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区域可持续发展2 课件-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防治措施: 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开挖排碱水沟; 农田覆盖,减少水分蒸发。
三、区域生态建设
4、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 湿地的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潜水覆盖的土地。 2 湿地的分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米的浅海区,以及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区域可持续发展2
• 高三年级 地理
三、区域生态建设
课程标准要求
•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依据情境,判断该区域产生的生态破坏问题,并 结合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该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措施。
三、区域生态建设
1、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为例)
地形 地面破碎、沟壑纵横、谷坡陡峭
1 原因
自然原因 降水 植被
土壤
降水不均,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植被稀疏,覆盖率低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易崩塌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 破坏地表 结构
不合理开矿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不合理的交通建设 滥挖窑洞等
三、区域生态建设
1、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为例)
2 危害: • 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 全。 •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 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三、区域生态建设
1、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为例)
3 治理: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 耕还草、营造防护林等。
工程措施: 沟底:打坝淤地、修小水库; 缓坡:修建水平梯田; 塬面:平整土地等。
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改造自然
条件,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三、区域生态建设
2、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气候干旱,降水少,温差大,风力强
1 原因
自然原因 地表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植被稀少,覆盖率低
三、区域生态建设
4、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6 湿地遭破坏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变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 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人为原因: 人口激增,过度利用湿地资源;大量开垦湿地;泥沙淤积严重; 城市发展、工程建设、旅游开发占用湿地;环境污染,破坏湿 地;填海造陆等。
三、区域生态建设
三、区域生态建设
3、土壤盐渍化(以我国华北地区为例)
1 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地势低洼,地下水位埋藏浅 表层土层疏松,涵养水源能力弱 植被覆盖率低
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人为原因
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
三、区域生态建设
3、土壤盐渍化
2 危害: 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 土壤板结,含盐量增加,土地肥力下降;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4、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7 湿地的保护与治理措施: • 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 退耕还湖,退田还沼泽; • 大力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泥沙淤积; • 防治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 禁止滥捕滥猎,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 • 采取工程、生物措施恢复退化湿地。
四、河流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课程标准要求
•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 义
源自文库 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分析河流流域的地理背景,特别是自然环境 特征,从而抓住该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在河流流域综合治理中,能够关注上中下游之间的联系,充分 运用整体性思维。在流域不同位置的综合治理中,因地制宜,运 用差异性思维,趋利避害,合理开发。
四、河流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河流流域
1 流域: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
2 水系: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 成的庞大系统。
四、河流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背景
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
人口激增
不合理的 人类活动
工矿建设,破坏生态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破坏植被 水资源利用不当
三、区域生态建设
2、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 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
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 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 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 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三、区域生态建设
4、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 湿地的形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 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是影响湿地形成的主要因素。 通常降水多、蒸发少;下渗少;排水不畅;水网密度大、补 给多的地区易形成湿地。
三、区域生态建设
4、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 简析我国典型的三处湿地的成因: 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成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气温低, 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 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 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三、区域生态建设
4、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4 湿地的功能:
产出功能——“资源宝库”
生态功能——“生命的摇篮”
降解功能——“地球之肾”
开发湿地功能
调节功能——“天然空调机”和“天然水库” 旅游功能 其他功能——航运等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三、区域生态建设
4、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5 湿地的现状: 数量减少; 质量下降;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下降。
【2015·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 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 量枯萎。读材料,完成第1~2题。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B )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