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文献综述
化工文献综述
![化工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02416ddf90f76c660371a1a.png)
化工文献综述1 性能氯化聚乙烯是由聚乙烯 [一般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 ,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HDPE ] 通过氯化反应进行化学改性得到的产物,分子中氯含量可为0一70%,其分子结构可看成乙烯、氯乙烯、1,2一二氯乙烯的三元无规共聚物``` ```且氯原子是沿着聚乙烯链无规分布,因此产品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
产品一般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老化性、耐燃性、寒性、耐油性、耐候性、自由着色性、耐化学药品性耐臭氧性、电绝缘性以及良好的相容性和加工性,与PVC,PE,PS及橡胶掺混以改进其物性。
是一种介于橡胶和塑料之间的新型高分子弹性体材料,作为橡胶与塑料的优良改性剂和添加剂,在塑料门窗、PVC管材与板材、防水卷材、防腐涂料、橡塑共混材料等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1塑料改性剂氯化聚乙烯在PVC加工中可起到一系列良好的辅助填加剂的作用:(1)增塑剂。
因其分子质量高于一般的酯类增塑剂,不会在温度高时产生迁移、渗出和日久挥发导致的硬化等弊病,是良好的永久性增塑剂。
(2)抗冲改性剂。
氯化聚乙烯与PVC间既有相互融合,又有某种程度的相分离现象,在混炼之后成为含弹性体微粒子的塑料合金状态,提高了PVC的抗冲击性能。
(3)助熔剂作用。
掺混氯化聚乙烯可使PVC熔点降低,促进塑化,降低熔体粘度,改善加工流动性,方便加工和缩短加工周期。
但加入氯化聚乙烯也使PVC的耐热性、刚性下降。
用其生产的硬制品包括抗冲型PVC硬板、硬片、增强PVC硬管、增强PVC管件、PVC异型材,生产的PVC软制品包括电缆料(改善热老化性)、软管、耐油管、地板、防水卷材、压敏胶带、密封材料等。
氯化聚乙烯用于改性ABS时,可防止燃烧时产生滴下物,改善冲击性,并在加工时起润猾作用。
在改性PE方面,因其具有阻燃性、与其它阻燃剂的互溶性和优良的填充性,可防止因PE与阻燃剂互溶性、填充性不佳造成的混炼操作困难和成品起霜现象。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5e49ebb960590c69ec376ca.png)
化工工艺学之文献综述学院: 化生材学院班级: 化工(1)班学号: 07053126姓名: 邹珍珍老师: 许文苑二零一零年五月α-羟基乙酸合成与分析方法综述摘要:α-羟基乙酸是一一种重要的大宗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黏合剂、金属清洗、生物降解材料、染色、纺织,而且是个人护理产品的重要组成成分。
化学法生产羟基乙酸存在原料消耗大、产品收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生物法合成羟基乙酸条件温和、底物转化率高,为绿色合成羟基乙酸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文章查阅了很多文献比较了各种羟基乙酸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综述了羟基乙酸分离方法,特别是溶剂萃取和协同萃取效应。
最后,分析了羟基乙酸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羟基乙酸;腈水解酶;定量分析;协同萃取前言:羟基乙酸(hydroxyacetic acid),又名乙醇酸(glycolic acid),是最简单的α-羟基乙酸。
羟基乙酸是一种无色无味半透明状的固体,熔点80℃,由于热不稳定性和化学活泼性,在沸点100℃时分解;羟基乙酸毒性低,腐蚀性小,具有独特的金属螯合能力以及有效的中和性能能,工业上常用其70%的水溶液。
羟基乙酸还可以自聚合成,聚羟基乙酸(PGA)具有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是迄今研究最广泛、应用最多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之一[1]。
20世纪9年代以来,化妆品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羟基乙酸,羟基乙酸水溶性好,具有强渗透性,能够穿过角质层被皮肤吸收,促进表皮的新陈代谢,消除皮肤皱纹[2]。
目前,世界上生产羟基乙酸的公司主要有美国杜邦公司、联合碳化物公司、日本丸和公司以及德国赫可特公司等。
国内羟基乙酸潜在的是市场需求量大,但是尚无以工业大规模生产的企业,羟基乙酸及其相关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1 羟基乙酸的合成1.1 化学合成法羟基乙酸的化学合成方法较多,主要有氰化法、草酸电解法、氯乙酸水解法等。
氰化法是以甲醛和氢氰酸为原料,经过加氯合成羟基乙腈,再在反应温度为100~150℃的酸性条件下经水解得到羟基乙酸。
化工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化工毕业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7471007ba1aa8114431d998.png)
26万吨/年重整装置芳烃精馏的工艺设计--甲苯塔部分1 文献综述1.1苯1.1.1苯的来源工业上大量的苯主要由重整汽油及裂解汽油生产,甲苯歧化、烷基苯脱烷基等过程也是苯重要的工业来源,由煤焦化副产提供的苯占的比例已经很小。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苯的供应情况各不相同:美国主要从重整汽油中获得;西欧主要来自裂解汽油;中国则主要由重整汽油及炼焦副产品生产。
由重整汽油及裂解汽油分离苯:在石脑油经催化重整所得的重整汽油中,约含苯6%(质量),用液-液萃取法将重整汽油中芳烃分出,再精馏得到苯、甲苯、二甲苯。
由烃类裂解得到的裂解汽油中,苯含量最高可达40%(质量),工业上也用液-液萃取的方法从中抽提芳烃,然后精馏得苯等芳烃组分,但萃取前需先用催化加氢方法除去裂解汽油中的烯烃及含硫化合物等杂质。
脱烷基制苯:所用烷基苯可以是甲苯、二甲苯或多烷基苯,由芳烃的供需平衡决定。
烷基苯脱烷基工艺可分为催化脱烷基法和热脱烷基法。
催化脱烷基法反应温度500~650℃,压力3.0~7.0MPa,用负载于氧化铝上的铬、钴或钼系催化剂,特点是能耗低,但因催化剂易结焦,需有较大的氢/烷基苯比,俗称氢油比。
此外,还要求原料中非芳烃含量不能太高。
热脱烷基法允许原料中非芳烃含量较高,反应温度比催化脱烷基法高约100~200℃,压力为3.0~10.0MPa,特点是操作比较简单,但能耗大、反应器材料要求高。
甲苯歧化:甲苯与苯比较,用途较少。
甲苯经歧化反应除制得苯外,同时获得用途较大的二甲苯,因此这也是解决各种芳烃的需求不平衡的重要方法。
从炼焦副产分离苯:煤焦化过程中,除生成焦炭外,得到焦炉煤气及液体产物。
焦炉煤气经油吸收分离,得到芳烃混合物,再用硫酸处理或催化加氢,脱除混合物中烯烃及含硫化合物,得到粗苯。
粗苯中含苯(50%~70%)、甲苯、二甲苯等,可用精馏法分离出苯。
1.1.2苯的物理性质苯的沸点为80.1℃,熔点为5.5℃,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味甜、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易挥发。
