6.04.003作者单位:200433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通信作者:邹多武,Email:duowuzou@hotmail.corn ・共识与指南・将上腹部胀气也纳入定义中,因为多数专家认为上腹部胀气在亚洲消化不良患者中十分常见[4]。
2022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基于症状与进餐的关系,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前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和 早饱,后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或烧灼感。
临床表现与评估
典型症状
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症状评估
采用症状积分或症状频率等方法进行评估,以量化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
专家共识制定了规范化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有助 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个体化治疗原则
专家共识提倡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生活 质量。
存在争议的问题与观点
诊断标准的具体应用
尽管专家共识制定了规范化的诊断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 仍存在一些争议,如症状的具体描述、诊断标准的敏感性
药物治疗
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如抑酸药 、促胃肠动力药等,以缓解症状、改善消化功能。
饮食调整
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选择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过多摄源自 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心理干预
对于伴有精神心理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 疗法、放松训练等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解读重点
着重解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 和治疗原则,以及常用药物和非药物 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同时,对专 家共识中的新观点、新方法进行深入 探讨和分析。
0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
诊断标准与分类
罗马IV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如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等,进行诊断。该标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 和上腹疼痛综合征两个亚型。
开展多学科协作
2024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解读药物治疗
2024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解读药物治疗2024年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对于药物治疗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以下是对这些意见的解读。
首先,共识指出,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类型和程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症状的不同,可以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胃动力异常型、胃酸分泌不足型、胃酸分泌过多型和胃食管反流型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消化不良,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对于胃动力异常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选择促胃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
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胀、饱胀等症状。
对于胃酸分泌不足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选择酸激动剂,如雷尼替丁。
这类药物可以促进胃酸的分泌,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胃部不适的症状。
对于胃酸分泌过多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选择抗酸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胃痛、胃灼热等症状。
对于胃食管反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选择抗胃酸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以减少胃酸的反流。
同时,还可以选择抗反流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以改善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减少胃液的倒流,缓解胸骨后灼热感等症状。
此外,共识还指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遵循个体化和逐步加量的原则。
具体来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对于初次用药的患者,可以选择较低剂量的药物,并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逐步调整剂量。
此外,共识还强调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药物,应了解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此外,应注意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滥用和长期使用药物,以免增加患者的药物负担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类型和程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循个体化和逐步加量的原则,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诊疗指引和专家共识
第二章 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 ·消化· ·临床上,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上腹胀症状,常餐后加重,伴有早饱、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
这些症状主要是以胃为主的一组消化不良症状。
消化不良是很常见的病症,各国报道的患病率在20%~49%之间,据我国广州报道,消化不良占普通门诊的11%,占消化门诊的53%。
消化不良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按病因划分,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
前者经过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的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病、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疾病等,也包括系统疾病引起的消化功能异常,如糖尿病性消化不良,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
而FD患者经内镜等检查未能显示有结构上的明显异常,或难以用这些表现来解释其症状。
消化不良相当常见(20%~54%),且消化不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常多次就诊,耗费巨大,在国内外均已引起密切的关注。
德国Classen对3001例FD的患者进行为时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FD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在随访1年后,其中75%的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正常,表明多数FD患者的预后良好。
该研究还显示,选择内镜检查后进行治疗和一开始就选择经验治疗,两组的结果差别不大。
这一研究也进一步表明,制定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很有必要,使患者能及时得到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病人的费用负担。
目前,国际上已制定出有关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制定适合我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和指南十分必要。
1 国际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1998年Talley在Geneva会议就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指出,对未作调查的消化不良病例,应根据病史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对有烧心感的患者行抗反流治疗,对合并肠易激综合征(IBS)者按IBS治疗。
如患者有吞咽困难、呕血、黑便、消瘦等报警症状,应作内镜检查,再进行相应处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消化不良[1]是指位于上腹部的一个或一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还可包括其他,如上腹部胀气、恶心、呕吐及嗳气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f 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指具有慢性消化不良症状,但其临床表现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1]。
FD是临床常见病,一项研究表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经检查79.5% 诊断为FD[2]。