林产化工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林产化工毕业论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526dd8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9.png)
林产化工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林产化工是以林木及其副产品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化学、物理和生物转化的过程,以生产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
林产化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在环境友好、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林产化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全面综述,以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1. 林产化工的发展历程林产化工起源于古代,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林产化工的体系。
本节通过回顾林产化工的历史发展,包括研究重点、关键技术和主要应用领域的变化,以展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2. 林产化工的原料资源林产化工的原料资源主要包括林木、木材副产品、树脂、木浆和纤维素等。
本节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原料资源及其性质、获取方法和利用价值,阐述了林产化工中原料资源的基本情况和在不同研究方向中的应用。
3. 林产化工的关键技术林产化工的关键技术包括木质素分解、纤维素转化、制浆造纸、木材改性和木材粘合等。
本节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讨论了其原理、方法和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存在的挑战和改进方向。
4. 林产化工的应用领域林产化工在能源、材料、化学品和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本节重点介绍了林产化工在生物质能源、木材改性、木材粘合剂、木浆和纸张制造、医药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5. 林产化工的环境和经济影响林产化工的发展不仅对环境可持续性有影响,还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本节通过分析林产化工对环境的影响、碳排放减少和绿色经济的促进等方面,探讨了林产化工在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的潜力和挑战。
6. 林产化工的创新与发展林产化工领域需要持续的创新和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解决现实问题。
本节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等角度,提出了加强林产化工研究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林产化工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其研究和应用在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意义。
化工热力学文献综述
![化工热力学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09d5ace8bd63186bcebbc61.png)
1.研究背景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是热力学基本定律应用于化学工程领域中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及过程趋近平衡的极限条件,为有效利用能量和改进实际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2.国内外研究现状热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在蒸汽机发展的推动下,于19世纪中叶开始形成的。
最初只涉及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之后逐渐扩展到研究与热现象有关的各种状态变化和能量转换的规律。
在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中,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能量守恒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从能量转换的特点论证过程进行的方向。
这两个定律具有普遍性,在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热力学基本定律应用于化学领域,形成了化学热力学,其主要内容有热化学、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理论;热力学基本定律应用于热能动力装置,如蒸汽动力装置、内燃机、燃气轮机、冷冻机等,形成了工程热力学,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工质的基本热力学性质以及各种装置的工作过程,探讨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途径。
化工热力学是以化学热力学和工程热力学为基础,在化学工业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化工生产的发展,出现了蒸馏、吸收、萃取、结晶、蒸发、干燥等许多单元操作,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过程,生产的规模也愈来愈大,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
例如在传质分离设备的设计中,要求提供多组分系统的温度、压力和各相组成间的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
一般化学热力学很少涉及多组分系统,它不仅需要热力学,还需要应用一些统计力学和经验方法。
在能量的有效利用方面,化工生产所涉及的工作介质比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工作介质(空气、蒸汽、燃料气等)要复杂得多,且能量的消耗常在生产费用中占有很高比例,因此更需要研究能量的合理利用和低温位能量的利用,并建立适合于化工过程的热力学分析方法。
193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H.C.韦伯写出了《化学工程师用热力学》一书。
1944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B.F.道奇写出了名为《化工热力学》的教科书。
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论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06ad92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5.png)
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应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方法进行工程实践的学科领域,涵盖了化学工程设计、反应工程、传输现象以及过程控制等多个方面。
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实际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研究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实践应用的基石,本小节将重点综述该领域的文献。
其中,热力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之一,研究热力学性质对化工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流体力学、传热学和质量传递学等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研究这些理论对借助化学反应进行物质转化的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三、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研究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研究是将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包括化工过程的设计、优化和控制等方面。
本小节将综述相关文献,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其中,化工过程的设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如何将化学原理和工艺技术转化为可实施的工程方案。
此外,化工过程的优化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综合考虑多个指标,进一步提高工艺效率和经济性。
同时,过程控制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如何通过控制系统对工艺过程进行监测和调节,以确保工艺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创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当前,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涌现出许多创新技术和研究方向,本小节将综述相关文献,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创新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其中,绿色化学工程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如何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选择环境友好的原料,降低化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膜分离技术、催化剂设计与合成以及纳米材料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也在逐渐崭露头角,研究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艺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效率。
化工大学范例——文献综述
![化工大学范例——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684c0dd240c844769eaeef5.png)
文献综述前言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发现企业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物流企业在管理上引进KPI体系更是迎合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是,如何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KPI体系,并没有一套系统的构建实施方法,以至各企业往往无从下手。
KPI关键绩效指标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构建与运用也是一个较新颖的课题。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论文,在写作前从近些年的期刊杂志及相关书籍中收集了大量的关于KPI的参考文献,其中不乏《物流技术》《物流技术与应用》《物流科技》等主流期刊。
物流企业构建实施关键绩效指标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也较为丰富。
本论文参考国内外权威理论,在总结企业项目运作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合理的方法,为这次论文做了充分铺垫和总结。
国内外学者对KPI的研究及其文献著作,都对本论文的写作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但是,各企业所属行业不同,性质各异,在对KPI的选择与应用上差别也很大。
本论文选择一个企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物流仓储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在实例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具体的建立方法。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绩效管理框架主要是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平衡计分法(Balance Scorecard,BSC)。
在我国国内,尤其在我国的物流、物流相关企业的运用也开始多起来。
中国物流企业现今的绩效管理方式仍存在目标弱,反馈少的情况,且基本没有奖惩管理。
中国物流企业对企业的使命和组织结构方面有较强的正确观念,但更热中于利用运营控制和财务控制这两个杠杆来控制和协调绩效,以及更依赖价值诉求来激励员工,而很少用美国企业常用的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体系。
而近些年国内有关KPI构建与实施的理论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如:王伟在(2002)《供应链企业物流绩效评测体系(KPI)》中指出供应链企业物流绩效评测体系KPI是企业战略改革的基础,并在文中给出了使供应链健康发展的KPI的实施方法和运营方式。
文献综述(化工类)资料
![文献综述(化工类)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beb6af0b84ae45c3a358c99.png)
文献综述石油是一种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石油中的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十到几千,相应的沸点从常温到500度以上,分子结构也是多种多样。