FD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09 年公布了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3],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FD,在临床[4-5]和基础[6-7]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有必要对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进行更新,以满足临床诊治和科研的需要。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4 年8 月在安徽合肥牵头成立了《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起草小组。
小组成员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脾胃病专家就FD 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形成本共识意见初稿,之后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了3 轮投票。
2015 年9 月在重庆进行了第一次投票,并根据专家意见,起草小组对本共识意见进行了修改。
2 015 年12 月在北京进行了第二次投票。
2016 年6 月在福建厦门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召开核心专家审稿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 余名脾胃病学知名专家对本共识意见(草案)进行了第三次投票,并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和修改。
2016 年7 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28 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上专家再次进行了讨论、修改和审定。
并于2016 年9 月在北京召开了本共识的最终定稿会议,完成了本共识意见(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意。
如果> 2/3 的人数选择①,或 >85%的人数选择①+②,则作为条款通过)。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等症状,但并无器质性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疗中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优势,因此,制定《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旨在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提高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中医诊疗方案。
本共识意见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预防调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
本共识意见还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为中医临床医师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指南,以促进中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领域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通过本共识意见的制定和推广,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中的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推动中医消化病学的发展和创新。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因病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但没有胃肠道结构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FD的病因病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饮食不节:长期饮食不规律,或过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和,气机不利,从而引发FD。
情志失调: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FD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可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形成FD。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是FD发病的内在基础。
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升降失和,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滋养脏腑,导致FD的发生。
外邪入侵:外邪如风寒、湿热等,可通过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和,气机不畅,从而引发FD。
功能性消化不良 共识意见2016
・共识与指南・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 (2 0 1 5年,上海)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纽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上腹 部症状,包括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病因。目前,国 际上普遍将罗马标准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24 h
pH值监测及内镜检查诊断GERD 147例,发
现其中36.7%同时符合FD罗马Ⅱ诊断标准。亚洲 一项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显示,FD与GERD重叠在 亚洲人群中较常见[3
7|。
者年龄36~74岁作为警报年龄对预测恶性肿瘤有 一定价值[2 5I。另一项关于亚洲消化不良人群的年 龄界限(35、40、45和50岁)对恶性肿瘤诊断意义的 系统评价显示,35岁应为消化不良患者警报年龄界 限瞳6|。日本一项研究认为50岁应作为胃癌警报年 龄界限[z 7。。另一项日本研究显示,1 730例胃癌患 者中仅27例年龄<34岁[28|。亚洲FD共识意见中 多数专家认为警报症状年龄界限应为45岁。我国
dyspepsia,FD)的诊治指南。随着临床
实践和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逐渐认识到我国消化 不良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治策略与西方国家存在 不小的差异。例如我国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 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而我国内镜检 查费用则明显低于西方国家,这就使得我国对消化 不良的检查策略有别于西方国家。2015年发布的 京都H.pylori胃炎全球共识[1]对H.pylori感染 与FD的关系和根除策略有了清晰的表述。2007年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1发布后,国内陆续有不 少FD相关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治文章发表。因 此,有必要结合我国的研究成果和国际最新的共识 意见,对我国消化不良共识意见进行更新。 本次共识意见的修订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 序。首先成立共识工作小组,在检索Medline、Embase、 Cochrane图书馆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相关文献的基 础上,制订共识意见草案,然后邀请全国各地本领域 40名专家,进行讨论及多轮投票,直至达成共识意见。 共识意见分为6个推荐级别:A+,非常同意; A,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一,同意但有较多保 留意见;D一,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 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完全不同意。条目的证据 分为4个等级: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 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 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 低质量,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 信度,且很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极低质量,任何评 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
有效
一般治疗
帮助患者认识、理解病情,指导其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 和习惯,去除可能与症状发生有关的发病因素,提高患者应对症 状的能力。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避免辛辣、肥腻冷硬食物、高脂饮食、 咖啡、吸烟、酒和非甾体抗炎药。
对早饱、餐后腹胀明显者,建议少食多餐。
药物治疗
老年患者易合并多种疾病, 合理用药尤其重要
老年人需排除慢性心功能不全、肺心病、帕金森病、脑供血 不足等易致消化不良的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抗菌药物、抗帕金 森病药和降糖药等药物所致的消化不良症状
治疗目的
迅速缓解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去除诱因 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预防复发 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FD治疗流程
胰岛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美脲, 格列吡嗪,罗格利酮
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美西律,胺碘酮, 可达龙,利多卡因,奎尼丁 降压药:心得安,厄贝沙坦,氯沙坦,硝苯地 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尼群地平,维拉帕 米,美托洛尔 降脂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西立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抗凝药:华法林
治疗-抑酸剂
下一步检查? 诊断考虑?