不同油区所产的原由在性质上差别较大,不同组成的原油表现出的物理性质不同,而不同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对原油的使用价值、经济效益都有影响。
石油不能直接作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发动机的燃料,必须经过各种加工过程,才能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种石油产品。
人们根据对所加工原油的性质、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加工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以及经济效益等诸方面的分析、制订合理的加工方案。
原油常减压蒸馏是常用基本的加工方案。
石油炼制工业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和化学工业原料,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关系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在国民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石油炼制加工方案,主要根据其特性、市场需要、经济效益、投资力度等因素决定。
石油炼制加工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燃料型主要产品是用燃料的石油产品。
除了生产部分重油燃料油外,减压馏分油和减压渣油通过各种轻质化过程转化为各种轻质燃料。
(2)燃料-润滑油型除了生产燃料的石油产品外,部分或大部分减压馏分油和减压渣油还用于生产各种润滑油产品。
(3)燃料-化工型除了生产燃料产品外,还生产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
原油经过常压蒸馏可分馏出汽油、煤油、柴油馏分。
因原油性质不同,这些馏分有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有的需要进行精制或加工。
将常压塔底油进行减压蒸馏,等到的馏分视其原油性质或加工方案不同,可以作裂化(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原料或润滑油原料油原料,也可以作为乙烯裂解原料。
减压塔底油可作为燃料油、沥青、焦化或其它渣油加工(溶剂脱沥青、渣油催化裂化、渣油加氢裂化等)的原料。
一、设计方案设计一套年处理量为320万吨俄罗斯原油加工装置,由于原料中轻组分不多,所以原油蒸馏装置采用二段汽化,设计常压塔,减压塔。
化工文献综述
![化工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bf68584a0116c175f0e4830.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甲基环戊烯直接氧化法制备甲基环戊二醇文献综述一.甲基环戊二烯的开发和利用甲基环戊二烯(MCPD)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自八十年代以来,甲基环戊二烯的应用研究十分活跃,在许多应用领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它不仅可用来制备环氧树脂固化剂如MNA[1]等,也可用于合成甲基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锰(MMT)汽油抗爆剂[2].此外还用于合成有机金属化合物衍生物如CP2TiCl2[3]等.但由于在乙烯裂解产生的C5-C6组分中甲基环戊二烯含量稀少,而且国内尚未工业化,因此开展甲基环戊二烯(MCPD)的合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及现实意义.甲基环戊二烯金属络合物的合成近年来发展较快,已制得数十种之多,但在实际应用方面报导的还不多;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甲基环戊二烯的三羰基锰络合物,用作改善汽油辛烷值的添加剂以代替剧毒的四乙基铅。
例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络合物用作内燃机燃料的抗震剂[4-12],其在汽油中添加量每加仑≤1克时可提高10%的功率并节约汽油5一13%[13]。
与四乙基铅混合作添加剂来改进汽油的辛烷值[14]。
作为喷气发动机燃料(柴油)的添加剂以提高功率[15]。
与聚醋混合作为燃料的抗震剂[16]。
作为抗震剂与四乙基铅的比较和作用机理的研究[17]。
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络合物用在甲基丙烯酸醋的聚合反应中[18]。
,M)n其中R为甲基甲基环戊二烯羰基锰的衍生物具有结构为RMn(CO)n(R3环戊二烯基,R‘为其他烃基,M为P,As,或Sb,可作为除草剂[19]。
甲基环戊二烯镍络合物在乙炔聚合中的催化作用[20]。
甲基环戊二烯钛的衍生物可作为聚乙烯的催化剂[21,22]。
二.本课题开展的意义和内容甲基环戊二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汽油抗震剂、医药、农药等精细化工产品。
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 近二十年来,甲基环戊二烯衍生物的开发利用引起了国内外化学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化工方向文献总结范文
![化工方向文献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85344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5.png)
一、引言化工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化工行业的研究方向也在不断拓展。
本文通过对化工领域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旨在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1. 化工新材料研究近年来,我国化工新材料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文献[1]介绍了纳米材料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如纳米二氧化钛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文献[2]探讨了石墨烯在电池、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2. 化工过程优化研究化工过程优化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的重要途径。
文献[3]针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文献[4]研究了反应器内流体流动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3. 化工节能减排研究化工节能减排是当前化工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文献[5]分析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分布,提出了降低能耗的措施;文献[6]针对化工废水处理,研究了生物膜反应器在去除污染物方面的应用。