功能性消化不良
概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一组源自上 腹部、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的症候群,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烧 灼感、上腹胀闷或早饱感或餐后饱胀、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 呕吐等症状,但上消化道内镜、肝胆胰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均未见 明显异常。前述检查有明显异常者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
病史
既往史:高血压病,无糖尿病,无精神疾病 查体:神志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甲状腺无肿大, 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 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未见胃肠型,无压痛反跳痛, 未触及包块, 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3次/分。
消化酶制剂在老年人消化不良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消化酶制剂在老年人消化不良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解读《消化酶制剂在老年人消化不良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8)》[1](以下简称《共识》)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消化学组组织国内专家历时2年、多次讨论、数易其稿后制订完成,并于今年6 月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发布。
共识发布后得到广大同行的普遍肯定,认为本《共识》对老年人消化酶与消化不良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指导性,同时我们也收到了一些意见、建议甚至质疑。
现就《共识》有关内容以及同行提出的问题进行解读和说明,供临床参考。
一、老年人消化不良的特点消化不良可能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一般将经常规检查(内镜、影像学、生化等)证实存在相关器质性疾病的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 OD),其他则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2]。
临床上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胃动力、胃泌酸和内脏感觉异常等身体或精神心理因素是FD 的主要病因,但罗马基金会在罗马Ⅳ标准中已提出,所谓功能性疾病也必定是有某种客观的病理生理因素在起作用,仅因习惯仍沿用“功能性”一词;同时认为增龄是重要危险因素之一[3],增龄相关的消化酶分泌不足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显然,老年人是FD 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上消化道和肝胆胰器质性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因此老年人也是OD的高发人群。
由此可见,老年人消化不良常常是FD 与OD 叠加,较之中青年人发病率更高、病情更重。
二、老年人消化不良的重要发病因素——胰腺外分泌不足人体分泌消化酶的腺体包括唾液腺、胃底腺、胰腺等,其中胰腺最为重要,其分泌的消化酶最全(包括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量最大,还能分泌大量的碳酸氢盐。
但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的胰腺,无论是结构还是功能均已全面退化。
结构上的退化显示,老年人胰腺质量减轻[4]、体积缩小[5]、质地变硬[6]、胰管扩张[7-8] 等,尤其是胰腺组织脂肪化、纤维化、腺泡实质减少[9-11],而且胰腺外分泌功能细胞(腺泡细胞)的超微结构明显退化(如腺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空泡化明显,胞核固缩,胞内线粒体脱水、肿胀和空泡化明显,粗面内质网扩张且排列松散,脂滴、溶酶体数量增多,细胞顶部酶原颗粒减少等)[12]。
消化系统 内科 功能性消化不良
定起搏点,产生每分钟 三次的收缩 胃窦: • 胃窦的机械性收缩将食 物磨碎,胃酸和胃蛋白 酶有助于食物的化学性 粉碎
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Food
胃底松弛
Peristalsis
胃窦蠕动波
损害胃功能有关 消化功能+屏障功能
腹胀的出现多与胃消化不良有关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
个人简介
郭文 教授、主任医师
硕士导师 医学博士
中华内镜学会全国超声内镜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技术协会微创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学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超声内镜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学会内镜学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编委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下降
各项评分
FD组与健康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120
95.25
100 80 60
91.18 608.341.75476.376.67537.641.86598.602.09668.872.88608.422.43426.396.04
40
20
0
FD组 健康对照组 *P=0.000
-来自18个国家87位专家,历时5年
• Rome IV 2016(功能性胃肠病又称肠-脑互动异常)
-来自23个国家117位专家,历时6年
中国FD诊治指南
•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年,大连) •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2015,上海)
FGID罗马II-1999 7类34种
A.功能性食管病(6)
一项对照研究,分为FD组114例,健康对照组100例, 两组均填写简 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结果显示FD组在SF-36量表的8个健康概念 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说明FD对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 康均有很大影响。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鉴别诊断
01
02
03
器质性消化不良
通过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等手段,排除胃肠道器 质性疾病。
其他功能性胃肠病
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 便秘等,需根据症状特点 和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精神心理因素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焦虑、 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需 进行相应评估和治疗。
03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与危 险因素
发病机制
专家共识总结
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与分类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 痛、上腹烧灼感或反酸为主要表现而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一组 常见临床症候群。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两个亚型。
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幽 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长期管理
建立长期随访和管理机制,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病情稳
定。
药物治疗方法
抑酸药
促胃肠动力药
如质子泵抑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H2受体拮抗剂,适用于 上腹痛、灼热感为主要症状的患者。
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改善餐后饱 胀、早饱等症状。
消化酶制剂
抗抑郁药
如复方消化酶、胰酶肠溶胶囊等,可补充 消化酶,促进食物消化,缓解消化不良症 状。
加强医患沟通
0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患者参与决策
02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过程,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同感和
依从性。
健康教育活动
03
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讲座、宣传册、视频等,提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认识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断方法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治疗策略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康复与调护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
定义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 、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 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 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一组临床
表现为胃脘胀痛、胁肋不适、情绪抑郁等。
脾胃湿热型
表现为胃脘灼热、口干口苦、大便黏腻等。
脾胃虚弱型
表现为胃脘隐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
胃阴不足型
表现为胃脘隐痛、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等。
鉴别诊断与误诊误治防范
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如胃溃疡、胃癌等,通过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鉴别
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等,通过详细问诊和检查进行 鉴别。
03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断方法
四诊合参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望诊
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舌质等 ,了解气血阴阳状况。
闻诊
听取患者声音、气味,判断脏 腑功能状态。
问诊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生 活习惯等,了解病情发生发展
。
切诊
通过触摸患者脉搏、腹部等, 了解气血流通情况。
辨证分型诊断方法
肝郁气滞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01
个体化治疗方案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将更加注
重个体化方案的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02
综合治疗模式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腹胀、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胃酸倒流等。
尽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不明确,但中医学认为其主要与情绪紧张、饮食习惯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一、病因病机二、诊断要点1.详细询问: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饮食习惯、情绪状况等,以了解病情特点,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2.望、闻、问、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脉象等,判断脾胃功能失调的程度。
3.辅助检查:可进行胃镜检查、大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三、治疗原则1.调和脾胃:首先要调和脾胃功能,中医常用的方法有健脾补气、和中理气等,常用药物包括养中益气汤、香砂养胃散等。
2.舒肝理气:情绪紧张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常用的方法有舒肝理气、安神养心等,常用药物包括柴胡疏肝汤、益气养阴汤等。
3.调理饮食:应提倡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
同时,应忌烟酒刺激,避免辛辣、油腻等食物。
四、预防与饮食1.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压力,避免情绪紧张。
2.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食物应新鲜、营养丰富,少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多食用含有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3.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过度疲劳。
4.定期锻炼: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强体质,促进消化功能。
五、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选用以下方剂进行治疗。
1.养中益气汤: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2.香砂养胃散:适用于胃气虚弱,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