4. 化工安全生产研究化工安全生产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文献[7]分析了化工事故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化工事故的措施;文献[8]研究了化工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
5. 化工产业政策研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化工产业政策的研究。
文献[9]分析了我国化工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产业政策的建议;文献[10]研究了国际化工产业政策对我国化工产业的影响。
三、结论通过对化工领域相关文献的总结,可以看出我国化工行业在新材料、过程优化、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产业政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化工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瓶颈、环境压力、产业转型升级等。
因此,我国化工行业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展望未来,我国化工行业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 深化化工新材料研发,推动产业升级。
2. 优化化工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
3. 加强化工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
化工大学范例——文献综述 4000字
![化工大学范例——文献综述 4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33025e0240c844769eaee8d.png)
三一文库()〔化工大学范例——文献综述 4000字〕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前言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发现企业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物流企业在管理上引进KPI体系更是迎合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是,如何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KPI体系,并没有一套系统的构建实施方法,以至各企业往往无从下手。
KPI关键绩效指标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构建与运用也是一个较新颖的课题。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论文,在写作前从近些年的期刊杂志及相关书籍中收集了大量的关于KPI的参考文献,其中不乏《物流技术》《物流技术与应用》《物流科技》等主流期刊。
物流企业构建实施关键绩效指标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也较为丰富。
本论文参考国内外权威理论,在总结企业项目运作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合理的方法,为这次论文做了充分铺垫和总结。
国内外学者对KPI的研究及其文献著作,都对本论文的写作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但是,各企业所属行业不同,性质各异,在对KPI的选择与应用上差别也很大。
本论文选择一个企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物流仓储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在实例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具体的建立方法。
1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绩效管理框架主要是关键绩效指标法(Ky Prormac Idicaor,KPI)、平衡计分法(Balac Scorcard,BSC)。
在我国国内,尤其在我国的物流、物流相关企业的运用也开始多起来。
中国物流企业现今的绩效管理方式仍存在目标弱,反馈少的情况,且基本没有奖惩管理。
中国物流企业对企业的使命和组织结构方面有较强的正确观念,但更热中于利用运营控制和财务控制这两个杠杆来控制和协调绩效,以及更依赖价值诉求来激励员工,而很少用美国企业常用的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体系。
而近些年国内有关KPI构建与实施的理论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化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化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fccb4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4.png)
化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化学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与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文献综述作为一种系统性的文献研究方法,对于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化学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进行探讨和总结,并提出一种适合化学领域的文献综述格式。
一、综述的目的和意义1.1 目的文献综述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梳理研究领域已有的文献,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和归纳,分析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发现研究领域的问题与不足,为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意义文献综述在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综述相关文献,研究者可以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进展情况,避免重复研究。
其次,综述可以帮助梳理知识框架,全面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此外,综述还可以发现研究领域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二、文献综述的步骤和方法2.1 步骤(1) 确定研究主题: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主题。
(2) 收集文献:通过各类文献数据库、学术期刊和专业论文集等途径,收集相关文献。
(3) 筛选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包括排除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文献,选出与研究主题高度相关的文献。