3.柴胡疏肝汤:适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痞闷等症状。
4.益气养阴汤:适用于气阴两亏,心悸失眠,口干咽燥等症状。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诊疗专家认为其主要与脾胃失调、情绪紧张等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一组源自上腹部、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的症侯群,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上腹胀闷或早饱感或餐后饱胀、食欲缺乏、嗳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但上消化道内镜、肝胆胰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1,2]。
前述检查有明显异常者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
老年人上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存在生理性退化[3],是FD高危人群。
发达国家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15%~41%[3,4],亚洲不同地区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8%~23%[1],我国报道的发病率为18%~35%[5]。
比利时一项多中心调查结果显示,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随增龄升高,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4.4%[6]。
我国广东地区消化不良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为24.5%[7]。
鉴于老年人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等方面的特殊性,为规范诊治流程、合理应用相关药物、提高老年人FD的诊疗水平,现制定本专家共识,供老年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一、老年人FD的病因和病理、生理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力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FD的主要发病基础,约40%的FD 患者胃排空延缓。
此外,FD患者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受损,顺应性下降,致使餐后胃内食物分布异常;胃中间横带面积增宽,胃排空延迟,食物潴留于胃远端;这些均可引起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8]。
FD患者还存在移行性复合运动Ⅲ期次数减少、Ⅱ期动力减弱及胃十二指肠反流等[9]。
老年人胃电活动和胃动力变化主要包括胃电活动减弱、节律紊乱,胃运动功能减退;胃电图测定胃电活动发现老年人胃电波幅较青年人降低,基本胃电节律紊乱百分率高于青年人。
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餐后胃蠕动和收缩力降低,胃排空延迟,低体力活动者多见;这些改变可能与肠神经系统的改变(肠神经元数量减少和Cajal间质细胞丢失)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胃动力减退可能是老年人FD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3]。
(二)内脏高敏感:FD患者对胃扩张刺激产生不适感的严重程度高于健康对照者,表明FD患者存在内脏高敏感,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对化学性刺激或机械性扩张的阈值降低,如对酸、温度感觉过敏,近端胃对机械扩张的敏感性增加等[9,10,11,12]。
内脏高敏感可解释患者餐后出现的上腹饱胀或隐痛、早饱等症状。
(三)胃酸分泌异常:在年轻的FD患者中,胃酸分泌异常常表现为基础胃酸分泌在正常范围,但刺激可引起酸分泌增加,临床上可表现为胃酸相关症状,如空腹时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进食后减轻等。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但事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老年人仍有良好的泌酸能力,甚至代偿性增加[13,14,15,16,17,18]。
(四)精神心理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提示,FD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部分老年人因退休后社会角色变化、患多种慢性疾病,加之社会和家庭等因素,心理障碍者明显增加,而消化不良症状迁延不愈又会加重精神心理负担,精神心理因素与消化不良症状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19]。
上海一项社区调查显示,社区FD老年患者合并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比例达24.6%,其中半数患者同时受到抑郁和焦虑的双重困扰[20]。
(五)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关于Hp感染是否是FD的发病因素尚存在争议,老年人Hp感染率高于中青年人。
但国内外共识意见建议将有消化不良症状的Hp感染者归入FD范畴[3,20,21],Hp感染可能通过诱发胃肠动力障碍、增加胃酸分泌、增强内脏敏感及影响脑肠轴等环节参与了FD的发生[22,23,24,25]。
(六)其他因素: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遗传、急性胃肠炎史及老年人消化酶分泌减少等因素可能也与FD的发病有关[26]。
二、老年人F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消化不良症状的评估:①餐后饱胀:食物长时间存留于胃内引起的不适感;②早饱感:指进食少许食物即感胃部饱满,不能继续进餐;③上腹痛:位于胸骨剑突下与脐水平以上、两侧锁骨中线间区域的疼痛;④上腹烧灼感:局部灼热感,与胃灼热有所不同,胃灼热是指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或不适,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
(二)询问病史:①消化不良症状及其程度和频度;②症状的发生与进餐的关系,有无夜间出现症状及症状与体位、排便的关系;③进食量有无改变,有无身体质量下降以及营养状况;④患者的进食行为、心理状态及是否影响生活质量;⑤有无重叠症状,如胃灼热、反酸、腹泻或便秘等;⑥有无发热、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⑦有无胃肠道肿瘤家族史、食管胃恶性肿瘤史、消化性溃疡史;⑧是否患易致消化不良的老年人常见慢性病;⑨是否服用易致消化不良的老年人常用药物。
(三)老年人消化不良的报警症状和体征:报警症状和体征包括呕血或黑便、贫血、无法解释的身体质量减轻(大于身体质量的10%),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疼痛,持续性呕吐及淋巴结肿大或腹部肿块等[21]。
老年人同时是OD的高发人群,对有报警症状者,推荐尽早进行内镜和腹部影像学检查以排除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
(四)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消化道器质性病变的确诊依据,老年人消化道严重器质性病变,尤其是恶性病变的患病率高于中青年人[27],故对有消化不良症状老年患者,特别是新发消化不良症状应高度警惕,建议首先行内镜检查[28,29]。
(五)其他辅助检查:对初诊的消化不良患者,应在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
除内镜检查外,其他检查包括腹部影像学(超声、CT、MR等)、血生化及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对经验性治疗或常规治疗无效的FD患者,可行Hp检测[30];对怀疑消化系统以外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患者,应选择相应的检查以明确病因诊断;对症状严重或对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FD患者,可根据条件选择胃电图、胃排空、胃容纳功能和感知功能检查,评估动力和感知功能,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六)FD的诊断标准:FD患者临床表现的个体差异性大。
根据主要症状特点、与症状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症状模式,可将FD分为两个亚型,即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见表1。
临床上两个亚型常有重叠,有时可能难以区分,但分型对选择治疗将有一定帮助。
在以研究为目的时应进行较严格的亚型分类。
老年人FD的诊断参考FD 的罗马Ⅲ诊断标准。
表1FD的罗马Ⅲ诊断标准[31](七)鉴别诊断:老年人是FD的高发人群,也是OD的高发人群,FD主要应与OD鉴别。
常用于消化不良鉴别诊断的检查包括胃镜,上腹部的超声、CT、MR检查,血液生化及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检测,食道动力和食管pH监测,胃电图、胃排空和胃容纳功能及感知功能检查等[32,33]。
导致OD发生的疾病有胃食管反流、食管癌、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癌、十二指肠肿瘤、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恶性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FD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及精神障碍性疾病常有重叠,应注意鉴别[22]。
此外,老年人还需排除慢性心功能不全、肺心病、帕金森病、脑供血不足等易致消化不良的常见慢性病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抗菌药物、抗帕金森病药和降糖药等药物所致的消化不良症状。
三、老年人FD的治疗FD的治疗目的在于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去除诱因,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预防复发[9]。
FD的治疗应依据其病理生理学异常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理解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如以PDS为主的患者,建议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低脂饮食、少食多餐等;以EPS为主的患者则建议食用胃排空较慢、对胃分泌刺激较少的食物;心理治疗等。
这些措施均有一定效果[22,34,35]。
(二)药物治疗:与进餐相关的消化不良(如PDS)可首选促动力剂或合用抑酸剂;非进餐相关的消化不良/酸相关性消化不良(如EPS)可选用抑酸剂,必要时合用促动力剂。
经验性治疗的时间一般为2~4周,无效者应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或调整治疗方案[8]。
促动力剂、抑酸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是FD的一线治疗药物[22]。
1.促动力剂:促动力剂可通过加速胃排空、降低内脏高敏感、促进胃窦动力、止吐等多种机制,改善进餐相关的上腹部症状,如餐后上腹饱胀、早饱等,对FD的疗效与安慰剂组比较提高2倍[36]。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①甲氧氯普胺(商品名胃复安)为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和中枢五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具有较强的中枢镇吐作用,能增强胃动力,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胃复安可导致锥体外系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因此,2012年美国老年医学协会发布的Beers标准建议老年人除胃轻瘫外应避免应用胃复安,尤其是虚弱的老年人[37]。
但国内长期应用的常用剂量为5 mg,3次/d,不良反应少见。
②多潘立酮为选择性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能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排空,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常用剂量为10 mg,3次/d。
个别患者尤其是老年男性患者长期服用可出现乳房胀痛或溢乳现象[8]。
该药正常情况下很少能透过血脑屏障,因此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罕见,但可见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的婴幼儿和老年痴呆患者[38]。
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该药清除半衰期延长,须酌情减量。
多潘立酮是我国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促动力药,因国外有该药导致心脏猝死和严重心律失常的报道,故2012年加拿大卫生部、2014年欧洲药品管理局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建议60岁以上人群应用多潘立酮时,应控制疗程,剂量不宜超过30 mg/d[39,40],且建议仅用于缓解恶心和呕吐症状[41]。
2.5-HT4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为强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和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增强胃肠运动,是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常用药物。
莫沙必利在我国和亚洲的临床应用结果显示,其可改善FD患者早饱、腹胀、嗳气等症状,常用剂量为5 mg,3次/d。
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头晕等。
尽管其化学结构与西沙必利相似,但目前尚未见单独服用莫沙必利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报道,然而,出于安全考虑,仍应保持警惕[9],应避免莫沙必利与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如氟卡尼、胺碘酮等合用。
西沙必利因心血管不良反应已在国外撤市。
3.新一代促动力剂——伊托必利:该药为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协同增加胃肠道乙酰胆碱浓度,增加十二指肠快波幅度和频率,加速胃排空,减少十二指肠胃反流,从而发挥促动力作用,对FD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