(4) 分类整理:将筛选后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按照时间、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进行归纳和总结。
(5) 分析综述:根据分类整理的文献,对过去的研究进行分析和综述,找出其共性和差异。
2.2 方法(1) 阅读和理解文献: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逐个阅读,理解作者的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
(2) 分析和归纳文献:根据研究主题,分析文献中的数据和结果,整理归纳出文献中的关键点和重要信息。
(3) 比较和对比:对比不同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寻找共性和差异,分析原因和影响。
(4) 总结和归纳: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研究领域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自身的研究观点和思路。
三、化学领域文献综述的内容要点3.1 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拥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基础理论,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文献综述化工专业
![文献综述化工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815f287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e.png)
文献综述(化学工程与工艺 xxx 020310510)1钾肥的概述钾是农作物生长的一种重要元素,世界上探明的钾资源在200亿吨K2O以上,可使用400年之久。
世界钾肥产量增长很快1950、1960、1970年和1980年分别为460、901、1756.8、和2753.7万吨,之后1987年为3153万吨达到最高产量(1987年世界钾肥能力为3560万吨,设备利用率不到90%)。
1990年产量下降到2600万吨水平,总的市场供大与求,但近几年由于科技迅猛发展带动农业生产,钾肥的产量又呈上升趋势。
钾肥的主要品种为氯化钾约占90%,硫酸钾约占5%左右,产品中95%左右用作肥料,5%作为工业用途,钾肥主要生产国是加拿大、前苏联、德国、法国、以色列、美国等。
其中加拿大和前苏联占总产量的50%左右。
钾素对作物的主要功能有:1.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如糖、淀粉等。
2.促进氮素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
3.控制和调节多种主要矿物营养元素的作用,生成坚实的作物组织、提高秸秆强度、防止作物倒状。
4.增强作物抵抗疾病和不良气候的能力,如使作物根系发达、含糖量增加,从而提高抗寒能力。
5.中和生理上重要的有机酸类。
6.促进作物细胞形成,使幼嫩组织生长。
7.调节作物的官能作用,如叶面气孔活动,减少水分蒸发。
8.改善作物质量,如使谷粒增重;改善作物产品的味、色和贮存耐久性。
钾素是地球上第七位最丰富的元素,它以极低的富集度存在与岩石和土壤里,存在与海洋、湖泊和江河中,存在与盐湖沉积物中。
我国土壤全钾含量一般为0.3%~2.5%的K2O,但98%以上极难为作物所利用。
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强化耕作,钾素来源已远远超过自然循环所能满足,因此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必须施用钾肥,而且施用量越来越多。
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1995年化肥产量达到2782万吨,其中钾肥327万吨,氮磷钾比例为1:0.5:0.2;2000年达到3210万吨,其中钾肥460万吨,氮磷钾比例为1:0.5:0.25,预计在未来3~4年国际钾肥价格将继续在高位运行,而未来我国钾肥需求将保持6%左右的增速,同时70%的钾肥仍然依赖进口,而国内钾肥价格由国际钾肥决定,国内钾肥企业的产能将是未来增长的动力。
化工大学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化工大学毕业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de0d125bd64783e09122b4b.png)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与性能研究文献综述姓名:陈军班级:1001指导教师:张琳琳摘要扩展频谱通信技术最早起源和应用于军事通信,随着IS-95标准的颁布,扩频通信技术逐渐广泛地应用在移动通信和室内无线通信等各种商业应用系统,为用户提供可靠通信。
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
扩频通信具有如下特点:①易于重复使用频率,提高了无线频谱利用率。
②抗干扰性强,误码率低。
③隐蔽性好,对各种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很小。
④多个用户在同一信道内传输信号,即多址通信{1} 。
⑤适合数字话音和数据传输,以及开展多种通信业务。
本文重点研究了扩频通信中的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文章首先介绍了扩频系统的发展和理论基础,以扩频通信系统理论为基础,用MATLAB工具箱中的SIMULINK通信仿真模块和MATLAB函数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统进行了仿真分析,详细地讲述了各模块的设计。
利用建立的仿真系统,研究了扩频增益与输出端信噪比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相同误码率下,增大扩频增益,可以提高系统输出端的信噪比,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扩频通信;信噪比;MATLAB仿真;SIMULINK模块正文:1.课题背景与意义扩频通信是在通信中的抗干扰条件下产生的。
在军事应用中,敌对的双方为了降低对方的通信效能而人为的释放的强干扰。
为了解决这种干扰就不断的发展通信。
故,产生了扩频通信。
扩频通信发送功率极低(1—650mW),采用了相关接收这一高技术,且可工作在信道噪声和热噪声背景中,易于在同一地区重复使用同一频率,也可与现今各种窄道通信共享同一频率资源。
它易于重复使用频率,提高了无线频谱利用率。
扩频通信在空间传输时所占有的带宽相对较宽,而收端又采用相关检测的办法来解扩,使有用宽带信息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而把非所需信号扩展成宽带信号,然后通过窄带滤波技术提取有用的信号。
这样,对于各种干扰信号,因其在收端的非相关性,解扩后窄带信号中只有很微弱的成份,信噪比很高,因此抗干扰性强。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601b6c83d049649a66585e.png)
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综述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
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不同。
因此,综述的书写格式比较多样化,除了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这四部分与一般科技论文相同)以外,一般还包括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其中前三部分系综述的正文,后一部分是撰写综述的基础。
1。
前言:与一般科技论文一样,前言又称引言,是将读者导人论文主题的部分,主要叙述综述的目的和作用,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和定义,简述所选择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状、争论焦点、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还可限定综述的范围.使读者对综述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这部分约200~300字。
部分的区分标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论点,有的按发展阶段。
然而,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包括历史发展、现状评述和发展前景预测三方面的内容。
(3)发展前景预测:通过纵横对比,肯定该主题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示研究的捷径。
3.总结部分:总结部分又称为结论、小结或结语。
(1)选题:综述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选择的专题或领域:应是近年来进展甚快、内容新颖、知识尚未普及而研究报告积累甚多的主题;或研究。
化工类文献综述的论文或范文,有的速度啊格式与写法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关于化学的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最好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不应该只限于作为卫生用品材料等,它也可以应用于固定酶,还可用于色谱和传感器。
因此根据它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来探索其新用途,并应用于高科技领域将会迎来又一个销售高峰。
吸水机理?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我所研究的那一类是?具体一点我在这次实验中所要解决(或研究)的问题是?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三、文献综述1.国外发展情况早在1958年,美国的迈诺和凯塞曼就研究了以硝酸铵为引发剂,将丙睛接枝到多糖上的反应。
化工类论文综述范文(推荐21篇)
![化工类论文综述范文(推荐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28a51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3.png)
化工类论文综述范文(推荐21篇)化工设备管理论文化工设备管理论文1常用设备材质的选择及使用很多设备在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要懂得设备的原理,以便能够更好的选择。
而很多操作一定要按照对应的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加大设备的损坏率。
设备材质选择化工生产多为腐蚀性液体及气体,所以在设备的选材方面要根据物料的性质,进行材质的选择。
搪瓷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比较常用的设备,搪玻璃反应釜的操作规程如下开机前检查。
检查各安全附件是否灵敏可靠,釜盖是否紧固,螺丝是否松动;检查减速机内油量是否达到要求;盘车2至3转,检查搅拌有无摩擦碰撞情况;准备。
将罐内清洗干净,保证清洁无杂质。
开车及运转。
按工艺规程开启有关阀门;按下启动按钮,注意检查搅拌器是否正转,(如反转调整)正转检查搅拌器的工作情况,应无摩擦、无碰撞、无异常声音,否则应立即停车检查;经常检查压力表、温度计所示读数,温度及压力应在允许范围之内,釜内及夹层均不准超温、超压工作。
否则应立即停车,采取措施;经常检查电机温升,应不超过65℃,电机声音是否正常,电流应不超过规定值;经常检查减速机是否漏油,阀门、管路等是否漏气或漏料,如出现漏油、漏气、漏料现象应立即停车并报主管部门进行修理;如开车时一次启动不起来,应立即报主管部门进行处理,严禁反复多次启动;设备运行中应经常检查釜内反应料液情况。
停车。
按下停车按钮;搅拌器自然减速;卸掉罐内压力,并进行放料。
注意事项。
如长期停用或投其它物料时,应将罐内清洗干净,断开总电源;冬天停车时,应将罐内及夹层的水放掉,以防止冻坏设备;停用时,如到罐内进行检查,必须将罐内冲洗干净,断开电源,罐外要有专人进行看护,方可进行操作;经常保持釜体及油漆完好,搞好环境卫生,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紧急情况下停止运行。
2关键设备在生产中,关键设备尤为重要,因为它的损坏会影响车间的整体生产及存在安全风险,而如何识别关键设备,就尤为重要。
关键设备的识别关键设备定义:是指设备在检维修或损坏时,影响车间生产、并存在安全风险及环境风险。
化工专业综述模板
![化工专业综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3e3e1bf7e21af45b207a879.png)
SBA-2,7,12,FDU-1
三维交叉孔道
、 、.立万 四方
SBA-16,MCM-48,FDU-5,HUM-
7
CKM-1
无
1.2.2按照其化学组成分
介孔材料可分为硅基和非硅基两大类[3]。后者主要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磷酸盐和硫 化物等。由于它们一般存在可变价态,展示出硅基介孔材料所不能及的应用前景,但其热稳 定性较差,煅烧时容易造成介孔结构塌陷,合成机理也不完善,因此对它的研究不如硅基介 孔材料活跃。
第二类是由Pinnavaia课题组[10-14]提出的两个中立途径,以中性伯胺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 剂与中性低聚硅前驱体采用基于氢键作用的S0I0/N0I0自组装过程合成的介孔分子筛。其中以长 链烷基伯胺为模板剂在室温下合成出了介孔全硅分子筛HMS系列,而以聚氧乙烯基醚类非离
子型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则得到MSU系列分子筛。这两类分子筛属非晶态,且模板剂很容易 通过溶剂萃取除去[15]。
Huo等[24]用TEOS和四丁基正钛酸酯(TBOT)两步水解的方法得到了具有立方晶系的Ti-MCM-48。实验表明,在较大烯烃体积含量的环氧化反应中,
Ti-MCM-41,这可能是由于前者互有三维孔道结构,H2O2和TBHP两种氧化剂均有利于反式异 构体的环氧化。
Corma等[25]利用MOM-41的表面羟基可直接枝接「P2CI2,得到一类新型的多相催化剂, 这均相催化剂的多相化提供了一条极好的途径。在以TBHP为氧化剂的环己烯小环氧化反应
聲FIANIJONCi lfN]VFnS]T¥4,FTFC1I引Cl .OCS¥
化学工程学院
新产品开发训练报告
2010-12
课题名称:有序介孑L碳的合成
课题类型:设计/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文献综述
1性能
氯化聚乙烯是由聚乙烯[一般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HDPE]通过氯化反应进行化学改性得到的产物,分子中氯含量可为0一70%,其分子结构可看成乙烯、氯乙烯、1,2一二氯乙烯的三元无规共聚物
``````
且氯原子是沿着聚乙烯链无规分布,因此产品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
产品一般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老化性、耐燃性、寒性、耐油性、耐候性、自由着色性、耐化学药品性耐臭氧性、电绝缘性以及良好的相容性和加工性,与PVC,PE,PS及橡胶掺混以改进其物性。
是一种介于橡胶和塑料之间的新型高分子弹性体材料,作为橡胶与塑料的优良改性剂和添加剂,在塑料门窗、PVC管材与板材、防水卷材、防腐涂料、橡塑共混材料等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1塑料改性剂
氯化聚乙烯在PVC加工中可起到一系列良好的辅助填加剂的作用:(1)增塑剂。
因其分子质量高于一般的酯类增塑剂,不会在温度高时产生迁移、渗出和日久挥发导致的硬化等弊病,是良好的永久性增塑剂。
(2)抗冲改性剂。
氯化聚乙烯与PVC间既有相互融合,又有某种程度的相分离现象,在混炼之后成为含弹性体微粒子的塑料合金状态,提高了PVC的抗冲击性能。
(3)助熔剂作用。
掺混氯化聚乙烯可使PVC熔点降低,促进塑化,降低熔体粘度,改善加工流动性,方便加工和缩短加工周期。
但加入氯化聚乙烯也使PVC的耐热性、刚性下降。
用其生产的硬制品包括抗冲型PVC 硬板、硬片、增强PVC硬管、增强PVC管件、PVC异型材,生产的PVC软制品包括电缆料(改善热老化性)、软管、耐油管、地板、防水卷材、压敏胶带、密封材料等。
氯化聚乙烯用于改性ABS时,可防止燃烧时产生滴下物,改善冲击性,并在加工时
起润猾作用。
在改性PE方面,因其具有阻燃性、与其它阻燃剂的互溶性和优良的填充性,可防止因PE与阻燃剂互溶性、填充性不佳造成的混炼操作困难和成品起霜现象。
用其改善EVA,可提高表面硬度,减弱韧性。
未硫化的CM的加工性很好,并具有优良的耐臭氧性、耐候性、色稳定性、耐热性、耐油性、阻燃性等特性,而且耐磨性、耐挠曲性等机械性能也优秀,因而可单独或与其它橡胶并用制造特种橡胶制品。
例如,因其对铬酸几次氯酸钠等强氧化性化学品的抗耐性极好,可用于制橡胶辊筒、衬里、胶管、模型制品等;因其具有极好的耐老化性、耐候性、耐油性、阻燃性,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可用于制造各种电器材料,在引线之类的耐热电线中可用作护套材料及兼具绝缘层、护套层功能的材料;与SBR并用制得的产品的物性与CR的相当,并且由于其色稳定性好,可制成彩色电线,而且成本低,可替代用CR制造的电线、电缆、软线,还可用于制浅色橡胶窗嵌条、胶管、胶布等各种浅色制品;因其极好的耐热老化性,可用作火花罩、阳极氧化罩及其它耐热制品。
氯化聚乙烯在涂料方面的应用较广,广泛用于船底涂料,化工厂钢架、桥架、贮槽等金属构件的防锈涂料,可制成溶液涂料、乳液涂料和粉末涂料,用于橡胶、塑料、纤维和金属材料的涂层、地板涂层等。
特别是高氯化聚乙烯(HCPE),由于其分子链饱和且含有大量氯原子,不仅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燃、耐老化、耐候、防水、防雾、防生物腐蚀性,而且具有优良的溶解性和粘附性,是一种良好的成膜材料,为化工设备防腐漆、船舶漆、集装箱漆的理想原料,几乎在所有场合均可替代价格昂贵的氯化橡胶(CR)。
固相法HCPE的性能与CR防腐涂料相近,大大优于氯化聚氯乙烯防腐涂料,可有效替代CR树脂涂料。
氯化聚乙烯的开发最初即采用溶液法,由英国ICI公司在1938年开发,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使用溶剂为四氯化碳或氯仿。
虽然用该法得到的氯化聚乙烯的氯含量可高达60%-90%,且产品中氯分布均匀,但由于从反应液中分离出氯化聚乙烯和从氯化聚乙烯中去除残留溶剂非常困难,且溶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对人体危害也相当大,现在这种工艺已被淘汰。
3.2.水相悬浮法
日本大阪曹达公司、昭和电工公司、美国DOW公司和国内大部分厂家采用水相悬浮法生产氯化聚乙烯。
该法为将PE细粉末分散到悬浮剂去离子水中(PE含量为5%-20%),加入溶胀剂(二甲基亚砜),防粘剂(如丙烯酸水溶液、硅酸或PVC粉末等),分散剂(环氧乙烷一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或聚氧乙烯山梨醇单油酸酯、十二烷基硫酸钠、多氯烷基磺酸钠、聚乙二醇胺等),引发剂(有机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消泡剂等,通氯气进行氯化反应。
按照所用PE原料,反应温度一般为110一120℃,反应压力为0.4Mpa。
氯化后进行脱酸、水洗、加碱中和、脱废液、热水洗涤、离心脱水、干燥后得到产品。
其典型的工艺流程见图3-1。
具体的工艺还可分为以下几种。
3.2.1一段氯化法
在某一条件下一直氯化到预定指标结束反应。
反应温度在原料PE熔点的附近。
因为胶粒表面熔结结块,不仅妨碍氯化和后处理的正常进行,而且使胶粒包含少量盐酸等杂质,产品性能恶化。
因反应集中在粒子表面和粒子内部的无定形区域进行,使产品中氯分布不均匀,产物结晶度大,不能制备弹性体。
3.2.2分段氯化法
大阪曹达公司和昭和电工公司使用该方法生产氯化聚乙烯。
该法又叫低温—高温两段氯化法,先在比PE熔点低5一15℃的温度下进行氯化,再升温到熔点附近或熔点以上3--10℃时氯化。
依据所用PE原料不同,曹达公司得到的是弹性体,昭和电工公司得到的是树脂型CPE。
3.2.3热处理氯化法
该技术为大阪曹达公司采用。
先在低于PE熔点的温度氯化至含氯量为10%一30%后,停止通氯,升温至PE熔点,热处理0.5一2.0h,再降温至残晶熔点通氯反应,得到氯含量为25%一45%的CPE弹性体,或经多次热处理得到氯含量大于60%的高氯化聚乙烯。
该法中的第一段氯化是引入氯原子,以产生位阻,使热处理的晶体在冷却时不能恢复到原来状态,以降低残晶熔点。
热处理是使晶体熔融,氯化易于进行,
颗粒表面和内部的大分子错动均化,避免氯化部位过于集中。
第二次氯化是使氯分布趋于均匀,得到氯化聚乙烯弹性体。
3.2.4选择氯化法
大阪曹达公司采用该法。
在氯化前使PE粉末的表面、非晶区选择性吸附一种油溶性自由基捕捉剂(最初采用2,6一二叔丁基-4一甲基酚,后改用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将氯化反应转向即将熔融的结晶区。
该法使用的原料广泛(PE的相对密度为0.92一0.96,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万一40万〕,适应性强,不粘结,氯分布均匀,反应速度快,产品的弹性、透明性好,效果优于热处理氯化法。
3.2.5三段氯化法
Dow化学公司采用该法生产氯化聚乙烯,所用原料为HDPE,与水的质量比为
1:(10~12)。
各段氯化温度和产品中氯含量分别为:100~115℃,20%;115℃,35%;115~140℃,35%~42%。
日本公司对此工艺的描述为:第一阶段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少量的氯化,此时氯化仅在PE粉表面进行,形成具有高氯量的外壳;第二段氯化在中温下进行,氯气分子向PE的多孔部位扩散,在无定形区域反应;第三段的氯化温度约为PE的结晶熔点,反应在原来的结晶区域进行。
3.3酸相悬浮氯化法
酸相法是水相法的一个改进工艺,由德国赫斯特公司开发。
PE在配料槽中用20%左右盐酸配制成盐酸相悬浮液,进入氯化釜。
在冷却/加热系统精确控制下,按预定的程序通入液氯进行氯化反应,通定量的氯气后结束反应。
用平面转盘真空过滤机连续脱酸,洗涤出料,脱出的25%盐酸一部分循环,另一部分可作为商品出售。
脱酸后的湿料连续进入哈氏合金螺杆筛网离心机,经干燥等工序处理后得成品。
其工艺流程见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